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主义价值观、中国梦本质内涵、道德模范、志愿者精神、四仪八礼

2024-05-18 17:28

1. 核心主义价值观、中国梦本质内涵、道德模范、志愿者精神、四仪八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道德模范,指的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根据中国传统道德含义,道德模范就是具有牺牲小我的利益(或幸福),而维护了大我的利益(或幸福)的言行,且事迹典型和突出人或集体。

      志愿者精神意指一种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 是:广大青年志愿者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服务,同时也向全社会昭示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
    
四仪八礼
    “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核心主义价值观、中国梦本质内涵、道德模范、志愿者精神、四仪八礼

2. 社会议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梦12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意思

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强大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这其中,价值观又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凡是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必定在思想文化上既对内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同时也对外界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是什么意思

4. 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最美中国梦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为内容进行创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作为大学生,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代雷锋郭明义在部队中总是说这样一句话:“部队是个大熔炉,进去是铁,出来是钢;只要不怕苦,总能练成钢。”据指导员康玉久说,郭明义从来没有叫过苦。可他自己却说:“不是我一个人不叫苦,而是所有的战友都没叫苦。”我想,郭明义就是秉承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信念,以雷锋同志作为自己的榜样,才能践行自己的义务与职责。离开部队后,他也没有给部队丢脸,而是用一个个荣誉书写着他在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辉煌。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他略加沉思的说了这样一段话:“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我经常接触孤儿院的孤儿、上不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的职工,和他们相比,我就感觉自己非常富足,我就想去帮助他们。”
郭明义身上似乎有双无形的翅膀,那就是爱心的翅膀,只要心中有梦就会飞翔;郭明义行为中有种“奉献精神”,他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这个发展的社会多做点事情,为我们这个追求文明的社会奉献着道德。爱心就是郭明义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就是郭明义行为上折射出的一种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爱心和奉献精神,郭明义才显得如此高大,如此受人尊重。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我现在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大学生不仅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也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践行者和示范者,是祖国伟大复兴的未来中坚力量,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定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用知识的浪花去推动思考的风帆,用智慧的火星去点燃思想的火花,用浪漫的激情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用科学的力量去强劲腾飞的翅膀!
我们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人类的文明之所以获得不断进步,社会财富之所以获得不断发展,就是在无数人显出爱心,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力量中收获而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心”和“奉献精神”,永远是一种文明社会发展中高尚的精神境界,是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不断构筑起我们和谐社会的大业。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简单的问题要用全面的思考来决策,当今的事情要用将来的目光来审视,遥远的理想要靠现实的努力来实现。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这充满机遇的新世纪远航,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灯塔,让我们向郭明义学习,呼唤着人类朴实情愫的回归,呼唤着民族道德观念的进步,呼唤着人类新文明的发展,呼唤着我们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腾飞。让我们把崇高的人生理想放飞在辽阔的蓝天,学讲话,铸信仰!让我们能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献出自己的力量!

5. 如何实现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发表的《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具有填补理论空白性质的重大意义。我觉得,这篇文章有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性强。这篇文章不仅首次从理论上准确定位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而且还深刻指出了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即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这段论述高度凝炼,内涵丰富,用词刻意,表达精彩。
  第二,指导性强。这篇文章强调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要注意两者各有侧重。这种富有指导性的观点提示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更加突出了核心要素,二是更加注重了凝练表达,三是更加强化了实践导向。还要注意的是,这种指导性不仅指理论引领,而且还指实践品格。这篇文章罕有地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灌输”理念,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先进的理论一定要在工人阶级队伍中不断地进行“灌输”才能保证先进理论的普及,同样道理,培育核心价值观当然离不开持续的灌输。实际上,“灌输”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的重要特征。只有通过持续地长期地不断地进行宣传性教育性灌输,讲究方式方法,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和情感的寄托,才能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引导人们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第三,针对性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两个基点:一是培育,二是践行。如何践行?这篇文章疾呼: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要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现今社会,确实存在着不少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和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因此,我们要通过推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弘扬正气,压住邪气,打击恶气,集中力量整治和下大气力解决人们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秩序、公共服务和道德领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任何号召性行动,只有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取得人们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这项行动就能符合民心、羸得民心,从而争取更多人们乐于践行,自觉践行,自愿践行,自在践行。
  第四,现实性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改革不仅是全面的,也是深化的,因而是全面深化改革。虽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经济领域,但也要看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定是全面深化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设备。没有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这个重要配套设备,当前改革肯定不是全面的,更不是深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是中国梦的核心和精髓。只有站在这样的现实高度来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更加壮丽的胜利。

如何实现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      
      当代中国既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对严峻的现实考验。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加速转型,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取向呈现多样性,出现了“道德滑坡”、价值观解构等值得警惕的不良现象和危险苗头。面对机遇,我们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立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指明未来的发展目标、道路选择与价值取向。应对考验,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方向、振奋精神、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先进性、民族性、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价值取向。从本质属性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与学说,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始终以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为了大多数人的进步的社会运动,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规律,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大多数人自觉接受并用以规范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根本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蕴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风尚的价值评价标准。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与优良的道德风尚,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道德准则与价值标准。今天,我们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立足当代中国的现实,又不能无视民族的历史与根基,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进步的价值取向,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的极端性思维,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中的合理方面积极地加以继承、吸收和创新,使之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相适应,并用符合民族特性和风格的语言加以表述,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风格,实现了先进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现实性和历史性的具体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人类优秀文明的吸收借鉴与当代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但绝不自异于世界思想文化体系,也绝不排斥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日益密切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各民族一样,有着对民主与法治、自由与平等等价值的追求。在世界文明多样共生的情况下,在各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前提下,我们提倡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对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积极地加以吸收、学习和发展,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中国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荣梦想
  中国梦体现了集体梦想与个人梦想的高度统一。中国梦既不是脱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求的少数政治家群体的主观构想,也不是推崇自由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西式“个人梦”,而是将集体梦想与个体梦想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梦说到底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是集体的梦。作为集体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价值追求。无数个体追求个人幸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努力,汇集成实现集体梦的伟大合力。个人梦想和价值的实现是实现集体梦想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梦想和价值只有通过集体梦想的实现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重要价值关系。
  中国梦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性与党的宗旨价值性的高度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实践。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每个人为实现共同理想而自觉实践的过程就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人民群众既是“梦中人”,也是“追梦人”,更是最终受益的最广大的“圆梦人”。倡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既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性,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坚持了党的宗旨,即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实现了二者的高度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走中国道路的根本保证。目标能否实现,道路选择是关键,道路选的不对,再美好的目标最终也会沦为空想。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摸索形成的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正确道路,坚持这条道路,我们在过去30多年里取得了伟大的进步和辉煌的成就。要实现伟大中国梦,依然要坚持这条道路。只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才能真正形成思想认识上的共识和价值判断上的一致,才能真正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坚实的道路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弘扬中国精神的根本保证。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当代的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既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又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内在地包含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基本属性,并使二者高度统一,共同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因此,坚持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上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凝聚中国力量的根本保证。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人民群众既是中国梦的价值主体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当前,人们在民族、宗教信仰、所处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现实差异,只有超越这些客观的差异,达到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才能将蕴藏在人民中的力量激发出来,进而汇集成强大的合力并以之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先进性、民族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有机统一,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因此,牢牢坚持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够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力量保证。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什么内在联系

一、范畴含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两者关系
1、中国梦的根本内容反映在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倡导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条件和文化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什么内在联系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有什么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先进性、民族性、开放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价值取向。从本质属性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与学说,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始终以实现人类彻底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为了大多数人的进步的社会运动,由此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要义,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规律,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大多数人自觉接受并用以规范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根本价值取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