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

2024-05-05 03:18

1. 改革开放三十年

听爸爸说,我们的家乡以前特别穷,只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泥泞不堪的几条小路,要到城外才能找到商店,经济萧条。
  
   然而,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发展的非常快,简陋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凹凸不平的泥浆路变成了一条条笔直平坦的`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烟稀少,在家乡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儿繁华热闹,接上的商店让你眼花缭乱;此外,我们家乡也修建了许多旅游区,如梁启超纪念馆,小鸟天堂,圭峰山等等。这一切,使家乡焕然一新,繁华美丽。
  
   随着三十年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家乡在教学事业上也是大有发展的。在这方面,我也是深身体会到的。听学校的老师说,以前的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只是一些小祠堂,那凳子都是自带的,还有许多家庭因为经济问题,导致不能上学。
  
   现在,国家对教学事业重视了,新建学校,而且学校的设置齐全,有宽阔的操场,图书室,多媒体室等。在校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深入了解,还新建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和葵博园等,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国家推行了义务教育,使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够高高兴兴的上学去,减轻家庭负担。
  
   三十年来,经过了多少艰苦历程,经过了多少风险考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依然不断的前进着,发展着,奋斗着,为着祖国的强盛兴旺,为着家乡的繁荣昌盛而努力。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正在变化着。

改革开放三十年

2. 改革开放三十年12

从长辈口中得知,和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三十年前至今的巨大变化。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我就先从吃说起吧!三十年前,妈妈只有六岁,生活条件在村里还是比较好的。每天吃窝窝头,玉米饼。炒菜时,油少得可怜,吃上去的感觉除了咸还是咸,约两个月才吃上一顿肉。因为妈妈在家里最小,不愿意吃玉米饼子,说什么咽不下去。还好,那时外公在一家公司上班,偶尔买回家一袋面,外婆不让舅舅和姨吃,省下来让妈妈一个人吃。直到后来,改革的春风吹进村,后又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农民吃快餐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以前胖的人很少,而现在变成瘦的人少了!
  
   再说交通。以前出门的是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走在路上很不舒服。就算骑车不但速度不快,颠地还很难受,也会很累,骑自行车就更不用说了!而现在,出门是宽宽的柏油马路,汽车,摩托车,电瓶车飞快地行驶,都说明了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富强!
  
   再看穿的。以前,外婆为了省钱,平常让妈妈穿姐姐穿小了的衣服。过年时才买一件大点的新衣服,再过新年时还能穿。颜色单调,不是绿就是蓝,且款式很土。如今,妈妈的衣橱里是颜色亮丽、做工精细、款式时尚的`时装,且妈妈买时讲究穿着,是否舒服。我问妈妈:“”这麽多衣服咋还买呀?”妈妈说:“过新年当然要穿新衣了!”现在人们打扮、穿名牌已不罕见,这不正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吗?
  
   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妈妈上小学时,在简陋的砖瓦房里上课。夏天很热,也没有风扇。冬天,学生们都盼望着快点下课,在墙边来回拥挤以便取暖。现在,我们是在环境优美的教学楼里上课,教室宽敞明亮。不用担心夏天和冬天的来临,每个班级都装有空调,使我们能舒舒服服地上课。
  
   30年的变化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3. 读《激荡三十年》

本月阅读的书是《激荡三十年》的上下两部书。去看这两本书的缘由是因为他的作者和之前看过的《大败局》作者都是同一个人—吴晓波。两年看的大败局,对我而言在了解过去中国企业的兴衰中,知道了更多影响企业发展的更多因素,对于经济及历史感兴趣的我来说,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而《激荡三十年》,在大败局的基础上,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要更加令人有收获。知道这本书,是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提问,是对于这本书是否是经济学书的一个讨论,而大多数读者是把它定位一本“历史书”。带着这样的先入为主的观念,看完了这两部书,收获满满。
  
 收获一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30年历史的很多常识的普及。比如说,我比较喜欢看稍微带点经济讨论的热点问题,比如房价。但是每次看这种所谓的专家的文章,很难看懂,因为造就如今房价的现状,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它是从80.90年房产改革开始就注定了的结果。中间牵扯到的利益方诸多,所以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就要明白厉害关系是什么。虽然我现在也说不太清楚,但是我至少是知道,房价之所以降不下,和我们国家的制度是很有关系的,这涉及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个博弈,通过房产来提升经济发展是每个地方政府很主要的渠道,而中央要强制改革就必然会大乱。
  
 收获二是明白了中国经济从78年开始发展到今天,中间经历的坎坷,也就是明白了如今的经济结构以及企业的形态形成的原因。其中两书中,最大的主角是国有企业,各种扶不上墙,显然对于如今的国有企业就会有很多的包容心。而其中还有一部分坚强的人群那就是民营企业,他们是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甚至在现在已经是经济贡献的主体部分了。印象中最深的是提到了义乌那块的经济,和最近江苏卫视放的电视《鸡毛上天》都是讲的那块的人是如何有自己的商品,如何成为现在国际都赫赫有名的义乌。
  
 收获三是对于现在知名品牌企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联想、海尔、蒙牛等公司,他们的成长史堪称是一部血泪史,中间经历过的主权变革,和政府的博弈,以及这几十年间经历过的波折。尤其是一些没有好结果的企业家,如李经纬,不是他的管理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有冲突了,最后的牺牲品就是企业品牌消亡,这种涉及到政治的东西令人唏嘘。
  
 收获四是更能理解一个企业发展起来的不容易。这两部书里,提到了很多企业家,甚至都只能说是商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发光的地方,但是当不断放大后往往结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多数人都是以不堪作为结束,这是一个时代改就的,有其必然性。反过来看,比如像任正非、柳传志等,从他们中间看到了真正的智慧,能屈能伸。
  
 同时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它本身的产权问题是最重要的,至于为什么也是从这书中领会的。还有就是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有时候甚至是致命的。
  
 总结:虽然这两部书和我作为产品运营没有直接行业相关性,但是对于在对行业及市场的理解格局上上了一个层次,自己也在看完之后兴奋了几天,对于一些问题的认知上,总算是入门了。

读《激荡三十年》

4. 改革开放三十年2

改革开放三十年,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致富,奔向小康,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先拿列车提速来说吧。从90年代以来我国共进行了六次列车大提速,分别是1997年4月7日,1998年10月1日,2000年10月21日,2001年10月21日,2004年4月18日,2007年4月18日。不仅列车提速了,铁路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延伸。目前中国铁路里程7。7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的一圈半,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的6%,运输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它穿过了世界屋脊昆仑山的岩石和坚冰。它和神舟六号载入飞船升空、三峡水电站建成称为发展中国家的三大奇迹。一个外国朋友说:“中国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再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棚户区的人们走进了宽阔的楼房中了,不再漏雨,不再透风。如今已有212万平方公里的棚户区消失。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公路修好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奔上了小康之路。
  
   我想:这些辉煌成就,离不开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致富路。
  
   要我说: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什么路?我认为是一条致富路,让我国人民走向富裕,奔向小康!

5. 读《激荡三十年》上

历史的浪潮奔涌向前,过去的四十多年,中国发生了难以述说的巨变。而推动这巨变的,正是一个个敢于打破边界,回归利益本质,引领时代不断向前的弄潮儿。在商业领域,也有这么一群身先士卒的领头人。
  
 翻开历史的记录册,你很难想象,四十多年前的中国,如果你骑着自行车从这个村到另一个村,后座的框里装了三只以上的鸡鸭,被发现的话,就被定性为“投机倒把”。整个20世纪80年代,在很多城市,到民营工厂上班是件非常可耻的事情,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能够自行决定生产和经营。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住房由单位提供,子女升学,自身的工作,都与行政机构的安排有着莫大的联系。
  
 而1978年,注定是被整个中国史册浓墨重彩描绘的一年。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中国的大门终于打开。
  
 1978年,中国的高考制度恢复,多少人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他们可以真正凭借自己的能力,在知识的殿堂,接受思想上的洗礼。龙门陡开,江鲫飞跃,积压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一下喷涌。
  
 中国企业制的改革,由此也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有这么一群敢于先行迈出一步,坚忍而勇于博取的人,与旧秩序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逐渐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归根结底,这是一场利益的博弈,先是被下放了权力的国有企业与管制它们多年的政府之间的博弈,然后是新兴力量“民营企业”来分国营企业的一杯羹,后来又有外资的介入,一切都是如此变幻莫测。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摸索,我们没有可完全借鉴的道路,我们只能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去试探,在发现有问题时及时纠偏。甚至这个过程,我们还出现了往回走的情况。这就仿佛一下子浇灭了大家改革创富的热情之火,两年前还斗志昂扬,满怀热忱地想要去闯出一片天地,有所作为的那群人,变得步履薄冰,时时观望,自然放慢了向前的脚步。
  
 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那些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如华北、上海等地,由于计划经济色彩浓厚,民众对体制的依赖度较高,民营企业很难有萌芽的机会。反而是一些地处偏远,国有经济薄弱的边远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闽南和浙江中南部一带,对于改革,干得是热火朝天。上天虽然在地理位置的分配上没有给予他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却给予他们一种去探索自己道路的勇气和韧性。
  
 在这段浩浩荡荡向前大踏步的历史缩影中,被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是一位叫做邓小平的前国家领导人。设立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他也不断“走出去”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而最先嗅到中国这股改革之风的外国企业家,纷纷于第一时间来到了中国,也由此发挥出品牌的“先行”效应,优先占据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1984年,被称为中国的企业元年。这一年,张瑞敏被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当厂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雷厉风行,说一不二,这样的做事风格使得他在当年那个年代肯狠下心怒砸76台价值800多元有质量问题的冰箱。他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令在场的每一位参与制造的员工汗颜,曾经的羞愧永远铭记于心,秉持着质量为上的准则,于是成就了之后的海尔帝国。
  
 1984年,年近四十的柳传志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出来,从一间20平米的平房起步,创办了联想。那年那时,联想并非从一开始就找到了要长期发展的业务,也是在跌跌撞撞中不断成长,与IBM建立合作,逐渐步入正轨。
  
 1984年,最为耀眼的,其实是一家生产健力宝的饮料厂。80,90后一定都非常熟悉,这是这一代人曾经童年的回忆。自平生第一次喝到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李经纬便萌生出做饮料的想法。再之后,脑中灵光一闪,要做运动饮料,自此,健力宝问世。84年,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会的首冠,而作为中国代表团的首选饮料,健力宝成为风靡一时的品牌。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各地也上演了一场无度的狂欢。
  
 1984年,国家提出开发建设海南岛,“如今,弄到一张批文,倒卖一辆汽车就可以赚个上万元,这对于海南人来说,无疑是在家门口挖到了一口大油井。一时间,全岛陷入疯魔,人人争跑批文,个个倒卖汽车”。“到海南去倒汽车”成了那时最诱人的商机。但闸门一打开,事态却朝着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向去发展,逐渐变得不可控。最终这种钻国家政策空子的行为被严厉制止,相关负责人也承担了相应责任。发生在全国各地的设备引进热潮,对后来的中国公司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没有规划和秩序的引进热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行业管制上的失控。
  
 几乎在同一时间,利欲熏心的黑心厂家,在福建晋江制售假药,媒体曝光,举国一时鼎沸,晋江成为“假药”和“骗子”的同义词。药业的造假使得从此国人对于产品的品质持疑,信任的堤坝霎时崩塌。
  
 而如火如荼的经济发展催生了对于金融的强烈需求,在温州各乡村,一种被称为“拾会”的信贷交易活动悄然盛行。入会交会费,以发展会员的形式承诺高额收益,一个“不可能的游戏”在侥幸、狂热、从众心态的集体驱使下,方兴未艾地燃烧起来。然而,游戏终归有结束的那天,短短几个月,温州全市63人自杀,200人潜逃,8万多户家庭破产。
  
 当一些公共的需求无法通过合法的方式被满足,或者当法律体系的修建速度比不上人民日益膨胀的需求时,你不知道会出现何等疯狂的举动。
  
 不管怎样,未来已来,时代前进的步伐还是无可阻挡。

读《激荡三十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