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预期

2024-05-03 23:29

1. 心理预期

经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要对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感到烦恼呢,为什么要对没有发生的事情而感到忧愁呢,顺其自然一点不好吗。
  
 其实对于来说,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特别是提前预知到将要有不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会在脑袋里面预想这件事情最坏的结果是怎么样的,然后在心里安慰我自己,这样即使是最坏的结果发生了我的心里也会有一个预期 不至于焦虑不安,盲目无措。
  
 就比如小的时候,我有一天晚上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忘记了回家的时候,等到我想起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我忐忑不安的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在想,妈妈肯定会把我臭骂一顿,想到最坏的结果我心里安定了许多,最坏的结果大不了就是妈妈臭骂我一顿嘛,也不没什么大不了的。
  
 结果我到家之后妈妈反而没有骂我,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意外之喜。
  
 所以说有的时候不是因为我们把事情想的太坏,是因为我害怕如果不把事情最坏的结果考虑出来的话,到时候真的结果出来了更加而我的心里没有预期,会让我更加难以接受。

心理预期

2. 心理预期决定人生的什么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叫预期法则,它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经验对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假设的推断。

简单来说,当你认为那个人应该对你好,但是他没有对你好,或者对你好的程度不够,你就会感到失望甚至产生一种怨恨心理。

就像我们认为这件事已经八九不离十,板上钉钉的事,就已经有了心理预期,一旦没成功,会有非常强烈的挫败感。

一个人的心理预期最好与现实结果相符合。心理预期与现实结果差距越大,心里产生的失望情绪就越大;心理预期与现实结果差距越小,心里产生的喜悦情绪就越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希望心想事成,但有时却往往事与愿违。一个人立身处世,合理确定自己的心理预期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干事创业、成才成功、生活状态、心理感受等,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个人只有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现实,才能合理确定自己的心理预期。

人生路漫长,岂能尽如意。要怀有一颗知足感恩、宁静淡泊、向善向上之心,凡事既要积极争取,又要坦然面对,追赶不上的不去追,不属于自己的不去要,挽留不住的不勉强,做最好的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世界。

3. 改变心理预期包括什么方面

心理预期因素包括情绪、态度、预期等。情绪和态度是交易员或投资人对价格走势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摘要】
改变心理预期包括什么方面【提问】
心理预期因素包括情绪、态度、预期等。情绪和态度是交易员或投资人对价格走势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回答】
改变包括【回答】
第一招:从对方的痛点出发要管理一个人的心理预期,一定要从这个人本身出发。要让对方知道,如果他的表现不同,结果会有什么差别 - 并且要保证这个结果上的差别,是对方真正在乎的,否则,没有意义。找到对方在意什么、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对方才会在意,这样就能找到对方的痛点,通过痛点影响他的预期。第二招:表明执行人是谁当对方赖着不改变的时候,就要加强执行力度,也就是明确执行人;要让对方明白:如果不改变,是真的会有人来监督执行的。比如公共场所禁烟的标识,如果只是贴个禁止吸烟,很少有人会执行。一旦大楼的物业天天去抓抽烟的人,并且狠狠罚款,这种现象很快就会杜绝 - 因为执行人出现了啊~【回答】
第三招:要足够的坚定,敢于执行你设定的结果坚定不是说你要坚定的去唠叨,唠叨只会让对方反复试探你的底线,然后继续赖着。坚定说的是要对你设置的结果负责、能够去落实你设置的结果;并且最好能够立即执行,否则就成了在行为上默许对方的现状。第四招:改变行为的因素,改变套路一件事情有很多影响因素,当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的时候,就能够让对方从惯性的行为中脱离出来,重新思考、重新设置心理预期,从而改变行为。比如公司开会,很多公司的会议又臭又长又没效率,员工也都糊弄了事;如果想改变这种情况,可以调整的因素有很多:时间、时长、地点、人数、会议方式、频率,都是可以改变的,一旦改变了其中几个点,那么会议的模式会完全变了个样【回答】

改变心理预期包括什么方面

4. 什么是预期理论?

一分钟读懂什么叫做“预期理论”,看完涨知识啦

5. 请谈谈你对心理学的预期

心理学家廷波克在1928年对猴子做了一个实验——以猴子为实验对象,实验者当着猴子的面把香蕉放进容器后,又在挡板后面把香蕉取出来,换成猴子不喜欢吃的莴苣叶子,并要求猴子去拿食物。

结果发现,当猴子发现从容器中取出的是它不爱吃的莴苣叶子而不是香蕉时,猴子显露惊讶的表情,似乎是“大吃一惊”并且感到非常挫败,它拒绝吃莴苣叶子,并会四处探索,寻找期望中的香蕉,寻找失败之后,甚至非常沮丧地向廷波克高声尖叫,大发脾气。



什么是预期效应
动物和人类的行为不是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的影响,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所支配,这就是预期效应。

我们对期望效应进行推理便不难发现:失望=心理预期-现实;喜悦=现实-心理预期。

如果实际与预期相符,将加强预期的作用力和可信度。如果预期良好而实际不符,将给人带来认知失调,从而改变原先惯有的行为。在预期没有实现,即奖励物不如预期的奖励物时,不仅不能保持原有的操作水平,还会降低操作水平。



生活中的预期效应
当我们去参加四六级考试或者专业测试的时候,我们心里的预期肯定是达到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分数线,如果考试结果是合格或者优秀,那么结果便和我们预期相符,心情自然是喜悦,是满足,是对自己努力的认可,而当结果是不合格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沮丧,会难过,事实结果低于我们的期望结果,会产生心理落差,从而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开始对自己否定。



如何利用预期解决我们预期和结果的反差
1、降低期望值。不是要我们对这件事情放低努力的标准,而是希望我们在努力和坚持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到这件事情可能产生的任何结果,将我们的期望值放低,甚至我们应该要假设如果这件事情没有成功该如何面对。这个时候发生的结果和期望或许差别会很大,但是我们在做这件事情之前心里至少是想过怎么应对的。甚至于如果结果高于我们的期望,那么我们将会有出乎意料的喜悦。

2、在期望范围内,确定一个波动值。为期望设置一个上下波动的区间,这个期望的波动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无限的降低,或者无限的增加。在范围内的波动,都是我们可以接受的结果。



3、将期望分成阶段性。将期望值拆分成不同阶段,更加有利于我们开展实际的行动。比如:当我们准备考取四六级英语等级证书时,虽然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考证成功,但我们也需要设定阶段性目标,比如:四级英语考试、六级英语考试。那么我们的期望便可以拆分为:第一目标,四级,第二目标,六级。这样当我们每完成一个目标时,更多的是勇气和信心,而不是焦虑。

4、接受期望与结果的差距。当期待与结果差异很大时,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去接受这个差距,即使是这个结果是因为你的不努力造成的,那么也要去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而不是如果当初我努力了,那么事情就一定会不一样。要知道可惜没有如果,希望这次结果与期望的差距可以给你下一次更好的开始,积累经验,而不是去抱怨,更不要否定自己。



当然好的结果我们都愿意接受,可是希望对于已经拼尽全力而努力却没有实现预期的结果,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曾失望,无奈,呐喊,徘徊甚至于一蹶不振,但请不要忘记还有一个美丽的词叫做未来可期。

请谈谈你对心理学的预期

6. 心理学中的预期理论

描述我们非理性决定的最好理论是 “ 预期理论 ” 。
  
 预期理论描述了人们是如何在有风险的各种选项之间做出抉择的,比如在谈判中是怎样做的。是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1979年创造出来的。
  
 人会倾向于确定的事物而非其他的可能性,哪怕其他可能性会是更好的情也是如此。
  
 这也叫“确定效应”,人们会愿意冒更大的风险去避免损失而非争取收获,这被称为“损失规避”。
  
 在谈判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使用预期理论:
  
 —— 读《掌控谈话》

7. 如何设置合理的心理预期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大部分人对孩子的预期。这个预期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孩子乐意的呢?经常会看到家长对刚从学校门出来的孩子一顿说教批评,或者辅导作业的时候鸡飞狗跳。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孩子没有正确的心理预期。如何设置合理的心理预期呢?
  
 ①站在孩子的角度,真正了解孩子,知道他的喜好、优点和缺点。
  
 ②对孩子的期望合理,而不是让孩子背负上一代人的梦想。
  
 ③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自信自律坚强有责任心等品格更为重要。
  
 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帮助孩子制定目标计划,陪孩子一点一点突破,不断精进。

如何设置合理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