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的经济等于什么年代时的美国是不是等于25年前的美国呢?

2024-05-17 18:51

1. 中国现在的经济等于什么年代时的美国是不是等于25年前的美国呢?

不能这么讲,如果按照GDP来说,我国今年的GDP按照汇率算能够达到5.8-6万亿美元,如果按照汇率比价折算的话。相当于美国1976年1.775万亿美元的水平。1976年的1美元相当于今天的3.5-3.7美元。但是如果按照购买力算的话我国的GDP约为14.5万亿美元,几乎接近美国的水平。10年美国的GDP购买力水平也就是16-17万亿美元的样子。如果刨去美元贬值的话,我们的实际国家经济实力相当于美国2007年的水平。但是这只是总量上来算。
经济的实际发展质量我们比美国要差很多。拿海外资本来说我国的对外投资额度为1100亿美元。美国的海外投资额度是15600亿美元。我们的数额相当于美国1976年的水平。实际上到2025年的时候,我们实际的海外投资总额相当于美国1980年的水平(80年美元-1350亿美元,到时候中国约6600亿当时的美元)
我们现在的经济总量相当于1975-1982年之间段的美国的总水平。但是实物产量比那时的美国高得多,比如钢铁产量我们目前是6亿吨,美国绝对赶不上我们。汽车产量1978年美国是1108万辆,比我们今天低30%,今天美国的汽车产量1220万辆。比我们少25%。那时我国的汽车产量不足20万辆。
如果按照人均数字来算的话目前人均是4410美元。按照数字来说相当于1969年美国的水平。按照去除通胀因素来说。相当于美国1928-1941年阶段的人均GDP。1928、1941年美国的人均GDP是770、820美元,折合成今天的美元大致相当于4480-5000美元的水平。美国1941年的GDP只比1928年高出5%,中间是大萧条的恢复期。因此目前我国人均经济总量相当于美国1929-1941年之间的水平,说白了目前我国的人均GDP相当于美国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水平,比美国在人均方面落后了七八十年。人均掩盖了许多地方。我们的穷人的人均生活水平,按照数字上比美国落后了大致约有一个世纪。但是某些福利上来说100多么年前,美国的穷人是没有任何保证的。1910年之后美国才逐步建立起福利体系的。

中国现在的经济等于什么年代时的美国是不是等于25年前的美国呢?

2. 在经济发展上中国与美国相差几年呢?

如果比经济总量,中国要不了20年就能超过美国.特别是在这次金融危机后,这个趋势几乎铁定了.
但如果比人均GDP,那么中国恐怕需要4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赶上美国的人均水平.
如果再比社会发达程度,包括科技军事社会福利这些,中国恐怕需要50年才能赶上美国的水平.
上述估计已经考虑了美国也在继续发展的因素.美国也没什么神话的,就是靠200年积累和不折磨.如果它停止发展保持现状,估计中国人需要30年就能赶上它现在的平均生活水平.当然这考虑了购买力的因素.我不是说现在中国相当于美国30年前的经济发达程度,而是说中国赶上这种程度只需要30年!

3. 同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

1.人口众多的大国优势
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在全球化背景下,这一劣势正在向比较优势方向转化,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方面,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长期维持低工资成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人口众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在资源全球重新配置过程中,廉价劳动力和巨大市场潜力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尤其是随之带来的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开发能力。这些稀缺要素与中国优势的结合,是中国20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因。自2002年加入WTO,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3年来的发展更充分显示出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比较优势:
(1)对外贸发展速度显著加快。2001年中国进出口同比增幅仅7.5%,从2002年起中国外贸猛然提速。200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2004年增长35.7%,3年间外贸总额翻了一番,全年外贸总额达1.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3年全球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为15.2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3%,德国为9%,中国不到6%,2004年中国将达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长速度或稍低一点,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在贸易总额上超过德国,在出口总额上超过美国,2010年后不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这一预测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有很高的外贸依存度之上的,200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将达GDP的70%左右,远远高出美国、日本、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大国,日本对外贸易占GDP的最高年份只有36%。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相当程度上是因近年来美元大幅度贬值所致,通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和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改革,这种压力也不会对中国对外贸易构成实质性影响。二是针对中国出口的保护主义有愈演愈烈之势。尽管近年来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案例和涉案金额增速很快,如2003年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反倾销、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59起,涉案金额比上年增长了178%。但涉案金额的绝对数相对中国出口来说并不算大,约为22亿美元。随中国的积极应对和反贸易保护经验的积累,也不会对中国内生的比较优势构成根本性损害。
(2)直接利用外资迅速增长。自2002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大关以来,中国已连续2年成为世界上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2004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仅低于美国的1210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由于中国利用外资的水平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低廉和潜在市场的巨大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只要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在短期内将没有国家能够取代中国的地位。
2.劳动力成本的长期比较优势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中国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优势的长期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低成本优势将长期维持。东亚先期发展国家经验表明,随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这类产业很快会因工资成本上升在国际间发生梯度转移。由于中国劳动力供给潜力巨大,许多改革开放之初就已形成的产业,20多年后工资成本仍没有多大变化。直到最近两年发达地区的“民工荒”才显露出工资向上的压力,距竞争力丧失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况且,这些产业在国内的梯度转移和赋予农民工市民待遇的社会政策改革,将延缓工资成本上升的过程。可以预测,这种竞争优势维持的时间大体与城市化进程一致。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40%左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GDP处于同一水平的国家,农村中仍积压着大批剩余劳动力。假设城市化率达到80%时,剩余劳动力潜力释放完毕,即使按照2000年以来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速度计算,即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由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也能维持40年左右。
(2)中国在中高技能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开始显露。1990年代以来,由于就业压力增大,以升学为目的的中学教育和重视工程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势逐步显现,使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开始形成很强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中心移往中国就是一个明证。欧盟委员会刚刚发表的2004年竞争力年度报告认为,过去中国商品一般集中在“质量好但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上,但现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产品成本低但技术含量高”的国家,已对欧盟形成“一种挑战”。目前,中国的这种优势才刚刚显露出来,随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高技术人才在工资成本上比较优势将会越来越突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成长为“制造业强国”只是时间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中高层次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呈上升趋势,人们担心中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将很快丧失的看法不无道理。但是,这主要是中国教育体系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所至:一方面,社会上积压了大批渴求接受高等教育和提高劳动技能的学子;另一方面,因高等教育规模限制和职业教育体系落后,公众受教育的需求和企业对低成本人才的需求又不能得到满足,教育体系不能把潜在优势迅速转变为现实优势。1999年以来为扩大内需的高校扩招扭转工资上升趋势,随近两年扩招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已开始拉低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显现出中国在这方面的潜在竞争优势。2004年全日制高校招生420万,近1998年的108万的4倍,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了20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19%。目前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毛入学率超过50%,有重视教育传统的中国在这方面潜力还很大,随国民收入增加,这种潜力将逐步释放出来。
各层次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将使未来中国不仅在低层次产业具有极强竞争力,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也具有很强竞争潜力,这是任何先期发展国家都未曾有过的情况。
3.巨大市场潜力的长期优势
除廉价劳动力优势外,同样基于人口众多的巨大的市场潜力是吸引外资及其稀缺性资源进入中国的另一重要原因。随经济长期高速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用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有了实施基础。跨国公司为抢占中国这个未来有可能超过北美和欧洲巨大市场,即使短期不能盈利,也要进入中国。这种行为给中国带来梦寐以求的高端技术、管理知识和市场开发能力,这些稀缺性资源与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结合,使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体系重构过程中具有了极大的比较优势。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刚跨过1000美元,市场需求的潜力还非常大。
中国要长期维持市场潜力巨大和劳动力成本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除了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外,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这是今后需求持续扩张的主要源泉;二是教育体系调整和体制改革,以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对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由于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与改革不能单单依靠市场化来推进,社会政策的改革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只要中国始终把自己的比较优势主动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力至少还有几十年时间。

同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

4. 美国的经济分为哪几个时期

前殖民时代
  在两万多年前, 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  美洲原住民画像
的祖先。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 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 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 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鱼人, 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1607~1753) 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因为寒冷被迫回到英国,1587年又来了91个男人17个女人,9 个孩子,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 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 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区, 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 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18世纪中叶, 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 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 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殖民地时代
  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们乘“五月花号(mayflower)”到北美并在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在11月21日于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与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签署共同遵守《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订法规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础。   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役这类的非自由劳力,而英国政府的放任政策则让特有的美利坚精神与文化得以发展出其独特性。万恶的黑奴贸易在美国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由于一、英国移民移民北美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财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贫农。二、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权。三、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了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相信社会契约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护而得人民支持才组成的。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没有代表就不纳税”宣言、“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于1775年4月在列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北美独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个州。
独立运动
 18世纪中叶, 英国  签署《独立宣言》
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起草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这也充分展现出了美国人民面对殖民统治而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智慧。
组成新政府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  西进运动
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编辑本段南北冲突
  南北战争
  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制废存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  南北战争
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恢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本段工业化与改革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本段世界的新地位
  在战后的10年间, 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 属于商人阶级的10年. 据1929年统计, 居城与居乡的比率是56%∶44%, 这时举凡现代生活的特色, 诸如汽车、电话、收音机、洗衣机, 已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战后经济呈现极度的繁荣, 原因有二, 一为政府不再干涉私营企业且有立法保护之, 二为新技术的带动. 虽然经济成长很快, 但是基础不稳。
编辑本段不景气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929年经济大恐慌,银行出现挤兑
经济大恐慌, 影响的不只是美国, 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 经济大恐慌, 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 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 工厂商店关门, 银行倒闭……一片萧条。 1932年, 罗斯福当选总统, 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 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 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二次大战, 才苏醒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 关系日趋恶化, 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 加紧准备, 一如战时, 这种状态, 被称为"冷战".
   后来强力发展内政,跻身为世界超级强国。

5. 美国当代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美国从华盛顿时就开始了资本主义——资本主张人类的道义,即物权高于人权。

对外始终保持着掠夺态势——经济的膨胀表现在美国与被掠夺国家的差距方面。

经济的发展主要看人口增长,美国注重商贸而忽视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在人口发展方面是非常薄弱的。

美国当代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

6.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与欧美日的在经济上的差距有多大?

您好,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与欧美日的在经济上的差距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度与美国的差距。【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与欧美日的在经济上的差距有多大?【提问】
您好,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与欧美日的在经济上的差距就相当于现在的印度与美国的差距。【回答】
因为当时刚建国,差距特别特别大,而且由于国内动乱,一些事情还在不断的发展。【回答】
不过因为我们5000年的文化不是那么轻易就被打败的,也发展了起来【回答】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祖国加油。【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若可以,希望给个赞哦。[比心][比心][比心]【回答】

7.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美国差多少年?

中国经济大约落后美国大概50年左右!! 还有很长的时间 中国大概还要到2050年才步入富国。
美国军费占世界40%,经济占世界30%,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强大的支配能力和重要的影响力。美国年军费4000多亿美元,近几年美国每年增加的军费400亿美元,几乎比中国一年的军费总额要多!2005年美国GDP为12.5万亿美元,增长率为3.5%,即年增长4000亿美元。中国GDP为2.4万亿美元,为美国的1/5,年增长率为10%,即年增长2400亿美元。以此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中国GDP能够赶上美国需要经过27年。
所以大约估算一下,中国不可能永久保持10%,当然美国也基本不可能有稳定3%增长。所以只从经济一向,起码需要30年。基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要达到生活水平接近,应该需要60年左右。期间还要保证中国不能出现经济衰退,而且美国保持盛转衰的后发达国家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美国差多少年?

8. 美国建国之初的经济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大企业在美国的社会经济中可谓叱咤风云,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大企业的前身,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商业组织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从“公共组织”转变为“私人所有”,从“特权机构”转变为“自由竞争的公司”,这些关键性演变对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也奠定了后来大企业崛起的基础。因此,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美国史学界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① 的论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商业组织相关的政策制度、思想意识、法律法规与社会变迁等,都成为研究重点。透过史学家的研究,可以看出,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发展与转变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
  一、对商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与“制度主义”学者的影响
  对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研究可回溯至20世纪初。在此之前,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被学者们忽视,他们认为这段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国内经济的复苏停滞不前。② 直到1903年,西米恩。埃本·鲍德温在《美国历史评论》中发表文章《1789年之前的美国商业组织》,介绍了北美英属殖民地时期和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发展过程。③ 在这之后,约瑟夫·斯坦克利夫·戴维斯借助大量书信、商业记录、报刊、杂志、小册子以及地方史材料等,对美国商业组织早期的发展进行全面描述,分析了商业组织的源起、发展阶段与种类。④ 时至今日,他的著作仍然被视为研究美国商业组织的权威资料,其内容被众多研究论著引用。学者的研究表明,美国建国初期并非是经济发展的“黑暗时期”。各州政府为推动商业发展和公共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特许状,联合私人资金建立银行和保险公司,建设公路、铁路、运河和桥梁,发展制造业,这些商业组织对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制定的商业组织法来看,有学者认为,在1830年代出现统一标准的公司法之前,各地的银行法、制造业公司法
、运河法等已经具有现代法律的特征,反映了不断壮大的商业阶层的需要。⑤ 但是,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也有明显缺陷。它们单纯地叙述美国早期商业组织和法令制定的发展过程,缺乏对美国早期社会历史情境的考察,论著长于叙事而疏于分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