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敦复的介绍

2024-05-20 04:47

1. 胡敦复的介绍

胡敦复(1886.03.19~1978.12.01),男,数学教育家,中国数学会早期的组织者。1912年创办私立大同大学,成效卓著。作为大同大学的先后两任校长,与其弟胡刚复均为著名教育家、科学家。在教学上,胡敦复提倡并组织编写适合中国教育实情的现代教材。

胡敦复的介绍

2. 胡敦复的个人简历

1886年3月1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1897年10月—1902年在上海南洋公学的外院、中院、特班学习。1903年—1905年夏在广州穗湾(音)学堂任教。1905年秋—1907年8月在上海复旦公学学习。1907年9月—1909年6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09年7月—1911年秋在北京游美学务处主管教务。1911年2月—1911年秋任清华学堂第一任教务长。1911年初夏在北京当选为“立达学社”社长。1911年11月—1912年12月任复旦公学教务长。1912年3月—1928年10月任大同大学第一任校长。1925年1月—1925年8月任命为东南大学校长(未到任)。1925年8月—1927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1928年在美国获得名誉博士学位。1928年—1949年任大同大学校董事会董事。1930年秋—1945年夏任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主任。1935年7月当选为中国数学会董事会主席。1941年秋—1945年夏任大同大学第三任校长。1949年4月赴台湾休养。1950年1961年冬在美国任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2年退休。1978年12月1日在美国西雅图病逝。

3. 胡铨的人物生平

胡铨自小潜心学问,强记博览。建炎二年(1128年),宋高宗在淮海策问进士,胡铨对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回答说:“汤、武顺从民众而兴起,桀、纣顺应天道而灭亡。现在陛下起于干戈锋镝之间,外乱内讧,而策问臣下数十条,都质问于天道,而不倾听民众呼声。”又说:“现在的宰相不比过去的晏殊,枢密、参政又不是过去的韩琦、杜衍、范仲淹。”答问长达一万多字,高宗看到而惊异,打算把他列为第一名,有人忌恨他的耿直,移为第五名。授予抚州(今江西抚州市)军事判官,未上任,恰逢隆佑太后(孟皇后)为避金兵逃到赣州,金兵随后追击,胡铨以漕司檄文统摄本州幕僚,召募乡丁辅佐官军抵御,受赏转承直郎。服父丧,从乡先生萧楚学习《春秋》。 绍兴五年(1135年),张浚设都督府,辟举胡铨任湖北仓属,胡铨没有赴任。有诏令到都堂审察,兵部尚书吕祉以贤良方正推荐他,赐对,任枢密院编修。 绍兴八年(1138年),金国派遣张通古、萧哲二人作为“江南诏谕使”,携带国书,在王伦的陪同下,来到南宋都城临安进行和谈。金使态度极其傲慢,目中无入,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但高宗和秦桧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使议和。此举激起了朝中大多数大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纷纷起来反对。胡铨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高宗,对金国议和的阴谋进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斩秦桧、王伦、孙近的头。他还表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他宁愿投东海而死,也决不在小朝廷里求活。 胡铨这篇奏疏一经传出,立即产生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版付印散发,吏民争相传诵。金人听说此事后,急忙用千金求购此书,读后,君臣大惊失色,连连称“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奏疏上报之后,秦桧认为胡铨狂妄凶悖,鼓众劫持,诏令除名,贬送昭州(今广西省平乐县)管制,并降诏传告朝廷内外。给事中勾龙如渊、谏议大夫李谊、户部尚书李弥逊、侍御史郑刚中等人纷纷想方设法出面营救,秦桧迫于公论,只得改派胡铨去广州监管盐仓。 绍兴九年(1039年),改为签书威武军判官。 绍兴十二年(1142年),谏官罗汝楫弹劾胡铨饰非横议,诏令除名,贬送新州(今广东新会县)管制。 绍兴十八年(1148年),新州守臣张棣攻讦胡铨与宾客唱酬对答,诽谤怨恨朝廷,胡铨再被贬至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崖城镇)。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秦桧死,胡铨量移至衡州。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胡铨获准随意居住。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胡铨复职奉议郎、知饶州。孝宗召他入对,胡铨上奏修德、结民、练兵、观衅四事。孝宗说:“朕很早就听说你耿直诚实。”任命他为吏部郎官。隆兴元年(1163年),迁任秘书少监、擢任起居郎。针对自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的议和之风,胡铨多次上表予以反对。 当时发生旱灾、蝗灾和星变,孝宗下诏垂询政事缺失,胡铨应诏上书数千言,全篇引用《春秋》记载灾异的方法,论述政令缺失的情况有十种,而上下情不合的情况也有十种,并说:“尧、舜四目明白,四耳通达,虽有共、鲧之乱,不能堵塞。秦二世以赵高为腹心,刘邦、项羽横行而没有听说;汉成帝杀死王章,王氏移鼎而没有听说;汉灵帝杀死窦武、陈蕃,天下崩溃而没有听说;梁武帝信任朱异,侯景斩关夺隘而没有听说;隋炀帝信任虞世基,李密称帝而没有听说;唐明皇驱逐张九龄,安、史包藏祸胎而没有听说。陛下自从即位以后,号召延揽宾客,与我同时召来的张焘、辛次膺、王大宝、王十朋,现在张焘已离开朝廷了,辛次膺离开朝廷了,王十朋离开朝廷了,王大宝也将离去,只有臣还在。以言论为避讳,而想堵塞灾异的根源,臣知道必然不能做到。” 胡铨又说:“过去周世宗被刘旻击败,周世宗处斩败将何徽等七十人,军威大震,果然打败刘旻,夺取淮南,抚定三关。一天之内处死七十位将领,哪里还有将领可以使用?但周世宗终能恢复失地,这难道不是因为无能懦弱的人离开,而勇敢的人出来了吗?近来宿州之败,将士死于敌手的布满原野,而败军之将以得到的金银贿赂权贵以求得自解,上天以灾异昭示人们,陛下必须信赏必罚以顺应天道变化。”他又谈论台谏官说:“今朝廷大臣以箴默不言为贤,取悦陛下为忠,导致唐德宗时‘卖直’那样的事发生,正所谓‘一言丧邦’。”孝宗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些。” 金朝请求和议,胡铨说:“金朝知道陛下锐意恢复中原,因此用好话欺骗我,希望绝口不要说‘和’字。”孝宗将边防事宜全部交付张浚,而王之望、尹穑等人专主议和排挤张浚,胡铨当廷斥责他们。胡铨兼任权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张浚儿子张轼被赐金紫,胡铨收缴上奏,认为不应当这样对待勋臣子弟。张浚与胡铨交情深厚,胡铨不顾忌这一点。 十一月,孝宗就战和问题向朝臣征求意见,与会的十四人中,力主和议的占一半,模棱两可的占一半,反对议和的不过胡铨一人。朝廷任命他为宗正少卿,胡铨请求外任,没被允许。 早先,金将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地投降,萧琦率兵一百人投降,诏令都授予他们节度使。胡铨说:“接受投降自古以来都是件棘手的事情,六朝七次得到河南地区,但很快又都丧失;梁武帝时侯景将河南地区来投降,不久台城沦陷;本朝政和、宣和年间,郭药师从燕云来投,不久成为中国祸患。现在金朝三大将前来归附,给予高官厚禄,优待他们的部队,以维系中原民心,是不错的。但让他们驻在都城附近,万一他们包藏祸心,作为内应,将来会后悔莫及,希望不要任命他们掌管兵权,把他们的部众迁移到湖、广地区以杜绝后患。” 隆兴二年(1164年),胡铨兼任国子监祭酒,不久任权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八月,孝宗因灾异避住偏殿减少膳食,诏令廷臣议论政事缺失和当前急务。胡铨认为救灾是当务之急,同金讲和是政事缺失,认为“今日之议若成,则有可吊者十;若不成,则有可贺者亦十。”并举“十吊”之事,再次反对议和。 当时,金兵向商、秦之地进发,楚荆、昭关、滁等地先后失守,只有高邮守臣陈敏顽强地拒敌于射阳湖(今江苏东部)。形势十分危急,胡铨受命以本职措置浙西、淮东海道。一面上表弹劾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敦促他迅速出师救援;另一方面又亲自带兵上前线抗金。时值严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身先士卒,手持铁锤下河击冰。将士们深受鼓舞,一鼓作气,奋勇作战,终于击退了金兵的入侵。许久后,提举太平兴国宫。 乾道初年,胡铨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知漳州,改任泉州。上朝奏事,留任工部侍郎。入朝对策,说:“少康以一旅之师恢复夏禹基业,今陛下富有四海,不只一旅,而即位已经九年,恢复过去基业的效果还未显著。”又说:“天下多水旱灾害,左右不上报,这是为国谋画者的过错,应该命令有关部门迅速做好防灾准备。”请求退休。 乾道七年(1171年),任宝文阁待制,留经筵。请求离职。以敷文阁直学士出外任宫观官。辞行时,还以归还陵寝、恢复故疆上言,孝宗说:“这是朕的志向。”并问他回到哪里,胡铨说:“回到庐陵,臣以前在岭海曾经训解经书,想写成此书。”孝宗特赐通天犀带以示宠荣。 胡铨归去后,献上所著《易》、《春秋》、《周礼》、《礼记解》,孝宗诏令收藏于秘书省。不久复任原官,升龙图阁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转提举玉隆万寿宫,进为端明殿学士。 淳熙六年(1179年),召胡铨归经筵,胡铨以疾病极力推辞。 淳熙七年(1180年),胡铨已届78岁高龄,疾病缠身,不能再上朝,孝宗准许他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5月,胡铨病危,弥留之际,仍口授遗表,悖悖期望孝宗“舍己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自己则愿学习唐代安史之乱时忠贞杀敌、以身殉国的张巡,“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就在忠君爱民、杀敌报国嘱咐声中,胡铨溘然辞世。孝宗闻讯后,特赠通议大夫。 淳熙十三年(1186年),追谥“忠简”。

胡铨的人物生平

4. 胡明复的人物生平

胡明复(1891.5.20~1927.9.12),原名孔孙,后改名为达,字明复。1891年5月20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堰桥镇一个书香之家。祖父胡和梅曾任江苏省桃源县教谕,父亲胡壹修热心新学,曾出资建造图书馆。胡明复行三,有兄弟姐妹9人,幼年与诸兄弟姐妹在家塾读书,由其叔亲自教诲。1901年,与胞弟胡刚复同入上海徐家汇南洋公学(上海、西安交通大学前身)附属小学。1902年兄弟俩一同升入南洋公学中学。南洋公学校长张元济(字菊生,后来曾主持商务印书馆多年)对胡明复弟兄十分欣赏,称他们为奇童。胡明复12岁时到宜兴,在一家杂货铺当小伙计。后入上海中等商业学校念书。随后,又入南京高等商业学堂就读。1909年,家人一致鼓励正在上海震旦学院物理系读书的胡刚复参加第二届庚子赔款留美生考试。胡明复在1910年与胡适等人一同考取了庚子赔款第二届留美生。1910年秋天,胡明复从上海乘船赴美,入康乃尔大学文理学院学习,与后来成为语言学家的赵元任为同班同学。他们两人时常切磋学业,相互鼓励,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1912年胡适也由该校农学院转到文理学院,与他们同班学习,三人成绩皆佳。1913年,为了表彰这三位中国留学生,他们同时被推荐为负有盛名的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会员。1914年临近大学毕业时,胡明复、赵元任又被推举为同负盛名的美国科学学术联谊会会员,为中国留学生争得了殊荣。1914年夏,胡明复毕业于康乃尔大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毕业前后,他与部分中国留美学生筹备创立科学社和《科学》杂志。1914年秋天,胡明复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专攻数学。师从当时数学家、1908—1910年曾任美国数学会主席的M。博歇(Bocher)教授以及W。F。奥斯古德(Osgood)教授,从事积分方程论的研究。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9月,胡明复离美回国。当时国内学术界对胡明复已十分熟悉,他收到不少大学的聘书,其中以北京大学最为诚恳,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在美国时,他就立志要将其兄胡敦复主持的上海大同大学办成一所高水平的学府,以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1918年起他创办并多年主持大同大学数学系。他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善于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深奥难懂的概念和问题。胡明复认为,大学生不能光啃书本,还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和研究。他一到校就倡议成立了“大同大学数理研究会”,它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他在研究会作的《误差论》等讲演,深受学生们欢迎。当时,由于胡敦复在上海的时间很少,因此学校的教务、人事等日常工作就落到了胡明复肩上。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好大学,他从家里搬出来独住。当时学校的基本建设任务相当繁重,他亲自设计校舍。座落在上海新闸路西康路口大同大学旧址的校舍,就是他绘图设计的。胡明复还亲临施工现场指挥,显示了杰出的管理才干。与当时所有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一样,大同大学的经费一向十分困难。胡明复学过商业,又善财务管理,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不得不将自己的私蓄尽数垫入,以济校困,被后人称颂为“毁家兴学,劳怨不辞”。在执教大同大学的同时,他还兼任国立东南大学、南洋大学等校的教授。1927年初,北伐军抵上海后,胡明复被推举为上海政治分会教育委员会第一任教育委员,为上海教育事业多方谋划。1927年6月12日,他在无锡溺水身亡,时年仅36岁。

5. 胡济的人物生平

 胡济是荆州义阳郡人,曾任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簿,与诸葛亮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胡济为人不避嫌疑,敢于直言,多次向诸葛亮进谏,诸葛亮将他与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能适时规劝自己过失的诤友。胡济后任行中参军,昭武中郎将。  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六月,因粮草不继,汉军退回蜀中。八月,北伐大军退还后,负责粮草运输的李严弄虚作假,想逃脱责任,胡济与诸葛亮共同上书蜀汉后主刘禅请求罢黜李严。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逝世,胡济被任命为中典军,并受封成阳亭侯。胡济与蜀汉重臣董允、费祎有一定交情,曾一起约时游宴。后升为中监军、前将军。 公元248年(延熙十一年),蜀汉镇北大将军、汉中都督王平逝世。蜀汉朝廷以胡济继王平为汉中都督,授予节符,遥领兖州刺史。此后胡济又升任为镇西大将军。  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春,蜀汉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与时任镇西大将军的胡济约好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并没有领军赴约,使得姜维最终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大败。后胡济升任右骠骑将军。 公元258年(景耀元年),大将军姜维提出新的汉中防御策略,改变过去在各围戍内留重兵抵抗、御敌汉中之外的做法,设想放敌军入阳平关,汉军退守汉、乐二城,重兵把守重要关口,并置游军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以拉长敌人补给线并疲惫敌军,逼敌撤退,在敌军退还时一起出击,以全歼来犯之敌。胡济于是与监军王含、护军蒋斌加入到姜维汉中诸围的部属,分驻于汉寿、乐城与汉城。此后关于胡济的记载不详。

胡济的人物生平

6. 胡愈之的人物生平

1910年,毕业于县高等小学堂。1911年,以县试第一名考入绍兴府中学堂。1912年,入杭州英语专科学校。1913年,师从绍兴名宿薛朗轩学古文。1914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为练习生,工作之余读英语夜校,并自学日语、世界语,开始发表著译文章。翌年起,任《东方杂志》编辑,并发表著评文章。1919年,胡愈之在上海参加声援五四运动的斗争。“五卅”运动中,编辑出版《公理日报》,报道运动的起因与发展过程。“四一二”政变次日,起草对国民党当局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等7人签名在《商报》上发表。后被迫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1931年初回国途中访问莫斯科,写了《莫斯科印象记》。“九一八”事变后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等刊物。先后筹办《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等杂志。1936年,协助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主任,主持出版《团结》、《上海人报》、《集纳》、《译报》等报刊,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组织编译出版了E·斯诺的《西行漫记》,并首次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1938年在武汉主管抗日宣传工作;武汉沦陷后到桂林出版《国民公论》半月刊,组织国际新闻社、文化供应社。1940年赴新加坡帮助陈嘉庚办《南洋商报》,后流亡苏门答腊。抗战胜利后他创办新南洋出版社,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风下》周刊、《新妇女》杂志。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第一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出版总署署长、《光明日报》总编辑、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词典计划委员会委员及召集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体现在他对文字改革运动和世界语运动的积极倡导与参与上。1986年1月16日,胡愈之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毕生廉洁奉公,公德私德皆堪称模范。

7. 胡敦复的主要论着

1、吴在渊,胡敦复合编.新中学教科书供初中用《算术》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22.2、胡敦复,吴在渊合编.新中学教科书供初中用《几何》二册.上海:中华书局,1923.3、胡敦复,吴在渊合编.新中学教科书供高中用《几何学》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25.4、胡敦复.教育部审定高级中学用《新中学几何学》一册.上海:中华书局,1935.5、波瑟耳着,胡敦复,范会国,顾澄译.大学丛书,交通大学丛书之一《积分方程式之导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6、胡敦复,荣方舟.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平面几何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7、胡敦复,荣方舟.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立体几何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8、胡敦复.教育部审定中国初中教科书《英文宝库》第1—5册.上海: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1947.

胡敦复的主要论着

8. 胡敦复的学术组织

中国数学界杰出的组织者胡敦复除繁忙的学校行政事务和教学工作之外,还热心参与数学学术组织活动。统一数学名词,是中国发展现代数学所必需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外文翻译、教材编写、课堂讲授等诸多方面,他很重视这项工作。1918年,科学名词审查会成立,聘请他为数学名词审查组的“特请专家”,参与数学名词的起草工作;1932年夏,国立编译馆成立,他又受聘担任数学名词审查委员;1935年,中国数学会受教育部委托最后勘核数学名词,9月初在上海明复图书馆美权算学图书室,由胡敦复亲自主持了这次部委的、由国立编译馆组织编写的数学名词的最后审定工作,确定中英数学译名共3426条。这些名词是中国数学家经过几十年的酝酿、实践、修改的结晶,其中相当多名词一直沿用至今。此外,他还积极倡导、扶植学校师生中的数理等学术团体。他所在的大同大学、交通大学及他家乡无锡的胡氏中学,都组织有数理研究会,他为这些研究会作学术报告、介绍数学发展概况,鼓励会员互相交流研究心得、提高研究能力,为他们的着作作序等;因事到北京,挤时间也要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学会讲演。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到30年代,中国已有二三十所高等学校设立了数学系,数学界的队伍日渐扩大,中国物理学会已于1932年正式成立,组织全国性的数学会已经提到议事日程。1934年秋冬,胡敦复在上海和朱公谨、范会国、顾澄等,联络北京的熊庆来、冯祖荀,重庆的何鲁,杭州的陈建功、苏步青等知名数学家,积极筹备成立中国数学会。1935年,借暑假之际,在他任数学系主任的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于7月25日至27日,召开了中国数学会正式成立大会。胡敦复被推选为大会执行主席,主持这次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数学年会。大会通过的会章规定:中国数学会设董事会,筹划发展本会事宜,选举董事9人,任期5年;理事会11人,任期2年;评议会21人,每年改选三分之一。三会共选举职员41人,这些职员,集中了当时中国数学界的老中青精英,胡敦复当选为董事会主席。成立大会后,他团结同事,积极推动中国数学会工作的全面开展,除加速数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外,还负责本会立案,促成本会的学术性刊物《中国数学会学报》、普及性刊物《数学杂志》早日出版;接待外国数学家来华讲学,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1936年8月,他又在北平主持了中国数学会第二届数学年会。这次年会上议决第三届数学年会将于1937年在杭州举行。不料,“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的侵华战争中,中国大片土地失守,许多高校被迫西迁,大批知识分子流离失所,中国数学会的活动被迫中断。留在敌占区上海的胡敦复、朱公谨等,联合一些能够联络上的数学会职员,组成《数学杂志》的临时编者,于1939年11月坚持出了第2卷第1期,后实难继续维持,被迫停刊;《中国数学会学报》于1940年出完第2卷后也夭折了。在敌占区与大后方隔绝的十分困难的环境下,为了开展数学学术交流,他所在的总会通知各地会员第三届数学年会定于1940年8、9月间分重庆、昆明、成都、遵义、城固、嘉定、上海7处分别举行。胡敦复于9月1日主持了上海年会;并由总会分寄选票给各地会员,改选理事和评议,组成第三届数学会职员。尽管中国数学会早期的工作,受到日本侵略军侵华战争的严重破坏,但她毕竟已经将分散在中国各地的数学工作者首次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挑起了在中国开展数学研究、发展现代数学的重任。中国数学会的诞生和她主办的刊物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数学发展的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在国内外的影响深远。胡敦复逝世后,他的长子、台湾中美石油化学公司董事长胡新南受友好敦促,在台湾正式成立“财团法人立达学社基金会”,由台湾的“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及大同大学等校友会,推荐代表参与组成。秉承本会宗旨,继续推动会务。其中以每年奖助清华、交大、台大及中央等四大学之数学硕士班在学研究生,每名奖助新台币每年六万元,嘉惠有志青年,成效较为显着。是则亦使立达宗旨,继续传承不辍,并让大同校友更感怀胡老校长奖掖后进之精神,奋勉不懈”。1992年无锡县堰桥中学(原胡氏中学),庆祝建校90周年(1902—1992)之际,专门介绍了胡敦复和他的父辈在无锡地区创办新学、兴修水利的业绩。1992年10月24日,在庆祝大同大学和大同中学建校8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胡新南作为父辈兄弟直系后代的长兄,为了继承和发扬父辈的办学精神,特委托他在上海的代表宣布在大同中学设立以二万美元为本金的“胡氏兄弟奖学金”。奖励大同中学成绩优良的学生;在国际、全国、全市学科竞赛得奖学生;也包括卓有成效的教师和导师。1993年第一批奖学金已经颁发。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