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2024-05-19 04:17

1.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p>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2. 明清科举考试采用八股文的原因和影响

低至最弱,同时也消解了知识阶层内部所蕴积的反抗力量.就此而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与科举取士的实行不无关系.
明清科举考试,皆
以八股文为主要内容.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市民意识的觉醒,个性解放思潮的汹涌澎湃,八股取士已逐渐暴露出其与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明
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于《生员论中》一文即有过“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也”的议论[1],这一取士方式在明末似乎就走到了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
但
是明亡以后,清人并没有废止八股科举,反而变本加厉,极为有效地运用这一人才选举制度,很迅速地巩固了政权.史学家孟森曾就此评论说:“明一代迷信八股,
迷信科举,至亡国时为极盛,余毒所蕴,假清代而尽泄之.盖满人旁观极清,笼络中国之秀民,莫妙于中其所迷信.始入关则连岁开科,以慰蹭蹬者之心,继而严刑
峻法,俾忮求之士称快.丁酉之狱,主司、房考及中式之士子,诛戮及遣戍者无数.其时发难者汉人,受祸者亦汉人.汉人陷溺于科举至深且酷,不惜假满人以为屠
戮,以泄多数侥幸未遂之人年年被摒之愤,此所谓‘天下英雄入我彀中’者也.”[2]清统治者以科举为笼络、控制汉族文人的利器,比明朝统治者多了一层深谋
远虑的政治因素;而汉族文人为能实现个人价值,奋志青云,也乐得俯首就范,有时为达目的,甚至无所不用其极.
一
如何看待历史上甚受后人诟
病的八股取士,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八股取士基本上适应的是自然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的人才需求,如出题取自《四书》、《五经》中的成句或一章,要求
“代圣贤立言”,并以宋代程朱理学为依归.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出发点,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读书人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
面的.读书人欲猎取功名,就很难绕过这一“龙门”.对于八股取士,清初有识之士如顾炎武就曾指出:“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
[3]清代文字狱的一位著名受害者戴名世甚至说:“欲天下之平必自废举业之文始.”[4]两人都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批评八股取士制度的,而统治者对此也未
尝无识.据《清史稿·选举三》记述,从康熙二年到康熙七年(1663-1668),也的确曾一度废止八股文,试士只用策论,但仅两科而罢,其原因可看当时
礼部侍郎黄机的进言:“制科向系三场,先用经书,使阐发圣贤之微旨,以观其心术.次用策论,使通达古今之事变,以察其才猷.今止用策论,减去一场,似太简
易.且不用经书为文,人将置圣贤之学于不讲,请复三场旧制.”[5]这是清廷内部第一次对八股文应否废止的讨论.乾隆三年(1738),距这次讨论七十年
之后,废止八股文的问题又由兵部侍郎舒赫德重新提出,所得答复是:“时艺之弊,今该侍郎所陈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无弊,在因时而补救之.”[5]
(P3150)于是这一有关人才选举的大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可见,八股文之弊,清代君臣上下并非不知不晓,但在当时也的确拿不出更合适、更简便的考试方
法来,这是由其政权性质所决定的.八股文用于科举考试通行于明清两代,长达近六百年,基本与封建之世的彻底垮台同步,明乎此,其封建主义的社会属性也就昭
然若揭了.
从实际效果而言,八股取士基本适应了封建社会的人才需求.能够跃此龙门进入举人、进士行列者,大部分并非庸才;而奋斗数十年艰于一第者
也不乏高才之士.正是这一看似矛盾的选举效果,造成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一种人才选举制度,科举制如果不过多讨论它的考试内容,这一制度至少为全国人才的
流动调配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庶族地主阶级与平民子弟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学而优则仕”的儒家理念,在这一制度下有了实践的可能.历代科举由于弥封糊
名、誊录考卷等一系列防弊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考试组织的逐渐严密,使科举竞争有了较为平等的保障.以清代为例,潘光旦、费孝通曾统计过915本从康熙至
宣统年间的朱墨试卷,在这些贡生、举人、进士中,五代之内皆无功名者122人,占统计总数的13.33%[6].这一百分比表明了清代平民入仕的机会,尽
管不大,却足以令读书人“三更灯火五更鸡”般地焚膏继晷,兀兀穷年,为一第之荣而孜孜以求了.在天下太平的时候,社会中下层读书人若想出人头地,恐怕也只
有科举一途最具吸引力.
从统治者角度而言,八股文之所以为明清两代帝王奉若神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与封建专制政体的适应性.鲁迅曾为八股文下判语云:
八
股原是蠢笨的产物.一来是考官嫌麻烦——他们的头脑大半是阴沉木做的,——什么代圣贤立言,什么起承转合,文章气韵,都没有一定的标准,难以捉摸,因此,
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的格式,用这格式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二来,连应试的人也觉得又省力,又不费事了.这样的八股,无论新旧,
都应当扫荡.[7]提供专业代写毕业论文服务.
今人讨论八股文,说它是陈腐旧套,称之为呆板僵死的文体,把它贬得一无是处.然而若仔细加以分析,这种用于考试的功令文字能够通行于明清两代,并为封建王朝选拔出大批并非无用的官员,就绝非简单的一句“反动”或“愚蠢”所可一言蔽之了.
八
股文又称制艺、制义、时文、八比文等等,用《四书》为题者又称“四书义”或“四书文”,用《五经》为题者即可称“经义”.《明史·选举二》云:“科目者,
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
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8]在明代,八股文的规则随时代不同而屡有变化,顾炎武《日知录》所论最为精当:
经义之文,流俗谓
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演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其单句题亦甚少.成化二十三年,会试“乐天者保天
下”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弘治九年,会试“责难于君谓之恭”文,起讲先提三句,
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
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其两扇立格(谓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之法,亦复如之.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
拘此.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今之为时文者,岂必裂规偭矩矣乎!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
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本之唐人赋格).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曾子、子思、孟子皆然)为何而发此言,谓之原起.至
万历中,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馀字,谓之大结.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益密,恐有藉以自
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止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象已见于应举之文矣。

摘自百度百科,谢谢。

3. 科举考试,为什么明清时代是考八股文?八股文是什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这一块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如今的高考盛行制度,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到现在更加完善了,让人人都有了可以获得知识的机会。那么你知道,科举考试,为什么明清时代是考八股文,八股文是什么?为的是消弱支持阶层内部的反抗力量,八股文就是将文章分为八个部分。

从统治者和政治角度来看,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与当时的封建政治相适应,所以才成为明清两代推行的科举制度,视若神明。而在当时的社会情况背景下,如果想要出人头地,就只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八股文在后人看来,文商没有一点的韵味,起承转合也没有,更别说特有的标准了,所以文章内容一直让人捉摸不透,把握不到它的精髓。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形式,指的就是文章的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题目是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八股文也称之为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由宋代开始,到了清末后期废除,八股文就是在那个封建时期的一种产物。而八股文的形式,就相当于默写某一本书一部分内容的注解,跟唐代的“帖括”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
不管未来的教育事业如何发展,考试是必须的,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一定特别高而且我们目前都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定一个人的优异程度的,所以不管它是以哪种方式来考试,我们都应该努力学习,就像明清时期考八股文一样。

科举考试,为什么明清时代是考八股文?八股文是什么?

4. 为什么科举考试,明清时代是考八股文?

科举考试,明清时期之所以是考八股文,一方面是因为八股文的弊端,那就是限制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呢,也是因为这个八股文也有一些好处,这就是减少改卷人舞弊的可能性,也限制了改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判定打分的权力。我们直到,科举考试在隋朝时期就开始了,而科举考试也是古代千千万万的普通的读书人可以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的一条必走道路。在古代,这个科举考试就是和现代的高考是一样的,都是选拔人才的。
八股文可以限制读书人的思想,限制读书人的创作空间,这样同时也有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文化思想方面出现了分级化,那么这个国家必然是会动荡不安的。而八股文正是有利于统治者巩固自己的统治。在明清时期,当时已经有了思想进步的现象,但是这是统治者不愿看到的现象,所以八股文是他们巩固自己的地位的最好方式。不过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个八股文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只是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统治者自然是要站在自己掌握天下江山的角度来看的。
前面说了八股文的弊端有利于社会思想文化的稳定。下面就来说说八股文的好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具体说来就是四书五经是怎么写的,那么考生在答卷的时候就来怎么写,不用写自己的想法,也不用临时创作。这一方面可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因为已经规定的答案,这就看谁更努力了,考官和改卷人是没有太多的权力的,这就保证了公平性,这可以更容易让那些寒门子弟出人头地。
其实我们也不能太否认八股文,至少考上的学生都是经过了自己的努力的。

5. 是明清科举考试时所采取的专门文体吗

八股文。
明清时的科举制相对于隋朝而言有了八股取士,写八股文.八股文又称四书文、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制义。(注:“股”与“比”是对偶的意思),是中国明、清皇朝考试制度中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 

隋唐开始,中国出现了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使中国社会低下层的知识分子有了成为上层官僚的途径。科举考试的内容在盛唐时期考的是诗歌,但由于评审较为困难,是以明、清两代转变为八股文。 

名称 另名 行文格式 内容要求 
破题 无 二句散行文字。 将题目字面意义破释。 
承题 无 四、五句散行文字。 将破题中紧要之意,承接而下,引申而言,使之晓畅。要求明快关连,不可脱节。 
起讲 小讲、原起 散行文字 浑写题意,笼罩全局。 
起股 起比、题比、提股、前股 四五句或八九句双行文字,两扇句式必须相同,要求相对成文,形成排偶。 开始发议论 
中股 中比 句式双行,句数多少无定制。要求相对成文,形成排偶。 内容是全篇的重心所在,必须尽情发挥,进一步搜剔题中正反神理奥妙,要求锁上关下,轻松灵活,宜虚不宜实。 
后股 后比 句式双行,多少无定制。需相对成文,形成排偶。 作用是畅发中比所未尽,或推开,或垫衬,要求庄重踏实,振起全篇精神。 
束股 束比 双行,每扇二、三句或四、五句。需相对成文,形成排偶。 用来回应、提醒全篇而加以收束。 
大结 无 散行,不一定用对偶。 全文结束语,不用圣贤口气,可以发挥己意。

是明清科举考试时所采取的专门文体吗

6. 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是哪些?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为以下几方面: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亦有格式。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明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深恶痛绝。它最后终于被废弃,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

7.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该文体有哪些特点?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的专门文体, 该文体有着固定的格式,有着固定的答题模式,最大的弊病就是将考生的思想局限住,只通过特有的回答格式去解题。

八股文科举其实开始于明朝的洪武年间,是由朱元璋和刘伯温反复研究以后,创造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一直被沿用到清朝时期,成为科举考试中最主要的文体。
八股文又被称为八比文,股的意思是对偶,也就是说整篇八股文中要求有对应的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刚好写好一共八部分,所以被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科考的题目一般才采用的都是四书五经中的原文,要求解题的时候必须用上程朱理学的注解为准,所以说不管是题目还是解题的答案都有着一套硬性的规格,可以说很死板,就类似于有着标准答案的数学题。
解题全文也有着要求,分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起股也被称为破题,就是第一股对应的对偶要先将题目解开,中股作用则是承题,从题目接着往下延伸,后股和束股则是要阐述和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破题,延伸,理由是什么。
八股文考试对于字数也是有一定限制的,试卷字数要低于试纸两格。同时要求文中点句,勾股,涂改的字要在文末用大字注明,不符合这些规定的试卷一律取消资格。
八股文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很死板,让考生完全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根据四书五经为基础,所有后人也用八股文来比如空洞死板的文章和言论。

虽说八股文多束缚考生思想,但是它讲究对仗,用韵,出典等修辞手段,单从文章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上看, 也不失为一种拥有艺术价值的文体。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该文体有哪些特点?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

     D         本题考查在语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错选A,未能准确把握“生僻”与“冷僻”词义的轻重。方法技巧:此题可能最易确定的是选“抨击”,这样即可排除选用“批评”的B、C两项。再通过比较分析,即可确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