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并购为什么要叫杠杆并购 急急急!!!!

2024-05-13 01:29

1. 杠杆并购为什么要叫杠杆并购 急急急!!!!

杠杆购并(leveraged buyout)起源并风行于美国。今天,在变革的中国,其生命力已初露端倪。杠杆购并就是收购方主要通过借债来获得目标公司的产权,即借助财务杠杆作用完成购并活动,因而被称为“杠杆购并”。 杠杆购并资金来源于风险资本,即称为风险杠杆购并。.   一、杠杆购并的复兴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购并”在美国由来已久,但为什么从70年代后期开始,杠杆购并会在美国复兴呢?它兴起的原因和背景是什么?总的来说,主要是由于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美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一).这一时期发生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通货膨胀对公司资产的价值和运用都有直接的影晌。第一,通货膨胀使公司资产的名义价值超过其历史成本。美国1981年” 经济复兴税法” (ERTA)允许企业对新购进的旧资产和全新资产采用加速折旧。企业利用这一机会收购资产,可以在较大基数之上从头加速提取折旧.而且,依据美国1986年税制改革以前的税法,全盘收购对企业税赋更为有利,因为税法规定;清算中的企业出售其资产可免缴资本收益税.第二,通货膨胀使企业实际债务负担减轻.因为债务利息率是固定的,并不随物价指数上涨而升高,从而通过举债可以获得通货膨胀带来的部分收益,进而转移债务负担。   (二) 税法的变动是促进杠杆作用兼并的另一重要原因。50年代到60年代,由于联邦所得税率(适用于公司营业收入)与资本收益税率之间差异较大,相比而言,美国联邦所得税率偏高,而资本收益税率偏低,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股票市场的繁荣。70年代后,国家对税率进行了调整:所得税率下降为50%,资本收益税率 的上限提高至35%。两者税率差距缩小,使得股票交易在70年代处于“零增长”时期,很多股票不得不以低于公司帐面价值的价格出售。股票的上市与发行也不活跃,企业主要以借债来融通资金。而且,持续的通货膨胀及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使得借债更为合算。1981年的“经济复兴税法”使得职工持股计划(ESOP)更具吸引力。职工持股计划,是一项鼓励职工购股、参股,增强职工参与意识的计划方案。利用该计划,可以从银行贷款购买公司股票,并且在利率和本金偿付上享有优惠。因而,公司通过ESOP计划借进贷款更加有利可图。   (三)购并活动需要巨额资金,金融机构的贷款是购并资金的重要来源。由于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机构之间竞争加剧,金融机构自身取得资金的成本也在上升,这使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努力寻找放款渠道。1978年以前,为杠杆并购提供贷款的只是少数大保险公司。而现在,各种金融机构都设置有专门的并购部门。据估计,并购所需资金90%是来自金融机构的贷款,并且贷款的数目和种类都在不断增多。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税制修改、充足的金融市场是促进杠杆购并的三个宏观经济条件。为适应宏观经济变动,企业纷纷采取措施,期望从中获得好处,杠杆购并随之兴起。   风险杠杆购并与一般杠杆购并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债务资金不是来源于银行贷款,而是来源于风险投资资金。而且风险杠杆购并的资金运用也与一般杠杆购不同,它是用于富有创新精细和潜在市场的风险企业。   二、杠杆购并的好处   1.对管理人员有激励效应   下面主要分析一种典型的杠杆收购(把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的杠杆收购)杠杆收购,尤其是管理层收购(以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主要推动力量的杠杆收购),使管理人员持股增加,从而增加了他们提高经营业绩的动力。首先,一些高效益的投资项目需要管理人员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因此,只有在管理人员获得与该项目收益相应的收益时,该项目才会被采纳。但是,外部股东可能会认为对这些管理人员报酬合同“过于慷慨”。在这种情况下,将上市公司转为非上市有助于报酬协议的达成。其次,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可能浪费资源,以在潜在的竞争者和外部的股东面前保住自己的职位。他们可能进行一些利润并非最高、但收益比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项目。转为非上市可以消除这类成本。一般说来,按管者持有大量股权。因此,他们会密切关注接管后的企业管理。这将减少管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通畅、不对称现象。从这种角度来说,杠杆收购导致的“股权集中”反映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再结合,这必然会降低代理人成本。再次,自由现金流量往往促使管理人员进行奢侈的支出,而不是将其作为股息分发给股东。通过杠杆收购而增加债务,可以迫使这些现金流量被用于偿还债务。此外,杠杆收购是支付股息的有效替换方式。相对于股息的发放来说,管理人员对于偿还债务的自由选择余地就比较小了。因此,债务的增加减少了管理人员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分配权;杠杆收购减少了自由现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债务的增加也会给管理人员带来压力,并促使其加倍努力,以避免公司破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杠杆收购代表了一种债务约束行为,对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下面两组数据可作为上述理论的经验证据。第一,在管理层收购后,管理人员持有股权比例大大增加。一项1980年到1986年间对76例管理层收购的抽样表明,接管前,总裁和管理人员的持股份额比例分别为1.4%、5.88%。按管后,分别变为6.40%和22.63%。因此,管理人员所有权在接管后增加了三倍。第二,杠杆收购企业的经营业绩。研究人员通过对重新上市的公司的第二次公开发行公告书的发现,超过2/3的企业(72家中有54家)揭示了在杠杆收购后至少进行了一项重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重新调整资产(生产设备重组以及资产剥离等等)、采取成本降低计划、改变市场策略(包括产品线、产品质量、定价以及客户服务)等等。作为这些重组活动的结果,这些公司的经营业绩有了很大改善。在35例可以获得相关数据的案例中,对于中等规模的企业,在杠杆收购后到第二次公开发行前这段时期(平均为29个月)中,以不变价格衡量的总销售额增加了94%,毛利润和经营利润分别上升了27.0%和45.4%,成果是比较显著的。   2.其它好处   (1)对被收购方而言:   由于公司整体经营战略的变化,本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可能已不再适宜继续经营,那么可以通过杠杆收购卖出股权同时保全自己员工的利益,避免劳资冲突。另外,如果股票市场不活跃,很多股票的市价低于其资产净值,而杠杆购并却能在市价基础上为其支付一笔溢价;对于那些“烟囱工业”(夕阳产业)来说,因为发展前景不乐观,这种溢价效应更加明显。   (2)对于收购方而言:   a.杠杆作用,以少量的投资购得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并充分享受高额负债带来的杠杆作用。   b.纳税优惠,高杠杆带来更多利息避税。帐面资产价值增加带来较高折旧;如果被收购方是亏损企业,还会产生亏损递延等等作用。   (3)对债权人而言:   可获得高于优惠利率3-5个百分点的利率好处,另一方面又可通过接受抵押、担保,参股等多种形式降低贷款风险。   (4)对政府而言:   前面提到参与杠杆购并的公司可以获得纳税优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财富由国家转向企业,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在杠杆收购中出售的股票,股东要为相应的资本利得缴纳所得税;另外,如果以后企业变得更加强大并重新公开上市,公司将会交纳更多的公司税。   为什么国家和企业均可受益,原因就在于杠杆购并往往会带来价值创造的过程。这在前面所述的管理人员激励效用中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另外一个价值源泉可能来自杠杆购并带来的资产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杠杆购并的适用条件   何种企业适合杠杆购并很难一概而论。然而,一般而言,并购目标对并购方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的现金流量。债权人对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尤为关注,在他们看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甚至比其数额大小还要重要。   2.稳定而富有经验的管理层。贷款方对于收购目标的管理人员的要求往往比较苛刻,因为只有管理人员尽心尽力,才能保证本金和利息如期偿还。人员的稳定性一般根据管理人员的任职时间长短判断。管理人员就职时间愈久,则贷款方认为他们在完成收购后留任的可能性愈大。   3.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间。杠杆收购后目标公司不得不承担新的负债压力,如果公司可以比较容易地降低成本,那么这种压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可能的降低成本措施包括裁员、减少资本性支出、清理冗余设备、控制营运费用等。据统计,美国公司发生并购后,行政人员的平均裁减比例为16%,而生产线上的工人的裁减比例则微乎其微。   4.一定规模的股东权益。目标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可以为债权人提供某种保护,再此基础上,如果收购方能够做一定数额的权益投资,如增加一定的股本金等,那么债权人的风险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缓冲。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贷款方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有所增强,因此对收购方权益投资比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5.收购前较低的负债。如果目标企业在收购前的负债低于可抵押资产的价值,那么收购方在收购该企业后就可以承担更多的债务。而如果目标企业已经是负债累累以至资不抵债,那么收购方就不能获得新的负债能力。   6.易于分离的非核心产业。如果目标企业拥有较易出售的非核心部门或产业,那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出售这样的部门或产业,迅速地获得偿债资金。这是能够吸引贷款方的优势之一。   四、杠杆购并的操作过程   下面以杠杆购并的一种典型形式,即把已上市的公司通过杠杆购并转为非上市公司为例,介绍一下杠杆购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筹措接管所需要的资金,以及设计出一套管理人员激励体系。通常情况下,由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员或接管专家们领导的收购集团提供10%的资金,作为新公司的权益基础。以股票期权或认购权的形式向管理人员提供基于股票价格的激励报酬。这样,如果企业经营得好,管理人员(不包括董事)的股份额将不断增加,一般最终会高于30%。所需要资金的50%到60%通过以公司资产为抵押向银行申请有抵押收购贷款。该贷款可以由数家商业银行组成辛迪加来提供。这部分资金也可以由保险公司,或专门进行风险资本投资或杠杆收购的有限合伙企业来提供。如果资金来源为风险投资,这样的标杆收购就叫做风险杠杆购并,其他资金以各种级别的次等债券形式,通过私募(针对养老金基金、保险公司、风险投资企业等)或公开发行高收益率债务(也就是垃圾债券)来筹措。   第二阶段:组织起来的收购集团购买目标公司所有发行在外的股票(购买股票形式),或者购买目标公司的所有资产(购买资产形式)。为了逐渐偿还银行贷款,降低债务,公司新的所有者将公司的一部分出售,并大力降低库存。   第三阶段:管理人员通过削减经营成本,改变市场战略,力图增加利润和现金流量。他们将整顿和重组生产设备,增强库存控制和应收账款管理,改变产品质量、产品线及定价,调整雇员工作,并努力与供应商达成更为有利的条款。为了按时支付大大膨胀的债务,他们甚至将进行裁员,并削减在研究和新厂房设备方面的投资。   第四阶段:如果调整后的公司能够更加强大,并且该投资集团的目标已经达到,该集团可能使公司重新变为公众持股公司,称为反向杠杆收购。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权来实现(这一发行通常称为第二次公开发行)。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就是为现有股东提供流动性。此外,一项针对1976年到1987年间72家进行反向杠杆收购的企业进行的研究揭示了86%的企业打算用第二次公开发行筹集的资金来降低公司的杠杆率。进行反向杠杆收购的大多数是成功的杠杆收购公司。以上除第一阶段以外,风险杠杆购并与一般杠杆购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五、杠杆购并在中国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正全方位进行,然而重中之重在于企业改革。在企业改革中,“购并”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越来越爱到政府和各届的重视和青睐。 中国现代的经济结构以及企业制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到了必须进行调整和升级的阶段。一些历史累积问题只有通过比较剧烈的手段才能解决。例如,对一些包袱沉重且缺少存在必要的企业实行破产或兼并。但是,中国目前的社会政治与经济体制不容许企业大规模破产,而将众多劳动者抛向街头。因而,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需要主要运用兼并和资产重组这种比破产更温和的手段来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我国由政府推动的资产重组和企业兼并活动始于1984年,到1988年达到一个小的高潮。1989年经济紧缩后逐渐终止。1993年开始的经济软着陆使政府重新起动购并与重组。十五大召开后,企业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再加之市场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健全,这一切都为企业购并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可以说,企业购并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购并形式的一种,杠杆购并在中国具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一,我国目前存在大量应该被收购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有形无形的资产,便资产运营效率较低,迫切需要进行重组,寻找出路。   第二,除了极少数实力相当于雄厚的公司之外,大多数优势企业无法完全靠自有资金进行购并活动。况且,即使资金雄厚的公司,出于资本结构优化等方面的考虑,也可能通过举债实现购并。   第三,我国金融机构存在数万亿的存款,这些存款急待寻找有效率的投资渠道。   综上所述,尽管在实际运作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障碍与困难,但“杠杆购并”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调整方式,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风险杠杆购并也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方式

杠杆并购为什么要叫杠杆并购 急急急!!!!

2. 杠杆并购和非杠杆并购的区别是什么?

一、杠杆并购和非杠杆并购的区别:非杠杆收购利用自己的资金进行收购,杠杆收购不利用自己的资金收购。非杠杆收购是指不用目标公司自有资金及营运所得来支付或担保支付并购价金的收购方式。早期并购风潮中的收购形式多属此类。杠杆收购指公司或个体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收购此公司的策略。

二杠杆并购
1.杠杆收购,是指收购者用自己很少的本钱为基础,然后从投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筹集、借贷大量、足够的资金进行收购活动,收购后公司的收入(包括拍卖资产的营业利益)刚好支付因收购而产生的高比例负债,这样能达到以很少的资金赚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2.适用条件
(1)稳定的现金流量。
债权人对现金流量的稳定性尤为关注,在他们看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甚至比其数额大小还要重要。
(2)稳定而富有经验的管理层。
贷款方对于收购目标的管理人员的要求往往比较苛刻,因为只有管理人员尽心尽力,才能保证本金和利息如期偿还。人员的稳定性一般根据管理人员的任职时间长短判断。管理人员就职时间愈久,则贷款方认为他们在完成收购后留任的可能性愈大。(3)充裕的成本降低空间。
杠杆收购后目标公司不得不承担新的负债压力,如果公司可以比较容易地降低成本,那么这种压力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可能的降低成本措施包括裁员、减少资本性支出、清理冗余设备、控制营运费用等。据统计,美国公司发生并购后,行政人员的平均裁减比例为16%,而生产线上的工人的裁减比例则微乎其微。
(4)一定规模的股东权益。
目标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可以为债权人提供某种保护,再此基础上,如果收购方能够做一定数额的权益投资,如增加一定的股本金等,那么债权人的风险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缓冲。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贷款方的自我保护意识普遍有所增强,因此对收购方权益投资比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杠杆并购和非杠杆并购的区别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3. 关于杠杆原理的讲解,越详细越好!!

1、什么是杠杆: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体)。
2、杠杆中的“三点、两力、两力臂”:
   “三点”: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位置。
             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位置。
   “两力”: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两力臂”: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2表示。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3、杠杆的平衡条件(原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与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即: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或  动力/阻力=阻力臂/动力臂
   数学表达式:F1×L1=F2×L2  或 F1/F2=L2/L1
4、杠杆的分类:a、省力杠杆:在F1×L1=F2×L2中,L1>L2,则F1<F2;
               b、费力杠杆:在F1×L1=F2×L2中,L1<L2,则F1>F2;
               c、等臂杠杆:在F1×L1=F2×L2中,L1=L2, 则F1=F2。
5、应用举例:一大人与一小孩用一根1m长的直杆,水平抬起杆中所挂500N重物,小孩所用竖
   直向上的力不大于100N,重物位置离小孩端多远?大人用多大竖直向上的力?
   解:以大人端为支点,则动力臂L1=1m,阻力臂L2=(1-x)m,有杠杆平衡条件得:
       100N×1m=500N×(1-x)m,解得:x=0.8m。
     设大人用力F2,以杠杆小孩端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2×1m=500N×0.8m。
     解得:F2=400N。
  以上回答供参考。祝学习进步。

关于杠杆原理的讲解,越详细越好!!

4. 关于杠杆:通过杠杆、放大价值

 初中时我们便学过杠杆原理,百度定义太复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就足以解释杠杆原理。
   杠杆原理于生活之中可以解释为:杠杆就是你做了什么事情,得到了更多的回报。
   杠杆可以充分的理解为放大器,比如说,你有一个黑盒子,在盒子的一侧你放入东西后,在另一侧能够得到一个更大的东西,这个盒子就像是放大器,它还有一个具体的定义叫做系统。
   杠杆的本质是系统思维,这边输入一个东西,那边就能得到更多的东西,这就是系统思维的放大器系统。
   杠杆系统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信号放大器、车灯、团队/组织。
   接下来,我们从价值定位模型的角度来理解杠杆。
   杠杆随着价值的不断攀升,会有节律的往上涨,从而形成财富原理,即:财富=价值*杠杆
   在价值定位中,最低的是负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自己在道德高地上,看什么都不顺眼,内心充满了负面的语言。觉得自己特别好,所有人都不行,然而自己也没有什么产出。这样的人就是处于负价值阶段的人。
    处于负价值级别的人,要如何变好呢? 
   首先,他们要守纪律。   守纪律本身就是个杠杆。守纪律指的是给自己定下一个事情,然后保证做到。
   其次,是看到自己的流失。   一定要看到自己的流失,当你能够看到流失的时候,看到自己在不断损失的时候,你就能遵守纪律了。
   最后,是要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是所有人离开负价值的第一步,如果不积极主动就会反复掉进负价值之中。
   处于零价值级别的人,就如同原地踏步,无论如何努力奔跑,还是处于原地;无论如何努力工作、辛苦投入,还是没有进步提升。
   处于零价值级别的人,则需要热情杠杆和导师。一个人只有富有热情、积极主动才能开始转变,如果不积极主动寻求改变,即使有导师也无用。确定一个导师,然后热情的跟上去,只要是他说的就跟着去做,不懂就马上问。持续听、持续做终究会有所收获。
   (1)处于正向价值级别的人,最重要的就是包装成果。要不断的做出自己的产品,包装成成果。   (2)将产出的成果,投入到市场之中、进行倍增。如果个人能力不够,可以通过组织面向市场。将产品投入市场的过程就是为市场提供使用价值的过程。   (3)利基市场,指的是个人向市场提供使用价值,直接让市场中一部分人受益,然后反馈收益给个人。这个产品可以通过个人也可以通过组织提供给市场。
   处于组织资本阶段,要能够撬动组织层级,带动整个事业的发展。
   组织资本的下一个层级是资本层,再下一个层次是行业影响力,再下一个层次是思想空间。比如乔布斯,他撬动的就是你的意识和想法。
   意思是说:在学习的时候,要打开视野、不断增加。在寻找本质的时候,要做少、要能抓住关键。而要看到关键,就要能够在更大的格局之中,看见系统的变量和恒定的东西。
   要做少,就要找到杠杆系统,要能够抓住时代红利,届时不必做很多就能得到收益。这就是杠杆的更高级的思维方式。
   <<<正文完
   学习笔记!   知识源请关注易仁永澄的《永澄说成长》。

5. 杠杆可以( )

比如你花50万首付买了一套200万的房子,本身你50万是买不到房子的,但是你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买到了,这就相当于你用50万撬动了200万的资产,这就是杠杆。

杠杆可以( )

6. 关于杠杆原理的讲解,越详细越好!!

杠杆原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一根结实的棍子(最好不会弯又非常轻),就能当作一根杠杆了。上图中,方形代表重物、圆形代表支持点、箭头代表用力点,这样,你看出来了吧?(图1)中,在杠杆右边向下用力,就可以把左方的重物抬起来了;在(图2)中,在杠杆右边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来;在(图3)中,支点在左边、重物在右边,力点在中间,向上用力,也能把重物抬起来。
你注意到了吗?在(图1)中,支点在杠杆中间,物理学里,把这类杠杆叫做第一种杠杆;(图2)是重点在中间,叫做第二种杠杆;(图3)是力点在中间,叫做第三种杠杆。
第一种杠杆例如:剪刀、钉鎚、拔钉器……这种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图1):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第二种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杆的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远,所以永远是省力的。
第三种杠杆例如:镊子、烤肉夹子、筷子……
这种杠杆的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费力的。
如果我们分别用花剪(刀刃比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较长)来剪纸板,花剪较省力但是费时;而洋裁剪则费力但是省时。

7. 杠杆是应用广泛

(1)甲剪刀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乙剪刀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无论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根据功的原理可以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工程车上的起重臂的支点是O点,伸缩臂那里是动力,挂钩那里是阻力,由此可见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能够省距离.
  (3)A装置的轴不能随物体一起移动是定滑轮,因此本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它尽管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故答案为:甲;功;距离;定;等臂杠杆;改变力的方向.

杠杆是应用广泛

8. 综合杠杆的运用

综合杠杆的运用:综合杠杆可以用于衡量销售量的变动对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用公式表示为:综合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销售量变动率=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优先股股利/1-所得税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