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1有哪些?

2024-05-06 13:34

1.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1有哪些?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有:
1、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任务。

3、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内涵: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形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7、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8、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的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10、唯物主义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局限性: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12、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观念、感觉、经验、心灵夸大为唯一实在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主观精神。

14、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概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5、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三统一),三个基本特征都统一于实践。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2021有哪些?

2. 2021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怎么写?

1、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3、“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6、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或说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7、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多样性。

8、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商品的二因素或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可说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还可以说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有属性、特有属性、社会属性)。
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又叫二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0、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区别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 2021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2021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有: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
一是价值尺度。
二是流通手段。
5、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
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11、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2、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即国有经济能控制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记忆方法:共产党现在绝对控制整个中国,国有经济是被共产党管理的,所以国有经济也肯定能控制得住全国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力。)

2021政治学考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4. 2021政治高中会考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2021政治高中会考必背知识点如下: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3、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4、提案权:是指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5、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准备政治高考的时候,我们需要将以往学过的知识的都背熟,尤其是重点知识,一定要熟记于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点击获取更多关于“高考”的  文章  ↓↓↓ 
   ★ 2022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 
   ★ 有关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的梳理   ★ 
   ★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 
   ★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新型的民族关系是什么及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主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之间的关系
    (1)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巩固国防。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自治机关: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2)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5.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或:为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A、客观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B、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7.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其内涵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 
    走近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地位、基本要素和基本权利与义务?
    (1)地位:是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基本要素:主权国家由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3)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对于基本权利的掌握需要理解,能够举例识别)
    (4)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
    2.国际组织分类和作用?
    (1)分类:政府间和非政府间,世界性和区域性。
    (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  文化  、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3.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和作用:
    (1)性质: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遵循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
    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4)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5.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冲突。
    6.各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各国的国家性质与利益追求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高考政治知识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影响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及解决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2)解决途径: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出五项原则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3.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内涵: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4.中国关于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境上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意义和面临的问题?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  总结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
    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 
    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集中力量办大事
    ⑴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原因: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⑶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  渠道  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2)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我国税收和种类:⑴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⑵增值税和个人所得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依法纳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税收与资本主义税收的主要区别)。  ⑵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⑶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⑷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市场和计划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配置资源
    ⑴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⑵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②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③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市场秩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⑵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⑶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
    ⑴必要性:
    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⑵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
    A经济手段
    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  措施  。  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C行政手段:
    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⑶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相关文章: 
  ★  2022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大全 
  ★  2022高考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 
  ★  2022高中政治高考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  2022高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 
  ★  2022高考政治考点知识总结 
  ★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  2022年高考文综知识点总结 
  ★  2022年高考文综知识点 
  ★  高中政治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6. 2022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  经验  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  高三政治  必背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绝大多数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的敌人实行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二、公民(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准的。)
  3.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和标志)、政治
  自由和监督权
  4.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6.影响选举方式的因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  文化  水平等
  7.民主决策
  (1)直接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2)意义:①有利于决策者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民主管理(性质: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1)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2)意义(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9.民主监督
  (1)合法  渠道  :主要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新形式、新  方法  )。
  (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公民如何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①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高三政治必考知识点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三政治知识归纳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国际关系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多种形式,这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
  (3)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冲突的根源。
  ②国家力量是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义务
  (1)构成要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主权国家由四个必须同时具备的要素构成,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2)权利义务: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即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力)。平等权(即一切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权利。自卫权,即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内政、干涉他国内政、外交以及和平解决国家之间争端。
  3.国际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1)含义: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是调整国家关系的法律。
  (2)作用: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第二,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
  第三,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4.国际组织的含义、分类、作用:
  (1)含义: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正式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  规章制度  的团体。
  (2)分类:可分为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世界性的、区域性的;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等类型。
  (3)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联合国:
  ①宗旨: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全体会员国参加的审议机构,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安理会是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对实质性问题实行大国一致的表决原则。
  ④联合国的作用:A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世界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  关于高三政治学科的必考知识点 
  ★  高三政治课本的背诵知识点归纳 
  ★  高三政治必背知识点集锦 
  ★  高中政治必修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四知识点总结(5)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四知识点总结(6) 
  ★  高三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三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7.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0

   高中     学习     方法    其实很简单,但是这个方法要一直保持下去,才能在最终考试时看到成效,如果对某一科目感兴趣或者有天赋异禀,那么学习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若是学习动力比较足或是受到了一些积极的影响或刺激,分数也会大幅度上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三政治  知识点归纳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1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  热点  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  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
  ④是夺取中特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住的一条基本要求。
  3、怎么办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②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求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⑤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 
  1、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文化的含义(P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P8):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  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从国内来说,人们为了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只有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才能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3、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P11)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修改)
  (2)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①从物质生活方面来看,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侵略,保证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从精神生活方面来看,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从文化对人、对社会影响来分析)4、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P13—21)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一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二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3)文化对人影响的意义: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3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分配原则
  1、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区别。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兼顾公平就是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0相关  文章  :
  ★  2020最新高中三年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  2020年高三政治基础知识归纳 
  ★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整理 
  ★  2020高考政治知识点重点要点总结 
  ★  2020高考政治知识要点总结 
  ★  2020高考必备政治知识点总结 
  ★  高考政治知识点总结2020 
  ★  2020高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 
  ★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高三政治知识点归纳2020

8. 2022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

 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考试。其中政治学科的复习,需要学生们掌握好每个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用!
    
     目录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    
    政治常考知识点有什么    
     2022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要点总结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⑴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⑵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①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②特点: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的公平
  ①:公平的含义: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②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作用: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
  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 
  财政与税收
  (1)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国家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集中力量办大事
  ⑴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原因:国家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难以获得较高利润,甚至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⑵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收支的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⑶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方向,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与优化。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  渠道  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简而言之:税、利、债、费的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2)征税和纳税
  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我国税收和种类:⑴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⑵增值税和个人所得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
  依法纳税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⑴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税收与资本主义税收的主要区别)。  ⑵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⑶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
  ①偷税,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②欠税,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规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③骗税,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④抗税,指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⑷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公民应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公民要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调节
  市场和计划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配置资源
  ⑴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⑵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来实现的。
  ②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③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⑵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①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②盲目性 ③滞后性。
  ⑶市场调节弊端的后果:
  ①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②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③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级分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
  ⑴必要性:
  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⑵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
  A经济手段
  含义: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  措施  。  表现: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最常用的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意义: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法律手段
  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作用:通过立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过经济司法活动,保障经济秩序协调发展。
  C行政手段:
  是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⑶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   
     政治常考知识点有什么 
  必背知识点:经济生活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  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11. 在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2.  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即国有经济能控制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  记忆     方法   :共产党现在绝对控制整个中国,国有经济是被共产党管理的,所以国有经济也肯定能控制得住全国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力)
   〈〈〈   
    
     2022高考政治必背重要知识要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2022高考政治复习攻略 
  ★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 
  ★  高三政治党的领导知识点总结 
  ★  最好的学习方法推荐 
  ★  政治教师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  高三历史最新知识点归纳一览2022 
  ★  历史老师教育总结范文5篇 
  ★  与教学有关的计划模板分享10篇 
  ★  2022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  物理教师个人教学总结十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