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历史(过去现在将来)

2024-05-07 01:35

1. 金钱的历史(过去现在将来)

金钱是由一群人物品、服务或者资源交换的共同地接受的任何。 每个国家有硬币和纸币它自己的系统。 以货易货和商品货币首先,人们以货易货。 以货易货是好或服务或服务,袋子的交换另一好的袋子的米豆。 然而,您若不可能同意什么某事在交换或您值得没有想要什么另一个人有。 解决问题人开发了什么称商品货币。  商品是几乎大家使用的一个基本的项目。 以前,盐、茶、烟草、牛和种子是商品并且曾经使用了作为金钱。 然而,使用商品,因为金钱有其他问题。 运载袋子盐和其他商品是坚硬的,并且商品是难存放或是易腐烂的。  硬币和纸币金属对象BC被介绍了作为在5000附近的金钱。 由700 BC, Lydians成为了第一在做硬币的西部世界上。 国家很快铸造硬币他们自己的系列与具体价值的。 使用了金属,因为它是可用的,容易工作与并且可能被回收。 因为给了硬币有些价值,比较项目人的费用被要变得更加容易。  某些及早已知的纸币追溯到中国,纸币的问题向前大约变得共同从广告960。  代表性金钱纸币和非珍贵的造币的介绍,商品货币转变了成代表性金钱。 这意味着什么金钱挣了没有长期必须有价值。  代表性金钱由政府或银行的诺言为一定数量交换它支持银或金子。 例如,老英磅票据或英镑曾经被保证是可赎回的为一磅纯银。  对于大多第十九个和第二十个世纪,多数货币根据代表性金钱通过使用黄金本位制。  不兑现纸币代表性金钱被不兑现纸币现在替换了。 菲亚特是拉丁词为“让它完成”。 政府命令现在给金钱价值或旨令,可执行的法定看护人法律换句话说被做了。 由法律“倾向于付款的某种其他形式的法定看护人”金钱拒绝是非法的。  “$”金钱标志的起源不肯定。 许多史学家追踪$金钱标志对墨西哥或西班牙“P's”比索的或者piastres或者八块。 老原稿的研究显示“S”,逐渐来被写在“P”,非常看起来“$”标记。  美国金钱小事 在3月10日,第一张美国纸币发布了1862。 衡量单位是$5, $10和$20。 他们由行动1862年3月成为了法定看护人17日。 包括“在1955年我们信任的上帝”在所有货币需要法律。 在1957年全国座右铭在纸币首先出现在$1张银券和在所有联邦储蓄会笔记从系列开始1963年。

金钱的历史(过去现在将来)

2. 钱的过去现在未来 作文

(转自:百度知道用户——地狱暗修罗)

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说广州,早在耶稣纪元的头一个千年,就已商贾云集。可是,在第二个千年的后半段,这种格局颠倒了过来。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让国人知道,我们积弱已久,图新何易。
在第二个千年的最后几十年,中华民族正励精图治。千年回望,回顾来之不易的变迁,展望并不平坦的前景,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一无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钱",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因为它便于保存、分割、携带,故而全世界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古今,逐渐都接受了它。而它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
就在上一个千年之交的北宋,中国社会的经济交易中已经大量使用纸张印刷的货币"交子"。交子作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最初是由四川商人联合发行的,基本上只在四川境内流通,因为可以随时兑付,迅速得到社会承认。后来,虽然这些"钱商"破产,但是"钱"的好处却没有破产,官府立即设立专门机构,发行"官交子",流通范围扩及各地,虽然名义上仍可兑付,实际上基本不能兑付,其信用仅由官府强制保证。南宋年间,虽然铜钱和白银同样流通,但是纸币已是主要货币。元代在全国范围实行纸钞流通制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虽然开始的时候一度可以兑换,但是很快就停止,并且进而禁止铜和金银流通。明代发行"大明宝钞",则从不兑现,并且禁止铜和金银的流通,后来只是因为纸币信用太差,禁止铜金银实际上行不通,朝廷才被迫解除禁令。不可兑换的纸币,其信用受发行量的影响很大。正是由于宝钞滥发,急剧贬值,自宋朝开始的这种前现代形式的纸币流通,在明代就逐渐退出经济活动。
曾经在忽必烈汗宫廷供职的马可·波罗这样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奇事":"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竟与纯金无别。"一个"竟"字,让我们知道中国的纸币对于当时外国的上智人士仍然是未曾想像过的事情。纸币,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今天已经很难想像一个没有"钱"的世界如何运转,即使现在电子货币登场,纸币的社会角色仍然不容忽视。
"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最近一千年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围绕着那张轻薄的"纸"展开的。
对"钱"的追求,开通了全球交往。以西方历史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代表,西班牙发现美洲和葡萄牙人抵达印度,后来则有"海上马车夫──荷兰",以及把"米"字旗插到世界各地的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
在当时的世界贸易中,欧洲国家是货品的净输入国。中国和中东国家都很少从欧洲进口商品,这样,欧洲国家就需要支付金、银等"硬通货"。中东国家要求黄金,这促使欧洲从非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黄金,用于中东贸易。中国要求白银,这促使欧洲人到美洲等地掠夺和开采银子,与此相应的是始于18世纪的欧洲人地理发现的"白银时代"。历史上中国长期实行的是银本位,所以货币都可以折合成"银两",一直到民国初年。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发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宫廷借钱不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在我国,清末民初时期山西的票号也相当发达,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兑付信用极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国家财政的部分功能。随着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山西票号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类为什么要做生意?因为交易可以给双方都带来利益。二次大战以来,虽然局部战争不断,但是没有再爆发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之所以成为当代的主题。如果能够从贸易得到"钱",未必你死我活地去征服,去掠夺。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经济活动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够的互利分割的余地。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统称知识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智慧,是仅有的不受"报酬递减规律"束缚的生产要素。别的生产要素在使用中都会消耗,但是知识却不会因为使用而消耗。这是基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知识经济"的概念的主要脉络,是知识经济观念的根本点,恰恰在这个要紧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占据着毋庸置疑的优势。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它们手里,即它们占据着金融市场。如果一种符号能够作为信用被广泛接受,哪怕它最终把纸张都免了,它也能起货币的作用。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又一次走到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但是"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即1997年以来人们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逞能。他们有资金,有手段。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预言东亚金融危机的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说,实质经济本来不错,金融仍然可能出问题。在货币符号化电子化的时代,我们要格外小心。
"钱"升腾为泡沫,可以说古已有之。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古老形态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一时间,炒得仅东京地区的地产价值,一旦变换为"钱",就可以把整个美国买下。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钱啊钱,认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值得作历史的审视。在19世纪,讲科学,英国走在美国前面,讲人均资源和人均资本,澳大利亚比美国高得多,但是20世纪以来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一直赶不上美国。虽然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烧到美国本土,但是澳大利亚同样占了这样的便宜。经济学家发现,在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重要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而且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需要必要的制度建设来规范。事实上,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从小扒手到大海盗、从以权谋私到豆腐渣工程等许多丑恶的东西。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我们的市场经济,一定要避免笑贫不笑丑、笑贫不笑恶和让知识斯文扫地的可能性。我们能够避免这样的前景,政府肩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从兽皮到纸币,从纸币到电子符号,"钱"走完了一千年的历程。后一个千年,"钱"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直至"钱"真正看不见,人类社会最终进化到不需要"钱"的阶段,货币最终消失。在此之前,人类如何在尽享"钱"好处的同时,能有效避免"钱灾"洪水来袭,将是后一个千年一开始就面临的挑战。
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这也是汉语中关于金钱的文字多以"贝"为偏旁部首的原因。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时期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早的金属货币。在秦统一中国前的西周、东周时期,由于各部落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为秦半两。汉元狩五年即公元18年,开始铸造五铢,至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此后直至宋朝,对货币的记载并不相近。随后两宋的币制,主要为铜钱,但兼以铁、铅。纸币开始正式产生和推行,这是两宋时期币制的最大特点。后来元朝蒙古人统治中国时,对中国的币制,带来了一种基本的变革,也就是使中国从此采用白钱为价值的尺度。明朝统一全国后,货币以纸币为主,但也铸造了不少铜钱,且品类繁杂。清朝币制大体上以银本位制为主,大数用两为单位,小数用钱和文作单位。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辛亥革命后,也曾有过自己的货币系统。
中国进入国民党统治时期以后,国民政府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公告,其主要内容为: 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36年5月,国民政府被迫与美国签署《中美白银协议》,法币又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法币1元等于0.2975美元,使法币成为英镑、美元的附庸。法币政策的实施,统一了币制,是中国货币制度的进步,但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解放战争爆发后,第一套人民币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以后设计生产的。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因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涨,没有发行辅币,也没有发行金属硬币。
第二套人民币纸币于1955年2月21日发行,共11种面额,13种版别。1957年12月1日发行1分、2分、5分金属分币。这套人民币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具有统一完整的构思和艺术风格。
第三套人民币于1960年4月20日开始发行,共7种面额,分币仍采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硬币,材质为铜锌合金、铜镍合金。
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从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到1985年定案,历时18年。在"文革"期间,先后三次上报方案,1977年重新设计,1987年4月27日起陆续发行,共有9种面额、17种版别。1992年6月10日起发行1元、5角、1角3种硬币,材质分别为钢锌镀镍、铜锌合金、铝镁合金。
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10月1日起发行,至2002年底,纸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和硬币1角、1元、5角已经陆续问世。
自己补充(未来):众所周知,21世纪的现在,无数的电商与网络购物模式层不不穷,现在的我们,已将把金钱仅仅当做交易的一个数字罢了,但金钱实际价值还是以人民币为基础的货币原有价值为依据,说不定再过些时候,实现了共产主义,到那时,连数字都不同了吧!~~~~
中国货币的历史,是与中国色社会变化和经济实力的变化紧密联系的。有人说只要看看一个国家的一元硬币有多沉,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现在,偶尔掉落到地上的一元硬币发出清脆的响声,是不是也会使我们感到一丝自豪呢?

3. 关于‘钱的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

先秦  古钱币

先秦铸币,指的是商、周(东周、西周)两个时期的铸币。
商代铸币至今发现的主要形式是象形金属铸贝,即所谓的“无文金属贝”。商代金属贝的型制几乎完全依照海贝,弧而无文,并且保留了海贝的外形和唇、齿纹式。象形金属铸贝流行于西周,直到战国时期仍有铸造。与出现于商代的另一种铸币形式——金属斧(其继承形式为空首布和布钱体系)一样,金属贝也有自己的历史继承形式,这就是被称为蚁鼻钱或鬼脸钱的楚贝。象形金属贝在商代有黄金、青铜和铅等多种材质。战国象形贝甚至有银质。
大约在西周晚期,出现了空首布。金属贝是按照装饰消费品海贝的原来形态复制出来的,而空首布第一次不再按照生产性消费品的本来形态来获得被铸造的权利,成为了专职的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铸币按照其形制和制造方法的谱系可以分为五个大类:贝币(从象形贝到较为抽象的蚁鼻钱)、布币(从象形金属斧、空首布到各型平首布)、刀币(从象形的大刀到较为简约的直刀)、圆钱、楚金。
    在春秋战国时代,钱币形制和铸造方法按照由象形到抽象、由不拘一格的多元格局过渡到大一统的制式不断演变。最后,人们找到了圆钱这种不再依附某个实用物品的铸币形式。圆钱的形象意味着“规矩”的“规”所代表的那个抽象的圆形,那个一切有形之物所依据的形象基础。
    外圆内方的先秦半两最终使六国货币归于一统,实际上未必仅有秦始皇清扫六合的军力可以依恃,秦半两本身所发布的造币形式,就是一个一统天下的形式。

秦·汉·新莽  古钱币

    秦灭六国后,以秦币一统天下之各币,从此刀、布、贝等作为独立的铸币形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秦半两所开创的方孔圆钱的造币形式奠定了其后两千年金属铸币的基本制式。
    由于秦钱重而且难用,到了汉代,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等先后铸行三铢、八铢和四铢等数种重不如其文的减重“半两”。币制也屡改屡变。武帝元狩五年(前 118年),在铸行以“三铢”为名的新钱五年之后,废"三铢"并正式铸行“五铢”。五铢钱日益改进并最后定型的内、外廓成为其后铸钱的标准样式。而以“五铢”为文的方孔圆钱,经历朝延铸,直到隋朝才告终结。铸行历史长达 739年,居中国古钱史上同一面文钱币铸行年限之最。
    西汉前期的铁半两、铁五铢是考古学上迄今所见的最早铁钱,也是汉初各朝减重政策更为直截了当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以低价金属铸币直接贬值。
    西汉末年王莽托古改制。钱制屡改屡乱,屡乱屡改。一方面莽钱体制所规定的换算标准,既大大背离了金属和实物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由民间所确立起的信用,又无力维持这种换算标准自身所规定的信用;另一方面,莽钱改制的根据是突出钱币的法定信用本质,但莽钱所启用的货币符号又总是与法定信用背道而驰。货币信用一度衰落到极点,人们已经习惯于以布帛粟米来表达经济交往。董卓无文钱的出现,又一次沉重打击了货币的独立信用。
    终秦汉新莽各朝,自先秦以来确立的货币形式的专职化和“货币化”进程已成定局。方孔圆钱这一抽象的货币符号形式奠定了其后两千年货币符号形式的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  古钱币

    自从东汉末年钱制废弛以来,魏、吴、蜀三国分别铸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定平一百、大泉五百、大泉一千、大泉二千等钱品流通民间,力图恢复货币信用。
    两晋仍沿用流行已久的各种旧币,但谷帛交易盛行于民间。十六国时代则体现出了依循铸币重量而文不受尊重的惯例。在这个政权多元的时代,中国造币史也面临着一个制式多元、需要重新寻找统一根据的局面。
    先秦以来摒弃某个具体的实用消费品与货币效用的联系,以抽象的实用——即单位重量的金属效用来定位货币效用和信用这一造币根据,历经减重和官定大钱的屡次打击,到十六国时期已日渐动摇。以赤仄五铢的方式或王莽的方式宣布官铸钱品的价格,到东吴的“大泉五千”已登峰造极。
    南朝时仍然是以铸造粗劣减重币和低价金属币的方式来对抗金属重量的信用,这可以说是官方将自己所获得的有限信用滥用为无限信用,以有限信用对抗金属信用并拒绝以全民公意为最终担保这一货币思想和货币政策的直接结果。“永光”、“景和”等钱品的产生,与其说是官方明确自身信用责任的一种表示,毋宁说是官方以单方面意志取代曾经为全民意志担保的金属信用的更为直截了当的步骤。
    相比之下,北朝似乎比南朝更为看重金属的权力。以“五铢”为名的多种钱品大体能维持“五铢”所标明的面文重量。“北周三钱”似乎比“景和”等钱品更注重官方信用的严肃性,但随意制订的折当标准显然暴露了官方铸钱自己“防铸”自己,滥用信用的“私铸”本质。
    隋文帝不得不在开国伊始整顿混乱已久的币制。官方信用重新转回金属信用的轨道。“开皇五铢”是很长时期以来第一批能“重如其文”的“五铢”。但隋炀帝很快破坏了文帝的钱制,开始滥铸劣钱。隋末钱制甚至败坏到剪纸割皮为币的空前局面。

 

唐·五代十国·宋  古钱币 

    唐高祖废“五铢”,铸行“开元通宝”,开创了中国古代铸币史的又一纪元。从此,中国古代铸币史进入以“宝”为名的时代。开元通宝铸行的意义不仅在于以其钱文和书体开启了一个时代,也不仅在于其制钱体制为后世树立了典范,而在于开元通宝是制钱官方明确地以官方担保的形式公开发布其官方信用的第一例。从此,“径八分,重二铢四累”等等体制和重量的要求已不再是一个超越于官方信用之上的要求。金属的重量和成色在此成为确保官方信用的技术手段。官方已不可能逃避金属重量和成色所要求的信用,而且这个信用正是官方试图颁布的法定信用本身。
    中国古代铸币自“开元通宝”开始,进入以年号(“开元通宝”自身并未以年号名钱)和“宝”名钱的时代,同时也进入货币信用较为稳定的时代。布帛粟米等与官方赋税政策有关的物品和金银仍然是重要的流通物资,甚至也是财富的通用计量单位。但是,法定铸币的地位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从此变得不可动摇。
    五代十国时期,是铸大钱甚多,并且铜、铁、铅钱并用的时期。当五、当十、当百(永安钱甚至用到了“五百”、“一千”)等换算体制在此时期渐成定局。
    两宋继承铜、铁制钱并用的五代十国传统,并极大地发展了铁钱的铸造和行用规模。各地有专用铜钱、专用铁钱和铜铁并用的分野。金银地位空前显要,并且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可兑换纸币。两宋是中国古代方孔圆钱铸钱成熟和在形式上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钱文书体在两宋时期可谓无体不备。行、草、楷等在两宋以前不入正途的钱文,从此大规模铸行于世。
    两宋也是铸钱折算体制空前完善的时期,以往较为随意的折当体制,在两宋时期衍成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当百等切合流通需要,体系完善的大小钱折当体制。折二、折三、折五等以往不见或难见的折当等级从此成为例行的折当等级流布于历代铸钱。

辽·西夏·金·元  古钱币 

辽、西夏、金、元分别是我国古代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族建立的多民族王朝国家。上述四朝的货币体系都是高度汉化的货币体系。
    辽、西夏所铸圆形方孔钱,写下了中国古代造币体系新的一页。其独特处在于,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币体系在铸造方法、形制特征(方孔圆钱)和以纯文字为钱文标志等方面的根本品性,拓展了中国古钱体系在汉文和拼写文字之外以汉字笔画为书写基础的新的钱文形式。
    金、元两朝以纸钞为主要流通货币。两朝是中国货币史上纸钞最为盛行的时代。银制钱币与纸钞并用,使官方信用和金属信用重又陷于二元对立。金代曾禁用铸钱,力图以打击代表公众信用的金属信用的方式来树立官方信用权威。但滥发纸钞本身才是官方信用的敌人。为了消除滥发纸钞这一官方信用自我消解的弊端,元代在禁用金银的同时,确立以白银为本位的发钞制度。这样,铸钱与纸钞之间构成所谓“子母相权”关系,以铜钱为信用纸钞的信用担保者的货币体系已经无可回避。“至正之宝”等“权钞”铜钱历经金、元两朝酝酿,公然行世,可以说是制钱官方在根本上未获公众信用授权并且也不对公众信用负责的时代,不得不向代表公众信用的金属信用做出让步的一个历史事件。

明·清·民国  古钱币

明代初期承袭元制,以“大明宝钞”行天下。但官方信用不受制于公众信用的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明代钱制的演变历程,清晰地展示了自认为公众信用代表人的官方信用,与公众信用的传统代表形式金属信用之间,随王朝盛衰彼此消长的历史。明初,初登正统的王朝,以受命于天(即传统的授权形式)的姿态,自信并且据信为公众信用的合法代表。这个时期是“大明宝钞”通行天下,金银受禁,铸钱闲置的时期。很快,王朝本身受命方式的伪合法性暴露出来,官方信用与公众信用日渐违忤。金属信用所代表的公众信用权力与日俱进,以

之权衡官方信用的体制渐成定势。

清代发展了明末时已成定局的银、铜复本位体制。顺治八年颁行十年后即遭废止的纸钞和后来的大清宝钞从未获得过在金、元、明三代一度获得的那种流通地位。金属信用与官方专制信用之间经历数朝的较量,终于以试图背离“钞本”专制信用的纸钞的衰竭而告终结。
    清代铸币除了天命汉钱、天聪汉钱(清立国前)是老满文铸币,顺治以后各朝铸币均取汉文面文,满、汉文背纪局、纪值的制式。王朝后期张之洞在两广总督任内首开机器制币一式。机器制币早期的格式仍遵方孔圆钱的传统中国古钱形制和以文字为钱文的传统。因此,

这部分机制币仍可视为中国古代钱币体系的又一创新形式。
    清代铸币权分属散步全国的各地方制钱机构。各省可随时奏准设局铸钱。原则上各局铸钱归各地专用。顺治朝曾有集中铸币权于中央的政策,但施行四年即遭废止。直到后来的机制币时期,才有设立天津造币总厂(1905年)和归并制造铜元局厂,建立统一铸币体系的政策。
    然而,清末建立的统一的机制造币体系,并未立即消除各省设局鼓铸这一沿袭二百余年的传统。直到民国初年,民国政府和各省仍有中国钱系的作品问世。因此,清末民初的货币体系终于只能是中国钱系的各色铸品、机制中国钱、仿西洋铜、银元和外国银洋、官私银行钱庄钞票等混杂流通的一个空前庞杂的体系。 

 

现在:

一百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68号国务院令,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10月1日在全国发行第五套(1999年版)人民币100元券。新版人民币币发行后与现行人民币等值流通,具有相同的货币职能。


 

一、钞票特征
主色调为红色,票幅长155mm、宽77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椭圆形花卉图案,票面左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为“人民大会堂”图案,左侧为人民大会堂内圆柱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二、防伪特征
1、固定人像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见与主景人像相同、立体感很强的毛泽东头像水印。
2、红、蓝彩色纤维:在票面的空白处,可看到纸张中有红色和蓝色纤维。
3、磁性微文字安全线:钞票纸中的安全线,迎光观察,可见“RMB100”微小文字,仪器检测有磁性。
4、手工雕刻关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5、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椭圆形图案,将钞票置于与眼睛接近平等的位置、面对光源作平面旋转45度或90度角,即可看到面额“100”字样。
6、胶印缩微文字:正面上方椭圆形图案中,多处印有胶印缩微文字,在放大镜下可看到“RMB”和“RMB100”字样。
7、光变油墨面额数字:正面左下方“100”字样,与票面垂直角度观察为绿色,倾斜一定角度则变为蓝色。
8、阴阳互补对印图案:票面下面左下方和背面右下方均有圆形局部图案,迎光观察,正背面图案重合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古钱币图案。
9、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盲文及背面主景人民大会堂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10、横竖双号码:正面采用横竖双号码印刷(均为两位冠字、八位号码)。横号码为黑色,竖号码为蓝色。

 

 五十元    

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主色调为绿色,票幅长150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50”、面额“伍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右下角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正面印有横竖双号码。背面主景为“布达拉宫”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二十元

第五套人民币纸20元主要特征主色调为棕色,票幅长145mm、宽70mm。票面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20”、面额“贰拾圆”和花卉图案,票面左上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方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票面背面主景为“桂林山水”图案,票面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4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第五套人民币20元的防伪措施有:固定花绘水印、红蓝彩色纤维、安全线、手工雕刻头像、隐形面额数字、胶印微缩文字、雕刻凹版印刷和双色横号码等8项防伪措施。


十元

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主色调为蓝黑色,票幅长140mm、宽70mm。正面主景为毛泽东头像,左侧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阿拉伯数字“10”、面额“拾圆”字样和花卉图案,左上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左下角印有双色横号码,右下方为盲文面额标记。背面主景为“长江三峡”图案,右上方为“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字母和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

 

 

一元

全新的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正式“面世”。新版1元纸币正面主景是毛泽东头像,正背面有6项防伪特征。

此次发行的新版1元纸币,票幅尺寸长130毫米、宽63毫米,主色调为橄榄绿。具有6项防伪技术,防伪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关人士称,此版1元纸币手感强烈,“闭着眼睛就能感觉到”。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自1999年10月1日起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包括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8种面额,目前大多已在市场上流通。在第五套人民币中,1元面额的只有硬币,而此次发行的1元纸币是对以前发行1元硬币的“补充”。第五套人民币与现行人民币的比率为1比1。第五套人民币发行后,与现行人民币混合流通,具有同等的货币职能。

  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第五套人民币发行以后,1元人民币的流通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经济领域的需要,再加上1元硬币的生产过程较长,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1元人民币告急的情况,所以要发行1元纸币。

  记者今天上午走访了几个银行网点,并未发现新版1元纸币的踪迹。

  防伪特征

  ★固定花卉水印:位于正面左侧空白处,迎光透视,可以看到立体感很强的兰花水印。

  ★手工雕刻头像: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采用手工雕刻凹版印刷工艺,形象逼真、传神,凹凸感强,易于识别。

  ★隐形面额数字:正面右上方有一装饰图案,将票面置于与眼睛接近平行的位置,面对光源作上下倾斜晃动,可看到面额数字“1”字样。

  ★胶印缩微文字:背面下方胶印图案中,印有缩微文字“人民币”和“RMB1”字样。

  ★雕刻凹版印刷:正面主景毛泽东头像、“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面额数字、盲文面额标记等均采用雕刻凹版印刷,用手指触摸有明显凹凸感。

★     双色横号码:正面印有双色横号码,左侧部分为红色,右侧部分为黑色。

关于‘钱的过去.现在.未来’

4. 金钱代表过去,权力代表现在,能力代表未来,这样说可以吗

经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精力预示未来

5. 求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优美的句子

  1、回首过去,我们思绪纷飞,感慨万千;立足今日,我们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引吭高歌,一路欢笑。

  2、回首过去,我们心怀坦荡,回首过去,我们沉沦于昨日成功时鲜花与掌声的簇拥之中;回首过去,我们没有驻足在昨日构建的美丽梦想中;回首过去,我们没有黯然伤神,沉沦于昨日的得与失,是与非中;回首过去,了解最真实的自我,看清今后的方向,选好航程,为一个崭新的日子苦心打造。

  3、回首昨天,我们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苦涩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太多的忧伤充斥着我们的心灵,尽管太多的无奈写在我们的脸上,尽管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流程上。

  4、立足今日,我们擦亮眼睛,走过昨日逝去的岁月,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在日子的隧道中穿梭。今天,又一个起点,又一轮朝阳,请打开你的心灵之窗,拥抱阳光!拥抱今天吧!
  
  5、十七岁的梦,踩着单车,在单车的轮子上慢慢地流逝。十七岁的梦,笑容那么地真挚狂野,在一次次狂野的笑声中流逝。十七岁的梦,字典里查不到伤心的字眼,面对未知的前方,害怕伴随着期待和憧憬。那些最初的梦想,想飞却又飞不起来,但却一次次地激励着我去面对一切的坎坷,只能勇敢。只有勇敢的人才有一对隐形的翅膀,才有可能飞起来,像歌词里面一样,把眼泪装在心上,就会开出勇敢的花。
  6、未来,就是你站在茫茫大海的这一边,遥望着海的那一边,充满好奇心,憧憬这对海那边的向往,正是对未知的不了解与向往,所以才有了去追逐未来的勇气。
  7、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做的好的地方,反省做的不好的地方,然后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想想古往今来的伟人,谁不是经历过无数的磨难,谁不是历尽千辛万苦,谁不是在一次一次的跌倒之后又顽强不屈地站起来,所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坚强地站起来,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起,我们要有信心,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拼搏,展望属于我们的未来。

求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优美的句子

6. 关于金钱过去现在未来的作文600字

这位朋友的名字叫欧阳惠敏,身材适中,她有一张圆圆的脸孔,眼睛大而充满神采,看见她那乌黑的短发就知道她是一个活泼好动、乐天派的女孩子。 我与她相处了五年,情同姐妹,大家做任何事都是商量着办,从不固执己见。有一次,我们相约星期天去旅...

7. 手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不同阶段对人类、个人生活的影响!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社会在进步,科技也在进步,想多了头疼,以下文字纯属溜逼智能手机确实是比较影响我们,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但我们要合理使用手机,用手机时间过长,会严重的影响视力,因为人的眼睛很容易疲劳,特别是对一些光亮不稳定的事物,最容易造成眼睛视力下降。手机就是如此,长期看手机屏幕,眼睛就会被损坏。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但我们要合理使用手机,用手机时间过长,会严重的影响视力,因为人的眼睛很容易疲劳,特别是对一些光亮不稳定的事物,最容易造成眼睛视力下降。手机

手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不同阶段对人类、个人生活的影响!

8. 关于钱的历史和未来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商品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货币的起源,有据可查的是商汤时期的“铜贝”,而在此之前的夏商,骨贝,石贝,陶贝已经开始流通。贝壳自装饰品发展为货币可以上溯到黄帝时期,中国货币从使用贝至今已有四五千年货币文明史。 
金属货币的起源,应是殷商,中国先民掌握了冶炼金属技术之后的事,在一些殷商墓葬中曾出土青铜块,这些也许是最早的金属货币。 
早期仿形货币是中国经过了长时间的以物易物贸易阶段之后产生的。随着地域经济的不同,不同的部落使用的早期货币都不一样,现今出土的一些有争议的青铜器:如斧、馨、鱼、网状器,它们与实用器形似而体积小,有的成小批量出土,且出土墓葬均在秦以前殷商墓葬中出现。因而许多古钱收藏研究者均把这些实物当作早期殷商货币。 
先秦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前的西周、东周时期。由于各部落(国家)生活居住环境不同,其铸币在经过一段不定型时期之后开始,并以其主要的生产工具为原型进行铸币。据考证,有四个主要的起源:生活在森林区的,以刀斧、戈等削、利器为原型的仿形铸币,这些铸币根据地域的不同,多少出现了以地名为主的文字或字符号,这种标名铸地的作法,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另外一大类型是生活在农区的铲、布仿形铸造逐步成熟的轨迹。生活在湖水面较多区域的部落,以猎捕鱼为业,其铸币有似图腾,有似地名,有似计重,不一而足。在一些手工业发达的区域,同时期货币,显示出与其文明程度相适应的方孔圆钱或圆孔圜钱。这种货币是仿纺锤,还是仿玉器,至今还是一个难解之谜。但可以肯定,使用圆钱部落比较文明、发达。 
秦汉货币 

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先祖创铸了一种外形暗含天圆地方观的方孔圆形计重钱币。文字粗朴,书用大篆,轻重大小不一的半两货币,现俗称先秦半两或战国半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衡制基础地以秦衡为基础,统一秦半两。但不久,由于暴政与巨额军费开支,铸造货币不断地减重、变轻。 
汉刘邦起兵之初,为了筹集军晌便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民间自行铸造。因而大部分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均为汉半两。半两钱由于官民同铸,异时异地,因而品种繁杂,以致不能搜罗之全。由于半两钱一再减重,信用降低,汉武帝又穷兵黩武,国用不足,因而发行轻钱来转嫁经济危机,首先下令罢半两钱而铸三铢,同时对内又发行白鹿皮币(时值四十万),对外则发行百金三品,以银锡铸造,的龙、马、龟三种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货币来搜刮民财。汉元狩五年(公元18年),始铸五铢,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铢钱历时近七八百年。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