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到农业银行存钱,被忽悠买了一款分红险,一年存一万,存五年,但是介绍保险的说五年满了就可以全款取

2024-05-04 15:18

1. 我妈到农业银行存钱,被忽悠买了一款分红险,一年存一万,存五年,但是介绍保险的说五年满了就可以全款取

购买分红险之前还是要自己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不要轻易被销售人员牵着鼻子走,

分红险其实有很多坑,一定要谨慎购买,资深保险顾问团队总结了这些经验→《为什么很多人买了分红险却想退保?分红险里有哪些猫腻?》
购买分红险时需要注意:

1、保障产品是否能覆盖风险缺口。分红险毕竟是偏向于理财功能的保险,其在保障方面是有所欠缺。如果处于对保障需求很大,可以选择先买纯保障型保险产品,或是购买保障性能强的分红险。

2、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购买短期的分红险没有太大的理财价值。后期分红成本增加,红利也有显著增高的热点。也就是说分红险时间越长,保险价值越高。

3、少儿和老人不太适宜购买分红险。虽然大部分分红险对投保人不会有特别的限制,但对保险收益人却有年龄等方面的限制,比如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做分红险的受益人。比起受益,老人更需要的是保障。此外,少儿也不适宜购买分红险,因为孩子比较脆弱,容易发生意外或者生病。

4、认清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再购买。分红险的回报率与许多因素相关,最重要的因素是保险公司的资产经营能力。此外,其能否超过银行存款利率,还与其在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内部管理等方面是否做得更好有关。因此当要购买分红险时,要充分关注这些因素。

买分红险,薄荷保能给您提供合理建议。薄荷保指派的销售顾问会在30天内无限次提供一对一咨询和方案定制服务,平台会为付费用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我妈到农业银行存钱,被忽悠买了一款分红险,一年存一万,存五年,但是介绍保险的说五年满了就可以全款取

2. 去银行存定期,被忽悠买了分红保险,我该怎么办?

1 . 银保监会
银保监会,全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它就是专门来监督管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纠纷,就是它的管辖职责所在。你只要实名投诉,银保监会立即就会下发到银行和保险公司。那个时候,慌的就不是你了,慌的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了。

2 . 市长热线
我个人觉得,打市长热线投诉,比投诉到银保监会还有用。你打了市长热线,你的保险纠纷就属于民生问题。那个时候,政府会站在你的身边,向银行和保险公司施加压力。保证银行和保险公司,会乖乖的给你解决问题。
3 . 行业协会
保险行业也有自己的协会,里面的会员就是各大保险公司。有一句话叫:同行是冤家。

现在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甚至有业务员因为客户发生打架的事情。所以,作为竞争对手,都在时时刻刻的想把对方搞死。你投诉到行业协会,其它的保险公司巴不得把这个事情闹大,好打击对手。
银行为啥要卖保险呢?很多人可能就不明白了,银行为啥要去卖保险?其实说白了,还不是为了钱。你揽储定期一万,就只有20块钱的绩效奖励。你卖一万块钱的保险,至少拿几百、甚至上千块钱。
想要工资过万,靠揽储,你每个月都累的半死不活。而卖保险,一个月只要卖几万块钱的保险就可以了。这一对比,差距就大了。

除非是那些家里有矿,不差钱的,对卖保险不感兴趣。普通的员工,都已经把卖保险当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大家去银行存钱,都要谨慎一些。不懂的东西,就不要去触碰。也不要去贪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保险产品不会骗人,但是卖保险的人就不一定了。

3. 12年前的买的分红型理财保险,分红2700元到手有没有比存银行划算


12年前的买的分红型理财保险,分红2700元到手有没有比存银行划算

4. 保险分红型存款可靠吗

分红型保险是否可靠,没有没有统一的定论,主要要看其能不能满足你的需求,需要你自己权衡。__ 分红险最大的特色就是,既能保障又能分红理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样到底如何。1、分红险的保障有限投资型分红险只保障身故和全残责任,而且保额较低,其保障意义不大。而保障类分红险,虽然保障身故、全残和一些重大疾病,但是这种保险的保费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带身故保障的重疾险,同样的保费下,能买到的保额也有限。如果看重保障的话,并不建议大家购买分红险,而是购买保障型保险,具体投保攻略参考这篇文章:买保险,需要注意哪些坑?掌握这些技巧,买保险不花冤枉钱!2、分红险的收益有限分红险的收益都是不确定的,这点相信所有投分红险产品的人,在签保险合同的时候都已经了解到,但是真正放在心上的,却只有少部分。而且分红收益一般分为低档、中档、高档,大部分的分红险收益都达不到高档,但是许多保险代理人在宣传时,都是说的高档分红,有些不明真相的顾客很容易被吸引,然后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保险。关注专心保,1对1免费咨询,我们将以专业的知识,客观、中立、热情的态度,为您解答任何有关保险的疑惑,让买保险不再困难!

5. 如果有十万块钱,是存银行还是买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好?

两者没有可比性而言,银行存款和保险是完全不同的功能,没有办法比较哪个更合适。 在标普的四个象限中,首先要确保的是“要花的钱”。这笔钱是用来谋生的,所以毫无疑问,它只能是银行存款。如果你还没有达到财富水平,而且有很多闲钱可以分配到其他三个象限,那么首先要考虑的是银行存款。 但是,金融保险属于红利保险,必须有足够长的期限,比如十几年以上,否则其收益就无法与银行理财相媲美。因此,问题主要是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拓展资料1. 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盈利能力不稳定,往往达不到宣传的收入 个人投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安全,流动性,盈利能力。利率变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也应该考虑在内 除了安全,保险产品在其他方面没有优势 我建议目前个人更好的投资方式是投资开放式基金,它可以满足以上方面的需求。长期投资,年平均收益率可达10%左右(股票基金) 你可以咨询艾文资金渠道或者银行。2. 红利保险的优势 ,面向安全 股利保险可以为被保险人提供强制储蓄和养老的功能,同时又具有复利积累和年度分红的特点,使得消费者更容易理解和投保,可以有效地保护被保险人的本金。 对抗通胀 股利保险可以依靠自身的股利来抵御一定的通货膨胀,也可以让投保人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然而,许多红利保险是以附加保险的形式出现的。消费者需要明白股利保险本身就是一种金融保险。 由于它是红利保险的优劣势,它的劣势也非常明显。3. 股利保险的弊端 预期收益低 一般有两种类型:保证预期收益和分红预期收益。一个很好的解释是,总体而言,消费者获得的数量较低,但股利预期收益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如果预期收益高,就会有更多的股息。 预期收益不稳定 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也是股利保险的一个缺点。保单中与消费者签约的股利保险的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这是由保险公司整体投资市场情况和经营管理业绩决定的。

如果有十万块钱,是存银行还是买保险公司的分红险好?

6. 农行存款有保险有分红是骗人的吗

简单的说你是在银行里被忽悠购买了银行代理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关键在于你已经签字了,那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当时你肯定没有仔细看,现在无法证明当时是被误导而签字,所以想维护自已的权益很难。不知你购买多久了?如果是十天之内(以保险合同为准)退保,没有什么损失,全额退保。如果十天后可能就损失比较大了!我个人07的时候买过一份分红寿险,当年投资环境不错,年度分红达到每一万达到四百。08年由于金融危机,分红竞然一万块才分到了不到60块。杯具!说下分红。分红是不确定的。可能业务员在你面前吹嘘以前的业绩,但是那不能说明什么的。按.照相关规定,分红和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有关,在每个会计年度业绩的的一定比例分配,而经营业绩是不确定的,所以分红是不确定的,现在无法计算的。如果你买这个保险能获得的收益就是保额和红利保额和分红相加(可能比银行同期利息加本金少,要不银行怎么办?)。因为分红不确定所以你能得到多少收益无法比较。但是我们不能直接这么比,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购买保险,是在卖东西,买的是一份保障。还有,买保险不是存款,中途退保你会亏很多,所以请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慎重决定一切。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7. 年初在银行存了58万,昨天知道被误导买了分红型保险该怎么办?

 我也在这种陷阱中,前年去银行存钱,柜台工作人员说要不要分三年定期存的存款方式。三年每年存二万,五年后加利息可得七万二千,我想也可以,反正短期没有打算置业,利息稍好点。工作人员一轮操作下来,什么都不说,只叫你在电脑上签字,也发个银行卡给我。
   一个多月后,偶尔想起,登录一查,卡上一分钱都没有,马上在签字单上找到那个银行的电话,打过去,工作人员说那是分红型保险,还谎称有个保险合同书寄给我我没接电话,联系不上我,肺都气炸了,要退钱已过考虑期,只能退一半,害得我后面二年都得按期往卡上打二万。你说银行流氓不流氓。
   这是一种陷进…
     
   
   银行跟保险合作,误导存款人购买保险型存款,这种做法非常不道德。
     
   那年,我到建设银行去存款,一年轻人接待的,我说存个一万定期,谁知他就更改成了保险储蓄。
     
     
     
   当时没注意,回家看看存单不对呀?有十五天的退款期。我立马赶到储蓄所,要求退款,谁知保险人找来他们领导左开导右开导,只肯退一半。
     
   想想都后悔,银行就不能这样做,特别是老人,他们分不清什么是保险和储蓄。他们认为钱只要在银行就稳妥了。
   
     
   这笔钱一存就是十五年。如果是大头急需用是拿不出的。
     
   我认为他们是在欺骗顾客,顾客怎么知道他们提成的比例。他们内部交易,搞得老百姓遭殃。
     
   国家要制定政策来杜绝这样的事再次发生,还老百姓一个知情权。一切的保险和储蓄都是自愿的,没有这样强迫人存个长期的。
     
     
   其它银行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只有建设银行做出这样的事。让人非常反感!甚至很痛恨他们。
     
   老年人储蓄要年轻人一同陪伴,有些事年轻人反应快,不容易被欺骗!
   不好办了。
   年初在银行存了58万元,昨天知道被误导买了分红型保险,如果是保险一般有15天的犹豫期,如果在这个期限内是可以后悔的,这个期限内是可以全款退回的。但是如果过了这个15天的犹豫期期限,那么再想退款,那么可能就会遭遇到比较大的损失了,是很难把全款退回来了。
   这样的情况下,大概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想办法找出当初办理保险不合规的漏洞,这样就有可能把钱要回来,但是这个方法可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第二个方法就是如果急需用钱的情况下,直接认赔,坚决退保,遭受一些损失的情况下,把钱要回来就行了。第三个方法就是如果钱不急用,那么就继续持有,到期后再把钱取出来,这样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一般来说,如果去银行存钱,一定要到银行柜台办理存款业务,而不要被银行大厅里面的其他人员误导,这些大厅里面的人员有些是办理银行理财的,有些就是办理保险理财产品的,而一般保险理财产品期限更长,而且中间根本就取不出来,如果取出来就会遭遇比较大的损失,而且有些保险理财产品到期后利率也不比银行存款高,这样一来,就会让很多投资者感觉到比较难受了。
   一般来说,区分存款和保险也是比较容易的。一般保险理财产品,都不是在银行柜台办理的,而且需要签合同,需要签更多的字,而且一般也会说的比银行存款利率更高,而且也会给你看保险合同等内容,而且签完字以后,也会给你一份保险合同。而银行存款就会简单多了,一般到银行柜台办理就可以了,签字会更少,办理好银行定期存款以后,一般都会给一张定期存款单。显然,存款和保险差距是很大的,这个投资者在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一定要多多注意。
   综上所述,去银行办理存款,结果办理成了保险,如果是在15天犹豫期内可以全额退款,但是如果过了这个期限,再去退款,可能就会遭受到不小的损失了。因此,去银行办理业务一定要多多注意。
       老爸去年的时侯在邮政银行存了定期,后来发现也被误导买了一份分红型保险,我只用了一招,就让银行妥善的解决问题。    
     
   去年年底的时侯,老爸说:“当时存钱的时侯,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一种存款,每年存一万,存五万,等第6年去取就有6万。我半信半疑,利息很高,工作人员说是真的,当时我也没有在乎,于是就按照工作人员说的去办。"
   我问:"老爸有单吗?"老爸说:“有一份保单。”
     看了之后那有这种好事,绝对是分红型保险,为什么?  
     第一年存1万相当于存了5年,  
     第二年存1万相当于存了4年,  
     第三年存1万相当于存了3年,  
     第四年存1万相当于存了2年,  
     第五年存1万相当于存了1年,  
     总共1万块钱存了15年,利息有1万块。  
     相当于年化率达到6%,看看,哪个银行有6%利率,没有吧,百分之百忽悠买了分红型保险。到时候取出来能够保证本金算不错了,如果有,利息也不如存定期高。  
     
       分红险是理财型保险中的其中一类保险,其实就是一种兼具保障和分红型保险,给客户一定的分红,在获得保障的同时又可获得收益,简单的说就是分享红利。保险公司赚的越多,你分的红就越多。    
   保险公司向银行保险代销提成非常高,如果保险公司到银行总部签订合作协议,银行总部会到各个市,县,镇分行以及各个网点分配销售任务。
   每个银行的销售人员都能得到很高提成,有时候提成都比工资高很多,所以银行就会向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因为大家都喜欢往银行里面存钱,比较相信银行,银行工作人员就借机会向大家推销这款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还能送礼品,米,油,伞等等,一不小心就会忽悠买了这款产品。
     
   我跟老爸来到了邮政银行跟大堂经理说:"我爸去年在你们这里存的定期是分红型保险。“
   大堂经理说:"你爸同意的,这款利息很高,你放心。”
   我说:"我要退保。"
   经理说:“退保要损失本金5000元。"
   我让老爸不要生气,心平气和跟经理说:“ 当时你们只给我爸一张保单,什么正式合同都没有,说这款理财产品利息很高,工作人员存在误导销售,故意夸大其辞,隐瞒真相,属于保险销售违规,如果你们不给我马上解决,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①拔打12378银保监电话投诉  
     ②拔打315投诉  
   经理,听我这样一说,吓得目瞪口呆,马上说:"别别别,别打电话,你不要激动,我会帮你们解决!我会向上级领导汇报一下情况"。
   几分钟后,经理说:“等一个星期我们再打电话给你。"
   我们,等了半个月以后,接到银行的电话,后来办理了退保手续,而且是全额退保。
     
       在银行存钱时千万要注意,特别要注意签合同的那一种,不要被银行工作人员花言巧语所蒙蔽,    
       如果年化收益率超过了4%,完全不靠谱,即使碰到了,也不要慌,不要着急,可以拨打12348银保监电话进行投诉!    
      被误导买了分红保险怎么办?自认倒霉?自认损失? 
    不! 
    教给大家一个方法,绝对可以让银行和保险公司,乖乖的把本金退给你。 
   银行保险不代表不好,但是误导销售给客户的保险,就算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分红型保险,满期收益是按照保险公司盈利情况而定的。它盈利的多,分红的就多。它盈利的少,分红的就少。
   说句不客气的话,分红型保险,我见过很多。基本上满期以后的收益,都比不上同期的定期存款利息。
   如何收集证据,有下面的几个关键点。
    1 . 销售过程是否合规? 
   银行保险销售,都需要做录音录像,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就属于违规行为。
   有没有给你正式的一本合同?如果只是打印了一张纸给你,就属于违规。
   有没有电话回访?如果没有,就属于违规行为。
   这些保险销售最基本的东西,如果少一样,都属于银行违规,都可以以此为凭据,投诉银行。
    2 . 是否违规承诺收益? 
   如果这个误导销售,属于夸大收益或者是长险短卖,那就要收集这方面的证据。
   聊天记录,电话录音,都属于确凿的证据。
   如果没有,方法也很简单。你去银行找当初的销售的经理,假装不懂,让他在解释一遍。
   然后你偷偷的录音,这个就是确凿的证据。
   拿到证据,证明是银行违规销售,那就要去投诉。
   去哪里投诉?银行客服?或者是保险公司客服?
   没用!投诉这两个渠道没有用。
   要投诉,就要投诉当地的银保监会、市长热线,315协会。
   你可以把证据打印整理出来,邮寄到这三个部门。这种投诉,对银行和保险公司才算是有真正的威慑力。
   你投诉以后,银行和保险公司,必定会有专门的人来和你谈判。
   不要想的太美好,第一次谈判肯定是谈不成的。哪怕你证据确凿,也谈不妥。
   这个也不用担心,就是保险公司的套路而已。你要做的,就是不能退步。不能承担退保的损失,哪怕是一部分。
   第二次再约时间谈判,保险公司和银行的经理,就会松口很多。会给你协商,让你承担一部分损失,银行承担一部分损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损失。
   不要答应!等着第三次谈。
   到了第三次谈判,保险公司和银行,急着解决你这个问题,就会彻底的松口。
   会让你写一分情况说明,然后答应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把钱退回到你的账户里。
   事情到这个地步,差不多就算是解决了。不过你到账的时间,可能不止一个月。可能要一个半月,可能要两个月。
   所以,没事的时候。你就往银行跑,去催他们尽快到账。
   保险也不是说不能买,但是一定要把条款看清楚了。
   像银行保险,趸交产品,至少要5年左右的时间,收益才比较划算。
   期交产品,只适合规划,没有个10年以上的时间,谈不上收益。
   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为了业绩,为了钱,而出卖灵魂。
   所以,普通人对于保险,可以买。但是前提是,一定要看清楚条款,确保这里面没有误导销售。
   
   理财和正常存款是不一样的,理财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应慎重。
     
   
   存款的时候好好的,到期后准备把钱取出来,突然发现存款变保险了,其实类似这种情况过去几年时有发生。
   最近一年时间,银行存款利率相对比较低,一些大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已经下降到3.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去银行存款的时候, 可能有一些不良工作人员会忽悠客户去购买一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且还把这些理财产品或者保险产品当做存款推销给客户。 
     
   对那些不懂行情也不了解银行实际情况的存款客户,他们就有可能轻易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的推销,然后不知不觉就买下了这些保险产品。
    但存款产品跟存款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区别主要有几点。 
    第一、保险需要一年一交。 
   保险的期限一般比较长,类似分红险最少需要三年或者5年以上,而且这些保险产品并不是像存款那样一次性交,而是一年一交。
    第二、收益率不确定。 
   有些银行工作人员在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的时候都说保本保息,但实际上这是违规推销,保险产品从来都没有保本保息的,所谓的收益率只是预期收益,最终能够获得多少收益,要看保险资金投资的实际表现,有可能最后会获得预期的收益,但也有可能获得很少的收益,甚至出现亏损。
    第三、保险不能提前支取,只能退保。 
   存款能够提前支取,目前各大银行存款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计算,当前活期利率大概就是0.3%~0.5%之间,虽然这个利率比较低,但至少不会出现本金上的亏损。
   然而保险跟存款完全不一样,保险是不能提前支取的,如果你想要把钱拿回来,那就只能退保,而退保只能按现金价值计算,你购买保险的时间越短,现金价值越低,有可能你购买50万的保险产品,一年之后退保能够拿到的现金价值只有二三十万。
   所以大家必须分清存款跟保险产品的区别,这样才能避免掉到坑里面去。
     
    如果不小心被忽悠购买保险产品了,该怎么办呢? 
   假如购买保险产品期限比较短, 还在犹豫期之内,一般犹豫期是在10天到15天不等,这样可以无条件退保,也不会产生任何损失。 
   但超过犹豫期就不能无条件退保了,像题目所说的购买了58万分红险一年之后才发现问题,这就不能把钱无条件拿回来,只能退保,但退保损失肯定会很大,所以这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当然,如果大家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购买这个保险是被银行工作人员忽悠的,自己并不知情,那可以跟保险公司协商要求他们无条件退还。
    购买保险跟购买存款有很大的区别,保险购买有严格的流程,具体来说有几个地方。 
    第一、必须签署保险购买合同 ,而且保险合同上的签章是保险公司而不是银行,另外客户必须亲自在保险合同上签名才有效。
    第二、必须签署风险提示书。 
   在购买保险之前,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必须向客户出示风险提示,然后让客户在风险提示书上签字才有效。
    第三、必须有双录,也就是录音录像。 
     
   假如上面这三个环节少了其中的一个,那就属于违规,比如银行工作人员有可能代客户签字,这样可以申请做字迹鉴别, 如果法院鉴别不是客户本人签字,那合同就属于无效,保险公司必须无条件给用户退保。 
    另外如果银行不能提供有效的双录证明文件,也属于无效交易,必须协助保险公司把钱退还给客户。 
   但假如在购买保险的过程当中,大家是自己亲自签字,而且在双录的时候做出了明确的承诺,自己对购买保险是知情的,那就不能正常退了。
   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购买产品时就没认真看条款。能接受分红型保险就继续,不能接受就退保。
   这事很难办的,被人误导你得有证据,否则作为有自主行为的公民,签了名就承担一切后果。
   现在你一是退出“保险品种”,这你得安合同承担违约责任。二是继续安合同,执行下去。
   银行现在信誉不是很好,主要是误导储户买保险类产品,上当受骗大都是文化低的退休老人。造成老人不满加上老人子女不满,这影响极坏。对此国家对银行工作人员这种行为应制订相应惩罚条例,不该护着银行。
   
   众所周知,在中国国有银行存入50万存款是有保障本金的,而超过部分也是有风险的。而分红型保险一般也是有保障本金,利息收益而言可能同样时间银存款多一点,但分红型保险收益由人寿保险和分红得利两部分组成,两者没有绝对可比性。
    分红保险 是世界各国 寿险公司 规避 利率风险 ,保证自身稳健经营的有效手段。相对于传统保障型的寿险保单,分红保单向保单持有人提供的是非保障的 保险利益 , 红利 的分配还会影响 保险公司 的负债水平、投资策略以及偿付能力。为了保障保单持有人的利益和保证保险公司的持续经营,各国 保险监管 机构都非常重视对分红保险的监管,除了将保险监管的重点集中在分红产品的红利演示、分红基金的红利分配、分红基金的信息披露、保单持有人的合理预期和分红基金的负债确认等方面外,对不同的红利分配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监管模式。
   因此,题主如果不是急需用钱,买分红保险也不是不好,而且银行与保险公司很多都是相互参股的,利益共享的系统,你也不需太忧虑。如果急需用钱,那正规保险公司也有退保渠道,只是会有所损失一点利益。
   最近,此类事件屡屡发生也提醒各位要投资存款的朋友,对任何推销保险产品都应详细了解,且投资保险应顺序渐进,分散存投资金才更有保障。
   

年初在银行存了58万,昨天知道被误导买了分红型保险该怎么办?

8. 买了分红性理财保险后感觉很坑

对理财保险回报率预期期望不要太高。一般理财保险分为投连险、万能险、分红险。包装各式各样基本都可以归到这三类。投连险全名投资连结保险会设立多个账户投资可以和股市基金债券货币等投资渠道挂钩,预期收益率可以参照各类基金产品,也可能本金受损。可以简单理解为保险公司的基金产品。万能险每月公布一个利益保本型理财保险产品,按月复利计息,一般可附带的保险保障产品较少,收益预期比分红险略高大致同期5年期国债上下,(基本印象是这样)。分红险每年公布分红收益,分红来自保险公司投资和结余,也是保本的,至于分红水平比万能险还低些。但可附加的保障产品较全。基本上保险理财你不能指望它有多高的预期收益率,(投连险例外市面上就少数部分公司有)就是作为保财的手段,在欧美保险有避债避税的功能,国内还不明显。至于是不是坑,得看题主自己的需求了。如果预期收益要基金那么高而且非要保险产品,那除了投连险其他都是坑。如果说本金要安全那投连险就是坑。高收益无风险的理财是不存在的最后买保险先买保障类的吧,有余力再考虑理财类的。保障类保险没有其他金融产品可以替代,理财类的保险,基金银行储蓄债券信托理财等产品都是可以替代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