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

2024-05-10 00:20

1.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2)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3)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玩物丧志。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是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工作的投入,鼓励相关的课题研究,引进相应的专家作为指导,或者担任学生工作的顾问,充分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工作。而学生辅导老师,更应该与学生紧密联系和交流,不仅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还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消费水平,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关注学生的消费问题,比较和分析不同学生群体、个体在消费行为中的不同情况,收集个案,分类指导。一方面真正解决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另一方面,为研究准备充分、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使学校对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研究和指导学生进行消费形成互动,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3)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学生工作部门应该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纳入到工作范畴中,把学生消费问题当成学风建设长期抓。在勤工助学方面,应该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的原则,教导学生要自立,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不仅仅是在经济上予以资助。同时,也应该设立更多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拓展和寻求校外勤工助学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自食其力。在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弘扬正确的消费观念,营造积极的消费氛围,从意识形态上起到宣传带动作用,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消费,以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在助学贷款和奖学金、助学金评定方面,应当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保证学生的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主要用于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其他消费项目,更不是用于挥霍浪费、吃喝玩乐。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

2.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与分析报告
  调查背景:
  寒假放假之前,老师布置的这项调查任务,放假回家之后,和几个家乡同学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分析,决定针对于农村的大专学生进行此次调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身为农村的一名大专学生,更了解农村,更了解农村的生活及各个方面;其次,自身感觉,作为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学生更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了解,而且绝不仅仅局限于此项调查;再次,的同学和朋友基本上都在农村,调查实施起来比较方便,更切实际;最后,老师是赞同对同学和朋友的调查的,因为相比其他方式,其操作性更强。
  此项调查,作为的一个初步调查,难免一些个人的主观因素,也难免一些错误,请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调查对象:农村大专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口头问答相结合
  调查时间:2016.01.20——2016.01.30
  调查人数:50
  调查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农村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显现出比较大的差异,而且消费心理也趋于多样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农村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调查结果来看,每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人数仅为8人(占16%),500—1000元的人占大多数为28人(占56%),1000—2000的有12人(24%),甚至有2人(4%)的生活费超过了2000元。虽然有些是有特殊原因的,但明显可以看出生活费的支出存在的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消费结构多样化。
  以往的学生大部分生活费是用于饮食及日常必需品的支出,而如今,随着大学生活的多样化及信息通讯和网络的兴起,这些新兴的事物也给大学生传统的消费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通讯及上网费用的支出占生活费的比重接近了伙食费的支出,女学生在装扮上的花销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都足以说明,如今农村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越来越多样化。
  消费心理与城镇学生相比,更理性。
  农村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与城镇学生有诸多差异,这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学生在消费上表现的更为谨慎,更具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不是“月光族”,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结余一些支出,储蓄意识很强。但从纵向比较,现在的农村学生相比以前,消费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话,他们更喜欢把金钱转化成另一种财富,那就是知识,他们喜欢买书,学习意识很强。
  
  较强的理财观念,财商较高。
  当然这种结论是相比于城镇学生而得出的,而相比以前的学长学姐们还是有所欠缺的,单认为这种现象是由现在农村现实决定的,一方面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差距还是巨大的,理财观更为保守,注重储蓄;另一方面,农村家庭收入逐渐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们现在拥有更前卫的理财观及消费观,他们偶尔也会超前消费,这已不罕见。从调查结果可以推测出,这种现象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趋势。
  农村大学生消费状况所产生的诸多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些因素中,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无疑是最主要的方面。收入决定消费,所以想要探究大学生消费状况变化的深层原因,必须要了解其家庭经济承受力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但是这方面内容不易在问卷中体现,故选择了口头询问法进行调查。
  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承受力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相比以前都是有明显改善的,但是各个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确是比以前拉的更大。经口头询问得知,有些家庭的经济收入基本上接近城镇平均收入水平,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一般,还有一些是徘徊在贫困边缘的,主要是家庭的收入来源不一样。
  
  下面就分析一下,这些具体的差异:
  收入差距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50个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个学生(占12%)家庭是主要靠务农即粮食收成取得收入;32个学生(占64%)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父母外出打工获得;5个学生(占10%)是靠做小生意获得收入的;7个学生(占14%)家庭是属于工薪阶层的。他们之中明显可以看出收入渠道的差异,工薪阶层的和完全靠一亩三分地养活的家庭岂能一样。据了解,部分家庭中,是靠其他兄弟姐妹外出打工来换取一个大学生念书的,这就是农村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冰火两重天的对比。这也是解释消费水平差异的主要依据。
  
  学生教育支出是家庭支出的主要方面
  对于大学生来说每年的花销起码要在一万元以上(不包含学费),这个数字对农村家庭来说是巨大的,可能是他们半年的收入。所养一个大学生在农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选择不读大学而是选择更为便宜的中专或者直接出去打工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不读大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家庭带来部分收入。何况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大幅增加,使得更多家庭在择学上更为慎重和小心。
  家庭面临更多压力,各种负担层层叠加
  谁都不能否认现代社会压力的巨大,失业、养老、医疗、房价各种压力,无所不在,在农村也是这样。举个例子,有一个同学大学即将毕业,但是就业前景并不好,他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压力叠加型的,他的父亲是独生子,爷爷去世,奶奶一直在病床上躺着,医疗费用全部由他父母承担,花费很大,他和他的妹妹都在上学,教育支出不用说了,另一方面,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工,母亲还只能陪在奶奶身边,没有收入,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他父亲每年三四万元和几亩田地的收成,家庭压力可想而知,这种现象在农村也是很常见的。虽然在农村,房价问题还没那么严重,但是对于要在城市奋斗的农村学生而言,这简直要比城市的学生要严重多了,因为他们家庭的经济承受力远不及城市,他们的路更难走。
  
  看法与感想:
  对于农村学生,政府和学校应给予更多的照顾措施。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偏差,农村学生的经济压力远大于城市,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理应得到社会、政府和学校各方面的支持。
  农村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从另一种角度说就是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树立“求实心理”的消费观念。增强自身理财观念的提升,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是追求目标。
  大学生消费观的树立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消费受到收入的绝对影响,同时其他各种因素也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促成了当今消费多样化趋势的显著增强。消费观的多样化是社会多样化在经济领域的一种显示,其实它也从一方面反映出国家、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只要用积极的方法来引导这种消费观,它的发展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3. 大学生生活费大多数来自家庭原因

大学生作为还未踏入社会的群体,经济上尚不能独立。在参与调查的1519名大学生中,95.72%的学生的生活费是由父母提供,其次为自己兼职所得和自己的奖、助学金,分别占2.37%、1.91%。

“因为自己没有经济来源,所以生活费都是花的父母的钱。”成都大学学生舒若雅告诉记者,父母会在每个月的固定时间,将生活费通过银行卡转账的形式发给自己。“在学校里获得的奖学金,父母让我自己当作零花钱使用,生活费没有因为这些而减少。”

在调查中,针对“每个月平均生活费为多少”这一问题,51.22%的学生月均生活费为1000元以上。其中,37.79%的学生选择1000-1500元,其次为800-1000元、500-800元,各占24.69%、13.96%。另外,月平均消费为2000-2500元占2.24%,还有1.25%的学生生活费为2500元以上。

刘澎是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平均1200元。“感觉够用了,正常情况下还有多的。平时也没较大的聚会,1200元很合适。”刘澎表示,作为男生,自己有空的时候会去做兼职,挣点零花钱。调查显示,97.76%的学生选择了饮食。其次是购物和电话费,各有80.38%、57.14%。再次,社交、娱乐和交通,各有38.25%、37.46%、35.62%。此外,16.39%的学生选择了“礼物”,11.65%的学生选择了“住宿”,11.06%的学生选择了“恋爱”,10.14%的学生选择了“旅游”。由此可见,饮食、购物、电话费是大学生的三大主要消费点。

四川农业大学学生郭满园告诉记者,自己和室友每每算完一个月生活费支出比,就会感叹:“我们的恩格尔系数实在太高了!”她表示,每个月除了在食堂吃饭,一定会有同学朋友约着出去聚会,有时还会有部门团建、协会聚餐等,“一个月生活费基本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聚餐中消耗殆尽了!”

“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在1500元左右,生活费基本用来购物和电话费。”平顶山学院学生刘丽君认为,自己每个月用来购物的费用就占了三分之一,作为女生基本用来买衣服,还有每个月至少100元的电话费。

大学生生活费大多数来自家庭原因

4. 大学生的生活费是否应该取决于家庭情况?

我认为大学生的生活费和家庭条件,就读城市,个人能力都会有些关联。
一、家庭条件
贫穷家庭一般会给以大学生500-800,小康家庭多数是在800-1500,中上家庭基本在1500-2500,富足家庭通常在2500+,也存在十分丰富的生活费情况。
家庭所给予的多少是由条件所决定的,大学生无法从父母这边去改变什么,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要去正视自己,不管家庭提供了多少,我们都应该满怀感恩,一家人互敬互爱,愿意为彼此付出十分美好。
二、就读城市
就读城市的不同会存在消费水平的不同,一线城市大学生的开销不可能和普通地级市和县级市来作比较,伙食费,生活用品支出,社交费用都会有差距。
三、自身能力
有的人能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获得奖学金,有的人会利用空闲时间去打工实习赚钱,也有确实存在困难借校园贷的。
当然自身对钱的把控也很重要,不要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享受,不要陷入攀比心理的圈套,养成消费的规划会更有意义。
对于我而言,因为是在重庆就读,1500对于我已足以,但有时也会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向父母求助,也会自己想办法去做家教或者自己小创业(宿舍美甲之类的)使自己富足,每个人想法不同,生活费也应该由你自己去把控吧。在合理的范围内我相信父母都是愿意给以的。



5. 大学里普通家庭的学生多吗?

在大学里,普通家庭的学生我认为是比较多的,因为很多时候这个大学旁都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学生,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样的,毕竟很多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考上大学的,所以对于这些家境的问题,其实就跟社会上的一样良莠不齐。
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上普通家庭的人比较多,而且,目前还有很多人处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国家之所以开放大学之门,其目的就是想要把这一类普通家庭的学生能够吸纳进校园中,让他们有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一个能够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的人生去奋斗的方向,所以对于这类人来讲,大学就是他们的起点,因此进入大学校园,很多人都是怀着对美好的憧憬去学习,去努力的,对于家境这种问题,因为他们出生的原生家庭有关很多,状态之下不可能,马上得到改观。
所以说普通家庭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面是很常见的,毕竟很多时候这个地方来的学生多半都是以学习为目的,根本不是以攀比为核心,所以,很多时候大家的家境,都是传承的父母,而得到的结果,所以说在校园里面,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是很多的。

大学里普通家庭的学生多吗?

6. 大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以后的生活有影响吗?

大二,小县城里的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作,两个人大概七八九千?每个月我零花钱1500,吃饭每天大概不到30(就是正常吃食堂,也没几样可吃的)
一个月九百。然后网购可能有一百块?,能攒下几百块钱。省着花的话有比较家常的,例如土豆丝,青椒炒肉西红柿鸡蛋之类,这种的话大概一天十五块左右。衣服的话我对名牌不感兴趣,都是我妈买,大概几十块到一百块,羽绒服啥的可能贵点。
其实题主大可不必因为这件事自卑。分享一个我的事吧,让我明白金钱家境这事。高中的时候喜欢一个女生,各种舔,还让家里帮买了一个一百多块的星巴克的杯子(这是我第一个称得上是正式的礼物),但人家根本就不当回事,说自己没时间,她着急下课走,让我赶紧送过去..尽管我还是舔狗一样给她送过去了...有一次大放回家,父母来接,她家里开了一辆一看就是上档次的车虽然我不懂牌子,我父亲开的就是一辆很普通的货车。


当时我就很自卑,甚至不敢让她看到我..但是坐在车里回家的路上我想明白了,不应该因为自己家境不好就感到自卑,这是生来就决定了的,也更不应该因为这就埋怨父母,他们已经尽力。真正有意义的是通过自己来突破这种状态,努力赚钱工作,避免仅因为钱的问题造成连跟女生接触的机会都没有这种情况。自己努力就好。
同时,对于周围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我们其他人也不会有什么别样的目光,大家都是普通人。家里家境差点也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未来也都在我们自己手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同一所大学,到了同一个班级,就是一个集体,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家境真的没有影响。个人魅力起决定作用,不会因为你是高富帅就多看你一眼,也不会因为你家境不好就不跟你做朋友,都是同学,没那么势力。

7. 大学里普通家庭的学生多吗

一般来说普通家庭1500左右,我自己就是同样的生活费,同寝室的室友也都是差不多。
这个费用在学校平时吃食堂,周末点外卖是够用的,买衣服的话平价衣服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控制在200-300比较好,女孩子的话可能还会买化妆品护肤品,所以要有所节制和取舍。毕竟吃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实在不够,也可以自己兼职赚点零花钱补贴生活费,比如学校里帮拿快递送外卖或者校外做家教等等,努力学习成绩好可以得奖学金,这些都是额外来源,还是尽量为父母减轻负担,慢慢自给自足比较好哦。

大学里普通家庭的学生多吗

8. 上大学以后,普通家庭的学生,每个月消费多少呢?

随着学院入学考试的入场,候选人的父母可能会关注儿童的高考结果,并且可能有一个孩子每月给予更多的生活费用。毕竟,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大学生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许多家庭中的许多孩子都不只有一个。因此,学院期间的生命费用也是许多家庭的许多费用。然而,作为潜在学院的父母,它可能不一定在儿童大学期间有明确的生活费概念。毕竟,与大学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


大学生需要有多少生活费用?这是许多父母有关的问题。虽然父母基本上满足于孩子需要什么,但仍然希望孩子可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在大手中,不要饿。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我可能会对我的日常开销不起作用。我突然发现,我在本月上半年花钱过于凶猛,现在我必须在家里努力救助我的父母。信号:“生活费,生活费.”
在年底,当总结时,主要平台发布了个人结果清单,消费清单,一些学校不会削减他们的消费清单。最近,来自中国大学的学生在过去的一年里沉没了学校自助餐厅的消费,他的消费数据可能是父母和学生的参考。

孩子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他们的消费概念将受到父母的影响。他们可能必须通过消费来满足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花钱,养成金钱的习惯。我不知道我的家人的情况,超越了你可以忍受的消费者。富裕家庭在材料方面,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有一些普通的家庭,始终觉得别人应该有,应该认真,从而培养混乱的习惯,不要考虑努力工作,只有努力工作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农村家庭的孩子会有劣质心理学,我觉得我正在失去起跑线,成为一个萧条,但也缺乏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