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2024-05-18 11:35

1.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相关要求

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2. 三级监督体系是什么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要在更大范围整合运用监督力量,提升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能力。房山区积极探索建立基层“三级”立体监督体系,对全区农村(社区)干部和监察对象(以下简称:村(居)干部)实施上级、同级、下级同步立体监督,实现快速下达工作指令、实时制止违规决策、及时上报问题线索、高效汇集群众意见,有效克服以往基层监督存在的“人员不足、方法不明、路径不清、手段不强”等短板,优化了监督队伍、扩大了监督层面、提升了监督效能,使村(居)干部和广大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
      织密网络、找准要点,发挥强大约束力      派出监督员和“三员”(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廉情监督员)队伍建设,以及工作例会、入村到户、工作日志、沟通反馈、报告工作、述职述廉、追责问责等工作制度的规范运行,构成了房山区基层“三级”立体监督体系。      “三级”监督即:派出监督员代表区、镇履行上级监督;村(居)纪检委员、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行同级监督;廉情监督员代表群众履行下级监督(廉情监督员由乡镇纪委从各村公信度较高的人员中招募的监督志愿者担任)。      目前,房山区农村(社区)“三员”总计1700余名;全区23个乡镇共选配231名派出监督员,全部为中共党员,平均年龄45岁,正科级以上干部近80%。派出监督员和“三员”队伍构成了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区的基层监督网络。      网络是基础、发力点是关键。“三级”立体监督体系建立初期,区监委指导各乡镇(街道)详细梳理了村(居)工作权力清单,排查了基层廉政风险点,为监督队伍标明了监督发力点,堵住了权力运行中的“跑冒滴漏”,实现了对标对表开展监督检查。如窦店镇梳理权力清单八类148项,城关街道梳理社区廉政风险点58项,涵盖了党建、综治、劳保、安全、文体、计生等所有职能,对农村(社区)资金、资产和资源实现了有效监管,不给任何行使公权力的人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空间,以严格的权力制约使“不能腐”成为现实。

      精准务实、有效监督,发挥强大推动力      随着“三级”立体监督体系的推开,23个乡镇(街道)相继完善了村(居)干部履职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村(居)干部党风廉政责任和违纪违法后果,对违规决策、公权私用等行为露头就打。派出监督员由区监委授权,代表区、镇开展监督,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坚持原则,在执纪执法过程中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不做样子、不打折扣、不留情面,该制止就制止、该叫停就叫停。      2020年以来,派出监督员及时纠正违规决策,涉及金额690余万元。在派出监督员的带领下,基层监督队伍履职“严、实、硬”,使以往“宽、松、软”的现象得到了根本转变,使抱有侥幸心理的村(居)干部心存敬畏而“不敢腐”。此外,“三级”立体监督体系打通了政策落实的“中梗阻”,使村(居)干部履职更为积极主动,助推基层工作增速提质。如发展党员、“两委”换届、低保发放、“三资”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在派出监督员和“三员”的日常监督下,有效杜绝了违规操作、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暗箱操作。      针对疫情防控、垃圾分类、美丽乡村建设、违法建设拆除等特殊时期重点工作,采取阶段性工作模式,聚焦重点工作目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监督。监督队伍成为基层党委的有力助手,为完成重点工作任务保驾护航。2020年以来,派出监督员和“三员”参与各类专项监督120余项,开展现场检查2500余次,有效推进各乡镇(街道)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正风肃纪、净化生态,发挥强大影响力      通过“三级”立体监督体系的运转,党纪法规不仅得到了有效执行,也使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深受教育,进一步提高了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在村(居)“两委”换届期间,派出监督员对基层组织进行严格的政治体检,让“新人”自觉树立规矩意识,让“老人”加倍夯实纪律根基,有效提高了基层组织战斗力。      在派出监督员和“三员”的监督引导下,村(居)干部进一步认识到了公权力的神圣,认识到了规矩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政治风气得到了净化,政治生态得到了改善。“两委”干部主动约请派出监督员到村监督工作。2020年,派出监督员参加村级会议863次、到村检查4000余次。村(居)干部懂规矩、守纪律、“不想腐”的意识明显增强。      “三级”立体监督体系也为群众打开了监督的窗口,为了全面及时掌握群众信息,各乡镇(街道)在农村(社区)设立“派出监督员公开栏”,将派出监督员的个人信息、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全部对外公开,并设立了专用信箱和手机。      2020年以来,派出监督员代表区、镇入户走访2.2万户,收集意见建议1750条。廉情监督员在日常生活中与群众密切沟通,“民意呼声用心听、大事小事敞开谈”,及时上传群众诉求。通过多种渠道实现群众的有效监督,为整治基层工作作风提供了强大动力,慵懒、特权之风被严厉扼制。村(居)干部实现了从“管事”到“干事”的转变,“三级”立体监督获得群众的高度认可。

3. 什么是内部控制三级监督检查制度?

  内部控制三级监督检查制度,就是为了实现内部有效控制而指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
  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
  授权标准的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一般授权是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管理部门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经济业务中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项交易的责任关系。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特别授权指受权处理非常规性业务,比如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股票发行等。
  内部控制要求明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组织结构控制
  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会计记录控制
  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实行会计记录控制,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经济业务一经发生,就应对记载经济业务的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资产保护控制
  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盘点控制,广义上说,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接近控制主要是指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同才能够接触资产。一般情况下,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可通过保管、批准、记录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来达到。
  盘点控制是指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职工素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招聘是保证单位的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如果管理层重视对单位内职工的投资、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职工所创造的价值必然会增加;反之,就会造成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充分发挥,甚至损失和浪费。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单位的法令,单位内部的各部门都必须严格履行,完不成预算,将要受到处罚。预算控制也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的组织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
  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风险控制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由于原材料供应地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等带来的供应方面的风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试验不成功,生产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带来的生产方面的风险,销售决策失误等带来的销售方面的风险,此外还有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税收调整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经营风险多数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尽管如此,企业仍应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的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编制业绩报告
  业绩报告也称责任报告,是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掌握信息,加强内部控制的报告性文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报告是为单位内部控制服务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因此,编制业绩报告必须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其他控制方式相结合,明确反映各级管理层负责人的责任。业绩报告可以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

什么是内部控制三级监督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