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

2024-05-06 20:54

1. 别让你的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病症。实际上,它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提出来的一种概念。孩子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可能会引发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等心理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从小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很少亲身涉足于大自然当中,这些孩子更多的时候都是捧着平板,玩儿着爸爸妈妈的手机,从动画、电影里看大自然的样子。
  
 甚至我们常常在小区花园儿里看见盯着自家宝贝娃娃神情紧张的家长,不时伸手打落孩子捡起的树叶、石子儿,微嗔地呵斥“说过多少次了,不许捡!脏!”
  
 看,我们的孩子往往就在我们的精心保护中与自然隔绝了。
                                          
 玲玲的爸爸妈妈经常要在家加班,于是就给八岁的玲玲买了平板和各种玩具,让她写完作业之后可以自己看动画,玩游戏。
  
 后来玲玲爸爸的公司里来了位爱好户外的新同事,恰好同事家也有个年纪与玲玲相仿的孩子。于是两家人约了个周末一起去野炊。
  
 出门前还玲玲特别高兴,到了目的地玲玲却高兴不起来了。别人家的孩子跟着爸爸妈妈兴奋的草地里找各种好看的花花草草,可玲玲只是缩手缩脚的跟在妈妈身后,生怕泥土糊脏新买的裙子。
  
 同事的孩子捡到一只小蚂蚱兴奋地拿给玲玲看,玲玲却甩开手哭着跑去向爸爸告状,说小朋友拿虫子吓她。
  
 这一天玲玲都玩儿的很不开心,就抱着平板待在营地哪儿也不愿意去,玲玲的爸爸妈妈也只好轮番守着孩子哪儿去不了。
  
 
  
                                          
 我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是孩子问爸爸,鱼好吃,但是为什么它要长那么多刺啊?爸爸说,你有没有想过鱼长出来不是为了给你吃的。
  
 跟帖的网友纷纷表示自己也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原来我们的食物并不是为了被吃掉才存在于世上。
  
 原来我们也早已患上了自然缺失症。
  
 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孩子们和我们自身所患的自然缺失症呢?
  
 理查德·勒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列出了一些利于治愈自然缺失症的小活动,我也摘出了几条来让大家看看。
  
 
  
                                          
 1、给孩子用泥土搭建承包的机会
  
 2、在家里养一些动植物。
  
 3、找一个好的机会露营,一天、一星期或一个暑假。
  
 4、在户外读书。
  
 5、选择好路线与孩子一起徒步。
  
 6、保留一个“探索之碗”,将孩子在户外捡到的石头、蘑菇、橡子之类的东西都放进这个碗里。
  
 7、写一本自然日记
  
 8、发明自己的自然游戏
  
 9、收集石头。很小的孩子都会喜欢收集岩石、贝壳、化石等。
  
 10、学会发现动物的痕迹。在土路上,小溪边,或后院里寻找动物的痕迹。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孩子们可以安全的涉足山野,去认识每一株可爱的植物,去爱护每一种漂亮的动物,并敬畏和感激有生命的一切。
  
 我愿意有一天可以告诉孩子,你并非世界的中心,每一滴雨水却都为你而来。

别让你的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

2. 你的孩子有大自然缺失症吗?

你的孩子有大自然缺失症吗?  「沙子脏脏~不要玩,摸了会生病。」、「河堤很危险,不要自己跑去玩,小心陌生人把你抓走。」、「玩什么球!浪费时间,还不如赶快去温习功课。」、「草丛有很多蚊子会吸你的血喔!不可以跑到那边去。」家长对于上述的恐吓是否感到很熟悉呢?小心,你的孩子可能因此患了「大自然缺失症」,而您,正是让孩子与大自然失去连结的帮凶。   银幕中的大自然   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阳光穿透茂密的树荫对你一眨一眨,青草的芳香、潮湿的泥土一起沁入鼻中,大自然就像一个温暖的母亲,用温暖芬芳紧紧环绕着我们,安慰疲倦受伤的心灵;而有时候,大自然就像美洲豹一样狂野、孤寂又危险,使我们所有感官为之苏醒,为其力量、原始与神秘不可预测颤悌。     曾几何时,人类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变得遥不可及,生活被无所不在的电视、电脑等文明科技团团包围。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常务理事许心欣指出,都市化的结果造成人与大自然的脱勾,严重的升学主义与现代社会高竞争压力,导致许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一窝蜂地将孩子送往安亲班、补习班、才艺班等,形成孩子“在教室间来回奔波”的奇异景象。 试想,当这一代的孩子终日接触的只有电视、电脑、电玩、书本、教室,没有在海边放过风筝、没有在池塘抓过蝌蚪…,所有大自然的体验皆只是来自银幕或书本间接学来的,或是好一点,透过车窗欣赏自然风光,只有用看的,而缺乏实地体验,让人不禁为这一代儿童的身心健康担忧。许心欣表示:「近年来台湾学童的近视比例越来越高,与幼儿接触电子声光 *** 及写字阅读学习过早、过多有关,此外有过胖、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创造力、忧郁倾向等问题的孩童也益发增加。这些现象值得家长好好省思,家长应暸解自己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与其一味将孩子送往补习班,或是假日花许多时间逛大卖场、百货公司、坐在沙发前看电视等,为何不将这样的时间拿去亲近自然?」   警讯‧大自然缺失症益发普遍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摩尔,在研究现代孩童时期玩乐的状况时发现,儿童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对于自然的基本体验正在被电子媒介取代,他说:「电子媒介给人们的体验是间接的、替代的、经常失真的、双感官的(仅视觉和听觉),且是单一形式的。」他认为这样古板乏味的环境将限制个人健康成长和发展。自然环境提供孩子丰富多元的感官体验,帮助他暸解时间、空间,让孩子习得如何与周围环境互动、在其中自由自在地玩耍。 理查‧洛夫著作的《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引起全美教育界的重视,作者发明「大自然缺失症」一词,其并不是医学诊断,指的是人类因疏远大自然而产生的各种表现,如感觉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好发生理和心理疾病。他认为这样的病症不只在儿童身上发生,在个人、家庭和社区均可发现;例如有研究显示,公园与露天场所的缺乏与高犯罪率、抑郁等都市弊病有关。   Check  !孩子跟大自然的隔阂   去年卖座电影阿凡达(Avatar),剧中如诗如画的潘朵拉星球令许多人为之惊艳不已,甚至有年轻人在观赏完电影后萌发自杀的念头,只因为“地球找不到一个像潘朵拉的地方”;这其实也暗示著─再优秀、再诩诩如真的3D动画,都不可能替代真实大自然的体验,我们又怎能不好好爱护身处的大自然环境呢? 现代资讯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高度都市化的环境,使得身为E世代的宝宝甚少接触大自然,反而年纪轻轻就学会按遥控器、玩电动游戏,许心欣常务理事指出,孩子根本不是失去与大自然的连结,而是根本没被开启过!诚如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儒在中译版《失去山林的孩子》推荐序写道:「关键,就在我们大人自己!…孩子是没得选择的,有选择权的是我们大人。」 许心欣常务理事表示,家长若没花时间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则孩子没有机会接触、也可能永远无法发现大自然的趣味、活力以及美丽,更遑论从中获得感动和力量了!而根据许多研究发现,大自然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确有正面助益,现在快来check一下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与大自然的“隔阂”存在,并提示你解决的方法,希望您和孩子能跟大自然“重修旧好”  隔阂1.觉得户外很无聊  你的孩子是否到公园玩没多久就觉得无聊,开始怀念家里的电视节目和电动游戏;抑或是开车带孩子出游,他却从头到尾盯着后座的液晶银幕,忽略窗外的美景,下车后也是手拿PSP或耳听i-Pod呢?家长小心罗!你的孩子可能已有科技成瘾症。 许心欣常务理事建议,首先家长自己要先改变心态和作法,先成为爱好自然的示范者。若父母本身很少亲近大自然,假日不是上大卖场就是窝在家当沙发马铃薯,孩子当然也是有样学样,不妨从现在开始亲近大自然吧!从最简单的晚餐后到附近公园或人行道散步,到1个月计划一次远一点的踏青旅游,甚至半年1次体验几天的郊外住宿或露营生活…等。她也指出,由于现代小孩从小就接触媒体科技,习惯被动式地学习,眼睛和耳朵被五光十色的银幕效果养坏,比较欠缺主动探索的精神及细腻的观察力,因此家长在带领孩子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探索,并引导他去观察、注意乡野间的动植物特征,但不一定要一一去认识动植物的名字。  解套Tips  1.规定孩子每天使用电视、电脑、电动游戏的时间。根据美国小儿科医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建议每天使用媒体科技的时间加总起来最多不宜超过1~2小时。 2.帮孩子注册冬夏令营的自然体验营活动(如:山林探索、自然观察等),孩子在这样的营队中不仅可认识年龄相仿的朋友,还可能因此契机爱上大自然呢!目前台湾有荒野保护协会、台湾生态登山学校、涂大芳体验自然中心、野猴子户外体验学校等,都有举办类似的活动,但至少需大班以上才能参加。 3.假日少往大卖场、百货公司跑,依孩子的体力和年纪来选择去绿意盎然的山林步道、绿地公园、森林游乐区或自然保育区等。  隔阂2.对动物、昆虫感到疏离、害怕  其实关键仍是在于父母,若家长平常看到昆虫、动物的反应是大惊小怪,甚至戏剧化地把孩子拉开,惊声尖叫:「不要碰!狗狗会咬人很危险」或是:「青蛙~好恶心!」那孩子对于野外的动物、昆虫当然是会抱持害怕、疏离的态度,甚至学习到对大自然的生命漫不经心、不抱尊重。 许心欣常务理事建议,家长平常可以让孩子多翻翻科普绘本或是有实物照片影像的书籍或影片,让孩子对这些昆虫或动物有印象,或是带孩子上动物园/植物园认识它们,顺便教导他们对大自然其他生命不管大小都要抱持尊重、尽量站旁边观察不要随意打扰它们的作息,而面对哪些昆虫或动物又需要注意自身安全…等。当孩子从画册、影片认识到这些动植物的特点或是美丽,进而产生熟悉、亲切的感觉,在看到的时候自然就不会感到害怕了,反而还会因为亲眼目睹感到兴奋呢!  解套Tips  1.成人先修正自己碰到昆虫、动物的负面行为,例如当发现一条毛毛虫掉到孩子身上时,家长自己先不要惊慌失措,不妨不动声色地轻轻把虫拍掉,甚至帮助它移动到草丛里以免被践踏,并安慰孩子说它并不可怕也不会伤害人类,甚至还可以稍微观察一下外形与特色。 2.谁说小孩一定要看卡通影片,像是动物星球频道、自然之窗网站的生态影片等,都是教导孩子认识大自然的很好辅助教材。 3.有机会带孩子到生态很丰富的野外玩时,不妨先上网做点功课:蒐集该地区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特色(该地常见的动植物和鸟类),如此游玩时就可以现学现卖罗!  隔阂3.觉得户外很脏、很危险  亲近大自然好处多多,幼儿在大自然中不仅可以开放全面感官去感受自然的美和变幻多端,对视力保健也很有助益,许心欣常务理事指出,其实人有喜好亲近自然的本性,只是活在都市丛林中,以及父母过度保护加善意的“恐吓”,而使得孩子亲近自然的欲望被压抑了;另外,也跟现代社会治安大不如前以及现代人过于忙碌有关,导致越来越多忧心忡忡的父母不愿意让孩子在户外玩耍,也没时间带孩子到自然里。 许心欣常务理事表示,去户外时的确要小心,但不用过于恐慌;否则只会让孩子跟大自然益发疏离,并将自然跟灾难、危险联想在一块。建议家长跟孩子外出踏青时,鼓励孩子去「注意」环境,而不是一味灌输他「OO危险、要小心」而已,鼓励他克服恐惧、并学习判断未知的危险,如此也可帮助培养孩子发展自然中的高度警觉心和专注能力。  解套Tips  以下摘录《失去山林的孩子》一书中所给的建议,想更深刻地思考我们下一代与大自然的未来;及家长如何带领孩子亲近自然,诚挚推荐您阅读此本好书。 1.花更多时间与孩子们相处;告诉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但要同时培养自信,锻炼他们直觉,告诉他们如何判断哪些人可信。 2.了解你的邻居,投入街区和周围社区的生活,鼓励孩子了解值得信任的邻居。 3.如果孩子要离开你的视线,那鼓励他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而不是独自一人;使用科技手段,要孩子带着手机。  许心欣  现职: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常务理事、台湾母乳协会常务理事,撰写国语日报绿色生活专栏 学历:台湾师大环境教育研究所 经历:台湾环境资讯协会常务理事、生态保育联盟执行秘书、绿色消费者基金会执行秘书、环保署技佐  
   

3. 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自然缺失症”

  2005年,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首次提出“自然缺失症”。“自然缺失症”并非是一种病,而是当今 社会 存在的一种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的完全割裂。孩子们处在高 科技 的包围中,远离大自然,他们被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吸引,更喜欢室内玩乐,有些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反而会手足无措,感到无聊,丧失了与自然亲近的本能。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1、孩子因缺少户外运动而导致肥胖和体弱,动作协调性差。 
    2、由于在室内过多接触电子设备、书籍、绘本、玩具等,听觉、嗅觉等感官发展较弱,小小年纪就近视。 
    3、和其他小朋友相处不多,不原意一起参加户外集体活动,不懂分享,强势霸道,没有合作和礼让意识。 
    4、长期和家人在一起,语言表达仅限于日常常用语汇,影响未来与人交往能力和言语使用能力,出现胆小、害羞、木讷等社交短板。 
    5、走出户外的频次少、户外活动时间短,造成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观察力不够,甚至出现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6、身体和皮肤与动植物的接触少,触觉不是不灵敏就是过于灵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影响洞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 
    7、与自然脱节,对自然的认识只停留在书本中,甚至不认识常见的动物和农作物,感受不到生命的奇妙。 
    8、对自然界的生物表现冷漠或恐惧,缺少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兴趣,不能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情商低,缺少同情心,比如虐待小动物、破坏花草树木、破坏环境等。 
     
        
    然而“自然缺失症”并非无可挽回,可以通过家长的努力去改造和弥补,只要增加与自然接触的频次,便可不治而愈。针对此类情况,自然教育兴起。 
     
    “自然教育”是通过有吸引力的自然教育活动,以自然环境为场所,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建立与自然的联结,使青少年儿童融入大自然。当孩子见了大自然中更多景色,增加户外的活动,就不会觉得生活无聊枯燥,抑郁和压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不再沉溺于电子产品的虚幻世界。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青少年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建立生态世界观,尊重生命,遵循自然规律,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 健康 发展。 
     
        
    根据《2016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2010年以来,中国的自然教育呈现井喷式发展的趋势,2016年又有更多新的自然教育机构涌现出来。随着自然教育对青少年儿童的身心 健康 以及大自然的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不断突显,各地政府对自然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广东省林业局也于近日正式发布《2022年自然教育工作要点》。这是我国首个省级自然教育工作要点,对推动广东省自然教育示范省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加强自然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品牌建设等内容,既结合了广东实际,也突出了粤港澳特色,势必推进广东自然教育事业向高质量发展。 
     
        
    法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卢梭认为,只有让儿童自由地栖居在自然界中,方能捍卫其精神的神圣性与完整性。倘若割裂了儿童与大自然融合的无穷联系,儿童失去了与大自然的坦诚相对,将会失去“天赋”与“神性”。《道德经》也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自然教育并不局限于特定的场所,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点滴。与孩子一起种菜养花、远足踏青、垃圾分类、参观自然展览等,通过可操作的方式尽可能让孩子掌握自然规律、了解生命奥秘、适应环境变化,培养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增强 探索 的精神,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才是自然教育的价值所在。 

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自然缺失症”

4. 现代儿童有自然缺失症,对孩子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很多家长老师甚至孩子自己对家庭教育都有类似的疑问,希望找到最合适的教材和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孩子积极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

没有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很容易东倒西歪,成为不了成功者。任何一个孩子,总是在性格和行为上有一些缺点,偶尔犯一些小错误,确实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仔细考虑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教材和建议,也可以选择看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视频节目,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收到效果。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应试教育模式、接受西方开放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就像生活在一个大染缸里,很容易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如娇纵任性、叛逆不听话、不诚实、沉迷网络、打架斗殴、厌学、上课积极主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等,尤其是对处于幼儿期和青春期的中学生。教育的目的是纠正孩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由这些观念导致的各种错误行为。虽然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也有人采用虎妈狼爸的教育方式,据说是“赢在起跑线上”。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马拉松长跑的过程。就算赢了起跑线,能跑多远,能坚持多久,最后谁笑谁还不得而知,往往适得其反。所以有些人的所谓虎妈教育案例,无论成功与否,都不值得崇拜,不值得学习模仿,甚至不值得广泛传播。如果因为体罚教育而打孩子,后果可能相当严重。将来,他们会报复年迈的一代父母和孙子。

5. 自然缺失症的主要后果

1. 儿童对于自然界缺乏起码的尊重。儿童不再理解食物的来源,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不再对家乡的地理感兴趣。Louv写道在过去三十年里,儿童越来越少的自然体验对社会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的一代健康体质的影响,最终将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导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寿命较他们的父辈下降。2.忧郁症和注意力缺乏症有上升趋势。Louv说,“当孩子不再接触自然,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比如压力过大,忧郁和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每周在自然界中度过静谧、放松的时光对缓解这些症状大有好处。3. 在学校中,压力过大和注意力缺乏症会造成儿童各科学业水平的下降,以及创造力的下降(由于在自然中玩耍为主动的发现,而玩电子产品或看电视为被动的接受)。4.儿童肥胖症也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目前大约有9百万的年龄6至19岁的儿童有肥胖症。学校中大多使用在操场上锻炼的形式对付儿童肥胖,而Louv认为最佳、最有效的锻炼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松状态的活动(而不是有计划的、有领导的、强调竞争意识的体育活动)。

自然缺失症的主要后果

6. 你的孩子也许患上“自然缺失症”,自然教育,家长究竟该怎么做?

 
   
   
   
   
    你的一生爬过几次树,挖过几回树洞,往脸上抹过多少次泥巴?你可能不会想象这是,一个5岁的德国小孩每天的日常,作为在温室中长大的一代,我们缺失的究竟是什么? 
   5岁的埃米尔,在离家8公里的森林幼儿园上学,每天清晨,爸爸骑着单车带着他和2岁的弟弟走在通往园区的路上,早上空气清新,埃米尔淘气地用脚碰触着路边高高的野草,全然不去理会他的裤脚和脚面会被露水打湿,因为他的注意力在林间不时飞过的小鸟身上,当他眯着眼迎着晨曦寻找飞鸟的踪影时,他会发现阳光透过密林间的树叶直射下一道道彩色的光圈,透过光圈看到别的小朋友已经拉着木制的四轮车开始了 游戏 ,埃米尔就会飞奔着加入他们的队列。
   
   这是来自德国的5岁小男孩埃米尔的故事,和很多德国的小朋友一样,埃米尔每天去的幼儿园是森林幼儿园。森林幼儿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露天的课堂,大自然的风做空调,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是在露天活动。赶上下雨,孩子们才会跑向木屋避雨,孩子们的玩具都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大自然的原材料制作的:雕刻木头或者做小手工。在这里可以学到画画、读书、舞蹈、音乐,和城市幼儿园一样,只是更充满童趣和自然的味道。
   
   森林幼儿园鼓励孩子们作充满趣味的 探索 行动,像食蚁兽一样去挖动物洞穴;或是推着小推车扫一车树叶,把他们堆在一起作天然肥料。孩子们每天回家的时候都小脸红红的、眼睛熠熠生辉,森林里各种有趣的运动让他们每天都充满着活力。
   
   埃米尔有时也会生病,这是大自然给予他的锤炼。然而每天在森林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增强了他的体魄,冬天天气好的时候,他和其他孩子一起被父母和老师裹得像米其林小人一样,排着不太整齐的队伍去森林的边缘地带参加徒步旅行。这是一项让他们乐此不疲的活动同,因为走得更远,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德国自然与森林幼儿园的核心理念是:“让教育自然发生”,孩子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自由活动,主动体验。从德国的教育发展经验来看,在自然与森林幼儿园长大的孩子,进入学校生活以后,运动技能、 社会 技能、语言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优异。
   
   最早的森林幼儿园起源于丹麦,但在德国被发扬光大。德国目前已经有超过1500家以“自然和森林”为主题的幼儿园,不仅在本土,德国森林幼儿园的理念和模式在全球迅速推广,包括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BBC有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家英国人去德国体验当地人的生活,这家的爸爸妈妈把两个孩子送入当地的森林幼儿园接受教育。英国人对德国森林幼儿园的教育方式非常赞赏,并把这个过程拍成了纪录片。
   
   
   上面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反映了我国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许多中国家庭现在也意识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学前的自然教育对孩子未来的能力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开始寻求自然教育的科学方法,如何借鉴自然教育的理念来培养我们宝宝的自然力呢?
    1、在院子里玩耍 
   院子就是大自然的小细胞,带着宝贝,拿着卡片和绘本走到这一方天地,一小块鹅软石,一个小树枝,一棵大树都是他们的 探索 目标,甚至成为他们团队 游戏 的重要道具呢。
    2、在雨中嬉戏 
   下雨天,别担心外出会让孩子着凉感冒,给孩子穿好衣服,撑着雨伞带着他去街区散步吧,问问他雨后的空气闻起来是不是不一样。
   鸟儿是不是变安静?雨水倾泄的声音想不想炸薯条?这可是融入大自然难得的机会。
    3、远足 
   远足并没有想像的令人生畏、坚固的鞋,携带水的背包、补充体力的零食、防晒霜驱虫剂,简单的装备就可以达成一次家庭旅行。
     
    4、参观自然展览 
   自然博物馆是孩子们接触,感受参与大自然的好去处,这里常有儿童可以参与的活动,也会展出易于孩子理解的濒危物获救的动物以及各种动植物的知识。
   不管是恐龙的灭绝还是小蚂蚁搬家,生动的视听效果总能满足孩子们了解自然的渴望,自然界的奥妙从这里开始,
    5、家庭园艺 
   你可以给孩子一把小铲子,一只小桶去外边挖土倒进花盆,或种上一粒种子或移来一颗幼苗,和孩子一起定时浇水,还珠每一片叶子的发芽和成长,分享每一朵花开的芬芳和色彩。
   作为温室花朵的一代,我们到底有多少能力让自己适应变化的环境。自然教育是对孩子的培养,也是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爸爸妈妈,还值得每一个人去思考。
     点击下方卡片,进入父母世界圈子,欢迎各位爸爸妈妈进群交流 育儿 心得~~~
   
   

7. 不要让我们的儿童患上自然缺失症 |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贯穿一生。”
  
                                                                                                                                       --理查德·洛夫
  
 
  
                                          
 诗歌里常常称赞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事实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复杂而又紧密。大自然提供给人类生存的土地、水、空气,源源不断的为人类提供一切能量,但是人类从立志于征服自然,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过程却漫长而又挣扎。
  
 在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考虑自然与儿童的关系,2005年,理查德·洛夫出版了《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首次提出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书中提到居住在大城市的孩子99%都有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是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个术语。书中强调,
  
 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的完全割裂,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给人类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束缚,我们的孩子缺少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也很难再从书本、电子设备外学习到新的事物。
  
  “现在社会正在告诫孩子们避免与自然直接接触。” 
  
  “在“或有专利,或被淘汰”这一生存法则主导的高等教育领域,随着像动物学这样强调实践性的学科被更为理论化并且经济回报更高的微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学所取代博物学正在消亡。” 
  
  “快速发展的技术,模糊了人类、动物和机器三者之间的界限。”  
  
 这些会导致孩子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少,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知觉都在退化,人生的经历也会越来越单薄。 
                                          
 中国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目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挽救那些即将消失于林间的孩子无疑成为我们现在面临的巨大问题之一。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只有5%的母亲说自己的孩子会经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自然缺失症正出现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很多孩子们的眼中身边的蓝天白云、四季更迭比不上手机里的游戏、电视里的节目更有趣、更刺激。
                                          
 人类在森林中生活了约300万年,相当于99.9%的时间都在森林之中。生命源于自然,远离自然,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会变得迟钝。人类与自然的日渐疏离,是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疏离自然对儿童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它会造成感官的逐渐退化,损害着儿童的道德、审美和智力成长,造成例如肥胖增加、注意力紊乱和抑郁现象等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病态。
                                          
 现在的孩子有沉重的课业压力,孩子们又承担了太多望子成龙的期望,每天教室、家里两点一线,使得他们没有时间精力去接受新的环境和状况。
  
 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提高班,户外活动被认为是浪费学习时间而被压缩甚至挤占。
  
 出于安全考虑,学校也很少组织户外活动、郊游等,上体育课很多被文化课取代,虽说都有理由,但无疑把孩子都养成了笼中的小鸟。
  
 沉迷依赖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来说生长在一个高度信息化,通讯发达的时代,是幸也是不幸。很多孩子因沉溺于电子产品,酷炫的手游、网游,丰富有趣的各式APP,潮流的社交软件,除了导致视力严重下降之外、甚至还会出现颈椎不适等健康问题。孩子们在网上养宠物,家里却没有真实的宠物;通过手机跟朋友们联络,却很难见面玩耍。孩子的注意力总会被各种事物分散,顾此失彼,日渐怠惰。
  
 父母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们缺少自然的陪伴,同时伴随城市的扩展,绿地的减少,距离郊野太远,没有父母的支持孩子们更难接触到大自然。 
                                          
 如何让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在万物中成长,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对物体进行辨析和分类的能力,正是现在家长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包括:
  
  种植和园艺之类让孩子亲近自然的传统方式, 
  
  更多地带孩子走进自然, 
  
  户外活动、散步和露营, 
  
  野外垂钓和野外动物观察等等 
  
 我们需要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归真返朴,正本清源;需要不断地走进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动物和植物。
  
 这些活动 “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他们的每一天日常生活里去体验快乐和探索,有时候是独自的——以便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自然体验,当他们长大时,再进一步去扩大自己的探索领域”。
  
 书中讲到
  
  “把走近自然的体验从休闲一栏中剔出,放到健康和教育一栏时,我们就更加可能带孩子去远足,也更有可能更加开心。这个投入很大,不过等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能看到好处了。” 
  
 网络和现代化设备应该是我们走入社会,走入自然的工具,而不是限制。我们应该多带孩子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郊外、公园、甚至楼下的绿地,都是孩子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好机会。自然的奇妙才能激发孩子潜藏的求知欲,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当我们大人渴望逃离喧嚣大城市,孩子同样需要走进自然享受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这也让我有点失落。作为小孩父亲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只存在于记忆中。我也很感激。在自然中和孩子们共度的时光成为我最宝贵的回忆,我希望他们也这么想。” 

不要让我们的儿童患上自然缺失症 |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8.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患自然缺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