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的试题谁知道吗?

2024-05-09 03:33

1. 管理学基础的试题谁知道吗?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  下列选项中,(   )属于管理的对象。 
A. 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3 
B. 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 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 组织中的人 

2.  针对预期目标,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从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这就是管理的(    )职能。 
A. 决策      
B. 领导      
C. 计划     
D. 组织 

3.  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 
A. 科学技术          
B. 加强人的管理 

C. 提高劳动效率      
D. 增强责任感 


4.  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两种形式,两者之间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 A.感情的逻辑         
B. B.正规的程序    

C. C.科学的理念         
D. 效率的逻辑 

5.  狭义的计划工作指的是(     )。 
A. 计划准备           
B. 制定计划       

C. 执行计划           
D. 检查计划 


6.  战略性计划一般由(   )负责制定。 
A. 基层管理人员     
B. 中层管理人员     

C. 高层管理人员      
D. 董事会 

7.  最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 A. 泰罗                
B. 乔治�6�1梅奥           

C. 赫伯特�6�1西蒙        
D. 彼得�6�1德鲁克 

8.  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   )原则。 
A. 现实性     
B. 可行性         
C. 程序性       
D. 权变性 

9.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A. 资源的再分配             
B. 利益的再分配       

C. 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D. 资源配置的优化 

10.  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活动过程,称为(      )。 
A. 计划      
B. 预测      
C. 决策     
D. 定性预测
11. 一般来说,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质量越低。因此,要提高产品价格决策的准确性,需要进行( )。  
A. 短期预测  
B. 中期预测  

C. 长期预测  
D. 中短期预测相结合 


12. 业务决策中,例如生产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 )。  
A. 日常管理决策  
B. 程序化决策 

C. 确定型决策  
D. 风险型决策 

13. 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公司的经营安全状况属于( )。  
附表: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况表 
  

经营安全率S 



>30% 



25%--30% 



15%--25% 



10%--15% 



<10% 

经营安全状况 


安全 

较安全 
不太好 


要警惕 



危险 

A. 安全  
B. 较安全  
C. 不太好  
D. 要警惕 


14. 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这是( )。 
A. 组织的一般含义  
B. 组织的动态含义  

C. 组织的静态含义  
D. 组织的管理学含义 


15. 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 )。  
A. 权责利关系  
B. 实现企业目标  

C. 分工合作关系  
D. 一项管理职能 


16. 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的模式。 
A. 集权  
B. 授权  
C. 均权  
D. 分权 

17.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 
A. 正式组织  
B. 非正式组织  
C. 企业结构  
D. 结构等级 


18.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 )原则。 
A. 责权利相结合  
B. 分工协作  
C. 目标任务 
D. 统一指挥 


19.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 )原则。  
A. 因人设职  
B. 量才使用  
C. 任人唯贤  
D. 因事择人 


20. 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职务的培训方法是( )。  
A. 临时职务  
B. 角色扮演  
C. 职务轮换  
D. 委以助手职务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1.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是不存在管理的。( ) A. 错误 
B. 正确 

2. 管理的各种功能既体现管理的基本任务,又反映了管理的全过程,而且管理的原理、原则都要通过管理的功能发挥作用。( ) A. 错误 
B. 正确 

3. 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 A. 错误 
B. 正确 

4. 严格意义上讲,确定目标是计划工作的开始。( ) A. 错误 
B. 正确 

5.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6�1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 A. 错误 
B. 正确 

6. 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 A. 错误 
B. 正确 

7. 按照预测时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一般情况下,预测时间范围的长短与预测质量的高低成正比关系。 ( ) A. 错误 
B. 正确 

8. 决策本质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非“瞬间”的“拍板定案”。( ) A. 错误 
B. 正确 

9. 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它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它主要由企业高层领导制订。 ( ) A. 错误 
B. 正确 

10. 电影院的观众是拥有特定的共同目标的群体,所以,他们是一个组织。( ) A. 错误 
B. 正确 

11. 各级职务和岗位应当按等级来组织,每个下级应当接受上级的控制和监督。这就是韦伯的理想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职权等级。( ) A. 错误 
B. 正确 

12. 当组织外部环境变动较大时,组织结构的弹性应该小一些,以保持组织的相对稳定。 ( ) A. 错误 
B. 正确 

13. 影响组织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很多。从组织成长的不同方式来看,如果组织是靠其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集权程度较高。( ) A. 错误 
B. 正确 

14. 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 
A. 错误 
B. 正确 

15. 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 
A. 错误 
B. 正确

管理学基础的试题谁知道吗?

2.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
                           2009年7月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括号中。共20分)    。
1.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B  )。
 A.复杂人    B.经济人C.社会人    D.单纯人
2.“管理就是决策”是( A )的观点。
  A.西蒙    B.泰罗C.法约尔    D.韦伯
3.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C  )。
 A.控制    B.预测C.决策    D.组织
4.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   C )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5.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D  )。
  A.SWOT分析    B.盈亏平衡法
    C.线性规划法    D.BCG矩阵法
 6.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B  )。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不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 D   )。
  A.不为法    B.糊涂法C.缓冲法    D.转移法
8.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 C )。
  A.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B.高层次的管理人员
  C.一般专业人员    D.基层操作人员
9.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  D  )过程。
  A.通报    B.下达C.上报    D.反馈
10.为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许多企业引用了(  A  )的概念,由主管人员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负责。
    A.成本中心    B.管理系统C.成本体系    D.预算控制
二、多项选择(下列选项中有2个以上是正确的。共10分)
1.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BCD  )。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2.“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AC  )。
  A.科学    B.方法C.艺术    D.战术
3.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ABD)
 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主管人员的选拔程序D.组织发展的需要
4.管理冲突一般包括(  ABD  )等步骤。
A.诊断冲突  B.分析冲突C.支持冲突D.干预冲突
5.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BD)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C.平均成本D.可变成本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2.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
    (I)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有助于组织组织机构的改革。
(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4)组织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职位的权力来源;另一种是非职位的权力来源,即个人自身影响力。
    职位权力包括: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和处罚权力。自身影响力包括:品德、学识、能力和情感。
4.什么是零基预算方法?与传统预算方法相比较它有哪些优势?
    零基预算法就是,在每个预算年度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
与传统的预算管理相比较,零基预算的优点是预算编制依据科学,按照变化后的实际情况考虑预算大小,有利于资金合理配置和节约支出。
五、案例分析(20分)
李英的困惑
    李英已经40岁了。回首这二十几年的奋斗历程,········是步人中年了,“跳槽”的决定又谈何容易。
    问题:
    1.请运用有关激励理论,对李英走过历程中所体现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情况以及他目前的困惑心境作一分析。(10分)
    李英从没有工作到晋升生产部长,其个人需要已经从初级的生理需要发展到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有了可观的收入,权力和地位,他渴望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变革组织结构等,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实现自我发展。
    2.如果李英有意跳槽到你所领导的单位来工作,你应该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以吸引他并给他提供所看重的激励?请说明理由。(10分)
  企业应该尽量满足李英在自尊、自我实现方面的要求,为他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
  

3. 管理学基础考试题

一、计划工作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则是指制定计划,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它使组织中各种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保证。
计划工作的任务: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出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协调和合理编排组织中各方面的经营和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可以通俗扼要地将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概括为六个方面,即:做什(What to do it)?为什么做(Why to do it)?何时做(When to doit)何地做(Where to do it)?谁去做(Who to dolt)?和怎么做(How to dt)?简称为“5w1H”。
这六个方面的具体含义如下:
“做什么”: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例如,企业生产计划的任务主要是确定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合理安排产品投入和产出的数量和进度,在保证按期、按质和量完成订货合同的前提下,使得生产能力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利用。
“为什么做”: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可行性。
“何时做”: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能力及资源进行平衡。
“何地做”:规定计划的实施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谁去做”:计划不仅要明确规定目标、任务、地点和进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例如,开发一种新产品,要经过产品设计、样机试制、小批试制和正式投产几个阶段。在计划中要明确规定每个阶段由哪个部门负主要责任,哪些部门协助,各阶段交接时,由哪些部门组织哪些人员参加鉴和审核等。
“怎么做”: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集中使用,对人力、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对各种派生计划进行综合平衡等。
实际上,一个完整的计划还应包括控制标准和考核指标的制定,也就告诉实施计划的部门或人员,做成什么样,达到什么标准才算是完成了计划。
二、决策的原则
信息健全原则、系统分析原则、可行性原则 、环境适应原则、对比择优原则、实效性原则 、集体决策原则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四、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
霍桑实验的主要实验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在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以前,西方社会流行的观点是把职工看成是“经济人”,梅奥等人以霍桑实验的成果为依据,提出了与“经济人”观点不同的“社会人”的观点,强调金钱并非刺激职工积极性的惟一动力,新的刺激重点必须放在社会、心理方面,以使人们之间更好的合作并提高生产率。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由于人是社会高级动物,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共同的社会感情形成了非正式群体。在这种无形组织里,有它的特殊感情、规范和倾向,并且左右着群体里每一位成员的行为。古典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了“非正式组织”对职工行为的影响,显然是不够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3、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生产效率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之间存在着单纯的因果关系。可是,霍桑实验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直接的联系。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工人工作态度,即工作士气的提高。而士气的高低则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满足度,这种满足度受限体现为人际关系,如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是否被上司、同事和社会所承认等;其次才是金钱的刺激。职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就越高。

管理学基础考试题

4. 求助 管理学基础知识

供参考。
1。按计划的范围,可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
2.激励是指激发人的(积极性)的心理过程,其目的是达成(组织目标)。
3.控制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保持一致而进行的活动过程。
4.按人际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5.在合作管理对象中,应以什么为最重要(A)         
  A.人   B.财务   C.时间   D.信息
6.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D)
  A.确实方案    B.制定派生计划    C.制定实施细则    D.编制预算
7.下面个管理职能中队信息依赖性最强的是(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8.某公司年终考核时,以部门为考核对象,并实行集体奖励。这是什么样的认识侠盗管理手段(D)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9.弹性控制是指控制行为能够适应组织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哪种做法没有体现弹性控制的原则(D)
  A.制定弹性计划   B.制定灵活控制标准   C.强调组织文化    D.避免过多控制

5. 管理考试题目

一、过度兴奋,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照搬一套。

老板的想法是好的,但别人的东西,不一定适合自己用。不能照搬照抄。应该先把自己受听来的课程与企业的高管进行沟通,适当的让高管清楚自己的想法并要激励高管,让高管根据这次沟通中,针对各自的部门提出一个改革方案,甚至一个企业的改革方案。
接着进行去粗留精。
二、一个机制,一个制度的起草、宣传、确定、执行、反馈。都在有一个过程,不能有强加的意
识。要做到你情我愿方能成事。
而这个激励机制,执行下去是靠着这些高管、主管而不是老板自己,所以他们认可、在乎、重视就是成功的一半。他们不认可的话,那就是100%的失败。所以你情我愿才是关键所在。

三、兴奋一人,没有兴奋一群人。
李云龙中一句话:兵熊一个,将熊一窝。
而将不是李云龙本人:和尚、段鹏、三连连长孙大彪等,才是真正的将。
他们的兴奋,就是一窝的兴奋。
四、信息传达不到位。
制度就是上传下达。“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高,反而对老板的做饭强烈不满,认为it是在利用诡计来剥削员工。”出现这个问题也在于住处信息传达不到位,或者根本不支持导致的后果。

管理考试题目

6. 管理基础知识考什么

管理基础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1、管理概述:管理的概念与特性,管理的职能与类型,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管理环境,管理理论的发展。2、决策:决策概述,预测与决策,决策与心理,群体决策,计划的编制。3、组织:组织概述、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4、领导:领导与领导者,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激励理论与技巧,人际沟通。5、控制:控制概述、控制过程、控制方法。6、创新:创新及其作用,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创新思维,创新的过程与组织。7、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管理方法概述,刚性管理方法,柔性管理方法,具体的管理工具。8、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管理绩效的评价、管理绩效的改进。9、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概述、组织战略、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管理的问题。

7. 管理学基础考试题

盈亏平衡点=固定费用/(产品单价-变动成本)=600000/(30-10)=30000希望能够帮到你,以后相关培训需求的可以关注我哦

管理学基础考试题

8. 求管理知识

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真谛是聚合企业的各类资源,充分运用管理的功能,以最优的投入获得最佳的回报,以实现企业既定目标。
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1、计划管理   通过预测、规划、预算、决策等手段,把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效地围绕总目标的要求组织起来。计划管理体现了目标管理。   2、组织管理   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3、物资管理   对企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进行有计划的组织采购、供应、保管、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   4、质量管理   对企业的生产成果进行监督、考查和检验。   5、成本管理   围绕企业所有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6、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进行管理。   7、劳动人事管理   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劳动和人事进行全面计划、统一组织、系统控制、灵活调节。8、营销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的定价、促销和分销的管理。9、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部门,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10、企业文化管理。是指企业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是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匹配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生产、经营、营销等等管理条线和管理模块。


管理知识
管理的含义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作用与原理
(一)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活动。包含了5层意思:
1.管理是有意识、目的的群体活动。
2.管理主要协调人与事、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
3.管理有目标性。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活动的二重性:
1.与组织作用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2.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三)管理的作用
管理原理
(四)管理原理
包括系统原理、封闭原理、开放原理、人本原理、动力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控制原理、效益原理。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一)计划▲
1.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狭义的计划工作仅指制定计划。
2.计划的基本特征: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
3.企业计划的分类:按表现形式分类,有宗旨、目标、策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内容。要特别注意宗旨与目标、策略与政策、规则、程序与规划这些几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4.计划工作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计划的前提、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选择方案、制定派生计划、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二)组织▲
1.组织的含义与类型:
(1)组织的含义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来理解,静态是指组织结构,动态指维系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完成组织的目标的过程。
(2)组织的类型包括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体现的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2.划分组织部门的原则:
(1)原则包括目标任务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的原则、管理幅度原则、统一指挥原则和权利制衡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2)重点理解管理幅度原则和统一指挥原则。管理幅度是指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关系;统一指挥是指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要防止多头领导。
人员配备
3.人员配备。
(1)人员配备的任务:
①物色合适人选。
②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③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2)人员配备的原则:
①经济效益的原则,不是为了解决职工就业。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
③因事择人的原则,不能因人设岗。
④量才使用原则。
⑤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三)领导▲
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下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2.领导方式的分类:
(1)按权力控制的程度:集权型、分权型和均权型。
(2)按领导重心所向: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人事并重式。
(3)按领导者的态度:体谅型、严厉型。
(4)按决策权力大小,专断型、民主型、自由型。

3.领导者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构成:
(1)领导者素质: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
(2)领导班子成员的构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4.领导艺术与方法:
(1)领导决策的艺术:
①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
②对不同的决策采取不同方法的艺术,即对程序性决策和战略性决策采取不同的方法。
③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即制定各项规章制度。
(2)合理用人的艺术:
①科学用人的艺术:知人善任、量才适用、用人不疑。
②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③适度治人的艺术。
(3)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
①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②调适人际关系的艺术应当多样化。
(4)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①科学分配时间的艺术。重点管理法,即处理好“重要的事”和“紧急的事”;最佳时间法。
②合理节约时间的艺术。
(四)激励
1.激励的构成:欲望、需要、希望、动力。
2.激励的作用:
(1)激发和调动积极性。
(2)职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统一。
(3)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内部统一协调。
3.激励的手段和方法:
(1)物质激励。
(2)职工参与管理。
(3)工作丰富化。
(五)控制
1.控制的类型:
(1)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
(2)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3)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
2.控制的基本要求:
(1)全局观点。
(2)面向组织的未来发展。
(3)确立客观的标准。
(4)有关人员参与。

(六)协调
协调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1.协调的内容与方法。
(1)组织内部协调:
①各生产要素内部。
②企业与股东关系。
③组织内部人际关系。
(2)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①企业与消费者。
②企业与政府。
③企业与新闻界。
④企业与社区。
2.冲突的对策。
(1)回避。
(2)强制解决。
(3)妥协。
(4)树立更高目标。
(5)合作。
3.信息沟通。
(1)信息沟通的作用:①提高管理者决策的能力。②解决冲突、协调组织行动。③促进组织效率提高和组织变革及创新。
(2)影响信息沟通的因素:①信息发送者。②信息接受者。③沟通通道的选择。④外部噪音。
(3)信息沟通的方式。①正式沟通。②非正式沟通。
(4)促进信息沟通的措施。①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②善于运用反馈。③学会积极倾听。
第五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一)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客户的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作为有机体所自觉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及由其群体意识所生产的行为规范。
(三)学习型组织
1.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2.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1)系统思考
(2)超越自我
(3)改变心智模式
(4)建立共同愿景
(5)团队学习。
(四)虚拟企业
1.在传统的企业概念下,一般企业都有研究、设计、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等完整的功能;而虚拟企业是仅仅保留某些关键功能,其余的一些功能则被虚拟化,借用外部力量来整合。
2.主要有两大类:非资本虚拟与资本虚拟。
(五)风险管理
(六)知识管理
(七)创新管理
(八)企业社会责任
1.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2.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需要建立以下柜架:
(1)内在动力
(2)融合
(3)创新和持续改进
(4)建立绩效指标体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