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2024-05-02 14:59

1. 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金币本位制:
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
因此A是可选的。

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2.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度,它大约形成于1880年末,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结束。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19世纪70年代,欧洲和美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在国内实行了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度才大致形成了。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
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因为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交换、自由铸造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将保证使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维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实际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平价自1880—1914年间,35年内一直没发生变动,从未升值或贬值。所以国际金本位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这是个重要的特点。
(3)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三是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的黄金准备。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后来,新古典学派又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过程作了一点补充,它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将加速国际收支均衡化的过程。首先,当一国国际收支赤字造成汇率下跌时,外汇投机者深知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而黄金的流出最终将使国际收支和汇率恢复均衡,汇率下跌只是暂时现象,不久就会回升。因此大量外汇投机性短期资金就会流向该国。其次,当国际收支赤字引起汇率下跌时,进出口贸易商也预测到汇率不久将回升,于是本国进口商将尽量推迟购买外汇对外付款,而国外出口商则倾向于尽量提前付款,这也引起短期资金的流入。再次,国际收支赤字引起黄金外流后,国内货币信用收缩,因而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大量
短期套利资金也会流向该国。这样各方面短期资金的流入将加速赤字国收支恢复平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收入和价格水平提高,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资金外流。与此相反,贸易赤字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总之,休漠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仅以货币数量论作为依据,而新古典学派则看到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影响,比休漠前进了一步。

3.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特征

 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它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在金本位制的稳定性因素受到破坏后出现的两种不健全的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都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而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所不同的是:1) 在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等方面的限制如:英国 1925年规定在1700英镑以上,法国1928年规定在215000法郎以上方可兑换。黄金是集中存储于本国政府的。2)在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本特征

4.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作用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 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因为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交换、自由铸造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将保证使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维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实际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平价自1880—1914年间,35年内一直没发生变动,从未升值或贬值。所以国际金本位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这是个重要的特点。(3)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三是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的黄金准备。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后来,新古典学派又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过程作了一点补充,它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将加速国际收支均衡化的过程。首先,当一国国际收支赤字造成汇率下跌时,外汇投机者深知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而黄金的流出最终将使国际收支和汇率恢复均衡,汇率下跌只是暂时现象,不久就会回升。因此大量外汇投机性短期资金就会流向该国。其次,当国际收支赤字引起汇率下跌时,进出口贸易商也预测到汇率不久将回升,于是本国进口商将尽量推迟购买外汇对外付款,而国外出口商则倾向于尽量提前付款,这也引起短期资金的流入。再次,国际收支赤字引起黄金外流后,国内货币信用收缩,因而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大量短期套利资金也会流向该国。这样各方面短期资金的流入将加速赤字国收支恢复平衡。根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供应增加,收入和价格水平提高,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下降,资金外流。与此相反,贸易赤字国家必然出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供应量减少,收入和价格水平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总之,休漠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仅以货币数量论作为依据,而新古典学派则看到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影响,比休漠前进了一步。

5.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①黄金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输入;②由于各国对黄金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规定的原则与采取的措施大都不同,这个国际货币制度是统一的;同时,因为这个金本位制的形成并没有在一个公共国际组织的领导与监督下拟定出要求各国共同遵守的规章,所以这个国际制度又是松散的。国际金本位制是国际上以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行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和日本等国相继仿效,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制度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6. 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行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征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保持本币汇率的稳定。所以一般认为,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虽然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有许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成为全世界广泛使用的货币;使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多数商品以英镑计
价,国际结算中90%是使用英镑,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而不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获得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因为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交换、自由铸造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将保证使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维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以内。实际上,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主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平价自1880—1914年间,35年内一直没发生变动,从未升值或贬值。所以国际金本位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这是个重要的特点。
(3)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际金本位发挥作用,特别是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各国必须遵守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限制地买卖黄金和外汇,三是中央银行或其他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必须有一定的黄金准备。这样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加,因黄金流出而减少。

7.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式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限制,波动幅度不大。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保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国际金本位制的形式

8. 国际市场的金本位制

国际贸易组织的正规化、大型化、专业化和金本位制的初步建立19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商品交易所的数量也相应地不断增多,谷物、棉花、矿砂等大宗商品几乎都在商品交易所成交,同时,综合性的商品交易所不断向单一商品交易所转化,使之日趋专业化、正规化。1848年芝加哥出现了第一个谷物交易所,1862年伦敦成立了有色金属交易所,在新奥尔良成立了棉花交易所。同时,在殖民地的原料产地也出现了一些交易所,如加尔各答的黄麻、新加坡的锡和橡胶。在这些交易所中,样品或凭证签约的方式已代替了现场看货的传统方式。当时,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地还出现了规模很大的证券交易中心。同时,保险公司、租船公司和转运公司等贸易服务组织也应运而生。贸易组织的上述变化,大大促进了国际市场的发展进程。而金本位制的初步建立更有利于国际市场的稳定和扩大。早期的世界货币是黄金和白银并用,称为复本位制。英国于1816年最早过渡到金本位制,葡萄牙、德国、丹麦、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金本位制的建立,是国际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它大大便利了国际支付和国际结算,使国际市场日趋完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