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股票暴走,巨头加速入局充电桩领域

2024-05-16 08:19

1. 新能源股票暴走,巨头加速入局充电桩领域

昨日午后,充电桩板块直线拉升,至收盘时,已有三只股票冲高涨停,分别为胜蓝股份(SZ:300843)、阳光电源(SZ:300274)、安科瑞(SZ:300286),涨幅为20%、19.99%、14.62%,股价分别报收40.38元/股、38.83元/股和23.52元/股。另外,安科瑞5日涨跌幅高达53.83%。
另外几只如奥特迅(SZ:002227)、捷捷微电(SZ:300623)股价昨日都上涨7%以上,至7.46%、7.37%,而股价则报收14.54元/股和40.2元/股;特锐德(SZ:300001)上涨6.64%,报收21.68元/股;积成电子(SZ:002339)上涨4.91%,报收7.27元/股等。

充电桩概念股集体走强毫无悬念,毕竟有国家政策加持。此外,一众新能源股票也开启暴走模式,其中以比亚迪(SZ:002594)为首,狂涨666亿,蔚来小鹏也嗨翻天。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启黄金十年”的论调也散播开来。
充电桩版块与新能源汽车股价不断走高,主要受“十四五”规划利好预期影响,而或于下周一正式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则会掀起新一轮的追捧热潮。《规划》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重点指明方向,也将明确充电桩的市场预期。
加速入局充电桩行业
“目前的车桩比为3.13:1”,与国家此前提出的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桩总数量)为1:1的目标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中国充电桩目前总保有量为141.8万台,公共类充电桩60.6万台,其中交流充电桩35.0万台、直流充电桩25.5万台、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8台。至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截至到今年9月份,还不到500万辆,为470万辆。

所以,目前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续航里程焦虑”逐渐转化为“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和跟不上补能节奏的充电桩之间的矛盾”。
针对此现状,今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政策以扶持和推动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如降低车企准入门槛、延长补贴政策期限、加快充换电站建设、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不仅如此,今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达到25%左右。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日前在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可见,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仍然是新能源汽车,而作为“伴侣”的充电桩也将成为重中之重。显然,车桩比的不平衡将进一步刺激充电桩建设,这也是充电桩股票版块上涨且将持续受到追捧的原因所在。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阙诗丰在2020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透露,今年国家电网投资27亿元,计划建设新增充电桩7.8万个,虽然受疫情影响,力争年底按期实现目标。“我们希望到明年可以把这个比率达到1:3,而2025年的目标是1:2。”
需要清楚的是,虽然现在充电桩以一种炙手可热的状态进入大家眼帘,但是新能源以及充电桩在我国已走过十多个年头,意即充电桩领域早已不是“新赛道”,如果有企业想要进入这个门槛,那必须得手握重金才行。

虽然比不上新势力造车的烧钱速度,但是充电桩领域本身利润微薄,只能靠量取胜,再加上运营方面盈利模式单一,利用率低下,绝大部分企业需要靠政策、资金来维持生计。特锐德CEO于德翔说过,别人如果想干这个事,上来要先亏5个亿,否则休想做成。
特锐德旗下特来电六年累计投资接近60亿,研发投入超过10亿,董事长于德翔在2019年才宣布特来电实现盈利。而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特德锐本身为硬件制造商控制了成本,再加上自家充电桩利用率达到了9%,这才让特德锐成为了第一家实现盈利的充电桩运营商公司。

除了一些早就在充电桩领域摸爬滚打的元老级企业外,今年以来,多个行业巨头也纷纷入局充电桩领域,如宁德时代、蚂蚁金服、华为等;而吉利在2020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宣布进军换电市场,且计划今年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到2023年重庆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截至目前,吉利科技集团已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
从这些新入场的巨头来看,他们的共同点很明显——有钱。即便充电桩领域在政策的浇灌下如沐春风,战鼓擂动,但这仅限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中小企业们很难成为这个领域的玩家了。

显然,在政策的推动和各界巨头的入场下,充电与换电行业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扬眉吐气的比亚迪/蔚来
作为国内最早的新能源资深玩家,比亚迪虽有技术,但其产品向来被认为品质不高;而蔚来虽然是造车新势力的佼佼者,但其创始人李斌去年一度被封上“2019最惨的人”。就在本周,两家企业鬼使神差般地扬眉吐气了一把,让人不得不羡慕嫉妒恨。
虽然昨日比亚迪涨幅仅有0.9%,但其盘中曾大涨超7.5%,股价高达170.3元/股,盘中创下收盘历史新高。尽管收盘价在159.81元/股,但今年以来,比亚迪涨幅已高达232.5%,总市值达4,360亿元,稳坐A股车企市值的第一把交椅。其港股年内也实现涨幅超300%,同样创下历史新高。而这与其10月29日晚间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不无关系。

据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445.2亿元,同比增长40.72%,净利润17.51亿元,同比暴增1362.66% 。2020年前9个月,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1.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4亿元,同比增长116.83%。比亚迪预计,2020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42亿-46亿元间,同比增长160.15%-184.93%。
如此亮眼的成绩,都能在比亚迪财报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喜悦的气氛。不难知道,比亚迪股价及利润暴涨的背后,得益于业务数据和刀片电池发布所带来的业绩走强。
今年9月,比亚迪乘用车全系实现销量40,905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15.2%;其中,新能源车销量为18,603辆,同比增长42.6%,环比增长32.8%。其中,代表比亚迪新一代设计语言与品质的王朝系列销量更是出乎意料地好。

尤其汉唐两款车型,售价在20万-30万元区间,9月的销量都达到了5000辆以上,可以说这是自主品牌在这个售价区间的全新高度。同时,作为新时代下比亚迪品牌的全新旗舰产品,不仅是其核心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整个品牌的新高度。
作为征战市场的最重要武器,以“安全性能”闻名的刀片电池赋予了比亚迪全新的力量。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不仅让自己收获满满好评,也赢得了戴姆勒、丰田等全球车企巨头的青睐。
另外,今年以来,比亚迪股价大涨也让持有比亚迪股票的股东赚得盘满钵满,这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自2008年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购买了比亚迪H股2.25亿股,在未减持的12年间,已大赚近20倍即330亿。

除了比亚迪有如此让人羡慕的成绩外,蔚来最新市值超越上汽集团也释放着新的信号——买到即赚到。
截至发稿,虽然蔚来在当地时间的10月30日股价呈下跌状,但是在10月29日,蔚来大涨16.28%,每股股价突破30美元至31.99美元,理想、小鹏当天各上涨10.33%和8.94%。这三家公司一夜之间市值合计暴涨99.6亿美元,约合666亿元人民币。
影响蔚来股价走高的最直接因素,显然是单月第5,000辆整车在合肥先进制造基地厂量产下线,而这也是蔚来自量产以来单月下线首次突破5000辆,可谓蔚来汽车的里程碑时刻。

就像最初不被看好的特斯拉一样,在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后便迎来触底反弹。今年年初,蔚来股价还低至每股2.88美元,到现在已突破了30美元,随着蔚来迈入正轨,蔚来发展的空间虽然不能按照特斯拉来想入非非,但它一定会好于现在。至少来说,李斌绝不会是“2020年最惨的人”,或者说李斌可能是“2020年最幸福的创始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股票暴走,巨头加速入局充电桩领域

2. 充电桩概念股狂飙 哪些股票还有投资机会的最新相关信息

充电桩概念股一览
奥特迅:V2G汽车充电平台:公司是最大的直流操作电源制造商,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对公司而言是成熟产品。公司的400V*30A大功率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在输送相同功率时,具有模块数量减少,大功率模块对节约充电站占地及采购成本等显著优势。公司和南方电网合作,完成了深圳大运中心、和谐两个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134个充电桩的设备供应,具有突出的先发优势。
  动力源(600405):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动力聚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了电动车充电站设备暨充电柜、充电桩和充电监控系统、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
  万马电缆:与控股股东万马集团共同投资设立了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占比达70%。公司此举意在进入电动汽车充电缆、充电桩、充电机及相关配套设备领域,并致力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站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公司在智能电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
  上海普天(600680):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慢速充电终端系统以及快换充电终端系统等充电站配套设备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国电南瑞(600406):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参与国家电网电动车充放电站建设并提供技术支撑。该项目有着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将成为未来智能电网非常重要的应用之一。据了解,国电南瑞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典型设计、关键设备研发、技术咨询服务、试点工程实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成功研制出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交流充电桩、计费系统公司是国家电网旗下实施充电站建设的主要力量,已经参与建设了多座“国家电网典型设计示范充电站”,如3月31日落成投运的唐山南湖充电站和4月19日扬州市吴州路电动汽车充电站
  科陆电子(002121):公司成功中标深圳建设的首批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为该充电站提供直流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产品,产品在深圳大运会、会展中心和飞机场投入运行。同时,公司产品还在中山市电动汽车充电站整体工程项目中中标。
  九洲电气(300040):通过合资成立宁波九洲圣豹电源,公司将产品线延伸到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充电装置,大功率储能电池领域;“九洲圣豹”目前正在研发高效率电池充电器,研制成功后将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可用于电动汽车的短时瞬间充电。
  上海电力(600021):上海电力今年还将新建9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和1100个交流充电桩,在上海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市场起主导作用。
  国电南自(600268):国电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部分产品势必应用到充电站建设中,参与多座充电站建设。
  中恒电气(002364):公司参与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主要集中在充电机方面,充电机是一种与电力操作电源产品相类似的产品,电动汽车充电机产品短期利润贡献不大,目前发展形势良好,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大力推广。
  许继电气(000400):电动汽车充电站业务由公司控股股东许继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许继电源有限公司开展,并非公司业务。据悉,许继电气此前宣布拟实施的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项目包含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许继电源有限公司75%的股权,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工作目前正在证监会的审批当中。许继电气表示,电动汽车充电站业务为许继电源有限公司在其原有的直流操作电源等业务领域基础上新拓展的业务之一,目前该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有: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非车载充放电装置、车载充电机、EVC-8000电动汽车充放电站解决方案。

3. 充电桩行业风口巨变!企业争抢万亿级市场,这两个赛道哪家才是未来?

 新能源车的爆发,让相关产业一同被推上风口,这一次走向台前的是充电赛道。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该文件发布后,当天充电桩板块应声上涨,市场对这个领域的敏感度可见一斑。
   而在文件发布的同日,一场电动 汽车 充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也正在青岛召开,来自行业的数百名一线工程师、技术人员展开了纯技术的讨论。
     超万亿市场规模
   今年4月,上海国际车展上新能源车一枝独秀,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统计数据,今年1-4月新能源 汽车 产销75万辆和7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倍和2.5倍。截至今年3月,全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551万辆,占 汽车 总数的 1.92%。其中纯电动 汽车 449万辆,占新能源 汽车 总量的81.53%。
   据规划,2025年新能源 汽车 销售占比将达到20%,纯电动 汽车 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与之相伴而生的充电市场空间同样十分庞大。从保有量来看,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各国公共充电桩统计中,中国51.6万台,欧盟25.5万台,美国7.2万台,日本3.2万台,全球年复合增长率达32%,中国充电产业规模位居全球之首,总量占比超过全球半数。
   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Global EV Outlook 2019》报告和恒大研究院任泽平的研究上看,到2030年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分别达到1.28-2.45亿台,总充电功率达1000-1800GW,总充电量达480-820TWh;公共充电桩预计保有量达到1000-2000万台,总充电功率113-215GW,总充电量70-124TWh。
   综合全球平均情况看,2030年公共桩均价3万/台、私人充电桩均价0.4万/台、电费0.5元/kWh、服务费0.7元/kWh,因此2030年全球充电桩规模0.81-1.58万亿元,充电费用规模0.66-1.13万亿元,共计约1.5-2.7万亿。
   而国内市场本就是全球最大的 汽车 市场,又因为国情不同,公共桩与私人桩比例远高于欧美,预计可占全球充电桩市场份额的40%,因此国内充电桩设备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000亿-1.08万亿。而仅目前,国内就已有近130家充电设备厂家采用。
   面对这样的市场空间,我国业内也制定了发展规划。据《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技术路线图2.0》显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分阶段目标,2025年,建成慢充桩端口1300万端以上(含自有桩及公共桩),公共快充端口(含专用领域) 约80万端;保障年1000亿kW.h供电需求,支撑2000万辆以上车辆充电。城市新建小区慢充桩1:1配建,无线慢充达到6- 10kW,并开展大功率快充城市试点;建成快换站3000座,研制成共享换电技术标准。
   到2035年,国内要建成慢充桩端口1.5亿端以上,慢充端口普及停车位1:1,公共快充端口 146万端;保障年5000亿kW.h供电需求,支撑1.5亿辆以上车辆充换电运行。
   同时,届时要达到大功率快充5分钟行驶300Km以上,自动快换时间达1.5分钟,年促进新能源消纳达1000亿度以上。
   在5月20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电动 汽车 充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上,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原首席专家邵浙海指出,未来充电设施技术发展将有三大趋势,“一是适应充电场景高效服务应用需求,随着私家车、公务车、公交车、通勤班车、出租车、网约车、轻型货运车、部分特种车辆全面电动化,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直流小功率充电、V2G、 光储充等适用不同应用场景的充换电技术将逐步实现。二是提升充电服务效率、保障充电安全,实现自动充电体验,智能化技术和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充电设施网络。第三是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力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高效互动、深度融合趋势。”
    充换电的路线之争 
   围绕为电动车供电,业内有两种发展模式,一个是通过充电,另一个是通过共享换电。
   在充电方向上,目前国内主要有特来电、英飞特、科大智能、奥特迅等,换电方向上,主要有中恒电气、许继电气、北汽蓝谷等,供电解决方案的路线之争成为焦点。
   奥动新能源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技术副总裁兰志波介绍,“充电有一个很基础的关联问题——时间,充电时间在出行环节,目前还不是非常匹配的一件事,耗时长。而换电不仅是“快”,而且弥补充电的不足,为用户打造一个全场景的能源补给服务解决方案。”
   兰志波指出,使用负荷率很高的车辆,对时间要求很高,也就是常说的运营车辆,而私家车对时间要求没那么高。但私家车在需要充电时候,用户对时间要求还是比较高,有高效补能的需求。“如何为用户匹配高效充电能源补给办法,这是电动 汽车 产业有必要认真思索的一件问题。尤其对于高负荷车辆(运营车辆)来说,必须建立高效充电补能解决方案。”
   对于共享换电,兰志波称,“于用户而言,共享提高了车主的换电便利性,对用户有利,于运营商而言,共享提高了换电运营的商业性,对可持续运营有利,此外,共享降低了总的 社会 资源占有成本,对 社会 有利。”
   而主营充电网业务的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则表示,换电的成本高于充电,很难形成商业闭环。“成本高,转嫁到用户身上用户不会买单,但是不转嫁,又无法盈利。换电同样需要铺设大的网络,投资规模远大于充电。”
   于德翔指出,在电动 汽车 热点城市,比如北京,好的充电站2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但为了客户方便,面向城市建设充电网,至少4-5年才能收回成本。“建设一个好的换电站,最好的场景需要3-4年收回成本,建设面向一个城市的换电网络,为那些专用的换电车服务,至少6-8年,甚至更远才能收回成本。”此外,他认为电池标准化难、和电网协同难等问题都是换电赛道的痛点。
   抛开商业上的激辩,从政策层面来看,充电换电都获得支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提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而在5月20日发布的意见稿中,提出优化财政和税收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强化对高速公路、乡镇、居住社区等保障型充换电设施的补贴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同时,要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将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以及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纳入新基建专项债券和中国 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支持范围。由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多种渠道,为充换电设施建设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充换电设施的商业保险产品。
   从两者技术趋势上看,一方面是大功率快充趋势,随着电池高倍率性能提升,Chaoji充电目标是乘用车5分钟充电可实现300Km+以上续驶里程。另一方面是换电共享化趋势,快换技术将趋于成熟,预期将率先在出租/网约车、重载车领域大范围应用,由ToB带动ToC, 形成开原换电平台和共享电池租赁业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综合与计划处处长周丽波分析,从换电站与快充站的服务能力对比来看,“以60kw直流充电与换电在相同单位面积下对比为例,电池更换模式大于24-30次/天/标准停车位,快充模式大于6-8次/天/标准停车位。从投建经济性对比来看,两者在同样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换电建站成本约为180-200万元,快充建站成本约为40-50万元。”
   周丽波称,电动 汽车 电池更换技术(换电)产业化推广主要在于商业模式,今后一段时间电池更换技术仍主要应用于局部区域运行的特定车辆,如出租车、租赁、公交车等,考虑到电池的梯级利用以及储能、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池更换还有 探索 的空间。
   对于采取充电模式,她指出当前大功率充电和无线充电是电动 汽车 充电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大功率充电以采取ChaoJi充电技术为方向,同时随着 汽车 智能化、网联化的不断发展,对无线充电的需求将与日俱增。
    充电桩的战争不是共享单车的故事重现 
            “对于充电网来说,里边包括电、能源、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它是一个面向于新型产业当中的新技术、跨专业、跨行业、跨企业、跨门类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单独的公司很难独立完成,需要一个大的体系来支撑。”于德翔说,“很多小公司觉得弄个充电桩就能赚钱,弄个充电桩就能做充电,觉得技术没门槛,这都是没搞懂的。”
   “充电业务必须要做成一张网,没网不活,比如说你现在做个小灵通,会不会有人用?充电网好比移动、联通,它是给手机服务的,手机是动的,跟着人一起走的,所以它必须要有网,而电动 汽车 的属性是一样的,电动 汽车 是动的,只要动的东西就得有网。”于德翔说,“只要有网的话,那就不会是一个小业务,它必须变成一个服务于几乎所有的业务才可能会活下来。”
   “同时,又有很多人把充电网想成了一个消费互联网平台,这也是不对的。”于德翔表示,充电网是链接了人、 汽车 、电池、能源的信息技术设施,不等同于传统的充电桩只是一个单向的物理充电插头,在这个系统上每天都是海量的人和车辆的交互、设备和设备的交互,“做充电网是一种工业互联网思维,工业互联网的数据是长出来的,而消费互联网是飘到天上的‘云’,用互联网思维是做不了工业互联网的,从这个层面来说那就不是共享单车的说法了。”
   于德翔认为,充电行业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没有时间和技术的积累,整个产业链的闭环跑不到100%都很难成为头部。”
    安全与续航是痛点 
   技术一路狂奔,从用户角度来看什么才是痛点?
     国网电动 汽车 服务有限公司充电 科技 分公司负责人陈晓楠指出,目前电动 汽车 电池着火事故偶有发生,对产业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比如在设备层面,由于运维不及时或者用户操作不当,充电桩绝缘损坏引发人员触电。
         特来电发布“烧车保障服务” 
   “充电过程和充满电后的静置状态是着火事故的主要部分,多发在高荷电状态。”特来电首席科学家鞠强指出,只有在充电过程中是最适宜进行电池安全监测。
     “ 历史 数据也表明,80%的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故是在充电中或充满电后一小时发生的。这意味着,如果可以确保充电安全,那么就能大幅减少电动 汽车 的自燃事故。”鞠鹏说。
     此外,行业研究认为,公共充电设施规划仍存在短板。国网电动 汽车 负责人陈晓楠表示,行业当前还存在着规划保障机制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均衡、供需不匹配、综合利用率低等短板,充电行业的发展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另一个万亿市场 
   电动车充电业务并非头部企业瞄准的唯一目标,储能是另外一片大市场。
   当前,“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储能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据光大证券测算,从国内外风光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等方面测算,2020~2030年储能需求空间累计3.9TWh,2020~2060年储能市场空间累计为94TWh.2030年储能投资市场空间1.3万亿元(2020年起累计6万亿元),2060年5万亿元(2020年起累计122万亿元)。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储能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30GW)以上,为储能行业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定下基调。
      近年,特来电、国网、比亚迪等都相继在这个领域布局,普遍的做法是利用电动 汽车 动力电池为储能载体,做充储综合能源管理。
   以专注做充电业务的特来电来说,其拥有电动 汽车 充电桩、分布式储能、可控负荷等丰富的负荷侧资源,且建有自身的聚合商平台,能将分散的可控负荷聚合形成规模相对较大的“聚合体”,在电网支撑下的微电网,接入光伏和储能,能源在微网内部实现平衡和就地消纳。
      特来电充电网实时调度中心
   简单来说,特来电将电动 汽车 本身作为一个个移动“充电宝”,每个停在车位上车的电池链接在电网上,成为电网的巨大柔性储能电池系统,平衡电网用电和发电之间的关系,“特来电做的储能能够让车在电网低谷低价时充电,高峰高价时卖电。”于德翔形容。而当微网具有一定规模之后,可以成为一个区域的“供电站”。
   同时,电动 汽车 电池在淘汰后企业进行回收,将其放进预制仓成为储能设备,形成一套动力电池储能梯次利用的方案。
   此外,国网开展的储能业务以光储充一体充电站建设为主。相关负责人陈晓楠表示,当前正加快研究经济效益最优的一体化光伏、储能和充电设施容量配置方案和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先进的直流母线技术,充分利用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解决配电容量限制、电网末端低电压问题。目前已在北京、福建、山东、上海等城市开展近20个“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建设,有效提高了运营收益和运行效率。
   据《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路线图2.0》报告指出,充电+储能也是充电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报告指出,通过风、光、储、充,及车网协同,V1G、V2G微电网电能协调,为交通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空间,储能装置将大范围应用,将提高了能源供给安全性,有利于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占比提高,促进交通能源低碳化。
   报告指出,未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将在建立移动储能与智能电网的智慧能源协同数据服务新业态上演进。

充电桩行业风口巨变!企业争抢万亿级市场,这两个赛道哪家才是未来?

4. 未来3年有望翻数倍的3大新能源龙头,万亿充电桩市场蓄势待发

 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 汽车 保有量将达到6420万辆。按照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来计算, 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将存在超6000万的缺口,预计国内的充电桩增速将在2025 年前后达到高峰,未来十年市场总投资金额将近万亿元。 充电桩的产业链包括上游设备商、中游运营商,以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商。
   社长认为其中上游技术门槛不高,整体利润偏低,中游集中度较高, 中游充电桩运营是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行业产业链的核心,中长期业绩弹性将更为明显。 
    市值:279.5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121.15% 
   全资子公司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 汽车 群充电系统级智能充电站的建设及销售, 汽车 充电运营服务等。目前特来电的充电桩运营数量已超26万台,覆盖超334个城市,已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充电桩运营终端。 2019年,特来电充电桩运营数量已位居中国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市场的第一名。 
    运营业绩稳定增长,继续保持龙头地位。 截止20年底公司的新能源 汽车 、充电业务及其他营业收入为20.02亿,收入比例占26.98%,毛利率17.89%。截至2020年底,特来电全国范围内累计成立子公司127家、项目落地城市343个,上线运营公共充电桩20.7万个,累计充电量达到65亿度,注册用户超过380万。 公司继续保持市场第一的占有率、充电量第一的龙头地位, 2020年充电量超过27亿度,同比增长30%,近4年复合增长率达126%。 
    聚焦高技术产品开发 , 构建大数据平台。 公司具备国内领先的充电模块化和智能充电的自主研发优势,围绕群充类产品、大功率充电产品、自动充电产品等几大方向进行技术攻关。 目前特来电已获得160多项专利,创新出" 汽车 群智能充电系统",自主研发的箱变技术等 。此外通过六大商业模式,实现了设备控制和信息传递、业务运营和管理监控,构建了世界领先的"充电网、车联网、 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
   社长认为充电桩行业的长期盈利前景更多在于充电运营业务,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充电运营商将充分受益,同时公司充电运营板块也已跨过盈亏平衡拐点, 预计 2021-2022 年,归母净利润将达到 4.34/6.55 亿元。 
    市值:138.7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润增长31.44% 
     公司亮点:  国网充电桩招标最大中标者;参与了雄安新区的充电桩建设;充电柱类产品占营收9%。
   市场份额占较大,加快充换电业务布局。布局充电站比较有实力的还是旗下企业,因此 许继电气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大,其中许继电气占60%。截止20年末,公司电动 汽车 智能充换电系统业务营业收入为10.32亿,收入占比9.22%。 目前,许继电气打造的互联网+充电设施生态圈,已达到5万台充电桩规模,产品覆盖3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公共直流充电桩中每8台就有1台来自许继电气,全国已有100多家充电服务运营商选择了公司的充电设备托管服务。
   许继电气是第一批进入换电领域的,2011年成功完成对薛家岛公交车充换电系统的建设,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公交车换电站,运营至今已近有10年时间。
    市值25.3亿 
    2021年一季报净利同比增长190.59%,业务营收占比47% 
    充电桩业务营收占比较大,招标购买公司有望受益。 公司电动 汽车 充电电源业务20年营业收入为1.26亿,收入占比47.33%。公司自2011年开始进行 汽车 直流充电模块的研发,目前有3.5kw、7.5kw、10kw、15kw、20kw系列共计40余款型号的产品。目前参与典型的项目有北京APEC会议中心充电站、首都国际机场充电站等项目。
    目前国家电网成立充电联盟,对充电桩进行统一规格,以招标等形式购买硬件设备,逐步去规范硬件行业的发展。此外行业进入洗牌阶段,从主营业务占比来看,英可瑞充电桩业务占营收比例是最大的,  社长认为在新基建的短期加速下,有利于充电桩硬件的生产企业,预计会对英可瑞营收和净利将带来较大增长。 
   随着新能源 汽车 推广,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不断的完善,形成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发展,充电痛点的解决将促进充电桩使用效率提升、刺激投资规模加大。 社长预计充电桩有望进入建设大年,设备商及运营商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 
   #股票# #A股# #股市分析# #新能源 汽车 # 
     你看好哪个公司,评论区一起聊一聊[可爱]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你的操作依据! 

5. 盈利难、回报周期长,为何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却高达8.9万家

曾经,充电慢、续航短是公认的纯电动车一大痛点,如今,随着技术的突破,充电时间及续航里程都有着明显的改善。
而作为纯电动车补能的重要环节,充电桩自然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焦点。尤其是随着充电桩建设被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一直增长乏力的充电设施行业随即迎来了发展的风口。

充电桩的“热捧”:
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达到8.9万家
自7月份迎来今年销量首次转正后,新能源汽车已连续多月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刚刚过去的11月,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10月增长24.8%。其中,纯电动的批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122.3%。
乘联会还预测,2020年全年预计新能源销量为126万辆,2021年新能源车市进入高速增长周期,预计市场规模约为170万辆,其中乘用车150万辆。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不断壮大,近几年,国内新能源基础建设也在高速推进中,这其中,充电桩行业更是重中之重。马拉车市从企查查了解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14日,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多达8.9万家。

从相关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最近几年来,国内与充电桩相关的企业注册量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6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只有0.64万家,2018年的新注册量达到1.54万家,2019年注册量为1.86万家。到了2020年,仅前11月,国内充电桩相关的企业就新注册了2.08万家。

图片来源:企查查
从分布地区看,广东可谓是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的大省,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1.47万家相关企业。排名第二的是江苏省,不过与广东省相比,江苏省的充电桩相关企业数量要少一半,有0.73万家。此外,山东、河南、湖南也都是充电桩相关企业的聚集地,区域内的相关企业都超过了5000千家。

图片来源:企查查
充电桩的“冷遇”:
增速放缓,缺口依然很大
自从今年充电桩业务被纳入“新基建”,其热潮便席卷全国,成为了众所关注的风口。然而从近年来的数据可见,被视作集中爆发年份的2020年并未出现预估中的热闹场景,而我国的充电桩缺口依然很大,某种程度上来看显然陷入了“冷遇”。
目前我国充电桩建设远不足政府规划提出的2020年建成500万个充电桩、车桩比1:1的水平,也亟待跳跃式发展。
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53.9万台,同比增加31.1%。其中,11月比10月公共充电桩增加2.9万台,11月同比增长40.3%。从2019年12月到2020年11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1.7万台。
从2020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长情况来看,虽然近月增量有所回升,但由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上半年增量不高,且随车配建充电设施依然较少,截至11月同比依然下降30.0%。
其实,近年来国内充电桩一直处于增速放缓的状态。
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充电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2019年期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虽然保有量在增加,但增速却一直在放缓。
2016年,充电桩增速达到了惊人的248.5%,而到了2017年,充电桩增速仅为93.9%,此后便是一路放缓。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2015-2019年我国车桩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充电桩数量)呈逐年改善态势。从2015年的7.41:1增至2019年的3.13:1。但从国家提出车桩比1:1的目标来看,我国车桩比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逐年改善态势。

数据来源: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除了增速放缓,充电桩行业的现状也并不可观。由于建设及运营成本高、运营模式单一、回报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当前充电桩运营企业普遍遭遇盈利难题。
近期,充电桩变成了“僵尸”桩更是引发了广泛热议。在前期规划布局时,部分充电场站由于没有考虑当地实际充电需求,导致场站建设好后无人使用,逐渐遭到废弃。

不过虽然充电桩增速放缓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依旧很多,但未来仍然可期。也正是因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以及我国的充电桩缺口依然很大,所以才会涌现出那么多相关企业入局。
马曰: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重要的一环,被纳入新基建后,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与推动下,正日益成为各路资本争相布局的新蓝海。但即便如此,资本入局也依然持谨慎的态度。
早期受红利刺激,部分企业为了领取高额财政补贴,无视实际使用场景,先将充电桩建起来再说,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有序性和健康性,最终让行业陷入“野蛮生长”的无序状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毫无疑问,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盈利难、回报周期长,为何国内充电桩相关企业却高达8.9万家

6. 充电桩龙头股

充电桩概念龙头股?

7. 充电桩概念股

充电桩概念龙头股?

充电桩概念股

8. 新能源汽车利好消息不断,国网充电桩今年新增桩数将增10倍

4月1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开工视频会议。会议表示,国家电网2020 年将新增投资7.8 万个充电桩,新增桩数量大增10 倍。

截止2019 年底,国网累计建成充换电站1.16 万座、充电桩9.58 万个,当年新增0.78 万个。国网计划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 亿元,预计新增充电桩7.8 万个。国网在新冠肺炎特殊时期积极响应国家“新基建”号召,重新大力投建充电桩,2020年新增充电桩数量将达到2019 年10 倍,极大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此前,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称,2020年全年将完成充电桩行业投资100亿元左右,新增公共桩大约20万个,新增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相信随着充电桩建设步伐的加快,困扰新能源车主充电难的问题将会逐步解决。

综合来看,年内新能源汽车利好消息不断。产品端,里程焦虑问题正逐步得到缓解,续航600km以上的车型逐步推向市场。政策端,国务院已宣布,延长新能源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充电桩的建设也加入到国家新基建的计划中。众多利好消息,势必会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一起期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