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2024-05-08 04:45

1. 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发现真理的事例
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纳什:以美丽心灵与人生博弈 2002年,一部名为《美丽心灵》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风靡全球,该片以美国数学家纳什的生平为基础加以改编,当观众被影片中所表现的爱和美丽心灵所打动的时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那个孤独的老人也逐渐走入世人的视野。 约翰·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军人家庭。14岁时,他的数学天分开始展现,由于他的存在,使教他的老师都产生受挫感。纳什21岁博士毕业,他的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在当时被看成游戏之作不入主流。此时的纳什对名利表现出无足萦怀的态度。别人常常请他解决数学难题,题目破解后,有些人却以此作为自己的成果来发表,当朋友气愤地建议纳什诉诸法律时,他总是一笑置之——解出难题是最快乐的事。 上世纪50年代末,纳什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还被《财富》杂志推举为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但就在这时,不幸降临,他患上了强迫性精神分裂症。精神错乱困扰了他30年。此时,母校向他张开双臂,特意留出一个闲职让这位昔日的天才有个栖身之地。于是,在普林斯顿校园里,常常有一个衣着怪异的“幽灵”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稀奇古怪的信息。多年来,纳什的经济来源就是从母亲临终前替他成立的信托基金中每月提取400多美元。他的妻子艾利西亚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一直陪伴照顾他。在她的努力下,奇迹出现,数十年后,纳什终于康复,由“疯子”变回“天才”。 上帝也最终眷顾了这个“怪人”。随着商业竞争时代的到来,纳什50年前所作的博弈论一下子成为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显学。纳什也因此进入诺贝尔奖评委的视野。为了验证纳什是否已经痊愈,诺贝尔委员会特意派代表访问他,当该代表向纳什委婉地表达他已被“考虑”授予诺贝尔奖时,纳什坦率地说:“我想您来这儿是想看看我疯没疯,如果我疯了却得了奖,肯定会把你们的事儿搞砸。”接着他又认真地说:“在你们看来我疯了几十年,我却以为,那不过是一种特立独行的状态而已”。 1994年,纳什与其他两位学者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奖金的纳什对记者说,“我相信有资格申请信用卡了”,当被问及得奖对他的生活有何影响时,他说,“我现在可以去咖啡馆了”。纳什把奖金(3人分享后已经不多)一部分还了债务,一部分买了基金,然后就去资助那些贫困的研究者。他依然住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艾利西亚依然照顾着他。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每天落日的余晖下仍然可见纳什散步的身影。对纳什而言,自己仿佛在与上帝进行一场人生博弈,用半生疯狂的代价获得暮年的声名,两者毫不亏欠,恰如博弈论中著名的“纳什均衡”。


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另外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亚里斯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

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2. 关于不能迷信权威的事例

发现真理的事例
弗莱明是英国科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 弗莱明当军医的时候,看到很多战士因为伤口感染细菌而痛苦地死去,决心找到一种药物,来治疗因细菌引起的疾病。 在实验中,他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种神奇的药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他和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而获得的成功。 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他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纳什:以美丽心灵与人生博弈 2002年,一部名为《美丽心灵》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风靡全球,该片以美国数学家纳什的生平为基础加以改编,当观众被影片中所表现的爱和美丽心灵所打动的时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那个孤独的老人也逐渐走入世人的视野。 约翰·纳什1928年出生在美国一个军人家庭。14岁时,他的数学天分开始展现,由于他的存在,使教他的老师都产生受挫感。纳什21岁博士毕业,他的关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论文在当时被看成游戏之作不入主流。此时的纳什对名利表现出无足萦怀的态度。别人常常请他解决数学难题,题目破解后,有些人却以此作为自己的成果来发表,当朋友气愤地建议纳什诉诸法律时,他总是一笑置之——解出难题是最快乐的事。 上世纪50年代末,纳什已是闻名世界的科学家了,还被《财富》杂志推举为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但就在这时,不幸降临,他患上了强迫性精神分裂症。精神错乱困扰了他30年。此时,母校向他张开双臂,特意留出一个闲职让这位昔日的天才有个栖身之地。于是,在普林斯顿校园里,常常有一个衣着怪异的“幽灵”喜欢在黑板上乱写乱画,留下稀奇古怪的信息。多年来,纳什的经济来源就是从母亲临终前替他成立的信托基金中每月提取400多美元。他的妻子艾利西亚表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一直陪伴照顾他。在她的努力下,奇迹出现,数十年后,纳什终于康复,由“疯子”变回“天才”。 上帝也最终眷顾了这个“怪人”。随着商业竞争时代的到来,纳什50年前所作的博弈论一下子成为与市场联系密切的显学。纳什也因此进入诺贝尔奖评委的视野。为了验证纳什是否已经痊愈,诺贝尔委员会特意派代表访问他,当该代表向纳什委婉地表达他已被“考虑”授予诺贝尔奖时,纳什坦率地说:“我想您来这儿是想看看我疯没疯,如果我疯了却得了奖,肯定会把你们的事儿搞砸。”接着他又认真地说:“在你们看来我疯了几十年,我却以为,那不过是一种特立独行的状态而已”。 1994年,纳什与其他两位学者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奖金的纳什对记者说,“我相信有资格申请信用卡了”,当被问及得奖对他的生活有何影响时,他说,“我现在可以去咖啡馆了”。纳什把奖金(3人分享后已经不多)一部分还了债务,一部分买了基金,然后就去资助那些贫困的研究者。他依然住在一座普通的房子里,艾利西亚依然照顾着他。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每天落日的余晖下仍然可见纳什散步的身影。对纳什而言,自己仿佛在与上帝进行一场人生博弈,用半生疯狂的代价获得暮年的声名,两者毫不亏欠,恰如博弈论中著名的“纳什均衡”。

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另外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亚里斯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

3. 不迷信权威的事列

要回答这个问题 你首先要问什么是权威 权威是怎么形成的?
很久以前 人们相信地球是方的 在四个大象的背上 要是走到地球的边缘 我们就会掉下去
500年前 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现在证明地球只是宇宙里的一颗沙子  
不太久 也就两百年前 许多人不相信几顿重的铁能在天上飞 而现在 这就是飞机
过去那些被死心塌地万人追随的权威们 如今哪里去了? 留下的仅仅是一些笑柄而已
人类的成长似乎一直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是错的 那么很显然 那些在这个时代看起来是错的 或者不合常识的东西 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因为我们今天所做的 就是明天的历史 这关系到我们的后代 我们的子孙 读到我们的历史时会怎么评价我们? 我想这也是我们存在在这个世界的理由 
要不迷信权威 你得有你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要对权威说不 你更需要你认为对的内在依据 因为 那些迷信权威的人 他们害怕来自权威的压力 他们害怕说出自己内在的声音  
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所以 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世界 是非常有问题的 
你的生活 你的圈子 你的世界里 就有很多这样的权威 不迷信权威的例子非常多 而最关键的是 你 什么时候能成为那个不迷信权威的例子 在这个小小的星球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上 发出你发自内心的声音?

不迷信权威的事列

4. 中国有关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小事例

哥白尼创立日心说,打破了千年来地心说的权威论断 天主教或者《圣经》(真名:《两约》)曾经是统治欧洲的核心力量和权威,然而:  布鲁诺:曾经的天主教修道士,他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后被天主教诱捕烧死在百花广场。 达尔文:曾经的天主教牧师,发现整理总结出《进化论》,被辱骂为猴子,死后基督教信徒依然造谣说他临终忏悔。  哥白尼不迷信日心说 爱因斯坦不迷信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提出狭义相对论 释迦牟尼佛不迷信当时印度外道的苦行方法,舍弃无益苦行,于菩提树下参禅而悟道 清代王清任不迷信历代医家的论述,著《医林改错》,如其中有关于半身不遂论叙.  小泽征尔参加指挥家大赛的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布鲁诺为坚持日心说受火刑而死;  哥白尼 也惨遭迫害;  伽利略 同样受到教会的法庭审判  (他们都是为了反驳“地心说”)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漫画家李滨声先生当年也曾发表过一幅漫画《除四害消灭麻雀》,描绘的是站在房顶上赶麻雀的常见情景。当年公社社员大会是这样对群众做动员的——“社员同志们,消灭麻雀是毛主席、党中央交给咱的政治任务,咱大队要家家户户齐动员,男女老少都上阵,做到人人手里有弹弓,不会使弹弓的就敲铜锣,没有铜锣的就敲脸盆,没有脸盆的你就扯脖子喊,喊,人人都会,是不?干啥啊?你说干啥?就为了吓唬麻雀那狗东西!大家要记住一条,不让麻雀落地,落树枝上、房檐上也不行,累死那些个糟蹋粮食的小兔崽子!”(摘自《旧事》第7期) 麻雀与人类和谐相处了数万年。 它形不惊人、貌不压人、声不迷人,在乡村和城市皆能看到它的踪影,“叽叽喳喳”在人的居处上筑巢垒窝,人们又称它“家雀”。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自己其中一篇随笔中曾写到过麻雀。文中的麻雀为了自己的子女,奋不顾身地站出来与比自己高大几倍的猎狗怒目相对,无论猎狗的恐吓与怒斥,都不退缩。瞬间,一个高大无私的母爱形象在人们心中就栩栩如生。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弱小生灵,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70多年前,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中国许多大城市和交通要道,但由于兵力不足,无法占领整个农村,使农村成了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和后方。中国人民在广阔的地域上开辟了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开展了一场人民战争。抗日根据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因地制宜、随时寻机、因敌而异,运用了“地道战”、“伏击战”、“袭击战”、“破击战”、“地雷战”等20余种游击战术。人们从麻雀的机警灵敏发明了“麻雀战”,寻找战机“啄食”敌人。松花江畔、长城内外、中原大地……游击战的烽火遍地燃烧,打得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防不胜防。 50年前的1958年,中国又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人雀大战。小小麻雀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伟大领袖亲自发动和指挥了这场消灭麻雀的人民战争。1958年3至5月间,毛泽东在成都、武汉、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以及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都号召要消灭四害之一的麻雀。他说:“办法是,下定决心,统一行动,分片包干,封闭粮食,撒下天罗地网,连续打歼灭战。” 麻雀被列入“四害”。兴师动众,全民动手消灭麻雀,必欲赶尽杀绝,亡其类、灭其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紧接着,舆论先行,《人民日报》发表一诗:“四月十九,鸡叫起床,英雄人民,摩拳擦掌。城乡内外,战旗飘扬,惊天动地,锣鼓敲响。数百万人,大战一场。成群麻雀,累断翅膀。漫天遍野,天罗地网。树桠屋角,不准躲藏。昼夜不休,张弓放枪,麻雀绝种,万石归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和中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也写得一首《咒麻雀》,发表在1958年4月21日《北京晚报》上:“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塌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毒打轰掏齐进攻,最后方使烈火烘。连同武器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 当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生物学家周建人(鲁迅之弟),于1957年1月18日在《北京日报》上撰文称:“麻雀为害鸟是无须怀疑的”,并批评了那些反对消灭麻雀的人是“自然界的顺民”与“均衡论”者。中科院院士数学家苏步青,他敲打脸盆驱赶麻雀的新闻照片成了那个火红年代的剪影。 于是乎,一场前无古人,轰轰烈烈的人雀大战开始了。人们使用了各种武器,竹竿、红旗、鞭炮、石子、弹弓、锣鼓、喇叭筒、洗脸盆、气枪、假人、草人,不分老人孩子,不论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战士,都投入战斗。一时间,红旗飘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捷报频传: 1958年4月19日,首都北京300万人民总动员。那天,“围剿麻雀总指挥部”派出30辆摩托车四处“侦察”。市、区指挥、副指挥等乘车分别指挥作战。在天坛“战区”,30多个神射手埋伏在歼灭区里,一天之中歼灭麻雀966只,其中累死的占40%。在南苑东铁匠营乡承寿寺生产站的毒饵诱扑区,在两个小时内就毒死麻雀400只。 宣武区陶然亭一带共出动了2000居民围剿麻雀,他们把麻雀哄赶到陶然亭公园的歼灭区和陶然亭游泳池的毒饵区里,消灭麻雀512只。在海淀区玉渊潭四周5公里的范围内,3000多人从水、旱两路夹攻,把麻雀赶到湖心树上,神枪手驾着小船瞄准射击,被打死推1共豢暗穆槿阜追鬃孤渌 小?/P> 当晚,首都举行了展示“战斗”成果的“胜利大游行”,一队队汽车满载着已“灭杀”的麻雀和一批“麻雀俘虏”在长安街上浩浩荡荡地经过,全市人民无不拍手称快。经过一天的“战斗”,战果“极为辉煌”,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累死、毒死、打死麻雀83249只。据报道,忙活了一天感到疲惫不堪的首都军民“正在养精蓄锐,好迎接新的一天的战斗”(见195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上海,12月13日凌晨,“战役”开始,全市10万面彩旗迎风飘扬,楼房顶、弄堂内、马路中、空地上,还有郊县的田野上,到处是人民群众“警惕的眼睛”,呐喊声此起彼伏(没想到温文尔雅的上海人打麻雀还是把好手)。市区的公园、墓地、苗圃等处,设有150处“火枪区”。一些市民还接受了使用火枪的专门训练,数百名“火枪手”严阵以待。市郊各县为打麻雀抽调了一半的劳动力组织起“灭雀”大军,披挂上阵。经过一天的“人雀大战”,到晚8时,全市共消灭麻雀194432只(见1958年12月14日《解放日报》)。 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58年全国共捕杀麻雀2.1亿余只,可怜的麻雀所剩无几。 一场围剿麻雀的人民战争胜利了,但恶果出现了: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所长朱洗,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冯德培、张香桐等科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两天后,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196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为麻雀平反:“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今年是麻雀劫难五十年祭,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更好反思和总结教训,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历史是不应该忘记的! (不寐) 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所长朱洗,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冯德培、张香桐等科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两天后,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196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为麻雀平反:“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尼古拉.哥白尼 波兰伟大天文学家。创立《天体运行论》 推翻了地心说。   罗巴切夫斯基 俄国天才数学家、喀山大学教授。非欧几何学创始人之一。推翻传统几何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犹太裔美国杰出物理学家 推翻了力学假说和以太论。  布鲁诺 坚持日心说,被烧死了。

5. 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达尔文的故事。伽利略的故事。中国儒家毒害很严重,古代貌似很少听说。

1 近代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除四害时,就有生物学家出来反对把“麻雀”列为消灭对象,但是被无情的打压了,结果城市生态破坏很大!因为是最高指示,不得怀疑!!这个可写性不强,除非你老师特别开明。

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有些地方人行道两侧的树木叶子几乎全部被害虫吃光。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所所长朱洗,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研究员冯德培、张香桐等科学家强烈要求为麻雀“平反”。1959年11月27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就麻雀问题写了一份报告,说:“科学家一般都认为,由于地点、时间的不同,麻雀的益处和害处也不同;有些生物学家倾向于提消灭雀害,而不是消灭麻雀。”两天后,毛泽东批示:“张劲夫的报告印发各同志。”196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卫生工作的指示,为麻雀平反:“麻雀不要打了,代之以臭虫,口号是‘除掉老鼠、臭虫、苍蝇、蚊虫’

2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不迷信书本,也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6. 不迷信权威的故事

乔尔丹诺·布鲁诺(公元1548~1600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大概他幼年丧失父母,或者是家境贫寒,靠神甫们收养长大。这个穷孩子自幼好学,15岁那年当了多米尼修道院的修道士。全凭顽强自学,终于成为当代知识渊博的学者。 这位勤奋好学、大胆而勇敢的青年人,一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热情。从此,他便摒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身。 布鲁诺信奉哥白尼学说,所以成了宗教的叛逆,被指控为异教徒并革除了他的教籍。公元1576年,年仅28岁的布鲁诺不得不逃出修道院,并且出国长期漂流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他四海为家,在日内瓦、图卢兹、巴黎、伦敦、维登堡和其他许多城市都居住过。尽管如此,布鲁诺仍然始终不渝地宣传科学真理。他到处做报告、写文章,还时常地出席一些大学的辩论会,用他的笔和舌毫无畏惧地积极颂扬哥白尼学说,无情地抨击官方经院哲学的陈腐教条。 布鲁诺的专业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数学,但他却以超人的预见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这本书当中,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后还有无以数计的天体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无限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布鲁诺进而指出,千千万万颗恒星都是如同太阳那样巨大而炽热的星辰,这些星辰都以巨大的速度向四面八方疾驰不息。它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我们地球这样的行星,行星周围又有许多卫星。生命不仅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也可能存在于那些人们看不到的遥远的行星上……。 布鲁诺以勇敢的一击,将束缚人们思想达几千年之久的“球 壳”捣得粉碎。布鲁诺的卓越思想使与他同时代的人感到茫然,为之惊愕!一般人认为布鲁诺的思想简直是“骇人听闻”。甚至连那个时代被尊为“天空立法者”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也无法接受,开普勒在阅读布鲁诺的著作时感到一阵阵头目眩晕! 布鲁诺在天主教会的眼里,是极端有害的“异端”和十恶不赦的敌人。他们施展狡诈的阴谋鬼计,以收买布鲁诺的朋友,将布鲁诺诱骗回国,并于公元1592年5月23日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监狱里,接连不断地审讯和折磨竟达8年之久! 由于布鲁诺是一位声望很高的学者,所以天主教企图迫使他当众悔悟,声名狼藉,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切的恐吓威胁利诱都丝毫没有动摇布鲁诺相信真理的信念。 天主教会的人们绝望了,他们凶相毕露,建议当局将布鲁诺活活烧死。布鲁诺似乎早已料到,当他听完宣判后,面不改色地对这伙凶残的刽子手轻蔑地说:“你们宣读判决时的恐惧心理,比我走向火堆还要大得多。”公元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的百花广场上英勇就义了。 由于布鲁诺不遗余力的大力宣传,哥白尼学说传遍了整个欧洲。天主教会深深知道这种科学对他们是莫大的威协,于是公元1619年罗马天主教会议决定将《天体运动论》列为禁书,不准宣传哥白尼的学说。

7.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该同时落地。他的创见遭到了比萨大学许多教授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讥笑着说:“除了傻瓜外,没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他们准备教训伽利略,迫使他在全体教授和学生们面前承认他的观点是荒唐的,让他当众出丑,永世不得翻身。 
对于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的挑战,性格倔强的伽利略毫不畏惧,为了判明科学的真伪,他欣然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决定当众实验,让事实来说话。 
公开的“表演”地点在比萨斜塔。1590年的一天清晨,比萨大学的教授们穿着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洋洋得意地准备看伽利略出丑;学生们和镇上的市民们,也熙熙攘攘地聚集在比萨斜塔下面,想看个究竟。伽利略和他的助手就开始实验。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事例?

8. 哪些方面的事例是不迷信书,不迷信权威的

小泽征尔参加指挥家大赛的事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
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也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