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佛教经典故事

2024-05-09 08:37

1. 3个佛教经典故事

      佛教的故事可以让人们得到一种信仰,可以净化自己心灵,相信美好的事物,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3个佛教经典故事。
         
         3个佛教经典故事之1:三藏比丘出家前的故事         佛祖在给孤独园。当时波斯匿王的王后生了一个男孩,端正殊胜,世上稀有,而且出生时,身上穿着袈裟,一生下来,就能说话。
         王子问父王:佛祖还在世吗?大德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等佛祖的大弟子,都还在世吗?波斯匿王说:都在呢。
         王子说:太好了,希望大王为我设供,供养佛祖和众僧。
         波斯匿王马上安排供养,请佛祖入宫看看王子。
         佛祖问王子:你自己还记得你在迦叶佛的时候,你是一位三藏比丘吗?王子说:是的。佛祖问:你在胎中过的还好吗?王子说:托佛祖的福,得以保全性命,得过日夕不知什么意思。
         王后见到王子能跟佛祖对话,非常高兴,问佛祖:我的儿子前世修了什么福,生下来就会说话啊?而且能跟佛祖对话?希望佛祖为我们开示。
         佛祖就为波斯匿王说一个偈子:
         前世造了各种善业,即便经过百千劫也不会消亡,因为这些善业的缘故,所以现在受到这样的果报。
         波斯匿王和王后听到佛祖说这个偈子,问佛祖:不知道王子前世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希望佛祖为我们开示。
         佛祖说:认真听,我给你讲故事。
         贤劫当中,迦叶佛出世,带领比丘游化人间,到了迦翅王的国土。当时,迦翅王的太子名叫善生太子。善生这个名字比较受欢迎,在佛经里面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有一部善生经,2013年分享过,有兴趣的师兄可以去看看,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次分享。
         善生太子见到迦叶佛,深深地生出信敬心,回去启禀迦翅王,请求出家。
         迦翅王不同意,说:我只有你这么一个独子,你应当继承王位,照顾黎民苍生,我不同意你出家呢。
         善生太子听到之后,非常忧愁,倒在地上,绝食,坚持了六天。
         大臣就劝导迦翅王:太子已经绝食六天了,再这样下去,明天恐怕就要死了。希望大王同意他出家吧。这样至少还能父子相见。
         迦翅王听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就跟善生太子约定:你如果能够流利地背诵三藏经书,我就同意你出家。
         太子听到之后,非常高兴,马上就出家了,然后精进地背诵三藏经书,把所有的经文都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回来见父王。
         迦翅王问善生比丘:我前面跟你约定,要流利背诵三藏经书之后才能见我,你现在背熟了没有啊?善生比丘说:背熟啦。
         迦翅王听了非常欢喜,对善生比丘说:我所有的财产,都让你随便取用,我绝不吝惜。
         善生比丘听到父王的教诲之后,就拿出很多财物,置办各种美食,供养迦叶佛和两万比丘,供养之后,还向每一位比丘奉施了三衣六物。三衣就是佛祖允许出家人拥有的三种衣服,六物就是佛祖允许出家人拥有的六种物品,六物包括了三衣,具体的内容,我们在家人就不需要去深究了。
         因为这个功德,他不堕恶道,天上人中,经常是裹着袈裟出生,这辈子遇到佛祖,还是裹着袈裟出生,而且出家证果。
         大家听到佛祖所说,欢喜奉行。
         3个佛教经典故事之2:佛陀和魔王前世         很久以前,海中有一条大龙他老婆怀孕了,忽然想吃猕猴的心,茶饭不思,以致身体赢弱,面黄肌瘦。大龙问太太怎么了,想吃什么东西?起初母龙不肯说,在大龙的追问下,母龙说如果你能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告诉你,否则说了也没用。大龙说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想办法替你找来。母龙即说:我想吃猕猴的心你能弄到吗?大龙说:这个很难办啊,因为我在大海中,而猕猴在山林的树上。母龙说:如果吃不到猕猴的心,不但胎儿保不住,我也活不长了。大龙说:您忍耐一下,我这就去。
         大龙出海来到岸上,离岸不远有棵大树,一只大猕猴正在树上摘果子吃。大龙来到树下和猕猴打招呼:您好啊!您在树上做什么?觅食辛不辛苦啊?猕猴回答:还好不是很辛苦。大龙又问:您在树上吃些什么呀?猕猴说:我吃果子。大龙说:我一看到你就很高兴,很想和你做好朋友,请听我说,这树上果子不多,海的对岸有片大树林,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果树。猕猴说:海这么大这么深,我怎么能过得去呢?大龙说:我可以背你过去啊!
         猕猴不知是计,听了大龙的话就高兴地从树上跳到龙背上,向大海游去。大龙心里暗自高兴:哈哈搞定啦!大龙驮着猕猴沉下海中,向自己的住处游去。猕猴问:您怎么往海里游啊?大龙回答:我老婆怀孕想吃你的心,所以我把你带来。
         猕猴心想:我今天真是不幸,自取灭亡啊!有什么办法可以脱此大难,保住性命呢?又想:我得骗一骗大龙。于是猕猴说:好朋友,真不巧啊,我的心还留在刚才那棵大树上呢,如果不去取来,您拿什么给你太太呢?您要是早告诉我,我当时就把心带上了,我们先回去取心吧,取了再回来,好吗?大龙听信猕猴所说,就驮着猕猴浮出海面,快到岸上的时候,猕猴使出浑身力气,跳到大树上。大龙在下面等了一会儿,不见猕猴下来,就说:好朋友您快下来一起去我家啊。看到猕猴很久都不肯下来,就说:您已经拿到心了,快点从树上下来吧,我送你到对岸的树林,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果子。猕猴心想,这大龙还挺笨的,就说:那边的树林里虽然有很多美味的果子,但我现在不想去了,我还是吃这树上的果子就好了。
         佛说:那时的大猕猴就是我,而大龙就是魔王波旬。他那时想欺骗诱惑我,尚且不能得逞,何况现在以世间的五欲来诱惑我,又怎能动摇我所坐的金刚菩提座呢?
         3个佛教经典故事之3:放生持圣号得菩萨救度         常言“母子通心”,三月二十四日这要命的一日,整个上午心悸忐忑,一股莫名的躁郁,压着心头,挥之不去。下午二点,铃声骤响,怵然屏息,电话那头是雾峰警分局:“吴衍辉在丁台路段发生车祸,很严重,目前大里仁爱医院急救中,请速到医院办续!”
         啊!晴天霹雳,遭诛一击,我一路狂喊:“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救辉仔,可别出命!”
         赶至医院,医护人员告知很危急已送进手术房,因不能及时连络上家属,只好请调解委员会主任、警察作证代为签名。闻毕,全身颤抖,跌坐候诊室椅,茫然抽搐,不知所以。
         湿冷的空气,凝结慌乱的思绪,波诡云谲,喧沸错置时空,扰人魂飞魄散,心神恓惶。猛,念头一闪“找师父!”急忙透过侯师姐、陈师兄帮忙请示上圆下因师父,师父答云:“放生功德最快消业障,必须尽快放生,还要虔诚恳切的心,求观世音菩萨”。
         瑞宏师姐马上到草屯附近鸟店买鸟放生,伸港洪师兄、水里洪师姐及侯师姐,亦各自在不同地点购买水族放生。大伙儿念佛、拜忏,抄写金刚经,集中念力,齐心回向。
         开刀房外惊悚十二小时,佛号不断;中兴念佛会莲友,轮流驻颂,梵音响彻整个医院三楼。上照下因师父嘱共修会三天的危险期中,虔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力持菩萨圣号及大悲咒。还有南投龙泉寺莲友亦交心奔走,纷至杳来的关怀、沁人心脾,芳香室外回廊、远近薰染。
         翌晨主治医师徐雷泽先生出现,却不断摇头,说情况很不乐观要有心理准备。因送达时瞳孔已经放大,血压只剩五十~四十,前额头右边破裂,深及脑部,脑髓稍有溢出,右手肘骨、右大腿及膝盖全属开放式骨折,人完全呈昏迷状态。徐医师走到衍辉左侧用力捏一下衍辉的手臂,辉仔抽了一下,徐医师惊觉,“快!快!有反应,赶快救!”
         乍现生机,守着加护病房,至心虔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念掏心,不敢怠慢。天天居士帮忙放生,衍辉的病情也一天一天地进步;第十三天终于脱离险境。恻怛不安的心,才暂获舒解,然而思及连日来师父与莲友们的辛劳协助,铭感五内,泫然涕零,久久不能自己。
         脑神经外科曲医师说:“这是奇迹!”记得衍辉醒来的第一天,迷惑的问我:“妈!我怎么了,为什么躺在医院?”还来不及意会,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的牵引,衍辉道出:“妈妈!本来我一个人呆在很暗的地方,没有人理我,忽然天上出现很多像球一样会发亮的东西,我随手抓住一个,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可是一下子又不见了。天空恢复黑暗,于是我念着菩萨圣号,突然,观世音菩萨从地上一直浮上来,好高好大,全身是金黄色,抬头望着菩萨,菩萨坐在莲花上对着我微笑;同时又对我比了比手势,继而天空再次出现好大好大的字——‘南无观世音菩萨’,排成一排,非常非常的亮,照射我身,且愈靠愈近,愈靠愈近…妈!我怎么了?”涕泪如滂沱江河,纵纵涟洏,佛力加被,菩萨恩德,无以复加,倾囊相报,岂能尽答。
         嘹亮法音,遍洒水面,声声佛号,盘荡潆洄。迎风而立,极目江心,光可鉴人的漪涟,鱼跃顺流,逐浪随波;激扬生之喜悦,卷覆累劫病恹。
         回首前尘,垂泪感恩;若不是每月例行参加上圆下因老法师举办的放生活动,数年来结善因缘;生死交关处,心坚石穿,奉‘放生赎命’之圭臬,哪能救儿逃过一劫!
         “凡我所放一切生命,以及十方无尽有情,尽得度脱”——传情所有坚持放生理念,不退菩提心,连年日月,孜孜营营者。

3个佛教经典故事

2. 求一个佛教经典故事

类似故事的很多,不知道您看的是哪个,《楞严经》里就有一个!
《大毗婆沙论》中有一则故事:
佛世时,有一位富家子弟,名叫因儒童。他结婚那天,请了许多婆罗门参加婚礼。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时,佛对阿难说:“现在你随我一起去。”快到因儒童家时,那些婆罗门远远见佛来了,就说:“今天是因儒童结婚的日子,瞿昙他来干什么呢?”
佛陀以天耳远远听到后,便对阿难说:“你去婆罗门那里,对他们说:‘三界大师,吉祥中最,汝不欲见,吉事岂成?’”
阿难将佛的话转告婆罗门,又说:“因儒童今天决定要随佛出家,看你们谁有办法障碍此事。”
那些婆罗门听了,拍掌大笑说:“瞿昙这人真奇怪,今天人家要结婚,怎么可能跟你出家呢?”其中一位婆罗门说:“瞿昙的预言很灵,这是有可能的。”
这些婆罗门说:“我们婆罗门这么多,大家围绕因儒童三圈,看他有什么办法让因儒童出家。”
不久太阳出来了,因因儒童崇拜太阳,他立即上房礼拜太阳,磕了几个头之后,只见从太阳那边来了一个人,穿着鹿皮衣,身上挂着金绳子,手里拿着金手杖,从空中飘然而落。因儒童赶紧摆好座位,请他入座,这些婆罗门看了,惊讶地说:因儒童真是大福之人,竟能感招大梵天王参加他的婚礼。
因儒童以为来者是大梵天王,便很恭敬地向天王磕头。
大梵天王说:“今天你办什么大事,声音这么杂,这么热闹?”
因儒童脸便红了起来,他说:“这是我们人世间的事,我今天结婚。”
大梵天王说:“原来是结婚,那你怎么操办这件事呢?”
因儒童答:“我预备了三万两黄金,其中一万两请婆罗门吃饭,另外一万两准备送给这些婆罗门,剩下的一万两要送给我的未婚妻。”
大梵天王说:“你请婆罗门吃饭,又送他们黄金,还是有功德。你送给未婚妻一万两黄金,是要买她吗?”
因儒童想了一下说:“是这个意思。”
大梵天王又问:“用这么多钱买未婚妻,她能值那么多钱吗?”
因儒童这时沉默不语。
大梵天王说:“你的未婚妻吐的一口痰,能值多少钱?”
因儒童说:“不值钱。”
“她剪下来的指甲值多少钱?”
“这也不值钱。”
“她剪下来的头发值多少钱?”
“也不值钱。”
“如果她出汗,这汗能值多少钱?或者,她流的鼻涕能值多少钱?她的牙齿值多少钱?血淋淋的心脏值多少钱?”这样说了三十六种不净物,越说越污秽,一个也不值钱。说到这里时,因儒童就没有贪欲了。
因儒童在迦叶佛时代曾出家做过比丘,当时人寿二万岁,他对界差别观修了一万年。因为过去修行的善根,所以经大梵天王一问,他往昔熏习界差别观的善根立即现行,当下就消除了贪欲。
他再仔细看大梵天王,发现原来是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佛坐在那里,身放大光明,并且为他宣说苦集灭道四谛,因儒童当即证得三果阿那含,随佛起身乘空而去。
这公案也启发我们,如果对某人的身体生起贪欲,可以反问自己:我是爱他的头发?还是爱他的牙齿?爱他的血肉?我爱他的五脏六腑吗?爱他的骨架吗?爱他的屎尿吗?这样观清楚身体各个部分的形相,就可以压住贪心。
或者想:她的秀发,一丝丝放在可口的饭菜中,自己愿不愿意吃;拔下她洁白的牙齿,放入茶杯中,自己愿不愿喝这杯茶;血淋淋的心脏掏出来,自己愿不愿用手接触;皮肤撕下来挂在墙上,愿不愿用眼睛看;大小肠掏出来,愿不愿用鼻子嗅。这样思惟也会有帮助。

3. 佛教故事经典

唐朝,文宗皇帝生性嗜好蛤蜊,沿海民众总是不断地捕捉蛤蜊进贡朝廷。有一次御厨在烹调时,一打开蛤蜊的硬壳,见壳内一尊酷似观音菩萨的形象,梵相具足,非常庄严,文宗就以美锦宝盒供奉在兴善寺,让大家瞻礼。水产的蛤蜊,其中现出菩萨圣像,太过稀奇,因此唐文宗在上朝时,问群臣道:
“众卿之中,不知有谁知道蛤蜊内出现菩萨圣像,是象征什么祥瑞之兆?”
有一位大臣说道:“此乃超凡入圣之事,非一般学者凡人能知,圣上如必须探究此事,在太一山有药山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博闻强记,可以诏来询问。”
惟政禅师到达宫中后,便告诉唐文宗道:
“物无虚应,此乃开启陛下信心。《法华经》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今菩萨现身,乃为皇上说法!”
文宗道:“菩萨虽已现身,但未闻其说法?”
惟政禅师立即解释道:“陛下认为此蛤蜊中现观音圣像,能否启发陛下的信心?”
文宗皇帝说道:“这种稀奇的灵异之事,是我目睹,当然相信。”
惟政禅师道:“陛下既已起信,那菩萨已为您说法说好了。”
药山惟政禅师对唐文宗的说法,极尽巧妙,此种灵慧均由禅心中得来,所谓有了禅心,真是信口说来,皆成妙谛。吾人对佛法禅道能有体悟,则世间上一色一香,一草一木,无不是道。你如懂得:那青青杨柳,郁郁黄花,都是诸佛如来的法身;你能明白:那江海涛声,檐边水滴,都是诸佛如来说法的声音。哪里一定要观音现身呢?哪里一定要观音说法呢?

佛教故事经典

4. 佛教小故事

走自己的路  不要去模仿他人
  
 冈波巴大师出家前是达波地区有名的医生,在儿女夭折、妻子早逝之后,他弃绝尘世,出家修行。后来他去依止密勒日巴尊者学习,不遗余力的修观。他精进修行,每天常常在山洞里禅坐很久。一次,尊者问他每次禅坐能持续多长时间?冈波巴说通常禅坐一次六个时辰。密勒日巴尊者问:“你在禅坐时有什么觉受?”冈波巴回答说:“什么也没有,眼前一片大空。”密勒日巴尊者回答说:“大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怎么能禅修了六个时辰无所感受呢?愚蠢的人,你是在刻意压抑自己,使你处于无记、漠不关心的状态,这看起来也许是愉悦的,但不是真正的禅修。赶快放弃这种所谓的修行,按照我教你的方法去做!”于是米拉日巴给冈波巴唱了一首关于真正禅修的歌曲:“究竟见须观自心,务必坚定具决断,佛果不能假外求,唯有思维汝自心,观照无生之明觉,寻常禅坐何能比,究竟上师即佛性,莫向心外空寻求,一切外境唯心现,认知自性即法身,速证内在之佛果。”冈波巴听闻后豁然大悟。随后他宣称要舍弃褐红色僧袍,改穿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的白色布衣。 密勒日巴尊者再次训斥他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之道,千万不要去模仿他人!”随后,米拉日巴唱了一首歌,赞叹原始寺院生活的情形,解释了出离、能舍、质朴、寂静和无我的真理。最后,密勒日巴尊者总结说:“善医师比丘,只有先治愈你自己,才能救治他人。我的教法是我的,你的教法必须是你自己的,要尽其所能地从内心深处引发它。”

5. 佛教小故事

竟有这等女人,钱被偷还心疼偷钱的贼
  
  
 
  
 生活历来节俭的母亲有个习惯,工资放银行卡上不放心,每月要把现金取出来,藏在衣柜里挂着的大衣口袋,等几个月凑到了五千再去银行存起来。
  
  
 有天母亲在菜地专心劳作,大门开着。后来想打电话叫我捎化肥,才发现放桌上的小灵通不见了,到里面发现枕头在地上,厨门大开,急忙摸衣袋,3500元不翼而飞,家里遭了小偷。母亲急得跺脚哭,骂小偷心狠,偷我的钱多作孽的,吃了多少年豆腐汤,不舍得乱花一分,辛辛苦苦种点菜卖卖聚点钱,给我一股脑儿偷个精光……
  
  
 我们劝她失财消灾,算了,再急也回不来了。母亲为此伤心了好久,寝食难安。
  
  
 过了几年,舅舅举家乔迁南京,有猫狗没带走,喊母亲去他老房子住,帮着看家。
  
  
 有次共修结束后刚到家,母亲电话来了,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让我去看看。我感觉不妙,从窗户一看,后门大开,喊人来撞开门,屋子里一片狼藉,又遭窃了。
  
  
 母亲第一时间直奔衣柜,5000多元一分不剩。我想母亲又该嚎啕大哭了,该怎样来安慰?怪她吃了亏还不长一智,还放这么多现金,小偷要是门不反锁,进去撞个正着该多危险,总算平平安安就是万幸。
  
  
 没想到,母亲却说:“本想这两天抽空去存的,又是围墙又是几重门,想想够安全了,没想到小偷粘上我了,哎,算了算了,现在学佛了我也明白了,都是我的因我的果,肯定前世偷过他的钱,这辈子他来讨债偷我的了。”
  
  
 没几天,小偷被抓了,是个二十出头小伙子,被警察推搡着来指证,母亲说:“年轻人你为啥不务正业,抓着可要吃苦头了。”邻居说你被偷傻了,心疼贼骨头了。母亲说我被偷了只难过一时,他要影响一辈子了。
  
  
 南无羌佛在《解脱大手印》中讲法:当我们做事不顺利,别人伤害打击诽谤,乃至欲治我于死地时,或伤害事业、家属老小、亲人,使其破财、害其生命之灾难,身处痛苦时,我应当明信因果,一切恶报现前,皆因都是我无始造下之黑业,今为偿还报应,是还我自己欠下的债,不是害我的人造成的祸根……
  
  
 生活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有因必有果,只有有缘有故,没有无缘无故,往昔种下这个因,因缘汇聚时得今生果。
  
  
 所以,当我们真正明信了因果,当遭遇一切困苦、冤屈、诽谤、难过、绝望时,还有什么放不下呢![/cp]

佛教小故事

6. 佛教小故事

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 
  
  有一天晚上,慧明禅师正在室内读书时,突然听到墙壁上有声响,猜想可能是个小偷,于是就叫弟子道:“拿些钱给那凿墙的朋友吧!”  弟子走到邻室,大声地说道:“喂!不要把墙壁弄坏,给你些钱就是了。”  小偷一听,吓得转身就逃走了。  慧明禅师以责备的语气对弟子说道:“你怎么可以大声吼叫呢?一定是你的声音太大,把他吓着了,可怜他连钱也没有拿到就跑掉了。这么冷的天气,可能还没有吃过晚饭,你赶快追上去把钱拿给他。”  弟子没办法,只得遵从师命,在寒冷的深夜里,到处寻找那个不知躲在哪个角落里的小偷。  又有一位安养禅师,有一天半夜睡觉时,小偷潜进来偷窃,把他唯一的一条棉被偷走了。安养没有办法,只好把纸张盖在身上取暖。  小偷在惊慌之间,被负责巡视的弟子撞见了,慌乱中,他将偷到手的棉被丢在地下。弟子捡到这床师父的棉被,赶紧送回师父的房间。只见安养禅师身上盖着纸张,缩着身子直打哆嗦,看到被送回的棉被,他说:“哎呀!这条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吗?怎么又送回来了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就是他的东西,赶快!拿去还给他。”弟子无奈,在师父的百般催促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远的小偷找到,表明师父的意思,坚持把棉被还给他。小偷受了感动,特地跑回寺院向安养禅师忏悔,并因此皈依,从此改邪归正。  随语:  对待犯错的人,如果能以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他自然会感动,从而反省自己,改正错误。反之,如果不依不饶,则可能会让其自甘堕落。所谓的救人,不仅在救身,更重要的是救心。

7. 佛教小故事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相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传说,达摩祖师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今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
  
  
 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南京,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梁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张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
  
  
 当时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离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赶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边。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既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象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即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予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一切知见和法义依佛陀说法为准,谨遵南无释迦牟尼佛教戒![/cp]

佛教小故事

8.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2)

  有大道理的佛教经典故事3:参透人生便是禅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我有许多难解的问题,关乎心灵,涉及思想,让我困惑不已。随着人生境遇的不断改变,禅意盈心,我有了心得。
   
      什么是禅?禅是佛教禅宗的一种修行  方法  。参禅悟道,需要人生的大智慧。禅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一直以来,我顽固地认为,修身养性固然不错,但我绝不可能达到不恨不怨的豁达境界。试想,人生路上,遭遇坎坷,怎么会不怨天尤人?生活中,被人伤害,为什么不还以颜色,以牙还牙?向敌人示弱,为对手鼓掌,这样的人生岂不是一种懦弱行为?难道好人就是软弱可欺的吗?
   
      一直很欣赏这四句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每个人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镜台,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拭,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蔽了光明的本性。直到有一天,读到以下四句偈语,一颗心才突然了悟,原来烦恼都是自己找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菩提原本就不是树,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无一物,怎会染上尘埃?这之后,人生所有的难题便都迎刃而解了。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恬淡安静。那禅精要义,就如奔流的溪水,温暖地流淌,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原野郁郁葱葱。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不惑之年的我,沉静地微笑。智洪与赵州禅师的境界,我永远无法企及,但我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不断地接近。
   
      在偈语妙谛中参透禅机,在禅意玄机中觉悟人生。正所谓,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佛说原来怨是亲。纵使别人怨恨我们,我们也要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人,感谢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他人制造的种种人生的磨难,我们的心灵就无从升华。心宁静,以致远。人行走于四方,奔波于名利之间。人活着应该是努力让心灵得到升华,把现实中的名利看淡一些,更值得你关心的,应该是你自己的心。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天下无物不美,但要有一颗欣赏美的心。
   
      红尘中,许多人丧失了甘于平淡的朴实的心,不再珍惜和感激真挚的收获与拥有,不再有一颗丰盈的心。岂知,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将功名利禄看淡,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才能获得禅宗所说的“平常心”。
   
      佛说,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地春。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便是禅悟的心得。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一位年轻人热恋了4年的女友跟着一个商人跑了,感情遭到洗劫的年轻人痛不欲生,后来,终于不堪于感情的痛楚,选择在深山里一座寺院削发为僧,成了一名小沙弥。
   
      那是一座香客盈门的寺院,为了接受香客们的布施,寺院的住持除了接受施主们的香火钱,还专门在寺院的园子里开了一块花圃,供施主们在佛前种些花草。
   
      这片园子原来是一片荒芜的土地,一经开垦之后,很快生机盎然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门手捧着一棵棵花草,像是擎着一炷炷芬芳的佛香,虔诚地铲土,施肥,烧水、埋土……没过多久,园子里一派姹紫嫣红,蜂蝶翩跹其间,煞是可人。
   
      寺院里的僧人们闻着花香,看着美景,心情也十分舒畅,唯有小沙弥,终日愁眉紧锁,对着园子唉声叹气,住持看到了这样的情景,问小沙弥,别人都眉飞色舞地照料园子,为什么你半步也不敢接近那些花草啊?
   
      小沙弥苦着脸说,住持,您不知道,园子里有许多不堪入目的花朵,例如,火红的杜鹃花、鲜艳的牡丹花,还有芍药、映山红,甚至还有玫瑰!佛门清净之地,怎能容得下这样烟火味充斥的花草,岂不是乱了僧人们的心性?
   
      住持听了小沙弥的话后,不疾不徐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佛门清净之地,许多妖艳的女施主都可以进入,如果说乱心性,我们岂不是要关起门来,把许多香客拒之门外?我们出家人修的是心性,心若磐石,八风吹不动,心若柳絮,稍有气息便扬于山门之外了!
   
      当天下午,小沙弥便被住持赶出了寺院。
   
      收拾铺盖出门的瞬间,小沙弥自己也不解。但是,小沙弥想,天下之大,难道没有容身之处,他很快通过做苦力挣了些钱财,在寺院所在的山脚买了一问门面,专门销售佛香。一年后,他发迹了,娶了一位漂亮的女人为妻,他的妻子是位极富商业头脑的人,看到许多人上山拜佛都大老远带着花草到寺院栽种,于是,妻子和他商量,在后山开辟一块花圃,这样的花草,离寺院最近,最能接到神佛的灵根,香客们岂不是很愿意购买?
   
      他接受了妻子的提议,但是,他和妻子约法三章,不能种颜色鲜艳的花朵,只能种些诸如茉莉之类的清淡花草。妻子一听就怒了,指着他的鼻子说,原来你还这么信佛啊,如果你这么信佛,还娶我干啥,还去当你的和尚就是了!
   
      年轻人一听,瞬间不知所措,这时候,一位香客恰巧来他们店里请几炷佛香,听到他们的争吵之后,香客抚须而笑,香客说,我是个做药材的生意人,上次来这座寺院上香的时候,正值我生意亏本,连三炷香都请不起,当时,我是焚着了自己吃饭用的筷子许愿的,但是,照样灵验,而与我同行的一位富商捐了大批的钱财,最终还是生意亏损,还招来了牢狱之灾,因为,他是个毒贩子。住持告诉我,只要六根清净,处处皆见莲花开……
   
      年轻人瞬间醍醐灌顶,后来,年轻人在山脚开了一家花草店,取名“六根清净”,许多香客们都从年轻人的花圃里挖出花草,发现这些花草的根部泥污不堪,争相打趣他说,你这分明的“六根不净”啊?
   
      年轻人笑着说,六根不在花草上,六根是在我们心里啊!
   
      时光更迭,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已经成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妻子也早已归西,只剩下他孑然一人,他一生事佛,做事皆善事,所以,山上寺庙的住持也换了多人,但是,每一位方丈都会告诉香客们,除了到寺院拜佛,也别忘记到山脚的花店去拜一拜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因为,山上为“泥香佛”,山脚的才是“活佛”啊!
   
      后来,活佛圆寂后,人们在他的花店发现了六颗耀眼的合利子,再后来,花店变成了“六根寺”,成了万千香客必去拜访的第一站……
   
      至今,六根寺的大殿里还放着活佛的手书:“妖艳于外,清净于心。”这八个字,正是活佛留给世人的不朽智慧莲花一一从排斥到接受,从烦恼到欢喜,周围世界没有变,改变的是人心。心宽了,心净了,自然就容下了万物,也容下了理想和幸福。
   
      
     
     猜你喜欢:
   
    1. 佛教经典故事大全精选 
   
    2. 佛教的经典故事 
   
    3. 佛教禅理经典小故事 
   
    4. 有禅理的小故事大全精选 
   
    5. 佛教经典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