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增发的货币是如何流向市场的呢?

2024-05-17 10:35

1. 中国人民银行增发的货币是如何流向市场的呢?

货币投放不等同于纸币进入流通市场的概念。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不妨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家庭现金资产的存在形式是什么样的?是银行活期、定期存款多些,还是一捆捆百元现钞贮存在家中多些?答案显而易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银行信用在民众中的普及,网点的覆盖逐渐遍布全国城乡,银行存款是比现金更好的资产存在形式。我们生活中日常持有的现金通常是为了购买支付的需要,持有多少现钞备付取决于日常现金支付的规模。
而大额的交易,在双方有一定互信的情况下,很多时候会选择银行转账支付,比现金交易更加便捷、安全(有效控制信用风险情况下),这是资金在银行体系中的流转,不影响现钞的投放和流通规模。

中国目前货币发行机制是外汇占款,国债抵押和商业银行央行贷款三种方式发行。
货币发行机制——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发行(被动)——企业出口商品,收入美元,然后到中国人民银行换人民币在国内使用,这部分人民币就是外汇占款方式发行的新人民币。

货币发行机制——国债抵押
国债抵押发行(主动)——国家财政预算赤字,以未来税收预期为抵押发行国债,将国债卖给中国人民银行换取流通的人民币用于预算,再通过政府投资或者消费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这部分人民币就是国债抵押发行的人民币。

货币发行机制——商业银行央行贷款
商业银行央行贷款发行(相对被动)——商业银行因人民币现金不足,以商业票据或资产等进行抵押,向央行申请贷款换取人民币,然后通过发放企业贷款等方式让这部分人民币在国内进行流通,这部分人民币就是商业银行央行贷款发行的人民币。2005年汇改之后,据相关统计,我国人民币发行外汇占款方式发行占60%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增发的货币是如何流向市场的呢?

2. 中国人民银行增发的货币是如何流向市场的呢?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前,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使得外贸企业获得了可观的外汇收入,墙国的强制结汇制度要求企业将外汇收入兑换成人民币,成为留存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存款(外汇占款),银行体系使用这部分存款通过放贷实现了货币扩张,完成了货币投放。
进入新常态后,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下降,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稳定经济增长,就需要有其它的主动调节手段来供应货币。效果最为明显的,就是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直接扩张银行体系将现有存款应用于贷款发放的能力。这种政策的使用通常比较慎重,理由显而易见。更为日常的操作方法,是央行的票据回购(收紧流动性)和逆回购(补充流动性)。逆回购供应货币的周期比较短(通常七日到一个月左右),规模也比较小(千亿规模),适用于短期对流动性的补充和调节,不过现阶段央行操作很频繁(日常)。
当然央行还有其它的方式来投放货币,不过相对而言没有前面提到的方法那么透明。再贷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方式,有资产质押式的投放,也有信用贷款式的投放,本质和原理上和逆回购没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投放规模和周期上更为灵活方便。具体的我就不多讲了,感兴趣自己查资料吧。
提到央行放水大家都知道量化宽松(QE),这种操作目前在墙国名义上还是没有的。操作方法是央行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具备一定信用评级的企业债甚至于股票,直接向市场投放货币。资金进入银行体系后的货币扩张形式我就不再反复重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