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

2024-05-19 18:18

1. 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

编制程序:1、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下达目标。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    2.编制上报。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3.审查平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简述预算编制的程序与方法

2. 国家预算的程序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审查和批准国家预算的程序是:

1.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先向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财经委员会报告上年度 国家预算执行 情况和本年度预算草案的原则性意见;
2.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财政部长受国务院委托向全体会议报告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草案,人大代表对报告进行审议后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提出审查报告,
3.最后由全体代表表决,作出批准或否决国家预算的决议。

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3. 简述财政预算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日办理财政各项收支、资金调拨和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切实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项目完整、手续完备。
(二)相关性的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体制的需要,满足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政府财政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的需要。
(三)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可比性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按照财政部公布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在会计报告时,应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和计算方法处理,以便不同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四)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收支编列标准,应力求一致,所有政府性财政收支均应编入国家预算之内,进统一核算和管理,避预算之外,有收支。

扩展资料
预算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在编制阶段(新预算年度开始之前),预算管理部门确定财政支出总额,再按部门确定最初的分配方案,各支出部门(职能部门)对最初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之后,再编制预算草案。
预算管理部门与各支出部门之间经过几个来回的修改与反馈,形成最终的预算草案,进入审批程序。在审批阶段,立法机关首先审定总体预算规模,再由专门的委员会对预算草案逐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经立法机关批准后,成为正式财政预算,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在执行阶段,各收入机关依法及时、足额地完成财政收入计划,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对政府所属的职能部门拨款,各职能部门根据拨款履行其相应的政府职能。
在决算阶段(预算年度结束之后),各职能部门和预算单位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编制决算,经预算管理部门汇总后,交立法机关审计和审批。
在预算形成与执行的过程中,财政部门是编制预算、预算拨款和预算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预算

简述财政预算的基本原则。

4. 简述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及内容

编制程序:1、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下达目标。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 2.编制上报。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3.审查平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5. 简述财政预算的基本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在日办理财政各项收支、资金调拨和往来款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政府(会计主体)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切实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项目完整、手续完备。
(二)相关性的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信息,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体制的需要,满足上级财政部门和本级政府财政强化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的需要。
(三)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的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可比性要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按照财政部公布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在会计报告时,应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和计算方法处理,以便不同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四)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各级财政总预算收支编列标准,应力求一致,所有政府性财政收支均应编入国家预算之内,进统一核算和管理,避预算之外,有收支。

扩展资料
预算的基本程序有四个阶段: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在编制阶段(新预算年度开始之前),预算管理部门确定财政支出总额,再按部门确定最初的分配方案,各支出部门(职能部门)对最初方案提出反馈意见之后,再编制预算草案。
预算管理部门与各支出部门之间经过几个来回的修改与反馈,形成最终的预算草案,进入审批程序。在审批阶段,立法机关首先审定总体预算规模,再由专门的委员会对预算草案逐项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经立法机关批准后,成为正式财政预算,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在执行阶段,各收入机关依法及时、足额地完成财政收入计划,预算管理部门根据预算对政府所属的职能部门拨款,各职能部门根据拨款履行其相应的政府职能。
在决算阶段(预算年度结束之后),各职能部门和预算单位对执行结果进行总结,编制决算,经预算管理部门汇总后,交立法机关审计和审批。
在预算形成与执行的过程中,财政部门是编制预算、预算拨款和预算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机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预算

简述财政预算的基本原则。

6. 财政预决算机关运行经费包括哪些

机关运行经费包括: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
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规范财政预决算机关运行经费的措施:
强化制度建设;强化财政网络数据平台建设;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三公”经费和“小金库”治理等专项检查工作。
严肃查处单位“小金库”和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推进预决算公开,坚持公开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认真按照上级要求,积极稳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

7. 简述全面预算编制内容

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根据预算内正常的、可实现的某一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预算项目,如固定成本等。 
    2、弹性预算:在按照成本(费用)习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与业务量有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项目,如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等。 
   3、滚动预算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适用于季度预算的编制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 
   4、零基预算是对预算收支以零为基点,对预算期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项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预算数额的大小,逐项审议决策从而予以确定收支水平的预算,一般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编制基础变化较大的预算项目,如对外投资、对外捐赠等。 
   5、概率预算是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预算项目,估计其发生各种变化的概率,根据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从而编制的预算,一般适用于难以推测预测变动趋势的预算项目,如销售新产品、开拓新业务等。 
编制程序:
1、预算编制程序:企业编制预算,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下达目标。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预算期经济形势的初步预测,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企业财务预算目标,包括销售目标、成本费用目标、利润目标和现金流量目标,并确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政策,由预算管理层下达各部门。 
   2.编制上报。各部门按照预算管理层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上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 
   3.审查平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财务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预算管理层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予以修正。 
   4.审议批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在各部门修正调整的基础上,编制出企业财务预算方案,报预算管理层讨论。对于不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或者财务预算目标的事项,企业预算管理层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修订、调整。在讨论、调整的基础上,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正式编制企业年度财务预算草案,提交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 
   5.下达执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对董事会或总经办审议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由财务预算管理层逐级下达各部门执行。

简述全面预算编制内容

8. 全面预算编制程序包括哪些环节a,预算目标确定b,预算编制c,预算控制d,预算

A
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一)业务预算业务预算是基础,主要包括与日常业务直接相关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及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期末存货预算销售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