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有何关系

2024-05-08 17:59

1.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有何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全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有何关系

2.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

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
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  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账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账也基本类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会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式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入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行政事业,还是其他(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时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调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2)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账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大部分资料来源于会计核算,但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和目标不同,核算原则、记价基础、核算方法都不同。因此,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核算的对象不同: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为核算对象;而会计核算是以微观基层单位的资金运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单个为经济主体。(2)核算原则不同:以其中一种原则为例,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原则与微观会计核算原则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从市场交易的核算来看基本一致,即遵循权责发生制和实际价格的基本原则。但是,从或单位的生产过程核算看,却有不同的处理,国民经济核算对生产价值的创造和成本的结转都是从实物产出出发并严格按当时市场现行价格记账和核算的,例如原材料成本结转,是按结转时市场现价而不按购买入库时价格计算,产成品、半成品核算也是一样;而会计核算对资产、存活等都是按实际成本(即历史成本)核算的。(3)核算方法不同:(a)从账户核算方法上来看: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它是应用会计账户的基本原理描述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核算方法。会计账户核算的基本原理是以经营过程为对象,描述全部资金的运动过程,系统建立核算科目和借贷关系,按复式记账核算。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虽运用会计借贷复式的账户核算原理,但由于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所以,它不同于会计账户的方面是按照与宏观经济分析一致的基本结构设计的账户。(b)从账户类型来看:国民经济账户是根据国民经济循环过程来设立账户,包括生产账户、收入支出账户、账户、对外交易账户、资产负债表账户。会计账户是根据它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和权益类两大类型账户。收入和支出要根据账户的不同类型进行登录,此外,国民经济核算除复式记账和四式记账外,也采用单式平衡表和矩阵表进行核算。
(c)国民经济不同于会计帐户的方面是按照与宏观经济分析一致的基本结构设计的帐户,表现为以下特点:
1、帐户中所设科目均为统计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交易内容和资产负债状况。2、根据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阶段分设帐户并连为整体的,包括期初资产负债帐户、生产帐户、收入分配及使用帐户、积累帐户、期末资产负债帐户。
3、每个帐户根据平衡关系设置平衡项。4、帐户及帐户体系主要作用是反映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联系,因此核算对象主要是单位基础上,提示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5、对双边交易实施四式记帐核算.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在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为一笔经济双边交易涉及两个单位,那么这笔经济交易要同时在这两个单位采用一致的复式记账核算,每个单位均复式记账,所以两个单位合起来就构成四式记账。 例如某从另一购入原材料,购入的原材料增加,现金或银行存款减少,卖方原材料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增加,这四项记录反映一笔交易的完成,在具体的国民经济核算时,应同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按照四式记账方法进行统计核算。
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资产负债表”和会计核算中的“资产负债表”的区别来说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负债表”所表述的是资产负债核算的结果,而单位财务资料中的“资产负债表”所表述的是经济核算之一的会计核算的部分结果。资产负债核算属于宏观核算的范畴,会计核算属于微观核算的范畴。由于两者观察问题的角度不一致,核算方法和核算目的不尽相同,因而使得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负债表”与单位财务资料中的“资产负债表”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核算对象与核算目的的区别
财务核算以微观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它以单个为经济主体。财务中的“资产负债表”总括地反映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综合地展示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增减变动的情
况,为决策者制定经营方针提供依据,并为与有关的利益主体如者、权益所有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还为宏观核算提供信息。
资产负债核算以整个宏观经济活动为核算对象,它以整个国家(或地区)为经济车体。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一定经济主体在某一时点上的资产负债等存量规模及其分布状况,为经济主体及与经济主体有关的利益主体质映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描述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和经济结构及其全貌、为经济预测和编制经济计划及其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完整有用的经济信息。
2.结构上的区别:财务中的“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是按照“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展开表达的。等式左方列着在报表时点上持有的各种形态资产的金额界式右方列示在报表时点上对不同债权人所承担的偿债责任(即负债),和偿债以后归属所有者的净资产额(即所有者权益)。表的左方即资产方,分为五大类:流动资产、长期、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表的右方即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方,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核算体系中的“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一负债十资产负债差额?加平衡式来表述的。它采取“帐户式表”的形式,将经济主体的资产负债情况分别表示在“使用”方和“来源”方。其基本结构与一股统计表一样设有主柱与宾栏。主柱为需考察的项目内容,分为五个方面:非金融资产、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储备资产及资产负债差额演栏为所要考察的经济主体,它由不同调查目的所涉及的部门组成。
3.项目分类上的区别:财务“资产负债表”中对资产的分类是按其流动程度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对负债的分类是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而核算体系中对资产和负债均按金融及非金融的性质分类。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虽然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二者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和必要的联系。国民经济核算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系统,这个经济系统由千千万万个经济活动单位所组成。

3.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帐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帐也基本类同。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全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是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人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企业、行政事业,还是其他机构(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是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凋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业务核算是以某项专门的管理为核算内容,它的核算范围是各种业务量的变动。因此业务核算也有自身的任务,它从数据的收集到整理,在计算方法和口径上仅适合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很难直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同样必须作必要的调整和加工。

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

4. 讨论(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
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
 
 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账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账也基本类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会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式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入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行政事业,还是其他(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时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调整、科目的重新排列。

5.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总体的全面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以一定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物质产品和劳务等各个角度,以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形式,对能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各种重要指标及其组成部分作系统的测定,并把各种指标组成一个系统来综合描述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这种测量和计算,就叫国民经济核算。---引自百度百科
我国当前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际通行的SNA体系,就是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的基本单位在一个核算年度内所创造增加值加权的总和。
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功能十分强大,对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各个部门所创造的价值的科学计算和衡量,有利于人们全面了解本国经济发展的全貌和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出的结果是GDP。GDP是国家制定各项规划、政策和制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各行各业执行政策的参考标准,更是重要的民生指标,也是国民财富的重要指标。
一国的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穷富的国际通行标准。
GDP核算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取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体系,所以,它的结果还具有国际比较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的功能有哪些

6. 国民经济核算和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有什么不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分为财税、 金融、 保险、 证券投资与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 管理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军需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能源管理等自考专业考试指定教材。
工商行政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管理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军需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企业财政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大致都相同,望各位能仔细阅读。

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范围为整个国民经济现象,诸如社会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及劳动力资源统计、资金流量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等。
本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7章)论述了社会经济统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诸如:社会经济统计及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程序及测算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8-15章)论述了国民经济核算及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涵盖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诸如:社会再生产条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社会再生产效益等方面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分析测算方法,以及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思想。

7. 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经济统计是何种关系

从历史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国民经济核算从概念、框架及记账方法等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会计核算的思想。同时,国民经济核算也需要利用会计核算、特别是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因此,两种核算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又绝不是完全对等、简单包容汇总的关系,而是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拟就核算对象、目标及核算要素、原则、方法等基本问题,对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澄清对二者关系的一些认识问题。  一、 核算对象和目标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一个特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核算目标是通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信息。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业主)和债权人等投资者或潜在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者,为他们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整体。从内容看,它包括一国当期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对外经济往来诸方面的活动;从主体上看,它包容了一国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所有经济单位。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构成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各自独立的核算。在核算目标上,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个数据信息体系,主要是为了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与会计核算相比,更多地体现其分析性框架的功能。  不同核算对象和目标决定了核算内容的差异。企业会计核算明显地具有下述特点:第一,强调资金量的核算,以资产(资金运用)和权益、负债(资金来源)作为基本核算恒等式,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归纳为“先进->购入商品存货->销售->收取账款->现金”的不断循环,视收入为货币资金的增加,费用为资金的消耗;第二,强调收益尤其是投资收益的核算,它体现了投资者关心的焦点,因而损益使企业会计最重要的报表,盈利是最受关注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国民经济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尽管采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却更加重视经济过程中的实际流量,常常通过对价值量作物量和价格的分解,通过价格缩减,来观测经济流量及其变动状况。除在金融交易中是对资金量本身进行核算外,其余价值量资料更多地体现了对表现各异的经济流量以价格为同度量因素所做的综合。在具体核酸中,国民经济核算遵循生产。收入、支出三方等价平衡式为核算框架,以生产作为核算的核心;重视比之便冬季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强调以核算期市场价格作为估价基础。此外,国民经济核算特别强调国民经济内部各产业、机构部门的分量核算,从数量上测度各部门之间及内部的结构关系,整个核算的出发点从国内来看是全方位的。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基本的,由此还导致出其他一系列差异。  二、 核算的基本概念 从构成两种核算的基本概念看,有些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与会计核算指标基本一致,有些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无法体现或无法直接体现。下面对具有一定可比性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  (一)资产、负债和权益(净值) 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对资产的定义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关于资产的分类。会计核算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区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国民经济核算则首先强调资产的形态,要求区分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然后再作进一步分类。这两种处理有联系也有区别。例如,会计核算将那些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定义为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给预付款项、存货等。这里,以“一年”为标准来区分固定资产与存货、长期债权与短期债权,这是国民经济核算所沿用的,但将存货(属非金融资产)与现金、存款等金融资产项目放在一起,则不符合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  关于负债和权益(净值),两种核算的定义表面上看来具有相似性,实际上,由于核算的立足点不同,相似的定义下包含着内容的重大差异。企业会计是立足于投资者(业主)投入资本之外对外承担的债务相应地,权益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主要体现为投入资本和与此相关的资本公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将企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统一明确为资金使用者与提供者的关系。其它部门作为投资者(业主)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企业会计是为权益,国民经济核算则是为企业对国家、居民、国外的负债。因此,利用会计资料进行国民资产负债核算,负债与权益资料必须中心组合。应将权益数据按照资金来源进行细分,分离出其它各部门对企业部门的投资。  (二)收入、费用、受益于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 收入、费用和收益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中在性质上与上述概念相近的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和增加值。但这两组概念在内容上又是有区别的。  第一个区别是总产出的确认标准不同于会计对收入的确认。企业会计依照销售发生来确认收入,国民经济核算中的总产出则是依照生产而不是销售作为纪录的时间标准。不同确认标准的选择在于不同的核算目的。对企业来说,只有产品销售出去才意味着企业经济过程的终结和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总量是当期生产总量,他不直接受是否销售的限制。产品生产关系到一国经济价值是否增加,而销售是一国内部的交易,只涉及产品在哪里实现(使用),不涉及是否实现问题。  第二个区别是费用与中间消耗的内容的不同。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各种非耐用物品和服务的耗费,即劳动对象的耗费(计算净增加值时,中间消耗还包括劳动资料的耗费即固定资产磨损),而会计中的费用除以上内容之外还包括或劳动的耗费(工资及工资性支付)和一些计入生产费用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等。差异的根源依然和核算目的有关。企业会计从投资者(业主)角度认识问题,劳动者与政府是与投资者和企业对立存在的,对活劳动耗费和税金的支付是为获取收入而不得不完成的支付,外在于企业收益,因而应作为费用并在收益计算中扣除。国民经济核算强调在原有经济价值上的增值,只有原投入的中间产品消耗才属费用消耗,劳动者与投资者一样,使已投入生产要素参与企业生产、创造增值的主体,因而对劳动者的支付与对投资者的支付一样,都是新增加值的经济分配行为。  以上两个区别决定了利润和增加值的区别。一方面活劳动费用和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纳税是利润计算的扣除项,但却是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利润已销售为基础,是销售收入中实际实现的收益,增加值则以生产为基础,是当期生产价值中所包含的新增加值。这样,利用会计资料计算增加值,除利润资料外,还须从费用数据中分解出其它增加值要素部分,最后还要注意生产与销售口径差异的影响。  三、 核算原则 明确核算原则是为了规范核算行为,使整个核算保持统一的处理。有些原则是所有经济定量核算都应遵守的,如真实客观性,横向可比性、纵向一致性、反映及时性等。另外一些核算原则也是不同核算都须明确的,但由于多种原因是不同核算所做的规定可能不尽相同。还有一些原则则是某一种核算所特有的。下面我们就后两类原则对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进行比较分析。  (一)记账基础 记账基础即记账时间原则,一般有两种:依照经济活动自身发生的实践作为记账的依据,称为权责发生制;以货币收支实际发生的时间加以记录,称为现金收付实现制。  企业会计遵循权责发生制来记录其收入和费用,即收入应在销售完成之后加以确认,费用则应以实际消耗发生来确认,支出也以经济行为发生的时间和数额计入相应期间。对那些货币收支与经济业务时间不一致的情况,会计通过应收、应付、预提、摊销、递延等账户处理手段,反映在资产与负债诸项目中。  国民经济活动也有实际资源流和货币流量方面。由于国民经济核算比较侧重于经济活动实际流量的核算,因此它全面贯彻了权责发生制,涉及的范围包括产出、消耗、收入、消费、投资诸方面。  由此看来,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但是,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原则,因此两种核算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涉及的范围包括产出、消耗、收入、消费、投资诸方面。  由此看来,两种核算在记账基础上有着一致的选择——权责发生制。但是,由于对收入有不同的确认原则,因此两种核算贯彻权责发生制的前提并不相同。如果确认收入有三种试点选择及生产完成、销售完成和收回贷款,那么两种核算只是在否定第三种选择上取得了一致。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生产层次上贯彻权责发生制,而会计核算则主要是在销售层次上贯彻这一原则。  (二)配比原则 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利润)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这首先表现在从经济性质上应有因果关系,即收入是由于一定费用耗费而产生;其次是实践上的一致性,即属于某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收益期的收入相配比。  国民经济核算在计算一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当期净成果——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时,强调要保证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相配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和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也是配比原则的应用。但是由于总产出与收入概念的差异,配比原则在此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而不是销售基础上,这是两种核算配比原则的基本差异所在。  还须指出,会计关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是在历史成本(实际交易成本)原则下在资金层面上成立的,是当期收入的资金与所花费的资金的配比。它注重内容上的配比,却不重视收入与费用中内涵的价格是否一致。而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规定,在计算增加值时,中间消耗同总产出一样,都应按照现期市场价格估算。因此国民经济核算的处理方法,是以经济意义上的配比为基础,不仅在所属时期、所含内容上,而且在价格上都体现了配比。两种核算在这一点上的差异,在计价原则的比较中可详细看出。  (三)计价原则 会计原则和国民经济核算都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的核算,从而对资产及相关流量采用何种价格,两种核算都是为核算的关键问题。在可供选择的多种计价方式中,现行企业会计采用历史成本即实际交易成本作为计价基础,即对资产根据其购入成本计价,不考虑资产的重置和变现价值;使用资产形成的经营费用也一起历史成本加以估算。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使核算具有客观性,也十分符合企业会计从投资者角度核算资金及其收益的特点。但是这样核算的资产量是不同时期购买价的混合量,经营费用也是资产混合量在当期的派生流量,而收入则总是以当期价格计算。显然,只有在币值基本稳定前提下,这种计价才有效而合理。为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持续变动(比如物价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时,如此处理的结果是一方面造成低估资产价值,另一方面因当期价格的收入与历史成本的费用向派别而高估受益,将持有资产产生的损益记入当期经营的利润并加以分配。  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上规定,对各种经济交易均以当期市场价格作为基本计价基础,在没有货币交易情况下,估价则根据指出的当期成本和可参照的市场价格做出。通常称此为机会成本原则,即按使用物品与服务是预料到的选择机会估算成本,而不管以前的购买价格是多少。这里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强调核算期当期而不是历史各时期的价格,二是强调以市场价格而不是生产成本作为估价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之所以采用了与企业会计不同的处理,主要因为国民经济核算是对经济流量与存量的核算,不是单纯资金量的核算。一国国民财产是历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产品总和,而不是历期货币投资量的总和,它需要统一的价格作同度量因素来加以综合;同样,以当期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本期或以往时期生产)计算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其前项与后项也应以同一时期的价格计价,以保证最终产品实物量与价格量的相互对应,使生产计量与分配、使用计量保持一致。  由于计价原则不同,造成了国民经济核算利用会计资料的最大障碍。首先,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有关资料不能直接汇集成企业部门和国民资产负债表,不仅因为前者是个时期价格的混合量,还因为会计核算对在制品和制成品存货适宜生产成本计价的;第二,会计中有关销售和存货资料不能直接推导出企业总产出;第三,会计中有关生产费用的资料不能直接调整为中间消耗;第四,会计中的利润资料不能等同于国民经济核算的企业部门营业盈余,这是由第二和第三点决定的。由此以下,许多流量包括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四)划分收支性质原则 企业会计核算原则规定,应将支出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受益性支出是指为了取得本期收益而发生的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在损益表中反映;资本性支出是指与当期和以后时期收益有关的支出,应计列为当期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然后在本期和以后时期逐步计入费用。  依据收支性质加以划分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得到了更广泛地体现和定义,一般将与当期收益有关的手指成为经常性收支,与资产有关的收支则成为资本性收支。这一原则要求,第一,在计算增加值过程中,中间消耗应仅限于与当期生产耗费相关,不能挤入与未来使其收益有关的支出或耗费;第二,也是更重要的,要区分立足于增加值基础上所产生的经常性收支和与资产变动相联系的资本性收支。经常性收支涉及增加值的收入分配和消费、储蓄活动,它们不会影响支出者与收入者的资产负债变动;资本性收支包括实物投资、资本转移及金融交易活动,收支的发生会对交易双方的资产负债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两种核算关于划分收支性质原则上的一致性,无疑有利于资料的转换和应用。尽管在具体操作上还须作细致的研究,但它为进行一下资料的汇集转换奠定了基础:从企业收益分配资料到国民经济分配核算的各种收入流量,从企业资本收支资料到国民经济有关投资核算的各种流量。  (五)其它 谨慎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所特有的,它要求在核算中对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都应合理预计入账,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账。这一原则从根本上说是要保证对投资者提供比较稳健的信息,防止其产生任何偏于乐观的收益预期。显然这一原则与会计核算的目的紧密相连。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功利性目的,无须体现谨慎原则,企业会计在谨慎原则下采用的特有核算方法如坏账准备金计提,存货计价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等,会影响国民经济核算对会计资料的应用,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  另外,交易者分类原则和生产、收入、支出三方等价原则是国民经济核算特有的原则,对于以单个企业为核算对象的会计核算来说,这些原则是根本不必要的。  四、 核算方法 企业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是借贷记账法。作为一种复式记账法,它要求分项目建立T型账户,每一账户都分为借贷双方,分别记录与以账户有关的增加、减少及期末余额;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将以相等的数额分别计入至少两个对应账户的借贷方。  国民经济核算也采用了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但由于宏观核算的特殊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与不完全等同于企业会计,主要差别在于:  第一,企业会计采用借贷记账法,账户要严格区分其性质,不同性质的账户借与贷有不同的增减含义。国民经济核算在大部分情况下(除国际收支表)均采用简单的复式记账,对每一账户的左右两方直接标以支出与收入、使用与来源、资产与负债表,每一项经济交易只要同时计入一个账户的收入(来源)方和另一个账户的支出(使用)方即可。  第二,任何一笔经济交易都涉及交易双方,同时引起实际资源和资金的相向流动。以复式方式描述这一交易,即可以用甲方放弃实际资源,乙方取得实际资源(或甲方取得资金、乙方放弃资金)来表示,也可用乙方取得实际资源放弃资金(或甲方取得资金放弃实际资源)来表示。企业会计核算始终以本企业为立足点,即站在交易的一方来描述企业与外部间的交易。国民经济核算在描述各交易主体(部门)之间在各种经济活动上的联系时,包括了经济交易的双方,是从两方分别描述的,因此在账户记录上表现为四式记账,即从甲、乙双方分别做复式记录。  采用复式记账方法,意味着国民经济账户有着基本一致的结构和平衡关系,从而为资料的利用转换提供了方便。但由于交易者分类原则和四式记账法这些特殊性,从交易一方描述经济活动的会计资料不一定完全满足国民经济核算从交易双方所做的描述。如果能对企业会计核算资料按照交易对方的性质加以区分,那么无疑会大大提高资料的可利用性。如投入资本和负债按照资金所有者的性质, 融资方式分组,产品销售按照购买者性质分组,不仅有助于正确记录企业部门的经济交易,还可为其他部门(企业部门对应方)的记录提供参考材料。  综上所述,由核算对象和目的所决定,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在概念、原则、方法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国民经济核算要利用企业会计核算资料,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转换有关概念的内涵,尤其要将建立在销售基础上的一系列概念调整为以生产为基础的经济转换。如何实现上述转换,需进一步研究和在实践中摸索。  值得注意的事,会计核算模式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以往几百年间,它形成了一套较为严谨并得到了公认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然而近几十年来,经济现实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模式,使之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如出现了增值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等。会计的新发展使得它和国民经济核算的关系更加接近了。如增值会计注重反映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并对企业投资者和劳动者的关系做了重新认识;通货膨胀会计则着重反映国民经济状况对企业核算带来的影响,强调以现期成本作为估算资产、确定受益的估价基础。随着增值会计的出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开始由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配比向生产收入与中间性消耗的配比扩展,等等。这些核算思路和内容,较之传统会计,要更加接近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我国推行的新会计核算制度仍然是国际传统会计方法。因此,我们在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的关系时,既要着眼于现行会计核算模式,又必须注意会计制度的新发展。   高敏雪  原载《统计研究》1994(1)

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经济统计是何种关系

8. 实时网上讨论(1)会计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是什么关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关系比较密切。
会计核算是从资金角度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包括利润分配表和业务收支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等,对企事业单位的生
 
 产经营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核算,这与国民经济核算注重流量与存量的价值量核算要求相吻合;会计核算的借贷记账与国民经济循环帐户的复式记账也基本类同。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核算区别首先在于前者是“社会会计”、“宏观会计”,一般没有明确的对象(单位),而后者一般式微观会计,落实于具体的对象,同时会计核算只按收入和支出的费用性质加以归集,并不关心收支是转移性的、财产性的,还是消费性的;也不关心接受者是个人、、行政事业,还是其他(虽有记录,但不一定归纳分类整理)。
       因此,国民经济核算和会计核算原则上时有区别的。从会计核算到国民经济核算必须经过数据的转换、内容的调整、科目的重新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