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加快安徽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2024-05-18 08:26

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加快安徽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在人才吸引上无疑更加的具有优势。安徽真正的成为了承东继西的重要枢纽。
同时产业的转移带来的是更多的资本转移,安徽可以借助契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大量产业转入安徽境内,带来的是经济的高速推动。沿江示范区的建立可以极大地带动整个安徽的发展。
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规划区是一个国家性的议题,安徽借此可以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加快安徽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应如何抓住机遇促发展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

发展:
1、加快思想与观念更新。加快与毗邻江浙沪地区发展座谈会的召开,以及省委、省政府东向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省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加速发展,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开放促开发、促发展”的新观念,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抓住机遇、争先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对一切有利于加快安徽发展的政策、措施予以积极的、大力的推行,对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改革者给予坚决支持和保护。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克服地区封锁、画地为牢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克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怕担风险的小农意识,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新观念。要强化竞争意识、互惠互利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充分尊重知识,科学、合理的利用人才,使安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展、壮大。 
    2、加速产业与区域对接。目前,江浙沪产业结构高度化已居全国领先水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比重不断提高,新兴产业群体迅速崛起,一批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外移。安徽地处江浙沪经济区边缘,与其具有交通便捷、资源互补等优势,所以,安徽要发挥好产业“转移站”、“二传手”作用,借助江浙沪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主动承接区外产业梯度转移,选择那些有市场潜力、有经济效益的产业联手发展,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促使与江浙沪接壤的工业园区和江浙沪等地联办开发区,使其作为承接其产业转移的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加大资金与人才引进。安徽在省外有充裕的民间资本和优秀人才,要加快安徽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挖掘他们的投资潜能。首先要突出投资软环境建设,实行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办结时限等制度透明化,规范办事程序,减少随意性;扩大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在社会中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工程,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真诚地为民营经济服务,增强对民间资本“回归”的吸引力。其次要注重人才体系建设,不仅要学习发达地区吸引人才的策略,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在遏制人才外流和吸引人才回归方面的经验。要注重科学教育,培养未来人才,创造优惠环境,稳定现有人才,重点引进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制定特殊人才引进办法,开辟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为安徽服务的“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一定的科研设施等软硬件环境;开展“热爱安徽、建设安徽”的主题教育,引导安徽的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训政策,使人才培训制度化,防止人才外流。 
    4、加强教育与文化交流。安徽和江浙沪等地高校众多,师资和科研力量集中、充沛,同时,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加强安徽和江浙沪的教育与文化交流,不仅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能推动科研水平的不断进步。加强教育与文化交流,首先要搭建平台,建立高校与高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平台,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探索推进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要创建品牌,可以在江浙沪等地举办介绍安徽的戏剧戏曲展、文物书画展、旅游资源展、民居民俗展等主题文化交流,吸引资金发展文化产业。同时,各级政府要立足长远,指导财政部门投入必要的财力,支持开展教育与文化交流,但要以坚持节俭为原则,求实效、不讲排场,真正为安徽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服务。

3. (28分)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

     (28分)(1)①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③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体现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每点2分,共8分)(2)①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制定和批准的一系列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文件,是基于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的。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区域规划是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体现了这一点。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域规划要特别考虑到地方的比较优势,突出它的特殊功能。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些规划和文件在很多重要方面体现了共性.但是又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地区的特色或者个性。(每点2分,共8分)(3)①传统的区域历史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就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推动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所以说区域历史文化是一把“双刃剑”。(4分)②对待皖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皖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4分)对于皖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4分)         略    

(28分)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

4.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①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分)②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自主创新,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使资源优化配置。(2分)③打造产业承接平台,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分)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2分)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可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总体要求有五个,一一分析每个要求的意义是什么。一是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意义是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四是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意义是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打造产业承接平台,意义是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五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义是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意义是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后组织答案时,运用材料+理论知识的模式,不可知识和材料脱离。点评:本题分析材料前先看设问,看设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第二带着设问读材料,分析材料有几层意思及层间联系。抓住材料中心。第三回忆教材列要点,这一步的关键是完成对材料的语言转化。第四组织答案,第五完善答案回头看,一看答案是否围绕设问,二看是否漏要点三看是否做到了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5.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①传统的区域历史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就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推动力,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就会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所以说区域历史文化是一把“双刃剑”。②对待皖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皖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皖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

6.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介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国家级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滁州市、宣城市和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九市,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设立在安徽工业大学。

7.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域结构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即指合肥、芜湖)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  是承接产业 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同时从空间上对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作出了整体安排。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域结构

8.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其他信息

 2015年,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原则同意六安市全境享受皖江示范区相关政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享受的优惠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土地、税收、项目以及园区管理体制等。就税收而言,根据规定,自2010年起连续6年,合作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合作园区,同时,鼓励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同时,安徽省地税局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收征管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若干意见》,对示范区内地税机关在征管资源配置、组织收入力度、税法宣传辅导、创新办税方式、规范税收执法、改革税源管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给出了更加优惠、更加灵活的具体举措, 以促进示范区发展壮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于2010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六安市仅金安区、舒城县列入规划范围。此次优惠政策扩围至六安全境,将惠及全市近10万纳税人,他们将在财政、土地、税收、投资等方面享受示范区内投资者同等待遇,此举有利于打破区域内投资壁垒,促进生产要素更加公平、活跃、自主地流动,促进大别山地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目前,六安市地税部门正在部署落实关于促进示范区建设的各项规定,迅速释放政策红利。  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日前召开,会议研究决定,芜马巢、安池铜两个省直管集中区,分别更名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其他10市规划建设的开发区统称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巢湖市和池州市常务副市长分别兼任两个集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和县县委书记、贵池区区委书记分别兼任两个集中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设立产业承接省直管集中区,是为整个皖江示范区建设找到突破口和着力点。这次会议明确,两个集中区管委会享受省辖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并赋予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原则同意在两个集中区设立省直属国土、工商和环保分局。优惠的政策扶持,为两个省直管集中区发展创造了有力的保障。省管集中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协调好集中区与开发区、当地政府的关系,充分调动相关各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在规划、项目、产业、资源等方面的联动。这次会议提出,集中区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实现双向统计,即县(区)属地统计和集中区管委会统计同时进行。省政府还要求省电网公司和省能源局,合理规划架设安徽华谊化工项目西梁山—华谊110KV供电线路,尽量靠近芜马巢省直管集中区规划建设的道路和绿化带,为集中区发展提供充足电力保障。 江南产业集中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梅龙镇,西与池州市区相邻,东接铜陵市南部新城,北与铜陵市江北园区隔江相望,南临铜九铁路,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起步区37平方公里,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