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旅游的文学作品

2024-05-06 21:52

1. 有关旅游的文学作品

1、《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
这是保罗·索鲁唯一一本关于中国旅行的作品,他搭乘火车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方姓的中国学者,尽管索尔在书中抱怨了一些方学者对他有监视之嫌,但这位学者更多的是为他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甚至还独身去了西藏地区。这本书曾赢得1988年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2、《夜航西飞》
作者柏瑞尔·马卡姆的这本书以叙述她在非洲的童年为主,如何学会狩猎,与当地土著的深厚情谊、独自驾驶螺旋桨飞机等等。其中也包含了她在1936年独自驾机飞越大西洋的经过,这听起来就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遇到种种困难,既来自自然也来自政治。她在书中这样写道:“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
3、《世界:半个世纪的行走与书写》
简•莫里斯也是一位非常出名的旅行作家,她在全职写作之前,是一记者,曾跟随攀爬珠峰的队伍进行随行报道。
这本书被誉为莫里斯的集大成之作,是她多年游记与报道的集结。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她在世界各地采访与游历的见闻和感悟都收录在了这本书里,每个年代有十几篇短文,共近90篇。
从英法德到美加澳,再到中东甚至非洲,20世纪各个国家在二战后的变化与社会变革,都在作者的笔下呈现,这本书虽以旅行为线索,却实实在在地在记录世界格局的变迁。

4、《巴塔哥尼亚高原上》
布鲁斯·查特文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旅行作家,更是一位眼光独到、品味一流的摄影师。除了这两个身份,他还是一位艺术鉴赏家、索斯比拍卖行历史上最年轻的艺术部总监。
他的旅行作品让读者感受到,旅途风景很大程度上是旅行者的内心投射,作者的经历、趣味与态度都将反映在写下的旅行里。
5、《爱尔兰之旅》
这本书是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经典之作,是他于1957年创作的游记。爱尔兰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国度,无数作家都曾描写过这个风情多姿的地方。本书中记录了伯尔三次游历爱尔兰的点滴感触,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

有关旅游的文学作品

2. 旅游经典文学

推荐现代的,广为流传
1.余秋雨  

          1.1《千年一叹》 2000年     《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行者无疆
          1.2. 《行者无疆》 2001年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

2.三毛

  三毛文集 >赴欧旅途见闻录
  三毛文集 >撒哈拉的故事

3.毕淑敏
    带着灵魂去旅行

4.林达 

 《带一本书去巴黎》一定要看,非常好

5.唐师曾 
与周国平合作出版《南极无新闻》

3. 旅游文学艺术的功能有哪些?

1.旅游文学所反映的内容,本身就带有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且是一种活生生的、富感召力的旅游资源。这种 资源亦可称为旅游文学资源。众所周知,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而每一大类又包罗了许多子资源类别。但是这些资源都是以其客观存在的景物特色来吸引游人的,而游人通过户外观赏、浏览及旅游指南、导游介绍来了解景观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但是旅游活动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人们为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与结合点,具有更深的层次和内涵,就要借助文学的作用和艺术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和作为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旅游与文学的统一,从而形成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学旅游资源,以提高观赏对象对游人的吸引功能。这种例子很多。如在我国古代山水诗文中,虽然有不少是纯然写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是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相当一部分作者是离家远客,羁旅行役是由于遭贬谪而被流放,或迫于战乱而颠沛流离;有的隐居田园、遁迹山林,有的浪迹江湖,登临凭吊,寻幽探胜,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抒发了乡关之思,乱离之感以及脱离世俗官场、渴望建功立业、憧憬美好未来等高尚情怀、政治抱负、思想感情。这种抒情,往往是触景而生,融情于景,记实和抒情紧密相结合。实感包括时序、方位、名称、色彩、气候、环境、山川、景物、历史、现状、游踪、旅趣、宏观、微观等;抒情有自我感受、想象和幻想等,二者缺一就不能称其为旅游文学。前者富旅游色彩,具有导游、神游和介绍欣赏的作用;后者富有文学色彩,可使你浮想遐思,情绪奔放,获得优美的艺术感受。如读豪迈的诗文,会使你热血沸腾,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读清新的诗文,会使你心驰神往,陶醉于美的意境之中;读悲壮的诗文,会使你感慨万端,禁不住潸然泪下;读平朴的诗文,会使你心境平和,抛却一切私念杂想。总之,旅游文学中的抒情和议论,往往能使山水花木等旅游资源,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所以旅游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具有诱因的一种独特旅游资源。



    2.旅游文学具有导游、兴游的作用:旅游活动是捕捉美感的高级精神活动,而“美”是一种气象万千的诗意,画意和理想交融的境界。美感的捕获又主要靠山水名胜的优美度,同时也要靠旅游文学对这些山水名胜的诗情画意描写。干巴巴的介绍固然也能领略部分美,但是在运用旅游文学的艺术手法后,会使人们得到的美更趋本底性,原始性,使美能够升华,能够回味无穷。这个审美过程实质上就是导游、兴游的过程。例如1930年一个名叫江庸的作者,在《旅行杂志》上写了一篇游记《台湾半月记》,其中一段写道:“备汽艇驶至对岸化蕃村落,听蕃女杵歌。生蕃为台湾最古之居民,……。闻其相传之神话,昔有清罗大埔之生蕃四十余人,偶入猎林中,追一白鹿,西至水社大山,而鹿失踪。彷徨山中者三日,发见此潭(日月潭)狂喜。详志其地形,归报酋长,以为天赐之乐园。剡木为舟,得登彼岸,遂麇居于麓焉。杵歌乃以杵击石,和以曼声,石音清越,歌尤哀艳。”此篇短文不仅运用神话给作者游历的日月潭风光作了绝妙注释,同时又与蕃女杵歌相融合,产生了一种感人的原始美,本底美。他人看后,自有一种神韵、清新、奇妙之感,那种游历台湾日月潭风光的意念也会油然而生。有的地方,也许没有什么优美的景色可以吸引游人,甚至曾是穷山恶水,但因某文学旅游家写了一篇诗文,它也开始有了名气,人们也会慕名而去。如唐诗人岑参写的边塞诗句:“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描写了我国西北沙漠飞沙走石情状,读后容易使人想起闻名于世的“魔鬼城”。这一旅游文学名作倒成为一些游人到此探奇索险的游兴诱因。还有些旅游文学作品,只描写了日月星辰、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佳肴美味、土特产品,但是由于出色的运用了文学艺术语言,常常也能获得引起游兴的效果。因为这里所描绘的均是旅游文学资源的内容,如王翰《凉州词》中写:“葡萄美酒夜光杯”,杜牧《清明》中写的“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名句,都有一种兴游生趣的深刻作用。



    3.旅游文学有助于人们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激发爱国热情,传布精神文明。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城、古运河、敦煌石窟、曲阜孔林、北京故宫等,无与匹俦;桂林山水、黄山奇景、三峡风光等天然景致,稀世胜境。这些奇山丽水、名胜古迹,通过旅游文学作品的描写、介绍,其一景一物、一山一水,无不熔铸于作品的咫幅寸土之中。我国有许多旅游文学作品,都采用了移步换形的写法,作者边走边看,边看边写,一篇作品即可把人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指示美景,教人去欣赏、去领略、去体验。人们通过品赏这些作品,了解祖国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从而激起人们爱祖国、爱乡土的感情,对陶冶理想情操,培育高尚品德有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身居国外的华人,读了这些作品,更是思潮起伏,浮想联翩,感到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对祖国产生眷恋之情,更欲亲临其境,一饱眼福为快。



    4.旅游文学是传布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从旅游者的角度看,就是文化性活动。  食、住、行、游、购五个环节是物质的消费,但本质还是文化消费。人们通过旅游这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满足自己求新、求知、求乐、求美的欲望。由此而形成了综合性现代文化现象和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可见文化,不论是古典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游客不仅吸收游览地的文化,同时把所在国所在地的文化带来,形成了相互交流和渗透的局面。这种文化交流除了直接观察了解外,还要借助一些书籍加以实现。其中大量的描写旅游资源的文学作品,就有着独特的作用了。比如有些人没有去过北京,但从旅游作品中他知道北京长城、故宫,有回音壁,还知道回音壁为什么会一呼三应的科学道理。有些游客在西安看了“无字碑”,但他并不知道无字碑的来历。可是在他看了介绍“无字碑”文章后,知道了是女皇武则天为了让后人评论她一生功过而立的。因此,我们说一篇好的旅游文学作品,不仅会激发游兴,也会给予你许多知识,使你读后得益颇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旅游文学乃是从文化角度观照旅游,如有的风景区名称很有文化内涵,但有的新地名显得文化层次很低。旅游文学就应该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这类文化现象给予关照。 (选自卢云亭著《现代旅游地理学》)

旅游文学艺术的功能有哪些?

4. 有关旅游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陶 渊 明:《桃花源记》 陆 游:《入蜀记》 柳 宗 元:《小石潭记》 余 秋 雨:《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千年一叹》 沈 苇:《新疆盛宴》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凡 尔 纳:《海底两万里》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笛 福:《鲁宾逊漂流记》

《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3世纪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曾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1289年波斯国王阿鲁浑的元妃去世,阿鲁浑派出三位专使来元廷求婚。忽必烈选定阔阔真为元室公主,马可波罗趁机向忽必烈大汗请求参与护送任务,在完成使命后,他们可以并顺路归国。
1292年春,马可波罗随三使者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起航出海到波斯成婚。1295年马可波罗一家回到意大利。
回意大利后,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5. 旅游与文学论文

  谈起文学与旅游的关系,往往会想起缘于唐代诗人张继的一句诗而享誉海内外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常常感叹长江岸边与洞庭湖畔一建再建的黄鹤楼和岳阳楼。单就风物景观,凭心而论,祖国的大江南北,美景可谓数不胜数,枫桥和寒山小寺相比较其他名山古刹,实在微不足道。然而能吸引那么多旅游人前往,是文学使得寒山寺由寒而热,且经久不衰。
  旅游离不开文学,这是由旅游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从美的角度认识旅游的内在规律,旅游恰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其中,旅游的目的性为游客身心得到美育,景观是客体,游者为主体,二者之间的完美统一是客体之美升华为主体游者的身心愉悦。然而,景观客体的许多美质常常被走马观花者所忽略,必须有赖于中间媒介才能达到完美,所以,文学和艺术自觉不自觉地担当了这一美好使者。由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这其中的道理,在打造旅游景点的时候,在下气力进行景观建设的同时,首先应注重文化内涵发掘的投入。文艺先行,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文学的规律而言,文学通过形象再现生活,而塑造形象需要意境,通过意境达到共鸣,由共鸣产生感染人、震撼人、启发人的功能。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并不是说所看到的景观与所听说的景观客观上有什么不同,只是所听到的是经过了艺术加工产生了意境的景致,而自己所看到的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没有能产生意境和共鸣的景物。“人人都说家乡美”中添加了感恩之乡情,“情人眼里出西施”源于一种冲动。人是有感情的,作家既最具感情,又具备独特的审美视野,由于以强烈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静可以为动,实能够变虚,现实的景象与超现实的虚幻相互交融,于是无论写景抒情或明理,都最容易创造出一种意境,引起世人共鸣。事实上,旅游由于文学的加入,有了内涵,有了动力,永不会显得苍白与乏味。
  〈旅游交通与旅游文学》本书由铁道、交通、民航部门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它由上、下编两部分组成。上编系统地介绍了民航、铁路、公路和水运交通运输各种知识;同时还介绍了我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对众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游城市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下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旅游文学知识,精选了传统文化精萃  以唐代山水田园诗为核心的历代山水诗文680余篇(首),每篇后有注释和赏析。

旅游与文学论文

6. 旅游文学艺术与旅游业的关系?

旅游文学艺术;1.指的是旅游文学的技巧。
2.旅游标识通过语言,图文,雕塑等表示出在前六大艺术门类方面对旅游项目的艺术化表达效果,同时的便捷性和导向有效性的考虑。
比如:讲解稿的写作技巧:要考虑的表达的流畅性,讲解时候的语音的拗口方面的技巧。所以他对旅游业是起着 辅助支撑作用的,二者相辅相成。有了旅游文学艺术

7. 旅游文学的介绍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它主要通过对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抒情性、审美性、知识性、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性是旅游文学的特点。

旅游文学的介绍

8. 旅游文学的主要流派

朝代派别代表人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唐边塞诗派高适 岑参明公安派袁宏道 袁宗道 袁中道清 性灵派袁枚清桐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