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利他心

2024-05-07 07:13

1. 稻盛和夫的利他心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利他心,为他人着想 让他人得到更多的好处,但是发现很多人 嘴上说“利他”,但是实际上做的是“利己”,他的口头禅 "利他心", 不过是忽悠词,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已。
  
     但是看了稻盛和夫说 "利他心" ,会让人真的相信 他是说真正的利他,稻盛和夫对很多成功者来说,他是一位圣者 就像企业界的上帝,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以80岁的高龄去拯救濒危破产的日航,用一年的时间 扭亏为盈;当他说利他心的时候,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以实际行动做到真正的利他行为.
  
     在1997年已经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皈依佛门出家为僧,在寒风中披着斗笠 穿着袈裟,赤脚穿上草鞋,挨家挨户门口念经 恳求施舍; 一天在黄昏时分,稻盛和夫托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寺庙途中,经过公园时,一位穿着工作服的老妇人 正在打扫卫生,看到他们时 很自然的将500日元轻轻的放进稻盛和夫的化缘袋。
  
 这位老妇人看上去也不是生活富裕的人,给行僧500日元施舍的时,没有任何的犹豫,而且没有一丝傲气和伶俐,而是带着美好和纯净的心,把自己的事情搁在一边,主动的去关心他人,而且也没有任何的回报,这让稻盛和夫内心收到温暖,可以感受佛教"与人为善"的慈悲心,所以他也要就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他人.
  
     而在经营企业的时候,稻盛和夫满怀在利他的慈悲心去为世人 为社会尽心尽力,在他的书中从来没有提到如何攒取更多的财富,取得成功之的言语,而是如何去打造更好的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兴怀天下,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担忧,这些很多都是出自利他心.
  
 在稻盛和夫经营京瓷时期,有几次同行的企业经营出现危机,他出手援助将其并入京瓷,而后进行整改让这些病危的企业起死回生,而如果病危的企业遇到这种情况,其他公司收购将它收购 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拯救他,而是出于对公司的一些价值感兴趣,比如独有的技术或销售渠道等等,而稻盛和夫并没有这样做,只是出于利他心 将他去拯救,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
  
     “为善不见其益,如冬瓜自暗应长”,出自中国明代 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好比草丛里的冬瓜,即使人眼看不到,他也照常茁壮成长. 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不因为一时不见效果而焦躁,重要的是平日里不此不倦,行善积德,坚持不懈.

稻盛和夫的利他心

2. 稻盛和夫:利他之心

关爱他人的利他之心,即便我们努力发扬,也往往很难做到。但是,只要抑制利己之心,利他之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01
  
  
 抑制利己心,利他心就会显现
  
  
 
  
 一旦利己占上风,就会带来破绽
  
  
 
  
 
  
 近来,我们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政治发展正在背离国民的关切,只追求自身独自发展,政治发展仅仅依存于政治理论而非国民的要求。
  
  
 
  
 
  
 此外,经济发展也仅仅依存于经济理论,整个社会都陷入了这样的状态。
  
  
 
  
 我认为,社会整体已经陷入腐败化脓的状态,如果持续下去的话,可能所有的体系都会崩溃。
  
  
 
  
 
  
 我对此抱有强烈的危机感。
  
  
 
  
 
  
 虽然经济不景气,党派间争夺主导权的斗争和争吵却仍然持续不断,对国民的期望置若罔闻。身处社会高层、领导层的人们,内心正在腐败化脓。
  
  
 
  
 
  
 他们只顾自己,待人处事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才会导致种种问题的发生。
  
  
 
  
 
  
 就是说,他们已经无法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一善恶的基准来进行判断,所有的判断都变成了自我中心的、利己的判断。
  
  
 
  
 
  
 企业和产业界也是一样,那些赤裸裸的基于自我的判断导致了种种问题。近来不断发生的金钱丑闻和人事丑闻就是证明。
  
  
 
  
 
  
 前面讲过,人可以被大致分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的人,和与之相反的、利他的人。遗憾的是,利他之心,即关爱他人,为他人着想的善心却不易发扬,
  
  
 
  
 
  
 而以“自己是否赚钱,对自己是否有利”为中心来考虑事物却是我们的人性,这是令人悲哀的事实。
  
  
 
  
 
  
 如果一个企业的领导人,以赚钱和华服美食这样的欲望为动机来经营企业,可能一时会有快速的成长,但迟早会出现问题。
  
  
 
  
 
  
 因为抱着只要自己好就行的思维开展经营,一定会导致反社会的行为,因而与社会产生摩擦,结果必然导致没落。
  
  
 
  
 
  
 也就是说,当自我膨胀,利己心占上风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露出破绽。在这一点上,无一例外。
  
  
 
  
 
  
 如果心灵是中空的圆球
  
  
 
  
 
  
 但是,人的内心绝非仅仅只有自我存在。
  
  
 
  
 
  
 这个自我,也就是利己心虽然很强烈,但与此同时,所有人都拥有“利益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与人为善的,关爱他人”的利他本性。
  
  
 
  
 
  
 在这里,我想再次向大家强调,“如果企业家的心中没有利他心,也就是关爱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愿望,企业经营是无法成功的”。
  
  
 
  
 
  
 我想告诉大家:“只要自己好就行,仅以这样的心态是无法经营好企业的。”
  
  
 
  
 
  
 当然,天生就能发扬利他之心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如果不有意识地修行,几乎都会以完全利己的动机行动。在我们这些普通人心中都有利己心,也就是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心态。
  
 
  
 
  
 所以,我想再次强调,必须抑制这种利己心,我们能抑制多少利己心,就会相应地有多少利他心呈现出来。
  
  
 
  
 
  
 关爱他人的利他之心,即便我们努力发扬,也往往很难做到。但是,只要抑制利己之心,利他之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02
  
  
 经营就是利他行
  
  
 
  
 一、我为什么创立京瓷
  
  
 
  
 
  
 大家能够感知到自己拥有多少这样的利他之心吗?
  
  
 
  
 
  
 大家都是中小企业、中坚企业的社长和经营干部,实际上,每个人心中已经有相当比重的利他之心了。
  
  
 
  
 
  
 当初创立京瓷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用300万日元的资本金就能成立公司,太好了,实在是令人感谢。我和共同创业的7名同志,从此就有了一个让我的技术发扬光大的场所,这就是京瓷。”
  
  
 
  
 
  
 仅仅过了两年,我就意识到这种想法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我们在第一年录用了二十名初中毕业的员工,第二年又录用了十几名高中毕业的员工。但这些高中毕业的员工工作一年后提出要求:
  
  
 
  
 
  
 “今年冬季的奖金要发多少,明天春天的加薪要加多少,接下来的5年里需要加薪多少,如果不能满足我们的条件,我们就集体辞职!”
  
  
 
  
 
  
 他们拿着按了血手印的联名状,向我提出了强硬的交涉。
  
  
 
  
 
  
 这些同时入职的高中毕业的员工提出了“大家一起辞职”的要求,让我很是震惊。之后,我和他们促膝长谈,持续了三天三夜。他们要求:要保证每年多少的加薪,多少的奖金。
  
  
 
  
 
  
 但我坚持:“这个恐怕是无法保证的,因为我们是去年刚成立的新公司。“我不是一直跟大家说吗?我会拼命努力,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一起建立一家优秀的企业,到时候大家的待遇一定会大大提高。”
  
  
 
  
 
  
 我向他们不断诉说:“我如果能对你们承诺明年、后年,甚至是5年后的事情,就根本不用这么拼命了。仅仅为了努力保证大家今天、明天有饭吃,我都已经如此恶战苦斗了,要对5年后的事情做出承诺,根本就不可能啊。”
  
  
 
  
 
  
 与此同时,我深深地感觉到:“创办京瓷公司的这个决定,太失败了。
  
  
 
  
 
  
 “创业以来,我一直认为,在他人的帮助下成立的这家公司,单纯是为了让我的技术发扬光大而存在的这些员工与我素昧平生,仅仅是通过了面试才进入公司,现在却连他们将来的生活都要由我来保障。”
  
  
 
  
 
  
 面对眼前被员工逼宫的现实,我深感自己实在是干了一件骑虎难下的事情。
  
  
 
  
 
  
 二、主动照顾“素昧平生的人”
  
  
 
  
 
  
 当时的我,既无法照顾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没办法在经济上支持他们。
  
  
 
  
 
  
 所以我很恼火:“我连对老家的父母兄弟的忙都帮不上,却要为这些刚刚被录用、与我素昧平生的员工提供一生的经济保障。
  
  
 
  
 
  
 当时录用时并没有这样的承诺,现在却要求我做这样毫无道理的保证,与其照顾这些家伙一辈子,我还不如照顾自己的父母兄弟比较好。”
  
  
 
  
 
  
 但仔细思考就会明白,企业不就是为了保障员工而存在的吗?到了这时我才第一次意识到了这一点。
  
  
 
  
 
  
 “为了这些员工,我一辈子都要拼命努力。”想到这一点,我就觉得事已至此,已经退无可退了。
  
  
 
  
 
  
 于是,就在这个时候,我确定了“京瓷的经营理念”。我为什么要经营京瓷这家公司呢?
  
  
 
  
 
  
 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创立公司是为了让我的技术发扬光大。
  
  
 
  
 
  
 但就是在这个瞬间,经营公司的目的发生了变化,转变成了“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而且,我还觉得应该“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公司首先都应该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方针。
  
  
 
  
 
  
 三、公司的扩大就是利他行的扩大
  
  
 
  
 
  
 大家在成为经营者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知道: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员工,所以我们的企业才能保持和谐的氛围,经营才能顺利。
  
  
 
  
 
  
 实际上,这已经变成了企业存在的前提条件。
  
  
 
  
 
  
 像日本这样普遍采用终身雇佣制的国家,员工都会抱着“一旦进入公司,公司就会照顾我一辈子”的想法入职,所以经营者必须照顾这些萍水相逢的员工。要照顾一个人的一生,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
  
  
 
  
 
  
 大家将其视作理所当然,并在不知不觉中予以践行,这本身就是利他。就是说,大家已经拥有了愿意帮助他人的“利他之心”。
  
  
 
  
 
  
 如果我们将照顾员工一生视为理所当然的话,就已经具备了释迦牟尼所说的慈悲心、布施心,基督所说的爱,大家实际上也已经具备。
  
  
 
  
 
  
 接下来,我们的企业会逐渐成长起来,50人会变成100人,100人会变成1000人,这就意味着利他行的逐渐扩大,也意味着责任更重了,要帮助的人更多了。
  
 
  
 
  
 利他的思考还能超越国家的层次。为了世界和平,如果只考虑一国的利害得失,就可能危害整个世界。
  
  
 
  
 
  
 在这里,就需要有“地球利益”的思维方式。再进一步说,如果仅仅只考虑地球,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可能也会带来坏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宇宙利益”的思维方式。
  
  
 
  
 
  
 大家能理解吗?
  
  
 
  
 
  
 人的心灵分为利己和利他,最低层次的就是为了自己,为了个人的那种自我中心的私心。
  
  
 
  
 
  
 “只要自己好就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把整个社会都放到自己的对立面与此相比,“至少也要守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这种想法,就是家庭层面的自我中心。
  
  
 
  
 
  
 虽说是家庭层面的自我中心,但从个人角度看来,还是有利他的成分。因为珍视自己的妻子,守护她,以及守护自己的孩子,其中就有利他的部分。
  
  
 
  
 
  
 所以说,家庭层面的自我中心本身,已经包含了利他的成分。
  
  
 
  
 
  
 即使在一家小企业中,守护公司,珍视公司的员工,这样的思维方式与个人的自我中心相比,也包含着了不起的利他行的成分,也就是包含着想要救助他人的成分,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四、利他之心开阔视野
  
  
 
  
 
  
 那么,用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基准来判断事物与用利他基准来判断事物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之处就在于视野会变得开阔。
  
  
 
  
 
  
 比起觉得只要自己好就行的个人自我中心主义,超越个人,珍视家庭且努力让家人更好的思维方式,能让人摆脱狭隘的个人视野,站在家庭这个更宽广的视野上看待事物。
  
  
 
  
 
  
 进一步说,如果不仅考虑家庭,还珍视公司的员工,希望他们更好,那么视野也会随之扩大。
  
  
 
  
 
  
 就是说,随着利他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视野也会扩展。如果抱着只要自己赚钱就好的想法,人的视野真的会变得非常狭窄。
  
  
 
  
 
  
 结果就会看不见前方的路,就会跌倒。看到那些只顾自己公司赚钱的利欲熏心之人,我会觉得过于危险而看不下去。
  
  
 
  
 
  
 因为我能预见,“那个人恐怕会在那里跌倒”的景象。但是,他本人却是看不见的,因为他觉得对才会这么去做。
  
  
 
  
 
  
 反之,如果能睁开利他之眼,视野就能不断扩展。当我看到有的经营者心怀大爱,为了救助更多的人而经营企业时,我就会很安心。
  
  
 
  
 
  
 心态改变,人生观就会改变,命运也同时会发生改变,而且看待事物的眼光也会改变。
  
  
 
  
 
  
 这样的话,就会具备预见性,就能看到未来,拥有感知到“那里恐怕会出问题”的预知能力。
  
  
 
  
 
  
 我想再说一遍,所谓利他之心,就是能将别人的欢乐视为自己的欢乐的心灵。看到别人成功,能从内心觉得“真好啊”。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人可以把别人的欢乐视作自己的欢乐。看到别人非常幸福愉快,往往会嫉妒,这就是普通人。
  
  
 
  
 
  
 甚至有人会想要去破坏,因为看到对方很幸福,自己就不高兴,普通人就是这么猥琐。
  
  
 
  
 
  
 与之相对应的是,将别人的欢乐视为自己的欢乐,将别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的关爱之心,也就是美丽的心灵,这就是利他。
  
  
 
  
 
  
 但是,要想拥有利他之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人天生就是利己的。我也是一样,也有利欲熏心的利己部分。
  
  
 
  
 
  
 所以,我想再次重复,只要多多少少抑制这样的利己心,就会产生利他心。
  
  
 
  
 要抑制利己心,就需要在人生中不断反省,保持谦虚,还要“知足”,不能让自己的欲望无限膨胀。
  
  
 
  
 
  
 “知足”可以帮助我们抑制利己心。比如,在政界,很多国会议员原来立志成为拥有“利他之心”的政治家,他们参加众议院选举,获得国民的信任,选举当选后进入国会,立志为国民尽力。
  
  
 
  
 
  
 但有的人一旦当选,就立刻把谦虚、反省、知足等思维方式抛到脑后,变得狂妄傲慢,完全忘记了利他。
  
  
 
  
 视野中也不再有日本这个国家和国民,而只关注自己及其所在党派的利益,变得非常狭隘。
  
  
 
  
 
  
 当今这个世界,由那些利己的人纠合在一起,仅靠相互之间算计利害关系而驱动,所以世风日下,人心混乱。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必须持续敲响警钟,让能反复反省自己、能站在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努力抑制哪怕一丁点儿利己心的真正领导者成长起来,让他们发扬利他之心。
  
  
 
  
 
  
 同时,全员一致地改变方向,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孕育那些能真正为国民尽力的领导者,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可能发生改变。
  
  
 
  
 
  
 在这里,我恳请大家,哪怕仅仅是为了这个国家,也要努力秉持利他之心去待人处事。
  
  
 
  
 五、人的本质就是利他
  
  
 
  
 我们很少有机会体验这种“利他之心”,但偶尔还是有的。
  
  
 
  
 
  
 比如,在挤满人的地铁里,自己疲惫地坐在座位上。但眼前站着一位老太太。这时,虽然自己很累,想装作看不见,但还是觉得不妥,于是站起来给她让座,说:“您请坐。”
  
  
 
  
 
  
 “您太谦让了!”老太太很是感谢,并客气地说“没事的,您坐吧。”你还是会说:“还是您坐吧!请,请。”于是老太太坐了下来。
  
  
 
  
 
  
 虽然自己脚腿酸痛,拉着吊环站着,但听到老太太的感谢,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应该有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吧。
  
  
 
  
 
  
 这种心情和享用美食、身着华服时欲望得到满足的高兴有所不同,这是一种更为淡泊、恬静的喜悦。利他能让人感受到这种喜悦。
  
  
 
  
 
  
 也就是说,利他的喜悦和利己得到满足的喜悦是很不一样的,这是一种让人心情非常舒畅的东西。
  
  
 
  
 
  
 但是,人并不是天生就这么好心肠的,往往难以把“利他之心”发扬出来。
  
  
 
  
 
  
 但从本质上而言,大家都是利他的,只是这种利他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利己所覆盖,利己会逐渐占上风,但人的本性却是利他的。

3. 稻盛和夫:“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无人区》,影片的一开始,黄渤饰演的盗猎者趴在西北无人区的干旱沙地里,等待捕猎珍禽阿尔泰隼。
  
 他讲了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两个猴子一起去偷桃子,一个负责摘一个负责放哨,这样才能安全偷到桃子不会被抓,如果单枪匹马去偷,就算偷到桃子,也会被抓走。所以,两只猴子之间早就形成了一种,利他的合作模式。
  
 但是大部分人类之间是自私的,利己主义优先。以前,我也是这样,我总觉得好的方法告诉别人以后,别人就会比我优秀,后来当了老师才慢慢觉悟,如果你想学会一个技能,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教别人,教是最好的学。
  
 稻盛和夫说过:“利己则生,利他则久。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如此而已。”因此,他在六项精进的第五项原则提出:“积行善,思利他。”他在自己一生的经营哲学中坚持利他原则。
  
  01 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 
  
 在朋友圈关注萌薇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我一直被她影响着,她在成功的路上一直坚持奉行的就是利他原则,每一次在社群分享的时候都是掏心掏肺的干货,很多知识和技能,对于新手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看她的社群知识分享,自己有迷惑的地方,慢慢的都会在她的更文里找到答案。因为她每一天的付出,吸引很多想进步的小伙伴加入。短短的两个月,她的社群也爆满五百人。
  
 对于她来说,分享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进步,那这就属于利他行为,但是实际上,在利他的过程中,她的知识水平一直在上升,而且还收获了他人的肯定,同时她推出的手账课程的学习名额,也在几天内被一抢而光。
  
 稻盛和夫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奉行利他的经营哲学,告诫员工,无论何时,都要考虑他人的利益,因此他经营的京瓷和KDDI都成为世界知名企业。
  
 所以,当你为他人着想的时候,并不只是在帮助他人,而是很大程度上成就自己。真正的利他,是发自内心的,出自本能的为他人谋福利,而不是权衡利弊后的行为。
  
  02 不是所有的利他都是利己 
  
 记得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在泰国一所中学教汉语,汉语办公室有三个本土汉语老师,只有我一个中国老师,平时他们做不了的是事情都是我在做。
  
 然而,时间久了,有一个同事变本加厉,说自己有事在忙,总是让我在没课的时候,帮她代课。
  
 后来有一天,另外一个同事提醒我,她只是出去跟男朋友约会,我当时很生气,所以之后她让我代课我都拒绝了,因此得罪了她。这种牺牲自己,纵容她人的利他毫无意义。
  
 对于自己,让自己没有休息时间,变得很累,对于她来说滋长了她翘班的恶习。实质上我成了她敷衍工作的帮凶。
  
 稻盛和夫在《六项精进》中指出:“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开始成长的善良是‘大善’;迁就朋友的不合理的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后来有一天,下午没课,只有我们俩在办公室,所以我主动提出要谈心,我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担忧告诉她,如果有汉语学习和教学上的问题,我一定毫无保留的告诉她,但是这样牺牲自己休息时间帮助她上课的事我不会再做了。
  
 她也明白了我的心意,从那以后我们关系变得比以前更好了,虽然现在分开三年多了,但是一直都有联系。
  
 当我们决定去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是“大善”还是“小善”。唯唯诺诺,有求必应的“小善”会把自己拖下水。在需要我们做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对于不合理和没有意义的要求,坚决说不。
  
 其实,人们之所以助人为乐、对他人善良,不单纯是为了利他,更是通过这样的利他中完成真正的自立,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利他更容易获得美好的人生。

稻盛和夫:“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4. 稻盛和夫:经营者必备的三种力量,一种“自力”,两种“他力”

精益生产管理
                                          
 “ 自力”顾名思义,是指经营者自身具备的能力或力量 。
  
 “他力”有两种: 一种是指经营者的得力助手,左臂右膀,以及企业员工的力量 ; 另一种“他力”是指宇宙、自然的力量 。
  
 ——稻盛和夫
  
 本文由稻盛先生2006年11月26日在 纽约盛和塾例会 上的讲演整理而成。
  
  01 
  
  “自力”就是经营者忠实地实践 
  
  “经营原点12条”的能力 
  
 怎样判断“自力”即经营者自身具备的能力呢?
  
 用一句话来讲,就是 经营者是否能够全面实行“经营原点12条” 。
  
 问你是否具备经营者的能力或素质,如果你回答,你能够忠实地遵循和实践“经营12条”,那么你就充分具备了作为经营者所必需的素质。
  
  02 
  
  经营者应该实行的“经营原点12条” 
  
 下面简单解释“经营原点12条”。 
  
  1、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 为什么办企业,从事这项事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自己必须想明白,不明白就必须不断自问自答。这里的要谛是: 必须树立光明正大的、高尚的事业目的 。
  
 如果办企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私利私欲,员工就会讲“经营者为了自己赚钱来驱使和剥削我们”,他们就不肯由衷地协助你,企业就很难办好。
  
 为了唤起员工的共鸣,使他们全力以赴,努力工作,就需要 经营者超越一己的私利,树立高层次的事业目的 。
  
 话虽然这么讲,但在美国,创办企业就是为了自己赚钱,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这种情况相当普遍。为了得到干部的协助,他们会说“我把你当合伙人,只要你尽力,我就给你高薪”。就是说用金钱和利害来构筑公司内的人际关系。
  
 那么公司上层即使摆平了,一般的员工仍难免牢骚满腹。特别是工会力量强的地方,就会不断发生各种冲突。
  
 所以,越是像美国这样讲究利害得失的社会,就越应该 树立符合大义名分的事业目的 。
  
   2. 设定具体的目标  
  
 “这个月销售额多少,利润多少”,必须设定每个月的具体计划,并向员工们做说明和解释,让计划或目标与员工们共有,“社长,我们明白了,我们就来努力完成这个计划吧!”
  
 让大家 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就能凝聚合力 ,促使大家千方百计达成目标。
  
   3. 胸中怀有强烈愿望 
  
 这里着重强调“ 必须持续抱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愿望 ”。就是说经营者在树立高尚的事业目的,设立了每个时期必须完成的具体目标后,心中就要抱有不管碰到什么困难,无论如何必须达成目标的强烈愿望,朝思暮想,做梦也想。
  
 在经营“京瓷”公司的时候,我曾遭遇各种困难和烦恼。在这过程中,我意识到缺乏强烈愿望,就无法解决难题而成就事业。
  
 那年年初刚上班,我就向全体员工提出当年的方针,用一句口号表达:“为完成新的计划目标,不屈不挠,一心一意,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全力拼搏。” 
  
  4. 付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  
  
 每天的工作都是实在而非虚浮的。比如跑推销的,要不断拜访客户,即使被拒绝也要想尽办法拿到订单。
  
  必须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出持续不懈的努力 。 
  
  5. 追求销售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 
  
 利润不靠主观追求而来, 利润是努力工作的结果 。就是说,你尽力做到销售最大化、经费最小化,作为结果,利润就自然产生。
  
 而且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效益的企业体质 。 
  
  6. 定价为经营之本 
  
 制定价格是领导的职责。 价格应制定在顾客乐于接受、公司能够赢利的交汇点上 。产品定价不适当,那么不管你如何努力,到头来可能仍然没有利润。定价往往就是定死活。
  
 产品的卖价、原材料的进货价,不是由自己单方决定,往往由市场和对手决定。但是否以对方的出价为准,最后判断还是经营者自身。
  
 定价太高卖不动,定价太低,即使卖得好也没钱赚。定出某种价格,就会卖出多少数量,这样的预测非常困难。
  
 但经营者必须在正确认识自己产品价值的基础之上, 以利润最大为定价原则 。 价格应由经营者亲自决定 。 
  
  7. 经营取决于坚强的意志 
  
  经营必须有不屈服于任何阻力的、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 。
  
 为了实现第2条所说的具体的目标,就需要这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8. 燃起斗志 
  
 经营者需要不逊于任何格斗士的激烈而昂扬的斗志。
  
  经营必然伴随竞争,在严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使企业不断成长,经营者就必须有这样的斗魂 。 
  
  9. 拿出勇气做事 
  
 领导人如有卑怯的举止,就会腐蚀整个组织,组织里的不良行为就会像野火般蔓延。
  
  勇气来源于强烈的使命感和坚定的信念 。统率众多员工的经营者必须率先垂范,具备勇气,把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10. 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十年如一日,重复同样的工作,企业不可能发展。但是创新、独创,不是嘴上强调就能做到的事。
  
  今天胜于昨天,明天胜于今天,天天钻研,天天改善,持之以恒,就能不断创新 。
  
  11. 要以关怀坦诚之心待人 
  
 做生意必须双赢,所谓“利他自利”、有同情心、真诚待人,就是在买卖中顾及对方,让对方也获利。
  
  客户满意,就自然给你带来利益 。 
  
  12. 始终抱有乐观、向上的心态,怀抱梦想与希望,以诚挚之心处世 
  
 保持开朗的心境,抱着向前看的态度,不失纯朴之心。
  
 经营会遭遇接二连三的难题,如果缺乏良好的心态,就会被困难所压倒。越是艰苦,经营者越要保持开朗的心境和向前看的态度。
  
  怀抱梦想和希望,不失纯朴之心,这是经营者必备的基本的人生态度 。 
  
 经营者如果不能实行上述12条,经营就难以顺利进展。这是经营者需要的三种力量中的第一种,是经营者的“自力”。
  
 就是说,经营者具备实行“经营原点12条”的能力,是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
  
  03 
  
  第一种“他力”——  
  
  得力的副手及全体员工的力量 
  
   1. 得力的副手(搭档) 
  
  “本田技研”的本田宗一郎的专长是开发和制造,因为有了精通财务、善于经营的藤泽武夫作搭档,两人珠联璧合,才有了今天“本田”这个世界级的企业。
  
 同样,松下幸之助既懂制造又会经营,同时理解人心,但也因为有高桥荒太郎这位财务专家鼎力相助,才有后来的顺利发展。
  
 经营好比重担,如果只有经营者一个人单肩独挑,弯着腰走向上坡,未免太吃力。如果把这副重担放在中间,有两个人一起来扛,“嘿哟嘿哟”互相鼓劲,自然轻松得多。
  
 我创办企业时没有本田、松下那样幸运。我是搞技术出身,但又必须学懂财务,事无巨细都要亲躬,是不得已,不足称道。
  
  在繁忙和苦恼中我想到孙悟空,拔毛一吹,就会出现许多小孙悟空,好比自己的分身,这位帮我去跑客户,那位帮我算账搞财务……  希望有许多与我理念相通的人尽力帮助我 。
  
 这就是后来想到的“阿米巴经营”,尽量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各部门独立核算制度,让各部门负责人都成为经营者,共同经营企业。
  
 我是在事必亲躬、繁忙之极的苦恼中,才意识到 个人的力量即“自力”的局限 。独木不成林,“人”这个字就靠相互支撑,经营也一样,靠个人单打独斗,难成气候。
  
 经营者需要好搭档。 搭档关系不能基于利害,重要的是同心同德 。话是这么说,但在美国要找到可靠的合作伙伴相当困难。大家发言中谈到了这一点,有美国朋友邀请你出资合作,说有赚钱的商机。但你一旦出资,他又不认真经营,经营不善,资本金又不肯返回。
  
 人种不同、宗教不同,又只谈金钱上的利害得失,在这种人际关系基础上进行商业合作,就是美国式资本主义。所以在美国寻找信得过的合作伙伴十分困难。
  
 然而日本也有类似的情况。昨天还很信任的干部,竞争对手出高薪就可以拉过去,越是有技术、有能力的干部,对手就越拉拢。一旦被拉过去,昨天为止还一起共事的同僚,明天突然成了竞争对手。
  
 他们还会把企业的重要情报全部带去,让对方抢得先机。这种情况日本虽不及美国严重,但这样尴尬的事情同样存在。
  
 尽管如此, 经营者个人力量总有限度,小企业或许管得过来,一旦做大,无论如何都需要可靠得力的副手或伙伴相助 。
  
 在美国常用出让原始股等办法,就是用金钱刺激来巩固人际关系,最近日本也在学。但这种以满足物质欲望来构筑的关系,归根结底难以持久。
  
  可靠的伙伴关系一定是心连心的信赖关系 。当然利害也应当一致,但根本还在人心。“京瓷”的发展靠的就是这种心连心的人际关系。当时我虽然有一点技术,但经营企业根本上还要靠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坚信 企业经营必须“以心为本” 。
  
 虽说人心难测,人心易变,但翻阅历史,对自己信服、尊敬的人不惜以死相报,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刎颈之交”这类故事不胜枚举。 难测的是人心,易变的是人心,但人的心和心一旦相通,心心相印,又无比可靠而且强大 。
  
 创业之初,我已经领悟到这个重要道理,决定要以这种心心相印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去经营企业。
  
 为了做到这一点,首先自己对企业经营必须抱有崇高的使命感,然后将这种使命感用明确的语言,告诉可能成为自己的搭档或助手的干部:“ 我要以这种人生观度过自己的人生,我要以这种哲学来经营企业,您能赞同我的观点吗? ”
  
 我这样真心诚意,谆谆相告,对方就会说:“如果您真的这么想,那么我愿意相助到底。” 结成这种美好的心心相印的关系,除了要将自己的观点 坦诚相告之外,  经营者自己必须言行一致,为人可靠,值得别人信赖 。
  
 在具体工作中,在日常的待人处事中,用行动清晰地体现自己的信念。你真心待人,别人也会真心相报。也就是说,首先是经营者构建自己的哲学、理念,然后用它来感化干部,引发共鸣,促使他们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
  
 这种心心相连的伙伴出现一个,增加到两个、三个。如果经营班子有六人,六人都有同样的理念,彼此心心相印,团结奋斗,企业就能顺利发展。
  
 对于能够实践经营12条也就是具备“自力”的经营者而言,这些可靠伙伴就构成“他力”,支持、支撑经营者共图大业。 
  
  2. 取得全体员工的信赖和协助 
  
  不仅是干部,而且要全体员工同心协力 。要在公司内营造一种气氛,让全体员工都能自觉地积极地工作。
  
 办法是 通过酒话会 等形式,把公司的经营情况和企业的方针告诉员工,提高透明度,同员工们推心置腹:“我按照这样的理念经营企业,对员工们有这样的要求,结果就能为大家带来这样的福利。”
  
 让员工们理解并产生共鸣:“ 为了这样的社长,我们拼命工作,值! ” 
  
  04 
  
  第二种他力——  
  
  宇宙、自然之力 
  
  1、按因果法则办,就能借到宇宙、自然之力 
  
 简单归纳一下,经营必需的第一种力量,是经营者自身的力量,即“自力”,经营者必须具备全面实行“经营原点12条”的能力。
  
 经营必需的第二种力量,是他人之力,即“他力”。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经营者匹配的搭档、伙伴,或者重要干部。经营者要物色、提拔和培养这样的人才,让他们全力协助自己。
  
 二是接受公司理念,努力奋斗的全体员工。
  
 经营必需的第三种力量,也是“他力”。但这种“他力”与上面所说的“他力”不同, 不是他人之力,而是伟大的宇宙之力、自然之力 。
  
 如果能够借用到这种“他力”,幸运就会光临,就是说命运好转,时来运转。这样说似乎有点神秘,实际很单纯,就是 我经常跟大家讲的因果报应的法则 。
  
 思善行善,想好事、做好事,持之以恒,命运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相反,想坏事、做坏事,命运就会向坏的方向转变。
  
  善因生善果,恶因结恶果,这样的因果法则 ,乃是宇宙的真理,俨然存在于冥冥之中。
  
 依照这法则办, 思善行善,就能得到好的结果,伟大的宇宙之力、自然之力就能为你所用 ,成功将不可阻挡。
  
   2. 所谓“善”就是感谢和利他 
  
 要获得宇宙之力、自然之力,就必须遵循因果法则,思善行善,不断想好事、做好事。 那么“善”是什么,什么是“好事”呢? 简单讲就是感谢、利他 。
  
 利他就是有利于他人,就是同情、慈爱,就是佛教所说的慈悲。这种利他心,与感谢之心紧密相连。只有感觉到自己是幸运的,才会对周围抱有感谢之心。
  
 对森罗万象的一切事物抱感谢之心,本身就是美好之心,就是良心、善心,有这种感谢之心,自然就会利他,产生慈爱之心。
  
 什么是“善”,不必使用烦琐的词汇作说明,只要有感谢心和利他心就够了。所谓“恶”与此相反,充满利己心,只要对自己有利,可以不择手段,比如贪欲之心就是“恶”。
  
 总是抱着利他心、感谢心去工作和生活,就能获得宇宙之力的帮助,得到好运。相反,一切从利己心出发的利己主义者,往往做什么都不如意,不顺利,最终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
  
 作者 |  稻盛和夫   曺岫云 译
  
 来源 | 2006年11月26日在纽约盛和塾例会上的讲演
  
 参考书籍 | 《经营十二条》  中信出版社  出版

5.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读稻盛和夫的《心》有感

      我这几天在看稻盛和夫的新书《心》,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感动,稻盛和夫用这本书告诉我们: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在《心》这本书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他说到:回顾迄今为止八十多载的人生,追忆超过半个世纪的经营者生涯,我现在想要告诉大家、想要留在这个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情,这就是“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他还解释了利他之心为什么会成功的原因:
  
      在人心的深处,存在着被称为“灵魂”的东西。在人心的更深处,在可以称之为核心的部分,存在着“真我”。“真我”是心灵最为纯粹,最为美好的部分……平时,在我们“真我”的外侧,重重包裹着“知性”“感性”“本能”等心灵的不同层次。但是,每个人心灵的最深处,都拥有无上纯粹,美好的“真我”。利他之心、亲切美好的关爱之心 都是这个“真我”发挥作用的结果。我认为,这个“真我”,和创造宇宙万物的“宇宙之心”完全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当我们拥有帮助一切事物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的愿望,拥有帮助他人获得幸福的美好心灵时,就能自然而然地将事物导向更好的方向。
  
        整本书讲的就是:只要我们有感恩之心,谦虚之心,利他之心,勇猛之心,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会幸福圆满!
  
  
         我觉得稻盛和夫一定是开悟之人,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慧见。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我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在每天的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心性,不断修炼自己的感恩之心,利他之心,谦虚之心。因为,我很赞同稻盛和夫的观点:人生的目的是磨炼心性,为他人尽力!
  
      感恩稻盛先生的谆谆教诲!
  
     感恩火坚老师的推荐!

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读稻盛和夫的《心》有感

6. 稻盛和夫:商人“逐利”是本性,更重要地是道和良知!

阅读反馈:原文出自活法:稻盛,金句!
  
 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儒家影响非常深刻,在传统封建社会等级划分比较明显,“士农工商”经常被误以为是社会人群等级划分,其实并不是这样,但是在古代社会,确实人们对从商的人群有所保留甚至是蔑视,这也很有可能是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最早有了资本主义市场的萌芽,但是确最终没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原因;在日本江户时代,商人其实也并不受待见,但是石田梅岩确依然乐于为普通市民传授为商之道!
  
 首先,他对从商有了新的理解“获利本为商贾之道,商人买卖之所得利,与武士之俸禄同。商者无买卖之得利,若武士无俸禄者同然”;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自己从商的自信,教会我们做事要有使命感!无论是清洁阿姨还是建筑工人,更甚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可以在经济上获得回报,工作没有贵贱,身份没有高低!
  
 其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商人经常被看作唯利是图的小人,石田梅岩教育商人一定要“正直行商”,这一点更像孔子说的“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这种思想恰好正值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勃发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日本商业社会的基础!
  
 最后,稻盛和夫在承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基础上,又发扬了“逐利有道,散利以应有道”,这里跟论语的另一句:“贫而乐,富而好礼”相似,有了财富,乐善好施,造福社会和人类!现在疫情漫步全球,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想到某些国家在一开始对中国的态度,真是让人汗颜!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