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作者简介

2024-05-11 12:09

1.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一852年),唐朝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唐德宗(李适[kuo])时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杜佑的孙子。文宗(李昂)太和H年(828年)中进士曾多年在地方官署中当幕僚,后出任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史,官至中书舍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他祖父留下的樊川别墅中,因号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生活在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研究各种现实问题和历史经验,25岁那年写下有名的《阿房宫赋》。杜牧的文学创作,以诗歌最为突出;诗歌又以近体诗七言绝句特别受后人推崇。为了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和同时代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作者简介

2.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作品原文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 二十四桥明月夜谁写的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是感叹物是人非的意思。二十四桥的月夜依然,只是当时在桥上吹箫的美人却不知去向。

二十四桥明月夜谁写的

4.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作品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色中显得格外的妖娆。老朋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5.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全篇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全篇

6.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下一句。

下一句是: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全诗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如下: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公元828年(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寄扬州韩绰判官

7. 二十四桥明月夜表达什么感情

我对着诗的理解就是:在一个明月(农历十五)的晚上一座叫二十四的桥,是杜牧在寻找一个挚友,但是那个挚友不在不是和他在一起,让他回想到和挚友的碰上的一座桥(古人一般都会在过桥的时候碰上认识的人)。
在抒发作者看到一座桥回想起一个好友,突出对挚友的一种思念的情怀。

二十四桥明月夜表达什么感情

8. 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介绍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