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简介:

2024-05-09 20:57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简介:

学院的组织结构由理事会、教学科研团队和行政团队组成,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任名誉院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研究员任理事会主席,张秀兰和胡晓江教授分别担任院长和常务副院长。    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6名。全职教师共30人,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其中包括3名外籍教师。40.7%的教师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77%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和进修学习的经历。学院还聘请了多名海外名师和校外专家学者作兼职教授。此外,我院有在站博士后3人,研究助理12人,行政管理人员11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的简介:

2.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的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北京师范大学“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将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正在逐步实现向以师资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历史转型。法学院将自身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格局,以北京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积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依托,努力实现其长远发展远景和短期发展目标。(二)法学院的短期发展目标法学院在学校的全面扶植、重点支持之下,紧紧抓住北京师范大学“十一五”发展的新机遇,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体制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真抓实干,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法学院进入国内高校法学院前列;此后,再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大力发展,力争进入国内一流法学院行列。(三)法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法学院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特点,重点发展实践应用型学科以带动其他学科全面发展。它将着力培养法学高级人才,不断扩大法学院在海内外的影响,努力把法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并且在国际法学教育、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学科研单位,从而为中国法学教育和研究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新的探索,为国家依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健全稳定现有专业体系,大力培育优势学科,充实完善课程结构,完成本院向综合性、研究型、创新型学院的转型。通过高水平队伍建设,使哲学学科的整体水平保持在全国第一集团的地位,逐步恢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全国师范院校的一流地位,实现社会学学科的重点突破。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把学院建成特色明显、学科精良、队伍齐整、形成稳定的学术传统、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学院。 ——从学科各自分别发展转向学科间互相融合,凝练有师大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学院现有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和相互影响,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哲学与社会学之间,社会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都有许多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优势互补和学科交叉,形成北师大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学的特点。哲学学科要打造一流哲学教师队伍,注重学生国际化视野与学术规范的养成,使我院成为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充分利用全院的资源,形成与哲学、社会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抓住全国大、中、小学课程改革和中央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努力恢复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国排头兵的地位与影响,将我院建成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术研究中心、中学政治教师的培养基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职干部的培训基地。社会学学科要借助民俗学的发展优势,倚重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撑,在逐步健全学科体系的基础上,适度外延式发展,初步形成学科的师大特色,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学科建设的重点突破,在社会学学科上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奋斗目标

4.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作为21世纪的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树立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服务改革开放大局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是:——培育能积极适应21世纪的挑战,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培养通晓专业知识和教育规律,具有世界眼光、献身精神和创新意识,引领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工作者;——锻造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文化精华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学术精品,奉献能够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理论;——提高解决重大社会实践问题和综合研究能力,咨政为民,服务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