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点解有“海天佛国”之称?

2024-05-17 14:59

1. 普陀山点解有“海天佛国”之称?

位于浙江省杭州湾外的普陀山是一个面积只有12.76平方公里的小岛。岛上地势起伏,海岸曲折,具有林幽洞奇,潮涌金沙,洪波浩渺,云烟缭绕的海山胜景,景色秀丽的海岛风光使它赢得了“海山第一”和“海上仙山”的赞誉。唐、宋以来“观音显圣”的种种神话传说与历代帝王的奖掖封赐,又使它成为一个香火鼎盛的观音菩萨道场,从而获得“ 海天佛国 ”的雅称。 历史上普陀山一直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和安徽九华山并列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虽然它屡遭破坏、历经沧桑,但始终风光依旧、香火不绝。如今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岛上主要寺院和风景点已陆续修复,各项旅游设施也日臻完善,一个以佛教名山为特色的海岛旅游胜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地理结构】 普陀山呈狭长形,南北纵长8.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1米。地质学家认为:普陀山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古生代以来长期处于隆起过程,至中生代后期受燕山运动影响,发生了一系列北北东向、北西西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形成地垒、地堑式断块升降,构成了我国舟山群岛的雏形。晚更新世(距今19万年)以来曾受到不同程度的三次海浸,最后一次海浸发生在全新世中期,我国海岸线由琉球群岛一带移至目前的位置,原天台山脉的一些低谷沦为海域,一些山峰山脊则出露于海面之上,形成了包括普陀山在内的舟山群岛。 普陀山出露海面的岛山岩石,主要由燕山期岩浆侵入的酸性钾长花岗岩所组成,边缘为早期的中性侵入体———石英闪长岩,分布在梵音洞与岛的西北部。由于地壳阶段性上升,断裂节理发育,海水侵蚀,岩屑崩塌,终于在全岛形成了典型的风化、海蚀和海积风景地貌,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奇峰、怪石、异洞和金沙。 普陀山西北部群山环列,挡住北来的寒风;东南部金沙平坦,可眺望东海碧波。山上多峭岩曲涧、古树佳木,海滨多悬崖幽洞和洁净的沙滩。全岛峰峦起伏,轮廓清秀,气候冬暖夏凉,十分宜人。 【神话渲染】 由于宗教神话的渲染,普陀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洞无不披上了“观音圣迹”的外衣。岛上的寺庙建筑,经过唐宋以来的兴建、改建和扩建,形成了以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为中心的“海天佛国”体系。在全盛时期,全岛拥有大小寺庙建筑200多座,僧尼人数达2000余人。
  参考: 100000whys/haitianfoguo

普陀山点解有“海天佛国”之称?

2. 海天佛国,普陀山


3. 普陀山:心中的海天佛国


普陀山:心中的海天佛国

4. 海天佛国的普陀山文化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普陀山是“观音显灵的道场”。到岛上朝拜的人群人山人海。信男信女不远万水千山,拿着香火抱着虔敬的心情拜佛许愿,以求平安。可见岛上香火之旺盛,观音之灵验。普陀山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 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普陀山的佛教始于唐。传说在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惠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径普陀山莲花洋触礁受阻,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只好在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供于民宅中,自此观音道场开始。后佛教盛兴,有“震旦第一佛国”之美誉。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日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日,诵经礼佛,通宵达旦,盛况空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及慧济禅寺,普陀标志为南海观音大铜像。令人驻足观望、超尘脱俗、渐近禅境、乐不思蜀的还有自然景观和庙宇相结合的西天景区,尤其是紫竹林风景区,包括紫竹林禅院、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立佛等六个风景点,以上景点是普陀山的精华所在。每到夏日来临,来山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普济寺依山而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皇帝钦赐宝陀观音寺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故山以寺得名。普救寺前的放生池长满荷花,红色的鲤鱼在自由自在的畅游。寺门前人海似潮,空气中充满香火的气味。高大的一人合抱的香樟说明寺院的古老和沧桑。按规定每人只准带3支进敬香,虔诚的人们顶礼膜拜,口中念念有词,许愿寄托心中的希望。大雄宝殿、天王殿,烛光灿灿,香烟缭绕。观音菩萨,按梵音译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又称南无观音菩萨,观音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端坐在大雄宝殿的莲花宝座上的观世音菩萨,女貌男身,相貌端庄而慈祥,手持净瓶杨柳,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 “阿尼托佛”坐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菩萨一起是阿尼陀佛的胁侍菩萨,誉为“西方三圣”。(即释迦穆尼佛、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观世音菩萨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称为佛教上的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是最勤奋、最精进、最不爱休息的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坐落在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的观音像,像高33米,端坐的观音像高18米莲台高2米,基座十多米。登上基座放眼望去,山势随峰而起,苍松翠竹,秀林葱郁,气顺和畅,海面碧波荡漾,正是:“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间。”基座下面的长廊上有黑色的大理石雕刻的图画画面。东有“鉴真东渡”,西有“玄奘西游”。事迹感人,精神可嘉,为佛法所感动佛顶山是普陀最高的山,海拔292米。乘上缆车,徐徐上升。岛上起伏的山岚被树木所覆盖,郁郁葱葱。秋日登高望远,舟山群岛尽收眼底。海面如镜,碧波万顷。渔船如织,海岛如画,犹如镶嵌在碧波中的宝石。进了山门,穿过狭小的巷道来到寺院。145间殿堂楼阁隐没在翠竹一岩林中,观音殿中132尊的观音像各具形态,做工精巧,栩栩如生。岛上盘陀石更使人称奇。上下两石相迭而成,高达3米,宽近7米。顶面平坦。几经风雨侵袭,万劫不得动摇。“盘陀石”三字据说是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二龟听法”更是奇观。石高2.7米,寛6米,体积40平方米。石成菱形,石与石相处连仅几平方公里,凌空孤歭,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真叫人拍手叫绝!

5. 舟山有个海天佛国叫什么?

普陀山


在长江口东南海面,坐落着我国最大的岛群,它就是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岛礁众多,星罗棋布,共有大、小岛屿1339个,约相当于我国海岛总数 
的20%;分布海域面积22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371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 
的岛屿58个,占该群岛总面积的96.9%。整个岛群呈北东走向依次排列。南部大岛 
较多,海拔较 高,排列密集,北部多为小岛,地势较低,分布较散;主要岛屿有舟 
山岛、岱山岛、朱家尖岛、六横岛、金塘岛等,其中舟山岛最大,面积为502平方公 
里,为我国第四大岛。 
舟山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风大雾多,雨量充 
沛,据气象站二十年气象资料分析,舟山年平均气温16.1℃,最冷月(1月)平均气 
温5.4℃,最热月(8月)气温27℃;日极端最高气温38.2℃,日极端最低气温-6.5℃ 
;全年降水量1186.9毫米,降水天数平均149.1日;其中春夏季雨量较多,秋季雨量 
较少,相对湿度72%~91%(平均80%),年日照时数平均2133.7小时,季风明显,秋季 
多偏北风,春夏多偏南风,7、8、9三个月时有台风,年平均风速4.2~5.7米/秒,最 
大平均风速31米/秒。无霜期254天,结冰日数平均18.3天。很少积雪。 

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舟山群岛繁衍生息。唐代开始建县,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 
历史。 1950年设周山专区,1987年1月设舟山市。舟山群岛素有千岛之乡的美称。舟 
山群岛是我国沿海航线中途的必经之地。现在的舟山群岛港口发展迅速,已成为上海 
、宁波水运中转的 卫星港。 

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 
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群岛的最高峰在桃花岛的对峙山,海拔544.4米。整个 
群岛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海平面的升降,长期的海浪冲蚀,群岛发育着海蚀阶地 
、洞穴。舟山岛上10米高的海蚀阶地到处可见,30米高的阶地更为清晰。普陀山岛的 
潮音洞都属海蚀洞穴。潮流像一个大搬运工一样把大量泥沙搬运到群岛的隐蔽地带沉 
积,把几个岛屿连接起来,形成岛上的堆积平原。舟山岛、朱家尖、岱山岛都是由于 
海积平原的扩展形成的大岛。 

在大地构造上,舟山群岛属于华夏大陆的一部分,地层与浙东陆地相同,大多由 
中生代火山岩构成,还有片麻岩、大理岩等古老的变质岩和新生代的玄武岩。第四纪 
以来,伴随着海平面的多次升降,又沉积了海相砂砾层和淤泥滩堆积。 

舟山群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里秀岩嶙峋,奇石林立,异礁遍布,拥有两个 
国家海上一级风景区。著名岛景有海天佛国普陀山、海上雁荡朱家尖、海上蓬莱岱山 
等。东海观音山峰峦叠翠,山上山下美景相连,人称东海第二佛教名山。岛上奇岩异 
洞处处,山峰终年云雾笼罩。枸记山岛巨石耸立,摩崖石刻处处可见。黄龙岛上有两 
块奇石,如同两块元宝落在山崖。大洋山岛溪流穿洞而过,水声潺潺,美丽的景点数 
不胜数。 
“海天佛国”普陀山,传说是观音大士修真得道的地方,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属全国首批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有三大寺、多宝塔、九龙殿、杨枝观音 
碑及短姑圣迹、佛选名山、两洞潮声、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 
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熙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十二胜景”。 

“碧海灵山”朱家尖,位于著名渔港沈家门的东南方,与普陀山南北相邻,被称为舟 
山海岛旅游的“金三角”。全岛有南沙等沙滩10余处,以沙、石自然景观著称,风光 
别致,近年来舟山举办“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使朱家尖声名鹊起。 

“列岛晴沙”嵊泗列岛,于198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是泗礁岛上 
的基湖沙滩。它妙在绿州、沙滩、海湾溶为一体,春观薄雾,夏观碧海,秋观大潮, 
冬观排浪,一年四季均有独特之处,是舟山群岛最大的天然海滨浴场。 

“东海蓬莱”岱山岛,岛海相依,水天相连,星罗棋布的岛屿点缀在碧波浩瀚的东海 
之中,自唐以来,就有蓬莱仙岛之称,是省级风景旅游区。蒲门晓日、石壁残照、燕 
窝石笋、双龙戏珠、观音驾雾、竹屿怒涛、白峰积雪等风景点构成“蓬莱十景”。 

“海外仙境”桃花岛, 1993年被定为省级风景旅游区。相传前秦隐士安期生在 
此修道炼丹,“尝以醉,墨洒于山石上,遂成桃花纹”而得名。岛上群峰伏起,岗峦 
密布,山海景色绝佳,有“海上胜景”和“海岛植物园”之称。有射雕影视城、桃花 
寨、对峙山、著名的大佛头等景点,仿似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岛。 


舟山海鲜菜肴在风味特 色上概而言之有这么四个特点: 

一是重口味,轻形状:舟山菜在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原料本味的保持,但味 
鲜偏咸,故有“常尝其味,而不觉厌腻”之感。 

二是善于烹制各种海鲜,海鲜在舟山菜中占有重要位置,品种极为丰富厨师 
对各种海鲜活养到烹调富具经验,活鱼现杀,海鲜现烹,因料施技,极尽其味。 

三是常用“鲜咸合一”的配菜方法,传统的“鲜咸合一”这一配菜至今尚被 
广用和发展常将鲜活原料与腌制原料配在一起,再行烹制,由此产生的滋味非常独特 
,鲜美非常,无以喻比。 

四是擅长烩、烧、炖、蒸、白灼、腌等烹调法,烩、菜、羹、汤滑嫩醇鲜, 
风味独特;烧菜讲究火功,浑厚入味;炖菜讲究浓白、味鲜;蒸、白灼以断生为佳, 
食其本味;腌菜选料均以鱼虾、蟹、贝、螺等,口味重咸、味鲜,下饭极为入味。 
沈家门夜排档座落在著名的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边,依山傍海,以 
观海景、尝海鲜、购海货为特色,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朱家尖以及金庸笔下 
的桃花岛隔海相望。通过多年努力,目前沈家门夜排档在华东地区及至全国均有一定 
的知名度,每年慕名而来的中 
处游客络绎不绝。每当夜幕降临,滨江路上人声鼎沸,夜排档摊位绵延里许,与渔 
火交相辉映,是十里渔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舟山有个海天佛国叫什么?

6. 海天佛国的普陀山文化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
  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
   
  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
  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普陀山是“观音显灵的道场”。
  到岛上朝拜的人群人山人海。
  信男信女不远万水千山,拿着香火抱着虔敬的心情拜佛许愿,以求平安。
  可见岛上香火之旺盛,观音之灵验。
  普陀山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 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普陀山的佛教始于唐。
  传说在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惠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回国,途径普陀山莲花洋触礁受阻,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只好在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供于民宅中,自此观音道场开始。
  后佛教盛兴,有“震旦第一佛国”之美誉。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日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日,诵经礼佛,通宵达旦,盛况空前。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及慧济禅寺,普陀标志为南海观音大铜像。
  令人驻足观望、超尘脱俗、渐近禅境、乐不思蜀的还有自然景观和庙宇相结合的西天景区,尤其是紫竹林风景区,包括紫竹林禅院、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立佛等六个风景点,以上景点是普陀山的精华所在。
  每到夏日来临,来山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普济寺依山而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
  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皇帝钦赐宝陀观音寺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故山以寺得名。
  普救寺前的放生池长满荷花,红色的鲤鱼在自由自在的畅游。
  寺门前人海似潮,空气中充满香火的气味。
  高大的一人合抱的香樟说明寺院的古老和沧桑。
  按规定每人只准带3支进敬香,虔诚的人们顶礼膜拜,口中念念有词,许愿寄托心中的希望。
  大雄宝殿、天王殿,烛光灿灿,香烟缭绕。
  观音菩萨,按梵音译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又称南无观音菩萨,观音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
  端坐在大雄宝殿的莲花宝座上的观世音菩萨,女貌男身,相貌端庄而慈祥,手持净瓶杨柳,无量的智慧和神通。
  大慈大悲,普度众生。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 “阿尼托佛”坐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菩萨一起是阿尼陀佛的胁侍菩萨,誉为“西方三圣”。
  (即释迦穆尼佛、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
  观世音菩萨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称为佛教上的四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最勤奋、最精进、最不爱休息的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
  坐落在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的观音像,像高33米,端坐的观音像高18米莲台高2米,基座十多米。
  登上基座放眼望去,山势随峰而起,苍松翠竹,秀林葱郁,气顺和畅,海面碧波荡漾,正是:“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间。”基座下面的长廊上有黑色的大理石雕刻的图画画面。
  东有“鉴真东渡”,西有“玄奘西游”。
  事迹感人,精神可嘉,为佛法所感动
  佛顶山是普陀最高的山,海拔292米。
  乘上缆车,徐徐上升。
  岛上起伏的山岚被树木所覆盖,郁郁葱葱。
  秋日登高望远,舟山群岛尽收眼底。
  海面如镜,碧波万顷。
  渔船如织,海岛如画,犹如镶嵌在碧波中的宝石。
  进了山门,穿过狭小的巷道来到寺院。
  145间殿堂楼阁隐没在翠竹一岩林中,观音殿中132尊的观音像各具形态,做工精巧,栩栩如生。
  岛上盘陀石更使人称奇。
  上下两石相迭而成,高达3米,宽近7米。
  顶面平坦。
  几经风雨侵袭,万劫不得动摇。
  “盘陀石”三字据说是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
  “二龟听法”更是奇观。
  石高2.7米,寛6米,体积40平方米。
  石成菱形,石与石相处连仅几平方公里,凌空孤歭,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真叫人拍手叫绝!
  
   

7. 海天佛国是指什么山

“海天佛国”指的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称海天佛国。其以神奇、神圣、神秘驰营中外。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海天佛国是普陀山的美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海天佛国是指什么山

8. 普陀山位于东海,为什么却叫南海普陀山

这是因为普陀山上有尊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是因为有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神像回国,途经莲花洋遇风涛,以为观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称“不肯去观音”。五代梁朝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观音院。
宋元丰三年(1080年)朝廷赐银,改建为宝陀观音寺,从此香火兴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钦定为观音道场,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亦称补陀洛迦山。明朝时,把莲花洋南的一小岛称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两个山名。
而观音在古天竺就称南海观音,相传是因为:一、观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属南亚,加上观音所在的补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称南海观音;二、“南海”与“南无”相似。
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观音大士赞》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王勃卒于676年,就算此《赞》作于676年,亦比“不肯去观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见,不是因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称南海观音的,恰好相反,是因为南海观音,才把普陀山改称为南海普陀山的。

扩展资料:
南海观世音佛像
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
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1995年刘大为先生受普陀山重兴之祖、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妙善长老委托,主创了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手稿,并得到了妙善长老的指点修正。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始建于1996年,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海观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海普陀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