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绝句改字译文

2024-05-08 01:05

1. 王安石绝句改字译文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王荆公(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之间被一水(指长江)间隔开来,从瓜州到钟山仅隔着几座山岭。春风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绿色新装,明月什么时候照耀我回到故乡? 苏州的(一位)读书人家里收藏原诗的草稿,初时写为又到江南岸,划圈删掉到字,并注明不好,改成过字,又划圈删去过字而改作入字。随后改为满字。像这样共选用十来个字,才确定为绿字。 黄鲁直(有一首)诗:南归的燕子,大略没有衔泥筑巢育雏的事了,高树上的蝉正在凭借一根枝条鸣叫。其中的 用字,初时用抱字,(后来)又改成占字,改成在字,改成带字,改成要字,直到改成用字,才定稿。(这是)我听钱伸仲大夫这么说的。 简析: 这则诗话,举了两个炼字的例子,介绍了两位诗人苦心孤诣的炼字故事,生动地说明了 着一字而境界全面的道理。如第一例,诗人选字构思分三个阶段,逐级升华。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安石绝句改字译文

2. 《王安石绝句改字》

标准/答/案
1、
(1)草,草稿,(2)(旋,立刻。)满,长满。(3)许,十几个。(4)(始,才。)绿,染上绿色。

2、
绝句是(四句)的格律诗,根据每句字数的多少又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8、好在体现出了草生长的生机勃勃。

9、至、来、经、回、还。

3. 文言文《王安石绝句改字》的解释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选自《容斋续笔》卷八)
  译文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①士人:读书人
  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
  ③复:又
  ④旋:不久,很快的
  ⑤凡:总共
  ⑥如是:像这样
  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
  ⑧始:才

文言文《王安石绝句改字》的解释

4. 王安石改字翻译

意思: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中这样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作品期间还有一段典故。
在苏州一户进士家中发现了这首诗的草稿,本来事春风又到江南岸,但是作者不满意圈掉换成了到,但是又觉得不妥,于是又换成“入”,后改成“满”,作者罗列了10多种可能,最终从里面挑出了“绿”字,成就了现在的佳作。这就是王安石改字的典故。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王安石的写作态度,他为了一个字斟酌数十遍,最终定稿,十分注重垂炼字句,这是一种对艺术的执着,值得后人学习鉴赏。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节选自宋.刘斧《青琐高议》

赏析
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5. 王安石改字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王安石改字》的翻译   王安石改字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卷八) 译文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2. 翻译文言文《王安石改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
  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
  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是吗?。
  3. 文言文的解释    王荆公(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之间被一水(指长江)间隔开来,从瓜州到钟山仅隔着几座山岭。
  春风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绿色新装,明月什么时候照耀我回到故乡? 苏州的(一位)读书人家里收藏原诗的草稿,初时写为又到江南岸,划圈删掉到字,并注明不好,改成过字,又划圈删去过字而改作入字。随后改为满字。
  像这样共选用十来个字,才确定为绿字。 黄鲁直(有一首)诗:南归的燕子,大略没有衔泥筑巢育雏的事了,高树上的蝉正在凭借一根枝条鸣叫。
  其中的 用字,初时用抱字,(后来)又改成占字,改成在字,改成带字,改成要字,直到改成用字,才定稿。(这是)我听钱伸仲大夫这么说的。
   简析: 这则诗话,举了两个炼字的例子,介绍了两位诗人苦心孤诣的炼字故事,生动地说明了 着一字而境界全面的道理。如第一例,诗人选字构思分三个阶段,逐级升华。
  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
  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
  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4. 《王安石改字》的翻译   王安石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王安石改字》 王安石的绝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的士子家里收藏了他的草稿。
  该开是写为“又到江南岸”。圈掉了“到”这个字。
  改为“过”。又再一次圈掉改为“入”。
  立即有改为“满”。这样换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
  5. 《王安石改字》全文翻译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王荆公(安石)(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京口与瓜州之间被一水(指长江)间隔开来,从瓜州到钟山仅隔着几座山岭。春风又使江南沿岸披上绿色新装,明月什么时候照耀我回到故乡? 苏州的(一位)读书人家里收藏原诗的草稿,初时写为又到江南岸,划圈删掉到字,并注明不好,改成过字,又划圈删去过字而改作入字。
  随后改为满字。像这样共选用十来个字,才确定为绿字。
   黄鲁直(有一首)诗:南归的燕子,大略没有衔泥筑巢育雏的事了,高树上的蝉正在凭借一根枝条鸣叫。其中的 用字,初时用抱字,(后来)又改成占字,改成在字,改成带字,改成要字,直到改成用字,才定稿。
  (这是)我听钱伸仲大夫这么说的。 简析: 这则诗话,举了两个炼字的例子,介绍了两位诗人苦心孤诣的炼字故事,生动地说明了 着一字而境界全面的道理。
  如第一例,诗人选字构思分三个阶段,逐级升华。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
  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6. 文言文《王安石绝句改字》的解释   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选自《容斋续笔》卷八)译文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③复:又④旋:不久,很快的⑤凡:总共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
   

王安石改字文言文翻译

6. 王安石改诗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王安石改字》的翻译   王安石改字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
  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
  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选自《容斋续笔》卷八) 译文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
   
  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2. 文言文《王安石绝句改字》的解释   原文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选自《容斋续笔》卷八)译文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那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③复:又④旋:不久,很快的⑤凡:总共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
  3. 王安石改诗和王荆公独游的原文翻译   【原文】
  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著《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
  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为馆职时,玉汝尝率与同浴于僧寺,潜备新衣一袭,易其弊衣,俟其浴出,俾其从者举以衣之,而不以告。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及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闻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食,何忽独嗜此?” 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复问:“食时置獐脯何所?”曰:“在近匕箸处。”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而后,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
  (宋..朱弁《曲洧旧闻》)
  【翻译】
  王安石(荆公是他的爵位)生性简朴率真,不讲究吃饭、穿戴,衣服满是污垢,饮食粗糙难咽,都不计较,从小就是这样。苏明允《辨奸》写的“不近人情”的人,大概就是他这样的,王安石少年时喜欢和吕公弼(惠穆是他的谥号)、韩绛(献肃是他的谥号)、韩缜兄弟交游,在学府里任职的时候,魏完(字玉汝)曾经和他在寺院里沐浴,暗地准备了一套新衣服,更换了王安石的破衣服,等他洗完了,嘱咐王安石的从人拿新衣服给他,并不告知他。王安石穿上衣服依然以为是他从前的,始终没有看出来。后来做了宰相,有人说他喜欢吃獐的胸脯肉。王安石的夫人听说后疑惑的说:‘大人平时不曾在饮食上有所挑食,怎么会单单有这个嗜好呢?’又问下人王安石吃饭时獐肉放在哪个位置,下人回答说:‘在靠近大人筷子的地方。’夫人说:‘明天你换别的菜放在这个地方试试看。’果然王安石把放在那个位置的菜都吃光了,而獐脯肉依然没动,这之后人们才知道王安石只吃他够得着的食物。其实并没有什么嗜好。
  4. 翻译文言文《王安石改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
  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
  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
  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是吗?。
   

7. "王安石改字“翻译

  王安石改字目录

  作者简介
  文段解释原文
  译文
  字词解释
  作者简介
  文段解释 原文
  译文
  字词解释
  展开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学家。   王荆公,即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因封荆国公,所以世称王荆公。
  编辑本段文段解释
  原文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   节选自宋.刘斧《青琐高议》
  译文
  王安石的一首绝句诗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州某个个地方的一个读书人家里收藏有这首诗的初稿,最初写的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圈去了“到”,批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掉“过”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照这样修改前后选用了十多个字,最终才确定为“绿”字。
  字词解释
  ①士人:读书人   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   ③复:再   ④旋:随即;不久   ⑤凡:总共   ⑥如是:像这样   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   ⑧始:才   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   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王安石改字“翻译

8. 王安石改字的文段解释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①家藏其草②。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③圈去而改为“入”。旋④改为“满”。凡⑤如是⑥十许⑦字,始⑧定为“绿”。节选自宋.刘斧《青琐高议》 ①士人:读书人②草:草稿,非正式的文稿(这里指初稿,底稿)③复:再④旋:随即;不久⑤凡:总共⑥如是:像这样⑦许: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⑧始:才⑨吴中:地名,指苏州一带。初用到、过、入三字,着眼于时令的变化,体现出了江南回春;待用满字,着眼于春深似海,体现出春意正浓;最后定用绿字,着眼于春的伟大生命力。春风作为春天的使者,把江南的草木都吹绿了。一个绿字把春到江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非常巧妙而又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可见诗人在艺术手法上,善于翻新出奇,富有独创性。这种注重垂炼字句,认真写作的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