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024-05-08 21:23

1. 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 全球国际储备的最主要来源

全球国际储备的最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点。1、收购黄金,收购黄金包括两方面一国从国内收购黄金并集中至中央银行手中。一国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黄金。2、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3、干预外汇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汇,从而增加国际储备。国际储备,又称“国际储备资产”,是指一国官方所持可用于国际支付,并能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货币资产。

3. 简述国际储备的作用

1、 融通国际收支逆差,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2、干预外汇市场,从而稳定本国货币汇率。
3、是一国对外举债和偿债的根本保证。
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地位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国际储备由 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 F IMF  的储备头寸组成。由于外汇储备占非黄金储备的 95%以上,所以说, 国际储备的管理实质上是外汇储备的管理。

扩展资料
国际储备的构成
(1) 货币性黄金 :货币当局作为金融资产而持有的黄金。
 提示:由于货币当局在执行黄金储备职能时不能以实物黄金对外支付,所以 黄金只能算作潜在的国际储备、而非真正的国际储备。
(2) 外汇储备 :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主要是银行存款和国库券等。
提示: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在非黄金储备中占比高达 95%以上。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是指在基金组织的普通账户中会员国可以自由提取使用的资产,包括会员国向基金组织缴纳份额中的 25%可自由兑换货币(储备档头寸)和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超储备档头寸)
(4)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缴纳的份额无偿分配的,可供会员国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的账面资产。特别提款权根据一篮子货币定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储备

简述国际储备的作用

4. 简述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征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国际储备资产一般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可获得性、流动性和普遍接受性。
1、一国金融当局必须具有无条件地获得这类资产的能力;
2、该资产必须具备高度的流动性;
3、该资产必须得到国际间普遍接受。
应答时间:2021-11-2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5. 国际储备的来源

 国际收支顺差也包括两方面:(1)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顺差它是国际储备的主要来源。该顺差中最重要的是贸易顺差,其次是劳务顺差。目前,劳务收支在各国经济交往中,地位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贸易收支逆差甚至整个国际收支逆差,都利用劳务收支顺差来弥补。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出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顺差,则必然形成国际储备;而在不存在资本净流入时,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为逆差,则必然使国际储备减少。(2)国际收支中资本项目的顺差它是国际储备的重要补充来源。目前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且规模巨大,当借贷资本流人大于借贷资本流出时,就形成资本项目顺差。如果这时不存在经常项目逆差,这些顺差就形成国际储备。这种储备的特点就是由负债所构成,到期必须偿还。但在偿还之前,可作储备资产使用。当一国的借贷资本流出大于借贷资本流入时,资本项目必然发生逆差,如果这时有经常项目逆差,则国际储备将会大幅减少。 市场取得的外汇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结果也可取得一定的外汇,从而增加国际储备。当一国的货币汇率受供求的影响而有上升的趋势或已上升时,该国的中央银行往往就会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抛售本币,购进外汇,从而增加该国钓国际储备。另一方面,当一国的货币汇率有下浮趋势或已下浮时,该国就会购进本币,抛售其他硬货币,从而减少该国储备。一般来说,一个货币汇率上升的国家,往往是国际收支顺差较多的国家,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购进外汇来增加已过多的外汇储备,但由于共同干预的需要,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增加该国的外汇储备。这种干预形式在70年代以前,主要以单个国家干预的形式出现,到80年代发展成为联合干预。如1978年美元汇率暴跌,美国就曾抛售约合100亿美元的西德马克以遏止美元汇价下降。但到0年代,这种干预面就扩大了,如1988年为力守1美元兑120日元的防线,西方各国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仅在1988年1月4日这一天之内,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瑞士、奥地利等中央银行就购进20亿~30亿美元,其结果使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增加,也使美元汇率得以回升。97年代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安,尤其1993年至1995年发生了新的美元危机,1997年又发生了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的东南平货币危机,因此,联合干预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人们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这样,既可维护该国国际信誉,又可避免事后被迫采取诸如限制进口等“削足适履”的措施来平衡逆差而影响该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此时,运用部分国际储备来平衡逆差,会减缓逆差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一些剧烈的经济紧缩政策对国内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储备在此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的不平衡,动用国际储备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相反,会导致国际储备的枯竭。因此,当一国经济因政策失误或经济结构不合理而造成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时,对包括外汇储备在内的储备资产的动用,必须谨慎进行。 这是国际储备的重要作用之一。如上所述,“十国集团”当年在给国际储备定义时就强调,国际储备是作为维持货币汇率的“干预资产”。尤其在1973年2月国际社会普遍推行浮动汇率制后,尽管从理论上讲各国中央银行并不承担维护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随行就市,但在实际当中,恰恰是这个制度,使汇率波动频繁且波幅较大,因此各国为了该国的利益,使该国的货币汇率稳定在所希望的水平上,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动用国际储备对本币汇率进行干预。1985年,西方七个工业发达国家建立了对汇率的联合干预机制。该机制的运作基础之一就是持有一定量的国际储备。为此许多国家还专设了外汇平准基金,以保证干预外汇市场的资金需要。外汇平准基金一般由外汇、黄金和该国货币等构成,当某一时期外汇汇率持续上升、本币汇率持续下跌时,就通过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反之则卖出本币,买入外汇,以此稳定汇率。由于外汇平准基金也并非取之不尽,因此,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或长期性失衡,并使汇率持续升跌时,对平准基金的运用必须谨慎进行。现实的一个事例充分说明,保持充足的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对维护一国货币或区域性货币的汇率,稳定外汇和货币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个事例便是1997年发端于泰国,后波及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及新加坡等国的东南亚货币危机。1997年7月2日,在历经数月泰铢汇率动荡之后,泰国中央银行终于放弃了实行13年的泰铢与“一篮子”货币挂钩的汇率制度,而改行管理式浮动。消息公布后,泰铢兑美元汇价应声下跌16%,泰国金融危机终于表面化。紧随其后,菲律宾中央银行也无法经受投机力量的打击,于7月11日宣布容许比索兑美元的汇价在不指明的“更阔”的范围内波动,比索兑美元的汇率也即时贬值一成。马来西亚、印尼甚至新加坡等国的货币亦受此影响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汇率纷纷应势而下。东南亚货币危机由此爆发了。东南亚各国之所以发生货币危机,原因是多重的。例如,在奉国,除了国家有关的经济政策尤其货币政策失衡(当局对外国资本敞开大门,为国内外提供大量低息美元贷款)、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投资过度(危机爆发前,泰国实际贷给房地产的资金占贷款总额的50%,新加坡占33%,马来西亚占30%,印尼占20%)、银行呆账严重(金融机构呆账总额近400亿美元)、外债高筑(至1997年5月逾8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过大(至1997年5月逆差已达16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经济结构不合理、外汇投机商的无情炒作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外汇储备相当有限和货币危机爆发后动用储备政策的失误。泰国在1996年2月外汇储备为387亿美元,这些外汇储备还是泰国通过高利率政策(1996年泰国的优惠利率一直处于13.25%的高水平,是亚太地区利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吸引外资流入形成的。1997年2月至5月,为稳定泰铢,泰国曾动用了不多的外汇储备中的60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额进一步减少。东南亚其他国家(除新加坡外)外汇储备也十分有限,如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拥有的外汇储备至1997年6月底也仅为283.5亿美元,印尼至1997年3月、外汇储备仅199亿美元。由于东南亚国家外汇储备普遍不足,因此,当货币危机来临,本币受到强大的外汇投机力打击时,便没有足够的能力捍卫该国的货币。再加上货币危机发生时,面对投机攻势,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又不顾实力,不断地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结果因外汇储备不足导致干预效果低微,不仅没有达到打击投机活动的目的,反而使储备资产遭受损失。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区别国际清偿力(international liquidity),又称国际流动性,简言之,是指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具体说,是指一国直接掌握或在必要时可以动用作为调节国际收支、清偿国际债务及支持本币汇率稳定的一切国际流动资金和资产。它实际上是一国的自有储备(亦称第一线储备)与借入储备(亦称第二储备)的总和。因此,国际清偿力、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的关系可表述如下:第一,国际清偿力是自有国际储备、借入储备及诱导储备资产的总和(参见表1-2)。其中,自有国际储备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因此,国内学术界亦把国际储备看成是狭义的国际清偿力。表1-2国际清偿力构成第二,外汇储备是自有国际储备的主体,因而也是国际清偿力的主体。第三,可自由兑换资产可作为国际清偿力的一部分,或者说包含在广义国际清偿力的范畴内,但不一定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只有那些币值相对稳定,在经贸往来及市场干预方面被广泛使用,并在世界经济与货币体系中地位特殊的可兑换货币,才能成为储备货币。正确认识国际清偿力及其与国际储备的关系,对一国货币当局充分利用国际信贷或上述的筹款协议,迅速获得短期外汇资产来支持其对外支付的需求,具有重大意义;对理解国际金融领域中的一些重大发展,如欧洲货币市场对各国国际清偿力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国际储备占进口额的比率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及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案等,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国际储备的来源

6. 国际储备的构成包括

国际储备的构成包括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储备头寸、SDR。国际储备,又称"国际储备资产"。是指一国官方所持可用于国际支付,并能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货币资产。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官方持有的黄金;官方持有的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资产和特别提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英镑和其他西方主要货币曾相继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现在,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仍是美元。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各国货币汇率可能波动,国际储备中的自由兑换部分易受影响。

7. 国际储备的来源


国际储备的来源

8. 国际储备的定义和特征

1)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调节机制,纠正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这要求: ——全部调节损失最小 ——各国公平合理地承担调节责任
2)国际储备的供应要在国际控制之下,随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的增长相应增 加;
3) 拥有稳定的国际货币发行基础,对国际储备货币具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