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货币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024-05-05 06:09

1. 明朝的货币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明朝初年,朝廷曾强制推行大明宝钞,严禁使用金银货币,但是明朝发行宝钞既不考虑商品总量,也不计算货币周转率,毫无节制的滥发导致宝钞很快失去了货币的职能,之后被市场淘汰。
而宝钞制度的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白银这种备受百姓信赖的货币使用规模不断扩大,朝廷也不得不以白银作为交易媒介。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白银的流入,尤其是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各类杂税统一征收白银,这让白银成为大明的官方交易货币,同时也标志着明朝银本位货币体系确立。
总的来说,明朝的白银货币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被迫发展过程,在明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现实脱节之后,朝廷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白银货币体系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铸币制度,仍然是以秤量货币为主。


大明宝钞
明朝初年强制推行宝钞的原因:明朝在开国之前就已经发放铜钱,朱元璋起兵时铸造大中通宝,建国以后又发行洪武通宝,这也是明朝初期的主要货币。但是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携带了大量的金银、铜钱出逃蒙古,造成市面上可用于交易的货币严重失调。
而且明朝可供开采的铜矿并不多,导致铸造铜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开采铜矿需要征调大量的人力,这些穷苦百姓刚刚结束战乱,明朝的统治者也担心这些人聚集起来会引发农民起义。因此不能大规模开采铜矿铸造铜钱,而且铜钱也不方便大量携带,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明朝统治者学习元朝发行纸钞,但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为了解决铜料短缺的困难,以及弥补财政支出造成的亏空,明朝开始决定印制宝钞。并于洪武七年设立宝钞提举司,之后于洪武八年正式印造宝钞,并且规定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大明宝钞共设有六种币值,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两百文、一百文。
在刚刚发行宝钞时,大明宝钞很是受欢迎,明史记载:明初,钞甚通行。但是大明宝钞并没有以实价货币为基准的准备金,明朝对宝钞的发行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百姓可以用金银换取宝钞,但不可以用宝钞兑换金银,最终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
在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面值的宝钞实际价值大约一百六文,此后明朝并没有合适的措施挽救宝钞的市值,其结果就是宝钞不断贬值。但是宝钞却并没有退出市场,朝廷主要使用宝钞折抵一部分官员的俸禄,之后一直到天启七年,大明宝钞正式退出市场。


明朝官银
宝钞的崩溃使白银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明朝初年虽然禁用白银交易,但是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白银逐渐在民间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之后白银逐渐成为大明的主要使用货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白银货币化的几种体现:
1、赋税折银
明朝早期的赋税主要以米麦等实物为主,后来变化为可以夹杂一定的折色,即以米麦为本色,钱钞绢布等为折色。但是诸如绢布等用于赋税折色的物品,本身并没有货币的职能,只有白银曾经有过长期充当法定货币的历史。因此在隆庆元年,朝廷规定银钱并使。到了正统元年,朝廷彻底放开白银禁令,并正式使用赋税折银,即以白银作为赋税改折对象。
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弛用银之禁。朝野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官俸用钞,钞壅不行。
这里的米麦折银是明朝赋税制度的新变化,也就是金花银的雏形。在万历时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白银作为征税的唯一货币,使得白银作为主流货币的地位更加稳固。
2、国家财政支出逐渐以白银为主
明朝初年,朝廷发放给官员的俸禄主要米麦等实物为主,绢和布为辅,以后又掺杂了一定的钱钞。但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明朝开始在支付给官员的俸禄中增加白银的比例。在嘉靖七年,官员俸禄中的绢和布也全部换成白银。到了万历年间,官员的俸禄进一步简化,全部以白银为主。
在明朝的军户屯田制度失去作用以后,朝廷推出的开中法也逐渐崩坏,明朝开始以白银为货币支付军费。在成化年间,朝廷开始向边疆地区发放年例银,之后军费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成了户部太仓银的主要支出。在嘉靖元年朝廷支出的年例银为59万两,到了万历三十六年增加到490多万两。巨额的军费和官员俸禄开支,使得明朝的上下阶级手中拥有了大量的白银,这些人使用白银消费,同时也推动了白银的全面货币化。

即将出海的商船
3、海外贸易主要以白银为主,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张,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其中日本是最早向中国输入白银的国家。从嘉靖时期到明朝末年,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两亿两,其次就是欧洲地区与明朝的贸易往来也带来了大量的白银。
巨额白银流入中国,不但缓解了中国银矿资源的匮乏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朝货币制度的转换。
白银货币化对于明朝的影响白银的货币化在明朝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对明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封建商品经济的影响:
明朝庞大的市场对白银有着巨大的需求,虽然明朝的白银产量较低,但是通过海外贸易却带来了大量的白银,这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积累。这种通过贸易获得白银的手段,比殖民掠夺更加友善,使得明朝能够与世界商品交易市场接触。而且明朝的赋税折银,军费和官俸都以白银结算,推动了明朝的上下阶级都使用白银交易,这也为明朝的商品交易市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同时也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明朝市井图
使明朝开始与世界经济相联系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经济系统开始与世界经济体系相联系,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输出丝绸、瓷器等商品,而白银则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以白银为主建立起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明朝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依然龟缩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当中,也就无法在即将开启的海外贸易浪潮中分一杯羹。
总结语中国古代一直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其货币体系并不发达,以铜钱为例,这种货币表现的价值不高,而且还不容易大量携带,并不利于商品交换。宝钞虽然比铜钱更为便利,但是这种不成熟的货币制度,很快就造成了整个货币体系的混乱,直到白银正式成为官方货币之后,明朝混乱的货币关系才得到终结。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是一种被动的修正过程,而且明朝并没有及时控制白银的发行权,这导致明朝逐渐失去了对货币经济的掌控。在此之后明朝制定的货币政策一直都落后于市场现实,原有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系受到冲击,新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同时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总体而言,明朝的白银货币化带来的正面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明朝的货币制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反映了当时货币制度的哪些变化?

在明朝初年,朝廷曾强制推行大明宝钞,严禁使用金银货币,但是明朝发行宝钞既不考虑商品总量,也不计算货币周转率,毫无节制的滥发导致宝钞很快失去了货币的职能,之后被市场淘汰。
而宝钞制度的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白银这种备受百姓信赖的货币使用规模不断扩大,朝廷也不得不以白银作为交易媒介。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海外白银的流入,尤其是在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之后,各类杂税统一征收白银,这让白银成为大明的官方交易货币,同时也标志着明朝银本位货币体系确立。
总的来说,明朝的白银货币化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被迫发展过程,在明朝的经济政策与社会现实脱节之后,朝廷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白银货币体系并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铸币制度,仍然是以秤量货币为主。


明朝初年强制推行宝钞的原因:
明朝在开国之前就已经发放铜钱,朱元璋起兵时铸造大中通宝,建国以后又发行洪武通宝,这也是明朝初期的主要货币。但是因为元朝的统治者携带了大量的金银、铜钱出逃蒙古,造成市面上可用于交易的货币严重失调。
而且明朝可供开采的铜矿并不多,导致铸造铜钱出现了一定的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开采铜矿需要征调大量的人力,这些穷苦百姓刚刚结束战乱,明朝的统治者也担心这些人聚集起来会引发农民起义。因此不能大规模开采铜矿铸造铜钱,而且铜钱也不方便大量携带,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明朝统治者学习元朝发行纸钞,但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
为了解决铜料短缺的困难,以及弥补财政支出造成的亏空,明朝开始决定印制宝钞。并于洪武七年设立宝钞提举司,之后于洪武八年正式印造宝钞,并且规定严禁民间使用金银交易。
大明宝钞共设有六种币值,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两百文、一百文。
在刚刚发行宝钞时,大明宝钞很是受欢迎,明史记载:明初,钞甚通行。但是大明宝钞并没有以实价货币为基准的准备金,明朝对宝钞的发行数量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且百姓可以用金银换取宝钞,但不可以用宝钞兑换金银,最终毫无节制的滥发宝钞,导致宝钞迅速贬值。
在洪武二十七年,一贯面值的宝钞实际价值大约一百六文,此后明朝并没有合适的措施挽救宝钞的市值,其结果就是宝钞不断贬值。但是宝钞却并没有退出市场,朝廷主要使用宝钞折抵一部分官员的俸禄,之后一直到天启七年,大明宝钞正式退出市场。


宝钞的崩溃使白银成为大明的主要货币
明朝初年虽然禁用白银交易,但是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白银逐渐在民间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之后白银逐渐成为大明的主要使用货币。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白银货币化的几种体现:
赋税折银
明朝早期的赋税主要以米麦等实物为主,后来变化为可以夹杂一定的折色,即以米麦为本色,钱钞绢布等为折色。但是诸如绢布等用于赋税折色的物品,本身并没有货币的职能,只有白银曾经有过长期充当法定货币的历史。因此在隆庆元年,朝廷规定银钱并使。到了正统元年,朝廷彻底放开白银禁令,并正式使用赋税折银,即以白银作为赋税改折对象。
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遂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弛用银之禁。朝野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惟官俸用钞,钞壅不行。
这里的米麦折银是明朝赋税制度的新变化,也就是金花银的雏形。在万历时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以白银作为征税的唯一货币,使得白银作为主流货币的地位更加稳固。
国家财政支出逐渐以白银为主
明朝初年,朝廷发放给官员的俸禄主要米麦等实物为主,绢和布为辅,以后又掺杂了一定的钱钞。但随着宝钞的不断贬值,明朝开始在支付给官员的俸禄中增加白银的比例。在嘉靖七年,官员俸禄中的绢和布也全部换成白银。到了万历年间,官员的俸禄进一步简化,全部以白银为主。
在明朝的军户屯田制度失去作用以后,朝廷推出的开中法也逐渐崩坏,明朝开始以白银为货币支付军费。在成化年间,朝廷开始向边疆地区发放年例银,之后军费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成了户部太仓银的主要支出。在嘉靖元年朝廷支出的年例银为59万两,到了万历三十六年增加到490多万两。巨额的军费和官员俸禄开支,使得明朝的上下阶级手中拥有了大量的白银,这些人使用白银消费,同时也推动了白银的全面货币化。


海外贸易主要以白银为主,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张,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其中日本是最早向中国输入白银的国家。从嘉靖时期到明朝末年,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两亿两,其次就是欧洲地区与明朝的贸易往来也带来了大量的白银。
巨额白银流入中国,不但缓解了中国银矿资源的匮乏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明朝货币制度的转换。
白银货币化对于明朝的影响
白银的货币化在明朝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对明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封建商品经济的影响
明朝庞大的市场对白银有着巨大的需求,虽然明朝的白银产量较低,但是通过海外贸易却带来了大量的白银,这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本积累。这种通过贸易获得白银的手段,比殖民掠夺更加友善,使得明朝能够与世界商品交易市场接触。而且明朝的赋税折银,军费和官俸都以白银结算,推动了明朝的上下阶级都使用白银交易,这也为明朝的商品交易市场带来了大量的白银,同时也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使明朝开始与世界经济相联系
明朝的白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经济系统开始与世界经济体系相联系,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输出丝绸、瓷器等商品,而白银则源源不断的流入中国,以白银为主建立起来的世界货币体系初步形成。但是明朝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依然龟缩在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当中,也就无法在即将开启的海外贸易浪潮中分一杯羹。

3. 制钱的明代制钱

明代制钱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即位前七年,于应天(今江苏南京)设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旧钱兼行。洪武元年(1368)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通宝”钱,严禁私铸。以后各代也多铸钱。洪武通宝钱分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共五等。“当十”钱重一两,“当五”钱重五钱,余递减。洪武四年改铸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为小钱,重一钱,制钱形状亦为圆形,方孔。小平钱背面孔右有“一钱”两字;当十钱背面除“一两”两字外,孔上还有一“十”字,表示“当十”之意。各行省所铸钱,背面还镌有重量和局名。 制钱以文为单位,法定一千文为一串,合银一两。但在实际流通中,银钱比价波动频繁。在清代不完整的银钱平行制度下,制钱名义上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但实际上其职能受到各种限制。一般大额、远途交易往往用银,小额、近程交易用钱。乾隆以前币制相对稳定时,制钱基本上具备作为货币应有的价值尺度、流通、储藏、支付手段的职能。嘉庆朝以后,随着币制的紊乱,钱文减重,用料粗劣,制钱的名义值与实际值差距扩大,逐渐丧失了金属足值货币的性质;其储藏手段职能也随之减弱。鸦片战争以后,制钱制度日益崩溃,至清末机制铜元出现,制钱遂最终被逐出流通领域,不复行使。

制钱的明代制钱

4. 明朝通用货币是银子吗?乱用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大家平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肯定有看过这样的镜头,就是主角在饭馆里面吃完饭之后,直接从口袋里面掏出银子,然后往桌子里面一放,跟小二说结账。但是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在明朝的,如果你穿越到了明朝,吃完饭之后直接往桌子上扔银子的话,可能就会看到周围的人像你回来异样的眼光。因为在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非常注重财政方面的事情,所以就发行了纸币。如果在明朝乱用银子的话,其实是犯罪的行为。
纸币是在宋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的,那个时候叫做交子,宋朝和元朝也经常在市场上流通纸币。所以朱元璋上位之后就发明了新的纸币,可以分为6个等级。如果是100文以下的话,就会用铜钱交易,朱元璋会在纸币上画一些钱币的图案,一串钱币代表100文,一块钱就画10串,非常通俗易懂。
但是朱元璋毕竟是草根出身,对于经济其实是不怎么精通的,只能够去模仿。宋朝和元朝的纸币发行是因为国家的准备金充足,纸币和当时的真金白银是紧密联系的,并且可以相互兑换。但是朱元璋在发行的时候,明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准备金,虽然它也规定了纸币和金银珠宝之间的比重,但是百姓只能够拿银子去换纸币,却很难拿纸币换银子。而且朱元璋还规定百姓在纳税的时候不可以全部都用纸币,只能够用70%,另外30%还得用真金白银。
而且朱元璋那个时候发行的纸币简直就是不限量的,想发多少就发多少,导致货币贬值。而且朱元璋还禁止民间用真金白银进行交易,也不可以以物易物必须用纸币或者是铜钱,违反的话就会犯罪。所以银子在当时并不是贯穿整个大明朝的,至少在朱元璋到明宣宗的这段期间,是不能够乱用银子的。

5. (2013·广东六校联考)《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

     C         试题分析:据材料“没有银法”到“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可以推断出白银的使用越来越多,这对于白银的货币化肯定能起到推动作用。      

(2013·广东六校联考)《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

6. 明朝中后期货币制度的新变化

明王朝建立后的百年间,国内农业生产获得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中后期,即
15世纪以后,国内城市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比较突出的,在
全国建立了30多个新兴的商业城市,商品货币关系活跃,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农
村,佃农日益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而佃农本身又开始分化,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佃
农以及由富裕农民上升的中小地主,均乐于雇用雇工形式的劳动力。雇工成为当时农民
阶级中仅次于佃农的农业劳动力队伍。雇工又分为两类:“计岁而受值者日长工”,“计日
佣者谓之短工”;在货币经济方面,贵金属白银开始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于宋代、继续推行于元代的纸币制度,它在明代是
继续推行或是被别的货币制度取代,或是与铜钱、白银货币制度并行?它的发展是直线
向前的还是曲折前进的?当时的诸思想家又是如何认识和评论的?本文试从这些方面作
点介绍和评述。
一、承袭宋元继续推行纸币制度
根据史书记载,明朝初年,继续实行纸币制度。开始参照元代的办法,用钞不用钱,
禁止民间以金银交易。但不久由于纸币逐渐贬值,且贬值愈来愈厉害,元朝统治者不得
不放弃专用纸币之法,改行钱钞并用的制度。
明朝的纸币,是朱元璋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发行的。纸币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
钞。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铜
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合黄金一两。金银只可以用来领用钞票,不许流通。持有
金银者,不许私下交易,只能卖给政府。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数目用铜钱支付。
商税的输纳,七成用钞,三成用钱。洪武二十二年,由于流通的需要,加印发行小钞,分
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在形制方面,大明宝钞四周有龙纹花
栏,上面横题的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字。花纹栏内两边各有四个字一行的篆书:“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中间有钱贯的图样。下面则印明为中方省或户部奏准印造,与制钱通行,伪
造者斩,以及告发者的赏银数目。末有洪武年月日。洪武以后,虽然继续发行,但仍用
洪武年号。一贯的大钞,长约9. 5市寸,宽为6市寸,一贯以下的小钞,长宽都小得多。
其形制大小钞没有多大分别①。
明代实行的纸币制度与宋元比较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实行纸币制度的二
百多年间,只有一种形制的钞票。这与元朝的纸币不同。元代在几十年间,自己的钞票
改了几次名称。二是明朝的纸币不实行分界的办法,由于旧钞越来越多,以新换旧、从
中舞弊的倒钞问题十分突出。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势下,商人对钞票的新旧加以差
别对待,同时税务、钞局官员,利用新旧钞票价格的不同,强迫人民用新钞纳税,他们
则换成破烂钞票送缴国库,从中取利。三是白银的流通越来越广,信誉极高,终于成为
明朝的正式货币。在白银流通不断扩展的形势下,大明宝钞的流通范围却越来越小,以
至完全退出流通领域。正统(公元1436年)以后,宝钞已不通行,只有官傣还是用钞折
付。由于纸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具有许多优点,在纸币已不通行的情况下,仍被许多
人认为有必要保存。直到明术,还以钞票来代表货币,或称钱钞,或称钞银,而实际上
支付的却是银或钱。这说明纸币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另一方面,由于纸币易于印制,易于为统治阶级利用来作为搜刮民脂民膏,弥补财
政赤字的工具,直至明王朝即将灭亡的明末,仍念念不忘发行钞票。天启年间(公元1621
年),由于财政困难,给事中惠世杨曾建议用钞。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给事中何楷
又请行钞。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蒋臣的行钞建议曾获得在朝掌管财政的大臣倪
元路等人的赞同。最高统治者思宗朱由检更是争不可待,愿行钞法。当时,户部议行钞法

7. 明清两朝为何放弃了纸钞,选择使用铜钱和白银呢?

1、古今对于钞票的不同概念
我们谈到钱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钞票,由于使用惯了纸钞,所以我们很自然认为钞票=纸钞。
可在古代,钞票却代表着银票和宝钞两种货币的合称。
两种货币都是纸钞,有何区别呢?
按照官方的说法:银票即是实银,钱钞即是制钱。
虽然都是纸钞,但是银票意味着以银子为兑换物印制的纸钞,而宝钞则是以铜钱为兑换物印制的纸钱。


【铜钱】
以铜钱为货币,在战国时期便开始流行,直到清朝结束,历时2000多年。
而纸钞的历史就短了许多,从宋朝的交子算起,也不过几百年的历史,中间还从正德到咸丰三年又有三百到四百年的废除期。
2、为何废除几百年的纸钞,清王朝又要重新开始印刷
咱们都知道,纸钞和金属货币相比,有三大优点:
一、易携带;
二、制造成本低;
三、大面额方便商人进行交易。
正因为这种种的特点,纸钞这东西,真的太便利了。便利到哪怕宣称永不使用纸钞的清朝,也破例短暂放开了纸钞印刷,这就真香了!


【清朝宝钞铜版】
至于清朝为何要重新开放纸钞印刷,跟咸丰年间发生的几件大事有关,比如当年与太平天国交战和黄河决提,导致国家财政困难,便想出了印钞这么一种法子。
3、为何明清要废弃纸钞,改用铜钱和银子
明清两朝,对于纸钞似乎都不怎么喜欢,甚至清朝都只开放了不到十年,这又是何原因呢?
明清两朝废除纸币,使用铜钱和银子的原因,其实挺相似的。
当时的西方,经过大航海运动,正处于殖民扩张阶段,特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这些国家,在非洲和美洲获取了大量的白银和黄金。


【东印度公司殖民船】
明朝到清朝乾隆年间,我国对外贸易优势其实挺明显的,在茶叶和瓷器、丝绸方面,我国可以从欧洲换取大量的金银,这也就使得当时我国的白银储备非常丰厚。
当白银和铜钱两种金属的储量达到一定值后,因为它们稳定的市值,它们在货币方面,就使用得非常频繁。
反观同期的纸钞,却接二连三爆发出危机。比如:
一、缺乏节制的印刷,导致纸币发生了通货膨胀;
以大明宝钞举例,平常时候一贯宝钞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可到宣德七年(1432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这贬值的额度与其无节制的印刷,有着巨大的关系。
二、古代纸钞印刷难度不高,导致造假盛行,当市场上纸钞真假难辨时,大家都不愿意使用纸钞了。


【银子】
正因为明清政府受到科技的限制,不能制造出足够有技术含量的防伪标志,使得纸质钞票的推行遇到了种种阻碍,也最终使得他们停止了推行纸钞。

明清两朝为何放弃了纸钞,选择使用铜钱和白银呢?

8. 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

答案A
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朝经济状况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四个选项中,C项海外贸易的发展和D项出现雇佣关系干扰性不大。但实行一条鞭法有一定干扰性。有的考生对于一条鞭法停止实行后保留了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印象较深,导致答题失误。其实,用银两收税体现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由实物征收向货币征收的变化,它是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的表现,是果而不是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朝后期,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