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2024-05-19 03:11

1. 读 ||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读俞敏洪的《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纯属偶然,书是老公买的,书面装帧比较精致好看,这也能从一方面体现作者的审美。翻开书页,一篇篇的短文看起来不累,简短但真实,便吸引我看完了。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俞敏洪原来是江阴夏港人。原本只知道他是新东方创始人,发展的很好很快,其他一无所知,后来由于他在去年的演讲中对于女性有不恰当言辞,便也心生不喜。读了这本书对于作者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整本书思路清晰简单,读书旅行加思考,这是也每个人的人生三大主题。
  
       01  读书篇,作者挑了一些书做为例子发表了一些见解。这些书涵盖了不同的类型,有文学的,科技的,历史的,范围比较广阔。对于每本书,作者发表了比较中肯的读书感悟,有非常欣赏的,也有提出意见和不同看法的。总之正如作者说的读书不思考不如不读书。另外我发现作者读书的速度特别快,即使再忙,他也一直保持三天一本书,这是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羡慕之余只有万分佩服。
  
       02   旅行篇,作者去过很多地方。一个人的个性会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他的各个方面,和读书一样,作者去的地方也是各种类型都有。景致美的,有历史感的,有文化底蕴的,甚至有危险的地方等。作者很享受每个当下,细致的体会每个地方历史背景,人文特色以及自己的感受。大脑不停指挥脚步,脚步再不停扩大眼界和思考,良性循环。人的认知和格局便不断的无限扩大。
  
  
       03   思考篇,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各方面讲述了自己的一些感想感悟。我们从书中大概了解到他的童年生活,求学经历,创业之路等。从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失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成功却总是相似的。积极的心态,超人的毅力,坚持不断的努力,加上持续的学习和思考,这是以目前我的认知所能读出的感受。
  
  
      古今很多人都会思考人活着的终极意义,这是一个亘古永恒的问题。读书的时候我也特别留意作者的态度,也许这本就是一个无解的题,各人有各人的感悟,或者不便或者无法具体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过作者提到的一句古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是一种答案吧。

读 ||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2. 「读书笔记」《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东方随笔

第一章,读书
  
 余老师推荐书目
  
 余世存《大民小国》,拉斯特维德《创新力社会》,王强《书蠹牛津消夏记》《书之爱》,格非《望春风》,吴晓波《腾讯转》,杨渡《暗夜传灯人》,张大春《聆听父亲》,一格《逐步》,李志刚《创京东》,兔毛爹《我承诺给你的美丽新世界》,《我们这个时代的爱与怕》,《刻意练习》,李彦宏《智能革命》,郭建龙《穿越百年中东》,保罗卡拉尼什《当呼吸化为空气》,毕宇飞《推拿》,吴军《浪潮之巅》《数学之美》《文明之光》《大学之路》《智能时代》,
  
 俞敏洪说看书读文章“各种观点碰撞交锋,不亚于请了一帮智慧的朋友品茶论道,体会了一把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畅快淋漓。”
  
 第二章旅行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场计划好的旅行
  
 第三章情怀
  
 那些让你过不去的,最终都是为你生命服务的
  
 第四章闲话
  
 追求生命的充实和精神的丰满。
  
 PS:我心目中的大人物,有睿智成功的一面,也有日常琐碎一地鸡毛的时刻。今天看了刚播出的十三邀俞敏洪的这期,跟2018年写本书时的他比起来,他的情怀依旧,他资助农村学校的计划在实施。大政策来了,新东方会怎样?俞敏洪在书中说“我常常十分羡慕那些总是能够高瞻远瞩、看到未来的能人;也很欣赏那些摆脱人间烟火,进入神仙道场的高手。我也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层楼,穷尽千里目。但对于我们这样一闻到麻辣龙虾的香味就不能自持的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如果有一天我放弃了努力,淹没在琐碎的家长里短中消磨时光、乐不思蜀,你也不要拿笤帚来打我。如果拼了老命都到不了神圣的祭坛,那就让自己变成一头在泥浆中打滚,并且快乐的猪,也未尝不可。”

3.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俞敏洪读书笔记

1、习惯
  
  
 
  
 其实好的生命状态就是好的生命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惯养成需要努力付出,坏的习惯养成不费吹灰之カ、所以一不小心我们就会陷入坏的习惯,比如好吃懒做、占小便宜、发泄情绪。坏的习惯对人的生命状态有百害而无一利,轻易将人的命运拖向黑暗,所以我们需要养成好的习惯。
  
 
  
 养成好的习惯,刚开始是痛苦的,比如读书、跑步都是要努力的事情,但只要坚持,好的结果自然显现,而最终得到的成就感和内心充实;以及命运的优化就是最好的福报。一个人可以从小的习改变做起,比如你本来一直板着脸,现在努力对每个人微笑,不久就会发现微笑的好处远远大过板着脸,慢慢微笑就会变成你的生命状态。这样的一件小事就已经在使你的命运有所改变。
  
 
  
 2、卑微渴望
  
 
  
 整本小说希望传递的,是大时代变迁中小人物如浮萍般无助的人生以及小人物之间的纠葛和对人间真情的卑微渴望。
  
 3、读书
  
 
  
 如果说阅读《暗夜传灯人》好像是听一个朋友一边喝茶一边用平静的语遇给你进述师友的故事和时代的变迁;那么读《一百年漂泊),就像是听一位亲人用优伤的情感,用朴素而优美的文字,向你喃喃倾诉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之流。
  
 
  
 4、故乡
  
 
  
 失去故乡、每个中国人都将成为游子。
  
 
  
 5、转身拐弯
  
 
  
 把旧时代和新世纪连接起来的作家有王朔、冯唐等,他们身上已经少了一份痛苦年代的痕迹,多了对青春的拥抱和人生的希望。而耿帅笔下的青春岁月,在惆怅中依然充满着很多的美好。这一代人心灵和感情更加细腻,仲们有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他们不需要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那样,必须时刻面对因、苦难和外界的放意。
  
 他们没有太多的历史重负,也没有太多的感情拖累,更加容易命转身或拐弯。
  
 
  
 6、刻意练习
  
 
  
 但技能的长进不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领域,在我看来,人类最大的长进应该人性的明了和智性的豁达,而这些东西更多的不是练习,而是内省和领悟
  
 的过程,也是不断阅读和体验世界的过程。
  
 
  
 7、优越感
  
 
  
 过去的中国人喜欢看别国的笑话。我们曾经笑话印度万物有灵的信仰,笑话印度式民主把国家弄得一团糟,笑话印度交通工具的落后,火车顶上也队满人。但是,对别国的笑话也可能只是为盖自身的虚弱,强调自身的优越感。
  
 
  
 8、落后
  
 
  
 落后,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来自于我们思维和心态的凝固和冻结。
  
 
  
 9、悲情人物
  
 
  
 从盛开到飘零、从干净如露到浸染如墨,最终如烟如土般消融在凡俗的人间。
  
 10、chaos
  
 
  
 一方面,达拉维脏乱差,拥挤不堪,像地狱一样;另一方面,这里的人们又拥有着一些大城市里号称体面的人们所缺少的美好情感和关系,像天堂一样。这里是地狱和天堂的交汇处,是人类堕落和奋发的角斗场。
  
 
  
 11、恐惧
  
 
  
 生命就是这样、去经历没有经历的,体会没有体会的,就会从来没有得到的。
  
 
  
 生命就像一朵花一样,一瓣一瓣展开,通过自己的努力,绽放得更加美丽。别人是否看到你生命的淀放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看到了每一次绽放,不仅仅是因为你对美好生活和未来的追求,也是因为愿意克服内心的恐惧和胆怯努力前行。生命的精彩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和恐惧的过程。我们没法阻挡年龄的增加、外表的沧桑,但只要我们愿意,依然可以保持内心的年轻。
  
 
  
 12、有温度的服务
  
 
  
 我住过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品牌的酒店,大酒店的豪华和面面俱到的服务很像一场不带感情的走秀,完美而冰冷。人是有温度的,所以只有有温度的服务才能满足人性深处的渴望。墅家雪嵩院没有搔首弄姿的纯粹格调,却像一位出水芙蓉般美艳绝伦的农家美女,一下子俘虏了被尘世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游子的心。
  
 
  
 13、意外
  
 
  
 没有多少人。能够把自己的一生计划的天衣天缝。人生的大部分故事,尤其是最精彩的或者最伤感的,多由意外事件组成。我们生为男女就是偶然,我们成为父母后,生男孩还是女孩也是偶然。出生后作为独立存在于世界的人,实际上我们的一生是由两部分力量塑造成的:刻意的计划加意外的发生。
  
 
  
 刻意的计划常常只是一个开头,随后的过程却常常失控,中间加入点小小的意外,就会让整个计划面目全非。人生绝对不像一颗子弹的发射,只要瞄准了目标就能够打中。人生更像一场赌博的游戏,尽管目的是赢,但手里抓到什么牌由不得你自己决定。有的时候牌会好得出乎意料,有的时候牌会槽得令人绝望。你可以计划打牌,但牌的好坏完全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你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把拿到手里的牌努力打好。
  
 
  
 一场一切都计划好的人生是无趣的,因为一切在预料之史就没有了惊喜;一场没有计划的人生也是不值得过的,因为一切都变成了随波逐流的无帆之船。只有计划之内的山穷水尽,加刻意之外的柳暗花明,オ会构成我们生命的多彩多姿和意味深长!
  
 
  
 14、自卑狂妄成长
  
 
  
 中国人特别自卑,又特别狂妄。原因是中国人喜欢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别人不如自己就开始狂妄,通过比较发现别人比自已更好就开始自卑,面所有的比较几乎离不开名利、离不开物质。
  
 
  
 当一个人只关注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时候,他会真正开始为自己感到自豪。我并没有给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非要达到的目标,但我会尽量让自르为每天所做的情感到自变。如果你做的是正能量的事情,是让大家开心的事情,你也会感到自豪。
  
 
  
 15、无畏
  
 
  
 而人一且产生无畏心态,所有事情就都好办了。我逐新变成了看到任何困难、任何挑战都会兴奋的人,这是真实的感觉。
  
 
  
 16、信仰
  
 
  
 北大中文系毕业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在对学生演讲的时候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
  
 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17、创业
  
 
  
 大凡创业者,心里总有一个目标要去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钱,是一种自我实现,是一种立于天地之间的英雄情结,是一种逃避猥项人生的豪情。于是,上路吧!
  
 
  
 “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这就是创业人生,也是创业者和小商人的区别。在创业者眼里,远方的圣山是自己上路的呼唤;在小商人眼里,眼前的苟且是自己谋利的温床。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俞敏洪读书笔记

4.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
俞洪敏的书我虽是从小就读,但《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却是我读过中文字最多的,内容最丰富的,涵义最有深度的。从阅读到旅行,从情怀到闲话,俞敏洪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活在自己创造的生命状态里”,因为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改变的。
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刚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最有感触的是书中的《我们的中学和大学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文。从初中中考开始一直到大学四六级,一路都有俞敏洪的书的陪伴,虽然在那些他编的书里,没有深刻的大道理,但是一个个单词一条条注释,以及每一个单词记忆法都教会我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当我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又碰巧有幸读完那篇文章,我开始思考过去的时光里我到底是否真正学到过从中学到大学都学不到的知识。
在大学这条路上,不仅仅是你一个人单纯的走着,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个声音影响着你、引诱着你、迷惑着你,你个人的意志不能决定这条路的方向,你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也会不断相互影响着彼此的行走轨道。还记得我当时上高三时最激励人心的一句话就是,上了大学就没那么多作业了,这句话出自于我的任课老师,我的父母,我的亲戚朋友,甚至高我一级的表哥表姐,让高三生的我一度以为大学是绝对自由的天堂,没有作业甚至不用学习。

可是这真的意味着大学可以停止学习新的知识了吗?从我已经结束的大学四年生涯来看,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的,他们在大学松懈了书本学习,终日宅在寝室里昏天黑地打游戏、看电视剧,大学四年结束既不懂道理,也不明事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仍然沿袭着高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大学毕业后,学富五车却也不过纸上谈兵;另外有部分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轻松的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素质。那么对最后一部分人来说,在大学学习到这样的新知识就足够了吗?其实以上三种能力,或许在中学还学不到,但是正应该是每一所大学赋予给它的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至于在大学都学不到的知识,包括且不仅包括正确的三观,未来的长远目光……也就如同俞敏洪说的那样“信仰、激情和理想”,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就没有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
但从中国的大学来讲,其一大特色就是所谓的上“大课”,即大大的阶梯教室坐的满满当当,下面坐着一位渺小的主讲老师,孤单地讲着课件,特别是碰到思修课,老师们通常是自说自话鲜少和同学们有所互动。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做到信仰的产生,激情的碰撞和理想的扎根呢?这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英雄造时势的时代,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各色各样的人才做主力军,而特异突出的人才也必将受到时代的青睐。读后感·每个年轻人都是时代的未来,而大学作为一个载体,被赋予了很重大的责任,“从中学到/大学/都学不到的知识”这一命题是永远无法完结的,这一命题或许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也可能是一辈人的一个世纪追求,而大学作为一艘运满人才的船,需要不断的扩充容量,加固板材,固定风帆,坚定目标。
“人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回来的时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只有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才算真的有其价值和意义。”想来也是奇妙,若是我年少时读这本书或许无法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若是没有我年少时看的那些单词书,也不会有现在的高度去理解这本书。浮生碌碌,汲汲营营,转了一圈也许你发现自己还在原地,但从深度广度甚至次元上来说,这个原地早已不是那个原地了。
满意请采纳O(∩_∩)O谢谢(注:及时采纳回答,系统会返还财富值,加奖励哦)

5.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

  俞洪敏的书我虽是从小就读,但《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却是我读过中文字最多的,内容最丰富的,涵义最有深度的。从阅读到旅行,从情怀到闲话,俞敏洪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活在自己创造的生命状态里",因为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改变的。
 
   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刚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最有感触的是书中的《我们的中学和大学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一文。从初中中考开始一直到大学四六级,一路都有俞敏洪的书的陪伴,虽然在那些他编的书里,没有深刻的大道理,但是一个个单词一条条注释,以及每一个单词记忆法都教会我一个道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但是当我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又碰巧有幸读完那篇文章,我开始思考过去的时光里我到底是否真正学到过从中学到大学都学不到的知识。
 
   在大学这条路上,不仅仅是你一个人单纯的走着,这个过程中会有无数个声音影响着你、引诱着你、迷惑着你,你个人的意志不能决定这条路的方向,你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也会不断相互影响着彼此的行走轨道。还记得我当时上高三时最激励人心的一句话就是,上了大学就没那么多作业了,这句话出自于我的任课老师,我的父母,我的亲戚朋友,甚至高我一级的表哥表姐,让高三生的我一度以为大学是绝对自由的天堂,没有作业甚至不用学习。
 
   可是这真的意味着大学可以停止学习新的知识了吗?从我已经结束的大学四年生涯来看,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的,他们在大学松懈了书本学习,终日宅在寝室里昏天黑地打游戏、看电视剧,大学四年结束既不懂道理,也不明事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仍然沿袭着高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大学毕业后,学富五车却也不过纸上谈兵;另外有部分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轻松的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具有良好的实验操作素质。那么对最后一部分人来说,在大学学习到这样的新知识就足够了吗?其实以上三种能力,或许在中学还学不到,但是正应该是每一所大学赋予给它的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至于在大学都学不到的知识,包括且不仅包括正确的三观,未来的长远目光……也就如同俞敏洪说的那样"信仰、激情和理想",可惜的是我们从小就没有浸润在这样的环境里。
 
   但从中国的'大学来讲,其一大特色就是所谓的上"大课",即大大的阶梯教室坐的满满当当,下面坐着一位渺小的主讲老师,孤单地讲着课件,特别是碰到思修课,老师们通常是自说自话鲜少和同学们有所互动。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做到信仰的产生,激情的碰撞和理想的扎根呢?这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英雄造时势的时代,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各色各样的人才做主力军,而特异突出的人才也必将受到时代的青睐。每个年轻人都是时代的未来,而大学作为一个载体,被赋予了很重大的责任,"从中学到大学都学不到的知识"这一命题是永远无法完结的,这一命题或许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也可能是一辈人的一个世纪追求,而大学作为一艘运满人才的船,需要不断的扩充容量,加固板材,固定风帆,坚定目标。
 
   "人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回来的时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只有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才算真的有其价值和意义。"想来也是奇妙,若是我年少时读这本书或许无法有如此深刻的体会,若是没有我年少时看的那些单词书,也不会有现在的高度去理解这本书。浮生碌碌,汲汲营营,转了一圈也许你发现自己还在原地,但从深度广度甚至次元上来说,这个原地早已不是那个原地了。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

6.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是俞敏洪写的一本励志书籍。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曾经在北大做过教授,心中始终有梦想有追求,他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每一天都行走在通往更高处的路上。《浪潮之巅》、《智能革命》、《穿越百年中东》……很多书,俞敏洪都是在飞机上阅读的,而且读完都要写读书笔记,读每一本书,都带着他对人生的思考。我也读过许多书的,但却很少有针对性的读,只是从爱好出发,也很少有写读书笔记和反思,有时单位需要教材料了才硬着头皮去写,有时还上网去搜……自从参加了“铁岭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群”的读书会后,又重新开始了读书之旅,也开始了记录反思。再加上几十年的经历原来读书时看的“热闹”,现在许多都在现实中展现,有的自己还是主角。真应了那句话: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读书是最好的成长,但要走心,否则同一个石头过一次绊一次,读多少书也没用,而且读书要有目的有选择的读,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书,就像是吃饭不能偏食一样,比如一直感觉我的善良总是被人利用,现在在读一本《你的善良要有些锋芒》,通过读书让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知道自己有时太没边界,太不会保护自己了。
  
 生命就是这样,去经历没有经历的,体会没有体会的,就会得到从来没有得到的。生命的精彩就在于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和恐惧的过程。而工作中的我一直和计算机打交道,虽然也想过突破,但领导的一句:别人也没你会啊……同事的:帮我弄一下课件、看看我的电脑、帮我填个表……所以就一拖再拖,直到去年新来了年轻老师,终于可以解放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习了。这期间也参加了更多的学习,有沈阳幸福家,铁岭缘园书店,线上“教育行走”,接触到了更多的优秀的人,回头看看自己原来就像是井底之蛙一样,只知道和计算机打交道,也逐渐找回了自己的一些爱好,今年疫情期间考了驾照,并买了车,同事说:有了车你的生活半径都不一样了,其实车只是一部分,关键是自己想不想走出来,现在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你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回来的时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只有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才算真正的有其价值和意义。失败乃成功之母,遭受失败挫折不要紧,但要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有信心,有责任的人,不埋怨自己,不指责他人,不放弃信心,不逃避责任,自强、宽松、坚定并且有担当。
  
 每个成功的人都不是随随便便成功,背后付出很多艰辛的努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胸怀大志,自强自立!

7.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9.142020-09-14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是俞敏洪对其人生过往的追述和分享,他主要从读书、旅行、情怀、闲话四个方面,像我们展示了一个真诚勇敢、踏实上进、拥有痴迷的学习精神和对自由浪漫生活追求的综合形象。读这本书很轻松,一来书中没有华丽堆砌的辞藻,更所是真诚朴实的娓娓道来;二来你会在俞敏洪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出身普通农民家庭,但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专业视角一路北大求学、北大任教、创办新东方事业,一路做到上市公司,他在自己的每一个人生节点都有着相对清晰的目标规划,这也是很多有所成就的人所共同举备的品质,也更需要我们年轻人学习和追随额地方。
  
 在整个通篇阅读过程中,印象比较深刻是他对CEO理应具备品质的论述:
  
 首先是人格特征:他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守正出奇,创新打法而又根基牢固。
  
 第二是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你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是否是乐观的。
  
 我非常认同的一点是,一个人如果学会了积极乐观地看待周围的事物以及遇到的困难挫折,那么他才能算得上是成熟,用俞敏洪的话说就是具备了富人思维,“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将其看成是机遇”,这跟我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多顿悟的人生本质是一样的,人生的意义需要你自己活出来,而不是奔着意义去活。
  
 除了乐观的个性特征之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对事情的判断力,“准确的分析力,有没有胆子去做,也就是所谓的决断力和果断力”。
  
 第三,就是学习能力,这也是他在无时无刻不阅读的生活工作习惯中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此处又分为两种能力,一是专业能力,一是潜在能力。
  
 以上是他对CEO过去品质的一个论述,在对未来CEO综合素养的论述中,他提到一几下几点:
  
 首先,平衡机制。对人材机资源的整体调度与平衡。
  
 第二,对时间和资源的最佳把控。要掌握投入新技术、占据新市场的最佳时机。
  
 第三,确立创新、开放的系统和结构的颠覆能力。如何让员工有持续的创新动力的价值体现。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9.142020-09-14

8.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今天下午和孩子一起去书店买书,看到俞敏洪的一本书《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封面的一段话吸引了我:
  
 人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回来的时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只有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才算真的有价值和意义 。
  
 这段话好像是我这些年的走过的一段一段奋斗时光的共鸣。
  
 打开书读起来:
  
 能够让我们的命运变好或变坏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一是我们成长的环境,尤其是父母的影响;二是我们长大后自己选择的生命状态。
  
 能遇到好父母是一生的幸运,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塑造他,像雕刻家一样在雕刻他 。
  
 如果父母积极乐观,心沉气静,乐善好施,习惯良好,好学精进,并从小培养孩子同样的习惯和性格,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根红苗正,长大以后具备让生命不断前行的基本功,未来尽管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整体上命运不会太差 。
  
 每个人是活在自己创造的生命状态中 ,我们不自觉活出的生命状态,就成了命运。
  
 好的生命状态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养成。生命状态最终会反过来对生命进行再创造,这就是重塑命运 。
  
 我们生活和工作习惯的一点小小的改变,长远看极大可能改变命运。
  
 思想更包容,对待名利更豁达,自己收拾的更整洁,零碎时间多利用,这样点点滴滴就会使我们的命运逐渐改变而且越来越好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