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陪嫁散文

2024-05-16 03:56

1. 母亲的陪嫁散文

  眼前这个精致而又沧桑的小笸箩,有脸盆大小,其实它是我母亲的陪嫁——针线笸箩。它曾经陪伴母亲六十余载,母亲过世以后,我把它珍藏下来,成为母亲留给我的唯一遗产。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追溯到更远时候,线笸箩是东北女人的必备物件,是女子心灵手巧贤惠能干的象征。所以,无论是女子长大还是出嫁,父母必定为女儿置备一个针线笸箩。
  
   母亲在十几岁时,她的母亲也就是我姥姥就给她置备了针线笸箩。那时她除了读私塾识字,还在家纺线,学做女红手艺等等。线笸箩里装着五颜六色的棉线、丝绸线、画样、鞋样、绣花撑子、尺子、锥子、剪刀、顶针以及各种型号的绣针、穿针。母亲最拿手的手艺是纺线,这个活计她一直干到出嫁。母亲说过,姥爷姥姥用她纺线赚的钱买了两个金戒指作为陪嫁,再有就是这个针线笸箩了。姥爷家当时在屯中是一户殷实人家,而我家父亲十几岁时就失去了母亲,我爷爷带着七个孩子艰难度日,后来有三个孩子(我的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先后病故。姥爷家和我爷家住前后屯儿,不免时常往来,便相中了我父亲的睿智能干,一定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我父亲。母亲当时还不太愿意,主要是嫌父亲家里太穷。但她终究抵制不了姥爷的家长作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法改变。所以母亲只得委屈从命。
  
   母亲带着陪嫁的两个戒指和线笸箩过门儿嫁给父亲,那年她二十岁,父亲二十四岁。但母亲的两个戒指却一直没舍得戴,说是给未来的儿媳妇留着,一人一个。那个线笸箩及线笸箩里的物件一样不少,一直陪伴着母亲走过沧桑岁月。待到我和弟弟先后出生已是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先前出生的哥哥姐姐都先后夭折,没有站住。所以母亲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常常念叨着这是她毕生的遗憾。
  
   我长到刚记事儿时,看到母亲的线笸箩就放在家里炕梢的炕琴柜上,母亲做针线活时信手拿来,但常常是在傍晚的煤油灯下。那时父亲工作在外,下乡一驻就是十天半月不能回家。母亲是妇女队长,白天带领队里妇女劳力下地干活,针线活大都在晚间来干。一家人换季的衣服,鞋袜都是在灯下赶做出来。我常常在夜静更深时醒来,于睡眼朦胧中看到慈爱的母亲或是在纳鞋底、上鞋帮儿,或是在絮棉袄、缝补衣裤,只那个针线笸箩默默无声地陪伴在她的身边。每当逢年过节换季,我穿上母亲做的新鞋,新衣服,那个温暖舒适、美滋滋的感觉不言而喻。直到今天,这种感觉犹在,不曾忘却;灯下母亲的慈爱身影犹在,不曾远去。
  
   逐渐长大的.我耳濡目染母亲的勤劳俭朴、贤惠能干的风范,便学着主动替母亲担起一些家务。比如早起叠被子,比如扫地,擦拭家具和窗台卫生。十五六岁时就自己洗衣,下午放学时洗完衣裤放在炕头烘干,第二天早晨穿着上学。偶尔衣服破了喊母亲要针线笸箩,学着自己缝补,只是针脚大些。母亲见了微笑着夺过针线,用她纤细的针脚重新缝补甚是贴顺耐看。但我的勤快懂事倒是些许弥补了母亲没有女儿的缺憾。中学毕业后去部队当兵,我在母亲针线笸箩旁边学到的针线活派上了用场。每逢星期天拆洗被褥,缝补军装,我都是一把好手,许多战友都借了我的光。所以,我被战友戏称为一排二班的“大家闺秀”。
  
   文革那年,母亲作为妇女队长也要“上楼”接受批判。一天深夜,母亲突然从噩梦中惊醒爬起,招呼我说,孩儿,明个妈妈还要“上楼”,你和弟弟可不要害怕啊!第二天母亲去大队“上楼”,我带弟弟上学。放学回来发现家里叫造反派给抄了,炕琴柜被翻个底朝天。母亲珍藏的一串铜钱和两个金戒指被造反派掏走了,说这是“四旧”残余。母亲的针线笸箩也被掀翻在地。我把线笸箩及散落的物件一一拾起,忐忑不安地期待母亲“下楼”回家。傍晚母亲“上完楼”回来,连夜去找造反派的头头讨要戒指,反复说明那两个金戒指是自己用纺线的血汗钱买的,好说歹说颇费了一番口舌才要回来。而那串铜钱却不知去向。母亲怕造反派反嘴再来,就把两个戒指托屯中一个“老客”到城里的银行给当了,五块钱一个,总共才当了十块钱。
  
   后来父亲用这十块钱买了一分红松木料,找木匠打了一张写字桌,一把椅子,一个炕琴玻璃柜。待到三十年后我奉调进城举家搬迁时,把炕琴柜送给了本家的叔伯大哥,写字桌我带着,舍不得送人。因为在这张桌上我做完从小学到中学的作业,后来又用这张桌子在灯下复习功课考上大学。我没有辜负母亲那两枚戒指延续下来的殷殷希冀。最是那炕琴柜上母亲的针线笸箩,我一直带着,还有里面那些针头线脑儿等所有物件一直珍藏不弃。在我眼里,它就是母亲的象征,它就是家。有它在家就在,母亲就在,母亲的伟大品格就在。

母亲的陪嫁散文

2. 嫁母随笔散文

  那些离异或许丧偶的人,如年轻时再婚还算可以,如孩子大了再婚时儿女们往往都会表示不满,轻则语言敲打,重则横加干涉,都以种种理由与借口阻止父母再婚,故此令很多中、老年人被儿女们这份“孝心”剥夺了再爱的权力,失去了再组家庭的机会,他们虽心里感到万般不舍,无奈之下也只好把情感封闭起来。
  
   下面的故事与上面提到的情况则完全相反,文中这位女儿对母亲再婚则是持另一种态度,她不想让母亲在寂寞孤独中过晚年生活,在母亲毫不知情的前提下为母亲牵线搭桥,并做母亲的思想工作,乃至为母亲出嫁时忙前忙后。
  
   故事描述了生活中母女俩相依为命,及母亲在各个阶段所受的艰辛,阐述她怎么撮合母亲婚事,通过女儿段段回忆一一展现,女儿在母亲出嫁之时,顿感母亲在自己生命里的重要,体现了女儿对母亲的眷恋。
  
   ——题记
  
   对于婷来说,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因今天母亲出嫁,而自己则是令母亲再嫁的牵线搭桥之人。
  
   婷昨晚在母亲房间出来后就暗自提醒自己,明天一定要早早起来,因她已约好大学几个同窗早点来,为母亲出嫁做一些相应准备工作,协助自己筹备母亲出嫁前必做的那些事情,比如为母亲化妆等。
  
   或许对于母亲出嫁之事感到迷茫之因,或许母亲出嫁自己一时间难以适应之故,婷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尽管已经夜深人静,尽管婷也感到了困倦,但无论婷怎么强迫自己,却是辗转反复怎么也无法入眠。
  
   婷睡不着索性也不睡了,她坐起披上衣服后打开电视机,可是电视机里五彩缤纷的节目哪个也看不进去,她干脆把遥控器一扔,任凭电视机自己随便着,她则两眼直盯着天花板发起呆来。
  
   婷盯着天花板,在天花板的某一处,在她愣愣的眼神里走出了母亲的影子,那是自己和母亲相依为命时的画面,画面里有酸甜苦辣,有坎坷泥泞,幅幅画面如走马灯似地在婷思绪里旋转着。
  
   随着这些画面闪现,眼泪在婷眼角里缓缓流出,她仰躺在床上,目光看着天花板,思绪不由自主地跌入对母亲回忆之中去了。
  
   婷5岁时父亲便离开了她们母女,具体去了哪无人知道,且一去便再无音信。
  
   婷13岁时,父亲在消失了8年后回来了,然而他这次回来不是团聚,而是回来和婷母亲办离婚手续。
  
   当时婷父亲要带她去深圳,是母亲拼命才争下来婷,并且从此之后再也没让婷父亲看过她。
  
   所以在婷的记忆里,也只残留着她幼小时与父亲玩耍的几次画面。
  
   婷模糊地记得父亲高高的个子,一双大手,父亲常用如钳子般大手攥着她胳膊,只那么一攥婷就动弹不得,一次婷调皮时,父亲揪着她耳朵几乎要拎起来,接着又在她稚嫩脸蛋上亲了一口,婷父亲响响的亲吻声,引过旁边婷母亲的视线,在激起她母亲妒忌的同时,也在婷脑海里刻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婷念书到4年级时,因拖欠了学校的书、杂费,母亲无奈被 “请”进了学校。
  
   婷和母亲同时走进学校,但她不敢进办公室,隔着窗玻璃见母亲低头站着,对面是校长,侧面有一个老师。
  
   婷偷眼向办公室看,见校长那张如苦瓜的脸,今天拉得好像格外长,下巴颏像是临时挂上去似的,耷拉在脸颊处几乎就要掉下来。
  
   校长和母亲说什么婷听不见,只见母亲拘妮地站着,那样子像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她双手不停地揪着衣襟,眼睛看着地下那双穿简易凉鞋的脚,一只脚站着不动做定位,另一只则一前一后来回在地上轻轻踢,好像是地那里藏着什么,又好像只有她那样做,校长才会给女儿免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的学费,还好像只有那样做才能缓解她心里的压力,及她脸面上不自然的表情。
  
   婷看着母亲那为难的样子,便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她知道母亲太不容易,为自己学费已被学校“请”来过两次了。
  
   在婷读初三时,一个星期天发生了意外,那天的事婷任何时候也忘不了。
  
   在婷请求下,母亲见婷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最终下决心给她买了辆新自行车,星期天的下午,婷做完堆积如山的作业,骑上新自行车,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去郊外游玩。
  
   往日学生在学校和被圈在牢笼里一般,今天去郊外游玩就如笼中小鸟得到放飞,便飞也似地奔向郊外原野。随着离城市喧嚣越来越远,原野清晰空气令她们感到心旷神怡,几人高兴的把自行车骑得如飞起来一般,叽叽喳喳地像几只小喜鹊。
  
   正在她们高兴的手舞足蹈,有人甚至单手握车把玩耍时,突然后面不远处响起一声急促的汽车喇叭声。
  
   如果是一般喇叭声也不会怎么样,因她们也听惯了各种喇叭声,而这是一辆改装的特种车型,并且后面还带着挂斗,故此车的喇叭声也特殊,那响声就如同裂了璺的破锣声。
  
   她们从未听过这种声音、而且分贝大的出奇,那难听的'破锣声她们也从未听见过。那破锣如哀鸣般响声一传来,几只喜鹊顿时都慌了手脚,本来毫无及防的她们,便人人惊慌失措起来,几人的自行车也失控了,身子一歪纷纷在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就在她们摔倒的同时,大货车也呼啸而至,大货车到来时破锣声也没停,怒吼着从她们身边掠过,带起一股烟尘即可就淹没了她们。
  
   因大货车车速太快,卷起的风尘夹带着沙石雨点般袭向她们,那股无情的尘土和沙石,毫不客气地撒落于姑娘略们稚嫩的脸上、身上。
  
   婷和母亲的生活本来就很拮据,常言说麻绳单从细处断,这话是一点不假,几个人在摔倒时,人家都是倒向公路的外侧,所以只是摔倒后并无大碍。
  
   而婷却不是,她偏偏摔向公路中间这边,在婷摔倒时偏偏大货车也赶到,婷不偏不倚正好嗑在车后面挂斗的外后角上,大货车巨大惯力一下子把婷带出两米多远。
  
   开车过的人、或懂交通法规的人都明白,这种情况下驾驶员是没有责任的,更何况婷还是倒在挂车的拖斗后角上,驾驶员一点感觉都不会有,等姑娘们缓过神来在地上爬起时,大货车早已绝尘而去。
  
   可能是由于她们年纪小,也可能是都被摔(吓)懵了,她们既没有去看车号,也没有拦车求救。
  
   几个同学在地上爬起,见婷还在地上不起来,便去跟前搀扶她。见婷别处没怎么样,就是左腿疼的不敢动。
  
   那时通讯还不方便(还没发明手机),她们好歹拦住了一辆车,留下一人在此看着自行车,两人陪着婷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婷左小腿骨折。
  
   婷母亲在得知情况后,如疯了般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人还没等进病房,儿长儿短的哭声便顺着病房门缝钻了进来。
  
   当她看见女儿的腿缠着白纱布,便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也不管婷的腿是否疼痛,踉踉跄跄地扑在女儿身上嚎啕大哭起来。
  
   婷母女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节衣缩食,尽管如此日子也捉襟见肘,这次飞来的横祸,使这个禁不起折腾的家立感犹如雪上加霜,令本来早已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婷母亲,就如一个因久病无力勉强支撑躯体之人,在毫无知觉情况下突然被人在背后狠狠踹了一脚,她立刻感到难以招架……
  
   一次、还有一次……天已经微亮了,婷依然沉浸在对母亲种种艰辛的回味之中,直到听见同学的敲门声,婷才从那些既久远、而又在眼前对母亲的回忆中挣扎出来。
  
   同学们都到齐了,她们分工明确,有人去联系车,有人去婚纱店取婚纱,有人负责筹备红包,有人专管杂事……
  
   婷只负责给母亲梳头,她把母亲带进自己卧室,让母亲坐在那张柔软的席梦思床上,然后打来一盆热水,双手端着来到母亲面前为她洗头。
  
   婷还是第一次给母亲洗头,洗完后让母亲脸朝里坐着,她开始给母亲梳理头发,梳理时婷发现,在母亲一头浓浓的长发里,竟然依稀夹杂着几根白发。
  
   婷知道那些白发是生活艰辛的写照,可以说根根白发都是因她而白,如果自己家是美满和谐,如果家庭生活不是那么拮据,才刚刚40出头的母亲面容怎会如此沧桑?怎会有白发出现……
  
   婷梳理着母亲头发,见几根白发夹在母亲青丝里是那么扎眼,白发就如根根钢针在她心上扎,令婷感到心痛难忍。
  
   婷唯唯地说:“妈、我给你把白头发薅下去吧。”
  
   母亲疑惑地看了看婷,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婷见母亲默认,便开始一根根给母亲薅白发,随着给母亲薅白发进行,婷眼泪大颗大颗地在脸颊滚下,滴落于母亲略有皱纹却依然白嫩的脖颈上,流进了母女的心田里。
  
   毕竟婷母亲年岁大些,她有一定的抑制力,见女儿在哭,便抬头看了看婷,委婉地制止了婷无声的抽泣。
  
   今天是吉利日子,在带有喜气的屋里,播放着叶倩文唱得那首“潇洒走一回”,那欢快的旋律充满了整个房间,所以母女此时的举止就显得极不协调。
  
   婷停止了哽咽,母亲也一动不动地坐着,婷耐心地一根根为母亲薅着白发,此刻在婷眼神里,那薅下的白发犹如拧成的毛线绳,强有力地拉着婷的思绪游走,她好像被迫般跌入对母亲更深的回忆之中。
  
   那是在婷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婷还清楚地记得,当她拿着自己几乎拼了命,才获得的那份梦寐以求的某大学通知书,来到母亲面前像献宝似地递给她时,平时极难看到母亲有笑意的脸,拿着通知书立即露出了笑容。
  
   看到母亲的笑容尽管很难,但她终究是笑了,母亲此刻的笑容,恰如一株很难开花的铁树,虽然是60年开一次,尽管漫长难开,可毕竟还是开了。
  
   然而、婷在看到母亲笑的同时,也看见母亲笑容又如昙花一现似地,那笑意在她脸上一闪迅速就消失了。
  
   婷看到母亲笑容消失,她心里一点也不感到不解与吃惊,因婷明白母亲笑容迅速消失的原因,明白在这个入学通知书的里边,还包含着开学时一笔不菲的学费。
  
   婷更明白,自己家早已四壁空空,母亲平时劳作之薪仅供她读高中之需,且早就被自己花得干干净净,家里哪还有积蓄来交学费啊。
  
   随着开学日期逼近,母亲的叹气声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母亲本来就常年阴着的脸,如今则变得无论夜里和白天全都乌云密布……
  
   临近开学的最后几天,母亲领着婷跑遍了自己认为可以试试的亲戚、朋友、关系,母亲受到的那些白眼、慢待、冷嘲热讽,以及还有人话虽说得蛮好听,可就是没有钱借给她们,婷现在还记得那些话都是谁说的。
  
   经过母女如乞讨般求借,最终总算没误了婷开学在学费凑齐的那一天,母看着婷亲长长嘘了一口气。
  
   还有一次……婷还在回忆,外边却传来了敲门声,婷只好收回回忆抬头向门口看去。
  
   是租婚纱的同学取回婚纱,婷略整理一下流有泪痕的脸,极力调整一下情绪,就和同学开始“武装”母亲,因要她们在8点之前,把“新娘”必须接到男方家。
  
   经过二人对母亲一番加工打扮,再加上婚纱、鲜花等一点缀,母亲看上去简直就如变了一个人。
  
   婷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母亲,见母亲打扮起来还如此靓丽,婷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她明白平时生活亏欠母亲太多,长年累月的劳作,严重的营养匮乏及精神压抑,加之母亲也不怎么修饰自己,平时看起来母亲就像一个小老太太。
  
   而今天这么一打扮,母亲一下子好像年轻了10几岁,婷疑惑地看着母亲发愣,暗自在心里想:原来母亲还这么漂亮啊。
  
   婷把母亲武装停当,一切杂事也都安排妥当之后,就只等着车来接新娘了。
  
   同学在和母亲聊天,婷自己站在旁边看着母亲,思绪又遛进对母亲的回忆之中。
  
   婷自从进了大学后,学费就再也没用母亲为她操心,虽然那时没有帮助贫困学生的绿色通道,也没有现在这些名目繁多的扶贫补助,婷包揽了学校后勤的杂活,还兼做附近学生家教,由于婷从小就习惯了节俭,所以这些收入足够她上学开销的。
  
   每逢寒暑假婷回来时还买些母亲喜欢的东西,一次暑假回来,婷给母亲买了一套当时在她念书的地方、在婷眼里看着都是过时的时装,当婷递给母亲时,见她一愣随即脸便沉了下来。
  
   婷知道,母亲这是心疼钱了,心疼女儿在念书的同时还干活挣钱。
  
   婷见状急忙解释,告诉母亲这是甩货,大城市已经不流行了,很便宜的……
  
   母亲这才转怒为笑,但依然补充了一句:“以后再别乱花钱了、听见了没有?”
  
   但婷知道母亲喜欢,立刻穿上那套衣服,站在镜子前一个劲地打量着。
  
   母亲再嫁的这个丈夫,是婷给她撮合成的,对方是婷一位大学同窗的父亲,这位同学由于和婷是同城,又由于她们在学校是同班,所以二人关系相处的特铁。
  
   每逢寒暑假时,她们就如穿梭般来往于对方家,二人在对方家一点也没有陌生感,感觉就如一家人似的。所以二人无话不谈、一天同学和婷说:“干脆咱们在一起过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婷真的开始考虑此事了,婷先不声张,她暗自对同学父亲做了一番细致的了解,再加上平时对老人的印象,婷认为完全可以将此事进行下去。
  
   于是婷一面找同学正面谈,一面和母亲通了光,探一探母亲的口气。
  
   母亲开始断然拒绝,后来经过婷几次开导,劝她一个人有多么孤单,自己能陪她一辈子吗等等、等等。
  
   经过婷一番游说,母亲已封闭多年的情感开始融化,再加上平时因那位同学经常来,对同学的家、及同学父亲也算有些了解,因此此事也就成了。
  
   在假期经过双方女儿积极配合,也是双方条件确实很相当,于是在婷和同学开学的前两天,由两个女儿做东,他们去饭店啜了一顿事就算定下来了。
  
   喝酒时同学和二位老人说:“两位亲人,路我们俩已经给你们铺好了,怎么走那是你们自己的事了……”
  
   同学说完,又拍着她父亲肩膀调侃说:“老爸、要加油啊,我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可不要让我们放假回来时看到你们俩拜拜,你们如果弄成那样,我们俩的同学关系还怎么相处啊……”
  
   一个学期念下来,当婷再回来时,母亲和这位饱经风霜的同学之父,二人已经交往的十分融洽了。
  
   婷和同学见二老已水到渠成,于是就开始张罗着给二老办婚事……
  
   这时迎亲的车队来了,尽管母亲是二婚,尽管母亲也已过了不惑之年,婷还是想把母亲打扮得漂漂亮亮,体体面面地嫁出去。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夹杂着亲朋好友的欢笑声渐渐奚落下来,随着迎亲车队载着母亲逐渐远去,婷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院里,整个人就如傻了一般。
  
   直到有人喊她时,婷才神情恍惚地一步步挪进屋里。
  
   婷缓步走进屋来,屋里东西一切照旧什么也没少,然而婷却觉得整个屋子都空了,她感到房间里空荡荡的,婷突然明白母亲在这个家的位置,懂得了母亲在她生命里的重要。
  
   尽管婷对母亲出嫁持积极态度,并且还是自己一手促成的,然而当母亲真的出嫁走了时,婷对这种状态却依然觉得难以接受,婷感觉就好像从她身上往下撕肉那么疼。
  
   但是,婷是从心里愿意母亲出嫁,在内心深处祝福她幸福。
  
   婷支撑着把身子靠在床边,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情感阀门再一次打开,此时此刻的婷,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她那奔放的情感,毫不掩饰地失声痛哭起来,哭声悲悲切切,哭声缠缠绵绵,随着婷哭声此起彼伏,她思绪又一次陷进对母亲的回忆里去了。

3. 晒晒嫁妆散文

乡下有个讲究,每年农历六月六,是晒嫁妆的日子。
  
 谁家姑娘嫁了或者娶媳妇,总会有一些嫁妆。这些嫁妆一般来说指的就是衣服和被褥之类的东西。
  
 听老一辈说,晒嫁妆是有门道的。表面上看是从箱子底下拿出陈年旧物晾晒于太阳底下,去去霉味。实则看看哪个媳妇娘家人手巧,做的针线活好,恰好也可以攀比。
  
 我家算是人比较多的一家,爷爷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姑娘。一到六月六,院子里几乎晒满了,别家的老婆婆们都会争着来看,夸赞的,奉承的,也有人讥笑的,反正搞得挺热闹。母亲是长媳,娘家条件还算过得去,缎面的被子、红木箱子,大衣立柜,那时候该有的她基本都有。其余几个婶子,一个自然比一个好。但是,母亲深得奶奶喜欢,因为她心灵手巧,学东西很快,书也读得最多。所以,母亲一些压箱底的东西是奶奶给的。
  
 她有一条丝绸缎面红色棉被,可珍惜了。我从来都不曾盖过。年年六月六,只是拿出来见见光,摸摸,过过手感瘾而已。我记得,被子晾晒在竹竿挑起,两端系往木桩的一条麻绳上。母亲站在一边,不时摸摸,还拍拍,似乎很深情,就像对待一个放在心底多年的旧人,有些爱,有些疼。她告诉我,那是姥姥给她最好的一件嫁妆,全村没有一个媳妇有这样的缎面被子。说的时候,特骄傲,像孩子。
  
 男人决计理解不了女人的这种情结,一件上好的.被子年年晾晒,却不肯睡觉盖。他们骨子里喜欢新的东西,或者以为这些陈年旧货早该遗弃,还放在柜子里干什么?白白占地方。最好年年来个新的,就像年年娶个新女人一样,到底新的比旧的柔软光滑,抚摸起来手感要好。
  
 其实,他们不知道女人常常用旧物凭吊逝去的青春。
  
 母亲的那条缎面嫁妆,最后在我的怂恿下拿出来准备盖的时候,却出了“故障”。因为放在木柜子里久了,被一只小老鼠钻进去咬了不少小洞。我能想象得出她第一眼看到后的心痛,就如那老鼠咬的不是被子,而是她的身体。
  
 年年看母亲和婶婶们晒嫁妆,觉得她们太像祥林嫂,从开始的新鲜到后来的厌烦,也不乐意帮忙,更不愿意听她们讲故事。
  
 岁月在嫁妆里苍老,曾经的小媳妇们如今也成了老大妈。而每个人住在高楼大厦里,仍旧有一个土里土气的红木箱子,那是婶婶们的青春。
  
 一起长大的丫丫,在我上高三的时候订婚了,才19岁。我放假回来,她拉我去她家看看“彩礼”,一包袱一包袱的衣物。嫁妆,除了娘家给做的,男方家给买的,放在一起都算是。算是女人青春里最有意义的一笔财富吧!
  
 “哇!真漂亮。一件猩红的羊毛衫,是我在商场看到最流行的款式。”当时,我羡慕极了。
  
 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没见过她将要嫁的男人,听妈妈说个子很高,也挺直溜,就是一只眼睛有点问题。为了娶她,花了不少钱,买了多少时尚的衣服。她说,“这些羊毛衫你穿上会更美,你是洋学生。”
  
 那一刻钟,作为女孩子,原来嫁人这么好。我突然想。倘若我考不上大学,是不是也会和她一样,嫁个乡下男人,生几个孩子,买一堆羊毛衫。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早已被我忘得一干二净,睡梦中我曾经一袭红裙嫁了人,却始终看不见新郎的脸……
  
 寒假结束后,我开始摒弃了一刹那间的梦,和其他高考学子一样向“黑色七月”冲刺。最终,我赢得了一纸录取通知书。我没嫁成乡下男人,更没有那一堆各式各样的羊毛衫。
  
 后来我出嫁的时候,不要任何嫁妆,几乎于裸婚。母亲心里很不乐意,说是我嫁过去会被人笑话,坚持给我做了六床上好的缎面被子,丝绸光滑柔软,闪闪发光,刺得母亲眼睛睁不开来,嘴里嘟囔:现在的孩子,真好。
  
 我把这六床被子费了很大劲折叠,塞进柜子。换上轻薄的太空棉被,又时尚又舒畅。我的那些“嫁妆”就像明清时期徽州娶进门的媳妇一样,安静地呆在家里,一年又一年,等待在外做生意的男人。一等,就是十几年。偶尔,婆婆会在酷夏天气好的日子给我晾晒一下,怕发霉。但,我从来不曾贴身。唯有妈妈给我做的一双棉布鞋,我在冬天穿了很久……很旧,却舍不得扔掉。前几日,单位让我们搬宿舍,说是要装修,我身力不足,好多东西没有带出来。算是“牺牲”了一件嫁妆吧!那里的青春就这样被我丢掉了。
  
 又快到六月六了,婆婆打来电话说,她把那些被子拆了重新弹了一次,做了几个薄被子,春秋盖。我答复,随便弄,留着也无用。
  
 女人,在一年又一年的晒嫁妆里粗糙。而,嫁妆一年比一年时尚高档。如今,嫁妆已经不再是衣物和被褥了,早已变成房子,汽车,存折这样的奢侈品。婚姻,也开始了浮华和作秀。到底最后,陪伴我们老去的还有什么值得回忆?
  
 六月六,如果你有嫁妆就晒晒吧!回味回味我们逝去的青春。

晒晒嫁妆散文

4. 远嫁的母亲优美散文

  窗外的雨淅沥沥的下着,好像我的心儿在哭泣,不知是泪滴还是雨滴,点点滴滴在我心里。一早母亲来电哭诉,她又少了一个姐姐了,电话里,虽看不到母亲当时的样子,但听的出来母亲是泣不成声,伤心一定难以言表,令我窒息心痛。
  
   母亲说前两天还和她老姐姐相约,五一等我弟弟放假,送她回老家探亲,原本五一的相约,却成了她们姐妹最后一次的失约,以往认为不会离散的亲人,不过几天光景就与她天人永隔。遥远的故里,隔情断爱的痛楚,让母亲哽咽无言,痛不欲生,真不知道该如何的安慰母亲是好。
  
   时光穿过岁月的长河,母亲的故乡,这大半生总是给她带来深深的牵挂。母亲七十岁了,年轻时,义无反顾的为了爱,为了父亲,远嫁到天涯,背弃了她生活二十多年的故土,远离了她的娘亲,她的兄弟姊妹。至此,遥远的故乡便和她隔了山一程水一重,远嫁总是给她父母留下多少不舍的泪水,也留给母亲多少的牵挂和思念,年轻时的母亲那时为了爱,又怎能读懂她父母深深的不舍呢!
  
   在我刚出生不久,外公外婆就提出把我寄养在他们身边,因为他们不舍女儿远在他乡,这样母亲就可以常回娘家,这是外公的私心,母亲深知她父亲的心意,默默应允。身在异乡的`母亲,从此,头枕月亮,心系故乡,望呀望故乡,盼呀盼儿郎。故乡成了她的旅途,娘亲成了她的牵挂,女儿成了她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成了她的记忆。
  
   母亲年轻时是一个文静秀气的女子,嫁给父亲吃了很多苦,在千里迢迢陌生的异乡,难懂他乡的方言,不同的生活饮食,让她在异乡经历了多少挫折,多少风雨,也尝尽生活中的泪与痛,但同时也磨练了她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服输的个性。母亲曾经是成长在徽州的山水画廊,自从来到父亲的家乡,当年文静秀气的母亲,硬是凭着坚韧一点点的学会了田间的农活,播种,插秧,收割,种菜……。那些年,父亲在外工作,母亲一个人承担着对孩子的照顾,还有家里几亩地的劳作,过重的农活让母亲吃尽了苦头,农闲时,母亲也会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里里外外一把手。
  
   远在他乡的母亲,也常想念她的娘亲,更惦念外婆家的我,但母亲把一切思念沉淀在心底里,写进在每一封信里,记得孩提时,在外婆的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学回到家收到母亲的来信,蹦蹦跳跳的拿着母亲的信,跑到僻静处迫不及待的打开,一遍一遍用心的读着,信中,母亲思念绵长的话语,和即将回故乡的消息,让我每一天都翘首期盼,快乐的数着日子,一天,两天,三天……,
  
   农闲时,母亲赚够了路费,就可以回故乡一趟,我们母女才得以团圆。每一次母亲回到外婆家,亲昵的和母亲同榻而眠,她总会喋喋不休的和我说一些我似懂非懂为人处世的道理,凡事学着做,懂着做,要谦虚做人,要孝敬外公外婆,人生的道理,相处的学问,母亲乐此不疲的讲,在母亲的眼中,在外婆的家,她难得回去,什么都放心不下,母亲常说最内疚的事就是远在他乡,少了对她父母的孝道和对我儿时的呵护。
  
   远嫁他乡的母亲,内心总是隐藏着很多愧疚,还记得在那一年,外公因病去世,临终让外婆不要告诉他乡的母亲,因为山高水远,千里迢迢,外公不舍得他乡的女儿长途跋涉,来回奔波,咽下最后一口气,最终也没有见到他最疼爱的女儿。母亲旧时归家,外公去世一月有余,那一刻,母亲睹物思人,内心的酸楚犹如肝肠寸断,天崩地裂,失去自己父亲的母亲,方知今生,她再无父亲可见,可亲了。
  
   外公的离去,相继外婆的去世,母亲一下子苍老了很多,总是背着家人感伤时偷偷的抹泪,她知道当年远嫁他乡的心酸,她的娘亲和她相互思念了半辈子,期盼了她半辈子。在外婆行至岁月的弥留之际,她也无法如期而归,榻前尽孝,距离总是让她的爱姗姗来迟。
  
   曾几何时,那个文静秀气的母亲,为了一个家,一肩挑起我们儿时生活的重担。一头担着我们姐弟的悲欢,一头担着生活的明天。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岁月在母亲的耳鬓留下了点点霜花,年轮在母亲的脸上撵下了一道道温柔的皱纹。母亲老了,变的越来越想念故乡的亲人了,岁月的流逝,随着母亲的至亲也一个个漫不经心的老去,渐渐走远,杳无音信。这让她对姐妹的情感越发的依恋了,由此在假期的时候,一次次的要求我们姐弟送她回老家探亲。
  
   远嫁他乡的母亲,大半生在外尝遍世情冷暖,生离死别,她梦里儿时的故里,古朴的乡村,那些白墙黛瓦,山水画廊,还有她曾经年迈的父母,竟成了她年老时光里的故事。光阴如流水,冲淡了过往的痕迹,却冲不散维系一生的亲情。当今天母亲得知她的姐姐突然离世,来不及道一声珍重,未曾见到最后一面,内心的心酸悲痛我又怎能不知呢!姐妹还未来得及好好相聚,就阴阳相隔,天各一方了。生命悠然来去,回首往昔,曾经姐妹执手话语的光阴,留给母亲的只有暮年深深的回忆了。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望大姨在天堂一切安好,希望母亲守着过往的回忆安享晚年,母亲节即将来到,希望妈妈您多多保重身体,故乡不再是梦乡,我们一定常带您回故乡看看,回老家走走,和亲人聚聚…….

5. 嫁衣散文

  如花的季节,他用心为她编织着一个梦
  
   天象变换着演绎,也不曾触动他的双眸
  
   情脉意忡是他的习性
  
   只为眼下的一汪清潭
  
   如花的日子,她用柔情为他谱了下一个梦
  
   夕阳收尽肆溢的温热,剩下的便是温情
  
   她伫立在他的面前
  
   莞尔一笑,他便也跟着笑了
  
   湖畔沾湿了泥巴
  
   凋零的桃花染晕了湖面
  
   岁月在记忆里淡淡的飘过
  
   留下深深的印记
  
   那年,他在心里为她做了嫁衣
  
   荏苒几盈
  
   他从湖畔走过,她从桃花林走来
  
   目穷东逝云海空凄凉
  
   低头泪沾裳
  
   相思苦颜老
  
   冬去春来几轮回
  
   到处冷露逼寒惹春归
  
   心自寒
  
   爆竹频声映天红
  
   谁家此时落姻缘
  
   凝眉踮脚
  
   望得他已是别人的人
  
   她独坐桃花林湖畔,夕阳亦是艳红
  
   回首,却现他的`面容
  
   他告诉她,他也来过这里,还告诉她
  
   这年,他用心也为她做了嫁衣
  
   沉默在这里停滞了最美好的梦
  
   美丽的嫁衣,是他对她的爱,亦或是他对她的祝福
  
   她带着微笑离开了这里,离开了他
  
   因为她终在湖畔遇见了他,也看见了自己的嫁衣,是他给的

嫁衣散文

6. 那个没有嫁妆的女孩散文随笔

  随着年轻的增长,“彩礼”、“嫁妆”这种遥不可及的名词突然接近了我的生活。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个词会让我产生了如此深刻的思考。
  
   即将毕业,工作、婚姻将一步一步走进我的生活。曾在宿舍侃侃而谈、满不在乎的我不见了。
  
   前几年,听舍友说:“一位女孩因男方的父母给的`彩礼跟男方哥哥结婚时的彩礼不一样,两个人携手相伴成为泡影。”那时的我想:“难道俩人的感情比不上那几万块钱吗?一个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以后的生活又该赚多少万才能过完这一生,至于为了区区的那点钱就放弃了吗?”由此,我觉得那人本就不想携手相伴永远,所谓的彩礼不足不过就是一个借口。近来,特火的电视剧《欢乐颂2》,里面包总的一句话直击这种现象,分手时说的困难比天还大,其实根本没有,只不过是为了重出江湖时见面尴尬罢了。
  
   同样在几天前,我跟母亲打电话,无意间聊到了婚姻问题。母亲跟我说多一个男孩她就好命了。我就打趣母亲:“再多一个,您还得愁他的婚姻问题,现在彩礼那么高,能负担得起吗?还不如女孩好呢!现在人不是都说男孩是建设银行,女孩是招商银行吗?”
  
   “乱来,你可不要那样想。” 母亲突然的严肃让我十分吃惊,但这并不是最惊讶的,而是她接下来说的事。母亲跟我说,村子里有一个女孩,当时结婚的时候并没有置办什么嫁妆,可能是因为没什么钱吧!但是现在,男方突然要嫁妆,如果没有嫁妆就要离婚。母亲还不忘开我玩笑,让我一会多赚点钱,让她多给我置办点嫁妆。
  
   挂完电话,我突然有些心疼女孩,被离婚的理由有好几万种,可是因为这嫁妆离婚是多么荒唐啊!也许女孩没什么能力吧!靠着男方家养吧!
  
   我不知道如今的社会变成什么样,但要永远记得自立自强。
  
   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但是为了金钱而结婚真的会幸福吗?作为一个女孩,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没房没车为什么不能靠自己去努力呢?一人不行就两个人一起去努力,何必为了他必须有才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