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人生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专注”

2024-05-04 15:07

1. 巴菲特:人生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专注”

 作者:弘禾师兄
   
   在开始看这篇文章之前,你可以先做一个专注力实验:
   如果仅仅几分钟,你就思维纷繁乱窜,不断被周围所干扰,这就意味着你的专注力已经 “余额不足”。 
   
     
   有人问巴菲特,人生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巴菲特毫不犹豫的回答说: “专注。” 
   遗憾的是,现在的人头脑中都长满了信息的 “野草”。 
   和过去的几十年相比,你现在有很多获取信息设备,比如电脑、平板和手机等等。
   这极大的方便了你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也分散了你的精力。
   你每天看起来过得很充实,但是等你反思一天的工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时间被那些碎片化的新闻八卦,工作、聊天信息等内容浪费。
   而我所见过的精英,大多是高效率工作者,他们善于利用自己每天的时间。
   他们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能够在同样时间内,更加专注高效的完成一件事情。
    也就是说他们有更强的专注力。 
   
   
     
   之前有人说,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和工作。这样看起来很节约时间,殊不知这样的碎片化,反而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因为你的大脑进入某一状态需要一些时间,而碎片化时间让你的大脑在一件事情上停留的过短。
   举个例子就像是飞机跑道过短,飞机还没有起飞,就被迫停下来。
   这样你虽然也前进的一定的距离,但是和真正的飞行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所以想要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专注力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我要给你介绍几个,培养专注力的方法。
   
   
     
   很多技能都要通过培养的,专注力也不例外。培养专注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减少外界干扰 
   首先你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你想高效的工作和学习,在图书馆或者安静的办公室,一定要比在大街上要效果好的多。
   尤其要注意,远离卧室或者休息室这种地方,因为有可以休息的地方,人容易犯困犯懒。
   另外一个就是想减少工作学习周围的一些非必要物品。
   比如现在在疫情期间,许多人在家办公,那么家中会有很多的零食,小玩意儿,甚至是宠物。
   这些对于工作非必要的物品,会让在工作中的你分神,降低你的效率。所以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在专心工作的时候,让这些东西远离你的周围。
   尤其是手机这种东西,它会冒出很多的信息,打扰你的思绪。
   在你专注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手机远离的工作范围,除了电话之外,尽量让消息静音。
   
   还有一点要注意屏蔽其他的噪音,窗外嘈杂的人声,还有工作场所周围交流的声音,如果可以都要尽量的屏蔽。
   如果你周围有一个喜欢不断唠叨的同学或者同事,那么要么你就在工作中暂时远离他。
   也可以带上耳机假装听不见,再或者明确和打扰你工作和学习的人说明情况。
   总之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信息一切都要屏蔽。
   
    2、发现干扰要及时解决 
   干扰不仅仅来自于外部,也有你内部的干扰。
   对于外部干扰,处理起来十分轻松,找到问题来源,要么躲避要么交流解决。但是对于你内部的干扰是要麻烦一些。
   就像我开头所说的,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无数的思绪就会喷涌而出。
   遇到这些时候,你不要努力与这些念头抗争,因为越抗争,思想就会越活跃。
   你要做的只是暂停一下手中的工作,将你的想法写到本子上,等工作、学习完成之后再去处理。
   
    3、平时多锻炼自己的专注力 
   如果说前两点是治标,那么平时专注力的培养就是治本。
   从根本上减少让你分神的事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你可以尝试一下几个方法:
    1)要有定期反思的能力。 
   你每天留下的问题,第二天要做的事情,长期要准备的工作等等,要提前做好计划。
   同时反思你之前准备不佳的计划,错误的决策,工作学习中经常出现浪费时间的问题。
   将这一切总结好,让你未来生活有条不紊,这样在你工作学习时候,就不会被未安排的事情,杂乱的思维所困扰。
   
    2)减少分散你注意力的行为。 
   现在刷朋友圈、刷抖音、玩 游戏 、看新闻八卦,撸猫等行为,都在无意中 “培养 ”你大脑 “思维涣散” 的习惯。
   让你的思维时刻处于一个又一个刺激中,当你想要专注工作的时候,大脑此时已经不再适应,专注安静的工作学习。
   这就像是你平时不爱健身,然后突然让你去跑马拉松,身体肯定会不适应。
   
    3)制定计划进行专注力训练 
   这点很重要,它能够有效的控制你内心的活动,让你在专注工作学习中,少一些分心的念头。
   如果你过去没有进行专注力训练,你可以使用类似番茄时钟的工具进行锻炼。
   从一开始尝试专注5分钟到专注30分钟,直到训练可以专注1、2个小时。
   千万不要想一口吃一个胖子,如果一上,来就把专注目标控制在几十分钟,一般人都很难做到。
   
     
   成为成功者,需要具备大量的能力,而专注力就是其中的基础能力之一。
   如今碎片化信息太厉害,似乎世界都希望人类无法保持专注。如果你想从普通人中崛起,成就一番事业,专注力训练必不可少。
   希望你能快速掌握技巧,控制自己专注力,提高效率,早日登上人生巅峰。
    —END— 
   

巴菲特:人生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专注”

2. 巴菲特专注做事的故事

 Ⅰ 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   姓名: 沃伦·巴菲特     职务: CEO     公司名称: 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个人简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Ⅱ 谁告诉我巴菲特少年投资的故事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尼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     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2年,巴菲特和苏珊·汤普森结婚,他们双方的父母是多年的老朋友。在西北大学读书时,苏珊和巴菲特的妹妹罗伯塔是住同一间宿舍的舍友。当巴菲特顺路拜访她并向她求婚时,苏珊离开了就读的大学和他结了婚。巴菲特夫人是在离巴菲特目前的家只有一大的。 
  Ⅲ 巴菲特定律的定律故事
   
   巴菲来特定律是有美国“自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是他多年投资生涯后的经验结晶。  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  提出者:美国“股神”沃伦·爱德华·巴菲特  点评: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望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巴菲特定律是有美国“股神”之称的巴菲特的至理名言,是他多年投资生涯后的经验结晶。从20世纪60年代以廉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伯克希尔公司开始,巴菲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投资神话。有人计算过,如果在1956年,你的祖父母给你10000美元,并要求你和巴菲特共同投资,如果你非常走运或者说很有远见,你的资金就会获得27000多倍的惊人回报,而同期的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仅仅上升了大约11倍。无怪乎有些人把伯克希尔股票称为“人们拼命想要得到的一件礼物”。在美国,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排名第五,位居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花旗集团、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维亚康姆公司之后。  能取得如此疯狂的成就,得益于他自己所信奉的圣经,他后来将其总结为巴菲特定律:在其他人都投了资的地方去投资,你是不会发财的。无数投资人士的成功,无不或明或暗地遵从着这个定律。 
  Ⅳ 巴菲特事迹
  1947年,16 岁的巴菲特中学毕业时,理想是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
  16岁的巴菲特从高中毕业就已经积聚了6000 美元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他的投递报纸所得。赚的钱比他老师的薪水还高。  
  1947 年,16岁的巴菲特从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 美元的财富,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他的投递报纸所得。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
  1947 年至1949 年间,他住在宾夕法尼亚,在他大学三年级时转到了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商业管理学院,并于1950 年在此获取了他的理学学士学位。他非常轻松地读完了这两所大学,并且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拿到了学位。即使在他撰写毕业论文时,他依旧打桥牌,所学课程得A。巴菲特仍能挤出时间找一些赚钱的机会。
  1950 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用一年的时间完成14门课程的学习,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
  巴菲特在1956 年成立了巴菲特合伙公司,他告诉股东们说:“我将像经营自己的钱一样经营这个公司。我会承担相应的损失,也应获得我相应的利润。我不会告诉你们我是怎样经营的。”
  1965 年,巴菲特通过他自己的合伙公司,获取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多数股权,那是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市一家拥有大约1400 万美元资产的纺织厂。
  1969 年,巴菲特认为,他不会再发现真正的价值,即以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钱廉价购买一家公司或部分公司,他决定解散经营得非常成功的合伙公司。
   (4)巴菲特专注做事的故事扩展阅读: 
  巴菲特表示将对中国进行更多投资
  2019年5月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会主席沃伦·巴菲特在2019年度股东大会开幕前回答记者提问。  
  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当天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召开。大会开始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一季度财报。
  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在中国投入很多,但仍然不够;未来15年内,公司可能会在中国市场进行更大规模投资。新华社记者 杨承霖 摄  
  Ⅳ 有人知道有关巴菲特的小故事吗
   一、巴菲特小故事    很多人都推崇法国产的葡萄酒是全世界最好的。巴菲特却表示怀疑。    “也许产自于法国一个只有8英亩大的小葡萄园里的葡萄酒确实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我总是有一些怀疑,99%是吹出来的,只有1%是喝出来的。”    在一次晚宴聚会上,主人拿出一瓶红酒说:这是法国最名贵的葡萄酒,价格非常昂贵,特意请巴菲特先生品尝。巴菲特用手往杯子上一挡,回答说:“谢谢,不用给我倒酒了,你还是给我钱吧。”    巴菲特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名贵葡萄酒之所以卖价高昂,近乎暴利,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凭借酒中的葡萄汁和水这些有形的东西,而是凭借品牌声誉这些无形的东西。    巴菲特在投资中也逐渐认识到,那些盈利能力非常高的公司,关键不在于公司拥有的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  二、  巴菲特的父亲就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巴菲特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让他到自己的公司去上班,而且决不能迟到,和其他员工一样.   巴菲特大学毕业以后打算接替父亲的公司,但遭到拒绝,他只能自己自谋生路,他离开了家.   他凭着自己在学校学的知识,开始在商海中打拼.他开了个小店,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他最后成了小公司的老板.但后来因为一个错误决策而倒闭.   他想重头再来,可是他的父亲找到他,并让他接替自己管理公司,他的父亲说:"经历了磨难,你会把公司管理得更好."   巴菲特不负父望,把他父亲的小公司发展成世界闻名的大公司,他的资产达350亿,仅仅次于比尔盖茨,而且他的公司负债率几乎为0,他被誉为美国股神.  三、  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总想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繁华的大都市工作。这也很正常,美国很多年轻人也一  样,也想到纽约洛杉矶波士顿等繁华大都市工作。尤其是那些著名的美国金融投资企业,几乎全部都在纽约和波  士顿。  可是巴菲特却宁愿选择自己的老家:位于美国中部只有40万人口的奥马哈。  巴菲特曾经体验过大都市的繁华。他在位于费城的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了两年本科,又到位于纽约的哥伦  比亚大学商学院读了研究生。他还在纽约他的导师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了两年,但是在1956年初,只有25岁  的巴菲特回到家乡奥马哈,如今已经居住了55多年。  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放弃在纽约工作?如果他在纽约工作,就能更加靠近华尔街金融市场,也更能靠近市场  传言的源头。  巴菲特说:“我认为奥马哈是一个让人心智更加正常的地方。当我过去在纽约工作的时候,这个城市总是一  直会有太多的外部 *** ,不断冲击我的内心,让我分泌太多的肾上腺激素而过度兴奋,开始对这些外部 *** 作出  反应。过不了多久,可能就会导致我做出疯狂的举动。但是,呆在安静的奥马哈,要进行冷静地思考,就容易多  了。”  巴菲特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强调简单实用,他的选择正如道德经第12章所说:圣人为腹不为目。 
  Ⅵ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的一个故事具体内容,是说巴菲特当时瞧不起这个只有30多岁的
   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比尔盖茨的母亲喜爱交际,把巴菲特一行人邀请到家里。之后又让比尔盖茨回来,说让他见见巴菲特。盖茨很不情愿,可他母亲强烈建议他回来见见他们,盖茨就回来了,就在盖茨刚下飞机时,还想着几个小时后就离开,还告诉飞行员不要走。巴菲特说:“刚见到盖茨时,它给人的印象就像一个中学生。”盖茨说:“我下飞机时,觉得巴菲特他们的打扮就像马戏团里的小丑。”  可是,当两人交谈了一阵子后,越来越有兴趣,因为两人在成功方面的见解很是相同,既成功者都需要“专注”。之后盖茨那一天都没走,一直和巴菲特交谈,两人成了好朋友。  这是两人的原话(视频中有人也问了同样的问题):  //vblog.people.cn/index.php?id=16274&option=_content&agMode=1&.trs.idm.gSessionId=.1 
  Ⅶ 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   姓名: 沃伦·巴菲特     职务: CEO     公司名称: 伯克希尔·哈斯维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个人简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本科就读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师从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称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岁的他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Ⅷ 巴菲特详细创业历程
   说一下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  虽然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资产过亿,但是在大学毕业后, 巴菲特的父亲拒绝了他想接管父亲的公司的想法。父亲宁可慷慨地把大笔大笔的钱捐给了慈善机构,也不肯给巴菲特留一分钱。没办法,为了积累创业资金,巴菲特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巴菲特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首富的创业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我带你一起去了解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  一、巴菲特6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据巴菲特的母亲回忆,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二、巴菲特10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10岁的巴菲特就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10岁那年,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三、巴菲特11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2年4月,11岁的巴菲特开始小规模地购买股票:他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三股受欢迎的城市服务股票,当时,这就是他的资本净值。小巴菲特还说服他的姐姐多丽丝和他一起投资。他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抛出了他的股票,扣除佣金后,他赚了5美元。巴菲特一直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变化,计算维持有利的平均价格而买进或卖出股票以维持高于平均的价格,并且,他已经意识到,他对股票市场的估计要比其他人敏锐、精明的多。1943年1月,他们全家搬到了维吉尼亚洲的弗雷德里克斯堡,不过对巴菲特来说,他一种好像是被连根拔起的感觉,心情非常郁闷。所以第二个月,巴菲特就回到了奥马哈,和爷爷、姑姑一起生活。 跟很多小孩离家出走不一样的是,他的离家出走是和商业有关。他跑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赫尔希,打算靠在高尔夫球场为球手找球、拾球赚点钱。同时,他还有个主意,那就是帮忙巡视好时巧克力工厂,并免费获取一块巧克力。  四、巴菲特15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5岁时候的巴菲特进入爱丽斯•迪尔中学读书,他每天要走5条线路递送500份报纸,主要是投送给公寓大楼内的住户。有几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亲不得不代替他去送报纸。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从顾客那里收费,他发明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出售杂志订阅的方案。他从被丢弃的杂志中撕下带有产品有效期的不干胶贴纸,把它们归类,然后在适当的时间请顾客从中选择要续订的刊物。巴菲特的老朋友卡罗尔说,少年时巴菲特就能把《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这本书背下来。他想象自己能从一台机器开始,使他的赢利渐增到几千美元以上。巴菲特和他的朋友唐纳德?丹利,花了25美元买零件组装了一台弹球机后,开始了他们的弹球生意,他们把弹球机安装在繁华的威斯康星大街的一家理发店里。开业一天后,这两个年轻的企业家发现盛满了五分镍币的盘子里有一张4美元的纸钞。 1945年,当巴菲特还在高中读书时,他就从父亲手里买下了一家农场,这是一个未曾耕种过的农场,占地面积为40英亩,售价是1200美元。然后,把农场租给了土地租用人。  五、巴菲特17岁时候的创业故事  1947年,17岁的巴菲特高中毕业。在他对股票市场研究还处在"绘制股市行情图"的阶段时,就已经积聚了一笔大约6000美元的财富,这个年轻人赚的钱比他的老师的薪水还多。他的父母负担起了他上大学的费用,尽管他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  六、巴菲特19岁时候的经历  1950年夏天,19岁的巴菲特从内布拉斯加大学毕业,然后向哈佛商学院提出申请。他乘火车前往芝加哥,在那儿一个男士接见了他。巴菲特说,当时哈佛代表对他的印象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当两个人的会面结束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被哈佛大学拒之门外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巴菲特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很快就收到了接受他入学的通知。他于1951年6月毕业于该校。  七、26岁的巴菲特就已经立志成为百万富翁  1956年,年少气盛的巴菲特决心一试身手。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突然语惊四座,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不久,一帮亲朋凑了10.5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创业之初巴菲特非常谨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已拥有了五家合伙人公司。当了老板的巴菲特竟然躲在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生。这些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巴菲特兑现了他的"百万富翁"狂言。成为亿万富翁后的巴菲特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生活保持低调。他把他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  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带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Ⅸ 喜欢炒股,求股神巴菲特的传奇故事!
   巴菲特说:“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公司下属那些获取巨额利润的企业中,没有哪个企业是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关于简单企业的解释就是“我们公司生产浓缩糖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制成饮料,我们把它卖给那些获得授权的批发商和少数零售商进行瓶装和罐装”。这就是可口可乐公司1999年年报中关于公司主营业务的解说词,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句解说词一直出现在它的每份年报当中。简单和永恒正是巴菲特从一家企业里挖掘出来并珍藏的东西。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公司收购者,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对那些拥有大型工厂、技术变化很快的企业通常退避三舍。    巴菲特也不喜欢雇员跳槽。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35年里很少有哪个企业的经理离职,除非他病故或者退休。同样地,巴菲特本人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衣食住行依然如故。1999年,为了向一家慈善机构 奥马哈孤儿院捐款,他拍卖了他的裤后袋钱包,在此前的20年里,他一直使用这个破旧的钱包。正如巴菲特所解释的那样:“这个钱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旧的,我的钱包是旧的,我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就一直住在这栋旧房子里,因此,我保有这些东西”。这位全球最富有的人在他的钱包里到底装了多少钱?“我来看看”,他一边说,一边打开钱包,大约数了8张100美元的钞票。他说:“我一般在钱包里放1000美元左右。”在2001年之前,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未出现过负值,并且创造了一个29.5%的综合收益率。可是,这种年年好运因9·11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消失。公司大量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和美国运通股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亏损。公司自身的股票实际上只获得大约7%的收益,公司的账面价值下降了6.2%,但仍好于跌幅达11.9%的标准普尔指数。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年报开头这样写道:“2001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净资产损失达37.7亿美元,我们的A类股票和B类股票的每股价值双双下降6.2%”。    巴菲特通过一些重大而又成功的投资决策创造了伯克希尔公司。公司一半以上的净资产归功于10次左右的重大投资行动。巴菲特几乎总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企业,然后长期持有。在某些投资季报当中,长期是指截至下一季度收益的结算日或公布日。然而,巴菲特现在持有的许多投资品种时间长达数年、数十年,经历了经济景气和不景气时期,直至迎来辉煌灿烂的那一天。巴菲特是一位马拉松式的投资健将,投资机会来临时,他四处出击,力求收购到一个更大的企业。 
   

3. 从巴菲特角度看待人生

巴菲特两件事富人一生不做穷人却乐在其中,别等到中年才知道电影《后来的我们》中有一句话,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健 健康 康的,对于缘分这事能不辜负对方就好,能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这些可能都得等你们老了才能体会的到。年龄是最好的智慧,父母说的一些话,或许等我们老了才能懂得,而在年少的时候却总是不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全天下的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就连被成为世界首富的巴菲特也不例外。 
  
  三个孩子都没有继承他的事业,但是都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对于巴菲特来说同样是值得骄傲的事情。人生并不是要做出一番丰功伟业,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便是成功。 
  
  作为投资人,巴菲特是成功的,作为父亲,它同样是成功的。巴菲特在北美教育孩子时曾说道:两件事富人一生不做,穷人却乐在其中,别等到中年才知道。 
  
  不要有太多的目标,生命是一根筋,因此你必须知道瞄准什么目标和如何运功,然后把弓线拉粗,让箭飞射出去。巴菲特:我最优先考虑的五个目标就是25个目标的20%。2019年博客希尔公司股东大会在美国奥马哈顺利召开,大会上巴菲特介绍了他确定优先级任务的方法:第一步在一张纸上写下前25个目标,第二步选出前五个,第三步把那20个没有选中的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的清单上。巴菲特的策略有几个基本事实,百分之二十的优先级任务会占据我们结果的80%,巴菲特最优先考虑的五个目标就是25个目标的20%,对我们时间真正构成威胁的并不简简单单是那些我们知道是错误事情的干扰,相反,真正的威胁是那些披着羊皮的狼这些活动让我们感觉自己在努力工作,但最终并不能改变现状不要无用社交喜欢社交的人而言,他们往往信奉结交优秀的人可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很多人喜欢交朋友,认为多个朋友多条出路,经常请客吃饭,饭桌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兄弟那天发财了别忘了哥哥”现在有一个词非常火,那就是社交圈,我们所处于什么样的段位就会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你真的相信整天喝酒吹牛的人能够飞黄腾达吗?这只是随便想想罢了这种对在社交上大方的人而言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有金钱。现如今请客吃饭的开销也不在少数,一年下来开销也不少,而这些滑进去的钱到最后只是变成了一块肥肉,没有其他作用,却不知道有人拿着这些钱在路边摆摊一个月也能挣不少钱。不得不说巴菲特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家还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思想家学习他的智慧可以让我们解疑答惑像是指明灯那样照耀我们前进的路。 
  
  向巴菲特学习,不是说你要成为巴菲特,而是向优秀的人学习提升自己,像巴菲特学习,祝我们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从巴菲特角度看待人生

4. 巴菲特的思考方式:专注20%的要事,避免80%的琐事

 当比尔·盖茨(Bill Gates)第一次见到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时,盖茨的父亲,让他们分享自己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盖茨和巴菲特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专注(Focus)”。
  
 当我告诉人们,沃伦·巴菲特遵循5小时规则,把80%的时间花在阅读和思考上时,他们的反应都是可以预见的:“他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是沃伦·巴菲特,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我永远达不到那一步,也做不到那样。”
  
 虽然这种反应可能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但肯定不会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因为事实是:巴菲特从小学开始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阅读和思考上。拥有更多的钱或管理一家大公司,并不能给你更多的空闲时间。
  
 这个时候,你是否需要想想,我们的空闲时间从哪里来?我们又怎么利用我们的空闲时间呢?
  
 你是否是不是就不知不觉的拿起手机,然后刷短视频又或者刷朋友圈,玩起游戏又或者看起小说,想起剧还没刷完然后继续刷,这样下去,时间就过去很多了;又或者你刚下班回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几张等着吃饭的嘴正等着你进入厨房做香喷喷的饭菜;又或者是你好不容易加完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着今天未完成的梦想清单,但是却提不起一点精神来。
  
 空闲的时间,从来不是默默出现的。除非退休,否则人们不会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相反,空闲时间是一种策略的结果。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时间的结果。
  
 在网上看到有很多关于沃伦·巴菲特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阅读和思考而采用的六大策略。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你每天也有更多的时间做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
  
 当你阅读这些策略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些策略并不像你在网上看到的那些典型的组合策略一样,它们并不是随机的。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模式——他的首要心智模型。
  
 巴菲特从它的日程表上划掉了几乎所有CEO必须完成的任务:
  
 重要的是,这些决定不是偶然发生的。做出这些决定,巴菲特需要不断地抵抗巨大的社会压力。
  
 巴菲特曾经给他的私人飞机驾驶员弗林特介绍过确定优先次序的三步走策略,我希望你现在就能尝试一下,以便真正理解这个信息:
  
  首先,巴菲特让弗林特在一张纸上写下他的前25个目标。现在,你就把你的目标写下来。 
  
  接下来,他让他选出前5个。到目前为止,没什么特别的。 
  
  最后,他让弗林特把那20个他没有选中的目标放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避免”的清单上。 
  
 在第三步,你会看到巴菲特在排定优先级上面的天才之处。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人只会专注于前5个目标,然后间歇性在其余的目标上投入精力。
  
 但巴菲特没有。他建议弗林特:“不管怎样,这些事情都不应该引起你的注意,除非你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前5个目标。”
  
 巴菲特的策略有几个基本事实:
  
 20%的优先级任务会占据我们结果的80%。巴菲特最优先考虑的5个目标就是25个目标的20%。
                                          
 对我们的时间真正构成威胁的,并不简简单单是哪些我们知道是错误的事情的干扰。相反,真正的威胁是那些“披着羊皮的狼”——这些活动让我们感觉自己在努力工作,但最终并不能改变现状。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就是为了预防这些!
  
 优先化的真正挑战在于说,"不!"答应是很容易的。真正困难的是对繁忙的工作说不,因为繁忙的工作能让你从待办事项清单上划掉一项而感到满足:履行对别人的义务,做一件简单的事情,写一封电子邮件。
  
 与巴菲特严格审查自己工作活动的方式类似,他也对与自己合作的人进行严格的审查。
  
 巴菲特只和他信任的首席执行官们合作,这些首席执行官们能取得成果,他认为自己可以和他们一起工作几十年。
  
 因此,在收购一家公司之前,他极少进行谈判和尽职调查,也不会对自己收购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有太多的干涉。此外,他很享受与首席执行官们的谈话。
  
 (注意,“信任”这个词,让巴菲特放弃收购许多财务状况很有吸引力的公司,只是因为他不信任这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策略三、  让事情保持在超级简单的状态 
  
 巴菲特已经消除了他公司几乎所有的官僚作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组合公司有近40万名员工,但其实际的总部只有20多名员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2014年圣诞派对的照片:
  
 
  
                                          
 巴菲特的个人生活也很简单。他住在一个不起眼的房子里(60年来他一直住在那里) ,每年个人开销只有10万美元。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在我们的公司中,在我们的生活中,让事情变得复杂是非常容易的。事实上,这是常态。
  
 当你获得更多的利润时,雇佣更多的员工是正常的。随着你赚的钱越来越多,花的钱越来越多是正常的。
  
 真正强大和独特的是让事情简单化。这需要努力和技巧。这也是巴菲特天才之处的一部分。
  
 这么说很奇怪,当你对比他可能生活的生活方式和他选择的生活方式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是最大的极简主义者。
  
 沃伦·巴菲特每年只做少量的投资 。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很震惊。“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投资者怎么可能只做这么少的交易?”
  
 Housatonic Partners基金的创始合伙人,威廉·桑代克(William Thorndike)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The Outsiders)中给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简言之,巴菲特的意思是:
  
  “投资的诀窍就是在那里,看着球一个接一个抛过来,等待球到你最拿手的高度。如果人们大喊,“挥棒啊,你这个笨蛋!”,直接忽略它们。 
  
 巴菲特会长期持有他的股票。
  
 据威廉·桑代克在他的著作《商界局外人》中称,他目前持有的前五大股票期权,持有时间平均超过20年。
  
 相比之下,典型共同基金的平均持有期不到一年。这意味着投资活跃度处于极低水平,巴菲特称之为“近乎懒惰的无所事事”。
  
 巴菲特在知识投资方面也运用了类似的概念,这给他带来了长久的回报。在巴菲特唯一的授权传记中,他的传记作者评论了她从巴菲特身上学到的东西:
  
 你所学习和投资的东西,应该是能够积累的知识,这样知识就可以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因此,与其学习一些明天就可能过时的东西,比如某种特定类型的软件(两年后甚至没有人使用) ,不如选择那些能让你在10年或20年后变得更聪明的东西。我现在一直在受益于这个教训。
  
 并非只有巴菲特一个人在考虑进行长期投资。
  
 全球最大的加速器YCombinator的总裁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称,长期思维是“市场上仅存的几个套利机会之一”。
  
 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用七年的时间来衡量一个新项目能否成功,而其他大多数上市公司则只用三个月的时间来衡量。
  
  策略六、避免追赶科技潮流 
  
 人们可能会认为,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会一直追求掌握最新的技术,以保持处于时代前沿。
  
 有趣的是,事实恰恰相反。以下是一些例子:
  
 这些独特的选择反映了巴菲特的一些特点:
  
  巴菲特非常清楚他需要了解哪些数据才能进行投资。 
  
  他对自己的想法有足够的信心,他不愿意去做那些受大众欢迎的事情。 
  
  他主动从环境中排除潜在的干扰,而不是依靠意志力。 
  
 现在,你明白了吧。沃伦·巴菲特拥有自由阅读和思考时间并非偶然。他的人生就是为此而设计的。
  
 这些都不是随机的策略......它们都来自于一个重要的心智模型: 80/20法则。 事实上,20%的努力会带来我们生活中许多领域80%的结果。
  
 在他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比如人际关系、投资、技术、确定优先事项,巴菲特都是无情地优先处理少数重要事项并舍弃其他一切的大师。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将80/20法则始终如一且巧妙地运用到你的生活中。
  
 虽然巴菲特的“三步走”方法在理论层面上非常有用。但我也发现,在运用到实践层面上是有所欠缺的。它忽略了许多细微之处,这些细微之处可能会使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计划偏离轨道。
  
 例如,仅仅简单地把某些事情放在“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避免”的列表上是不够的。根据我的经验,避开这些任务需要工作和技巧。
  
 此外,确定优先次序需要时间,这意味着你需要把它变成一个新的习惯,而养成一致的习惯需要努力工作和技巧。
  
 所以,下面是我使用的13步调整过程,这样你就可以用80/20法则对你的时间表进行优先排序了。
  
  1.确定你的真实价值观 
  
 当你在没有清晰价值观的情况下进行优先排序时,你的目标通常会感到空虚。没有了自己的北极星,你设定的目标往往是你以前所拥有的文化价值观的结果。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的目标并不是真正的目标。
  
  2.确定你真正的目标 
  
 如果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你的日常优先事项,就会被那些能让你感觉良好的短期回报的紧急任务淹没。有明确的基于价值观的目标,可以让你专注于短期和长期的事情。
  
  3.留出时间进行优先排序 
  
 我建议在你的日程表中至少留出以下几块时间:每天15分钟,每周1小时,每个季度3小时,每年1天。
  
  4.列出你必须做的每件事 
  
 把它从你的头脑中拿出来写在纸上,是一种宣泄,它为你剩下的步骤提供了素材。
  
  5.圈出最重要的20%的优先事项,这样可以得到80%的结果 
  
 这就是你把小麦和谷壳分开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看清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样才能推动事情的发展。
  
  6.像练习其他技能一样练习80/20法则 
  
 运用80/20法则并不仅仅意味着问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继续前进。优先排序是一种技能。
  
 通过学习和使用不同的心智模型,比如瓶颈分析、ICE 方法或关键路径方法,你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你的优先事项。
  
 每次你设定优先事项的时候,都是一个机会,可以让你练习如何更好地确定优先事项。
  
  7.确定一个最重要的优先事项 
  
 80/20法则是遵循分形法则的。也就是说每个80/20里面还有另一个80/20。
  
 所以,如果你把25个优先事项的清单缩小到5个优先事项,你就可以再次运用80/20规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优先事项上,这个优先事项给了你这5个优先事项80%的结果。
  
  8.先做你的“一件事” 
  
 当我们的一天开始的时候,我们有最多的能量和最少的干扰。这使得它成为完美的时间去处理最困难,最重要的活动。
  
 如果你把一件事留到当天晚些时候做,那么它很可能不会在当天完成了。
  
  9.基于你的“一件事”设度量指标 
  
 大脑喜欢度量标准,尤其是公共的度量标准。这就是为什么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如此有效地训练我们,让我们不断地使自己的关注者、赞和评论最大化。
  
 当这些虚荣心指标上升时,我们感觉自己正在取得进展,正在做重要的工作。
  
 但是,归根结底,如果你经营一家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利润。如果你经营一家非营利组织,更重要的是改善世界。如果你想减少孤独感,更重要的是提高你和亲密的朋友之间的高质量互动。
  
 当我花时间去确定一些真正重要的指标,然后真诚地关注它们时,我的业务在一夜之间改变了。
  
 一旦你这样做了,你的大脑就会自动和潜意识地考虑最大化这些重要的指标,而不是那些虚荣的指标。
  
  10.把其他所有事情都放在“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避免”的清单上 
  
  11.为你的“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避免”的清单做一个事前检查 
  
 关键在于......现实生活中,不去做“不惜一切代价都要避免”的清单上的某些事情需要大量的精力和自律。如果你不深思熟虑,你很可能会养成旧习惯。
  
 为了确保这种情况发生,我建议进行事前检查。通过事前检查,你可以想象你的一天,然后问问自己,“让自己陷入旧习惯、分心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在潜在的干扰发生之前意识到它们,我们能极大地增加避免它们的可能性。
  
  12.练习说“不” 
  
 就像应用80/20法则是一种技能一样,说“不”也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就是识别我们应该说“不”但没能说的领域,然后针对每种情况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13.接受问责和辅导 
  
 根据我的经验,我经常抵制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它们要求我直面自己的恐惧和自我毁灭的信念。
  
 因此,当我每天和每周与他人分享我的优先事项时,当其他人强迫我对自己严格诚实,并给予反馈时,我的工作效率总是会更高。
  
 问责帮助我踩下油门。辅导帮助我把另一只脚从刹车上移开。
  
 这些步骤中的每一步都是绝对关键的。如果错过了其中的一个,你选择和坚持正确优先事项的能力就会直线下降。
  
 我们每天都有24小时。因此,更加努力地“忙碌”让我们走不了多远。
  
 专注是20%的技能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它给我们带来了80%的成果。它允许我们在一年内完成其他人可能需要十年的事情。
  
 此外,通过专注于工作中的几件重要事情,我们可以在个人生活中获得时间来保持健康,并与爱人共度时光。
  
 但是请记住: 为了充分享受专注的好处,我们需要把它视为需要多年实践才能发展的困难技能。 
  
 专注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它需要巨大的情感和认知资源来持续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吹捧专注的力量,但很少有人真正专注。
  
 沃伦·巴菲特的策略,能够激励我们成为少数几个这样做的人之一。
  
 
  
  
 注:网上摘抄内容,仅供需要的书友学习。

5. 一堂课怎么改变巴菲特的一生呢?


一堂课怎么改变巴菲特的一生呢?

6. 巴菲特的一生经历

沃伦·巴菲特,男,经济学硕士。1930年8月30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商,主要投资品种有股票、电子现货、基金行业。
2016年9月22日,彭博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沃伦·巴菲特排第9名。2016年10月,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年度“美国400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3名。 
2016年12月14日,荣获“2016年最具影响力CEO”荣誉。2017年3月21日,在《福布斯2016全球富豪榜》中,沃伦·巴菲特排第2名。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沃伦·巴菲特以净资产734亿美元排名第四。
2018年2月28日,《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87岁的沃伦·巴菲特保持第二位,财富增长31%,成为越过1000亿美元大关的第二人。
2018年3月6日,福布斯2018富豪榜发布,拥有840亿美元的沃伦·巴菲特跌至第三位。2018年7月7日,扎克伯格超过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三大富豪。2019年3月5日,福布斯发布第33期年度全球亿万富豪榜,沃伦·巴菲特身家净值降至825亿美元,排名第3位。
2019年10月,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位列第三名。2020年1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9年最大慈善捐赠,沃伦·巴菲特以价值36亿美元的股票捐赠排名第2。 2020年2月26日,沃伦·巴菲特以7100亿元财富位列《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第4位。

扩展资料:
1941年,刚刚跨入11周岁,他便跃身股海,并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一年内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
截止1951年,21周岁的巴菲特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沃伦·巴菲特

7. 投资家巴菲特曾经被问一个问题,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巴菲特每年都会同大学生进行座谈,在一次交流会上,有学生问他: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巴菲特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了一个小游戏,名为:买进你同学的10%。
  
  巴菲特说:现在给你们一个买进你某个同学10%股份的权利,一直到他的生命结束。你愿意买进哪一个同学余生的10%?
  
  你会选那个最聪明的么?不一定。
  
  你会选那个精力最充沛的么?不一定。
  
  你会选那个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么?也不一定。
  
  当你经过仔细思考之后,你可能会选择那个你最有认同感的人,那个最有领导才能的人,那个能实现他人利益的人,那个慷慨,诚实,即使是他自己的主意,也会把功劳分予他人的人。然后你把这些好品质写在一张纸的左边。
  
  现在再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卖出某个同学的10%,你会选择谁?
  
  你会选那个成绩最差的人么?不一定。
  
  你会选那个穷二代么?也不一定。
  
  当你经过仔细思考之后,你可能会选择那个最令人讨厌的人,不光是你讨厌他,其他人也讨厌他,大家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因为此人不诚实,爱吃独食,喜欢耍阴谋诡计,喜欢背后说人坏话,喜欢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等等。然后你把这些坏品质写在那张纸的右边。
  
  当你仔细观察这张纸的两边,你会发现能力强不强并不重要,是否美若天仙也无所谓,成绩好不好根本没人在乎。左栏那些真正管用的品质,全都是你可以做到的,只要你愿意行动,你就能拥有这些品质。而那些坏品质,没有一件是无法更改的,只要你有决心,你一定能改掉。
  
  如果你能够做到左栏写的,摒弃右栏那些,你就会成为人人愿意买入10%的人,更好的是你自己本就100%的拥有你自己了。
  
  我提到以上这个故事,是因为身边就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朋友T君遇到了几个搞游戏开发的朋友,他们搞了一款游戏准备自己成立公司自己运营,但苦于缺乏投资,找了半年没找到投资商。于是拉T君入伙,准备一起找投资商。T君凭借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很大的投资集团愿意入资。
  
  其实这个项目不大,总共也就只有几百万的规模,对于那家投资集团而言是非常非常小的项目,但他们之前没搞过游戏,所以准备先试试水。可是那几个人发现,既然已经找到了投资人,T君就变成多余的人了,何苦还要分给他股份呢?于是他们踢走了T君,准备自己去签署合同。
  
  你作为一个投资人,这样的合同你敢签么?投资人怕的就是变来变去。你在最后关头将中间人一脚踢走,准备自己吃独食,这种事儿你能干,其他事儿你也会干出来,既然你这个人不可靠,那么具体你有多少能力、本事,都不重要了,因为反正也不会同你合作。投资其实投的是人和团队,最重要的就是可靠,而不是你的专业技能。
  
  水平不行还可以花钱雇更强的人,如果此人不可靠,那就彻底没办法了。
  
  小时候喜欢看三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在武将之中能力最强的就是吕布,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是后来被称为武圣的并不是吕布,而是关羽。因为关羽具备了两个身为武将最重要的品质“忠”和“义”,吕布则是个三姓家奴,谁势力大就投靠谁。同样都被曹操抓住了,吕布原本还想找刘备求情,结果刘备说了一句“君不见丁原董卓之事呼?”于是曹操就把吕布给咔嚓了。
  
  关羽投降之后,曹操对他大力投资,关羽也是知恩图报,先是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后又华容道放了曹操。曹操的投资有了很大的回报。如果曹操是个投资人,那他肯定是个顶级PE,因为他懂得看人。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一个靠谱的人,往往更容易得到信赖和尊重。

投资家巴菲特曾经被问一个问题,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8. 为什么你做不到巴菲特般专注?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很早就是老友了。有一天,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巴菲特共进晚餐,他让巴菲特和自己的儿子(世界上最有钱的两个人)玩了一个游戏――在手上写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词。
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完全一致:
Focus
如此简单,如此朴素,为什么大多数人却做不到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你不够开放。
只有见过更大的世界,才知道哪些是真的好,哪些不够好,才能够安心的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为什么开放具有这么大的力量?
我一直记得工作中有位前辈对我说的话:
眼界决定标准。
有些时候,只有你见的多了,你才知道什么是好的,也就能在那个方面做好――这就是开放的价值。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发展经济,中央决定拆除一些城墙和古建筑。
梁思成多次上书挽救北海的团城和北京城墙。为了保住永定门,林徽因恳求: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但是团城古城墙最后还是被拆除。1957年,永定门城楼和箭楼也因为“妨碍交通和有安全隐患”被拆除。
梁思成先生站在城墙下失声痛哭。他走过那么多的国家,看过那么多建筑,他知道这些建筑的价值――一旦失去,永不恢复。
当时的开国元勋们是极聪明的一群人,但他们在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这个问题上,还是遇到了历史局限。
所以,只有开放,才知道自己应该坚持一些什么,放弃一些什么。
黑塞的《悉达多》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乔达摩?悉达多历经最艰难的时光,历经最荣华富贵的岁月,最终悟道成佛。
释迦摩尼曾经也是荣华富贵的王子,但他为什么会创建一个如此清苦的佛教?
原因就在于他们见过外面的世界,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
但在这个从封闭到开放,再到专注,也需要一个过程。刚刚走出去,觉得什么都好,自己以前的东西真是逊毙了。但见得多了,就知道那些看起来光鲜无比的东间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知道了它们的差异,以前那些不觉得好的东西,优势反而显现出来了。
变化的过程是这样的:
封闭到开放。哇!这个真好,这个也好,那个也好??
归纳总结。这么多好东西,究竟好在哪里呢?差异在哪里呢?总结之后,保留那些适合自己的、真正有价值的、极少的一部分。
从开放到显得封闭。专注于做那个外人看起来没什么价值,自己真正觉得好的东西。
循环往复??
读书方法上,我曾学过王者速读法、拆书阅读法、主题阅读法、强力研读法、读书笔记法等等等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弄得自己无所适从。但见过这么多好的读书方法后,最终还是觉得拆书学习法最实用,能读懂书,构建知识体系,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所以上半年又回归拆书――开放带来专注。
读书也是如此。我曾主题学习沟通理论,读过《人性的弱点》、《关键对话》、《非暴力沟通》、《沟通的艺术》等等很多经典的书。这本书的观点很好,那本书的观点也很好,到底该选择哪一个呢?当我读完这些沟通经典后,我发现《非暴力沟通》的理论最符合我的认知,更本质,也更简单。于是,我能够按照这个方法开始做――开放带来专注。
你在哪些方面需要走出去,然后保持专注呢?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持续的行动”才是!
我是陶肚,每天陪你读点书。如果喜欢,请帮忙点赞或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