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2024-05-17 15:44

1.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201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何特点?

答:2019年上半年,经常账户顺差1060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6%;初步估算,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延续净流入,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均呈现顺差。具体看:

一是经常账户中货物贸易保持顺差,服务贸易逆差收窄,初次和二次收入呈现顺差。上半年,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222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293亿美元,同比收窄12%,其中旅行和运输逆差同比分别下降8%和14%;初次收入顺差7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逆差303亿美元;二次收入顺差54亿美元,上年同期为逆差65亿美元。

二是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中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延续顺差。上半年,直接投资顺差336亿美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467亿美元,保持总体稳定;外国来华直接投资803亿美元,仍维持在较高规模。证券投资中,境外投资者增持我国证券500多亿美元,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增加3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中股票和债券均呈现增持,说明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市场交易和跨境资本流动,更好地满足了国内外投资者跨境配置资产的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预期平稳,对外开放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提升,预计全年我国经常账户仍将处于合理区间,有可能延续小幅顺差格局;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继续平稳运行,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

2. 阐述国际收支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本国经济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引言  外汇储备在一个国家金融制度中的作用主要是“缓冲器”。足够的外汇储备表明一国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价的能力,它对稳定汇率具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如果一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可能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对未来货币流通造成预期膨胀压力。同时外汇储备还可能因外币汇率贬值而使国家蒙受损失,抑制经济增长。因此,面对当前我国持续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应如何保持适度外汇储备规模提出建议。  二、外汇储备现状  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仅为1656亿美元,2001年同比增长28.1%,达到2122亿美元。此后几年,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长速度都超过30%。其中2002年增长34.9%,2003年增长40.8%,2004年增长51.3%,2005年增长34.3%,2006年增长30.22%。2006年2月底,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2007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5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即为2144亿美元,平均每月增加约385亿美元。其中12月份外汇储备增加313亿美元,同比多增38亿美元。2008年五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近1.8万亿美元。  三、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  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强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提高本币地位  一般来说,一国包括外汇储备在内的国际储备充足,表明该国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汇率稳定的能力强,国际社会对该国货币的币值与购买力也充满信心,因此,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愿意持有该国货币,该国货币会走向坚挺成为硬货币,该国货币的地位和信誉也因此而提高。  2.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理论与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交易中出现出口减少或因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而造成临时性国际收支逆差,而这部分逆差又无法依靠举借外债来平衡时,人们首要的选择就是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此逆差,运用部分国际储备来平衡逆差,会减缓逆差国政府为平衡国际收支而采取的一些剧烈的经济紧缩政策对国内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储备在此可以起到缓冲作用。  3.支持本国货币汇率  这是国际储备的重要作用之一。如“十国集团”当年在给国际储备定义时就强调,国际储备是作为维持货币汇率的“干预资产”。  4.增强国际清偿力,提高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证  一国所拥有的国际储备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强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国际储备多,就意味着国际清偿力高;国际清偿力高,该国向外借款的保证得到加强,同时也表明该国金融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5.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国际储备是国家财产,是国际清偿力的象征,因此一国持有比较充裕的国际储备,就意味着有力量左右其货币对外价值,即有力量使其货币汇率升高或下降,由此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四、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外汇储备是一国财富的积累和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超过万亿美元的巨额储备,意味着我国具有充裕的国际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彰显了我国足以影响世界的经济实力。但如果外汇储备持续过快增长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种种负面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加大通货膨涨压力,增加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剧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  外汇储备的增加,促使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被动增加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随着外汇占款持续上升,可供央行进行冲销干预的空间已越来越小。这给央行带来了相当大的困扰:一是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受到挑战,货币政策面临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二是由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事实上的一体化,因此以汇率政策调节外部均衡,以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内部均衡的政策分配空间将可能丧失,内外部均衡难以同时达成。  中国外汇储备在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共同推动下迅速上升,这恰恰使人民币汇率承受更大的升值压力。在现有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如果央行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则会推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  其次,延缓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的出口增长,而国有企业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加工贸易的发展尽管有利于我国的技术进步,出口增长等,但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一方面,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致使我国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  再次,高额的外汇储备成本  外汇储备是一种实际资源的象征,它的持有是有机会成本的。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并借人大量外债,等于是以低价将国内资金转到国外给外国人使用,同时还以高价从国外借人资金,其潜在的损失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主要是以活期存款和国库券等方式,放在海外生息保值、套利套汇。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国际货币流通国无偿或是低息长期使用外汇储备国资源,使我国变相地成为资本输出国。因此,过量的外汇储备规模实际上也是一种资金的闲置,即放弃了国内众多的较高投资收益,形成外汇储备的巨额机会成本,无法实现货币这种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  最后,增加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巨额的外汇储备并不等于中国经济就高枕无忧,高额的外汇储备不仅积累了巨大的汇率风险,增加了中国配置这些资金的难度,还增加了央行和外管局管理国内各个微观主体的外汇管理难度,只要少有不慎,前功尽弃不说,整个国民经济的风险将暴露于外。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的不断加大,这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使得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五、保持合理外汇储备规模的建议  鉴于超量外汇储备对一国经济发展存在以上诸多负面影响,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来看保持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十分必要,下面就如何保持合理外汇储备规模提出几点建议:  1.实施外汇储备机制改革  (1)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根据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变化的变动趋势,前瞻性地优化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防止因某种货币的贬值给我国储备资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同时,把流动性与收益性原则相结合,寻求流动性与收益性之间的平衡点,妥善安排外汇储备的资产形态。此外,从国家经济安全的长远战略出发,动用部分外汇储备,积极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和先进技术进口。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较低的时候,购买部分石油,矿产等战略性和稀缺性资源。购买的战略储备物资,既可以作为战略储备,也可以在适当的价格水平上抛售。  (2)优化外汇管理机制  把过去以防止资金外逃的外汇管理目标,转移到以防止“热钱”流入的目标上来,对各种形态的投机性资金的流入,进行跟踪调查,完善统计系统,并给予适度的防范。由于借入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货币当局有必要加强外债政策与外汇储备政策的协调,在控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又要控制外债的盲目增长,一方面避免用种种优惠政策或较高成本引入国外资金,另一方面,又避免将大量外汇储备闲置。  2.调整货币政策  (1)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真正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利率和汇率作为资金的对内价格和对外价格,已经成为我国价格体系中最后两种没有完全放开的指标。一方面,要解决市场利率结构问题,在汇率弹性机制的建设中,必须要解决利率在不同市场间的协调问题,利率市场化应迈出更大的步伐。另一方面,明确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实施外汇管理机制改革  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机制,逐步过渡到意愿结汇、持汇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和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包括改革现行结售汇制度,扩大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期限额,使银行具备更大的外汇吞吐能力,形成中央银行一级外汇调节力量和金融机构的次级外汇调节力量。同时,延长企业的意愿结售汇期间,允许部分大中企业采取意愿持汇,在此期间内业可以结汇和购汇金额可以冲销;放宽目前结售汇制度中的一些限制,提高保留外汇限额,取消对中资机构开立对外账户的限制,放宽外汇贷款中结汇,购汇还贷的限制,从而使得“意愿期间的持汇”成为外汇市场上的第三级影响力量。  (3)放松汇兑限制  放松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汇兑管制,激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国际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给过高的外汇储备以合理分流,而且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资源、国际市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3.适度的财政政策  在运用货币政策抑制流动性的同时,还要采取特殊的财政政策,提升民生福利,启动内需,从而通过社会保障的实现来推动经济增长,实现人口红利与民生改善、人口红利与国力增强有机结合。  尝试外汇管理与财政政策结合,为廉租房建设做出贡献。因为外汇资产如果用于社会稳定,其作用将是更大的社会稳定溢出效应,从而实现从公平向效益的转变。运用外汇储备促使工业城市反哺农业地区,将对缩小城乡差别进而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特别贡献。  4.其他配套政策  (1)“藏汇于民”,将外汇分散在民间,当国家需要时再集中。这样不仅可分散汇率风险,还能便利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而央行需加快资本项目改革,健全外汇市场、丰富外汇投资领域和投资品种。  (2)限制逐利性短期资本  对逐利性短期资本交易尽可能实施长期限制。在必要时,可在资本项目下开征“外币流动利息预扣税”,包括外币流入和外币流出,通过这种灵活的非连续性的手段进行资本流动控制。  综上所述得出,丰厚的外汇储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巨额外汇储备为中国国民经济安全构成了一道厚实的“城墙”;另一方面,身背“全球最大外汇储备”的重担,中国亦面临潜在的巨大风险。我们只有趋利避害,变革求新,才能保持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3. 阐述国际收支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本国经济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国际收支逆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一般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下浮;如逆差严重,则会使本币汇率急剧跌落。该国货币当局如不愿接受这样的后果,就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抛售外汇和买进本国货币。这一方面会消耗外汇储备,甚至会造成外汇储备的枯竭,从而严重削弱其对外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则会形成国内的货币紧缩形势,促使利率水平上升,影响本国经济的增长,从而引致失业的增加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相对与绝对下降。
从国际收支逆差形成的具体原因来说,如果是贸易收支逆差所致,将会造成国内失业的增加。如系资本流出大于资本流入,则会造成国内资金的紧张,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二)国际收支顺差的影响
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固然可以增加其外汇储备,加强其对外支付能力,但也会产生如下的不利影响:
1.一般会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而不利于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从而加重国内的失业问题。
2.顺差固然可以加大国内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但也会使本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而加重通货膨胀。
3.将加剧国际摩擦因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意味着有关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易引起对方采取报复性措施。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收支顺差形成往往是由于出口过多所形成的贸易收支顺差,则意味着国内可供使用资源的减少,因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阐述国际收支对本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本国经济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4.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及其变化轨迹

总体来看,2011年全球经济将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将稳步回升,但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也面临挑战。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不断深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同时,利差、汇差和境外融资成本较低等因素可能使得套利资金净流入增加,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活动可能会趋于活跃。报告指出,当前,国际收支大额顺差的问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矛盾之一。国际收支大额顺差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易推高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阻碍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制约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国际收支大额顺差也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同时还易增加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利于为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的良好外部环境。报告表示,下一步将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着重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稳定和提升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重视进口的战略意义,促进国际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拓宽资本流出的渠道。按照均衡管理的思路,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跟踪,建立资本流动的均衡管理机制。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其中,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增长25%。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8473亿美元再根据顺逆差的书本知识做点分析就是了

5. 结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调节国际收支的财政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由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决定,而经常账户的盈亏取决于一国商品、劳务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金融账户则主要决定于金融市场的利率、风险、投资报酬率与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变动。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的1170.23亿美元到2008年的4189.78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增长快速、“双顺差”的格局。大量的收支顺差,导致了国内外汇占款大增,物价上涨,因此,需要配合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以调节国际收支。宏观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而货币政策指一国政府和金融当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实现对国民经济需求管理的政策。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的理论,基础的有蒙代尔和斯旺提出的用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搭配来解决开放经济中的_部和外部均衡的模型。蒙代尔认为,当国内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都处于失衡状况时,应采用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衰退等国内实体经济问题,同时采用货币政策来解决国际收支等外部问题,这样的搭配相对更有效率。在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的状况下,适宜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如,减少政府开支、加大政府转移力度、税收征收力度加大、降低利率等。当然,实际经济生活远比理论上的论述要复杂得多。结合我国2007~2008年资本市场的火爆场面,国家为了控制资本泡沫的过大,于2008年采取的是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如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以控制投资、稳定物价。当次贷危机转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开始侵蚀实体经济的时候,我国政府又将政策转变为适度从宽的财政货币政策。

结合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分析调节国际收支的财政货币政策

6. 国际收支说在我国的实际表现如何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总体趋势
1997-2001年以上三个账户的算术绝对值均呈波动下滑态势,2001年达到谷底,2002年又开始大幅度上升。200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加快0.6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6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066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473亿美元。
1997-2001年以上三个账户的算术绝对值均呈波动下滑态势,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从那次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就开始下滑,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也顺周期的恶化。但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去年底结束了5年过渡期,中国对外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保持了20%以上的持续较快增长,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每年也大体上以500多亿到600多亿的额度进入中国市场。
(二)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
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外汇管理顺应加入世贸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完善经常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贸易便利化。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差额的双顺差扩大的局面是对外贸易以加工贸易为主、国际生产持续向中国转移、人民币升值下的变相资本内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降低和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制度改革虽然在中长期内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但在短期内因为企业在出口退税新规则生效之前出口而扩大了贸易顺差。我国持续出现双顺差原因主要有:
第一,资本净流入逐步成为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1997年,经常项目顺差占总顺差的63.75%,该比重较2005年高出近20个百分点。资本项目顺差的贡献相应提高。1997年以来,资本项目累计顺差占国际收支总顺差的比重达66.63%。
第二,货物贸易顺差上升。货物贸易进出口状况是国际收支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反映了国际竞争力等经济基本面情况,是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的重要先行指标。
第三,我国的出口鼓励政策。长期以来我国执行了“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有利于出口的汇率政策以及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等。
第四,在资本项目长期保持顺差方面,我国金融市场仍处在不发达状态。尽管就总体来说,我国的储蓄大于投资,但许多潜在投资者无法得到必要的资金。与此同时,中国的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建立合资企业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一些企业为了获得资金,于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在获得外汇之后,便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并用所得人民币购进国产设备和其他产品。其结果是直接投资流入转化为外汇储备的增加。
第五,外汇储备增长加快。1994-1997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加近300亿美元。1998-2000年,受亚洲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波及,外汇储备增势骤然放缓,年均增加额不足90亿美元。近年来,外汇储备增长重新加速。2001到2005年外汇储备年均增长额为399.23亿美元,2006年外汇储备就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底15282.49亿美元,2008年底19460.30亿美元,2009年底23991.52亿美元。
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
(1)收支规模逐步扩大
(2)国际收支结构改变,非贸易扩大,资本帐户大幅度增长
(3)顺逆差互动
(4)储备波浪式起伏,逐渐增长

7.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的介绍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是指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国家通过改变其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主动地对本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以使其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的介绍

8. 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你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总体来说一下吧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概括来说就是双顺差,也就是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同时出现巨额顺差
    这个状况有好的一面,就是对外净出口的大幅增加拉动了我国经济增长,同时大量国外直接投资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更了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同时促进了我国外汇储备积累,增强了我国应对国际冲击的能力,
    但是这种状况也有巨大的弊端,
    一,他导致了我国与外国贸易摩擦不断,恶化了经济发展外部条件,并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埋单者,
    二,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导致央行被动的投放货币,导致我国流动性泛滥,同时中国外汇管理当局的外汇存量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巨额经常账户顺差实际代表实际资源的让渡,其中表现出粗放的贸易增长模式和体制机构问题更令人担忧,
    四,出口导向型发展策略导致我国对外依存度过高,本国经济易受他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