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2024-05-08 05:43

1.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2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影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3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4    《人生大事》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5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2. 人生大事,观后有感

昨天看了人生大事这部电影。
  
 从头到尾,主人公是以一个市井小民,没钱确又有骨气,做事不计后果的一个人物形象,给我的感触可能没有那么那么鲜明。
  
 整体给我的感觉,是一个人的成熟,冷静,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无论什么样的糟糕与惊喜,日子都要一天天的过。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成长,如果是一个听人劝,又有人劝的人,那么成长的过程可能少了很多的错路与荆棘。
  
 青少年的冲动哪有那么容易平复,不过是有人担着,没人就自己担着。
  
 “人生,除了生死,没有大事。”
  
 可能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所以电影了虽然有很鲜明显露生活的卑微,在穷人间的挣扎,很狼狈,确又那么现实。
  
 除了生死,好像一切都能过去。
  
 下地狱,在人间,上天堂。

3.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有关人生大事的观后感(通用6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人生大事的观后感(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2    9点走出电影院,和彬彬一路称赞好电影,情节紧凑,演员在线表演,主线清晰,温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将是今年的高分电影,是的,这是看完电影后最准确的感觉!好电影总是让人们在走出电影院时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热搜了一下电影介绍。人物介绍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此之前,我看过日本电影《殡葬师》和韩国电视剧《遗物整理师》,这些都是很棒的影视作品。因为我对殡葬行业不熟悉,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电影,我会对这些职业周围的相关职业和故事产生真诚的敬意。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两个话题,一个是性,另一个是死。然而,我们最不想提到的是我们必须永远面对的。当我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这些问题时,它们可能会成为刺痛我们的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体博主上次说的话:人们想用欲望来掩盖恐惧,但他们忘记了欲望只是恐惧的本体。
    不小心又离开了,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一场葬礼,男主角的第三个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养变成了后来的收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故实现了相互治愈。
    说几部电影,我哭了好几次。(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想留点悬念走进电影院可以回头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诉小文,奶奶死了,变成了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发现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门口发现小文独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听着奶奶生前的声音小文,今天生日早点回来,奶奶给你准备了最喜欢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阳太阳,不玩很长时间,女孩晒黑不好看等等,这个声音的内容出现了几次,每次听我都忍不住湿了眼睛。想想我们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见的关心。
    片段二:三哥确认收养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边说:我不怕,因为我有父亲。小文吵闹、哭闹、不听劝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护。
    片段三:三哥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在海边以烟花的形式为父亲完成了最后的送行。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他父亲的遗书说他想要一个特别的告别仪式。没想到,他会一直盯着三哥看。烟花点燃后,停顿了几秒钟。三哥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烟花破了,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都很用心。盛开的烟花点燃了整个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这里完成了父子之间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动,还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原来,扬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喜剧在近两个小时的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老人办活人葬礼,小文误食弹珠,建仁从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儿园表演等等。这些看似搞笑的内容及时缓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绪。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较积极的框架内,没有给我太多惊喜。这一次,莫三姐让我又变成了粉丝。人物描绘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绪,比如短裤、花衬衫和寸头。小演员更令人惊讶,未来可期。配角对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吴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零散的观影经历。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3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4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5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6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4.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关于人生大事的观后感(精选10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人生大事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1    “种星星的人”是这部电影赋予殡葬行业的特殊称号。“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我也曾坐拥于山野之中,抬头遥望每一颗星。科学灌输多了,也就失了感性。总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却没有想过每一颗星都可能是某个人心里最挂记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会不会常常遥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亲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个小哪吒,跳脱、调皮,却又把该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从小和外婆一起成长,却在一天早上醒来外婆匆匆地离去。小文,不要伤心,你睡着了,外婆会变成星星掉落进你的梦里的;小文,不要难过,难过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听一听外婆的声音,外婆就在你身边。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获了一个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两个小时涵盖了三哥蜕变的一年。从原来的自私、对生活无方向的三哥变成了一个爱女儿的好爸爸;从原来对殡葬行业有异议到现在子承父业,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种星者”。三哥也许不懂父亲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实就像歌词里写的一样——“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种星星的人”。相信这个行业,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颗星星,死亡并没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动的是老莫变成烟花消逝于长江之上吧。没有满堂的哭声、没有满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装在一个最平常不过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书,让儿子选择一种最特别、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没有看到呢?在二儿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掺进烟花,成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许您已经变成了一颗星星,看到儿子的作为,估计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传递出来的观念是“人生除死无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说的“人生就像一本书,总是要翻到最后一页的。只不过标点符号不同,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没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这本书的标点符号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区槐安路七十三号上天堂,我是种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2    周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较累的原因,虽然观影过程中有几次被感动得流泪,但当时还是觉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剧中有几个情节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亲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欢的大团圆的结局。,感觉有点可惜了这个现实又深刻的主题。
    正如木心说的:中国人有个情结,姑称之为“团圆情结”,不团圆,不肯散,死乞白赖要团圆,不然观众要把作者骂死。希腊人看完悲剧,心情沉重,得到了净化。中国人看完了大团圆,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选择了一个略显沉重又现实残酷的话题,死亡,一直是中国人比较忌讳和回避的话题,电影选材很好,整体制作在水准以上,但个人感觉有点儿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电影里的情节,突然意识到电影里另外一条线索,原来还是自己肤浅了。
    电影一开场,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给人感觉就是一个出狱不久、莫得感情的丧葬师。邻居跟他开句玩笑,也要认认真真回怼过去的恶人。连跟自己的老父亲也是针锋相对,恶语相向。
    对待痛失相依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丝毫没有怜悯之心,一副铁石心肠,分分钟把孩子吓得惊慌失措。
    但就是这样一个“恶人”,在收到女友发来的分手短信时,瞬间就会方寸大乱。发现实情后,也只会默默地对着照片流泪。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时,又不加考虑的想要承担起责任。
    他究竟是恶人还是好人哪?,背着主角光环的朱一龙当然是好人。那是什么导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为哪?
    是他的童年。
    父亲说丧葬这一行“没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几代人经营着这家叫“上天堂”的丧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场渡过的,五岁就开始帮死人穿衣服,而严厉的父亲对他却总是打骂从没有给过一句肯定。
    直到父亲离世,父子之间才达成和解。他像发了疯一样,拼着命去完成父亲的遗愿。
    明白了这一层,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绝情、任性、洒脱都只是他的保护色。他还只是一个害怕受伤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当小文的母亲要来带走她时,虽万般不舍,口出恶语,他仍然忍不住会心软。
    所以他才会在雨中奋力追着远去的汽车。
    所以他才会傻兮兮的问一个孩子“你不会把我忘了吧”
    何谓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
    这是影片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
    有一种说法,我们的一生其实都是在努力弥补小时候受到的伤害。
    谢谢你,温暖我。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3    有人说中国人忌讳谈论死亡,其实我觉得不是。中国人只是不会轻易谈死,并不是忌讳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远的历史我不太清楚,但我们的爷爷辈儿还有战争、饥荒的记忆,那时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们会认为生本来就得之不易,不积极向前看就是浪费了生命,谈论死亡更是对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这部片子讲述了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饰)在刑满释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儿武小文(杨恩又饰),小文的出现,意外地改变了他对职业和生活的态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龙饰),是一名刑满释放人员,他爸爸、大姐称呼他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欢他觉得他不好好对待「人间天堂」,他邻居觉得他常常接触死人比较晦气,他女朋友还给他戴了绿帽子......他应该也认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给我的感觉是“没安全感、没出息、没自信”,还有一些空虚,好像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活着。但又有一些不服输,平时伪装得凶凶的,像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虽然外面让人称他“三哥”,但其实内里还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夸赞,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个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见小文之后,三哥的眼睛里慢慢开始有了光,对于殡葬也更加敬重了。
    电影里打动我的两个片段:
    第一个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画画。
    对于小女孩的父母来说,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够带给女儿一些温暖。短时间内接受自己的宝贝已经不在了这件事是非常难的,他们埋怨自己平时只顾工作,没有好好陪伴女儿,这可能也是对现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妈妈们的警醒吧。让我感觉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个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遗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敌,但他看不得曾经的爱人痛苦,也多亏了小文给他勇气所以答应了找老爷子帮忙。做完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家属们得到了一些慰藉,从这里开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长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了小时候邻村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因为被车压到去世了,当时听村里人说女孩也是看不出样子了,她的妈妈找人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样子才下葬的。小时候只觉得她的妈妈好爱她,现在想想,这件事无论是对生者的意义更重要。
    对了,最打动我的还有老爷子的这句话:
    “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生除死,无大事”。
    最后
    还活着,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决。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4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错,我二十岁时特别喜欢看大英雄国仇家恨比较宏观的故事,到了三十岁,有了一些人生经历和体验后,我更加喜欢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细节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种星星的人,这是一部温馨的电影,剧情很紧凑,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台词也都很精简和戳人心,每一句台词的存在都是为了丰满这部戏的情感。
    最让我动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咛声,因为再也听不到了,意味着永远的离去。还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泪崩了,孩子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她不再是一个没爸没妈的孩子了,世上有个人很关心她。
    人,生来孤独,来是一个人,走是一个人,出生结婚是喜剧,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剧,所以把上天堂的旁边放一家婚庆公司,包括里面结婚的场景,都是为了戏剧冲突,表现人生的悲欢。其实,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时的失落,但是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生死之外无大事。
    这个故事围绕着“父女”情为主要叙述线,一边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电影开头的两个镜头就刻画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别是一桌的药物和墙上哪吒的年画。
    另一边是为了爱情去坐牢,释放后还被绿的废柴中年,父子之间、男女之间、甚至和邻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善良人,这样的戏剧怎么能让人不动容,为了收养一个不相关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谓的事业,为了曾经的旧爱出手整理情敌的遗容。表面的刚硬和内心的柔软,触动了每个观众最深处的内心。
    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这部电影很治愈,让我想起来类似的几部电影,《七号房的礼物》、《海蒂和爷爷》、《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值得!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5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6    昨天晚上坐在楼下抽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朋友跟我推荐了最近的一部电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从去年10.16开始就再也没有走进过电影院,于是欣然买票,决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个叙事过程中也多有提及。导演或许是想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烟。这与《兰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异曲同工的感觉,只是一个只强调结束,一个还强调了开始。
    除此之外,我觉得比较出彩的地方是两个与血缘、感情有关系的片段。所以我戏称这部电影不该叫《人生大事》,应该叫《爱、血缘、送葬人》。爱就不必解释,这部电影包含了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爱,血缘在下面的文字里我会予以解释,送葬人是男主的职业。
    为什么和血缘有关呢?我觉得血缘这个问题在电影里进行了模模糊糊地讲述。影片最后,小文的亲生母亲来寻找小文,三妹就将小文送了回去。在这里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生和养,这两种恩情到底哪个更重要。为什么亲生母亲来寻找时就要将孩子送出去,难道孩子的意见不值得询问亦或是一天养育责任都没尽过的人,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
    当然,影片中对这个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而是在最后以小文亲生母亲加入了三妹这个团队来圆上生和养之间的矛盾。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血缘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个更重要。
    我个人是倾向于养大于生的。
    其实影片对血缘关系还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亲吵成那个样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牵头以及两个人之间确实有着生养关系,所以两人才能重归于好,父亲也终于开始认同了男主。当然我觉得这段处理得还不错,包括男主的父亲承诺,只要小文喊他“爷爷”他就愿意帮这个忙。这都能体现出老人对血缘以及传承的重视。
    说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开头就通过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试作为了一个矛盾点。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试争取机会,同样也是大事。对矛盾的集中点,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亲的遗体,还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试。当然最后选择的是陪孩子考试。这仿佛表现了在我们心里,对下一代的感情总要比对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写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将这部电影解剖开来一样。但是我想,电影是应该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鸣。这种分析只是一种看后的思考罢了。在影院时,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电影的整体叙事过程中还有两单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实都可以讨论一下。一个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总是忙于事业,在孩子住进病房之前没有进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个是老人由于获得了拆迁款,家里一直在闹,于是乎决定自己将拆迁款花光,为自己办活人的葬礼。两者都表现出了当下的一些矛盾。还有在收养小文后,幼儿园老师觉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说再忙也应该过来抽时间陪孩子。
    前两个小故事就不展开了,表现得还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个陪孩子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展开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经去过农民工子女比较多的幼儿园当志愿者。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父母们并不一定有那个能力、经历、时间来陪伴孩子。这个真的是,很复杂的一个矛盾。谁都希望能陪孩子长大,但是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残忍。就像留守儿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条件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
    大概就是这样吧。电影是好电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这部电影启发来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还应当去寻求共鸣,这才是对它的尊重。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7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8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9    《人生大事》用了一个轻松的方式,讲了一个相互温暖,互相治愈的故事。提到殡葬,我们其实往往会避而不谈讳莫如深,逝者已矣。但是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在这最后一程,我们往往还是把他们当作在世一样进行告别,最后表达着不舍。
    故事是围绕着殡葬师莫三妹展开的,但是并不沉重,他们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生活日常,甚至他们就像生活在身边的邻居,朋友。小文的出现打破了莫三妹有些颓废但无甚波澜的人生。
    从他们相处的点滴中,小文的纯真和对三哥的依赖,让他在自己都没发现的时候有了责任感,有了上心的事,有了牵挂的人。小文也不再害怕没有外婆的日子,从此有了家。
    三哥虽然很倒霉,但他是幸运的,因为莫老爹其实真的很爱他,小文无比信任他,朋友也挺他。小文也是幸运的,因为遇到了善良的三哥。
    故事没有太多的意外和转折,但是足够温暖。就像莫老爹说的,人生除死无大事。珍惜身边人。它不完美,但这才是人生,导演编剧用心给我们讲了一个好像就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的故事。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篇10    电影开篇讲的是小文的外婆在沉睡中平静地去世了,这在小文的世界里是人生大事,随之出场的是专门帮人料理后事的莫三妹殡葬师一行人。年幼的小文不懂外婆已去世离开了她,只是固执地认为谁最后碰了外婆,就找谁要外婆,所以就一路气势汹汹地追赶莫三妹找他要外婆。在小文找莫三妹要外婆的过程中,才知道小文其实是一个听话懂事暖心的孩子,外婆给她讲过的话都记得,想外婆的时候就听听电话手表里的电话录音,外婆给她做的小老虎布偶玩具“豆角”一直带着,还有她的哪吒发型和红缨枪一直都保留着。慢慢地小文也知道外婆被烧成烟消失在天空中,变成了星星,再也回不来了。
    主人公莫三妹所在的“上天堂”主管了人的死亡丧葬即身后事。一开始他父亲让他做殡葬有关的事他也极其不耐烦,但是随着情节推进,三哥也从死局中看到了新的东西。开篇小文外婆去世,接着就是一个十岁小女孩生病去世,中间还有一个闹剧帮活人办丧事,后来是莫三妹前女友的老公阿六车祸去世,紧接着就是莫三妹的爸爸去世,最后还出现了莫三妹他们一行人帮其他人办丧事的镜头。莫三妹他们办的每一场丧葬大事都让逝者体面,让生者温暖,妥妥办出了大事的格局。这其中还穿插了很多故事情节,但都是曲折的,这些生活中的一桩桩不顺心事都一笔带过,最终的结局也算的上皆大欢喜,小文、莫三妹成了没有血缘的一家人。
    死亡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话题,不管是逃避也好,直面它也好,都难以绕开。死亡本身是冰冷的,但是正是有了像莫三妹这样的温暖的殡葬师们,死亡好像也不是一件让人全然害怕的事。
    影片的结尾部分与开头形成了呼应,莫三妹的爸爸留下遗嘱后平静地去世了。莫三妹终于领悟怎样完成父亲的心愿,一个大礼花把他父亲的骨灰送到了天空,绚烂的礼花照亮了夜空,宛若满天的星星闪闪烁烁,种星星的人上天堂成为星星了。
    你我皆是赤脚来世,何惧这人生坎坷路?满目尽是沧桑,纵想豪情万丈,我也遍体鳞伤。不慕他人张狂,不羡蝴蝶鸳鸯,看透世间炎凉,不想再来一趟,没有来日方长,只有生离死别和人走茶凉,有些人陪了你一程却陪不了一辈子,人生就是一本书,总有翻到最后一页的时候,有的人画句号,有的人画省略号,人生何为大事?除了生死无大事。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珍惜当下永远最解忧。
  ;

5.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

人生大事讲述的是一对特殊父女之间的情感故事,这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看过之后令人动容。
该片是由朱一龙和杨恩又领衔主演,片中的朱一龙饰演的是一位殡葬师莫三妹,他原本是一位生活在谷底的普通人,但是在一次葬礼中他救下了险些被烧的小女孩武小文,两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做过父亲的莫三妹陷入了迷茫。

影片中两人的交流与互动看得人非常感动,尤其是莫三妹想将小文送走,因为自己也没有能力去抚养她,但是小文却意外的找了回来,这一段让人看得心酸。这部影片看过之后,令人的心五味杂陈,因为非常贴近生活。
这确实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生活在底层的男主角与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小女孩,两个人的相依为命,莫三妹为小文撑起一片天,小文又温暖了莫三妹。

人生大事观后感简短

6.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通用7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生大事》的观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    这个周末的天公一直淅淅沥沥诉说着自己的心情,比毛毛雨略大些的雨点断断续续不停,给前两天燥热的天气带来些许清凉,虽然难免有些出行的不便,却让整个世界变得清新了起来。闲来无事,便约许久不见的朋友去看了一场最近评分很高的电影——《人生大事》。
    碍于我素来就有假使提前看了过多某部电影或电视剧剧透或者剧情介绍,再看就味同嚼蜡的怪癖,便连电影简介都没有点开就进了影院。群众的眼睛果然是锃光瓦亮的,它的确没有让我失望。今天的场次本来是晚上七点的,但到了时间大屏幕还是白白的一片,一度让我以为工作人员忘了开机,直到七点零二的时候才开始进入新电影广告宣传阶段,三分钟的广告过后正式切入正题。第一幕是一个扎着两个小犄角宛如“小哪吒”一般的三四岁小女孩(小文)和一位婆婆躺在床上睡觉,婆婆的电话响了,小女孩醒了,她一遍遍喊“外婆”,拉外婆,外婆都没有回应。我们知道,外婆已经去世了。但是小女孩显然不知道去世是什么,她看着协助料理后事的“上天堂”门店工作人员(其中包括男主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和他的搭档小胖)要把外婆抬走,拿着“红缨枪”就对莫三妹下手了。可是孩子毕竟只是孩子,小哪吒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家把外婆装进一个写着“奠”字的大盒子里抬走了,而比她大几岁的表哥告诉她外婆死了,要被装进盒子里送去殡仪馆火化,她再也见不到外婆了。小女孩便追着灵车开始奔跑,她追着跑了好久好久,一直追到莫三妹他们从殡仪馆回到门店。她真的像哪吒一样站在了店门口,拿着红缨枪让莫三妹还自己的外婆,场面一度变得混乱。接着,以饰演“哮天犬”闻名的男演员陈创(小文舅舅)把小女孩接走了,而号称“齐天大圣”的莫三妹和“小哪吒”小文的故事开始了。
    莫三妹是一个曾经为喜欢的人打架而进过监狱的小混混,人称“三哥”。他自认为从小被父亲管束不受父亲待见而叛逆作妖,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甚至连接手经营“上天堂”也只是为了“骗取”房本好迎娶心爱的姑娘熙熙。他满口脏话,被人指指点点,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彼时的他可能心里眼里都是灰的,除了和熙熙聊天的时候。但是当他开心地去找自己喜欢的女孩儿的时候却意外得知自己拿命去爱的姑娘居然要和那个自己当初为她拼命的男人结婚了。打脸来得猝不及防。莫三妹似乎也“一无所有”了,而同样一无所有的还有小文。她无父无母,的外婆也去世了,“妻管严”的舅舅也对她爱莫能助,只得暂时把她放在莫三妹的店里。就这样,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开始了互相取暖的日子,他们从最初的对立慢慢变得亲近,密不可分。中间穿插了许多令人忍不住落泪的情节,建议观看时备好纸巾。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被他们之间的情感互动打动,还有那些温暖而美好的话语,比如外婆给小文的一则则语音信息。而我感触最深的却是莫三妹的父亲躺在病床上说的那几句话。他说,“人生就像一本书,你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他说,“人生除了死,无大事”(这句话应该也是电影片名的来由之一)。他说,“他终于有上心的了”。每一句话都满含哲思,令人寻味不尽,尽管有的话我并不是第一次听见,却依然觉得深刻不已。人生处于顺境固然好过如意,难得的是身处逆境依然不放弃不气馁,就像有句话说的“人从悲伤中落落大方走出来的都是艺术家”,从逆境中翻盘改命的亦是。
    电影的最后,莫三妹和小文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完成了彼此的救赎。希望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就算不能迎来电影里的happy ending,也希望我们这一生回首无悔满是感动。人生无非是一场从生到死的旅行,旅途中每一件貌似不起眼的事情可能都是大事,也可能每一件事情相较于或长或短的人生都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无论是什么,它都曾light up过你旅途中的一程。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2    去看这个电影之前,我没有看剧情,没想到开头的剧情,是以老人离世为题材,话题很沉重,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不适合,但是,每个人终究要经历,不如让孩子从小了解,对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认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面对漫漫人生路有个思想准备。
    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贵,有的平凡,有的辉煌;有的步步高升事业有成,有的碌碌无为却被视为没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轻时候走过弯路,历经坎坷和磨难,但是,幡然醒悟之后,洗心革面,浪子回头金不换,犹如重生,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闪耀出善良、友爱、尊重、孝道的优秀人性光芒。
    电影中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成长、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祸福,都要面对无法预测的生老病死,在这个漫长又短暂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义。
    小时候都不能理解“死”含义,像电影中的小姑娘寻找死去的外婆,就给她说:“外婆化为青烟,飘到了天上,变成了一颗闪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在静谧的夜晚,仰望着满天繁星,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电影中有句台词:“天上的每颗星星都是守护着爱着你的人。”你可能会想到你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哪些爱着你的人;你可能又会想到无私爱着我们的父母,也可能会想到在我们面前撒娇的有时候气人,有时候可爱的孩子们。
    面对爱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动,从生到死,爱都在我们的周围。《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说:“谢谢你,温暖我。纵有悲欢离合,纵有艰难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着,努力的活着,善良的活着……”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3    这是一部什么片子呢?丧葬、亲情、家庭教育、死亡教育等等。感觉导演或者编剧想糅合的东西太多了。看的时候呜哈呜哈呜哈,看完了好像除了那几句金句,并没有太多记忆点。
    整体看下来就是《入殓师》糅合进了其他一些喜剧、冲突元素,反而模糊了主题。如果单纯对丧葬主题感兴趣,建议看《入殓师》就好。
    看到最后,始终没等到赵照的《人生大事》同名主题曲,电影确实没有歌曲立意深刻,如果真的采用,感觉反而会有些违和。《送别》和《小星星》跟剧情契合度更高。
    有两处感觉转折的有点生硬。一处是小文外婆的舞伴愿意花巨资生前办皇帝式的丧礼,虽然后文有交代,还是觉得有点为了惊世骇俗而惊世骇俗。另外一处是小文生母突然出现及其惊世骇俗的经历让人错愕。
    另外,莫三妹与父亲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这个坑始终没有正面填补。小文、父亲病床上交代二哥去世缘由和信件,都有侧面推动,但是导演始终没有正面去处理这种疏离感。
    电影反复强调人生除了死亡无大事,可是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的呀。正是这些日常小事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所以把每一天都过好,真正活过的人是不会怕死的。就像孔老夫子讲的:
    “未知生,焉知死?”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4    这是2022年,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看到抖音上以及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非常好,所以呢!也是特别好奇的并带着一些自己想法走进了电影院。
    整体电影下来的感触就是,人生除了“生和死”其余的都是小事。
    刚开始是小女孩从睡梦中醒来,怎么也叫不醒自己的外婆,也许对于小朋友可能是外婆睡着了还没有醒,但是并不知道外婆已经离开,其实这个点是非常感触的,但是没有感触到我,也许跟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长这么大我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婆长什么样子,甚至连记忆都没有,所以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共鸣。
    其实我挺佩服三哥的爸爸,虽然说他对孩子是以严厉的,但是这也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的爱,在他爸爸去世后所留下的信,挺佩服一位父亲的伟大,知道自己随时都会离开在写信的时候,那种对孩子的爱,让他的孩子去猜自己想要以那一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一点自己是非常感触的。
    也许是自己活得太过于人间清醒了,有得时候自己也会在想如果那一天自己要是要离开了,会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又有多少人会记得你,又有多少人会为你难过呢!又有谁会为你哭泣!
    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想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也许是自己想早了,但是人活着总有一天会离开啊!我只是以后会遇到的问题提前想了而已。
    最后说说小女孩吧!这么小小的年纪演技爆棚,其实这反应出有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不能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留给一个孩子来承担,应该给一个孩子有一个爱的、健全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生我们是子女、未来也会是孩子的父母,更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爱,愿我们未来都能生活在爱里。
    人生很长、好好体验,让爱充满生活。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5    去电影院的路上,老爸问我:“今晚看啥电影?”我答:“人生大事。”再问:“啥子是人生大事?”我答:“生和死。”这是我第一次带爸妈看电影,看了一部殡葬题材的影片,相信他们也是印象深刻。虽然影片围绕冷门的殡葬行业展开,但却并不让人感到阴冷和恐惧,因为它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首先谈谈《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倒霉殡葬师大叔和一个可怜孤儿的故事。详细点说,就是时运不济的殡葬师男主(莫三妹,人称三哥)拉走了女主(小文)刚去世的外婆,小文从此为找外婆缠上了三哥,之后发生了种种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有欢笑、有痛苦、有愤怒、有成长,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久而久之,痞里痞气的三哥对小文开始莫名地心疼和爱护,并收养了她。通过抚养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三哥的人生也出现新契机。男女主双向救赎,影片笑点和泪点齐发。温暖的电影、温暖的情景、温暖的家人。
    接下来谈谈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三哥的父亲去世了,为了完成父亲最后的嘱托——为他办一场特别的葬礼,三哥将父亲的骨灰制作成了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让“挫骨扬灰”变成了“生如夏花之绚烂”。然而,烟花再美也只不过是一瞬间,像极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长大,到成家立业,再到老去直至死亡,大部分人穷极一生都在奔波劳碌,到头来发现人生恰如一场烟火,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不曾留下。所以,人啊,既然是哭着来的,一定要笑着走过这一程。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影片的一开始,小文的外婆去世了,三哥为她整理遗容并带她去火化。此后,小文一直追着三哥问:“我外婆呢?”忍无可忍的三哥向小文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她外婆被烧成烟飞到空中去了,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所以在小文眼中,死亡就成了装到大盒子被烧成烟,然后烟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可以一直陪伴大家。在小文的认知中,人死后变成了星星,殡葬师成了“种星星的人”,死亡好像也变得温暖了起来。
    影片还有很多不错的情节,为了孩子仓促送走老人、为了事业遗憾送走幼女、为了钱送走自己等等,真实、搞笑又发人深省,是一部值得和长辈一起观看的好影片。
    “人生就像一本书,你翻到最后一页才知道,有的人是句号,有的人是省略号。人生,除死,无大事。”当下,我们要做的,是珍惜身边人。当怀念故人时,抬头看看天上,只要你相信,他们就在那里陪着我们。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6    《人生大事》作为一部殡葬题材电影,虽然讲的是殡葬题材,但并非颓丧的一哭到底或者简单的只谈生死,而是通过聚焦市井小人物的故事,启发观众从死亡的角度出发,再度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在这部电影中感受到了平凡珍贵的人间温暖,影片中既有“大笑爆哭治愈”的瞬间,也有“烟火气息十足”的市井生活,这部片子饱含“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死亡不再是冰冷恐怖的,而是从容客观的存在,是我们每个人终有一天要学会面对的,也不得不面对的。
    我作为殡仪馆最普通的一名工人,看完这部影片,更多的是看到了殡葬从业者的不易。我们不被大众认可,被误解,被歧视,就算被家属恶言相向,甚至拳脚相加,我们都要保持克制,秉持着“圣人之心”去照顾家属的情绪。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殡仪馆或者社会上的殡葬师对于逝者的意义。电影中有一个片段,莫三妹受委托请出老爷子为前女友的老公整理残躯,在殡仪馆整容间,老爷子亲授还原逝者躯体面容的修复技艺,为逝者老六恢复肢体和半边面容,为逝者保留了一丝尊严。这个片段不仅仅是殡葬世家的传承,还是对逝者亲属委托的一种责任。我们为逝者梳理面容,穿整衣物,就是希望能够让逝者能够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离开世间。“他们就是干这个的,收钱就应该把事情办好”、“不要靠近我们,脏死了,晦气”,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在背地里听到了无数次。我们不求每一位家属都能有一颗感谢的心,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家属的尊重。
    何为人生大事,电影中莫三妹父亲遗言中给了答案:“人生好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翻到最后一页,人除死,无大事。”这告诉我们,人生不要在意太多,积极面对一切。莫父干了一辈子殡葬师,最后希望莫三妹给自己安排一个不一样的发送方式,莫三妹也遵照遗嘱,把父亲的骨灰以烟花的方式发射到天空,化作一颗颗繁星。这里也点到了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绿色殡葬,减少土葬,提倡绿色安葬方式,也许通过这部电影,很多人都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7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7. 人生大事观后感怎么写

 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有童年欢声笑语有少年年少轻狂有青年努力奋斗有中年成家立业有晚年天伦之乐……一切都要经历,都要走过去,都将会成为回忆。

  人生——就像一场途旅行。会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站点,但不能让这么多站点成为停滞我们脚步羁绊,要永远前进。也许中途美景会很好,会让我们很留恋,会让我们终身难忘,会让我们流连忘返……呵呵,但是这并不是终点站,也许下个站点会比现在更好呢?也许就像有毒玫瑰一样,是那么妖娆,是那么美丽,可是当我们慢慢靠近时候,却发现已经中毒,无法自拔……我们终究要明白,有些人终究只是自己人生过客,强求不来,挽留不了;有些事只能当做过往云烟,记在心里会让自己永远伤心;有些地方淡忘就好,不必记太清,因为有些地方更值得你去记住……只有用心感悟人生,感悟每一个站点,才会让每一个站点深深地留在我们心海里,如果只是哭只是闹只是堕落只是消极,那么迎接你将是无底深渊,到时候就真无法自拔了!用那颗心,去留住每个让自己心动事物,那时候,你便会发现——阳光并不刺眼,人生并不苦短。
  人生——要懂得“放弃也美丽”。也许,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我们会接到许许多多通知许许多多机遇许许多多职业……但在那么多“许许多多”中,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符合自己呢?做好选择,是人生一大难题。也许会被途中形形色色机关设害,会被五花八门陷阱困住……那时候,朋友,请保持一颗平静纯洁心。不要做盲目挣扎,也许会像在沼泽地里一样,越挣扎陷越深……你要学会感悟人生,用你眼睛观察事物,用你心去找出破绽,这样,才是唯一能够解救你方法。要学会放弃,放弃那些不符合自己放弃那些对自己没有好处放弃那些自己认为不适合自己,也许那样,不仅为你赢来了下一个更好机遇,也为别人创造了一个很好机遇。
  人生就如一场马拉松赛跑,只有懂得感悟人生,我们才能坚持跑到终点,成为万众瞩目焦点!

人生大事观后感怎么写

8.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生大事》的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1    每次,遇到一部好的电影,都觉得很荣幸。电影,其实,是一本形于色,付于声的书,用戏剧在诠释生活并补足生活,《人生大事》是一本,并不会厌的书。
    我以为它悲情,其实并不,小文的人生浓缩了市井里最悲情的角色,莫三妹浑浑噩噩的人生,因为小文,多了光亮,一个是童年正在悲惨,一个是有过残缺不全的童年,他们,是互相取暖吧。
    还有,是不是,大人们,毕生追寻的都是在弥补自己残缺的童年呢?三妹对小文的爱,其实就是弥补童年的缺爱吧。上一辈非打即骂,永远不被赞扬的爱,即使成年后,在生活里被理解了,也终究无法释怀,因为童年,无法再来。
    中国人向来是看重死后哀荣,三妹从对白事的不理解,到渐渐体会他所做的事能带给逝者亲属的安慰,并逐渐成为真正的种星星的人。
    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身后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想让留在这个世界的亲人可以不用太伤心,不会太难过,三妹,带着他种星星的队伍,在市井里穿行,把一颗颗星星送上天,也送走了难以说爱的老父亲。
    镜头一直锁定在,窄巷,杂乱,冲突的环境里,仿佛,就是我们童年生活的场景。
    可是,它不悲伤,也没有故作悲情,大概是上了年纪的原因,已经渐渐少了很多情绪,对悲,其实不会大悲,对喜,其实也没有很多喜,所以,它的温情,让我觉得会会心一笑,然后,对生活以歌。
    粉色的,画满星星的骨灰盒,飞上天和烟花做伴的葬礼,想念亲人的时候,就抬头看看星空,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愿思念化作星星伴我们温暖前行。
    看完出了影院,在路过的水果店买了一个大大的桃子,然后,像他们一样,狠狠的咬了一大口,脆脆的,香甜的,声音,真好。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2    早上看完了电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触。尤其是开头,看着小文叫不起来外婆,恍然觉得这是惊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来,最亲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烧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着殡葬行业、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处理小文外婆后事时遇到了小哪吒——小文,两个欢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亲去世,小文的母亲带走了小文,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三哥幡然悔悟,开始热爱自己的工作,养着找回来的小文,开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够动人。像小文与三哥,是不打不相识的关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为命的关系;像老爷子与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弃的关系,最后还是父慈子孝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一开始可好可坏,相处久了却又自有真情在。
    还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无大事”,电影里则排除了生,变成“人生啊,除了死,无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电影中婚庆店与殡仪店代表的延续与死亡,还是悲欢离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还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或大或小,好过不好过都得过。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发生,处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说起来容易,谈死亡还是太难。小时候,那些疼爱我的老人离世都没去过;未来,又希望活着的亲人们长久地活下去。最害怕医院,最不想看到离别的时候。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3    9点走出电影院,和彬彬一路称赞好电影,情节紧凑,演员在线表演,主线清晰,温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将是今年的高分电影,是的,这是看完电影后最准确的感觉!好电影总是让人们在走出电影院时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热搜了一下电影介绍。人物介绍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此之前,我看过日本电影《殡葬师》和韩国电视剧《遗物整理师》,这些都是很棒的影视作品。因为我对殡葬行业不熟悉,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电影,我会对这些职业周围的相关职业和故事产生真诚的敬意。
    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两个话题,一个是性,另一个是死。然而,我们最不想提到的是我们必须永远面对的。当我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来面对这些问题时,它们可能会成为刺痛我们的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体博主上次说的话:人们想用欲望来掩盖恐惧,但他们忘记了欲望只是恐惧的本体。
    不小心又离开了,回到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说了什么?因为一场葬礼,男主角的第三个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养变成了后来的收养,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事故实现了相互治愈。
    说几部电影,我哭了好几次。(以下内容涉及剧透,想留点悬念走进电影院可以回头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诉小文,奶奶死了,变成了烟,变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发现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门口发现小文独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听着奶奶生前的声音小文,今天生日早点回来,奶奶给你准备了最喜欢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阳太阳,不玩很长时间,女孩晒黑不好看等等,这个声音的内容出现了几次,每次听我都忍不住湿了眼睛。想想我们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见的关心。
    片段二:三哥确认收养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边说:我不怕,因为我有父亲。小文吵闹、哭闹、不听劝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护。
    片段三:三哥抱着父亲的骨灰盒,在海边以烟花的形式为父亲完成了最后的送行。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他父亲的遗书说他想要一个特别的告别仪式。没想到,他会一直盯着三哥看。烟花点燃后,停顿了几秒钟。三哥向前走了两步,然后烟花破了,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编剧和导演都很用心。盛开的烟花点燃了整个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这里完成了父子之间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动,还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原来,扬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精彩的情节。喜剧在近两个小时的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老人办活人葬礼,小文误食弹珠,建仁从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儿园表演等等。这些看似搞笑的内容及时缓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绪。
    当然,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较积极的框架内,没有给我太多惊喜。这一次,莫三姐让我又变成了粉丝。人物描绘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绪,比如短裤、花衬衫和寸头。小演员更令人惊讶,未来可期。配角对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吴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零散的观影经历。人生除了死,没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们都能成为点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4    电影故事是以丧葬行业展开的,让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礼或者如何有体面的离开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电影开头所展现的那样,死亡,是人人所避讳但终要面对的话题,就像医院北面的丧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阴差阳错得跟随主角从事丧葬工作并且最终接受事实、相互照顾的故事。听上去有些无聊,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感受到了电影传达给我未曾想到的——死亡虽然应严肃面对,但可能也真的就不过如此。
    例如将丧葬店安排在狭小热闹的胡同里,两边是婚庆店和理发店(好像是),初看是这么格格不入,虽邻里间偶有摩擦,但最终也都接受并相处融洽,让我感觉它不再那么碍眼了;虽然葬礼贯穿了整个电影,哀伤的情感是逃不过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礼的形式以及它所带来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其他的事件,虽然有些戏剧性,如两个主角间的相互救赎、女友的离开、朋友的结婚等等。
    这些都让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来要面对的死亡,可能我们当下才是真正的人生大事——与其担心未来,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顾,对自己负责。
    回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些探讨与死亡相关的电影,比如入殓师、寻梦环游记、百鸟朝凤等,虽然这部和它们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让我熟悉,而且现在我才发现它所表达的好像也都是为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入殓师讲的是关于这个职业的故事,让人们探寻工作的价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认真对待,生活也应是如此;寻梦环游记是说一个人的社会性死亡即当现实中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才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记住。
    电影结束后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么呢?可能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同吧。那我现在又在意的是什么呢?
    《人生大事》的观后感5    在一个安静的清晨,武小文大声喊着“外婆”,她发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外婆久久没有睁开眼睛,年幼的武小文并不理解“死亡”的含义,在她看来,外婆只是沉沉地睡着了。
    武小文外婆去世后,身为“上天堂”殡葬店工作人员的莫三妹到场,为前者料理后事,连他都未曾想到,在武小文的眼里,自己成为了“偷走”外婆的坏人。与此同时,失去外婆的武小文沦为亲人眼中的累赘,命运将她与莫三妹捆绑到了一起,两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有喜有悲的琐事,随着接触的不断深入,武小文与莫三妹从互生敌意到相依相伴,带给观众无限感动和感触。
    据制片方介绍,早已制作完成的《人生大事》定档4月2日,陪伴观众度过清明假期。按照惯例,新片上映前,制片方往往会放出全新物料预热,包括宣传海报、宣传片等等,让朱一龙倾注心血的《人生大事》也不例外。就在3月1日,一段长达1分42秒的《人生大事》宣传片上架,随后空降热搜,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走进《人生大事》宣传片,武小文与莫三妹相遇初期,两人针锋相对,抱着满满的敌意,之后武小文与莫三妹互相温暖,后者担任起了“爸爸”的角色。此外朱一龙与杨恩又还频频上演感人至深的哭戏,当武小文询问自己是否再也不能听到外婆的声音,莫三妹不禁红了眼眶,他深知“天人永隔”有多么残酷;在绘画课上,莫三妹看到武小文为自己创作的卡通画,潸然泪下。互飙演技!两位优质演员之间的对手戏不容错过。
    在宣传片的最后,害怕失去武小文的莫三妹问道:你以后,不会把我忘记了吧!对于这个问题,倾情演绎莫三妹的朱一龙第一时间发文回应:记着你!只用了短短4个小时,朱一龙写下的三个字获赞破40万,转发量同样破10万,朱一龙的超高人气展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