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宝忠的人物简介

2024-05-06 04:55

1. 杨宝忠的人物简介

杨宝忠(1898年~1967年),字信忱。原籍安徽合肥,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杨朵仙是与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同一时代的著名花旦演员,父亲杨小朵为清末民初的著名演员,亦工花旦。叔父杨孝方(宝森之父)为著名俞派武生。宝忠堂叔伯弟兄三人,宝忠居长;二弟宝义,习花衫,曾从吴彩霞学艺,不幸青年时病逝;三弟宝森为京剧四大须生之一,是杨派须生艺术的创始人。宝忠的大妹适著名青衣林秋雯。林是上海人,为马连良班的二牌旦角演员,与马连良合作时间不长,由于体弱多病而辞班返回上海。他生下来就是个大少爷,未受“坐科”之苦。家里请人给他说戏,又有姑丈王瑶卿(京剧史上的重要人物,“四大名旦”皆出其门下,人称通天教主)倾囊相授,他11岁便以“小小朵”艺名登台演出于北京、天津,颇受欢迎。21岁,拜著名老生余叔岩为师。他的感觉灵敏,能将玻璃、陶器、瓷器,聚集一处,按顺序敲击,即发出高低不同却和谐悦耳的音乐旋律来。二三十年代是宝忠舞台生涯最活跃的黄金时代,虽然没有挑班唱头牌,但他在京剧舞台上已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老生演员。他与杨小楼、尚小云、小翠花、章遏云等许多名演员都合作过,很受倚重。

杨宝忠的人物简介

2. 杨宝忠的人物经历

杨宝忠团结带领全体员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强居富民”的宏伟目标,咬定发展不放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以房地产建筑建材业为依托,以旅游服务业为龙头,以商贸业为支柱,以园区工业为突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综合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发展、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到2007年底,南池集团已形成阙里宾舍、曲阜国际饭店、石门山旅游、康达房地产、南池建筑、圣府商城、鲁城市场、中信科技园等为主导产业的多业并举产业链,现有各类企业24家,员工近3000人。南池集团在村(居)级综合考评连续五年获曲阜市第一名。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4.65亿元,上缴税金1608万元,固定资产达到7.2亿元,南池社区成为曲阜市和济宁市纳税大户、经济强居。南池社区先后荣获全国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科普示范社区、济宁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村(居)、济宁市百强民营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杨宝忠个人也先后被评为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曲阜市十佳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科技致富带头人、十大杰出青年、新长征突击手,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十大风云人物,全国青年致富创业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3. 杨宝忠的人物评价

夕阳十里,西风一叶。一个极具才情的艺术家,拯救自己的能力一般都是很弱、很弱的。杨宝忠广结人缘,最后却是孤立无援。杨宝忠生性乐观,而离世的那一刻,不知心上可滴血,眼中可有泪?他的死,当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同谋”的结果。我敢断言:那些发现他在北京西单乐器行坐着的人,一定是年轻人;那些把他押回天津并关进无取暖设备小屋的人,一定是年轻人;还有那个掌管着小屋钥匙却不给他送饭送水的人,一定也是年轻人——他们一定就是天津戏曲学校的学生、造反派。不错,“文革”是毛泽东发动的,可杨宝忠却是直接被这些人弄死的。这不是“合谋”是什么?“文革”的血腥战果,正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名曰“革命群众”的个人来实现的。受害者身上的伤痕,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在领袖号召下,在革命组织的策划主持下,由熟人、亲人、同事、部下、朋友、学生、街坊、邻里直接动手干的。我们自己“应该反省,手上是否有血痕?”——前不久,女作家方方说的这句话,指向的是一个并未消失的现实。害死杨宝忠的年轻人,大多数现在可能都活得很风光,也心安理得。章伯钧一直对犹太人问题感兴趣,这可能与他德国留学时住在犹太人家庭的生活经历相关。父亲曾明确说:迫害犹太人的暴行,纳粹希特勒是罪魁祸首,但也有全德国民众的狂热参与。这就是说,数百万犹太人被关押、被屠杀的罪行,也是上与下的“合谋”了。如今有成就的京剧琴师,可以独自举办专场音乐会,甚至是京剧胡琴交响乐音乐会。以京剧曲牌“夜深沉”命名的大型乐曲,也已搬进了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掌声、鲜花、欢呼、赞美、恭维,艺人终生期待的东西,应有尽有。遗憾的是,杨宝忠没赶上这些专为中国京剧音乐弓弦大师举办的盛典。但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些盛会都属于古典与流行时尚的“对接”,中国传统艺术落到了这个份儿上才风光,说明它自身已虚弱到快要咽气了。所以,杨宝忠也不遗憾——他活在中国京剧真正繁荣的鼎盛期。真的,文化方面的事物很难判断它的正与反、先进与落后、幸与不幸。“故人何在,前程哪里,心事谁同?”杨宝忠的灵魂是慢慢地从躯体中离去,恍似白云一缕,袅袅舒卷于天际。我们若隐隐听到从远处传来“一轮明月照窗前”的咏叹,请勿惊惶,那是杨氏昆仲在另一个世界又继续他们的粉墨生涯了。

杨宝忠的人物评价

4. 杨宝忠的取得成果

 2010年8月至11月作为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栏目的特邀嘉宾,在投资名家讲坛节目中成功制作了“十集走近大师巴菲特系列节目”讲述了自己15年来研究与实践巴菲特价值投资思想取得的成果。杨宝忠目前个人资产与1996年股市资金相比取得了千倍以上的增长。 成功书写了中国式的巴菲特传奇故事。被誉为中国式的巴菲特人物。第十集巴菲特系列讲座是这样介绍的:今天是我们的投资名家讲坛的时间。今天是走近大师巴菲特系列节目的第十集,也是收关之作,杨宝忠将和我们来到巴菲特殿堂的门口,为我们揭开巴菲特股票殿堂的秘密。 杨宝忠说这个秘密就是“习惯的力量”。巴菲特说:“习惯的链条在断裂之前总是轻到难以察觉,我每天早晨刮脸总是先刮某一边,穿鞋总是先穿某一只,是习惯的力量使我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十集巴菲特系列讲座得到了广大股民的肯定。“ 这个系列推出后在观众中形成了很好的反响,其中有一位网民给节目组写邮件说:杨宝忠是价值投资者的优秀代表,这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系列讲座。感谢杨先生感谢天下财经推出这样优良的节目 ”。 2011年1月23日杨宝忠参加股民7天乐节目,获得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百姓炒股秀》2010年度最佳研究员奖。在大会上杨宝忠发表演讲时说:我1993年盲目进入股票市场,痴迷技术分析三年时间,亏损的一塌糊涂。1996年1月24日是我生命中最幸运的一天,当天的上海证券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巴菲特传奇式的投资故事,深深的触动了我。从此,我走上了一条价值投资的道路,十多年来,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是巴菲特伟大思想和智慧挽救了我。 在回答专家提问时,杨宝忠说:“这篇文章巴菲特的观点,你不要理会股市的涨跌,股市的涨跌是没人能预测的。只要你以价值被大大低估的价格买入股票长期持有,股票的价值最终一定会反映到价格上来。巴菲特的观点令我耳目一新,在接触巴菲特思想之前,我纯粹是一个短线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很少超过一个星期。我认为巴菲特的观点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2011年作为《股市高手和你想的不一样》一书的作者之一,编写了书中的第八章:《巴菲特思想在中国》。书中是这样描述杨宝忠的:无论是讲述自己的投资经历,还是谈论某一支股票的具体涨跌,杨宝忠先生都会不由自主地引用一段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话作为注脚或结论。在中国,崇尚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投资者大有人在,但是能将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取得骄人战绩的却并不多见。从1996年开始潜心研究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15年来,杨宝忠不断学习、实践、领悟,从7万元资金起步到现在坐拥几千万资产,杨宝忠的财富雪球越滚越大,他一方面创造着财富增长的奇迹,另一方面也向中国投资者展示着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2013年1月4日杨宝忠作为三位重量级的嘉宾之一参加了北京电视台《天下财经》隆重打造的股市百家讲坛首播节目——投资者说。在1月14日至18日接下来的《五期投资者说》节目中,杨宝忠将为大家带来价值投资理论的奥妙! 2013年1月15日,投资者说——2013年炒股第一步 站队。 节目中杨宝忠指出:桌上的这几本书和我当年画的大量股市走势图,见证了我1993年至1996年痴迷技术分析留下的一些资料。这几年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换来的却是惨重的亏损,就像生活在地狱里一样。1996年就是这篇报纸介绍了巴菲特价值投资思想,使我经历了一次顿悟,使我懂得了花40美分购买价值1美元证券的投资哲学。我通过价值投资,从1996年至2001年在股票市场里赚取了大量的利润,为我投资房产提供了资金上的准备,股民教育将成为我人生最后的事业和追求,我希望那些在股市中迷失方向的人,寻求改变的人看了我的投资经历能得到一些启发,这是我讲述自己投资故事的全部动力源泉和意义所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对我的厚爱。

5. 高一鸣的个人履历

高一鸣,男,江苏靖江人。京剧作曲家、教育家。国家一级作曲。自幼酷爱京剧。七岁随著名老生陈秀华学戏至十三岁倒嗓,随赵继羹改学京胡。17岁起傍角登台操琴演出。拜著名琴师黎秋菊为师。先后曾为黄桂秋、迟世恭、纪玉良、夏慧华等演员伴奏。其间曾接受多方面专家传艺,有徐兰沅、杨宝忠、王瑞芝、李慕良、贾贤英、汪本贞等名家。他博采众长,其中最受益的是跟随王瑞芝先生学习余派唱腔达10年之久。1957年随上海市新民京剧团并入上海京剧院。1964年起京胡伴奏外,兼作唱腔设记。曾是《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磐石湾》等剧的主要作曲者。1974年由当时文化部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深造。1976年毕业后专职作曲,教授唱腔,训练大乐队。对京剧各流派唱腔有深刻的研究,都能驾轻就熟的示范。对京剧的字韵、气口、发声,有特别的研久和心得。经常受聘为全国各大省市剧团、院校作唱腔音乐改编、创作、授课。退休后继续受聘为上海市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上海京剧院创作室、上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自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专家名称、津贴。入登“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获中国艺术节名人作品展示会大奖。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曲音乐协会理事,上海市艺术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高一鸣的个人履历

6. 严斐的个人简介

98岁的严斐于2014年11月4日在天津辞世,她见证了中国最早的歌舞戏剧时代,如今带着那段流金岁月的名人轶事和世界告别。“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严斐大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涯,由她的一句话加以概括。从13岁考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到成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第一代演员,一生爱戏的她在舞台上从不觉得累。而关于她和严华、刘琼、周璇、王人美等人的故事,也只需轻轻拂去表面的灰尘,便呈现出动人的光泽……听严老本人当年的讲述,以及他家人的深情追忆,也通过《流光旧影——严斐回眸》作者王文淑的记述,我们撷取了严老生前的旧事和只言片语,这位艺坛“傻大姐”传奇般的经历确实令人惊叹。身世凄苦和哥哥在天津重逢兄妹结伴闯上海严斐出生于北京,她的身世不幸,父亲死后,母亲无力抚养他们兄妹四人,一家人四散分离。有“小蘑菇”称号的严斐,10岁时就在王府井大街一家唱片社当“售货员”,实际就是小童工,一天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但小小年纪的她却从不知什么叫累,成天一副快活的样子,她喜欢从来往顾客的交谈中获知社会上有趣的事,其中一个瘦高的青年人给严斐印象最深。此人对乐器十分在行,精通乐理,严斐借机在旁听他的教导,看他操练乐器。这个人在无形中充当了严斐的启蒙老师,使她幼小的心灵萌发了一种愿望:长大了我要搞文艺。而那个瘦高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胡琴大师杨宝忠,即京剧名家杨宝森的哥哥。严斐也是幸运的,她在唱片社工作期间结识的三位大学生在了解到她的遭遇后,决定凑钱供她上学,改变了她学徒的命运。因为严斐从小就爱唱爱跳,她13岁时,恰逢我国早期著名音乐家黎锦晖在中华歌舞团的基础上重新组建第二个文艺团体,即上海明月歌舞剧社(简称“明月社”)。明月社当时在北京招生演出,偶然见到这个消息的严斐再也坐不住了,她推开了考场的门,成为第一批考生,并凭借自身良好的发挥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明月歌舞剧社路过天津临时决定做几天的逗留演出,严斐恰巧与在此当学徒的哥哥严华相逢。兄妹相见,不免勾起辛酸的家事,不知何日才能一家团聚。后来,严华也加入了歌舞剧社,兄妹二人一同去了上海。结识周璇“她条件不是最佳,但特别吃苦”严华到剧社后如鱼得水,他普通话说得好,音乐感又强,经人一指点,便显出惊人的才华,在剧社成了“台柱”。一天,一个矮小瘦弱的小姑娘周小红被领进了剧社,正与要出门的严华走个对面。这是一个被父母遗弃的苦孩子,可学艺却有一股韧劲。严华教她国语正音,谁能想到这个满嘴“上海官话”、唱歌奶声奶气的小姑娘,日后会成为闻名全国的“金嗓子”周旋,还成了严斐的亲嫂子。周小红性格内向,开始时总是不声不响地做事,这与严斐的性格正相反。有一天,趁排练场没人,周小红悄悄地打开钢琴盖,用小手去触摸白色琴键练习指法。严斐见状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不弹出声?”周小红小声地说:“我不够这个格。”“为什么不够格,难道钢琴只许他们弹?”严斐可不管这一套,双手一用力,兴致勃勃地弹了起来。经常看别人弹琴,周小红有点入门了,她接受能力很强,听完了谱记在心上,并不厌其烦地反复苦练,后来比严斐弹得还好。同是坎坷的命运,使她们更能理解彼此的不易,理想与友谊由此扎根于这对姐妹的心中。对于世纪明星周璇,严斐6年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回忆,“初见周小红时,她特别腼腆,低着头不爱说话。哥哥(严华)还曾说,这样的女孩子怎么能做明星呢?确实,周小红刚来的时候普通话说得不好,声音也很纤细,先天的条件不如白虹和欧阳飞莉,但她很肯吃苦。之后黎锦晖让章锦文教她识谱,严华教她正音,王人美指导她跳舞,周小红的进步越来越快。”周璇如何最终能成为一代巨星?严斐告诉记者:“周小红当时每天天不亮就在僻静的过道里练发声,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屋里练形体。冬天的上海不生炉子,但她每每练得满头大汗。”严斐还记得周璇的第一次登台并不是唱歌,而是在歌剧《三蝴蝶》扮演拟人化的小太阳,她在台上呼风唤雨,活泼可爱。还有一次演《特别快车》,严斐自己演小动物,而女主角王人美却临时“失踪”,从没有排练过的周璇临时救场大获成功,从此慢慢成为明月社的主角,和严斐、欧阳飞莉、白虹一起成为明月社的“四小天王”。情定刘琼“失去他是我一生的损失”在中国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中,刘琼的名字叫得很响,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便活跃在影坛和话剧舞台。而他,亦是严斐的前夫,当年二人的浪漫情事曾轰动上海滩。1933年,明月社解散,17岁的严斐在新华歌舞剧社当演员,在食堂经常遇到一个男青年,他高高的个头,像一棵挺拔的白杨树,清澈、脱俗,身上有一种贵族气质,吸引了众多女性的目光。而大大咧咧的严斐却没有注意这些,二人见面也只是习惯性地微笑致意,视同熟友。剧社女演员王人美和严斐是好友,王人美的丈夫金焰很喜欢这个会演戏又活泼的小妹妹,亲切地唤她阿斐。一天,严斐来到王人美家,看到金焰正和那个在食堂见面点头微笑的高个子大学生说话,男青年抬头看见她也愣住了,两个人脸上都露出惊喜的神色。金焰为他们互相做了介绍,而这次意外相遇,却为这对互有好感的年轻人点燃了爱情的火花。同严斐的交往使刘琼也渐渐地迷上了演戏,共同的爱好把他们连得更紧。1934年,经金焰的极力推荐,刘琼进入联华影片公司,开始了演艺生涯,两个人在事业上比翼齐飞。由于演戏有了固定收入,这对有情人决定结婚。事先大家知道这对新人囊中羞涩,便想出一个好主意,由著名喜剧明星韩兰根和殷秀岑负责把门,谁来参加婚礼就收一块钱,朋友们调侃说:“这哪里是结婚,简直是绑票。”婚后,严斐和刘琼的生活很快有了转机。刘琼出演《茶花女》男主角阿芒,影片一上映引起轰动,刘琼犹如喷薄的朝阳在中国影坛上升起。他们告别了贫穷,住洋房的日子是他们婚后最幸福浪漫的时光。就在这时,关于刘琼的绯闻不时传到严斐耳朵里,她没想到另一个女人趁机进入到刘琼生活中。爱情出现了裂痕,那个女人公然提出要二人离婚。严斐回到上海便感到事态的严重,刘琼讲出了他的难处,严斐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忍痛割爱。导致她和刘琼分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婚后一直无子女,这引起了刘琼母亲的不满,刘琼是独生子,又是出了名的孝子,家庭对他的压力也是不可低估的。离婚的场面也同结婚一样富有浪漫色彩。严斐同刘琼一起请了公司里的一些朋友,当众互换了一封事先准备好的信,里面装着各自签名的离婚协议书。然后大家喝酒、聊天、打扑克,气氛融洽而友好。离婚后,刘琼将那套洋房留给了严斐作为补偿。1946年初,刘琼离开了住处,从严斐的生活里消失了。多少年后,严斐想起此事,内心还很忧伤。老朋友金焰生前曾对她说过肺腑之言:“刘琼不是花花公子,从骨子里是个重感情的人,你们之所以走到这一步,阿斐你是有责任的。”严斐回忆起和刘琼相处的日子时说:“刘琼是个好人,他谦和、温顺,对事业满腔热情地追求,对朋友坦诚真挚,没有一般男人独断专行的作风,就算离婚也处处替别人着想,从不强加于人,这或许是别的男人做不到的,失去他是我一生的损失。”人艺生活“演员这个职业给了我太多幸福和快乐”回忆在天津人艺工作的日子,严斐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她爽朗地说:“70年舞台生涯,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天津人艺度过的,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仍会选择演员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生命中太多太多的幸福和快乐。”在天津人艺参演过大大小小几十个剧目的演出,严斐对每一个角色都记忆犹新。到剧院后,严斐主演的第一部戏是由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编剧、方沉导演的话剧《龙须沟》,她在剧中扮演穷苦市民王大妈。为了演好角色,严斐一个人跑到南市老三不管地段和旧社会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交谈,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以弥补自己与角色的差距。一句普通的台词,她也要反复推敲,从中揣摩王大妈的内心思想,语调掌握在什么程度才合适,足见她的认真态度。导演方沉说:“这样的演员真让人放心。”1980年3月,天津人艺为庆祝她舞台生活50年召开了座谈会。黄贻钧、乔奇等三十余位上海的老朋友为她送来了一幅常青翠柏的国画,新凤霞则为她画了一幅枝叶繁茂、果实茁壮的南瓜。吴祖光亲笔题字:“秋光无限好,瓜是老来红。”著名学者李霁野为她题词:“戏剧生涯五十年,人间甘苦赖君尝。韶光莫叹忽飞逝,艺术才华金石坚。”

7. 戏曲名家杨小朵的个人简介?

杨小朵,生于1881年,卒于1923年,名懋麟,又作得福,字寿亭,安徽合肥人,其父杨桂云,号朵仙,工花旦,并兼演刀马旦,杨小朵系子承父业,专工花旦,十八岁时已小有名气,且擅演剧目颇丰,加之扮相俊美,深得观众喜爱,他除了专工花旦行当外,还擅京胡,其子乃素有"京胡圣手"美誉的杨宝忠。

简介
杨小朵自责失误 息影舞台
梨园世家出身的杨小朵,是清光绪年间大名鼎鼎的京戏花旦演员。他在34岁正是大展艺术才华的时候,只因为在台上演戏出了一点小纰漏,竟然从此息影舞台,说来令人遗憾,但令人敬佩。
杨小朵演戏向来格外认真,一字一腔、一招一式从不马虎。1916年农历正月十六,他在北京天乐戏园与荣蝶仙合演《樊江关》,当演到樊梨花与薛金莲比剑时,因头上的网子松动,所戴头面意外被挑落到台上。杨小朵回到后台捶胸顿足,懊悔不已。他说:"看客花钱、赔工夫来看戏,我却不能尽善尽美,岂不是以假艺骗人钱!我有何颜面再见知我者看客!"同班师友好言宽慰,他依然坚持从此辞谢舞台,改为其子小小朵(即后来成为著名琴师的杨宝忠)操琴说戏。小小朵每次演戏,出场之前杨小朵总要亲自把场,一遍又一遍地验看服饰、道具,唯恐一时疏忽导致台上出错。

戏曲名家杨小朵的个人简介?

8. 京剧史上有哪些杰出的人物代表

流派划分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京剧琴师代表
孙佑臣、梅雨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

京剧鼓师代表
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除杨派(杨小楼),以旦角划分的梅派(梅兰芳)、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外,旦角中还有筱派(筱翠花)及宋派(宋德珠)、张派(张君秋);老生行中的余派(余叔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朋)、马派(马连良)、奚派(奚啸伯)、杨派(杨宝森)、新谭派(富英);净行中的金派(金少山)、侯派(侯喜瑞)、郝派(郝寿臣)以及50年代后产生的裘派(裘盛戎);小生行中的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老旦行中的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丑行中的叶派(叶盛章)等。同期尚有众多京剧表演艺术家,如生行中的王凤卿、孟小冬、时慧宝、王又宸、李洪春、谭小培、李万春、李少春、高盛麟等;旦行中的阎岚秋、徐碧云、朱琴心、赵桐珊、雪艳琴、新艳秋、章遏云、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芳、王玉蓉、言慧珠、童芷苓、梁小鸾、吴素秋、赵燕侠、杜近芳等;小生中的金仲仁、茹富兰、程继先;丑行中的郭春山、慈瑞泉、马富禄、张春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