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上联怎么对

2024-05-05 20:13

1. 对联上联怎么对

上联,顺风顺水顺心意
下联,多运多财多寿福
————————————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一、字句对等。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三、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四、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五、/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六、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对联上联怎么对

2. 对联大全上下联都要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福星高照全家福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岁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华个个欢  横批:皆大欢喜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赞同0| 评论               2011-2-22 23:02 369436418 | 二级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赞同0| 评论               2011-2-24 11:14 我和瑟瑟 | 二级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去岁曾究千里目 今年更上一层楼

  鲲鹏展翅乾坤大 桃李争春天地宽

  国正华年花烂熳 人逢盛世寿增添

  举国江山俱似画 满天春色最宜人

  大地春风温我宅 中天日丽到吾家

  绿柳迎春歌富岁 红梅破雪兆丰年

  风和日丽春常驻 人寿年丰福永存

  向阳村舍春光媚 和睦人家幸福多

  大地时时腾紫瑞 春风处处醉芳菲

  硕果累累辞旧岁 歌声阵阵庆新年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国逢安定百事好 时际芳春万象新

  喜看三春花千树 笑饮丰年酒一杯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朝晖

  春风轻拂千山绿 旭日东升万里红

  天上月明千里共 人间春色九州同

  冬去犹留诗意在 春来身入画图中

  山青水秀风光好 人寿年丰喜事多

  高天冬去苏万物 大地春回放面花

  花承朝露千枝发 莺感春风百啭鸣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穷而有志思壮举 学不自满求创新

  天增岁月不增寿 春满人间福满门

  春回大地千峰秀 日暖神州万木荣

  旭日融和开柳眼 春风摇曳送莺喉

  碧岸雨收莺语柳 蓝天日暖玉生香

  处处桃花频送暖 年年春色去还来


  横批

  一代风流 一心耕耘 一尘不染 一帆风顺

  一心一德 一身正气 二人同心 两袖清风

  三十而立 三元及第 三阳开泰 四时如意

  四季呈祥 四海升平 四季平安 四世同堂

  四海同春 五世其昌 五谷丰登 五福临门

  门盈五福 六合同春 六事修治 六脉调鸷

  十年生聚 百年树人 百事大吉 恩泽千秋

  向阳门第 积德人家 幸福人家 春意盎然

  鹏程万里 万象更新 国泰民安 钟灵毓秀

  勤劳致富 深化改革 人杰地灵 万事大吉

  大展宏图 物华天宝 万事如意 松风竹韵

  门臻百福 壮志凌云 柏翠梅香 户纳千祥

  丹凤朝阳 春色满园 万事亨通 龙凤呈祥

  政通人和 煤海云蒸 凤翥龙骧 福积泰来

  宝山霞蔚 振兴中华 福如东海 云蒸霞蔚

  奋发图强 时和岁好 人寿年丰 繁荣昌盛

  江山如画 喜气盈门 春满人间 美满幸福

  团结奋进 满院生辉 艰苦创业 安定团结

  勤政为民 百业兴旺 腾飞事业 希望大成
  转帖的,希望够你用 回答者: ALEX俊赫 | 二级 | 2011-2-11 16:23

  虎奔千里留雄劲,兔进万家报吉祥


  喜对良宵玩玉兔,笑同胜友赏新春


  卯时美景花方艳,兔岁良辰酒更醇


  丁帘卷雨饶春意,卯酒盈杯祝丰年

  虎走三关鸡报晓,兔升九域鹿鸣春

  丁帘卷雨饶春意,卯酒盈杯祝丰年
  虎岁刚饮祝捷酒,兔年又放报春花

  卯时美景花方艳,兔岁良辰酒更醇

  门户临风迎春入,高楼触月接兔归

  庆玉兔今年奋起,祝金龙明岁腾飞

  喜兔年初露****,继虎岁大展宏图


  东风放虎归山去,明月探春引兔来

  深山虎啸雄风在,绿野兔奔好景来


  虎劲长存,救命降魔,英烈人人颂;
  兔年新至,扶贫效国,赤心户户歌。
  乙有长风万里至;卯迎旭日九州春。
  丁帘卷雨饶春意;卯酒盈杯祝丰年。
  山中虎啸昌新运;月里兔欢启宏图。
  门户临风迎春入;高楼触月接兔归。
  月里嫦娥舒袖舞;人间玉兔报春来。
  月中玉兔下凡界;陌上金鸡报晓春。
  玉户临风迎兔入;高楼揽月接春来。
  玉兔迎春春入户;金莺报喜喜临门。
  玉兔报春田野绿;金鸡唱晓艳阳红。
  玉兔机灵承虎气;金乌活跃显狮威。
  玉兔欢奔芳草地;金乌腾跃碧云天。
  玉兔毫光生紫气;金龙捷足入青云。
  玉兔月中勤捣药;金牛地上恪耕田。
  玉兔呈祥家家乐;金龙兆瑞步步高。
  东风放虎归山去;明月探春引兔来。
  东方日出金乌艳;除夕月升玉兔皎。
  东升玉兔华光艳;崛起神州国色新。
  卯至东方蓬勃日;兔来华夏振兴时。
  卯时美景花方艳;兔岁良辰酒更醇。
  岁首喜看玉兔跃;耳边犹有金龙吟。
  庆玉兔今年奋起;祝金龙明岁腾飞。
  欢送戊寅丰稔岁;喜迎乙卯幸福春。
  虎岁刚饮祝捷酒;兔年又放报春花。
  岁岁痛饮祝捷酒;兔年怒放报春花。
  虎岁扬威兴骏业;兔毫着彩绘宏图。
  虎岁扬威兴骏业;兔年献彩立新功。
  虎去雄风镇五岳;兔生瑞气秀三春。
  虎去雄风惊五岳;兔开健步跃三江。
  虎啸群山辞旧岁;兔奔匝地庆新春。
  虎啸深林增瑞气;兔驰沃野益新风。
  虎岁三十爆竹脆;兔年初一对联红。
  虎岁欢歌香港返;兔年喜庆澳门归。
  虎破褥铺雄将椅;兔毫笔写状元坊。
  虎走三关鸡报晓;兔升九域鹿鸣春。
  虎尾回头添胜利;兔毫扎笔写风流。
  虎过关山添活力;兔攀月桂浴春晖。
  虎年已去春风暖;兔岁乍来喜气浓。
  虎年喜结丰收果;兔岁欣开幸福花。
  虎越雄关踪影去;兔临春境晓光新。
  虎奔千里留雄劲;兔进万家报吉祥。
  虎振雄风留浩气;兔迎盛世蔚新春。
  虎振雄风留浩气;兔迎盛世启新程。
  金虎腾跃风流世;玉兔笑迎锦绣春。
  金杯醉酒乾坤大;玉兔迎春岁月新。
  兔奔千里传春信;龙起九霄壮国威。
  兔魄常圆花正好;阳光普照景常春。
  兔跃千山传喜讯;龙腾万里展英才。
  兔镜常圆人盼好;龙甲时耀国期安。
  艳阳高照门庭瑞;玉兔喜临世纪新。
  常在蟾宫攀桂树;今临禹甸送丰年。
  深山虎啸雄风在;绿野兔奔美景来。
  寅去卯来腾瑞气;虎归兔到发祥光。
  喜玉兔今年奋起;祝巨龙明岁腾飞。
  喜对良宵玩玉兔;笑同胜友赏新春。

3. 很好的对联有哪些必须要有上联下联横幅五幅

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横批:激流勇进

上联: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

下联: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横批:傲视群雄

上联: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

下联: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横批:志存高远

上联:胆性卓然骨硬志坚不留乌江之憾

下联:风华正茂豪气冲天应建定鼎之功

横批:前程似锦

很好的对联有哪些必须要有上联下联横幅五幅

4. 跪求对联知识

  对联
  又称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春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
  历史探源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  春联习俗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夫、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语言寻根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t”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kǎchē”与“jīpǔ”,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其它说法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回回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回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门书左右,吾傥康哉!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偶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传)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各种对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子衿》)、“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郑风·山有扶苏》)《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刘麟生曾说:“《道德经》仲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中国骈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武成》)、“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等等。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
  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段为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全都是用对偶句组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对偶名句。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律偶阶段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举杜甫《登高》即可见一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颌联和颈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极为工稳。远胜过骈体文中的骈偶句。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律偶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
  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   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  武侯祠对联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
  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但对于楹联来说,情况就不同了。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的   对联:宽怀益寿 寡欲延年
  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对联的大师。   清末有个叫赵藩的,在成都武侯祠题了一联。联云: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编辑本段分类标准
  按用途分类
  1.通用联——春联   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按字数分类
  1.短联(十字以内)   2.中联(百字以内)   3.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
  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2.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按联语来源分类
  1.集句联:全用古人诗中的现成句子组成的对联。   2.集字联:集古人文章,书法字帖中的字组成的对联。   3.摘句联:直接摘他人诗文中的对偶句而成的对联。   4.创作联:作者自己独立创作出来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   1.节令联:是指有特定的应时性或纪念性、内容多为一般的咏物、抒情、议论、祝愿的对联。严格来看,可将其区分为节日联和时令联,但鉴于二者往往合一,这种区分已无实际意义。一般可直接将节令联划分为春联、元旦联、国庆联等若干子类即可。节令联中,最主要的是春联。所谓春联,就是用于春节的节令联。大多数春联可以通用。   2.喜庆联:又称贺联,是指除节日庆祝以外的、内容上带有某种特定祝贺性质的对联。按其内容和对象,可划分为婚联、寿联、新居联(乔迁联)等若干子类。喜庆联突出的特征是带有特定的喜庆、祝贺性质,其内容必须是表示良好祝愿、喜庆吉祥的。喜庆联有通用的,也有专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联而异,不可简单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笑话。   3.哀挽联:又简称挽联,指的是用于吊唁亡人的对联。其内容限于对亡人的吊唁、缅怀、评价、祝愿,其风格一般是哀痛、肃穆、深沉、庄严的。也有为未亡人作挽联或未亡人作自挽联的,则另当别论。挽联可从多种角度来划分,如挽老年人联、挽中年人联、挽青少年人联等,或者挽长辈联、挽同辈联、挽晚辈联等。另外,还可分出挽名人联、自挽联等,还可将祭祀联作为挽联的一个子类。挽联的内容所指一般有较具体的对象,虽然同样有通用的和专用的,但在实用中更要注意区分。   4.名胜联:是指张贴、悬挂、雕刻于风景名胜处的对联。其内容大多为题写该名胜景观(如山水楼台、文物古迹等),或者与它密切相关(有关的人、事等)。这类对联往往成为名胜景观甚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名胜联可分为山水园林、寺庵庙观、殿阁亭台、院舍堂馆、碑塔墓窟等若干子类,不一而足。   5.行业联:是指其内容为针对某一行业、部门或领域的对联。由于时代的变迁,对联在行业上的运用虽已不如以前,但仍旧可观。从其适用范围和内容特色看,它仍不失为对联的一大种类。行业联可按行业、部门来划分子类。   6.题赠联:是指题赠给他人的对联。虽然许多对联都带有某种题赠性质,但这里所说的题赠联,仅限于人际关系交往(或向往)的题赠之作,不包括挽联与贺联之类。其内容一般带有某种赞颂、祝愿、劝勉性质。从对联的运用情况来看,题赠联不失为一大种类。根据题赠对象的不同,题赠联一般可分为题长辈联、题同辈联、题晚辈联等若干子类。   7.杂感联:是指没有特定对象,而内容包罗比较广泛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带有比较单纯的文学创作特色,如哲理言志联、咏物抒情联、劝喻讽刺联等。   8.学术联:是指带有某种学术性质的对联。这种学术性质指的是在内容和用途上不属于上述几大类的某种专业性质。其内容往往比较专门,带有某种学科或宗教特色,如科普联、佛教联、道教联等。从对联的运用范围及发展空间而言,有必要将学术联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如作者所撰写的《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一书,就以对联的方式将许多佛教人物与佛教义理比较系统地写成了一部学术专著。推而广之,也可将许多科学知识或其他学问道理用对联的方式加以撰写,并且在内容上突出其学术或专业性质。   9.趣巧联:是指比较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对不注重内容的对联。如各种谐趣联、技巧联等。这类对联的内容,要么是突显某种风格的独特性(谐趣联),要么是相对不太重要(技巧联),从而显得别具一格。从这个意义上,可将其作为单独的一大种类。
  编辑本段文学特点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5. 有关对联的小知识(急用!)

对联规则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

有关对联的小知识(急用!)

6. 跪求对联知识

什么是对联 对联,也称“楹联”,“对子”,是一种由字数相同的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语义完整的文学形式。它发源于我国古诗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对联的形式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是一字一音,音形义统一的汉字特色的体现,所以,对联是汉语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我国民间,对联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过年时家门上贴春联,商店开业时门上挂对联,以及娱乐时的对对联游戏。 对联的长度不定,短的可以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则可达几百个字。悬挂的时候通常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对联的特点 
对联既要用诗一般精练的语言表达完整统一的语义,又要以工整巧妙的形式和优美和谐的韵律来体现。形式工整和韵律优美是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具体来讲,一副好的对联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 字数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联形式工整的前提。二、 断句一致,词性相对。即上联的一个字对应下联的一个字,上联的一个词对应下联的一个词,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等等。三、 语义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含义要相互关联,上下联内容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语义。四、 仄起平落,平仄相合。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除此以外,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字要尽可能平仄相反,使得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优美动听。 
对联的分类 
按使用目的分: 春联:通常在春节时粘贴在门外,用以庆祝新年的对联,被人们称为春联。比如: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寿联:通常指用以祝寿的对联。比如: 福如东海深 
寿比南山高 婚联: 通常指用以祝贺结婚的对联。比如: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挽联:通常指为了悼念已经过世的人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乔迁联: 用于祝贺乔迁之喜用的对联。门迎春夏秋冬福 
户纳东西南北财 开业庆联:用于祝贺开业之喜用的对联。如: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按艺术特点分: 复字联:对联中包含同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情况。其中,重复的字若连续出现也可称为叠字联。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顶针联:上下联中各个分句,其前一分句的句尾字和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相同,这样的对联称为顶针联。 开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嵌名联:对联中包含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药名等。 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拆字联:对联中某一个字可以由该对联中另外几个字拼合得到。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分瓜切片,竖八刀横七刀 音韵联:对联中包括了异字同音或者同字异音的情况 同音异字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同字异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双关联:对联中的某些字词有多重含义。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回文联:将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前后颠倒,得到的句子和原来的一模一样。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无情对:上下联对仗工整,但语义相差甚远。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7. 最让人长见识的对联,上联和下联竟是同一句?

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化特色,也是把汉字的艺术性发挥到极致的文学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对联雅称“楹联”,“桃符”,“桃符”是古人过年的时候悬挂在门上以驱邪的物件,最早在桃符上刻画的是人物的形象。直到五代时,后蜀的君王孟昶,将上面的图画改写成文字,从而有了最早的春联。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第一首春联,出自孟昶之手,从此以后,过年贴春联便成为各地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明代时,春联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有所改变,朱元璋命人用红纸代替了桃木板。再后来,对对联成了文人雅士喜好的活动,并形成了一股社会风尚。
其实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各种文学形式都是关于汉字的学问,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是这样,对对联更是如此,对联不仅讲究结构上的绝对工整,平仄协调,而且强调意境的统一和深远。对联对文人的修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和驾驭文字的本领。好对联通常寥寥数语,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历史上对子高手人才辈出, 如北宋诗词大师苏东坡,风流才子唐伯虎,朱元璋时期的大才子解缙,及乾隆帝身边的红人纪晓岚,经典绝对更是不胜枚举,其中有意思的对联种类也不少,例如有“重字联”、“拆字联”、“回文联”。而今天我们要介绍一则让人非常长见识的对联,属于“同字异音”型,对联的上句和下句竟然一模一样,而且含义翻译过来也让人叫绝。
这幅对联出自明代才子徐渭,不了解中国文学艺术的人,可能对他比较陌生。徐渭,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他才艺卓越,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与同时代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徐渭出身贫寒,好不容易做到了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后,却因为胡的事迹而受牵连自杀九次而不得,总之徐渭一生艰难,晚年生活拮据以教书和卖画维持生计,而这幅出名的对联就是年老时教导学生而作。
对联的内容是“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上下两句一模一样,把中国汉字的声与义的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初看 可能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细究便会发现其实作者是充分利用了“好”这个多音字。“好”字发音的音调不同,从而含义也相差甚远,在这句对联里,第一个和第四个“好”字读三声,含义可以理解为“正好,适合”;第二个和第三个“好”字读四声,意为“喜欢”。




因此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小时候正适合读书的时候不喜好读书,长大年老后喜好读书时,却没有以前的学习能力适合读书了。教育少年儿童要珍惜眼前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不虚度光阴,整句话充满了敦敦教诲和良苦用心。
历史上教育学子用心向学的经典名句不少,但如此言简意赅,形式特别的却很难找到第二个。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绝妙精深,中国汉字之美 ,这种魅力绝不是长短不一的英文能比的。




最让人长见识的对联,上联和下联竟是同一句?

8. 求高手支招:有什么万能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