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级基金的一个问题

2024-05-17 16:59

1. 关于分级基金的一个问题

这么和你说吧,假定A和B的比例是4:1,A类的收益是8%,那么B类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向A类借用,以8%的利息付给A类,放大了4倍进行操作。

进一步解释,假定一共是1亿,A类8000万,B类2000万。那么假定今天这个基金一共涨了5%。原先,在没杠杆的时候,B类今天的收益也只有5%,但是有了杠杆(也就是放大了4倍),B类今天的收益就扩大到5*5%=25%。这是以一天来计算,所以我们忽略了A类的利息成本。如果放到一年来计算呢,假定今年这个基金的收益率是5%,那么B类的收益是25%-8%=17%。也就是说,B类一年中,通过借A类的杠杆资金,自己获得了超额收益(要知道,在B类不借用杠杆的情况下收益是5%),代价就是付给A类8%的利息。

当然,这是赚的时候,亏的时候B类亏更多。比如基金亏了5%,B类收益是-25%-8%=负33%
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理想状况,不说涨停跌停,也不说其中手续费等

关于分级基金的一个问题

2. 全面解读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分配。分级基金各个子基金的净值与份额占比的乘积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净值。例如拆分成两类份额的母基金净值=A类子基净值X A份额占比% + B类子基净值 XB份额占比%。如果母基金不进行拆分,其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基金。(以上这些是百度百科的内容,很多人看完这个还是不明白分级基金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个跟我们投资者到底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我要购买到底去哪里购买呢)那好,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做一个分级基金的科普工作。      一下内容我都是用大白话跟大家沟通,能让大家都明白分级基金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很简单,比如一个母亲生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非常老实的孩子,一个是非常闹的孩子,有人看好老实的孩子,觉得这个孩子老实以后可能会安稳的过一辈子,不过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但是有的人觉得那个非常皮的孩子不听话,以后要不就成为社会败类要不就飞黄腾达,所以有人喜欢老实的孩子,有人喜欢顽皮的孩子。      分级基金有A端和B端两个不同的投资方法和投资回报咱们先说说A端:      A端:是固定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比如每年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是5%左右,你投入100万每年就拿到5万左右,不管大盘是涨是跌都能拿到这个数(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不等,大家可以去网站上看,我用5%只是做比喻)A端这类的投资适合那些投资者呢?年龄较大,不抗风险,求稳的投资者。      B端:这个就不是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了,因为有杠杆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上涨还好说,如果下跌不光要支付A端的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还要损失更多的钱,以后会跟大家详细的说一下B端。      那好,还有人不知道分级基金是什么,我就给大家以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听:      老张岁数很大,不过也想做投资,可是因为年龄比较大没有选股能力,而且又觉得股票风险特别大,但是把钱存银行又觉得银行的利息非常的低,咋办呢?他听别人介绍,说分级基金好,所以就去做分级基金,他拿出100万买入分级基金的A端,因为岁数大不抗风险所以就选了A端,按照10%年率来算一年后老张应该得到110万,不管大盘是涨还是跌,可是这个没完,如果要光这样的话,这个和一个普通的没区别,这时候有一个小刘,手中也有点钱,可是没地方去投资,想投资股市但是自己不会选股,可是又有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想赚大钱,听人说分级基金可以帮他,他就去购买分级基金的B端,因为他年轻,抗风险所以就买的B端,他买入了50万的B端。      老张买了100万的A端,小刘买了50万的B端,俩人加起来是150万。当指数上涨40%就等于150万涨到了210万。这210万怎么分给老张和小刘呢?      210万减去老张的本金100万+10万老张的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100万      剩下的这个100万就都是小刘的,就等于小刘投资50万获利50万,翻倍了。这个就是杠杆。      但是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当指数下跌20%就等于150万-30万=120万。      120-老张的110万=10万      这10万就是小刘的,本金50万一年下来还剩10万。所以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给大家一个小建议:熊市做A端(涨跌都赚钱)牛市做B端(风险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大)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要有自己的选股能力,自己的判断能力,把钱放到自己的手里,让自己操作才是真格的,不要全靠别人!

3. 关于分级基金的疑问

基金较高的净值增长率可能是在承受较高风险的情况下取得的,因此仅仅根据净值增长率来评价基金的业绩表现并不全面,衡量基金表现必须兼顾收益和风险两个方面,夏普比率就是一个可以同时对收益与风险加以综合考虑的指标。夏普比率又被称为夏普指数,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于1966年最早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用以衡量基金绩效表现的最为常用的一个标准化指标。 

夏普比率的计算及其含义 

夏普比率的计算非常简单,用基金净值增长率的平均值减无风险利率再除以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标准差就可以得到基金的夏普比率。它反映了单位风险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无风险收益率的程度。如果夏普比率为正值,说明在衡量期内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超过了无风险利率,在以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的情况下,说明投资基金比银行存款要好。夏普比率越大,说明基金单位风险所获得的风险回报越高。 

以夏普比率的大小对基金表现加以排序的理论基础在于,假设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利率进行借贷,这样,通过确定适当的融资比例,高夏普比率的基金总是能够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获得比低夏普比率的基金高的投资收益。例如,假设有两个基金A和B,A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标准差为10%,B基金的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5%,标准差为5%,年平均无风险利率为5%,那么,基金A和基金B的夏普比率分别为1.5和2,依据夏普比率基金B的风险调整收益要好于基金A。为了更清楚地对此加以解释,可以以无风险利率的水平,融入等量的资金(融资比例为1:1),投资于B,那么,B的标准差将会扩大1倍,达到与A相同的水平,但这时B 的净值增长率则等于25%(即2#15%-5%)则要大于A基金。 使用月夏普比率及年夏普比率的情况较为常见。 

用夏普比率衡量我国基金的绩效表现 

国际上一般取36个月度的净值增长率和3 个月期的短期国债利率作计算夏普比率,但由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每周只公布一次净值,而且发展历史较短,仅有少数基金具有36个月度的净值数据,因此在夏普比率的计算上,我们以4 周为一个月的最近12个月的月度净值增长率作为计算的基础。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发行短期国债,在无风险收益率的选取上,采用了上交所28天国债回购利率。 

这里我们以2000年10月27日至2001年10月26日为考察期,对30只基金的夏普比率进行了计算(见附表)。发现全部基金的月夏普比率均为负值,说明基金的投资表现不如从事国债回购。夏普比率为负时,按大小排序没有意义。 

基金月平均净值增长率是基金表现的绝对衡量标准,从这一指标看,以基金兴华、基金同智、基金兴和的表现最好,基金景宏、基金开元、基金汉兴最差。可以看出,除基金兴华、基金同智两家基金的月平均净值增长率,其余28家基金的月平均净值增长率都呈负增长,说明基金从整体上看,投资表现差强人意。 

以标准差作为衡量基金风险大小的标准,基金裕华、基金同智、基金兴和的净值波动性最低,风险最小,基金金元、基金泰和、基金开元的净值波动性最高,风险最大。 

30只基金的月平均净值增长率与标准差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54,说明基金的收益与风险呈现出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风险越大,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越低。这一关系有背于正常的风险收益关系,说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平均而言并不是有效投资组合,组合效率较差。 

夏普比率在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夏普比率在计算上尽管非常简单,但在具体运用中仍需要对夏普比率的适用性加以注意:1、用标准差对收益进行风险调整, 其隐含的假设就是所考察的组合构成了投资者投资的全部。因此只有在考虑在众多的基金中选择购买某一只基金时,夏普比率才能够作为一项重要的依据;2、 使用标准差作为风险指标也被人们认为不很合适的。3、夏普比率的有效性还依赖于可以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贷的假设; 4、夏普比率没有基准点,因此其大小本身没有意义, 只有在与其他组合的比较中才有价值;5、夏普比率是线性的,但在有效前沿上, 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变换并不是线性的。因此,夏普指数在对标准差较大的基金的绩效衡量上存在偏误;6、 夏普比率未考虑组合之间的相关性,因此纯粹依据夏普值的大小构建组合存在很大问题;7、夏普比率与其他很多指标一样,衡量的是基金的历史表现, 因此并不能简单地依据基金的历史表现进行未来操作。8、计算上, 夏普指数同样存在一个稳定性问题:夏普指数的计算结果与时间跨度和收益计算的时间间隔的选取有关。 

尽管夏普比率存在上述诸多限制和问题,但它仍以其计算上的简便性和不需要过多的假设条件而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关于分级基金的疑问

4. 关于分级基金的问题

1、例如,如果A是1.01,B是1.09,比例5:5,那么母基金的净值是1.05,如果市场交易A是0.81,折价约20%,则B的市场交易价格就应该是1.29,溢价约18%。如果不是这样,如B是1.19,投资人可以买入1份A1 1份B,总投入2元,配对转换成2份母基金,按1.05赎回2份,赚取0.1的收益。如果聪明的投资人都这么做,那么大量买入A和B,市场价格被抬升,总体的折溢价率消失,即“保持在0附近”

2、分级基金如果永续,即一直存在,投资人投资A,即可认为投资一个永续债券,假如票面5%(年折算5%),由于本金不会到期,投资人会要求更高的收益,因此A被折价交易,假如20%折价,新的投资人以0.8买入1份,每年获得0.05的收益,其年收益率抬高到了6.25%,和5%间1.25%的差异(即“提高隐含收益率”),就是对投资人本金不到期的补偿,即“弥补永续本金的损失”

5. 分级基金有什么样的优势?

分级基金是将基金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预期收益分配。对于投资者来说,分级基金一方面可满足其增值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保值。
分级基金的优势;

1、分级基金的投资形式具有优势,投资者既可以是低风险偏好,也可以是高风险偏好,可根据投资者自身风险承受力调整,a、b份额比例;

2、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投资特点,如: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等和市场走势进行灵活的资产配置;

3、分级基金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基金投资方式。

分级基金有什么样的优势?

6. 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又叫“结构型基金”,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一般通俗来说,分级基金分为A类和B类。A类为了满足注重安全的投资客户,B类则为了满足注重收益的投资客户。公司把A类和B类基金按照比例捆绑出售。

7. 分级基金认识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之一:只看子基金的折溢价率
折溢价率是分级基金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笼统谈折溢价率没有意义。折溢价率有三种,它们对投资的意义不同:除两类可上市交易的子基金,分别有各自的折溢价率之外,还有两类份额合并成母基金之后的个整体折溢价率。
对套利来说,整体折溢价率才有意义。但不少对分级基金一知半解的人看到B份额的高溢价率,便想当然认为可以套利,蜂拥而至。确实,B份额连续上涨,一般会导致套利机会的产生,但这种套利机会单纯从B份额是看不出来的。在配对转换机制的作用下,A、B两类份额的这溢价率是一种跷跷板效应,一般说来,一种份额折价,另外一种份额必然溢价,反之亦然。而两类份额的折溢价率方面,是A决定B,因此,如果A是折价的,则B无论何时都有一定的合理的溢价率。所以,单纯从B的溢价率看不出是否有套利机会。套利机会的产生,要看是否有整体溢价率,即一定比例的A、B份额的市值与其合并后的母基金的净值相比,如果这个市场大于净值,则是溢价,反之则是折价。前者产生溢价套利机会,后者产生折价套利机会。
溢价套利的操作流程是:先在一级市场申购母基金份额,第三个交易日基金份额会到账,然后再拆分成A、B两类子份额,第四个交易日就可以卖出,套利流程完成;折价套利的操作流程是:在二级市场按照基金合同约定比例同时买入A、B两类份额,然后合并成母基金,第三个交易日就可以赎回,套利流程完成。

误区之二:笼统谈A份额的投资价值
单纯看A份额的交易价格和约定收益率意义不大,有意义的是“隐含收益率“指标,即按照现价买入后的实际收益率。目前有的基金隐含收益率高达7%,远超市场利率水平,是不是这时候就可以买,也未必,还要看是哪种类型的A。不同的A份额,其投资价值迥然不同,甚至是冰火两重天。
分级基金的A类份额有三种:不可上市的半封闭式产品、可上市有期限产品、可上市永续型产品。
半封闭产品类似同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每隔半年或三个月就打开一次申赎,判断其值不值得买的唯一标准是其约定收益率能否超过可比较的银行理财。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企的情况下,约定收益率4~5%左右的A份额肯定“不值得拥有”。
第二种A份额是最接近普通债券的:有固定期限,获取固定的约定收益,到期还本付息。该类基金的投资价值就是看其隐含收益率如何。一般来说,此类基金的隐含收益率水平跟同样剩余期限的债券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隐含收益率同样较高的永续型产品,就比较复杂,对不同投资者来说意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误区之三:不要被永续A的高收益所迷惑
永续运作是股票型基金A份额的主流运作模式,目前该类型基金中隐含收益率超过6.9%的基金比比皆是,如截至上周五的数据(8月8日),国泰国证医药卫生A、申万菱信中证环保A、富国创业板A、申万菱信证券行业A、建信央视财经50A、鹏华资源A等,隐含收益率均超过6.9%。
收益率如此高,是不是就可以马上买入。且慢,一定要明白该类型基金的定价原理。该类型基金没有固定期限,没有到期还本之说,每年的收益只是年度分红即定期折算。因此,按照债券定价的现金流贴现原理,只有长期持有,每年这点分红才能贴现出如此高的收益率。永续型A份额只适合长期资金持有,如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会有长期不用的资金的,如给孩子存的教育基金等,与其买返还型、分红型的保险产品,不如买永续型A。
一般来说,在二级市场买入永续A持有到定折,其持有期收益率不会达到其隐含收益率水平,此原理正如持有一个较短的时间区间的长久期债券(如剩余期限10年),其持有期收益率达不到其到期收益率一样,但在短期被低估的情况下,永续A有特殊的投资机会与策略。
如在近期在分级基金套利机会可谓波澜壮阔,套利大军赚得本满钵满,溢价套利资金将母基金拆分后卖出,不但对B份额形成巨大抛压,也会打压A份额,使其短期内偏离其正常的隐含收益率水平。因套利资金打压而不是受市场利率影响,如果短期内永续A的隐含收益率大幅上升,一般都是较好的买入机会,其“盈利模式”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低风险偏好的长期资金难得的配置机会,如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给孩子存的教育基金等,每年7%的收益超出绝对部分高信用等级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二是等待短期内价值回归,以获取价差收益;三是可以持有到定期折算(即分红),其持有期的年化收益也是一个较可观的水平。

误区之四:“A决定B”的怀疑论有所抬头
由于不能按照净值单独赎回,分级基金的两类子基金总是折价或溢价交易,但两者的折溢价率如何确定,一直是个充满魅力的“谜题”。目前市场基本上已达成这样的共识:由于A端本质上的债券属性,它的隐含收益率受同信用等级的长期信用债的到期收益率制约,隐含收益率决定了它的折溢价率;由于配对转换条款所导致的套利机制,A端的折溢价又决定了B端的折溢价。
是“A决定B”还是“B决定A”,这个问题曾引发业内的广泛争论,目前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大部分人士认同A决定B的逻辑。不过,近期随着B份额行情的火爆,该类份额的高溢价状态甚至持续好长一段时间,远远偏离其理论应有的水平。另外,由于套利资金的打压,A份额的折溢价率也受到影响,使得人们关注B对A的“反向作用”。这都使得A决定B的怀疑论有所抬头。
但无论B与A的折溢价率如何波动,都不会影响这一分级基金的基本逻辑。事实上,在配对转换机制的作用下,A、B的折溢价率理论上有一个合理的水平,但这个理论水平并不意外着一成不变。由于受市场预期的影响,B的折溢价率经常会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这体现在其杠杆水平(B份额的杠杆水平受折溢价率制约),在看多的预期下,B份额往往高度溢价,实际杠杆会大于理论杠杆,在看淡的预期下则相反。
B份额折溢价率的波动,不意味着其合理折溢价率和理论杠杆就没有意义,它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套利机会。如果B份额溢价率超出理论水平,必然会出现整体溢价,则会导致溢价套利机会的产生,反之,则会产生折价套利机会。套利机会除了给投资者提供盈利机会外,另外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基金份额。溢价套利使得基金份额越来越大,折价套利则使份额越来越小。份额对基金公司的意义不言而喻,对投资者也并不是没有意义,份额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流动性,流动性是市场的生命线,没有流动性的品种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分级基金的理论折溢价率不只是理论。

分级基金认识的误区有哪些

8. 分级基金

分级基金是在封闭式基金的基础上,借鉴结构化产品分级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基金创新产品。它是通过对基金份额进行风险收益的重构,将基金份额分成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基金份额等级,从而满足投资者更为细化的投资需求。
相对于传统基金产品,分级基金拥有更为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条款,迎合了不同投资人特殊的风险收益偏好,成为市场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分级基金(Structured Fund)又叫“结构型基金”,是指在一个投资组合下,通过对基金收益或净资产的分解,形成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基金份额的基金品种。
它的主要特点是将基金产品分为两类或多类份额,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收益分配。分级基金各个子基金的净值与份额占比的乘积之和等于母基金的净值。例如拆分成两类份额的母基金净值=A类子基净值 X A份额占比% + B类子基净值 X B份额占比%。如果母基金不进行拆分,其本身是一个普通的基金。

扩展资料
认识误区
1、认为分级基金都是高风险。分级基金实际上分为具有约定收益的A类份额和具有杠杆效应的B份额。A类份额是风险较低的。
2、认为所有A类分级基金都保本保息。实际上,根据分级基金合同条款,俗称“保息”的约定收益一般都是折算为等值母基金通过赎回的方式得以保障。
3、对于母基金是LOF的分级基金的子基金错误看成是封闭基金。错误地认为单独的A类或B类应该折价。
4、错误认为B类杠杆基金的溢价率和杠杆率存在线性(正比)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级基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