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2024-05-10 03:10

1.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是: 
     1、组织、完成了全市信用乡镇、信用社区评选申报工作和a级信用企业资料收集、公示、认定工作。
     2、组织、完成了2011年度襄阳市“金融信用市州”和各县(市)区 “金融信用县(市)区”申报工作。襄阳市实现了连续9年保持“湖北省金融信用市”称号,辖内7个纳入省政府考核的县(市)区全部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的目标,并在20XX中国武汉金博会上授牌表彰。
     3、狠抓了金融生态建设和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信息反映。编辑《襄阳金融生态》简报19期,信息27条。被武汉分行金融生态各栏目“金融生态调研”、“基层工作动态”、“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金融生态简报”采用XX篇次,被《湖北金融生态》简报采用4篇,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性批示各1次。
     4、继续落实《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落实分行布置的20XX年上半年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进展情况调查统计。与2010年末比,全市县及以下新增金融机构网点达银行类11个,非银行类3个,达到381家,县域存贷比与2010年末比增长0.84个百分点,达到43.48%,转账电话平均每村3.87部;atm乡镇覆盖率94.34%,pos乡镇覆盖率92.68%。全市召开了农村支付结算村村通暨支付结算示范区建设,信息报道获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和襄阳市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批示。
     5、开展了对全市XX个县辖市的金融发展及金融服务情况调查,为全市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和全覆盖指标落实寻找突破口。
     6、开展了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情况的调查。同时在全市融资担保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
     7、协助分行完成了湖北省金融生态十周年活动《十年树信》书稿编纂工作。20XX年11月27日,该书已在20XX中国武汉金博会上首发。
     8、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十年总结回顾工作。根据分行要求,完成了2部金融生态“信用”主题宣传片拍摄任务,并全部获奖。我市报送的《襄阳金融跨越》荣获三等奖并在20XX中国武汉金博会上展播,另一部宣传片《诚信布帝乡》同时荣获优秀奖。
     9、开展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十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通过总结表彰活动,进一步宣传总结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彰显了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魅力。
     10、积极做好金融生态日常监测。依托金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充分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作用,为各级党政领导、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各级受众提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金融生态环境监测排名均位居全省前列。
     11、安排专人参与分行金融生态办和市金融办相关工作。先后专人参与了20XX武汉金博会金融生态建设展板设计、金融支持东津新区建设研讨会宣传片和宣传资料编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考核办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五个一”工程起草、金融生态十年回顾书稿编撰等相关工作,为人行武汉分行和襄阳市金融办相关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推动金融生态建设工作。 
     市委市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年初即召开市长办公会,确定了全年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目标,制定了全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思路,要求持续开展金融生态建设,打造“信用高地”。要把金融生态环境作为政府工程来抓,评价结果纳入各县(市)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着力好解决贷款发放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创建目标要求全市7个接受省政府考核的县(市)区继续保持金融信用县、市、区的水平,襄阳市争取连续第9次进入金融信用市州行列。随着“四个襄阳”建设目标的提出,人行襄阳中支又代政府拟定了《关于充分运用金融功能支撑“四个襄阳”建设推动省域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意见》(襄银发〔2011〕141号),进一步明确要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转型、升级,形成更加能够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的金融生态。在继续做好传统的维护金融秩序、维护金融债权、金融服务全覆盖、创建金融信用市州和信用县(市)区工作的基础之上,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心逐渐转向更加有利于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激励金融机构增设分支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级别、扩大信贷投入、促进同业公平竞争的制度、机制建设方面。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更能够体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适应省域副中心城市、“四个襄阳”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随后的每个季度的金融联席会暨金融形势分析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均抽出专门时间参加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宣传强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唤醒全市各级政府、部门、银行、企业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截止目前,市政府组织召开了4次金融联席会和多次调研座谈会,分管金融市长每次都亲自主持会议,市长别必雄参加会议,为金融部门鼓劲加油、排忧解难。市政府金融办专门拉开场地,单独办公,为全市金融经济发展提供更好地协调服务。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年初即提出用“三大金融板块”,助推“四个襄阳”,对襄阳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市长别必雄多次强调要强化信用意识,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地方政府和企业都要注重信用,形成信用就是财富的共识。
      二、支持经济发展,推进金融生态建设工作。 
     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支持经济发展正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初衷。
     今年以来,根据人总行稳健货币政策要求,襄阳中支积极组织协调开展各类信贷签约活动。20XX年3月,我市在XX市举办金融支持襄阳县域经济发展县市行启动仪式,组织市县两级金融机构现场签订银政、银园、银企合作协议235.5亿元;在XX县召开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暨银企对接会,组织签订银企、银保合作协议、达成意向性授信30.7亿元。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跟踪服务我市444个过亿元项目和XX4个过5亿元项目,要求逐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上半年,我市金融机构支持我市重点项目74个,授信金额达到182.915亿元。10月30日,“襄阳银行宜城行”活动成功举办,全市1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负责人通过参观、座谈,进一步增强了对XX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认识,提升了扩大信贷投入、支持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信心。
     二是各金融机构、各县市区,也采取分批、分层、多次召开小型银企签约会、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的措施,致力于搭建各种形式的银企、银政对接平台,创新政银企协调工作机制,创新信贷融资产品,加强银政战略合作,增强银企应对危机的信心,助推经济走出低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如,农信社与老河口、枣阳、南漳、谷城四个县市签订三年战略合作协议,直接对接实体项目290个,总授信330亿元。湖北银行举办企业家沙龙暨企业家俱乐部成立活动,现场为5家企业授信2.15亿元;交通银行通过走访发改委、海关等政府机构及各大工业园区,对接签约企业30余家,金额超10亿元。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密切了银政、银企关系,加深了理解,为增加信贷投入奠定了基础。7月23日,XX县召开支持“飞地经济”银企对接洽谈会---“余家湖保康工业园银企对接洽谈会”。在襄阳余家湖工业园区,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及相关经济主管部门与入园的19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对接洽谈活动,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对企业的融资需求,各银行机构积极给予解答和说明,现场初步达成5.2亿元授信贷款意向。
     从今年1-10月份信贷投放工作情况看,全市金融部门根据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要求,想方设法抓项目、争规模、早投放,一举扭转了贷款增速长期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格局,获得了与地方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四个襄阳”战略要求相适应的、相对高的贷款增长速度。截至10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1005亿元,一举跨越千亿元大关,增幅、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且襄阳金融业连年赢利,充分体现了国家、省对信用优良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的信贷倾斜支持。
      三、深化四大信用工程建设,提升金融生态建设水平。 
     a级信用企业培植,稳步推进,效果显著。主要通过分批、分层、多次召开小型银企签约会、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形式,邀请各类企业参加这些活动,提高各类企业对信用培植的认识,各金融机构积极跟进客户,对已贷企业客户和潜在企业客户进行信用增进服务,帮助企业分析自身信用不足的原因,建立完善企业自身的各项制度,扩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级别,为获取信贷支持创造条件。截止20XX年3季末,全市a级以上信用企业数 2638家,比上年末(1982家)增加了656家,增长了33.1%。参加第三方信用评级数,达到284家,占去年底(355家)80%。
     信用乡镇建设又加新内容。组织协调全市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工作。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相关指标纳入信用乡镇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各县(市)区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开展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调研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督办检查,推动各县(市)区金融生态建设和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开展。继续支持农业银行开展全市三农贷款“诚信镇、诚信村、诚信户”创建活动,今年表彰了2011至20XX年度市县两级“诚信镇、诚信村、诚信户”。通过走访和授牌表彰活动,进一步彰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效果,引导全市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向纵深发展。
     信用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市信用社区数量逐年增加,基本达到每个县市区有2个样板社区,有贷款的社区、支持的下岗再就业人数明显增多,贷款效果开始显现,体现了信用社区创建和金融扶弱工程的有机结合。
     信用区域建设全面丰收。襄阳连续9年荣获“金融信用市州”称号,参加省政府考评的7个县(市)区全部荣获“金融信用县(市)区”称号,实现了信用区域建设全面丰收。
     20XX年初,我市对全市“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印发了《关于2011年度“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评定情况的通报》(襄阳政办发〔20XX〕34号),通报了市政府统一认定的襄州区张湾街道办事处等78个“信用乡镇”和XX县三里桥社区等57个“信用社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为金融支持三农和弱势群体创业就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突破金融生态宣传,提升金融生态建设名气 。
     落实专人负责《襄阳金融生态》简报编纂工作,收集编纂反映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成效,报送分行金融生态办,发送中支各行级领导、政府各相关部门,并将简报上挂市**网站,全年共编辑《襄阳金融生态》简报19期,编、写各类信息27条,有效地宣传了全市金融生态建设工作。报送的襄阳金融生态信息被分行金融生态办《金融生态简报》采用的篇数达4篇次,分行网站金融生态各栏目采用XX条。积极完成分行布置的其它调研任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等,较好地反映了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状况。其中:“襄阳市启动农村支付结算全覆盖示范区建设活动”得到湖北省政府副省长赵斌和襄阳市政府副市长傅振邦肯定性批示。XX市“金融‘春风’惠三农--XX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得到省政府金融办领导肯定签批。
      五、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工作稳步推进。 
       20XX年,我市启动了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全覆盖示范区建设,并在谷城石花镇召开了现场会,推动全市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全覆盖工作全面开展,并受到湖北省副省长赵斌批示肯定;同时,为了实现我市金融机构网点向县及以下区域覆盖的有效突破,我们开展了在全市XX个县辖市(镇)增设金融机构网点可行性调研,为全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寻求突破口。截止20XX年6月末,全市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农村银行金融机构网点较2010年末增加11家,达到381家,县域存贷比较2010年末增长0.84,达到43.48%,转账电话平均每村3.87部,乡镇atm覆盖面达到96.34%,乡镇pos覆盖面达到92.68%。
     新的一年里,我们襄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将紧跟分行金融生态办的工作步调,抓好各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协调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五个一”工程落实,为“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创建创造更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一、全行档案工作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行紧紧围绕上级行档案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市分行的高度重视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总行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坚持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不断加大我行的档案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科学保管各类档案,做到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档案资源的使用价值。今年,我们结合我行档案工作现状,特别是xx对我行档案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力争xx年我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达到一级标准”的工作目标。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档案工作组织建设。 
     一是明确部门,落实责任。由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行档案日常工作管理及年度目标考核工作,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行领导汇报。二是配备精干高效,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专职档案人员,确保了档案工作的正常,持续开展。三是梳理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工作发展规划。近几年档案管理的办法制度随着业务的发展都在不断修改完善,为保证档案工作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我们及时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办法、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确保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的有效结合。上半年,按照上级行的总体安排部署,并结合我行实际,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三年目标规划,确立了“一年一进步,三年一大步,力争xx年我行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达到一级标准”的工作目标。四是检查监督日常化。我们按期对全行的档案工作及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努力加强档案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各行处,部室组织员工了解,学习,熟悉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了员工的档案法制意识,在全行上下形成良好的档案工作环境。
      (二)强化档案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一是初步建立了综合档案管理体系。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我们对全辖业务档案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全行的法人客户信贷档案,个人客户信贷档案,文书、财务会计、科技、特殊载体档案等都基本上实现了集中管理; 二是规范操作流程,强化管理制度。我们在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借阅使用、鉴定销毁方面,都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收集充分、档案交接手续齐全、档案整理规范、档案内容完整、档案管理期限划分准确,做到交接有手续、借阅有审批、归还有记录、鉴定销毁有依据。三是重视全卷宗的建设。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内容充实,规范的全宗卷。四是做好档案统计工作,确保档案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和准确完整。
      (三)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档案安全工作 
     我们自始自终把档案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一是重视对档案实体的安全管理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档案实体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档案实体是否存在水浸、霉变、粘连、字迹退色看不清、虫蛀、鼠咬等现象,并做好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保证了档案实体的安全。二是重视档案库房设施的硬件建设。今年根据档案工作需要,增配了一台微机,并准备按档案管理标准建设档案库房以及带监控录像设备的借阅室,但由于地震原因,这些工作未能按计划进行。三是重视日常安全检查。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库房防护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了所配备设施的正常运行;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房环境,定期测记温湿度变化,定期投放防虫药物,定期检查照明情况,定期检查防火防盗,确保了库房温湿度适宜,库房清洁卫生,档案无虫霉滋生现象。
      (四)加强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运用,努力提高我行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一是重视档案系统录入工作。按照上级行的工作安排部署,我们按时完成了对文书档案的录入工作,法人信贷档案、个人信贷档案的录入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二是重视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我们积极做好各种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工作。三是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除了档案工作人员做到熟练掌握和应用档案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充分利用系统完成监测分析、督促归档、保管利用等各项工作外。还按规定及时向全行开放了各系统的客户端,准确、合规地建立用户,设置权限,以满足远程网上调阅的需要。
      一、力推战略合作,支持经济发展有思路 
     在分局的参谋和争取下,邓智毅局长于4月份带领21家省级金融机构到襄阳召开湖北银行业支持“四个襄阳”建设工作会,省局与襄阳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在省局支持下,XX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0XX年引进了汉口、兴业2家银行,浦发、平安、广发等银行提出了设点计划。各行面向襄阳制定了业务创新试点、信贷审批绿色通道、贷款额度优先配置等倾斜政策,有效支持了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对襄阳分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专报给予了批示肯定。
      二、实施惠农工程,农村金融服务有特色 
     按照银监会“三大工程”和省局“三覆盖一提高”的部署,在全市银行业实施“六个全覆盖”工程,得到了省局邓智毅局长的批示肯定。一是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已实现5个,占全覆盖目标的71%。二是已设立4家村镇银行,占全覆盖目标的67%。三是布放转账电话4823部,电话银行在全市已布设电信线路的1928个行政村全部覆盖。四是襄阳金融网延伸到县全覆盖,实现了金融网县县通。五是中小企业俱乐部会员面向县域全覆盖,今年俱乐部会员已增至2000家。六是县域信贷主体评信全覆盖,目前覆盖面已达86.5%。11月末,全辖县域贷款余额43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县域存贷比达到45.7%,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
      三、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小微企业有亮点 
     20XX年,制定并报请政府转发《襄阳市银行业进一步推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工作意见》,精心组织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百千万”等活动,引导银行业创新推出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20项新产品,满足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坚持网部共建建设襄阳金融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俱乐部的典型经验被省局表彰会推介,荣获全省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俱乐部称号。11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净增93亿元,增幅41.96%,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幅21.27个百分点,完成了“两个不低于”目标。
      四、狠抓制度落实,案件风险防控有措施 
     坚持将防险控案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案防工作意见,召开了全市案防专项工作会,组织各行一把手签订了案防承诺书,采取了“八个一”的案防工作措施,即:层层召开一次案防工作动员会、层层签定一份案防责任承诺书、组织一次案防专题教育培训、每月开展一次案防突查、每季开展一次案防排查、每行推出一项特色品牌、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年底组织一次案防工作考评,继续保持了案件防控高压态势。
      五、加强监管督导,做实贷款五级分类有动作 
     坚持将做实贷款五级分类作为20XX年重点监管工作,及时印发工作意见、召开推进会,组织对8家银行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现场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五大类问题,促使辖内银行业贷款风险分类意识明显增强,分类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形成的《做实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调研报告被银监会刊用。
      六、夯实监管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有起色 
     坚持以数据质量竞赛为载体,两次召开“提升数据质量”动员会、现场会,两次下发通报文件,不定期编发数据质量竞赛简报,通报情况、交流经验、剖析问题,加强统计数据报送质量监管。并对2家村镇银行开展了统计现场检查,督促银行机构夯实基础,提高了统计数据的报送质量。
      七、创新工作模式,治理不规范经营有作为 
     坚持以开展“诚信与责任文化建设年”活动为主线,将专项治理与提升银行服务水平、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6项工作整体联动,通过采取广泛动员、自查整改、现场检查、明查暗访等措施督导银行认真落实银监会“七不准”规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和效益第一增益社会的价值文化。今年以来,全市银行业收费项目得到全面清理,实现了公开透明,共清退不合理收费8291笔、765.29万元,8个网点被评为全国和全省优质文明规范服务示范网点。
      八、严守风险底线,清理规范平台贷款有进展 
     加强沟通协调、多方联动、风险排查和重点推进,促使全辖平台贷款户数得到有效控制,存量平台贷款得到有效整改,新增贷款政策得到有效落实。11月末,辖内平台贷款14户,比2010年减少4户;平台贷款余额74.4亿元,已办理有效抵押担保73.22亿元,占比91.17%。二级公路贷款达到了债务分解、按季付息、每年至少一次还本的监管要求。
      九、坚持联建共促,监管文化建设有深度 
     围绕“责任心、专业性、成就感”为核心理念的监管文化建设与实践,举办“监管文化与廉政文化联建共促研讨会”,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审慎、务实高效、和谐包容、勇于担当、忠直清廉”的监管文化理念和“清廉、公正、诚信、守法、合规”的廉政文化理念。廉政文化建设试点工作得到省局秦汉锋纪委书记批示肯定。
      十、深化创先争优,加强党的建设有成果 
     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推动,结合实际制订《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工作意见》,采取强化党务、规范政务、优化服务、拓展业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新举措,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使创争活动不断引向深入。20XX年,全辖获得省级以上荣誉9项,创先争优工作得到省局肯定,并在全省表彰大会上介绍经验。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2. 从银行角度如何写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报告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宣传,营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氛围

1.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宣传。营业管理部领导充分利用出席市委、市政府会议,举行金融形势分析会等各种契机,广泛宣讲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并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有关建议正在分步实施之中。此外,还充分利用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营业管理部杨国中主任多次接受《金融时报》、《重庆日报》等媒体的采访,阐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

2.加强金融法律法规和诚信宣传。我营业管理部及辖内各级支行每年均要集中时间、人力、财力,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以举办墙报、接受记者访谈、集中设点咨询、散发宣传资料、召开联席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普及社会诚信意识,宣传反假人民币知识和反洗钱法规,宣传人民银行新职能,促进社会各界更加关心金融、重视金融、理解金融,更加遵循金融运行规律。黔江中心支行通过制定并宣传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指引》,使金融生态度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认真传导货币政策,推动辖区经济发展 

紧密结合辖区经济发展目标,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要求,及时传导货币政策,提出信贷限制、扶持与重点支持的对象和措施,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保持贷款适度增长,加强结构调整,防止“一刀切”。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方式,加大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及有地方资源优势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为金融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努力推进金融改革,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重庆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行、建行分支机构不断优化贷款结构,进一步降低不良资产占比,为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工行股份制改造正在稳步推进。

(四)完善服务体系,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服务保证 

一是实现了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确保资金清算汇划高效和安全,提高了资金清算效率,促进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了支付结算现代化水平。二是认真履行货币发行职责,结合辖区经济特点,灵活调拨发行基金,确保总量供应和结构合理,提高现金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进“财税库行联网”,改善对政府部门的金融服务,防范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四是做好开户证、贷款证的行政许可审批工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四是大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推动“三农”经济发展,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五)切实做好反洗钱工作

1、反洗钱内控机制初步建立。一是调整充实反洗钱组织机构成员单位,规范反洗钱岗位设置;二是进一步明确本单位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牵头部门、具体职能部门和反洗钱工作岗位职责;三是反洗钱内部协调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四是建立大额、可疑交易报告信息员制度,确定反洗钱专职信息员,使大额、可疑交易报告逐步规范;五是部分银行根据工作实际,拟订了相应的反洗钱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

2、合作打击洗钱犯罪取得重大进展。为有效打击重庆市地下钱庄违法犯罪活动,营业管理部加大与公安机关合作打击力度。一是重庆外汇管理部与市公安局签订了《打击重庆市外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合作备忘录》,并于2004年10月与市公安局共同开展了一次集中打击非法外汇交易的专项行动;二是在甄别分析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的基础上,向公安机关发送了12份《可疑资金交易协查函》,加大对洗钱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各商业银行密切配合营业管理部反洗钱工作部门,完成了总行反洗钱局交办的3份《可疑资金交易协查函》的核查工作任务。

3、大额、可疑资金交易报告质量和可疑交易识别水平有所提高。各银行机构按照反洗钱工作要求对大额和可疑交易信息进行汇总、筛选和监测,营业管理部对各银行机构报送的可疑交易数据及时进行筛选、分析和核查,通过跟踪核查,查出“德隆系”关联企业10家,交易笔数2066笔。2004年,重庆市银行系统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报送的大额交易量为1538.4亿元;报送可疑交易报告430份,其中有3份可疑交易报告被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移送到人总行反洗钱局进行调查处理。

(六)全面推进反假货币工作

一是反假货币组织体系日益健全,运行良好。截至2004年底,重庆市已有22个区市县相应成立了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或反假货币工作领导小组,为形成立体的、坚强有力的反假货币统一阵线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反假货币宣传和培训不断加强。重庆市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始终把反假宣传的重心放在切实提高广大群众反假货币的意识和甄别假货币的能力上,通过每年举行的“反假货币宣传周”活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提高公众防范假币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防范和打击各种假币犯罪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组织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地区还未正式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有关方面共同参与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机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指挥、协调。(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不到位,支持和保障机制不健全

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对其有所了解,但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而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对此更是知之甚少,相应的支持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调研力度不够,缺乏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由于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新概念,因此有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题调查和研究还很少,而有限的成果也主要局限于金融生态的概念以及内容等浅层次的问题,对于其组织体系、机制建设、工作重点等深层次的问题调研力度还远远不够,适合本地区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更是缺乏。

(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

一是县域农村金融体系不完整,金融组织功能不健全。

二是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资金回流农村渠道不畅。

三是尚未形成有效的金融竞争机制。由于商业性金融的收缩、政策性金融的缺位、民间金融的不成熟和不规范、以及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绝对主体,在部分区县其市场份额高达80%。这种“垄断”格局必然导致竞争的不充分,降低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削弱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银行信贷中介尚待规范

从投向看,主要呈现“两高两低”的特点:规模以上企业和近年来加速发展的重工业企业贷款占比高,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占比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除了与其自身的资金实力和信用状况有关外,银行信贷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规范也是重要原因。

(六)社会信用体系仍然不健全

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居民的诚信意识还不强,逃废金融债务、恶意欠债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个别地方及部分公务员拖欠银行债务的情况还较为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宣传力度

建议各级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金融知识、信贷政策的宣传,积极向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宣传金融知识、金融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争取社会各界对金融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文化氛围、法制氛围,培养健康的信贷文化,有效传导货币信贷政策,增强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效果。

(二)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一是要建立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社会信用度、密切政银企会商制度、顺畅信贷投入、提高全社会金融风险意识。二是要建立辖内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充分运用联席会议平台,定期进行信息通报,做到信息共享。三是建立政府部门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三)加强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培育中介服务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培育中介产业,积极引进证信公司、资信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依法实行信用服务的第三方管理,提高信用信息的真实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社会工作效率。二是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问题的核心就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堪忧。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能有效地提高现有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其融资能力。

(四)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一是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活动。建立农村信贷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完善信用信息记录,逐步建立农村信用体系。二是扩大农村小额贷款。从宣传帮助村民及时还贷入手,积极探索公司加农户、“联户联保”的新型贷款方式,建立起客户经理、客户联保小组、信贷员“三位一体”的信贷营销网络,推行信用贷款期限承诺制,扩大农户小额贷款。三是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四是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争取市人行和市信用联社等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村信用联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区级法人实体。

(五)建立健全信用惩戒、激励机制

根据信用信息和评级结果,建立信用档案,在信用信息网络和新闻媒体上定期公布评级的结果。对不守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采取社会、行政、组织、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措施,从严从重从快处理,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者得不偿失。对不守信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采取组织和经济并举的手段,严肃处理有关的领导和人员。对守信的企业颁发信用卡,纳入重点扶持企业范畴,在信贷、工商注册、税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并由政府和各行业协会进行表彰奖励。

(六)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法制保障

法律是信用机制的有效补充和保障,没有法律的支持,信用机制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一是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保证司法公正。特别是应当防止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二是大力加强执行力度,维护法律的权威,使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受到保护,提高企业及其他信用主体的违约成本,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一开始就建立在法制化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