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具体是怎样的?

2024-05-05 13:43

1. 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具体是怎样的?

其一,从处罚种类上看,财政部的处罚种类较简单,仅行政处罚决定一种,而中国证监会的处罚种类较多,有行政处罚决定,也有责令整改通知或公开通报批评。其二,从处罚种类的使用方式和内容上看,在中国证监会处罚种类中,行政处罚决定和公开通报批评一般分开使用,而后者数量较少;行政处罚决定和责令整改通知开始同时使用,即被处罚单位同时收到行政处罚决定和责令整改通知,且数量有所增加;处罚决定的内容主要是责令改正和罚款,而责令整改通知的内容基本上是行政处罚决定中“责令改正”条内容的展开,公开通报批评的内容除公开谴责外也要求进行整改。而地方证监局往往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虽内容涉及对虚假陈述行为要求限期整改,然而,是否可成为投资者侵权赔偿之诉的依据,则值得研究。限期整改通知书也可以作为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赔偿诉讼的前置条件文件。其三,从处罚文件字号和名称上看,中国证监会处罚决定一直以“证监罚字号”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名义出现;而责令整改通知则以“证监责改字号”和“责令整改通知书”的名义,在处罚其他违法违规事项时,还有以“证监机构字号”和“进行整改的通知”的名义出现];公开通报批评则以“证监公司字号”、“证监稽查字号”和“予以通报批评的通知”的名义出现[在处罚其他违法违规事项时,还有以“证监机构字号”和“予以批评的通报”、“予以公开批评的通报”的名义出现,并不完全统一。其四,从处罚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救济手段上看,行政处罚决定书均依据《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及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并明示被处罚人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天内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3个月内提起行政诉讼;责令整改通知则依据《证券法》、《公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并明示被整改人1-3个月内提出整改报告,少数情况下也有1年的,但没有对救济手段作出明示;公开通报批评一般依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也没有对救济手段和救济期限作出明示。在处罚文件中,行政处罚决定书所具有的处罚性质是毋庸置疑的,而责令整改通知和公开通报批评也同样具有处罚性质,姑且不论后两者在内容上均具有处罚决定书“责令改正”的含义,就行政法学的角度,其都是属于申诫罚的范围。《行政处罚法》第8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综上所述,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包括要求当事人进行整改,涉及了虚假陈述行为,包含了责令改正和罚款等具体内容。只不过,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一切具体细节仍需要以实际为准。

对上市公司的处罚具体是怎样的?

2. 中国证监会有哪些行政处罚?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主要有:
1、责令停止发行证券。
2、责令停业整顿。
3、暂停或者撤销证券、期货业务许可。
4、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
5、对个人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违法。
6、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违法所得。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的监管体系日渐成熟,作为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措施或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2002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体制的通知》,首次提出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的概念,并对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作出了与行政处罚不同的程序规定。
扩展资料:
中国证监会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是指中国证监会对证券违法行为施加的一种监管措施,但该等措施不属于行政处罚(即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和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中规定的行政处罚类型),同时由于该等措施是调查工作完成后作出的。
因此调查、检查措施以及在调查、检查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监管措施应不属于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的范畴。所以《通知》中的这一概念具有非行政处罚性、非法律规定性和最终性的特点。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符合《通知》中界定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如下:
1、监管谈话、谈话提醒。
2、重点关注、出具监管关注函、出具警示函。
3、记入诚信档。
4、责令改正。
5、指定中介机构进行核查。
6、要求报送专门报告、提交合规检查报告,要求披露资料。
7、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
8、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9、限制业务活动。
10、限制分配红利。
11、限制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报酬、提供福利。
12、限制转让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限制证券买卖。
13、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权利;责令保荐机构更换保荐代表人。
14、限制有关股东行使股东权利。
15、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新业务。
16、停止批准增设、收购营业性分支机构。
17、责令暂停或者停止收购、暂停或者终止回购股份活动。
18、暂停履行职务。
19、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公司。
20、暂不受理业务或业务资格申请、暂缓审核相关申请。
21、责令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22、责令股东转让股权。
23、一定期间内不受理有关文件、申请或推荐。
24、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
25、向社会公示违反承诺的情况。
26、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相关职务;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7、不予注册登记,从名单中去除。
28、证券市场禁入。
29、撤销证券公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新华网-今年以来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

3. 中国证监会有哪些行政处罚?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主要有:
1、责令停止发行证券。
2、责令停业整顿。
3、暂停或者撤销证券、期货业务许可。
4、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
5、对个人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违法。
6、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违法所得。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的监管体系日渐成熟,作为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措施或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2002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体制的通知》,首次提出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的概念,并对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作出了与行政处罚不同的程序规定。
扩展资料:
中国证监会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是指中国证监会对证券违法行为施加的一种监管措施,但该等措施不属于行政处罚(即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和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中规定的行政处罚类型),同时由于该等措施是调查工作完成后作出的。
因此调查、检查措施以及在调查、检查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监管措施应不属于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的范畴。所以《通知》中的这一概念具有非行政处罚性、非法律规定性和最终性的特点。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符合《通知》中界定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如下:
1、监管谈话、谈话提醒。
2、重点关注、出具监管关注函、出具警示函。
3、记入诚信档。
4、责令改正。
5、指定中介机构进行核查。
6、要求报送专门报告、提交合规检查报告,要求披露资料。
7、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
8、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9、限制业务活动。
10、限制分配红利。
11、限制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报酬、提供福利。
12、限制转让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限制证券买卖。
13、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权利;责令保荐机构更换保荐代表人。
14、限制有关股东行使股东权利。
15、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新业务。
16、停止批准增设、收购营业性分支机构。
17、责令暂停或者停止收购、暂停或者终止回购股份活动。
18、暂停履行职务。
19、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公司。
20、暂不受理业务或业务资格申请、暂缓审核相关申请。
21、责令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22、责令股东转让股权。
23、一定期间内不受理有关文件、申请或推荐。
24、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
25、向社会公示违反承诺的情况。
26、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相关职务;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7、不予注册登记,从名单中去除。
28、证券市场禁入。
29、撤销证券公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新华网-今年以来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

中国证监会有哪些行政处罚?

4. 对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

法律分析: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包括要求当事人进行整改,涉及了虚假陈述行为,包含了责令改正和罚款等具体内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八条 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5. 证监局处罚有哪些?

法律分析:
证监会行政处罚监管措施一般有,监管谈话、谈话提醒;重点关注、出具监管关注函、出具警示函;记入诚信档案;责令改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七条 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证监局处罚有哪些?

6. 证券监管机构有对上市公司子公司处罚案例

母公司是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或根据协议,能够控制、支配其他公司的人事、财务、业务等事项的公司。
母公司最基本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持有子公司的股份,而在于是否参与子公司业务经营。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
在通常情况下,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通过有限责任原则成立的在法律上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它们相互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在经济上,它们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资金、技术、品牌、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发展战略上,母公司都控制和管理着各子公司,但一旦发生债务关系,根据法人有限责任原则,却只能由各该子公司独立对其债务负责,母公司不承担责任。这样,如果子公司破产,而其破产财产又很少,子公司债权人基本上得不到偿付的情况下,他们能否就母公司的财产提出债权要求,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难以处理的法律问题。【摘要】
证券监管机构有对上市公司子公司处罚案例【提问】
我是百度平台合作律师,已经收到您的问题了。还请您稍等,我看一下您的问题。【回答】
您好,您这边详细地说明一下情况,我帮您分析呢【回答】
我是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上市公司母公司受到证券监管机构行政处罚,我们子公司是否也算受到了行政处罚呢?【提问】
母公司是指拥有其他公司一定数额的股份或根据协议,能够控制、支配其他公司的人事、财务、业务等事项的公司。
母公司最基本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持有子公司的股份,而在于是否参与子公司业务经营。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
在通常情况下,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通过有限责任原则成立的在法律上相互独立的法人实体,它们相互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在经济上,它们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资金、技术、品牌、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发展战略上,母公司都控制和管理着各子公司,但一旦发生债务关系,根据法人有限责任原则,却只能由各该子公司独立对其债务负责,母公司不承担责任。这样,如果子公司破产,而其破产财产又很少,子公司债权人基本上得不到偿付的情况下,他们能否就母公司的财产提出债权要求,就成了一个非常复杂而又难以处理的法律问题。【回答】
公司法定代表人违法了,公司算违法吗?【提问】
公司和法人代表是分开的呢【回答】

7.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有哪些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主要有:
1、责令停止发行证券。
2、责令停业整顿。
3、暂停或者撤销证券、期货业务许可。
4、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
5、对个人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违法。
6、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违法所得。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证券市场违法行为的监管体系日渐成熟,作为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中国证监会的监管措施或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2002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体制的通知》,首次提出了“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的概念,并对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作出了与行政处罚不同的程序规定。
扩展资料:
中国证监会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是指中国证监会对证券违法行为施加的一种监管措施,但该等措施不属于行政处罚(即不属于行政处罚法和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中规定的行政处罚类型),同时由于该等措施是调查工作完成后作出的。
因此调查、检查措施以及在调查、检查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监管措施应不属于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的范畴。所以《通知》中的这一概念具有非行政处罚性、非法律规定性和最终性的特点。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中符合《通知》中界定的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如下:
1、监管谈话、谈话提醒。
2、重点关注、出具监管关注函、出具警示函。
3、记入诚信档。
4、责令改正。
5、指定中介机构进行核查。
6、要求报送专门报告、提交合规检查报告,要求披露资料。
7、请司法机关禁止其转移、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分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
8、通知出境管理机关依法阻止其出境。
9、限制业务活动。
10、限制分配红利。
11、限制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支付报酬、提供福利。
12、限制转让财产或者在财产上设定其他权利,限制证券买卖。
13、限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权利;责令保荐机构更换保荐代表人。
14、限制有关股东行使股东权利。
15、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新业务。
16、停止批准增设、收购营业性分支机构。
17、责令暂停或者停止收购、暂停或者终止回购股份活动。
18、暂停履行职务。
19、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公司。
20、暂不受理业务或业务资格申请、暂缓审核相关申请。
21、责令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22、责令股东转让股权。
23、一定期间内不受理有关文件、申请或推荐。
24、记入诚信档案并公布。
25、向社会公示违反承诺的情况。
26、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相关职务;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7、不予注册登记,从名单中去除。
28、证券市场禁入。
29、撤销证券公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新华网-今年以来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有哪些

8. 公司的行政处罚对上市有影响吗

首先需要评估整个犯罪行为的性质,以及刑事责任的大小。如果企业或其董监高最终被判决承担刑事责任,不单单是资本市场的运作要停滞,可能企业无法正常运作。
一、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家人需要承担承担吗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家人不需要承担承担。精神病人是限制或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精神病人的犯罪行为,如故意伤害。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受害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其监护人要求被监护人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一般情况下,监护人不能监督的,可以送到当地精神病院。当精神病人的危险行为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受害人或他人报警后未出警,属于行政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注意,在实践中,危险行为必须在这里进行,可能会持续到警察到达现场。或者会发生,自己无法避免。
二、网上借的高利带不还有什么后果
借网贷高利不还的后果具体包括:网贷平台会使用各种催收方式,影响生活;借款人需要承担高额承担逾期费用;以及网贷机构可能会向法院起诉,如果判决还款后仍不执行的,还有可能会被强制执行。构成犯罪的还应承担刑事责任。
三、精神病杀人是否会坐牢
关于精神病人杀人是否应该坐牢,有三种情况需要分析:
1、完全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格照顾和治疗;必要时,政府强制医疗;
2、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承担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具有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应该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二)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三)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四)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三年;(五)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公司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本条第一款所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