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多少

2024-05-20 12:50

1. 我国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多少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国夏粮总产量14107万吨,比上年增加447万吨,增长3.3%。夏收油菜籽产量1388万吨,比上年增加16万吨,增长1.2%。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06万吨,同比下降2.4%,其中猪肉产量2574万吨,下降4.9%。  二、工业生产基本平稳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集体企业增长2.0%,股份制企业增长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制造业增长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分产品看,565种产品中有305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707亿元,同比下降0.4%。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环比增长0.64%。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2548亿元,同比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5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8%。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7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73745亿元,增长12.3%;民间投资154438亿元,增长11.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159亿元,同比增长27.8%;第二产业投资9744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投资133527亿元,增长12.4%。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26150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6%,国内贷款下降4.8%,自筹资金增长8.6%,利用外资下降30.9%。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91936亿元,同比增长1.6%。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8%。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房屋新开工面积674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7.3%。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502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一季度为同比下降9.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5%。全国商品房销售额34259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2.9%。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8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8%。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5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8948亿元,同比增长0.1%。  四、商品消费稳健增长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6256亿元,增长7.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1850亿元,同比增长10.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727亿元,增长11.6%。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4996亿元,同比增长11.5%,商品零售126581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62306亿元,增长7.4%。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增速比5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6%。  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6459亿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3759亿元,增长38.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7%;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00亿元,增长41.9%。  五、对外贸易顺差继续增加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53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9%。其中,出口65722亿元人民币,增长0.9%;进口49594亿元人民币,下降15.5%。进出口相抵,顺差16128亿元人民币。6月份,进出口总额206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11749亿元人民币,增长2.1%;进口8907亿元人民币,下降6.7%。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3%,农村上涨1.1%。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烟酒及用品上涨0.5%,衣着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8%,交通和通信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5%,居住上涨0.7%。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6%,油脂价格下降4.4%,猪肉价格上涨2.4%,鲜菜价格上涨4.6%。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环比持平。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6月份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4%。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5%,6月份同比下降5.6%,环比下降0.2%。  七、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1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9元,同比名义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9700元,同比名义增长10.5%。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436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增长0.1%。上半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02元,同比增长9.8%。  八、结构继续优化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内需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83,比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  九、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狭义货币(M1)余额35.61万亿元,增长4.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86万亿元,增长2.9%。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8.79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31.83万亿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6.56万亿元,同比多增5371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11.09万亿元,同比少增3756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81万亿元。  总之,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二季度主要指标增速企稳向好,国民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发展活力动力增强。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复苏曲折缓慢,我国经济回稳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正确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速稳质优,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我国2015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多少

2. 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前三季度主要实施了哪些具体的货币政策操作??

  2010 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投资结构 有所改善,对外贸易继续恢复,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 调性增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居民消费价 格继续上涨。前三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6.9 万亿元,同 比增长 1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长 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 比上涨 2.9%,第三季度同比上涨 3.5%。
  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 策,并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 性管理,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 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总 体看,金融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9 月末货币信贷增速有 所反弹。
  2010 年 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 69.6 万亿元,同比 增长 19.0%,增速比 6 月末高 0.5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 额为 2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9%,增速比 6 月末低 3.7 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9 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 增长 19.8%,增速比 6 月末高 1.2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 速稳中趋升。9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18.5%,增速比 6 月 末高 0.3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6.3 万亿元,同比少增 2.4 万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9 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59%,比 6 月份上升 0.02 个百分点。9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7011 元,比 2010 年 6 月 19 日升值 1.89%, 比 2009 年年末升值 1.90%。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球经 济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国内 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 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时出现,发达经济体复 苏有所放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 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我国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 生增长动力仍需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 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依然艰巨。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需加强通 胀预期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统一 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 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 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处理好保持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综合运 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在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的 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维护价格总水平稳定,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 展的可持续性,促进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 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强化 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充分 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 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10 年第三季度,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 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升
  2010 年 9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为 69.6 万亿元,同比 增长 19.0%,增速比 6 月末高 0.5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 额为 2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9%,增速比 6 月末低 3.7 个百分点。 流通中现金 M0 余额为 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3.8%,增速比 6 月末 低 1.9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现金净投放 2952 亿元,同比少投放 195 亿元。
  货币总量增长总体有所回升。M2 增速 8、9 月份持续于 19%以上 的较高水平运行,均超过 6 月末增速,近期货币总量增速有所抬头的 态势值得关注。M1 增速逐步放缓,主要与上年基数较高有关,第三 季度回落幅度则明显减缓。目前,M1 增速仍持续高于 M2 增速。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
  9 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下同)本外币各项存 款余额为 71.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8%,增速比 6 月末高 1.2 个百 分点,比年初增加 10.4 万亿元,同比少增 1.4 万亿元。其中,人民币 各项存款余额为 7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0%,增速比 6 月末高 1.0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10.3 万亿元,同比少增 1.4 万亿元。8、9 月份存款分别增加 1.1 万亿元和 1.5 万亿元,连续两个月维持在 1 万亿元以上,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仍较为充裕,这与近期外汇占款增加较多、 贷款投放偏快等因素有关。外币存款余额为 2298 亿美元,同比增长13.1%,比年初增加 212 亿美元,同比少增 107 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住户存款增长逐步加快,活期占比显著提高;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稳步回升,企业存款期限结构 变化较大。9 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 30.4 万亿元,同比增 长 17.0%,增速比 3 月末和 6 月末分别高 1.9 个和 1.8 个百分点,比 年初增加 3.9 万亿元,同比多增 1438 亿元。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 余额为 28.8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5%,增速比 3 月末低 6.1 个百分 点,比 6 月末则提升 1.0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3.6 万亿元,同比少 增 2.5 万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增加 6824 亿元,同比多增 1733 亿元。 第三季度,新增住户存款中活期占比为 55%,分别比第一季度和第二 季度提升 3.9 个和 12.7 个百分点,呈逐步上升态势。第三季度,非 金融企业存款中定期占比达到 82%,比上半年高 30 个百分点。主要 是 9 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结构变动较大,定期存款新增 6826 亿元, 而活期存款减少 3167 亿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当月非金融企业存款 结构变动仍属正常,主要受假日季节性因素等影响,如企业节前集中 发放工资、奖金,部分企业于节前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通知存款以提 升收益等。9 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 3.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6%, 比年初增加 1.2 万亿元,同比多增 1203 亿元。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稳中趋升
  9 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 49.1 万亿元,同比增 长 18.7%,增速比 6 月末低 0.5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 6.5 万亿元, 同比少增 2.8 万亿元。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 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第三季度,主要金融机 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 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这三个行业的本外币中长期 贷款分别为 3723 亿元、1547 亿元和 935 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 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 45.6%、18.9%和 11.4%。对“三农”的信贷支持 进一步增强。9 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 社、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 9.3 万亿元,同比增长30.3%,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11.6 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 2.6 万 亿元,同比增长 29.8%,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11.1 个百分点;农 林牧渔业贷款余额 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9.4%,高出同期各项贷款 增速 0.7 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反弹。9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46.3 万 亿元,同比增长 18.5%,增速比 6 月末提升 0.3 个百分点,比年初增 加 6.3 万亿元。尽管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 2.4 万亿元,但增 速自 6 月份以来呈现总体稳中趋升态势,第三季度各月增量均保持同 比多增。近期贷款投放出现一定反弹,一方面受中小企业、房地产、 项目投资等贷款需求仍相对较强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意愿增强有关,尤其是部分银行在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逐步达标后,信贷加快投放情况更为突出。分机构看,中资四家大型 银行贷款投放相对偏多,第三季度增量在全部机构中占比达到 40%, 比上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从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保持较快增长, 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速有所回升。9 月末,住户贷款余额同 比增长 42.2%,增速比 6 月末低 7.1 个百分点,2010 年以来持续维持 较高水平增长,比年初增加 2.4 万亿元,同比多增 5277 亿元。主要 是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多,比年初增加 1.1 万亿元,在住户贷款中占 比为 45%。其中 9 月份新增 804 亿元,比上月多增 265 亿元,为 5 月 份以来首次月度增量环比上升。随着第三季度以来部分地区楼市有所 回暖,住房贷款增长走势仍需密切关注。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 余额同比增长 12.8%,比年初增加 3.9 万亿元,同比少增 2.9 万亿元。 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 3.6 万亿元,同比少增 6713 亿元。票 据融资比年初减少 8098 亿元,同比少增 1.7 万亿元。中小企业信贷 支持力度继续加大。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 2.6 万亿元,9 月末余额同比增长 20.5%,其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3 万亿元,9 月末余额同比增长 27.7%,增速比中型企业高 12.0 个 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 15.2 个百分点。
  表 1:2010 年前三个季度分机构人民币贷款情况
  单位:亿元
  2010 年前三个季度
  新增额 同比多增
  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① 33339 -14542
  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② 16718 -6807
  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③ 4412 -1894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④ 9922 399
  外资融机构 1109 1174
  注:①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是指本外币资产总量超过 2 万亿元的银行(以2008 年末各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参考标准)。②中资全国性中小型银行是 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 2 万亿元且跨省经营的银行。③中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是 指本外币资产总量小于 2 万亿元且不跨省经营的银行。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9 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 42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1%, 比年初增加 432 亿美元,同比少增 564 亿美元。分季度看,外币贷款 第一季度大幅增加 292 亿美元,同比多增 377 亿美元,但第二季度后 外币贷款投放有所放缓,这可能与商业银行外币资金头寸相对紧张等 因素有一定关系。其中,第二季度增量明显回落至 30 亿美元,同比 少增 572 亿美元,第三季度外币贷款则有所回升,当季增加 110 亿美 元,同比仍少增 370 亿美元。境外贷款比年初增加 187 亿元,同比少 增 72 亿美元。2010 年以来,境外贷款逐季增加,前三个季度分别新 增 17 亿美元、46 亿美元和 124 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 超过同期外币贷款增量,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明显加大。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
  9 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 16.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0.9%,比年初 增加 1.7 万亿元。9 月末,货币乘数为 4.32,比 3 月末和 6 月末分别低 0.03 和 0.05。9 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 1.7%。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 1.4%,中资中型银行为 1.1%,中资小型银行为 2.4%, 农村信用社为 4.0%。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
  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9 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5.59%,比 6 月份上升 0.02 个百分点。 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6.09%,比 6 月份上升 0.10 个百分 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 3.86%,比 6 月份上升 0.09 个百分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稳步上升,9 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 5.03%,比 6 月 份上升 0.08 个百分点。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执行 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9 月份,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 分别为 25.54%和 30.19%,比 6 月份分别下降 2.18 个和 0.70 个百分 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 44.27%,比 6 月份上升 2.88 个百分 点。
  受境内资金供求关系变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影响,外币 存款利率总体走高,贷款利率小幅下降。9 月份,3 个月以内大额美 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 1.93%,比 6 月份上升 0.17 个百分点;3 个月 以内、3(含 3 个月)-6 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 2.30%和2.46%,比 6 月份分别下降 0.09 个和 0.35 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2010 年初至 6 月 19 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 基本稳定。2010 年 6 月 19 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 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9 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 6.7011 元,比 2010 年 6 月 19 日升值 1264 个基点,升值幅度为 1.89%,比 2009 年年末升值 1271 个基点,升值幅度为 1.90%;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 1 欧元兑 9.1329 元人民币、100 日元兑 7.9999 元人民币,较 2009 年 年末分别升值 7.27%和贬值 7.77%。汇改以来至 2010 年 9 月末,人民 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 23.5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 9.65%,对日元 汇率累计贬值 8.6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至 2010 年 9 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 14.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 22.3%。
  2010 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 6.6936 元, 最低为 6.8284 元,181 个交易日中 97 个交易日升值、6 个交易日持 平、78 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 295 个基点(折合 0.43%),最大单日贬值幅度 247 个基点(折合 0.36%)。
  专栏 1:有效汇率
  汇率通常是指表示两国货币之间对价关系的双边汇率,如 2010 年 9 月 3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为 6.7011 元/美元。但要考察一种货币对其他多种货 币的综合对价关系,需要引进有效汇率的概念。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 经常以贸易比重为权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用于度量一个国家 贸易商品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用于 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些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具体使用中,人们通常将有效汇率区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一 国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在数值上等于其与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 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 了对所有贸易伙伴国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 币本身购买力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在测 算有效汇率时,研究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特殊目的来设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样本货币范围和贸易权重等相关参数,因而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计算自己的有效汇率并作为参考。例如,美联储 一直以来对外公布自己计算的美元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按不同货币篮子名义和 实际有效汇率各自有三个指数,分别是包含所有贸易伙伴货币的广义指数(The Broad Index)、仅包含主要货币的主要货币指数(The Major Currencies Index) 以及其他重要贸易伙伴指数(Other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Index),以 反映美元对不同贸易伙伴群体的竞争力,这些指数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引用。又比 如,市场推测新加坡金管局选取大约 19 种货币作为篮子计算名义有效汇率,主 要考虑贸易重要性和经济竞争关系,并直接将名义有效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 指标。而俄罗斯仅选择美元和欧元两种货币作为篮子计算有效汇率,简洁明了地 反映卢布对主要贸易伙伴的竞争力。
  部分国际机构还使用统一篮子计算多种主要货币的有效汇率,以便对这些货 币的价值变化进行比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货币统计(IFS) 中统一公布其计算的各成员国货币的有效汇率数据,但更新较为缓慢。使用更为 广泛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的数据,每月 15 日 BIS 会在其网站上公布58 种货币(包括欧元及欧元区 17 个成员国货币)截至上月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 率。BIS 计算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自 1994 年至 2010 年 9 月已累计升值34.9%和 57.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在 BIS 测算的 58 个经济体货币中位列 前 10 位。
  由于有效汇率在衡量汇率水平方面更具科学性,因此有效汇率调整与双边汇 率调整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当前中国主要 贸易伙伴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2010 年前三季度对美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量中 占比仅为 13.0%,对欧盟、日本和东盟所占比例分别为 16.3%、10.0%和 9.8%。 不仅贸易伙伴多元化,而且贸易计价货币也在逐步多元化,尽管美元仍是主要结 算货币,但部分贸易已以欧元、日元等货币计价后再折算为美元。与双边汇率相 比,有效汇率更能代表企业贸易计价和结算的实际汇率水平,对企业财务和经营 决策更具参考意义。

3. 证券公司研究报告(论文)

我写的论文是1W字以上的,你感觉合适你就把你的邮箱发到我百度信箱里去。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 
 
 
编辑:studa9ngns 作者:佚名 出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日期:2005-12-20 
 
 
摘  要: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增长、科技进步、出口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现状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现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60%和40%,每年出口创汇占60%,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多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促使它们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相当高,如美国、英国、日本的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都超过90%。它们在发展中都或多或少的也遇到了融资方面的困难。但是,其政府为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帮助其消除这些障碍,使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解决。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在政策上进行调整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完善,同样会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很好解决的,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

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2.信用歧视。中央为了搞活企业,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方针政策,要求银行部门要重点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就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予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导致银行在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不平等。缺乏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据统计,1998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20.85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新增1亿多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机构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个别银行有诸如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下企业不贷的规定,恰恰断掉了贷款需求以“急、频、少、繁”为主要特点的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

3.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

4.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中小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5.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中小企业却不予支持。

6.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7.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银行也感到放款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难。主要表现是:一是抵押难。中小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并且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中小企业普遍难以承受;二是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其作担保人,而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三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即使钱到手,可能已错过商机。而一旦借到款后,一些企业宁肯接受罚息,也不愿意办续借手续,免得再经历一番评估、登记、公证等全套贷款手续。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

8.在中间业务方面,满足中小企业交易需要的结算工具较少。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对中小企业办理托收承付和汇票承兑业务及票据兑现。由于资金结算渠道不通畅,资金进帐时间过长,甚至发生梗阻,因而,使一些中小企业改用现金结算,加大了交易成本,削弱了中小企业竞争的实力。

9.在我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服务管理机构,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保障,目前只是按行业和所有制性质分别制定政策法规,缺乏一部统一规范的中小企业立法,造成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的不平等。另外,法律的执行环境也很差,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局部利益,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恐贷”心理。

10.我国中小企业缺少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途径。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对于新股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1997年以后,证券主管部门不再向各地、各部分分配股票发行的数额,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从企业债券市场看,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国家每年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确定当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中国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资格,做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自身规模小,资产少,负债率高,担保能力弱;管理者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低;又有银行贷款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还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搞活地方金融市场,多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筹集资金。实行政策扶持,政府主导,立足地方,市场运作,化解风险。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经验,相应采取措施,尤其是在政策上应加大倾斜力度。其具体办法是:

1.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条文主要是《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和《乡镇企业法》,这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在金融信贷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政策和金融支持离不开立法支持。法律保证可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考虑:

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法》,日本的《中小企业法》;专业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的法律,如美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法》,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反对垄断的法律,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信贷制度的立法。应尽快指定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有关中小企业贷款的法律或规定。首先,要划分中小企业的分类标准,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方法。其次,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再次,要落实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资金渠道、执行机构及管理办法。

2.大力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只要符合《商业银行法》规定标准,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只要经过央行机关批准,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开设地方性金融机构。并强化监督、鼓励竞争,形成规范的地方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以聚集更多闲散资金,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

3.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于民间主体的融资活动不能简单禁止,而是要用地方性法规进行规范,明确融资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将其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

4. 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要引导中介机构经过科学评估和论证,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和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信用体系。

修订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等级的评定标准。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信用评级不利于中小企业,含有对中小企业的心理歧视。实践证明,盲目扩大经营规模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并不比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产生更稳定的效益,信用更强。因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上也应及时调整策略,变重视企业经营规模为重视企业经营效益,取消某些歧视性的评价项目。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少,资金缺乏。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是银行非常广大的信贷市场;同时,资金的紧缺又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但能拿出有效保证和抵押的中小企业却不多;另外,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会计制度还不尽健全,经营管理制度还存在不规范之处,贷款风险较大。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其它国家的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应该是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它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可成立多种形式的信贷担保机构,开辟多种渠道筹集担保基金: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切实改进中介机构的服务,简化手续,降低标准;金融机构可适当扩大有效财产的抵押范围。另外,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过程中应坚持预见性、能动性、创造性、协同性、渗透性、人本性和渐进性七项核心原则。

目前不少省市已出台了建立担保体系的办法,为支持成长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信贷市场,银行要积极协助和促进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允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为抵押;建立政府贷款担保基金,为经过其评估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政府担保;建立中小企业共同担保基金,由政府加以引导,从而可以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建议设立地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除设立地(市)级担保机构外,区、(市)、县还要设立专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机构,鼓励企业间实行会员制的联保,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担保资金实行政府财政启动,各方出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5.鼓励中小企业投靠优势企业。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企业吸纳中小企业成为它的零配件生产单位,按照图纸进行加工,生产其零件、配件。这既为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尖、特方向发展,解决了产品的销路,而且为中小企业找到了融资担保单位。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6.大力推进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建立法人治理机构,提高银行职工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市场经营货币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当前要乘乡镇清理债务之机,追偿旧债,或仿照国有商业银行的办法,剥离不良资产。使其轻装上阵,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在地方金融机构中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是货币的价格,靠价格进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只要在政府适当干预下的利率市场化,就能搞活地方金融机构,提高其竞争能力。

拓展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种类和范围。应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动的特点,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畅通汇路,为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应尽快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托收承付、汇票承兑与贴现业务。另外,还应利用金融机构网点众多、占有信息量大的行业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商机、经济政策、经营与投资决策咨询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其他方面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大其资金来源,在政策上给予积极且持久的扶持与倾斜,并逐步实现其在融资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真正的“国民待遇”。

7.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针对中小型企业量大面广,布局分散的特点,政府实行分类指导,鼓励优胜劣汰,采取适者生存的竞争性措施。对产品有销路,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优先扶持。实行扶优扶。

8.各地要加速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程,以全面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让中小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特别是在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应着重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通过搞活地方金融机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9.建立对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贷款制度。党的十五大就已经明确指出,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对非公有企业一视同仁,按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不增加任何政治因素和顾虑地加大对非国有经济的投入力度。而且,随着国有小型企业的改制的完成,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的信贷市场基本上就是非国有企业的市场。例如在浙江、福建等地区则主要是非公有企业,即私营个体、外商投资企业的信贷市场。如果银行忽视对非公有企业的的投入,便会失去一个大市场,失去一个最有活力、不断发展壮大而贷款风险又相对较小的效益增长点。

10.积极寻找风险投资资金。我国约有95%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企业规模小造成R&D费用投入不足,一些成果因企业财力不足不能进入中试而被束之高阁。因此,对于那些处于良好发展阶段且有良好前途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应积极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寻找风险投资资金。同时,中小企业应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其生产经营运作,塑造其良好形象,并应当加强其信息交流和商务沟通,从各种渠道,包括政府部门、咨询公司、银行等各方面获取信息,积极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交流,寻找其支持和帮助。

11.加强内部融资力度,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全员入股的资合与人合相结合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将全体职工的闲散资金积聚起来,发挥规模效应。对于组建股份合作制发展好的企业,则可以转化为股份制公司,直至最后争取上市,突破融资的障碍与瓶颈。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使中小企业走上开放式经营与管理,向最终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现在,已有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改组改制不断壮大,有的已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据统计,截止1999年底,在我国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已有14家。这些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通过改组发展壮大而来的。这可以说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12.建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或联盟。这种协会或联盟应是互助型的,它不仅可以为协会或联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信息,而且可以为中小企业相互间交流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提供场所和条件。协会或联盟内的中小企业应加强互助合作,资金充裕的企业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先进的企业则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还可以相互间提供贷款担保。这样,某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则可以在协会或联盟内得到解决。而且,这种协会或联盟为其以后发展为集团公司或联营公司奠定了基础。

13.加大兼并与联营、合资的力度。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单个企业的力量已渐显单薄,因而,一股重组与兼并的浪潮袭卷世界各地。中小企业应借这一趋势,积极进行兼并或联营、合资。通过兼并某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则可以解决其自身的资金困难,通过与其他实力雄厚的企业联营也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中小企业还可以积极引进外商投资,通过改组成为中外合资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自身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外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

14.创建新的企业经营形式。通过特许经营、代理制等新形式的引进,可以克服自身资金缺乏的缺陷,而且这些先进经营形式的引进,甚至可以引发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引起其经营与管理的变革,在增强企业资金实力的同时实现其发展的飞跃。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传统问题,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应当以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它,不仅要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加大倾斜力度,而且也要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去寻找对策。借鉴国内、国外的良好经验,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拿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这样,这一传统问题必将会得到良好的解决,中小企业必将达到一个发展的新境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林:《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1期。

2.李恩强:《中小企业融资五难》,《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第1期。

3.刘黄:《中小企业如何制定最佳融资决策》,《中国中小企业》,2002年第9期。

4.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1期

5.金萍:《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理论分析》,《商业研究》,2002年第3期。

6.桂昭君 杨旭:《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体系重构》,《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4期。

证券公司研究报告(论文)

4.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娱乐行业有哪些影响?

影响不好。建议继续观望。

希望能帮到你,记得采纳为,满意回答,谢谢。。。。

5. 请问我们平时说的GDP,是存量还是增量的概念?例如说GDP同比增长了多少,这是怎么理解?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简写。一般可以以年度、季度、半年等统计周期。
根据你的问题,既然是生产总值,都是增量概念。它不是一国或一地区的全部财富,而是某一时间内生产出来的财富总量。
GDP同比增长,主要把握同比,同比是指与去年同期相比。

请问我们平时说的GDP,是存量还是增量的概念?例如说GDP同比增长了多少,这是怎么理解?

6. 201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针对当前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经济运行正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较上年第四季度加快2.2个百分点。4、5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17.8%和16.5%,较第一季度分别降低1.8个和3.1个百分点。依据工业增长水平测算,第二季度GDP增长率在10.5%左右,上半年GDP增长率在11%左右。总体看,尽管出现回落态势,但经济增长仍保持着较高速度。

  ●物价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

  1~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5月份同比上涨3.1%。1~5月份物价同比涨幅呈现逐步提高态势,但主要受翘尾因素推动,新涨价因素趋于减少。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1%。随着翘尾因素减少,加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涨幅预计将从6月份开始稳步回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预计7月份以后也将回落。综合来看,价格涨幅保持在较低水平。较高的经济增长和较低价格上涨相伴随的格局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市场力量明显增强

  1~5月份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0.1%,国内贷款增长33.1%,自筹资金增长32.3%,利用外资下降6.8%。从投资项目划分看,中央项目投资5400亿元,同比增长14.1%;地方项目投资61958亿元,增长27.0%。把这些变化与2009年同期比较可以发现,投资增长已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推动转向由市场推动。由于消费主要是居民家庭自主性的活动,因此内需(国内投资与消费)已经从政府力量推动转为市场力量推动。与此同时,出口持续强劲恢复。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长35.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由负转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综合看,经济增长的需求基础已基本由市场主导。

  ●企业效益好转,财政收入增幅提高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15396.5亿元,同比增长81.6%。财政收入同比增幅超过20%。

  经济可持续增长基础尚不稳固

  ●投资增速趋降,持续较快增长基础不稳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第一季度为26.4%,1~4月份为26.1%,1~5月份为25.9%,增速持续降低。如果考虑到价格因素(2009年1~5月份价格绝对下降,2010年1~5月则为上涨),投资实际增长率降低在1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政府力量退出,未来投资更多地依靠企业投资支持,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均显不足。其中房地产企业投资潜伏回落风险。受房价快速上涨影响以及针对性调控政策的实施,房地产企业对未来房地产市场预期不稳,建设投资活动趋于谨慎。4月份以后,城镇住宅用地交易量减少,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减少。这些可能导致今年第四季度到2011年的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由于房地产投资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左右,这部分投资的波动必然会引起投资波动。非房地产企业受比较普遍的产能过剩、市场需求前景不确定以及融资难、行业准入管理等因素制约,投资活动均不够活跃。

  ●出口高增长难以持续,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上半年的出口高增长,既有基数较低的因素,也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经济在补充库存活动带动下出现明显恢复。未来看,基数正逐步加大(2009年下半年,月度出口额已接近或超过1000亿美元),发达国家经济有出现反复的可能(在高失业率、高负债率的压迫下,美国居民家庭消费恢复状况不好;银行普遍惜贷约束了房地产市场需求;欧洲债务问题影响不断扩大)。出口的高增长态势将发生明显改变。

  综合上述情况,支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需求基础还不稳固,内需增长(主要是投资增长)存在下降趋势,市场投资还没有全面恢复,房地产投资存在较大下滑风险;出口高增长难以为继。在需求因素影响下,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持续降低。

  ●下半年经济增长不会出现明显滑坡

  在扩大内需一系列措施支持下,2009年以来居民消费信心持续增强,买房、买车等消费结构升级活动趋于活跃。随着人口向城市的持续转移、就业和收入形势好转,居住性的买房需求增加较快,受房价快速上涨及近期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这些需求没有充分释放,但累积的能量在不断增强。如果房价走稳,政策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就会释放较大的买房需求潜力。汽车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短期调整,但其持续较快扩大的总趋势不会改变。综合看,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将持续活跃,而且不断趋向健康稳定,在其影响下,消费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增长,全年消费实际增长率预计大体保持在2009年水平。受买房、买车需求拉动,房地产、汽车工业的生产与投资预计将不断恢复;国内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和出口强劲恢复,也将对各类企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逐步引导其生产投资趋于活跃。综合这些情况,政府投资增量基本消失后,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投资增幅将保持在20%左右。房地产投资将成为投资的主导力量,若政策调控得当,有望保持30%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

  尽管2010年世界经济恢复异常艰难,外部环境依然比较严峻,但不会出现2009年的深度滑坡。考虑到基数因素,以及出口竞争力提高的因素,预计我国全年出口可以实现10%~15%的增长。在需求温和恢复、国内产品供求大体平衡、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小等因素综合作用下,预计新涨价因素较少,全年CPI涨幅不会高于3%。

  关于调控政策的思考

  针对当前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步微调为基调,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 平稳调整财政货币政策

  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和增长动力结构的转变,今年年初以来危机应对型政策已开始向常规型政策转变。财政政策由扩大支出和结构性减税并重,开始向稳定支出和增加税收方向调整;货币政策则由着重于“宽松”转向着重于“适度”。随着经济运行特点的变化,预计这些政策调整将进一步推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基础尚不稳固,外部环境仍然比较严峻,因此财政货币政策调整的步伐不应过大,要高度警惕政策调整引起的较大波动。财政政策方面,应逐步收缩政府投资规模,同时预留必要的回旋余地,为应对需求较大幅度下滑做好准备。应主要依靠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严格防止提高税赋总水平的倾向,积极为企业投资、居民消费创造良好财税环境。货币政策方面,今年年初以来控制新增贷款的力度较大,数量型货币调控措施比较集中,货币信贷增长较快向常态方向回归,M2、M1同比增速持续降低,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基于资产泡沫风险缩小、通胀压力减轻,以及企业融资难有所发展的情况,货币政策应在目前基础上保持稳定,不应继续加大收缩力度。

  ● 大力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房地产业发展既关系到城镇居住条件改善,也关系到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房地产业对重化工原材料、能源、交通运输、金融等经济支柱性行业有显著带动作用,因此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具有重要作用。房地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共同推动着城市建设,是决定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房地产业发展存在较多问题,面对较大困难,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第一,抑制投机性买房需求与鼓励居住性买房需求并重。市场需求对房地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市场需求剧烈波动则对房地产业发展有很大危害。因为房地产建设周期较长,对未来市场需求和房价的预期是决定建设投资的重要因素。在市场需求剧烈扩张、房价快速上涨时,对未来市场需求及价格的预期一般较差(从经验看,需求和价格大起必有大落),从而会抑制房地产开发建设活动。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对房地产业发展也会产生很大抑制作用。为此必须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从这个目标出发,应一方面坚决遏制投机性买房需求,防止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应积极鼓励自住性买房需求,促进房地产需求持续增长。应一方面加快房产税、物业税实施步伐,从制度完善上抑制投机性买房需求;另一方面适度调整按揭贷款控制措施,对改善性买房活动加大支持力度,支持自住性买房需求发展。

  第二,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支持商品房建设并重。我国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以来,商品房供给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成为越来越紧迫的任务。协调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商品房建设的关系,就是要在肯定商品房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而不应厚此薄彼,出现政策倾斜。从机制上看,市场增加供给的效率高于政府;从规模上看,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约相当于全部住房建设规模的十分之一左右,商品房居于主体地位。因此商品房建设是支持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应在大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从土地、资金等多方面积极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商品房开发建设,有效增加住房供给,推动房地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第三,住房需求管理和住房供给管理并重。受土地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等因素限制,城镇住房建设相对滞后。

  房地产市场持续呈现供不应求格局,是引起房价上涨和投机性买房活动增加的基本原因。应以自住性买房需求作为房地产需求主体,通过完善物业税制度限制过度改善住房条件的行为,实现买房需求大体稳定可持续增长。应以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完善为主有效释放农村生活性占地,增加城市建设供地数量;加强国土资源综合规划和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推进;有效增加城镇住宅建设供地,加大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各类城镇住房建设,加快住房供给增长。在稳定需求、增加供给基础上实现城镇房价大体稳定,为自住性买房活动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

7. 请问,2015年国内汽车保有量有多少?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截至2015年02月04日10:26公布的数据,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突破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46亿人。驾龄不满1年的驾驶人2967万,占总数的9.82%。

请问,2015年国内汽车保有量有多少?

8. 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问题在哪?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

  在美国经济减速、日本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形势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GDP稳定增长,外需依赖度减弱,市场物价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当,国内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标部署基本能得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全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因素影响,我国在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多,经济增长的难度也将增大。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减缓, GDP增速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可能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去年下半年增发的 500亿元和今年发行的 1500亿元国债资金的到位,加之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在 10.5%左右。
  ——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政策的逐步到位,以及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信贷政策的逐步启动,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达 10%左右。
  ——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受外需减弱的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 9%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将维持去年的水平。
  ——农业生产将受影响。农业因受北方干旱、夏粮减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将在 2.5%左右。目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预计产量为 2038亿斤,比上年减产近 100亿斤,同比减幅约为 4.6%。夏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据初步统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为 4.24亿亩,比上年减少 2000多万亩,减幅约为 4.5%。
  ——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由于美日经济下滑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将造成我国出口增速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国接到的出口订单已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比上年减少 50亿美元以上。
  ——财政支出将面临较大压力。由于受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幅已出现逐月放缓的情况, 2月份“两税”增长为 42.5%,到 5月份已降为 17.4%。虽然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 15650亿元,同比增幅将达到 17%左右,增收 2270亿元,但是,财政增收总额中的不可比客观因素较多。如从今年起将车辆购置由收费改为征税从而增加税收 230亿元,国有企业股减持上缴社会保障基金增加收入 150亿元等等,若扣除这些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达到 14%左右,同比增幅将回落近 3个百分点;同时,中央财政下半年的刚性财政支出将加大。据统计,下半年需在预算之外增加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 140亿元,调整职工工资需增加 160亿元,处置陈化粮增加粮食风险基金 30亿元,补助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地区需支出 20亿元等等,这些都加大了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压力。
  总之,从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轻松。但只要国家及时调整有关政策,进一步采取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将会使外需减弱的部分损失得到一定的弥补。如果世界经济不再继续减速,全年经济增长 7%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状况较好,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个方面:
  1、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
  从出口、消费和投资三大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即主要靠政府政策性投资行为的推动,市场机制的内在驱动因素较少。政府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体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充足的国债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着较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15.1个百分点。其中:一是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实施使国有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个百分点;二是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继续刺激房地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个百分点;三是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 11.8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驱动,上半年投资增长了 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 10.5和 11个百分点。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上半年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仅增长了 7.5%,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 10.4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却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从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减少了 29.5个百分点, 6月份出口继续回落。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出口增势减缓,净出口增加额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是- 0.22。外贸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点:一是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上半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已全面回落,从国别和地区看,对香港、美国、日本、东盟、欧盟的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34.1、 24.4、 20.6、 43.6和 29.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 5月份,对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增长为零。二是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减弱。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综合退税率已达 15%,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已经不大,加之国家退税额度不足和退税进度迟缓等问题,导致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出口企业已出现有订单、无资金、出口业务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今年 5月份,全国所办理的出口退税额同比下降了 14.4%,其中上海、江苏和浙江 3个退税大省的降幅分别达到 81.2%、 94.4%和 100%,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三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办法不完善,深加工结转政策不明朗,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 1- 5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仅增长 0.03%。目前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 54%,我国外汇结售汇增量的 90%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 80%是搞加工贸易的。四是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主要因素是东南亚、日、韩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大幅贬值,今年 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贬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而且将成为今后我国出口增长的一大“瓶颈”。
  3、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内需增长虽比较平稳,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调价和国家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不明显。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仍供过于求,价格继续走低。 1-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购进价格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2.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预计短期内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增幅难以止降回升,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从上半年国内市场消费的走势来看,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主要也是政策性因素的作用。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今年 1- 4月份,个人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了 536亿元,占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新增额比重的 49.4%。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市场驱动力仍然不足。若排除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价格总水平则是负增长。 1- 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0.6%,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以及服务、交通、通讯等价格仍在继续下降。尤其是空调、移动电话等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下降更为明显。这种趋向预示,社会消费品市场需求仍存在着后劲不足的危机。
  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是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虽然增长 5.3%,但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所回落。二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在:( 1)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结构调整使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上半年在岗职工同比减少 506.2万人,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 2)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起的不确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下降,造成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 3)由于城镇居民贷款买房和教育等方面开支的加大,使大多数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空间缩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今年 3- 5月,城乡居民储蓄的同比增长速度已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从 1.5%下降为 0.7%再下降为 0.0%。三是农民增收困难。由于国家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使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下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已连续 5年下降,降幅累计达 25.7%,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纯收入连续 3年降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 5年下降。今年的夏粮减产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政策措施
  世界经济减速,尤其是美国经济趋缓、日本经济下滑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上半年,外国对华投资以及港台地区对内地投资已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外资和港澳台实际投资额增幅为 20.5%。 1- 5月份,日本投资增幅为 40.3%,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22.41个百分点;台湾增幅为 27.32%,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9.34个百分点;香港增幅为 11.1%。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 1993年以来,我国物价从负增长到正增长一直很稳定,形势发展势头较好,近年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1、进一步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首先应加快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大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应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加大国家二次分配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调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第三应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专项国债,实行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以使国家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增长效用。
  2、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调整投资结构。国家在投资中应坚持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重复建设,扩大国债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国债贷款贴息的使用范围;同时应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财政资金(国债)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资重点向 8个方面转移:即从基础设施向产业升级转移;从扩大投资向扩大消费转移;从投资城市向投资农村转移;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向提高农民收入转移;从减轻工业负担向减轻农业负担转移;从支持国有大企业向扶持中小企业转移;从政府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场机制转移;从短期投资效应向长期投资效应转移。
  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 WTO的准则扩大市场准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尽快开创创业版市场;同时大力启动社会投资,加大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出台实施鼓励社会投资的税收政策,对投入到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产品的社会投资资金,应给予全免或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   4、加大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口快速增长。应进一步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采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长,尤其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应实行特殊的出口鼓励政策,不仅要加大出口退税的额度、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同时应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持。
  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因此,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是稳定农村收入的当务之急和权宜之计。从国外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或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而我国目前对农产品价格缺乏保护,加之农民税费负担过多过重,导致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国家在适当时机取消农业税,给农民休养生息的喘息机会,或者将全部农业税的收入设立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护基金,以确保农副产品收购保护价的实施,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应大力扶持农村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的相关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农民打工的收入。因此,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出路。
  6、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