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式太极拳口令是什么?

2024-04-30 17:52

1. 32式太极拳口令是什么?

32式太极拳口令词: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左琵琶势
5、进步搬拦捶(孙式)
6、如封似闭
7、搂膝拗步
8、右单鞭
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
14、转身撇身捶
15、捋挤式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
21、肘底捶
22、倒转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

32式太极拳口令是什么?

2. 32式太极拳口令是什么?

32式太极拳口令是:
1.起势 。  
2.右揽雀尾 。
3.左单鞭 。
4.左琵琶 。 
5.进步搬拦捶。
6.如封似闭。
7.搂膝拗步。
8.右单鞭。
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
14.转身撇身捶。
15.捋挤式。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  。
21.肘底捶。
22.倒转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 。 
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
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
32式太极。

相关如下
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太极拳”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3. 32式太极拳口令是什么?

一、起势
二、右揽雀尾
三、左单鞭
四、左琵琶势
五、进步搬拦捶

六、如封似闭
七、搂膝拗步
八、右单鞭
九、右云手
十、野马分鬃
十一、海底针
十二、闪通臂
十三、右揽雀尾
十四、转身撇身捶
十五、捋挤势
十六、右拍脚
十七、左分脚
十八、右蹬脚
十九、进步栽捶
二十、右左穿梭
二十一、肘底捶
二十二、倒卷肱
二十三、右下势
二十四、金鸡独立
二十五、左下势
二十六、上步七星
二十七、退步跨虎
二十八、转身摆莲
二十九、弯弓射虎
三十、左揽雀尾
三十一、十字手
三十二、收势

32式太极拳口令是什么?

4. 32式太极拳拳谱口诀

32式太极拳拳谱口诀如下:
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左琵琶势;前进搬拦锤;如封似闭;搂膝拗步;右单鞭;右云手;野马分鬃;海底针;闪通臂;右揽雀尾;回身撇身锤;捋挤势;右拍脚;左分脚;右蹬脚;前进栽锤;络绎;肘底锤;倒卷肱;右下势;金鸡独立;左下势。

上步七星;让步跨虎;回身摆莲;弯弓射虎;左揽雀尾;十字手;收势。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拳的劲法有多种,学习太极拳的劲法要学会灵活多变,掌握太极拳劲法变化技巧,有助于太极拳实战。其次,要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练拳时,脚给地面一个蹬力,地面就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叫“问地要力”,这个力通过脚、膝、胯、腰、肩、肘,传递到手。

练习太极拳时,按照这七个环节传递劲力,动作要缓慢柔和,注重体验内力的运行。这样,把下盘功夫练好了,然后中盘和上盘的动作就容易协调配合了。

5. 32式太极拳拳谱口诀

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左琵琶势;前进搬拦锤;如封似闭;搂膝拗步;右单鞭;右云手;野马分鬃;海底针;闪通臂;右揽雀尾;回身撇身锤;捋挤势;右拍脚;左分脚;右蹬脚;前进栽锤;络绎;肘底锤;倒卷肱;右下势;金鸡独立;左下势。上步七星;让步跨虎;回身摆莲;弯弓射虎;左揽雀尾;十字手;收势。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32式太极拳拳谱口诀

6. 32式太极拳口诀

   32式太极拳口诀    一   起势
    1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2两手慢慢前平举3屈蹲按掌二   右揽雀尾
    1提脚抱手2向左前方上步3弓步棚手4坐褪转腰扣脚5抱手收脚6转身向右上步7弓步右棚手8伸臂翻掌9坐褪转腰后捋10转腰搭手11弓步前挤12坐褪平云13转腰扣脚旋臂14丁步按掌三   左单鞭
    1勾手转身出脚2弓步推掌四   左琵笆式
    1跟步摆掌2做腿带手3虚步合手五   进步搬拦捶
    1转腰穿掌2上步穿掌3进步拦掌4丁步打拳六   如封似闭
    1做腿翻掌2上步收掌3弓步推按七   搂膝拗步
    1转腰撇脚2摆手收脚3收手上步4弓步搂推5转腰撇脚6收脚摆掌7转腰上步8弓步搂手推掌八   右单鞭
    1坐腿转腰扣脚2重心左移坐褪转腰云手翻掌收脚3勾手转腰上步4弓步推掌九   右云手
    1坐腿转腰扣脚松钩2右云翻掌收脚并步3左云反掌开步出脚4右云反掌收脚并步5转腰左云翻掌开步十   野马分鬃
    1转腰抱手提脚2转身上步3弓步分手4转腰撇脚5抱手收脚6转腰上步7弓步分手十一   海底针
    1跟步反掌2坐腿提手3虚步插掌十二   闪通背
    1立腰上步2弓推掌十三   右揽雀尾
    1转腰撇脚2抱手提脚左胸前抱球3出步上步4弓步棚手5伸臂翻掌6坐腿转腰后捋7转腰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收手10弓步推按十四   转体撇身锤
    1坐腿扣脚转腰分手2重心右移坐腿收脚握拳合手3转腰上步举拳4弓步撇打十五   捋挤势
    1转腰扣脚2弓褪腿穿抹4收脚后捋4转腰上步搭手5弓步前挤6转腰扣脚7弓步穿抹8收脚后捋9上步搭手10弓步前挤十六   右拍脚
    1转腰扣脚2合手提腿3分手拍脚十七   左分脚
    1落脚翻掌2弓腿分手3提腿合手4分手分脚十八   右分脚
    1落脚合拳2蹬抖弹十九   进步栽拳
    1落脚摆掌2收脚摆掌3上步收掌4弓步载捶二十   上步左右穿梭
    1转腰撇脚分手2收脚抱手3上步错手4弓步架推5转腰扣脚6收脚抱手7上步错手8弓步架推二十一   肘底捶
    1坐腿落手2退步翻掌3虚步劈掌二十二   倒卷肱
    1侧手翻掌2提腿收手3退步推掌4虚步推掌(重复三次)二十三   右下势
    1转身扣脚合手2提脚举手3仆步分手二十四   金鸡独立
    1弓腿举手2独立托掌二十五   左下势
    1落脚转身合手2弓步分手二十六   上步七星
    1弓腿举手2虚步架棚拳二十七   退步夸虎
    1退步松手2坐腿分手撑掌二十八   转身摆莲
    1扣步抱手2转身穿摆掌3摆莲拍脚二十九   弯弓射虎
    1落脚摆手2弓步架打拳三十   左揽雀尾
    1转要撇脚2抱手收脚3向前上步4弓步棚手5摆臂翻掌6转身后捋7转身搭手8弓步前挤9坐腿后引10弓步推按三十一   十字手
    1转身扣脚撇脚分手2坐腿扣脚合手3收脚举抱三十二   收势
    1翻掌分手2垂臂落手3收脚还原成预备式

7. 32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口令

        太极拳  运动在多元化的21世纪以其极佳的健身效果而受到世人的广泛欢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2式太极拳的特点。欢迎阅读!
         
          简述32式太极拳的特点 
         1.心静体松
         心静体松是太极拳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的重要特点之一。打太极拳要求思想集中,全神贯注于动作,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心静”是练太极拳的重要原则,“心静”要求要专心。
         在练拳时,思想要集中,意识不断地引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不能顾此失彼:“心静”要有耐心,不可焦躁或心猿意马,否则动作方向、姿势不正确,就难以把太极拳学好、练好。
         “体松”是和心静同样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贯彻“用意不用力”的重要  措施  。运动时,在心静的前提下用意引导肢体内外各个器官、关节和肌肉的放松,逐步做到全身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内外各部分无一处不松,尽量使身体自然舒展而不僵硬。
         按照规矩用劲,以意贯注于动作过程之中,按照动作的虚实变化适度地完成动作。
         2.轻灵沉稳
         练太极拳要求在意识引导下动作轻灵、重心沉稳。“轻灵”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所谓“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只有用力越少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能灵活。
         灵是轻的发展,在轻的基础上发展,方能达到“一羽不能加"的高度敏感的灵。 “沉稳”是使上体端正舒适,保持下肢稳定,要求虚领、立身中正、气沉丹田、步似猫行。进退转换,要分清虚实,步随身腰变化,需稳健、轻灵、沉着。
         3.柔和缓慢
         “柔和”的前提是要放松,放松对解除疲劳、积蓄力量,以及提高耐力、速度、灵敏和技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练习时,要求始终放松,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全身放松。
         放松是用意的,是积极振作的,不是漫不经心、消极疲塌的。练习时,要在放松的基础上使两臂动作保持弧形,使两臂运动走弧线。
         “缓慢"也是太极拳的重要特点,它是一种平稳中正的缓慢,肌肉和骨节不是处在某一特定角度下收缩和旋转,而是用许多不同的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的静力性练习。
         4.连贯圆活
         练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要求做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地连贯圆活。每一势如何起、如何落,要仔细揣摩,到定式时必须意识贯注十分满足,
         似停非停,这种势与势之间的承接,就称作连贯。连贯就是要求上一动作和下一动作折叠地衔接起来,转接处微微贯动,不僵不滞,不能有停顿断续之处。
         动作要圆活,亦即动作要圆满、灵活,在一连贯的弧形动作中圆满地不凹不凸,无有缺陷,不起棱角,变动又非常轻灵活泼。圆满灵活运用到动作上,要求达到中正不偏、不越界限、不被压扁、走化粘依、不丢不顶、处处圆满灵活。
         5.身法中正
         身法中正指的是“中正不偏”、“上下一条线”。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是“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处处不使身体各部位散漫失中。要表现出中正、大方、严
         正、舒展、和顺的形象,符合心静用意的静态要求。练习时不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四肢动作不论如何转换,自头顶、躯干至会阴始终要形成一条直线。
         凡是身向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失去重心垂直平衡的,都是不符合“中正不偏"的要求,都是身法上的缺点。“上下一条线”的关键,在于用意识使脊柱保持垂直状态。
         太极拳身法的轻灵、圆活,全凭腰、胯、胸的运转和协调动作,使得在任何角度上都能够保持全身的平衡;进退、旋转,不论手足如何伸缩,身法必须保持中正。虚领顶劲和尾闾中正是太极拳身法中正不偏的标志。
         但如果没有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的协调动作,胸部就会僵僵的得不到运动,腿部也只有随着腰部的左旋右旋而左右旋转,得不到一升一降的上起下落的弧形运动。
         虚领顶劲是身法中正的首要条件,尾闾中正作为动作定向的舵手,含胸拔背和气沉丹田是身法上须始终保持的,是气不上浮、重心稳定的关键。
         6.协调完整
         太极拳的连贯圆活,是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全身肌肉群在意识指挥下做精确严密的、有组织的、有规律的统一性运动,不使各关节拉力所产生的分力破坏平衡,而是在节节贯串中求得每一动作的合力点。
         这在太极拳中称作对称协调。太极拳对称协调的内在规律,可以  总结  为五个方面:意欲向上,必先欲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上下左右,相吸相系;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7.呼吸自然
         太极拳呼吸是根据动作的变化而自然形成的,与动作配合不起来或用自然呼吸法的人,坚持练拳时间长了,也会不自觉地使动作和自然呼吸结合起来。开合、虚实与呼吸要自然结合,合和虚是蓄、吸,开和实是发、呼,一开一合就是一呼一吸。
         开吸合呼是以胸廓的扩张与否为开合的概念,胸廓扩张的动作为开;反之为合。开合是姿势上的现象,虚实是内劲的轻和沉的现象,呼吸是运动生理上的自然现象,三者密切地自然结合,构成了太极拳锻炼  方法  上练意、练气、练身三结合的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
         8.意领身随
         人体的任何动作(除反射性的动作外),包括各种体育锻炼的动作,都需要经过意识的指挥。练习太极拳的全部过程,也要求用意识(指想像力)引导动作,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拳论说:“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身随就是这个意思。
          32式太极拳口令 
         (一)起势
         (二)右揽雀尾
         (三)左单鞭
         (四)左琵琶势
         (五)进步搬拦捶
         (六)如封似闭
         (七)搂膝拗步
         (八)右单鞭
         (九)右云手
         (十)野马分鬃
         (十一)海底针
         (十二)闪通背
         (十三)右揽雀尾
         (十四)转身撇身捶
         (十五)捋挤式
         (十六)右拍脚
         (十七)左分脚
         (十八)右蹬脚
         (十九)进步栽捶
         (二十)左右穿梭
         (二一)肘底捶
         (二二)倒转肱
         (二三)右下势
         (二四)金鸡独立
         (二五)左下势
         (二六)上步七星
         (二七)退步跨虎
         (二八)转身摆莲
         (二九)弯弓射虎
         (三十)左揽雀尾
         (三一)十字手
         (三二)收势      
       32式太极拳的特点相关  文章  :
       1. 32式太极拳拳谱解读 
       2. 习练32式太极拳的好处 
       3. 太极拳的几个特点 
       4. 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点 
       5. 太极拳的特点 
       6. 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2式太极拳的特点和口令

8. 32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32式  太极拳  所演述的即是中国  武术  段位制太极拳“四段”的规定套路。全套32个动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32式太极拳动作分解。欢迎阅读!
          32式太极拳动作分解 
         〈一〉起 势 1. 垂手立正 2. 向左开步 3. 两手平提 4. 曲膝下按(南)
         〈二〉右揽雀尾 1. 向右旋腰 2. 丁步右抱 3. 左前上步(东南) 4. 弓步左棚 5. 后坐扣脚 6. 丁步左抱 7. 转腰出步 8. 弓步右棚(西) 9. 旋腰反掌 10.后坐下捋 11.弓步前挤 12.后坐平云 13.扣脚左转 14.丁步斜按(西南)
         〈三〉左单鞭 1. 勾手上步 2. 弓步推掌(东北)
         〈四〉左琵琶势 1. 跟步摆掌 2. 换重带掌 3. 翘脚合掌(东)
         
         〈五〉进步搬拦捶(孙式) 1. 撇脚穿掌 2. 上步穿掌 3. 上步拦掌 4. 跟步冲拳(东)
         〈六〉如封似闭 1. 后坐开掌 2. 上步收掌 3. 弓步前按(东)
         〈七〉搂膝拗步 1. 左转撇脚 2. 收步反提 3. 弯肘上步 4. 弓步搂推(东) 5. 右转撇脚 6. 收步反提 7. 弯肘上步 8. 弓步搂推(东)
         〈八〉右单鞭 1. 后坐撇脚 2. 右转开掌 3. 扣脚带掌 4. 左坐云手 5. 丁步勾手 6. 转体上步 7. 后坐左捋 8. 弓步推掌
         〈九〉右云手 1. 后坐扣脚 2. 勾手变掌 3. 右云换重 4. 反掌开步 5. 左云换重 6. 反掌开步 7. 右云换重 8. 反掌开步  9. 左云换重 10.反掌开步 11.右云换重 12.反掌开步(南)
         〈十〉野马分鬃 1. 左坐带掌 2. 丁步左抱 3. 旋腰出步 4. 弓步右分 5. 后坐撇脚 6. 丁步右抱 7. 旋腰出步 8. 弓步左分(西)
         〈十一〉海 底 针 1. 跟步摆掌 2. 换重抽掌 3. 虚步插掌(西)
         〈十二〉闪 通 背 1. 上步提手 2. 右架左推(西)
         〈十三〉右揽雀尾 1. 左转撇脚 2. 丁步左抱 3. 右转开步 4. 弓步右棚 5. 旋腰反掌 6. 左转后捋 7. 弓步前挤 8. 后坐拖掌  9. 弓步前按(西)
         〈十四〉转身撇身捶 1. 后坐扣脚 2. 左转开掌 3. 丁步握拳 4. 上步举拳 5. 弓步撇拳(东北)
         〈十五〉捋 挤 式 1. 换重扣脚 2. 旋腰带掌 3. 弓步穿抹 4. 收步下捋 5. 搭手出步 6. 弓步前挤(东南) 7. 换重扣脚 8. 旋腰带掌  9. 弓步穿抹 10.收步下捋 11.搭手出步 12.弓步前挤(东北)
         〈十六〉右 拍 脚 1. 换重扣脚 2. 穿抹分手 3. 收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拍脚(东南)
         〈十七〉左 分 脚 1. 收腿落步 2. 穿抹分手 3. 收步叉抱 4. 提膝反掌 5. 开掌分脚(东北)
         〈十八〉右 蹬 脚 1. 落步握拳 2. 蹬脚抖拳(东)
         〈十九〉进步栽捶 1. 落步摆掌 2. 收步握拳 3. 旋腰出步 4. 弓步栽捶(东)
         〈二十〉左右穿梭 1. 左转撇脚 2. 丁步左抱 3. 右斜上步(东南) 4. 弓步架推 5. 后坐扣脚 6. 弓步冲拳 7. 丁步右抱 8. 左斜上步 9. 弓步架推(东北)
         〈二一〉肘 底 捶 1. 后坐带掌 2. 撤步反掌 3. 虚步穿劈(右)(东)
         〈二二〉倒 转 肱 1. 左转反提 2. 弯肘提腿 3. 退步推掌 4. 右转反提 5. 弯肘提腿 6. 退步推掌 7. 左转反提 8. 弯肘提腿  9. 退步推掌(东)
         〈二三〉右 下 势 1. 扣脚合手 2. 收步举掌 3. 仆步压掌(西)
         〈二四〉金鸡独立 1. 弓步提掌 2. 独立托掌(先撩后托)(西)
         〈二五〉左 下 势 1. 落步合手 2. 仆步压掌(西)
         〈二六〉上步七星 1. 弓步提掌 2. 虚步叉掌(西)
         〈二七〉退步跨虎 1. 撤步搂手 2. 虚步撑掌(西)
         〈二八〉转身摆莲 1. 活步扣脚 2. 右转摆掌 3. 虚步伸掌 4. 摆腿拍脚(东)
         〈二九〉弯弓射虎 1. 右前落步(东南) 2. 捋掌握拳 3. 弓步打拳(东北)
         〈三十〉左揽雀尾 1. 右转撇脚 2. 丁步右抱 3. 弓步左棚 4. 旋腰反掌  5. 转腰后捋 6. 弓步前挤 7. 后坐拖掌 8. 弓步前按(东)
         〈三一〉十 字 手 1. 后坐扣脚 2. 右转开掌 3. 左坐合手 4. 收步叉抱(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