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2024-04-28 19:51

1.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1、公式不同: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所有的资产账面价值-所有负债的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是包括商誉的。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辨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负债均是可辨认的,而可辨认资产=总资产-商誉,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资产。
2、程度不同: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负债的公允价值。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商誉。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包括商誉)就是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商誉。
3、取得方式不同,公允价值需要在市场环境下取得,账面价值是购买时取得的余额减去相关备抵科目。

4、表示的含义不同,公允价是是对资产在当前市场的评估,而账面价值仅仅显示取得时到当前的剩余价值。
对资产价值的描述准确度不同,公允价值对资产价值的描述更加准确,账面价值有时不够准确。
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就是市场价值,或者是合同或者协议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净额。即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然而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合同协议价。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2. 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公允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所有者权益是由企业资产和负债根据账面价值核算出的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是根据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出的。
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为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升值或贬值部分;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为商誉或负商誉(见“商誉和负商誉”);
在完全权益法下对上述差额必须在资产受益期内予以摊销,故公允价值是确定商誉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见“权益法”)。虽然在权益结合法下按账面价值入账,但公允价值对其仍有特殊意义,即公允价值仍然作为确定换取净资产应付的股份数的依据,以使交易更加合理。

扩展资料采用价值评估模型确定金融商品的公允价值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谨慎使用价值评估模型,对于所使用的模型应该了解其理论假设、内在限制以及常被使用在哪些方面,特别是常被使用于哪些市场中的哪些金融产品等;
(2)使用者应该具备金融商品知识,了解各种金融商品的特点、市场惯例以及利率、汇率等经济量的变动对其价格或现金流量的影响;
(3)注意模型使用的合理性,风险管理和其他控制管理部门人员应该注意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市场是否一致,模型是否陈旧或已经更新,是否有其他市场信息可以用于调整模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3.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1、公式不同: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所有的资产账面价值-所有负债的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是包括商誉的。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辨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负债均是可辨认的,而可辨认资产=总资产-商誉,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资产。
2、程度不同: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负债的公允价值。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商誉。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包括商誉)就是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商誉。
3、取得方式不同,公允价值需要在市场环境下取得,账面价值是购买时取得的余额减去相关备抵科目。

4、表示的含义不同,公允价是是对资产在当前市场的评估,而账面价值仅仅显示取得时到当前的剩余价值。
对资产价值的描述准确度不同,公允价值对资产价值的描述更加准确,账面价值有时不够准确。
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就是市场价值,或者是合同或者协议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净额。即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然而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合同协议价。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4. 权益法下,为什么在净利润账面的基础上调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首先你陷入了一个误区,什么叫公允?通俗来讲双方都认可的就叫做公允,为什么同控要用成本法,而非同控要用权益法,主要就是因为同控下无法保证公允。
比如说我俩都受同一个人控制,那么如果我把一个账面价值100的东西卖你1000,由于我们都是一家人,你当然同意,这样无形中就虚增了你的利润,所以不能用公允价值计量(因为默认他就不公允)
可是非同控下,你凭什么来帮着我虚增?我虚增的多了,你是要真金白银给我的呀,所以我们会默认外人不会帮着我来虚增,我们可以使用双方达成一致的公允价值。
再回到你问题中,为什么要调整,也就是为了抵消掉我卖给你或者你买给我资产增值的部分,如果不抵消,我100的东西卖给你200,我这边确认收入200,你那边多确认了成本200,试想如果我俩看成一体,其实还是这样东西在手上,只因为倒了个手,收入和成本就同时增加了,就像你们家的杯子,你五百块卖给你爸,实际对于你家庭总资产并没有变化,可是在你个人的账上却多了500的收入,你说这部分是不是不应该存在?除非你爸真的把这个杯子卖出去了,不如只是内部的虚增,当然要予以抵消。

5.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1、公式不同: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所有的资产账面价值-所有负债的账面价值,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是包括商誉的。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辨认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辨认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般情况下,负债均是可辨认的,而可辨认资产=总资产-商誉,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资产。
2、程度不同: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负债的公允价值。所有者权益的公允价值=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商誉。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包括商誉)就是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商誉。
3、取得方式不同,公允价值需要在市场环境下取得,账面价值是购买时取得的余额减去相关备抵科目。

4、表示的含义不同,公允价是是对资产在当前市场的评估,而账面价值仅仅显示取得时到当前的剩余价值。
对资产价值的描述准确度不同,公允价值对资产价值的描述更加准确,账面价值有时不够准确。
资产的公允价值也就是市场价值,或者是合同或者协议价值。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净额。即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账面价值是指某科目(通常是资产类科目)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额。然而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价/合同协议价。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有何区别?

6. 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公允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所有者权益是由企业资产和负债根据账面价值核算出的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是根据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出的。
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为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升值或贬值部分;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为商誉或负商誉(见“商誉和负商誉”);
在完全权益法下对上述差额必须在资产受益期内予以摊销,故公允价值是确定商誉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见“权益法”)。虽然在权益结合法下按账面价值入账,但公允价值对其仍有特殊意义,即公允价值仍然作为确定换取净资产应付的股份数的依据,以使交易更加合理。

扩展资料采用价值评估模型确定金融商品的公允价值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谨慎使用价值评估模型,对于所使用的模型应该了解其理论假设、内在限制以及常被使用在哪些方面,特别是常被使用于哪些市场中的哪些金融产品等;
(2)使用者应该具备金融商品知识,了解各种金融商品的特点、市场惯例以及利率、汇率等经济量的变动对其价格或现金流量的影响;
(3)注意模型使用的合理性,风险管理和其他控制管理部门人员应该注意模型的评估结果与市场是否一致,模型是否陈旧或已经更新,是否有其他市场信息可以用于调整模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允价值

7. 如何确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
[编辑本段]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
  1、有价证券按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见“可变现净值”);
  2、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按将来可望收取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价值,减去估计的坏账损失及催收成本确定;
  3、完工产品和商品存货,按估计售价减去变现费用和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4、在产品存货,按估计的完工后产品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尚需发生的成本、变现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后的余额确定;
  5、原材料按现行重置成本确定;
  6、固定资产应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尚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除非预计将来使用这些资产会对购买企业产生较低的价值;对于将要出售,或持有一段时间(但未使用)后再出售的固定资产,可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对于暂使用一段时间、然后出售的固定资产,在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
  7、对专利权、商标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可辨认无形资产按评估价值计价,商誉按购买企业的投资成本与所确认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
  8、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不能上市交易的长期投资按评估价值确定;
  9、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负债,按未来需支付数额采用当时利率折现所得的金额确定;
  10、或有事项和约定义务,如不利的租赁协议所引起的付款、合同对企业的约束以及行将发生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等,都应加以充分的估计,并按预计支付的数额以当时的实际利率折现的现值计价。
  只要某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是被并企业的,都需对其确定公允价值,如企业的研究开发成本、行动计划成本、开发某配方成本等等。
[编辑本段]确定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意义
  1、作为被并企业的亲驻的底价,形成确定产权交易双方成效价的基础;
  2、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净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为被并企业净资产的升值或贬值部分;购买企业投资成本与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为商誉或负商誉(见“商誉和负商誉”);在完全权益法下对上述差额必须在资产受益期内予以摊销,故公允价值是确定商誉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见“权益法”)。虽然在权益结合法下按账面价值入账,但公允价值对其仍有特殊意义,即公允价值仍然作为确定换取净资产应付的股份数的依据,以使交易更加合理。
[编辑本段]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影响
  1、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企业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或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该准则为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提供了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可选择的计量模式。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比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计提折旧或摊销,并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企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减值或土地使用权摊销价值直接反映在公允价值变动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而不再单独计提。受此影响,在目前房地产价格处于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拥有用于出租的建筑物或持有待升值的土地使用权的商业、房地产类企业,会受到利好的影响。但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拥有的待出售房屋建筑物,是作为企业的存货核算的,其计价基础仍采用成本模式,并不受公允价值升值的影响。该类企业即使为了适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将其持有的房屋建筑物改售为租,在准则实施的第一年,其公允价值超过账面成本的部分也只能调整期初的股东权益,而不会影响当年的利润。所以,预计2007年房地产行业会因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而出现大面积业绩上升的说法,是没有理论依据的。当然,如果2007年期间或之后,房地产行情仍保持大牛市的话,因新会计准则给该行业带来的利好还会逐渐显露出来。
  2、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企业为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再如,企业不作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此外,企业可以基于风险管理需要或为消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不一致情况等,直接指定某些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公允价值计量。这些被列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其报告价值即为市场价值,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意味着,如果企业能够较好地把握市场行情和动向,其业绩即会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而提升;相反,如果企业的投资策略与市场行情相左,其当期利润就会因此受损。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与老准则采用只报忧不报喜,从而使金融工具报告价值经常被低估的孰低法有很大不同。
  3、其他业务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目前已颁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至少有17个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影响较大的事项除前文分析过的两项外,还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交易或事项。新会计准则之所以对这些交易或事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是出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例如,对于企业间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换出和换入的资产,实质上是确认企业非货币性资产的售出与购入,售出资产的公允价与账面价之差即为企业实现的收益。而同类业务在老会计准则下只能按账面成本计价,不能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确认为企业损益;类似地,如果企业在债务重组中用以清偿债务的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则高出的部分连同获得的债务豁免,可以增加当期利润;在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体现在企业当期损益中。这些交易事项中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克服了因采用成本计价模式而对企业资产价值的低估的缺陷,从而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及经营业绩。

如何确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8. 如何确认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顾名思义,为标的方所拥有的且会在交易中交割的全部资产与负债的公允价值之差。目前其定义和确认方法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做了明确:
  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是指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负债及或有负债公允价值后的余额。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单独予以确认:
(一)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除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不仅限于被购买方原
已确认的资产),其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予以确认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二)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除或有负债以外的其他各项负债,履行有关的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予以确认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三)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或有负债,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单独确
认为负债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或有负债在初始确认后,应当按照下列两者孰高进行后续
计量:
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 号——或有事项》应予确认的金额;
2. 初始确认金额减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的原则确认的累计摊销
额后的余额。
  因此,需要对各种资产进行必要的资产评估以确定公允价值,确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相关资产的未来使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