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介绍

2024-05-09 15:41

1.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介绍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胚胎于香港,崛起于上海,在内挤外压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国内历次提倡国货运动和社会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英美烟草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卷烟企业。 在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中,有不少企业是兄弟联手共同经营的。如广东中山郭乐、郭顺兄弟在上海创办的永安公司,蔡兴、蔡昌兄弟在上海创办的大新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介绍

2. 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哪些香烟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1916年南洋公司成立,那时是民国初.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   红金龙香烟.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
1905年由简照南(1870~1923,广东南海人)、简玉阶(1875~1957)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和打击,于1908年亏损停业。1909年因得到叔父简铭石资本 9万元而复业,更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业务不断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接着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南洋群岛一带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为进一步扩大企业,壮大实力,从而抗衡对手,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1918~1920年,公司先后在武汉、上海、香港等地添设分厂,并在山东坊子、河南许昌开设收烟场和复烤厂,在安徽刘府开设收烟场;销售机构则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东南亚各地。全盛时有职工 1.4万余人。1927年10月企业实有资本近2000万元。1923年,总经理简照南去世,其职由简玉阶接任。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遂由历年盈余逐步走向亏损,仅1928~1930年间就亏损575万元,经营更加困难。1937年4月,官僚资本趁公司危难之际,低价收买公司股票,取得了半数股权和绝对控制权,遂改组公司,由宋子文(1894~1971)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成为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随着战局变化,公司业务中心逐渐移至香港、重庆,并建立了重庆烟厂和广州烟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出任总经理。

3.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结果如何?

简照南专程赴日本脱离日本国籍,在国内民众和舆论界的支持下,于1919年10月方开始重新生产营业,经过半年多的折腾,“南洋”自然元气大伤,难以再和英美烟公司决一高下了。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结果如何?

4.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谁建立的?

由南洋华侨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所建立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时已是我国民族卷烟工业中最大的企业。简氏兄弟是非常刻苦努力的。

5. 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哪些香烟?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1916年南洋公司成立,那时是民国初.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   红金龙香烟.   

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
1905年由简照南(1870~1923,广东南海人)、简玉阶(1875~1957)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和打击,于1908年亏损停业。1909年因得到叔父简铭石资本 9万元而复业,更名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业务不断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接着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南洋群岛一带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为进一步扩大企业,壮大实力,从而抗衡对手,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1918~1920年,公司先后在武汉、上海、香港等地添设分厂,并在山东坊子、河南许昌开设收烟场和复烤厂,在安徽刘府开设收烟场;销售机构则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及东南亚各地。全盛时有职工 1.4万余人。1927年10月企业实有资本近2000万元。1923年,总经理简照南去世,其职由简玉阶接任。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遂由历年盈余逐步走向亏损,仅1928~1930年间就亏损575万元,经营更加困难。1937年4月,官僚资本趁公司危难之际,低价收买公司股票,取得了半数股权和绝对控制权,遂改组公司,由宋子文(1894~1971)任董事长,原总经理简玉阶成为徒具空名的董事和设计委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随着战局变化,公司业务中心逐渐移至香港、重庆,并建立了重庆烟厂和广州烟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出任总经理。

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哪些香烟?

6.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发展简史

这一时期兄弟公司的兴起,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工业在创建之初因资金不足,需要不断整合和充实力量的状况,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侨资企业中家族经营方式的特征。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二人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提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许多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还会记得这家规格较大、历史悠久的公司。说到历史悠久,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成立于20世纪初,历经不同时期,长达半个世纪,这在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中是不多见的。

7.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发展历史

 简照南,1870年生,广东南海人,17岁时随叔父简铭石去香港经商,后在日本神户自设东盛泰商号。简玉阶是简照南的弟弟,比哥哥小5岁,1893年随兄去日本学习经商,经过几年艰苦创业,事业有所发展。20世纪初,面对洋货对中国市场的冲击,简氏兄弟萌发了“实业救国”的思想。1905年兄弟二人筹集资金,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香港创办了广东南洋烟草公司,但3年后即亏本歇业。在困难面前,兄弟二人并没有退缩。在简铭石的全力支持下,公司在拍卖整理后,于1909年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继续营业。兄弟二人分任总、副经理。改组后的南洋烟草公司,简家居绝大多数股份,其中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占47%,另一兄弟简孔昭占47%。 辛亥革命后,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兄弟二人抓住时机,致力于推广中国货,新产品畅销华南及南洋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分厂,每年盈利均高达百万元。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香港厂为分厂,工人万余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也曾在本公司做过钳工。1919年8月,为对付英美烟草公司的压迫,简氏兄弟登报招股,将公司再次扩大改组,于上海、香港两地共设5厂,同时开办锡纸厂,并在烟叶产地设收购处、焙叶场。简照南任公司总经理,简氏家庭仍占股份的60%以上。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年年盈利。 1923年兄病逝后,简玉阶继任总经理。1925年公司再度扩大,在浦东、汉口设新分厂。从1927年开始,由于中外卷烟业竞争加剧,民族资本得不到保护,再加上内部管理不善,家族矛盾凸显,公司连年亏损。到抗战前,企业已濒于奄奄一息的境地。1937年宋子文集团借机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取得公司半数股权。简玉阶任董事和设计委员,实 际处于闲职地位。之后的12年,公司一直为官僚集团把持和控制。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的总厂被日军炮火所毁,公司的业务中心也就转移到香港和重庆,汉口的分厂也迁往重庆。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对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上海厂、重庆厂、汉口厂、广州厂相继实行了军事监管,没收官僚资本,成立了临时管理委员会,1951年2月召开了第一次董建联席会议,通过公私合营协议,企业改名为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玉阶先生出任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被聘任为总经理。到1957年,公司盈利增长了十倍以上。上海、汉口、广州、重庆四厂先后改为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家计划。1960年,“南洋”董事会决定,委托中国银行驻港总稽核室代管其香港厂。与此同时,“南洋”设在各地的烟厂和办事处都分别划归当地政府管理。至此,“南洋”设在上海的总公司变成空壳公司,其留下的香港厂一脉则继续发展。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在北京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扶持振兴老牌民族企业“南洋”的发展,并责成国家有关部门在优质烟叶的供应上给予鼎力支持。1965年6月,“南洋”完成由香港的鹅颈桥旧厂迁往九龙新蒲岗六合街6号的迁址工作。搬入新厂区后,“南洋”添置和更新了设备。自此,“南洋”的业务发展也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其本港销售逐年增加,出口市场也稳步扩大。 1980年,“南洋”在产权关系上正式归属上海市政府。1981年,上海市政府在香港注册设立了全资窗口公司“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南洋”即成为“上实”旗下的成员企业。从“上实”接掌“南洋”起,“南洋”走上坚持突出主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发展新路,并逐步实现生产与管理的现代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南洋”得到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厚爱。历届市政府领导人勉励公司再接再厉,不断创新,把民族企业的好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1996年,“南洋”经过重组,其资产进入“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实控股”)。是年5月30日,“上实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此举标志着“南洋”跃上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新台阶。1997年香港回归后,就在亚洲金融危机最险恶的时刻,“南洋”在上海实业集团及“上实控股”的全力支持下,不仅不“内撤”,反而更加坚定扎根香江和支持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决心,并当即投下8.8亿港元的巨资对厂房进行搬迁扩建,使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全面更新升级,大大提升了“南洋”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市场竞争能力。如今,“南洋”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生产与管理全面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并且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品牌信誉。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发展历史

8.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胚胎于香港,崛起于上海,在内挤外压的经营环境中,通过国内历次提倡国货运动和社会爱国人士的大力支持,得以生存和发展,成为当时唯一可以与英美烟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卷烟企业。 在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中,有不少企业是兄弟联手共同经营的。如广东中山郭乐、郭顺兄弟在上海创办的永安公司,蔡兴、蔡昌兄弟在上海创办的大新公司。

崛起于上海
  辛亥革命后,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兄弟二人抓住时机,致力于推广中国货,新产品畅销华南及南洋各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公司业务得到迅速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分厂,每年盈利均高达百万元。1918年改上海厂为总厂,香港厂为分厂,工人万余名。
  1919年8月,为对付英美烟草公司的压迫,简氏兄弟登报招股,将公司再次扩大改组,于上海、香港两地共设5厂,同时开办锡纸厂,并在烟叶产地设收购处、焙叶场。简照南任公司总经理,简氏家庭仍占股份的60%以上。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年年盈利。
受制于人
  1923年兄病逝后,简玉阶继任总经理。1925年公司再度扩大,在浦东、汉口设新分厂。从1927年开始,由于中外卷烟业竞争加剧,民族资本得不到保护,再加上内部管理不善,家族矛盾凸显,公司连年亏损。到抗战前,企业已濒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1937年宋子文集团借机控制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取得公司半数股权。简玉阶任董事和设计委员,实际处于闲职地位。之后的12年,公司一直为官僚集团把持和控制。
  抗日战争时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的总厂被日军炮火所毁,公司的业务中心也就转移到香港和重庆,汉口的分厂也迁往重庆。
公私合营
  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对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上海厂、重庆厂、汉口厂、广州厂相继实行了军事监管,没收官僚资本,成立了临时管理委员会,1951年2月召开了第一次董建联席会议,通过公私合营协议,企业改名为公私合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玉阶先生出任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被聘任为总经理。到1957年,公司盈利增长了十倍以上。上海、汉口、广州、重庆四厂先后改为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1960年,“南洋”董事会决定,委托中国银行驻港总稽核室代管其香港厂。与此同时,“南洋”设在各地的烟厂和办事处都分别划归当地政府管理。至此,“南洋”设在上海的总公司变成空壳公司,其留下的香港厂一脉则继续发展。1963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在北京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决定扶持振兴老牌民族企业“南洋”的发展,并责成国家有关部门在优质烟叶的供应上给予鼎力支持。
  1965年6月,“南洋”完成由香港的鹅颈桥旧厂迁往九龙新蒲岗六合街6号的迁址工作。搬入新厂区后,“南洋”添置和更新了设备。自此,“南洋”的业务发展也开始进入正常轨道,其本港销售逐年增加,出口市场也稳步扩大。
上实的南洋
  1980年,“南洋”在产权关系上正式归属上海市政府。1981年,上海市政府在香港注册设立了全资窗口公司“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南洋”即成为“上实”旗下的成员企业。
  从“上实”接掌“南洋”起,“南洋”走上坚持突出主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发展新路,并逐步实现生产与管理的现代化。
  在新的发展阶段,“南洋”得到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厚爱。历届市政府领导人勉励公司再接再厉,不断创新,把民族企业的好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南洋重组上市与现代集团化
  1996年,“南洋”经过重组,其资产进入“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上实控股”)。是年5月30日,“上实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此举标志着“南洋”跃上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新台阶。
  1997年香港回归后,就在亚洲金融危机最险恶的时刻,“南洋”在上海实业集团及“上实控股”的全力支持下,不仅不“内撤”,反而更加坚定扎根香江和支持香港经济繁荣稳定的决心,并当即投下8.8亿港元的巨资对厂房进行搬迁扩建,使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全面更新升级,大大提升了“南洋”的技术水平、生产能  王文典力及市场竞争能力。
  如今,“南洋”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核心技术、生产与管理全面现代化的企业集团,并且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品牌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