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024-05-17 13:42

1.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商业化改革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农业银行从农村撤出,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独家垄断,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最终结果就是大量的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但从目前我国所处的现实环境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出的行为选择应该说都是合理的选择,无可非议。比如说,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农业银行在农村的经营收入不能弥补其运营成本的话,它们自然就会从这一市场中撤离,这是市场经济所决定的理性行为选择。简单地讲,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市场撤出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它们不能从这个市场赚钱,不赚钱主要是因为利率太低(有时也有规模不够大的问题)。如果利率高到足以弥补这些商业银行的成本的话,它们就会重返农村金融市场。这其中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需要考虑在农村放开银行利率的问题,特别是贷款利率的问题。尽管目前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已经启动,但改革范围小,其存贷利率浮动的幅度仍然较小,所以要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利率浮动制,在此基础上实现利率市场化。

我国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我国农村金融产品是什么

农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总共分为三大类,即:稳健类、稳赢类、丰盈类。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格股占比已降到30%以下,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约303家、农村合作银行约210家,农村银行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41.4%。

1、稳健类:这一类理财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它的预期年收益率最高为5.1%。这类理财产品会把收集的资金全部运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将全部投资投入到货币市场工具中,但中其中不会包括银行现金存款、可以转让的大额存单,短期的债券回购等。

2、稳赢类:这是一类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它有着4.1%的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这类理财产品会把收集到的资金全部投放到银行间债类的市场,其中包括可以交易的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还有评级比较高的一些信用债券。

3、丰盈类:这是一类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4%。这类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将全部资金投入到货币市场工具中,但中其中不会包括银行现金存款、可以转让的大额存单,短期的债券回购等。【摘要】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我国农村金融产品是什么【提问】
农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总共分为三大类,即:稳健类、稳赢类、丰盈类。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格股占比已降到30%以下,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约303家、农村合作银行约210家,农村银行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41.4%。

1、稳健类:这一类理财产品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它的预期年收益率最高为5.1%。这类理财产品会把收集的资金全部运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将全部投资投入到货币市场工具中,但中其中不会包括银行现金存款、可以转让的大额存单,短期的债券回购等。

2、稳赢类:这是一类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它有着4.1%的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这类理财产品会把收集到的资金全部投放到银行间债类的市场,其中包括可以交易的国债、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还有评级比较高的一些信用债券。

3、丰盈类:这是一类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它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4%。这类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委托管理的方式,将全部资金投入到货币市场工具中,但中其中不会包括银行现金存款、可以转让的大额存单,短期的债券回购等。【回答】

3. 互联网金融和进去农村的发展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了?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出现了多种模式。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涵盖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借贷(鄂汇金融)、众筹和第三方金融平台六种模式,而这六种模式也正是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模式。
至于农村金融,目前正在初步发展,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金融和进去农村的发展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了?

4. 农村金融存在着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精准扶贫时期,农村金融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带动贫困户脱贫,方式上主要采取发放金融补贴及给贫困户发放种养补贴,如以牲畜幼崽的形式发放给贫困户,或者发放小额低息贷款。这个阶段,享受金融服务的主要为贫困户,金融服务呈现出局部性、区域性、不可持续性等特征。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农村金融支持应注重全面性,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发展、基础建设发展、农户自身发展今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但是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仍不完善,农村、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旺盛,金融供给却明显滞后,存在一定的金融排斥现象。在精准扶贫时期,贫困户被纳入金融服务体系当中,但随着新阶段到来,面对大量的资金需求,金融排斥现象凸显。从金融机构分布来看,传统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而涉农金融机构如农信社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内部法人结构不完善,服务上与商业银行和四大行也有交叉。农业利润率低,投资价值不高和风险很大,银行不愿涉足。而非正规金融表现形式是民间借贷,具有一定风险性。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始终是现代金融业的短板之一。

  2.农村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振兴主体仍然是小农,在小农生产实践中,未能围绕小农的生产逻辑构建金融服务体系,不能化解农户生产实践中的风险。金融服务的思路仍然是以精英阶层为导向,金融机构产品形式单一,针对农产品后续加工的资金种类不多,为农业生产的金融产品匮乏,与农户需求契合度不高。农户需求的信贷时间较长,针对此类农户的金融产品不多。面对乡村振兴的多元融资需求,金融服务与之不相匹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对象,往往采取民间借贷形式,原因是不经过审批等程序。但借贷利率不受市场利率支配,存在一定风险,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培育。
  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对征信工作缺乏了解,一些农民出于对个人信息安全考虑,经常错误地报告相关信息,增加了信息收集难度,导致征信信息失准。农村金融机构部分工作人员学历不高,经验不足,对农民信用信息收集缺乏热情,工作效率低,有可能出现逆向选择的风险。此外,农户在农村的资产无法入市也是一大问题。随着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农户个人资产无形中得到升值,从法律角度上看,“三权分置”中宅基地作为抵押物进行金融贷款将成为可能,但宅基地入市、实际价值评估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法律依托,依附在农户身上的农村产权无法证明,影响了农村居民贷款的可获得性。

  4.乡村治理水平制约农村金融发展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开展基层村务的前提,关乎基层的未来发展。在单个农户信贷方面,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绝大多数银行没有在乡镇设立支行,农村金融始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短板,造成供给成本过大。

5. 老师您好,能不能说一下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金融很早被提出来,最初是农村的货币资金融通的简称。你提及到其存在的问题方面是比较多,从提出到有相关政策出台。
主要问题方面在: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为实现集约化经营,逐步撤并县以下营业机构,农村金融服务载体近几年大幅减少。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及邮政储蓄网点为主。这些机构起步晚、规模小,内控制度尚不完善,在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上均不如国有商业银行,导致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不足,在金融服务的供需上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说到对策,目前最普及的是“三农”建设。

老师您好,能不能说一下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已向整个农产品蔓延
  2009-07-01    中国改革论坛

  6月23日,江苏常州。
  骄阳似火,在室外站上一会儿就汗如雨下。但是在江苏万德福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由于冷藏设备的开启却让人感到极度寒冷,一如这家公司董事长黄建青心底的温度。
  这是一家专门做速冻果蔬出口的企业,通过订单农业组织周边农户种植蓝莓、黑莓、草莓等果蔬,速冻处理后出口欧洲。2006年时,出口一吨黑莓曾给企业带来6000元的利润,但是这场仍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几乎将这些利润全部带走,还带来大量库存积压和每出口一吨草莓就亏掉600—900元的伤痛。面对着一落千丈的价格,黄建青为了保住市场只有咬牙坚持。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带来怎样的影响,黄建青的遭遇提供了生动的注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广袤的乡村略显偏远,但是仍然挡不住危机的蔓延。
  业内人士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下滑,会通过国际农产品贸易、国际资金流动、农产品期货、农业跨国公司收购兼并等形式,向我国农业领域传递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农业对外依存度增强,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变化都将快速传到我国,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的缩小,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困难加大;一些中小企业发生困难或倒闭,企业减薪或裁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就业和增收;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滑,给我国保持合理农产品价格水平带来下行压力。
  今年1至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累计金额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全国许多省份的农产品出口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
  专家分析,与去年底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已从市场流通领域向生产加工领域、从出口农产品向整个农产品蔓延,农业、农民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和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还使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对进口的农产品设置各种新型贸易壁垒。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国外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推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国民经济已呈现回暖迹象。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蔓延,我国农业面临比以往更加严峻的挑战。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必须强化农业基础
  猪价、肉价的大起大落,同样考验着双汇集团这家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但是面对危机影响的不断深入,双汇却在今年1—5月取得了产销规模、利润、税金全部两位数的增长。原因何在?主动调整养殖、肉类加工、产品结构;加强专业化采购,严格检验检疫,保证食品安全;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等,成为双汇化解危机挑战的制胜法宝。
  和双汇一样,很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面危机挑战,在加强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主动稳定农产品生产,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影响全面、深刻,有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必须强化农业基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首要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生产。
  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惠农政策连续出台:
  提高最低收购价。去年10月国家明确提出,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其中,白小麦、红小麦、混合小麦每斤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比今年提高13%、15.3%和15.3%。今年初又提出,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大幅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2009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比2008年均提高13元。
  加大补贴力度。2009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比去年增长20.2%,达到7161.4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稳定和扩大农产品出口。2009年6月1日起,罐头、果汁、桑丝等农业深加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玉米淀粉、酒精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7月1日起,国家取消小麦、大米、大豆的出口暂定关税,并决定在2009年继续减免出口农产品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费。政府努力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促进出口,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信贷资金积极支持农业生产。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春耕生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把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持重点,贷款2407亿元扶持春耕抗旱、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河道综合治理等项目。目前,农发行贷款支持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9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08家。
  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是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
  方四清,今年44岁,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办事处方营村人。家里的8亩地种了水稻和玉米。去年他们村和湖北奥星粮油公司签订了种植订单,不仅种子、农药、化肥都由公司提供,水稻收获时还按每斤高出市场价1角钱收购。这不仅让老方尝到了订单农业的甜头,更是让周围其他村的村民羡慕不已。
  专家对此的解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政策要求到制度安排,都要求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还可以通过订单合同保障农民收入。数据显示,2008年龙头企业原料采购值达到1.56万亿元,为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性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8年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9808万户,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户均增收1700多元;全国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三品”认证的龙头企业达1.24万家,涵盖9600多个产品。
  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稳定农民的生产性收入预期,还有助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形成农产品的成本优势,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已经在财政、税收、金融、出口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政策,龙头企业开展基地建设、技术和设备改造等将获得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将可以分别享受所得税减免和出口退税;金融机构将在贷款展期、续贷和项目宽限期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
  但是,这些政策是否得到很好地落实,要打个问号。日前在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人民日报经济部联合召开的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座谈会上,内蒙古农业厅副厅长周文毅呼吁,龙头企业连接城市乡村、连接工业农业、连接生产消费,是统筹城乡中最活跃的因素,扶持企业就是帮助农民。一些龙头企业代表提出,希望各级财政大幅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探索财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扩大农产品初加工税收优惠适用范围;增加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并给予利率优惠;龙头企业的生产用电价格参照农业生产价格,给予优惠。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逼着企业、农民和政府去思考、调整、提高。我国人均土地和水资源短缺,农业基础薄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中,要提升农产品综合竞争能力,必须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这注定是一条付出更多努力、克服更大困难、投入更多创新力量的道路。

7.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金融体系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把农村剩余资金转化为农村储蓄,再把农村储蓄转化为农村投资。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比较成功的把农村剩余资金转化为储蓄,农村储蓄在向农村投资转化过程中受阻,农村较多的资金流出农村。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村资金的外流。闲置资金转化为农村储蓄的现状,我国农民储蓄率高,我国农民具有较强的储蓄能力较高的储蓄率较大的储蓄额,这是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吸收大量存款的根本原因,为农村资金外流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农村储蓄转化为农村投资主要表现为贷款,从农业得到的贷款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及其不相称。虽然我国农村贷款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其他产业的到的贷款相比,支持率偏低。

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农业贷款的相对份额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而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没有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体系对农业的应有的支持,我国农业贷款仍有巨大的潜力。农村存款大于贷款,农村存款与农村贷款不仅差额越来越大其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存贷款额逐年增大资金外流严重。相对于工业城市居民城市,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农民收入低,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捷,造成对农业农户及农村企业的贷款无利可图,甚至亏损,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无法延伸到偏远的农村,甚至从广大农村地区撤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十分缓慢。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缺乏足够规避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机制。由于农业经常面临巨大的自然风险和变化多端的市场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规避机制或者规避机制不健全,往往是农业生产者及其有关参与者不得不面临巨大的难以承受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出于理性的选择,有关的农业参与者会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农村金融机构也相应的减少了对农业的贷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使得农村金融机构难以了解农村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情况,导致农村信贷过程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机会主义盛行,农村金融机构惜贷严重,大量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风险大,储蓄存款向大银行集中的现象比较突出,制约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导致大量农村资金外流。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分析

8.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1)农村金融体系结构与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均匀。在东部地区,网点过于集中,但是在中西部有些乡镇都没有设立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2)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2003年以来,作为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3)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比如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平均数达到13.4%,而这个比例高于全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

(4)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不强,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5)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没有形成合力,在农村地区进行信贷资金投放缺乏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信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