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家人提倡金刚经?

2024-05-06 12:06

1. 为什么出家人提倡金刚经?

金刚经是一部关于(最高无上)智慧的佛家经典。 
闻说、念诵、为他人说,都有无限功德。 
金刚经,在中国,是由佛门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提持的。 
提持金刚经(包括闻说、念诵、为他人说)的功德不可思议,这类资料在佛门到处可见。 
到寺院去,最主要的还是“闻法”:佛法“闻思修证”的第一步! 
而“闻法”的前提,还是经典(佛经)! 

附: 
佛教出家之人是不忠不义吗? 
不!真正的佛教出家之人是 大忠大义,真忠真义! 
舍身,舍家,舍情,舍爱:在将一切放下之后,又将一切承担起来! 
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 

1,为什么我们有了人身?人身是怎么得来的? 
众生在六道轮回,行善作恶各各不一:善恶均等者,得生人间。 

2,为什么求来世做人比求生西方更难? 
众生在六道轮回,受苦享乐各各不一:苦乐均等者,只有人间。 
苦者,苦不堪言,无法修行; 
乐者,乐不思蜀,不愿修行。 
只有人间,有苦有乐,才能才愿修行。 
众生在六道轮回,如苦海之上,头出头没。想得生人间,佛经上说,有如苦海之上一瞎眼盲龟,想钻过海面上一小片木板上的一小孔:几率小之又小。所以说人身难得! 

为什么求来生做人比求生西方还难? 
人身难得已如上述。 
佛门佛法中,净土法门为一最简最易法门:如何最简最易,此不赘述。佛家说:净土法门,千人修千人去,万人修万人去(只怕你不修,你不修,佛菩萨也拿你没有办法)。 
所以说:求来生做人比求生西方还难!(求生净土易,求得人身难)。

为什么出家人提倡金刚经?

2. 有人读金刚经吗?

金刚经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澄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盛行起来。

3. 怎么正确修持金刚经?

读经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养。 
阿弥陀佛无处不在。经就是佛,佛没有离开经。依经典是理论,方法做,就是皈依,亲近学习阿弥陀佛。 
读经也是念佛,读经是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 
读经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本性。 
修净土的方法,纲领。怎样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经上,安在一个佛号上。净土五经你喜欢哪一部,专持这一部。五经都好,我都持,是好啊,心散乱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经偶尔读一读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经,一个名号,永远不变了,永远不动了,心当然就定了。 
有善根,才真的有福德。我们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亲近佛菩萨,唯一的亲近方法是读经,明理,依教奉行。 
菩萨读经绝对没想经里的意思。读经时一个念头都不起,无知。起作用时,展现你无比的智慧,这叫无所不知。 
读经是修定。读经有两种读法,两种目的。 
第一种,求根本智,那种读法,恭恭敬敬,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怀疑,这种读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修无知。读经想想这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就坏了,读经的目的破坏掉了。读经是修定,读一小时,修一小时定,修定的方法很多,经宗是用读经,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的修定。 
第二种方法,随文入观,已经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这种能力,把经里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趁一体。那是高境界,心跟经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还有怀疑,遇到境界哈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 
读经的目的是在学道,应该怎样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如果没有得定,没有悟,绝对不看第二部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们深入就是修定,唱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 
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 
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欢喜,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里思想忆念的,统统换成西方极乐世界的,最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诵。不要一面念着经一面去想。我们用读诵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通通打掉。初学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定要从读诵下手,读诵不但能修定,同时能开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读。你想,这个念头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读,读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这个觉观慢慢就细,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达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乱。 
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逐渐逐渐感觉这个境界就在眼前。这时你对往生充满了信心,你是生活非常自在,快乐,法喜充满。能预知时至,不生病的往生。往生还有病苦,是你的妄想没断干净。 
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依规矩去念,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读,一个妄念没有。跟念佛一样,不能夹杂妄想,就是修东;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颠倒,就是修慧。念经最忌讳的是夹杂,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学全部破坏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经文,意思自己出来了,不要理会,不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赶快记下来。为什么?这一次有一点悟处,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处,不用记它。念经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随自己欢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气和,全身舒畅,就得受用。默念。出声都可以,最好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念给别人,无形众生听。出声,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让人听了声欢喜心,听后会觉悟。默念,自己,鬼神斗受用。我们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鬼神行,默念他都能听见。读诵不能图快,图遍数多。有的同修读得快,一部《无量寿经》半小时念完,读的模糊不清,这样读,只利己,不利他。读诵时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读时不能草率,一定要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一心专注。 
读经一顶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部经要一次读完,分几段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扰,在家读经最好把电话拔掉,用清净心读才能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是跟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一定要求得到真实的功德效果。

怎么正确修持金刚经?

4. 如何利用金刚经来修行

金刚者,喻于不坏。不坏者,即是无生无灭性。若有生者,则必有灭,不名金刚。
 
一切法中,如行者能如实观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名住无生无灭性。以有生灭,则非实性,离生灭性,名住真实,真实不灭,不可沮坏,名为金刚。
 
何为无我?我者,能做“主”义。若不能做主,不名为我。试观一切法,哪个行者能做主耶?是财富能做主耶?还是寿命能做主耶?是快乐能做主耶还是烦恼能做主耶?故知一切法皆无我义,乃至六尘、六根、六识。三界二十五虚妄想者,皆无我义。
 
何为无人义?人者,决定义。若三界六道众生定有人者,则不流转。故知人者即是假名,因缘成就。故知无人义。
 
何为无众生义?众生者,多生义。何为多生?以行者见有一切法生,名为多生。然行者应知:多生即是多灭义,生灭乃是幻化相,故于生灭处住不生灭性名无众生义。
 
何为寿者义?寿者,恒常不变义。然行者观一切万法,哪个是恒常不变义?故知一切法,皆无所得处,以有所得处,即是有所坏处,无得无坏,是无寿者义。
 
故能行于四句偈等,名金刚行。是金刚经之所行处。
 
修于一切善法,发于度脱一切众生之愿,复能观此四句偈者,是利用金刚经之所修行。

5. 现在我对修佛很感兴趣,主要是看了金刚经,哪位朋友能帮忙,告诉我如

有两个愿是必发的!
1、我此生一定要修成正果!
2、百年后一定要去极乐世界!此愿一发,佛菩萨就会知道的,就会给你安排修行程序!
守戒、安心、入定、生慧、慈悲救渡。
圆满一切善行!
顺利返回极乐!
看书 净土五经、地藏经 药师经、普门品等等,了解佛家 五戒 、十善 、菩萨六度万行
每天念诵心经 普门品为好·····
具足两个条件就行了
《佛说无量寿经》 阿弥陀佛48愿·····念佛往生! 发愿求生!
第十八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九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现在我对修佛很感兴趣,主要是看了金刚经,哪位朋友能帮忙,告诉我如

6. 怎么正确修持金刚经?

读经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养。 阿弥陀佛无处不在。经就是佛,佛没有离开经。依经典是理论,方法做,就是皈依,亲近学习阿弥陀佛。 读经也是念佛,读经是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 读经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本性。 修净土的方法,纲领。怎样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经上,安在一个佛号上。净土五经你喜欢哪一部,专持这一部。五经都好,我都持,是好啊,心散乱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经偶尔读一读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经,一个名号,永远不变了,永远不动了,心当然就定了。 有善根,才真的有福德。我们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亲近佛菩萨,唯一的亲近方法是读经,明理,依教奉行。 菩萨读经绝对没想经里的意思。读经时一个念头都不起,无知。起作用时,展现你无比的智慧,这叫无所不知。 读经是修定。读经有两种读法,两种目的。 第一种,求根本智,那种读法,恭恭敬敬,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怀疑,这种读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修无知。读经想想这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就坏了,读经的目的破坏掉了。读经是修定,读一小时,修一小时定,修定的方法很多,经宗是用读经,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的修定。 第二种方法,随文入观,已经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这种能力,把经里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趁一体。那是高境界,心跟经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还有怀疑,遇到境界哈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 读经的目的是在学道,应该怎样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如果没有得定,没有悟,绝对不看第二部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们深入就是修定,唱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 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的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 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决定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欢喜,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里思想忆念的,统统换成西方极乐世界的,最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诵。不要一面念着经一面去想。我们用读诵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通通打掉。初学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定要从读诵下手,读诵不但能修定,同时能开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读。你想,这个念头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读,读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这个觉观慢慢就细,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达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乱。 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逐渐逐渐感觉这个境界就在眼前。这时你对往生充满了信心,你是生活非常自在,快乐,法喜充满。能预知时至,不生病的往生。往生还有病苦,是你的妄想没断干净。 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依规矩去念,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读,一个妄念没有。跟念佛一样,不能夹杂妄想,就是修东;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颠倒,就是修慧。念经最忌讳的是夹杂,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学全部破坏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经文,意思自己出来了,不要理会,不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赶快记下来。为什么?这一次有一点悟处,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处,不用记它。念经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随自己欢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气和,全身舒畅,就得受用。默念。出声都可以,最好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念给别人,无形众生听。出声,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让人听了声欢喜心,听后会觉悟。默念,自己,鬼神斗受用。我们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鬼神行,默念他都能听见。读诵不能图快,图遍数多。有的同修读得快,一部《无量寿经》半小时念完,读的模糊不清,这样读,只利己,不利他。读诵时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读时不能草率,一定要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一心专注。 读经一顶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部经要一次读完,分几段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扰,在家读经最好把电话拔掉,用清净心读才能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是跟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一定要求得到真实的功德效果。

7. 当我发愿想背出金刚经后,就无法认真读一遍金刚经了,是为什么?

当你想把金刚经的内容弄懂的时候,背和读就都不重要了,
因为如果不明白它里面讲的都是些什么和真谛,会背了也没用,反而是在追求虚无的荣耀。
因为要弄懂金刚经里面讲得到底是什么?它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
这颗求知的心就再也不会在意是读还是背它了。 
就象为了攀登一座高峰而使用各种各样的登山工具一样,甚至还有登山绳的各种花哨的应用……
但是,当你登上了那座山峰,或是当你为了登那座高峰的远大目标时,
千万别太把心思用在那些辅助你登上高峰的工具上面,那些工具等你到达了彼岸就全要扔掉的!
任何一个咒或经全都不过是一个帮你到达彼岸之用的一个工具而已,到了彼岸就扔掉。
能不能背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如何知道和弄懂《金刚经》里面到底讲了些什么?
如何用这样的道理进行修行?

“金刚”,也就是钻石。在藏文里,金刚代表万物的潜能,通常以“空”来表示。
钻石是宇宙是最坚硬的物质!“除了钻石本身,没有任何其他物质能够琢磨钻石。”
《金刚经》这部经的目的,就是教我们看见这份潜能的方法。
努力吧:) 

到底金刚经里面讲述的是什么?到底是它的名字由何而来?引用……
=========================================================================
“在印度的古老语言里,这部经典称为‘尊贵能断的………’”。
“梵文书名中每个字的意义如下:Arya的意思是“高贵的”;Vajra指的是“金刚”;Chedaka是“能断”;而Prajnya 代表“智能”。Param意指“彼岸”,Ira是“到”,两者合起来意为“圆满”;Nama是“名为”;Maha谓“大”,是就慈悲而言;而Yana指“道”;Sutra则译为“经”。”。 


有很多关于《金刚经》解释过来的书,可以看一下会有帮助。

当我发愿想背出金刚经后,就无法认真读一遍金刚经了,是为什么?

8. 为什么菩萨让我看金刚经

您好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纪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里存著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渡众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里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上。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即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里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里统统讲出来哩! 
  那么,佛在《金刚经》里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里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拿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恒河的沙做比喻,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恒河沙那么多的恒河,再把这许多恒河的沙加起来,这么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么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里,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只世界来比较。「阿僧只」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里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然灯佛给他授记之前,他曾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的佛,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么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么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里,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良机,所以在《金刚经》里,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么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功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恒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无量百千万亿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著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下面我为各位讲一个「罗汉托空钵」的故事,来结束这段「《金刚经》的功德」。 
  从前印度有一个罗汉,这个罗汉依印度的规矩,每天都要出去托钵,就是拿个大碗,沿街去讨东西吃。这天,他走了很多的路还未讨到东西,钵里还是空空的,他走到王宫的门口,看见一只大象,满身挂满了珍珠璎珞,显然已吃得饱饱地,站在王宫的门口。罗汉看了这只象,不禁心生感叹,他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他说我往世只注重修智慧,研究经典,但没有去修福德,所以虽然成了阿罗汉,却因没福报,所以今天没人供养我,我的钵里还是空空的。这只大象,他往世只晓得修福,没修智慧,所以今世是只象。可是他福报大,养在王宫里,吃得饱饱的,满身都挂满了璎珞珍宝,可是终究是只呆象。由此看来「福慧双修」实在十分重要,而受持《金刚经》,不但可以开智慧,还有不可思议的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