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是怎么衰落的

2024-05-13 10:18

1. 晋商是怎么衰落的

1、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一言以蔽之,明清山西商人始终靠结托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如志成信票号,庚子事变后,曾将资本运往南省放贷,但辛亥革命中运往南省资金大多散失。而清廷提银刻不容缓,结果账面上有应收银 400万两,有应付银 200万两,但实际上已无法周转,被迫倒闭。民国初年,债权人大多在山西太谷、平遥、祁县坐索欠款,财东因票号损失惨重,已无力偿还,只能卖房卖地,甚至逃匿他乡,有的还沦为乞丐。  
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晋商的发展。晋商资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屡见不鲜。入清后,晋商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此谓“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骑坐。这句民谣反映了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传统观念,在这一传统观念支配下,其商业资本是不利于向近代资本发展的。
3、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如前所述,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旧有的商业模式被打破,加快改革,适应潮流,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途径。但是,由于晋商中一些有势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顽固,墨守成规,以致四次失去票号改革机会。
4、近代企业的投资见效周期过长。20世纪初,晋商中一些有识之士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由于当时保矿运动的影响,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而不是投资少、周转快、利润高的棉纺、面粉、卷烟等轻纺工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晋商是怎么衰落的

2. 晋商什么时候衰落的??

明清晋商于清末民初衰败。那么,他们是如何衰败的呢?我们先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其衰落过程。 第一、国势衰微,对俄茶叶大战晋商受挫 晋商为了挽回损失,呈清清政府与俄国当局交涉,要求追回俄商所欠银两。但是恐外媚外的清政府,对晋商的呈请根本不予受理。宣统元年俄国政府又突然违背两国茶约规定,对在俄华商征以重税,以排挤在俄经商的中国商人。晋商遭此种种打击,在对俄的茶叶商战中终于失败。 第二、政府腐败,晋商投资矿业又遭重挫 19世纪末,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了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活动。晋商积极参与山西人民的争回矿权运动,千方百计出资赎回矿权,投资开办山西近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矿业公司,但由于当时山西当局的压迫,在资金上釜底抽薪,却终不能有所作为。 第三、墨守陈规,晋商四失机遇,终归无法振作 清末,晋商经营的山西票号已呈衰落状态。但在山西人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认清了新的形势。主张改革图存。可惜由于一些财东及总号经理的顽固和墨守旧法,以致四次失去发展的机遇。票号总经理多墨守陈规,只知享现成福,毫无远见,竟复函票号北京分庄经理,既不准入股,也不准派人参加组建,致坐失机缘。后来,户部银行改由江浙绸缎商筹办,致江浙财团后来居上。不久,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再请山西票号参加协办,无奈山西票号又不应召。 由上所述,我们已知明清晋商衰落之大体情况。如果我们把其衰落原因,按照客观和自身、外在和内在因素作一探讨。笔者以为其客观和外在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其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利用其在中国攫取的经济特权,挤压中国工商业者,使中国的手工业、商业蒙受了重大损失。 其二,封建政府的腐败与内乱外患的影响。明清政府由于其封建性,而具有保守、顽固、封闭、落后、腐朽的一面,特别是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王朝的腐朽无能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三,封建政府肆意压榨的影响。明清山西商人从清季开始走向衰落,而清政府对商人的肆意压榨,则是山西商人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封建政府对商人压榨的名目繁多,主要有:一、课税繁重。一是税目繁多,除商税、关税外,清季到处设卡收取厘税,使商人倍受其苦。二、捐输频仍。所谓捐输,表面上是商人自愿捐输,实际上是政府摊派。捐输之频,数额之大,已为山西商民之沉重负担。下面是部分山西商民捐输情况。三、其他勒索。封建官吏视商人为“可啖之物”,千方百计搜刮商人。 其四,近代交通发展后贸易路线改变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轮船公司在中国先后开辟了若干航线,沙俄对华贸易也由陆路改为天津、大连、海参崴的海上运输,这就改变了中国旧有的物资运输路线。山西作为对俄、欧贸易要冲的商路逐步改变,山西商人所占有的地理优势也逐渐失去。中东铁路、京绥铁路等线路的开通,对山西商人旧有的经营商路又是一次打击。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变了货物运输路线,以致山西商人失去了旧有商路上的营业市场。 明清晋商衰落自身、内在的原因,主要有四: 首先,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如前所述,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一言以蔽之,明清山西商人始终靠结托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如志成信票号,庚子事变后,曾将资本运往南省放贷,但辛亥革命中运往南省资金大多散失。而清廷提银刻不容缓,结果账面上有应收银 400万两,有应付银 200万两,但实际上已无法周转,被迫倒闭。民国初年,债权人大多在山西太谷、平遥、祁县坐索欠款,财东因票号损失惨重,已无力偿还,只能卖房卖地,甚至逃匿他乡,有的还沦为乞丐。 其次,“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晋商的发展。晋商资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屡见不鲜。入清后,晋商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此谓“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骑坐。这句民谣反映了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传统观念,在这一传统观念支配下,其商业资本是不利于向近代资本发展的。 再次,墨守陈规,思想保守。如前所述,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旧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适应潮流,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途径。但是由于晋商中一些有势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顽固,墨守陈规,以致四次失去票号改革机会,晋商终于失去昔日光辉。 复次,近代企业的投资见效周期过长。20世纪初,晋商中一些有识之士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由于当时保矿运动的影响,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而不是投资少、周转快、利润高的棉纺、面粉、卷烟等轻纺工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3. 晋商为什么走向衰落?

由于时局的波动,加上外国资本的侵入,使晋商的成长空间收缩,这就迫使贸迁四方、足迹遍天下的晋商,不得不从四面八方撤退,向本土收缩。从此,称雄我国商界500年的晋商走向了衰落。

晋商为什么走向衰落?

4. 为什么晋商后期会衰败

1、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一言以蔽之,明清山西商人始终靠结托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如志成信票号,庚子事变后,曾将资本运往南省放贷,但辛亥革命中运往南省资金大多散失。而清廷提银刻不容缓,结果账面上有应收银 400万两,有应付银 200万两,但实际上已无法周转,被迫倒闭。民国初年,债权人大多在山西太谷、平遥、祁县坐索欠款,财东因票号损失惨重,已无力偿还,只能卖房卖地,甚至逃匿他乡,有的还沦为乞丐。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晋商的发展。晋商资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屡见不鲜。入清后,晋商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此谓“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骑坐。这句民谣反映了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传统观念,在这一传统观念支配下,其商业资本是不利于向近代资本发展的。3、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如前所述,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旧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适应潮流,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途径。但是由于晋商中一些有势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顽固,墨守成规,以致四次失去票号改革机会。4、近代企业的投资见效周期过长。20世纪初,晋商中一些有识之士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由于当时保矿运动的影响,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而不是投资少、周转快、利润高的棉纺、面粉、卷烟等轻纺工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5. 曾经最为出名的晋商为什么没落了?

1、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
明初晋商藉明朝统治者为北方边镇筹集军饷而崛起,入清后又充当皇商而获得商业特权,清季又因为清政府代垫和汇兑军协饷等而执金融界牛耳。一言以蔽之,明清山西商人始终靠结托封建政府,为封建政府服务而兴盛。但当封建政府走向衰亡时,山西商人也必然祸及自身。如志成信票号,庚子事变后,曾将资本运往南省放贷,但辛亥革命中运往南省资金大多散失。而清廷提银刻不容缓,结果账面上有应收银400万两,有应付银200万两,但实际上已无法周转,被迫倒闭。民国初年,债权人大多在山西太谷、平遥、祁县坐索欠款,财东因票号损失惨重,已无力偿还,只能卖房卖地,甚至逃匿他乡,有的还沦为乞丐。
2、“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晋商的发展。
晋商资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屡见不鲜。入清后,晋商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有民谣称:“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此谓“大褥套”是指形同褥子的布套,也可搭在牲口背上供人骑坐。这句民谣反映了晋商外出经商致富后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的传统观念,在这一传统观念支配下,其商业资本是不利于向近代资本发展的。
3、墨守成规,思想保守。
如前所述,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旧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适应潮流,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途径。但是由于晋商中一些有势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顽固,墨守成规,以致四次失去票号改革机会。
4、近代企业的投资见效周期过长。
20世纪初,晋商中一些有识之士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由于当时保矿运动的影响,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而不是投资少、周转快、利润高的棉纺、面粉、卷烟等轻纺工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

曾经最为出名的晋商为什么没落了?

6. 为什么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晋商现在衰落了?

晋商的衰落也离不开战争,晋商辉煌时,作为晋商代表的山西票号遍布全国,曾依靠战乱而崛起的晋商,最后也在时局动荡中损失惨重。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持续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战争。富庶的江南地区工商业极其发达,是晋商倚重的茶叶和纺织品的重要产区。太平天国战争严重打击了江南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晋商的货源枯竭,商路中断。大量贷出去的款项无法收回,票号损失惨重。1864年,左宗棠出兵西北,镇压“回乱”收复新疆,国库空虚,大量军饷都由晋商提供。据记载,晋商前后捐输五六次,数逾千万白银,而这些投资最后换来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官位,都是虚职,最多是一种名誉象征。到了腐朽的清末,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因清政府财政日益拮据,许多赔款都由晋商垫付,如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山西票号又成了冤大头。这些欠账后来因清廷覆灭而成了一笔死账。对“亦官亦商”的晋商来说,一旦沦为官府的命运共同体,随着清朝的覆灭,亦官亦商的晋商也逐步走向没落。

7. 晋商的历史什么样

晋商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间的武士貜,武则天之父。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时,木材商人武氏从财力上大力资助,李渊父子的就是凭借当时天下最精华的太原军队和武氏的财力开始夺取全国政权。建国后,武氏并封为国公,地位等同秦琼、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渊父子当时从武氏那里得到多少财产,而武氏也从他最初聪明的政治投资中得到了巨大的回报。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其中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等。明清晋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捐输助饷、购置土地、高利贷资本等方面。

晋商的历史什么样

8. 晋商为什么那么富

今天的临汾在清代时是平阳。这里是尧帝的故乡,至今还有尧帝庙,原来的临汾市区也改名尧都区。明清时这里是山西最富饶的地区之一,也是商贾聚集之地。平阳的大街上原来有一家当铺,后来又有人开了一家新的。故事就从这家新当铺开始。 有一天,新当铺进来一个人,拿一个金罗汉,要典银1000两。以后连续三个月,这个人每天来典当一个金罗汉。这家当铺的资金几乎要用光了。店主问怎么有这么多金罗汉来典当?来人说,我家主人有500尊金罗汉,现在只典当了90尊,以后每天还要来当。店主问来人,主人是谁?来人说是亢氏。店主知道亢氏号称“百万富翁”,自己不是对手,只好向来人求请,让亢氏把金罗汉赎回,自己关闭当铺远走高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这是一个传说,有无其事无法考证,但亢氏之富的确是历史有记载的。近人徐珂的《清稗类钞》就把亢氏列为山西首富,资产在数千万两白银以上。 亢氏的财富是如何来的,于是就有了一个李自成遗金的神话。说的是亢氏得到李自成等人逃跑时遗留下的财产,成为经商致富的原始积累。这种神话还写进堂堂正正的学术著作中。1907年日本出版的《中国经济全书》就说票号“开始是山西的亢氏,清初顺治年间,李闯王造反不利败走时,所有的金子携带不便,把手中所有的金银财宝,放在亢氏的院子里面。亢氏忽拾得八百万两,因此将过去仅为一般人便利的山西汇兑业改为本业,特创票号,至是该地的巨商都是亢姓。”在徐珂的《清稗类钞》、卫聚贤的《山西票号史》等有关著作中,都有票号由李自成遗金而生,晋商由此而富的神话。这就是晋商起源于李自成遗金的神话。 这个李自成遗金本身就荒诞不经。晋人早有从商历史,在明代已成气候,有众多富商巨贾,何用等到明末清初的李自成遗金?何况李自成一类,失败后尚有余部,岂容亢氏用他们的钱发财,而不寻找或报复?因此,这个故事连传说也算不上,只能算神话——传说毕竟是由事实演化而来的,水当然渗得不少,干货还是有一点的,神话则全是无中生有。 那么,亢氏是如何致富的呢? 亢氏还是由盐业致富的。平阳离河东很近,可以充分利用解州盐的优势。在康熙年间,亢氏已成国内巨富。康熙时人钮诱就说:“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近人邓之诚在《骨董琐纪全编》中也说:“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富可敌国,享受奢靡,埒于王侯。”由此推断,亢氏应该早在明代就经营盐业。当内商、边商分化之际,亢氏由山西平阳迁至盐业中心扬州。两淮盐商中就有“南安北亢”之说,南安为当时的盐务总商安氏,亢氏能与安氏相提并论,可见做的相当大,也相当有权势。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亢氏在扬州有大片房产,著名的亢园“构园城阴,长里许。自头敌台起,至四敌台止,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为百间房”。 此外还有“亢家花园”一处。 平阳一带的晋南是产粮区,亢氏还经营粮食贸易。亢氏在平阳有“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亢氏把这些粮食远销京城及其他地方,在自己开的商店中批发、零售。当时北京资本最雄厚、规模最大的正阳门外粮店就是亢氏所开设。此外,亢氏还经营典当业,在平阳拥有大量田宅,被称为“宅第连云,宛如世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