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的特点

2024-05-06 09:05

1.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的特点

文档介绍: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第八章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本章重点问题 约翰?穆勒在经济学说史上完成的第一次大综合 本章主要内容 8.1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概述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8.2约翰·穆勒的经济理论体系 8.2.1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 8.2.2价值理论 8.2.3分配理论 8.2.4国际贸易理论 8.1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概述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和著作 8.1.3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8.1.1约翰·穆勒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的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出现新的变化。 (1)19世纪30年代,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夺取了政权。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英法在19世纪50—60年代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发展。 在19世纪30—60年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辩护论的经济学家聚集在巴师夏的旗帜下。 第二,英国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的社会改良运动。 第三,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 8.1.2约翰·穆勒的生平与著作 生平: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他是詹姆斯·穆勒的长子。他的父亲是边沁的助手和李嘉图的导师,希望约翰能成为他们的传人,约翰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自幼聪明好学,10岁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在幼年时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3岁开始阅读李

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的特点

2. 约翰穆勒在经济学对我国的发展有何意义

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
特点:建立了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折衷的经济学体系。
(1)划分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断言财富的生产规律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人们不能任意选择,是自然的、永恒不变的。财富的分配规律是一个人类制度问题,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是历史的、可变的。
(2)价值不过是“一个相对的术语”,它并非物品本身一个内在的、实体的本质,仅意味着在交换中所能获得别种东西。
(3)在经济发展中,地租及土地价格将上涨,这一部分财富应收归国家所有;工资取决于人口规律;利润(利息、保险费、管理工资)由于资本积累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4)改良主义倾向: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缺陷,应当改革。
①废除工资制度,在平等原则上建立生产者协会。
②征收土地税,使地租逐步社会化。
③限制遗产权,使财富得以分散。

3. 《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约翰·穆勒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约翰·穆勒(1806~1873年)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逻辑学家。生于伦敦,14岁派居法国,研究化学、植物学和高等数学,并精通法文;1821年回国研究心理学和罗马法。此后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并从事学术活动,出版过有关逻辑学和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专著。
1865—1868年在威斯敏斯特区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868年成为世界第一个妇女选举权协会创办人之一;1873年死于阿维尼翁。
为了总结那些曾推动19世纪前半叶政治形势发展的经济理论,用当时最好的社会思想来证明社会经济现象,穆勒决定撰写一本适应于当时更广泛的知识和先进思想的“现代《国富论》”,并对李嘉图的学说作一些补充和引申的著作,即《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约翰·穆勒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4. 穆勒在经济学说有哪些影响?

穆勒在方法论上企图调和抽象法和历史方法,认为前者具有局限性,因而把历史方法引入经济学。穆勒还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人口、国际贸易及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都做了论述。穆勒用折衷主义综合了各种经济学理论,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在几十年内被英国经济学界视为“无可置辩的圣经”。他的理论体系被视为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5.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因为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    
(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
约翰·穆勒是詹姆士·穆勒的儿子,受过其父的严格教育,在17岁时进入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一直到1858年。他一生以新闻记者和作家的身份写了不少著作。约翰·穆勒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的后继者。
他把实证主义思想最早从欧洲大陆传播到英国,并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相结合。在哲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自由》(1859)。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6. 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
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
(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
(3)他提出了趋势法则的概念,即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或由于经济理论本身的不够完善,所做的判断和预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精确性,而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
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
约翰·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问题。他认为,和购买力相结合的想要占有的愿望称为有效需求,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比率。需求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价值的大小而变动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竞争会在买方发生,使价格上涨,只有需求等于供给,双方达到均衡,才能使价格停止上涨。
约翰·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他认为,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像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
他承认现有私有制存在问题,主张对私有制加以改良。他认为私有制就意味着可按契约自由取得财产,反对所有权的滥用,比如买卖人身的奴隶制和各种不合理的独占权和特权。
在所有制论述中,穆勒对劳动和资本的所有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所有制的根本原则是保证一切人能拥有靠他们的劳动生产和靠他们的节欲积蓄的物品。”在他的观念中,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则是过去已积累起来的劳动,所以,依靠它们建立的所有制是合理的。对于土地所有权,穆勒是持否定态度的。
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
他的地租理论基本上沿袭了李嘉图的理论。不过,他提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

7. 古斯塔夫·施穆勒经济学说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革命运动,鼓吹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是施穆勒经济学说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劳资之间的对立不是经济利益的对立,而是劳资间思想感情有差距,应加强对工人阶级的道德教育,以缓和劳资之间的矛盾。他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缺陷和德国当时存在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由国家来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他把这些改良主义的政策冠之以“社会主义”的称号自称为“特种社会主义”。当资产阶级自由派嘲讽这些政策主张为“讲坛社会主义”时,施穆勒及其追随者表示欣然接受,并以此来冒充社会主义来欺骗工人。事实上,“讲坛社会主义”绝不是工人阶级所需要的社会主义,他和科学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其政治目的,不过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削弱德国工人运动,维护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政权和利益。

古斯塔夫·施穆勒经济学说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8. 古斯塔夫?施穆勒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古斯塔夫?施穆勒(1838—1917年)是德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新历史学派创始人,出生于官吏家庭。1860年毕业于杜宾根大学。毕业后曾任哈勒大学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64—1872)、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1872—1882)和柏林大学教授(1882—1913)。1884年任普鲁士枢密院顾问,1887年当选为普鲁士议院议员。主要著作有:《关于法和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1875)、《一般国民经济学原理》(1900—1904),1881年起主办《施穆勒年鉴》,并于1911年完成了《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学和方法》一书。他认为经济组织不外是由经济法规和伦理所规定的生活秩序,经济现象既是自然的技术关系,又是伦理的、心理的关系,国民经济学是一门介乎应用的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之间的科学,主张运用历史统计方法,对个别经济历史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历史的伦理主义的经济学。1873年创立社会政策协会,鼓吹阶级调和,提倡社会改良。由于参加协会的成员大都是教授,他们的主张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
施穆勒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否认客观经济规律
施穆勒极力否认社会存在普遍的客观经济规律。他提出,国民经济由各种因素所构成,除自然的、技术的因素之外,还有精神的和道德的因素,这些因素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并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企图找出国民经济中力量作用的一个最终的统一的法则,说到底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庸俗的政治经济学选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59页)他认为,研究经济问题必须在努力收集大量的历史和当前的资料后,运用历史归纳方法进行分析整理,才能得出若干应有的结论。他主张继续采用旧的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本方法,但他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他不仅否定普遍经济规律,而且否认在每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规律性。为了对各个时代和各个民族的经济状况进行专项研究,他用历史统计方法取代旧历史学派的历史推理方法,满足于搜集各个行业和个别城市的历史统计资料,而不做任何理论分析和概括。施普勒否定客观经济规律存在的观点是十分荒谬的,他不仅否认了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更重要的是否定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必然性。他所鼓吹的历史归纳法及其历史统计方法也是完全错误的,他和科学的历史方法毫无共同之处。他在经济研究必须搜集各种资料和研究个别制度的幌子下,否定科学的抽象演绎和理论概括,这就决定了他不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任何科学的解释。
强调心理因素
为了替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解,施穆勒竭力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他看来,所有经济范畴,如劳动、分工、交换等都是心理和道德的范畴,一切经济现象都受到心理和伦理道德的制约。施穆勒的这一谬论完全颠倒了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同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他的目的在于说明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不需要阶级斗争,只要用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观念去教育劳动人民,并通过国家的恩赐措施就可以实现。
强调国家的作用
施穆勒竭力宣扬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们之间有比经济关系更为基本的道义的结合,国家就是这种道义结合的具体结构。他强调,国家是国民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国家权利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中心。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中心,那就很难设想有一个高度发展的国民经济。因此,他竭力主张强化国家的职能和作用,扩大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鼓吹让资产阶级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政策创造出国民经济的统一体,建立社会的和谐。
鼓吹社会改良
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革命运动,鼓吹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是施穆勒经济学说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劳资之间的对立不是经济利益的对立,而是劳资间思想感情有差距,应加强对工人阶级的道德教育,以缓和劳资之间的矛盾。他主张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缺陷和德国当时存在的一些社会经济问题由国家来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他把这些改良主义的政策冠之以“社会主义”的称号自称为“特种社会主义”。当资产阶级自由派嘲讽这些政策主张为“讲坛社会主义”时,施穆勒及其追随者表示欣然接受,并以此来冒充社会主义来欺骗工人。事实上,“讲坛社会主义”绝不是工人阶级所需要的社会主义,他和科学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其政治目的,不过是为了反对马克思主义,削弱德国工人运动,维护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政权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