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学院的专业培养

2024-05-18 23:30

1.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专业培养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四年的本科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在戏剧、广播、电影、电视的基本理论、剧本创作以及戏剧影视艺术的创意、策划和批评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能够胜任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公司、戏剧院团以及与戏剧影视相关的大众传媒、新闻出版、教学科研、文化艺术管理等机构和单位的文艺创作、策划、编导、编辑、理论研究、宣传教学等多种专业性的工作。培养规格本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戏剧影视文学方面的艺术原则和理论,了解我国文化艺术管理的政策法规,熟悉世界及中国影视戏剧艺术和产业发展实践和最新动态,系统掌握戏剧、影视、广播等学科的历史演变、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戏剧影视创作所需的文化知识、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的影视戏剧产业运营和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剧本创作、艺术批评以及影视戏剧编导、策划、制作能力。具体而言,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为:1.掌握戏剧、影视、广播等方面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2.具备戏剧、影视、广播等方面创作与批评的基本能力。3.了解我国文艺、宣传、出版、文化产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世界戏剧、影视、广播艺术创作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最新动态。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证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理论研究素质和能力。6.具有较强的文化艺术和产业方面的策划、运营、组织和管理能力。课程结构主干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视听语言、戏剧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动画概论、电影美学、中国西部电影、 影视导演、影视批评、电影作品读解、戏剧与影视剧本创作、影视摄影与摄像、影视剪辑、电视节目策划、电视文化、电影产业与营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两大部分:影视摄影摄像、剪辑、策划等包含实践训练内容的课程;年度论文、毕业论文及毕业实习。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满155学分。其中,通修课程49学分,学科核心课程40学分,学科方向课程22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1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及各类实践)不少于15学分。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修业年限:4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专业培养

2.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专业

文学院设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外汉语教育系、广播电影电视系、大学语文教学部等三系一部,有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对外汉语教育等3个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艺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美术学、电影学等8个硕士点和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在读研究生、本科生14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 自治区。学院教学设施齐全,图书资料丰富,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本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本科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文艺理论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另有多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我院目前共有8个硕士学位授权 专业,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及应用语言学、世界文学及比较文学、美术学、电影学。其中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和现代当代文学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美术学为西北地区较早获准成立的美术类硕士学位授权 专业,电影学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影视艺术类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本院毕业的学生,普遍具有功底扎实,能力全面,敬业爱岗,勇于开拓,后劲充足的素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在西北高校同类专业中历史最为悠久,是作家、诗人、评论家、编辑、教师等高尚职业的摇篮。主要培养能够胜任高等院校、新闻出版部门、科研机构、文化团体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编辑、宣传等方面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审美文化史博士点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主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写作、小说理论、美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字学、音韵学、方言学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戏剧、广播、影视方面基本理论,具备剧本创作、艺术策划的素养和能力,能够胜任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影视发行机构、报刊社、剧院(团)、文化产业等部门的文艺创作、策划、编导、采访、制作和理论研究、宣传工作,以及能够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设有西部唯一的电影学硕士点。主要课程:影视剧本创作、戏剧剧本创作、影视名作赏析、戏剧名作赏析、表演艺术、导演艺术、广播电视栏目策划、影视市场与营销、中外电影史、中外戏剧史、电影概论、广播电视概论、艺术概论、美术概论、音乐概论、影视评论等。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够在境外大学、文化教育部门及国内高等院校、对外汉语教育培训机构、涉外文化管理部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以及能够胜任中外文化交流、国际贸易工作的双语型专门人才。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中国民俗学、第二外语。

3.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师资概况

文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66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8人,讲师与助教1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9人(博士后6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学位者1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指导教师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人,已形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师资概况

4. 西北大学文学院都有什么专业?

文学院没有固定的录取分数,你可以先看看三个专业
1.对外汉语教育专业
我就是学的这个,学校对这个专业还是比较重视,录取分数仅次於基地班,平均分数在全校排前三,基本每年要高出一本分数线40分左右报才比较保险。但需要提醒你的是,这个专业现在全国都还不成熟,你看看网站上关於这个专业的介绍吧。
2.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院有很多很好的老师,汉文的课程设置也比较成熟,在全国都算比较好的,尤其这些年,很多作家先后获奖,录取分数不等,基本高出一本线10分就可以考虑报考。
3.戏剧与影视文学
这个专业适合戏剧创作的同学报考。录取分数与汉文相当
西北大学当然是一本了,而且是陕西最好的文科院校,你现在才高一麼,好好考虑,多看看
给你学校网址:www.nwu.edu.cn
你自己没事去看看

5.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介绍

西北大学文学院是我国西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大学文科院系之一,至今已经历了100余载的风雨岁月。解放前,先后有一大批学植深厚,著述丰硕, 闻名遐迩的学者如黎锦熙、罗常培、高亨、许寿裳、曹靖华、罗根泽、高明、蒋天枢等执教于本院。1924年,中国现代新文化旗手鲁迅先生曾来此讲学,成为本院历史上的精彩华章。几十年来,文学院培养了包括何西来、王富仁、雷抒雁、贾平凹、迟子建、黄建新、张子良等成就不凡 、名播海内外的学者、作家和艺术家,为本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介绍

6.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学术交流

学院历来重视与海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海内外多所著名大学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其中与日本的专修大学文学部、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美国伊利诺宜大学人文学院、韩国庆尚大学人文学院的合作交流最为密切。学院向这些学校派出学习、访问、参会的人员有20人次。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学院即联合全国唐代文学研究的同行,成立了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成立的较早的一个全国性学会,其秘书处常设于本院,并主编学会会刊《唐代文学研究》。注重学术交流,相继主办了多次国际与全国性学术研讨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1996)、“海峡两岸历史与戏剧文学学术讨论会”(2001)、“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2002)、“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学术讨论会”(2002)、“中日‘长安的宗教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中日‘长安都市文化与日本、朝鲜’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文艺学前沿问题高层论坛”(2004)、“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第14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海峡两岸中国古典文献学研讨会”(2005)、“两岸四校研究生论坛”(2006)等。学院还经常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研讨。另外还以“新视角”、“名家讲坛”等讲座形式,邀请海内外知名学者与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聘请海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通过这些方式使本院学者能够站在学术前沿,捕捉最新学术信息。

7.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学位点

●中国古代文学 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授权点,1988年获准为陕西省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批准为博士授权点。张西堂、傅庚生、刘持生、宋汉濯、安旗、赵俊玠、薛瑞生、阎琦、费秉勋、房日晰、雷树田、张怀荣等先生曾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科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以《诗经》研究、《史记》研究以及汉赋研究凸显实力;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以地域文学、佛教与文学、士族文学等研究最见实力;宋元明清文学研究,以作家、作品的专题、专书研究最有特色。本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李浩教授和李志慧教授,梯队成员有刘卫平副教授和张文利副教授(博士)、成明明副教授(博士)、方蕴华副教授等。●中国审美文化史 为历史学一级学科自主设置的二级博士点,挂靠于文学院。该学科以中国文学、艺术、宗教、民俗、文物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在探讨其审美特性、风尚、趣味、流派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张弘(普慧)教授、方光华教授、谢阳举教授等。●中国古典文献学 本学科是与中国古代文学携手发展起来的,2003年获准为硕士授权点。黎锦熙、高亨、张西堂等先生为本学科最早的奠基者;李云逸、阎琦、薛瑞生、费秉勋等先生亦为本学科的发展贡献良多。本学科在古代文献典籍的辑佚、校勘、注释,古代作家别集的整理、古代碑刻的收集和释读等方面,成绩斐然,影响广泛。博士生导师韩理洲教授、贾三强教授、郝润华教授、吴敏霞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梯队成员有李芳民教授、孙尚勇副教授(博士后)等。●文艺学 本学科曾闻名全国,是西部地区文艺学学科的重镇之一,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校级重点学科。20世纪30、40年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杨晦、著名中国文学批评史家罗根泽曾在这里执教。1950年代后,郝御风、刘建军、张学仁、董丁诚、陈惠钦、张孝评、毛黎村、刘秀兰等先生都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学科在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论、中西诗论、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当代文化批评等方面成果累累。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段建军教授,梯队成员有袁峰教授、杨立民教授、时晓丽教授(博士后)、吴宝玲教授、赵小雷副教授等。●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为较早批准的硕士授权点。单演义、张华、孟昭燕、蒋树铭、阎愈新、李鲁歌、周健、赵俊贤、刘建勋、魏秀琴、蒙万夫先生等都为本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学科在鲁迅研究、周作人研究以及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流派史及陕西当代作家专题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学科带头人为任广田教授、周燕芬教授、杨乐生教授,梯队成员有刘应争副教授、姜彩燕副教授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本学科于1998年获准为硕士授权点。本学科曾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石昭贤、雷成德、薛迪之、曹汾、杨昌龙等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与厚重的著述,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学科带头人为梅小云教授,梯队成员有雷武锋副教授、张娟芳副教授、张青副教授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本学科1998年获准为硕士授权点。吴天惠、马天祥、边兴昌、郝万全等先生是本学科的奠基者。本学科在现代汉语、方言研究、汉字规划研究、辞书编纂、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成绩。学科带头人为张崇教授、王军虎教授,梯队成员有申丽霞副教授、陈敬玺副教授。●汉语言文字学 本学科曾经杨春霖、张志民、郗政民等知名学者的努力,形成良好的学术传统。在古汉语词汇研究、音韵学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学科带头人为赵小刚博导、刘百顺教授、沈文君副教授等。●美学 本学科曾经在刘建军教授的带领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实力的学科。在文艺美学、中国美学史、宗教美学、诗歌美学等方面做出了较为出色的成绩。学科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祝菊贤教授,梯队成员有谷鹏飞副教授。●电影学 本学科于2003年被批准为硕士授权点,为西北地区唯一的电影学硕士点。本学科已形成了电影理论、中外电影史、影视剧本创作、影视产业管理4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中国西部电影艺术的探求上,引起了电影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科带头人为张阿利教授、延艺云教授,梯队成员有曹小晶副教授、高字民高级工程师、薛凌副教授、郭越副教授、杨欣讲师、孙阳助教、赵涛助教等。

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学位点

8.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专业设置

 本专业是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考古学专业之一。本专业充分利用陕西得天独厚的地下、地上文物资源及馆藏文物教学标本营造的良好的专业学习与研究氛围,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校内课堂讲授与田野考古发掘、博物馆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能在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文物行政管理机关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研究、文物行政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和宣传教育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田野考古发掘和文物考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接受相关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论文写作等方面训练,达到具备从事文物考古研究或相关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的目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1. 掌握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 熟悉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掌握考古发掘的基本技能,能从事考古发掘、资料整理和编写考古发掘报告工作;3. 了解国内外文物考古发展的动态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4. 掌握文物考古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独立从事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课程结构:主干课程: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概论、中国古代史、世界上古中世纪史、古代汉语、田野考古学、考古技术、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文物学、博物馆学、文物鉴赏等。主要实践性教育环节:课程实习:结合课程内容,参观有关博物馆等。综合实习:田野考古发掘实习。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总学分176学分,其中通修课40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5学分,专业方向课程16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40学分,实践教育环节23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学位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是陕西省普通高校名牌专业,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设立的文物保护本科专业。该专业教育的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能在文物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或文物保护单位专业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规格:能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所必需的文史及数理化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的基本知识,成为文、理、工相互交叉的综合性专门人才。能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进行实际操作,具备一般文物保护技术的科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1.通过严格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应掌握有关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理论;2.掌握文物保护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步骤,具备文物保护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3.可从事文物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修复及保护等实际工作。课程结构:主干课程:文物保护导论、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材质分析、古代建筑保护、壁画保护、环境与文物、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文物保护技术实验、文物修复实验等。综合实习:文物保护实习。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修够总学分164学分,其中通修课程39个学分,学科核心课程34个学分,专业方向课程22个学分,通识课程12个学分,选修课程30个学分,实践教学环节17个学分,课外附加分10分。修业年限与授予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