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2024-05-06 04:40

1.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公司全称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国有企业马鞍山钢铁公司(“原马钢”,现已更名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基础上改组设立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1953年2月,成立马鞍山铁矿厂,马钢全面恢复生产。 1958年8月11日,马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成立。1958年9月20日、1959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两次亲临马钢视察。1964年7月29日,我国第一个直径为840毫米的整体车轮在马钢诞生,结束了我国车轮轮箍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1987年5月28日,马钢年产40万吨高速线材厂正式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轧机。1992年12月1日,马钢第二炼钢厂实现全连铸。1993年9月2日,马钢作为我国首批九家规范化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成功地进行了股份制改 制,马钢重组分立为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4月26日,马钢2500立方米高炉系统建成并投产。1994年5月13日,国家外经贸委批准马钢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8月17日,投资1.6亿元的车轮轮箍新加工线正式投产。1998年7月4日,马钢轧制出国产第一根H型钢,我国第一条年产60万吨H型钢生产线在马钢建成。1998年9月20日,马钢实行集团改 制成功,马钢总公司改 制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2001年12月18日,马钢热轧薄板生产线破土动工。2002年8月,马钢冷轧薄板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3月18日,二钢高速线材生产线顺利投产。2003年10月16日,马钢2号2500立方米高炉竣工投产,标志着马钢生铁年生产能力跃上800万吨的新台阶。2003年10月18日,热轧薄板生产线成功轧出第一卷钢卷,结束了安徽省无热轧板卷生产的历史。2004年2月28日,冷轧薄板生产线轧出第一卷冷轧板卷,冷轧薄板工程顺利投产。2004年3月20日,热镀锌生产线顺利轧出第一卷镀锌板卷。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2.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历程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公司大事记(1983年----2010年)马钢建设公司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驻马鞍山市部队集体转业组建起来的一支施工队伍,主要承担马钢的基建技改工程任务,在多年的改革、调整中发展和完善,成为具有国家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983年5月,基建工程兵第二支队驻马鞍山市部队集体转业组建为马钢建设公司。1986年3月,调整马钢建设公司管理体制, 新组建的建设公司具有双重职能,行使马钢公司对建设系统的统一领导与管理、马钢公司对工业和民用建筑对外承包、组织施工的直接指挥职能。1993年9月,根据马钢公司重组分立,成立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建设公司隶属马鞍山马钢总公司,更名为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建设公司1998年4月,撤销建设公司,成立马钢建筑业管理委员会,建设公司下属6个工程公司,实行模拟子公司运作,对外“保留建设公司牌子和资质”。管委会受马钢公司委托,对建设子公司承担行业管理、综合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责。2001年9月,马钢集团公司建设系统按专业化实行资产重组整合,撤销原6个分子公司,成立马钢集团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并授权马钢建设公司管理马钢建筑路桥公司。2001年12月,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2001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评选结果,建设公司承建的马钢H型钢厂工程荣获2001年度“鲁班奖”,这是建设系统获得的最高荣誉奖项。2002年3月,建设公司组建成立公司商品混凝土分公司和检测实验中心。2002年8月,召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颁布大会,标志着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开始在公司实施。2002年11月,公司申报的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17项资质全部获得国家建设部批准,数量位居全国冶金系统和华东建筑企业前列。2003年1月,建设公司设备租赁事业部正式翻牌成立设备租赁分公司。2003年6月,建设公司商品混凝土分公司注入外资,成立中外合资马鞍山嘉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2003年7月,建设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中国方圆认证委员会方圆标志认证中心颁发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2003年8月,钢结构分公司获得“全国优秀焊接工程”奖牌及获奖证书。2003年9月,钢结构分公司采用马钢生产的热轧H型钢制作的钢结构产品进入战后重建的伊拉克建筑市场,迈出了钢结构制品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2003年12月,马钢钢城花园二组团工程通过“省级安全文明工地”验收,这是马鞍山市第一家建筑企业获此殊荣。2004年2月,建设公司环保防腐分公司成立。2004年3月,建设公司在安徽省2000多家建筑企业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安徽省建筑业外向骨干企业”称号。2004年4月,由建设公司承建的江苏溧阳建新制铁、新港制钢有限公司2号高炉再次成功点火烘炉,填补了建设公司总承包高炉炼铁系统工程建设的历史空白。2004年4月,建设公司被评为第二批“全国质量服务诚信示范单位”。2004年6月,马钢光明新村H型钢高层住宅1号楼工程符合省级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标准,成为马鞍山市建筑业第一个获得省级科技示范工程的单位。2004年9月,第十三届国际认证联盟论坛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36个成员国代表和部分获奖企业约400多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会议,会上建设公司被授予“管理优秀奖”。2004年11月,建设公司在“2004年度中国承包商、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分项竞赛中,一举跨进“2004年中国承包商工业项目营业额10强”行列。2004年12月,马钢嘉华商品混凝土公司荣获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颁发的“产品质量、诚信经营、双保障单位”荣誉证书和奖牌。2004年12月,钢城花园七组团成为安徽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安全文明施工小区”复审的建筑企业。2005年2月,马钢下发《建设公司重组工作会议纪要》(集纪〔2005〕1号),对建设公司实行新一轮重组。下属机电安装分公司、钢结构分公司整体由马钢股份公司回购,后勤物业管理人员及资产整体划归康泰公司,三产的绿化公司整体划归力生公司,环保防腐分公司等三个实体整体划归实业公司。新一轮重组后,建设公司所属三个分公司:建安分公司、建筑路桥公司、租赁分公司。2005年6月,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第二次监督审核工作,标志着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2005年6月,为进一步拓展上海及周边建筑市场,扩大外部市场份额,成立上海分公司。分公司在法人代表授权下行使对苏浙沪区域内工程任务的承揽和项目的管理。2006年6月,公司成立合肥分公司,负责合肥市及周边地区市场开发及工程项目的管理。2006年6月,公司成立青岛分公司,与上海分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作,负责对青岛区域内工程任务的承揽和项目管理。2007年5月,首钢京唐公司2250热轧平整分卷及成品库工程项目中标,标志着公司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2007年9月,公司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于11月取得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8年4月,建设公司正式中标埃塞俄比亚3000t/h水泥厂项目,实现了境外工程零的突破。2009年2月,公司承建的马钢新区2250mm热轧带钢工程荣获安徽省“黄山杯”优质工程奖和2009年度冶金行业优质工程奖。2009年3月,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管理扁平化,经报请马钢批准,对公司组织机构进行改革。撤销建安分公司、路桥分公司及租赁分公司,按专业设立若干个专业分公司和区域分公司。2009年3月,荣获马鞍山市2008年度外向型骨干企业荣誉称号。2009年4月,荣获2008年度安徽省建筑业企业50强。2009年10月,安徽马钢高级技工学校实训楼工程荣获“省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称号。2009年11月,荣获马鞍山市2009年“两节”期间清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12月,马钢股份第一能源总厂六汾河10万㎡/d污水处理站工程为马鞍山市建设工程“翠螺杯”(市优质工程)获奖工程。2010年6月,马钢集团公司启动辅业改制,建设公司开始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各项工作。2010年9月,马钢建设公司完成产权多元化改革,进行了全员身份置换,改制成为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6日举行了新公司的揭牌仪式。

3.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团队

顾建国  董事长、党委书记  苏鉴钢  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高海建  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高晋生  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惠志刚  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施雄梁  副总经理  杨 阳  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丁 毅  副总经理  张晓峰  工会主席、党委常委  苏世怀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唐琪明  副总经理  陈昭启  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钱海帆  董事、党委常委  蒋育翔  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团队

4.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目标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全国冶金建设行业和安徽省建筑企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但把公司放在建筑行业的大环境来看,企业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与先进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公司必须注重研究企业的战略发展。因此,公司以追求永续经营、快速发展为出发点,提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公司愿景主业优良、多业并举、管理先进、实力雄厚企业愿景也称企业远景,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理想境界的描述,是企业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2010年集团公司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切实转变经营模式,推动集团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指导思想。因此,公司在着力做强做大建筑主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建筑业相关的产业,做到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稳健发展房地产业,探索发展资源性产业,努力发展宾馆旅游业,适时发展高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5.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规模

企业资质:冶炼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矿山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冶炼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炉窑工程、预拌商品砼等专业承包二级资质。除上述资质范围外并兼营环保、消防、防水防腐、绿化、电缆桥架制作安装、化学物理清洗、非标设备制作、机械设备租赁、工程检测实验货物运输、汽车修理等经营业务。公司下设19个分(子)公司,其中2个子公司、14个专业分公司公司和5个区域分公司,现有职工397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63人,国际注册职业经理人6人,中国职业经理人15人,IPMP国际项目经理人9人,各级建造师119人,其中 一级建造师39人,拥有各类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和制造机具1154余台(套)。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规模

6.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创建于1963年8月,是原国家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科研院所,是我国冶金矿山领域大型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较早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国家外经贸部首批批准的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单位之一。1999年7月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相关技术研发、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矿山、公用工程咨询、评价、设计与工程总承包,是非煤固体矿山及其相关学科专业设置齐全、人才相对集中、试验装备配套、产业初具规模的综合性科研机构。

7.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夺取了原由俄国控制的长春至大连之间的南满铁路和旅大租借地。1906年,日本为加强对东北的政治和经济侵略,于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作为在经济上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大本营。1909年8月,满铁派人对鞍山地区进行非法的秘密探矿,先后调查了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大孤山、樱桃园、关门山、小岭子、弓长岭等十余座铁矿山,并发现了大石桥菱镁矿、烟台粘土矿等资源,发现鞍山地区是开矿建厂冶炼钢铁的宝地。满铁总裁中村雄次郎提出掠夺鞍山地区钢铁资源的计划,由大汉奸于冲汉和日本人镰田弥助出面,组建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1916年7月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总局在奉天成立,资本14万日元,名义上中日投资各半,实则由满铁全额出资。在千山设采矿总局,两年后总局迁鞍山。1917年获得了大孤山、樱桃园、东鞍山、西鞍山、王家堡子、对面山、关门山、小岭子、铁石山等8个矿区的开采权。其总面积达14578亩。1921年又获得的白家堡子、一担山、新关门山等3个矿区的开采权。仅在1926年—1933年采量480万吨。该总局经营到1940年宣布解散,并入昭和制钢所。1916年满铁在办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工作。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制铁所,1917年4月3日举行“地镇祭”,动工修建高炉。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焦炭。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全境。1933年,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兴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昭和制钢所成立前与满铁签订了继续雇用原鞍山制铁所全部工作人员的协议,从而兼并了鞍山制铁所。1936年6月4日,振兴公司将大孤山等11个矿区的矿业权租给昭和制铁所直接从事开采。1937年7月1日,昭和制钢所接管了振兴公司的产权债务。1940年12月7日,昭和制钢所办完了矿转让手续,彻底兼并了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形成了采矿、选矿、炼铁、轧钢的连续生产作业系统。随着日本军备规模的扩大,鞍钢的生产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41年,已经具备年产生铁250万吨、钢锭130万吨、钢材75万吨的能力。其钢铁生产能力占日本控制的总生产能力的28.4%,规模仅次于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今天的新日铁)。当时满洲国另外一个钢铁生产企业——本溪湖煤钢会社(隶属于日本大仓财阀),规模仅相当于昭和制钢所的三分之一。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当年生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据《鞍山志·鞍钢卷》记载:“1935年—1945年,昭和制钢所及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1948年鞍山钢铁公司成立,翌年7月9日在废墟上开工,迅速恢复了生产,并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鞍钢己形成从采矿、选矿、炼铁、炼钢到轧钢综合配套,以及焦化、耐火、动力、运输、冶金机械、建设、技术研发、设计、自动化、综合利用等辅助单位组成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能够生产700多个品种、25000多个规格的钢铁产品。形成年生产铁1600万吨,钢1600万吨,钢材1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2010年7月21日,美国东部时间5月13日,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与美国钢发展公司总裁在纽约签订《鞍钢向美国钢发展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协议》等三个投资合作备忘录。如果合作如愿达成,中国钢铁行业将在美投资设立首家钢厂。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钢铁长子”,“走出去”是鞍钢转变发展方式、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一环。虽然在美国设厂的计划由于美国方面的某些阻力尚未正式签约,但鞍钢仍在为此项目努力着,更没有动摇“走出去”的决心。在鞍钢鲅鱼圈新厂的一切,颠覆了过去对钢铁工业的印象。在鞍钢这座现代化的新厂,电炉炼钢代替了燃煤,工业用水来自海水淡化,太阳能、风能维持工厂照明供热……不折不扣的“绿色炼钢”,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钢铁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进展。长期以来,钢铁工业因高耗能、高污染、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而饱受诟病。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严重、价格持续低迷的形势下,钢铁工业如何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道无法回避的大考题。2011年7月21日,鞍钢总经理张晓刚、总经理助理林大庆会见了来访的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社长工藤泰三一行,双方就扩大两企业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钢铁和造船行业发展、企业节能减排等交换了意见。张晓刚对工藤泰三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日本邮船株式会社业务涵盖广,与钢铁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鞍钢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不管市场如何波动,双方始终用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受世界经济调整的影响,中国钢铁经济形势不乐观,国内钢材市场低迷的情况还将持续,对鞍钢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鞍钢生产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国际化经营的范围也会扩大,这意味着鞍钢和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未来合作的机会增加,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把彼此间已有的良好合作推向更广泛、更深入。工藤泰三首先对鞍钢多年来给予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基本情况。他表示,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远洋航线运输从中国开始并逐步发展,鞍钢是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的战略客户之一,在今后的发展中,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愿意与鞍钢继续深化和扩大合作。日本邮船株式会社1885年成立,目前是全球最著名的运输公司之一,运营着几百条海运轮船,包括集装箱船、钢铁原料运输船等。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8.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简介

 马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造精神,加快实施“做强钢铁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大发展战略任务、以“马钢速度”完成了总投资达150多亿元的“十五”钢铁主业结构调整,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马钢股份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43亿元,实现净利润22.77亿元。生产铁944万吨、钢1091万吨,钢材1030万吨,分别居行业第9、第7位和第7位。当前,马钢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达250亿元的以建设500万吨高档板材生产线为核心的“十一五”规划项目,2007年将全面建成投产,届时,马钢将形成1500万吨钢生产规模,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